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全球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主义法律观对法哲学发展的反思
西方法哲学多元发展的反思;中国法哲学发展的反思
反思一: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是否矛盾: 现实表现与内涵反思
反思二: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意义
反思三: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原因
反思四:主要理论观点与理论形态交锋
反思五: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存在问题与实现路径)
法律全球化主要观点
1.非国家化,去国家化或民间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法律的非国家化进程,或者界于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无国家的法律全球化。
2.国际化:强调应在国际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尊重国家主权,来界定法律全球化
3.趋同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法律理念,法律价值观,法律制度,执法标准与原则的趋同化。
仅就“法律全球化”而言,张文显进一步明确指出,它“是经济全球化和公共事务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
法律全球化表现的具体概括:
1,实际上法律全球化的表现还可做进一步的归纳与概括:
2,商事法与经济法的全球化;契约法与商法的全球化;环境法的全球化;
3,公法的全球化:宪政法律原则的全球化;人权法的全球化;
(二)从法律多元主义角度理解法律全球化
1、两者关系:首先,多元主义法律观和全球化并不相悖。尽管有法律趋同化现象,但是这些仅仅是人类在某些共同领域的趋同,并不是说所有的法律制度都统一,全球化并不排斥多样性和多元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法律全球化就是各国法律要照搬一个模式。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轨迹乃至自然环境仍有巨大的差距,法律的民族特色或国家特色仍然很鲜明,法律全球化并没有完全否定、取代或抹煞法律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只是在各国法律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总体原则下的多元化状态。
四、法律全球化理论的不同评价与影响
(一)传统评说:四步骤论
法律全球化的肯定说:张文显,周永坤等激进派
法律全球化的否定与怀疑说:沈宗灵,罗豪才,张乃根等怀疑派
法律全球化的折衷说:朱景文,公丕祥等现实折衷派
各家自相言说。
(二)重新评论与解读
(三)影响评说
五、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主义
2 、公共事务全球化:(1)利益关系的人类化;(2)教育全球化;(3)国际公共事务与国内公共事务大面积交叉重叠;(4)惩治跨国犯罪及全球性的公共事务合作;(5)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 、人权全球化:(1)人权问题的全球化;(2)人权理论与人权观念的全球化;(3)人权规则的全球化;(4)人权管理体制的全球化。
中间派:认为全球化的多样性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也是一种正发生的客观进程,但有两面性。
里斯本小组: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
在全球性社会中,许多次国家层次、跨国家层次和超国家层次的行为主体与民族国家一起开始在世界事务中或全球性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就此而言,“里斯本小组”的论者们明确指出,“最近15至20年,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之内变化如此巨大(财政金融、通讯交往网络、基础设施、公司企业组织、交通运输业、商品与服务的流动、消费行为、价值体系、民族国家的作用、人口增长、土地政策等),诸如国际化与跨国化之类的老的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目前发展进程以及全仅是一种时髦现象。它反映了人们要求理解目前发展进程的需求,这个进程使得传统概念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或者变得很不明确。”《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张世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二、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几种理解
(一)西方关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与态度
1 、主要观点:世界化;趋同化;一体化;西方化;国际化
2、 基本态度:左;中;右
左派:认为全球化理论是以往理论的延续和翻版,不具有合理性(如主张全球化的崩溃、陷阱等反全球化思潮)
右派:认为主要存在经济全球化,不承认其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般含义
4 、环境全球化:(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2)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环境全球化。
5 、法律全球化。
------------------------------------------------------------------------------------------------------------------------------------------------------------------------------------------------------------------------------------------------------------------------------------------------------------------------------------------------------------------------------------------------------------------------------------------------------------------------------------------------------------------------------------------------------------------------------------------------------------------------------------------------------------------------------------------------------------------------------------------------------------------------------------------------------------
(二)全球化主要表征: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1)跨国公司、地区经贸集团迅猛发展,建立在新型国际分工之上的全球经济纽带空前紧密;(2)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关税障碍将大幅度削减;(3)服务业投资空前开放,对外国商人的限制越来越少;(4)货币、商品、技术、人员更自由、更快捷地流动;(5)金融市场国际连接,资本正以全球化方式优化组合,跨越国界和疆域自由流动;(6)经济活动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三)法律全球化的提出与主要观点
关于法律全球化的提出,学界有不同理解。
沈宗灵在其“评法律全球化理论”中认为,极端的法律全球化观念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法学者夏皮罗教授提出,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指整个世界都生活在单一的法律制度下,形成真正的法律一元化。尤其在当今世界,美国法无疑成为核心标尺
从西方思想史角度看,早期西方的自然法理念,世界法理论,罗马万民法理论,均具有理论上的先驱性。同时,近代以降,西方理性主义法学家进一步强调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然法与国际法;康德强调世界和平与统一的欧洲,统一的法律。
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可将其主要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原因
1,人类自古以来的大同理想、世界主义与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作用
4,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5,人类共同的根本利益驱动
