关于黑陶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陶呈色原理与烧制工艺的研究

一、前言

陶器的制作和生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至于我国在何时发明了陶器,由于资料不足,还难以定论,但至少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已广泛的在生活中使用了陶器。在中原地区还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如河南的裴李岗、河北的磁山等文化遗址里已经有不少陶器有相当高的制作水平,年代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早、中、晚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看,陶器的色泽有红色(包括橙红色、橙黄色、土黄色)、灰色、黑色和白色。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何色陶器出现在先,据已有考古资料和出土的陶片数量及完整的陶器器皿来看,红陶、灰陶最早被发现,黑陶次之,白陶略晚些。从这里看出,我国陶器从原料的发现、选择和利用到窑的烧制工艺探索有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从新石器中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碳黑陶、夹砂黑陶河泥质黑陶(约公元前4360-前3360年)就证明了黑陶烧制工艺的出现。与它同时期和稍晚些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出现了夹砂黑陶和

泥质黑陶。到新石器晚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发现了量更多和面更广,选料做工也都精致。尤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泥质黑陶最为代表性,具有“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夏商之际的黑陶也较多。说明黑陶工艺的出现至今

已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原始瓷的发明和普及使用,黑陶及其他有色陶虽已不再占有主要地位,但仍然与瓷器分别以两条线向前发展。

今天,黑陶的制作和生产仍较普遍,尤以山东为中心的北方省市,有许多生产厂家。主要制作生产工艺性黑陶。但大多数生产厂家生产的黑陶从造型、成型装饰和烧制工艺上普遍存在许多问题,反映在烧制工艺上尤为突出:胎体强度不够、色泽不黑、或只表皮黑、里面红等。厂家之间固步自封、工艺相互保密,造型装饰相互模仿和抄袭,致使黑陶的生产泛滥又无精品,影响黑陶制品健康的发展。

下面,笔者就近几年在黑陶方面的研究和具体实践摸索中积累的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着重就黑陶具有的品种、采用的原料、与其他有色陶之间的关系、黑陶呈色原理及黑陶烧制工艺中的具体方法等反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把自己多年研究创造的新式黑陶烧成方法在这里作一介绍,以便与陶瓷界同仁共同探讨,并为黑陶生产厂家提供参考借鉴的经验。

二、黑陶种类

1、夹碳黑陶:此陶正像上文所提到,首先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第四文化层出土大量的陶片中发现的。它的特征是在陶土中羼和大量的草类、禾本植物的杆、叶碎末禾种子壳皮等有机物(碳化物),可能是为改变陶土的性能,(降低粘度、减少烧成开裂等)用强还原气氛烧成。胎体中的有机物质变成碳并同时与胎坯中铁的还原合起来,影响着胎坯的呈色——陶质呈黑色。

2、夹砂黑陶:该陶是在陶土中羼和石英、长石质细砂状颗粒。主要目的是为改变陶土性能,与夹碳黑陶相比,具有降低陶土粘度,减少烧成开裂等优点外,又提高了胎坯的耐热急变性能,增加了胎坯的强度。多用于炊具、饮煮器等。用强还气氛烧成,并在烧成后期封闭窑顶,造成浓烟熏制而成。

3、泥质黑陶:采用天然粘土如红土、黄土、黑土和沉积土等。经过漂洗、陈腐和练泥等工艺处理。尤以山东龙山文化的薄胎黑陶(蛋壳陶)为典型。胎坯细腻、外表光亮、周体(里外)墨黑,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并在烧成的后期进行浸碳。

4、黑衣陶:(黑皮陶)也是一种泥质陶,特征是胎坯里面(剖面)是黄色、红色或灰色,外表为黑色,即一层墨黑的薄皮。这主要是烧成后期浸碳不足所致,碳只浸到胎坯外层很浅处,形成一层墨黑色的薄皮。如是氧化气氛为主烧成时,后期烟碳浸入时间短、量少造成了外黑里黄(红)。如是还原气氛为主,加上烧成后期浸碳不足,即为外黑里灰。

以上四种不同特点的黑陶,为与其他有色陶区分,本文在下面的论述中就称为黑陶。

三、黑陶与其他有色陶的关系

黑陶究竟与红陶、灰陶和白陶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从以下主要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原料的采用

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黄河流域一代古文化遗址挖掘中同时出现

红陶、灰陶和黑陶。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盐酸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周仁等同志对黄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分析及对当地的实际考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时红陶、灰陶和黑陶采用的原料是一致的。另外,在著名的古文化遗址所在地的河南、山东等地迄今仍有人利用当地粘土烧制红陶、灰陶和黑陶。目前一些砖厂也用同一种原料烧制灰砖和红砖。由此看出,红、灰、黑三种陶的原料是相同的。白陶与前面三种有色陶不同,它采用的原料被发现和使用稍晚些。它主要是采用一种高岭土或瓷土,这种土含铁量约在2%以下。

从已挖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就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窑址,这时期已从露天烧制陶器的“无窑”发展为在地下或半地下的穴窑。穴窑又分竖穴窑和横穴窑两种。到商代已有穴窑发展为将窑建到地面上的圆窑和方窑及战国以后又经历过的馒头窑、龙窑、阶级窑、蛋形窑等窑炉的改进和结构的变化。这些窑中虽然有些是专门烧制瓷器的,但从理论上讲,都能烧制红、灰、黑及白陶。新石器时期许多窑址的废墟中同时出土红、灰、黑和白陶就证明了这一点。

3、烧成工艺

这是划分红、灰、黑三种陶器(白陶除外)最关键的地方。因为红、灰、黑三色陶既然采用的原料相同,使用的窑炉相同,它们的不同点,那只有在烧成工艺和方法中找答案:(1)红陶:采用氧化气氛并自始至终用氧化焰烧成。(2)灰陶:采用还原气氛,或早期烧氧化后期烧还原。(3)黑陶: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后期(成熟温度)进行烟熏。方法是投入大量的柴或煤后封闭窑炉门、窑顶和烟囱。(西周以前的窑没有烟囱)使窑内形成大量的碳烟。烟中的游离碳浸入胎坯体中就显现了墨黑色的陶器。(4)白陶:由于白陶采用高岭土或瓷土制胎,胎坯中的铁含量很低,故无论采用氧化,还是还原都能呈现白色陶器。(氧化气氛时,胎体微偏黄白色,还原气氛时微偏青白色。)

四、浸碳工艺

从上述黑陶与红陶、灰陶及白陶的原料比较得知黑陶自古至今一直采用与红、灰陶相同的原料。这种极普遍的黄土、红土和沉积土有些含沙量大的可塑性稍差,含沙量小的如沉积土可塑性很强,但它们的含铁量均不大,一般在2%-10%之间。再从烧成工艺来看,如采用氧化气氛烧的话,陶体呈砖红色或土黄色,含铁量的多少影响着呈色:即铁的含量从少到多,呈色应土黄、橙至红、红褐等的变化,从浅到深。如采用还原气氛就是说按照现代陶瓷工艺学通常把游离氧小于1%,一氧化碳含量在2-4%的窑炉气氛称为还原气氛的话,含铁(Fe2o3)22%-10%之间的胎体在这种气氛下或强还原气氛下一般为青灰色。这大概就是三氧化二铁还原成低价铁所呈现的颜色吧。我们看到锻铁时锤下的碎屑(一氧化铁)颜色即为青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