--------------------------------------------------------------------------------------------------------------------------------------------------------------------------------------------------------------------------------------------------------------------------------------------------------------------------------------------------------------------------------------------------------------------------------------------------------------------------------------------
三、当今法律全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表现
(一)法律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特鲁伯克为首的4个学者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 归纳为至少八个方面:
生产方式的变化;金融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国际贸易与地区贸易集团的增加;国家经济政治局势的变革;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民主化人权保护和法治的复兴;超国家与泛国家人物的出现
4.法律体系一体化。
5.西方化或美国化:一国或一地区法律的全球化。
6.法治全球化:全球治理模式的法治化。
------------------------------------------------------------------------------------------------------------------------------------------------------------------------------------------------------------------------------------------------------------------------------------------------------------------------------------------------------------------------------------------------------------------------------------------------------------------------------------------------------------------------------------------------------------------------------------------------------------------------------------------------------------------------------------------------------------------------------------------------------------------------------------------------------------
(一)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形态与意义
1、理论形态:
法律多元主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制度在同一社会领域中共存的状态
形式主义的法律多元(穗积陈重)与实质主义的法律多元(乔根森的多元法学)
传统的法律多元与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多元主义
西方的法律多元与中国的法律多元观念
2 、法律多元主义在法理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4,保护法的全球化:刑事法律规则与基本原则的趋同化;
5,法律家的全球化
------------------------------------------------------------------------------------------------------------------------------------------------------------------------------------------------------------------------------------------------------------------------------------------------------------------------
(二)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主要学说:张文显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和谐与和谐法治》等文章中,分析法律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法律的非国家化。
(2)法律的标本化或标准化。
(3)法律的趋同化。
(4)法律的一体化或法律的世界化。
(5)法律职业和法律服务的全球化。
西方法哲学多元发展的反思;中国法哲学发展的反思
反思一: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是否矛盾: 现实表现与内涵反思
反思二: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意义
反思三: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原因
反思四:主要理论观点与理论形态交锋
反思五: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存在问题与实现路径)
法律全球化主要观点
1.非国家化,去国家化或民间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法律的非国家化进程,或者界于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无国家的法律全球化。
2.国际化:强调应在国际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尊重国家主权,来界定法律全球化
3.趋同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法律理念,法律价值观,法律制度,执法标准与原则的趋同化。
仅就“法律全球化”而言,张文显进一步明确指出,它“是经济全球化和公共事务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
法律全球化表现的具体概括:
1,实际上法律全球化的表现还可做进一步的归纳与概括:
2,商事法与经济法的全球化;契约法与商法的全球化;环境法的全球化;
3,公法的全球化:宪政法律原则的全球化;人权法的全球化;
(二)从法律多元主义角度理解法律全球化
1、两者关系:首先,多元主义法律观和全球化并不相悖。尽管有法律趋同化现象,但是这些仅仅是人类在某些共同领域的趋同,并不是说所有的法律制度都统一,全球化并不排斥多样性和多元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法律全球化就是各国法律要照搬一个模式。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轨迹乃至自然环境仍有巨大的差距,法律的民族特色或国家特色仍然很鲜明,法律全球化并没有完全否定、取代或抹煞法律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只是在各国法律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总体原则下的多元化状态。
四、法律全球化理论的不同评价与影响
(一)传统评说:四步骤论
法律全球化的肯定说:张文显,周永坤等激进派
法律全球化的否定与怀疑说:沈宗灵,罗豪才,张乃根等怀疑派
法律全球化的折衷说:朱景文,公丕祥等现实折衷派
各家自相言说。
(二)重新评论与解读
(三)影响评说
五、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主义
2 、公共事务全球化:(1)利益关系的人类化;(2)教育全球化;(3)国际公共事务与国内公共事务大面积交叉重叠;(4)惩治跨国犯罪及全球性的公共事务合作;(5)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 、人权全球化:(1)人权问题的全球化;(2)人权理论与人权观念的全球化;(3)人权规则的全球化;(4)人权管理体制的全球化。
中间派:认为全球化的多样性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也是一种正发生的客观进程,但有两面性。
里斯本小组: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
在全球性社会中,许多次国家层次、跨国家层次和超国家层次的行为主体与民族国家一起开始在世界事务中或全球性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就此而言,“里斯本小组”的论者们明确指出,“最近15至20年,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之内变化如此巨大(财政金融、通讯交往网络、基础设施、公司企业组织、交通运输业、商品与服务的流动、消费行为、价值体系、民族国家的作用、人口增长、土地政策等),诸如国际化与跨国化之类的老的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目前发展进程以及全仅是一种时髦现象。它反映了人们要求理解目前发展进程的需求,这个进程使得传统概念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或者变得很不明确。”《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张世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二、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几种理解
(一)西方关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与态度
1 、主要观点:世界化;趋同化;一体化;西方化;国际化
2、 基本态度:左;中;右
左派:认为全球化理论是以往理论的延续和翻版,不具有合理性(如主张全球化的崩溃、陷阱等反全球化思潮)
右派:认为主要存在经济全球化,不承认其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般含义
4 、环境全球化:(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2)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环境全球化。
5 、法律全球化。
------------------------------------------------------------------------------------------------------------------------------------------------------------------------------------------------------------------------------------------------------------------------------------------------------------------------------------------------------------------------------------------------------------------------------------------------------------------------------------------------------------------------------------------------------------------------------------------------------------------------------------------------------------------------------------------------------------------------------------------------------------------------------------------------------------
(二)全球化主要表征: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1)跨国公司、地区经贸集团迅猛发展,建立在新型国际分工之上的全球经济纽带空前紧密;(2)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关税障碍将大幅度削减;(3)服务业投资空前开放,对外国商人的限制越来越少;(4)货币、商品、技术、人员更自由、更快捷地流动;(5)金融市场国际连接,资本正以全球化方式优化组合,跨越国界和疆域自由流动;(6)经济活动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三)法律全球化的提出与主要观点
关于法律全球化的提出,学界有不同理解。
沈宗灵在其“评法律全球化理论”中认为,极端的法律全球化观念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法学者夏皮罗教授提出,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指整个世界都生活在单一的法律制度下,形成真正的法律一元化。尤其在当今世界,美国法无疑成为核心标尺
从西方思想史角度看,早期西方的自然法理念,世界法理论,罗马万民法理论,均具有理论上的先驱性。同时,近代以降,西方理性主义法学家进一步强调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然法与国际法;康德强调世界和平与统一的欧洲,统一的法律。
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可将其主要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原因
1,人类自古以来的大同理想、世界主义与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作用
4,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5,人类共同的根本利益驱动
--------------------------------------------------------------------------------------------------------------------------------------------------------------------------------------------------------------------------------------------------------------------------------------------------------------------------------------------------------------------------------------------------------------------------------------------------------------------------------------------
三、当今法律全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表现
(一)法律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特鲁伯克为首的4个学者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 归纳为至少八个方面:
生产方式的变化;金融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国际贸易与地区贸易集团的增加;国家经济政治局势的变革;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民主化人权保护和法治的复兴;超国家与泛国家人物的出现
4.法律体系一体化。
5.西方化或美国化:一国或一地区法律的全球化。
6.法治全球化:全球治理模式的法治化。
------------------------------------------------------------------------------------------------------------------------------------------------------------------------------------------------------------------------------------------------------------------------------------------------------------------------------------------------------------------------------------------------------------------------------------------------------------------------------------------------------------------------------------------------------------------------------------------------------------------------------------------------------------------------------------------------------------------------------------------------------------------------------------------------------------
(一)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形态与意义
1、理论形态:
法律多元主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制度在同一社会领域中共存的状态
形式主义的法律多元(穗积陈重)与实质主义的法律多元(乔根森的多元法学)
传统的法律多元与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多元主义
西方的法律多元与中国的法律多元观念
2 、法律多元主义在法理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4,保护法的全球化:刑事法律规则与基本原则的趋同化;
5,法律家的全球化
------------------------------------------------------------------------------------------------------------------------------------------------------------------------------------------------------------------------------------------------------------------------------------------------------------------------
(二)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主要学说:张文显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和谐与和谐法治》等文章中,分析法律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法律的非国家化。
(2)法律的标本化或标准化。
(3)法律的趋同化。
(4)法律的一体化或法律的世界化。
(5)法律职业和法律服务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