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全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几种理解
(一)西方关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与态度
1 、主要观点:世界化;趋同化;一体化;西方化;国际化
2、 基本态度:左;中;右
左派:认为全球化理论是以往理论的延续和翻版,不具有合理性(如主张全球化的崩溃、陷阱等反全球化思潮)
右派:认为主要存在经济全球化,不承认其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般含义
中间派:认为全球化的多样性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也是一种正发生的客观进程,但有两面性。


里斯本小组: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
在全球性社会中,许多次国家层次、跨国家层次和超国家层次的行为主体与民族国家一起开始在世界事务中或全球性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就此而言,“里斯本小组”的论者们明确指出,“最近15至20年,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之内变化如此巨大(财政金融、通讯交往网络、基础设施、公司企业组织、交通运输业、商品与服务的流动、消费行为、价值体系、民族国家的作用、人口增长、土地政策等),诸如国际化与跨国化之类的老的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目前发展进程以及全面概括这种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球化这个新概念的普遍流行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时髦现象。它反映了人们要求理解目前发展进程的需求,这个进程使得传统概念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或者变得很不明确。”《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张世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二)全球化主要表征: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1)跨国公司、地区经贸集团迅猛发展,建立在新型国际分工之上的全球经济纽带空前紧密;(2)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关税障碍将大幅度削减;(3)服务业投资空前开放,对外国商人的限制越来越少;(4)货币、商品、技术、人员更自由、更快捷地流动;(5)金融市场国际连接,资本正以全球化方式优化组合,跨越国界和疆域自由流动;(6)经济活动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2 、公共事务全球化:(1)利益关系的人类化;(2)教育全球化;(3)国际公共事务与国内公共事务大面积交叉重叠;(4)惩治跨国犯罪及全球性的公共事务合作;(5)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 、人权全球化:(1)人权问题的全球化;(2)人权理论与人权观念的全球化;(3)人权规则的全球化;(4)人权管理体制的全球化。
4 、环境全球化:(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2)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环境全球化。
5 、法律全球化。
----------------------------------------

--------------------------------------------------------------------------------------------------------------------------------------------------------------------------------------------------------------------------------------------------------------------------------------------------------------------------------------------------------------------------------------------------------------------------------------------------------------------------------------------------------------------------------------------------------------------------------------------------------------------------------------------------------------------------------------------------------------------------------------------------------------------
(三)法律全球化的提出与主要观点
关于法律全球化的提出,学界有不同理解。
沈宗灵在其“评法律全球化理论”中认为,极端的法律全球化观念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法学者夏皮罗教授提出,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指整个世界都生活在单一的法律制度下,形成真正的法律一元化。尤其在当今世界,美国法无疑成为核心标尺
从西方思想史角度看,早期西方的自然法理念,世界法理论,罗马万民法理论,均具有理论上的先驱性。同时,近代以降,西方理性主义法学家进一步强调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然法与国际法;康德强调世界和平与统一的欧洲,统一的法律。
法律全球化主要观点
1.非国家化,去国家化或民间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法律的非国家化进程,或者界于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无国家的法律全球化。
2.国际化:强调应在国际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尊重国家主权,来界定法律全球化
3.趋同化:强调法律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法律理念,法律价值观,法律制度,执法标准与原则的趋同化。
4.法律体系一体化。
5.西方化或美国化:一国或一地区法律的全球化。
6.法治全球化:全球治理模式的法治化。


------------------------------------------------------------------------------------------------------------------------------------------------------------------------------------------------------------------------------------------------------------------------------------------------------------------------------------------------------------------------------------------------------------------------------------------------------------------------------------------------------------------------------------------------------------------------------------------------------------------------------------------------------------------------------------------------------------------------------------------------------------------------------------------------------------
三、当今法律全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表现
(一)法律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

大学的特鲁伯克为首的4个学者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 归纳为至少八个方面:
生产方式的变化;金融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国际贸易与地区贸易集团的增加;国家经济政治局势的变革;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民主化人权保护和法治的复兴;超国家与泛国家人物的出现

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可将其主要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原因
1,人类自古以来的大同理想、世界主义与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作用
4,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5,人类共同的根本利益驱动
--------------------------------------------------------------------------------------------------------------------------------------------------------------------------------------------------------------------------------------------------------------------------------------------------------------------------------------------------------------------------------------------------------------------------------------------------------------------------------------------
(二)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主要学说:张文显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和谐与和谐法治》等文章中,分析法律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法律的非国家化。
(2)法律的标本化或标准化。
(3)法律的趋同化。
(4)法律的一体化或法律的世界化。
(5)法律职业和法律服务的全球化。
仅就“法律全球化”而言,张文显进一步明确指出,它“是经济全球化和公共事务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
法律全球化表现的具体概括:
1,实际上法律全球化的表现还可做进一步的归纳与概括:
2,商事法与经济法的全球化;契约法与商法的全球化;环境法的全球化;
3,公法的全球化:宪政法律原则的全球化;人权法的全球化;
4,保护法的全球化:刑事法律规则与基本原则的趋同化;
5,法律家的全球化
------------------------------------------------------------------------------------------------------------------------------------------------------------------------------------------------------------------------------------------------------------------------------------------------------------------------

四、法律全球化理论的不同评价与影响
(一)传统评说:四步骤论
法律全球化的肯定说:张文显,周永坤等激进派
法律全球化的否定与怀疑说:沈宗灵,罗豪才,张乃根等怀疑派
法律全球化的折衷说:朱景文,公丕祥等现实折衷派
各家自相言说。
(二)重新评论与解读
(三)影响评说
五、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主义
(一)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形态与意义
1

、理论形态:
法律多元主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制度在同一社会领域中共存的状态
形式主义的法律多元(穗积陈重)与实质主义的法律多元(乔根森的多元法学)
传统的法律多元与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多元主义
西方的法律多元与中国的法律多元观念


2 、法律多元主义在法理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多元主义法律观对法哲学发展的反思
西方法哲学多元发展的反思;中国法哲学发展的反思
反思一: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是否矛盾: 现实表现与内涵反思
反思二: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意义
反思三: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原因
反思四:主要理论观点与理论形态交锋
反思五: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存在问题与实现路径)

(二)从法律多元主义角度理解法律全球化
1、两者关系:首先,多元主义法律观和全球化并不相悖。尽管有法律趋同化现象,但是这些仅仅是人类在某些共同领域的趋同,并不是说所有的法律制度都统一,全球化并不排斥多样性和多元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法律全球化就是各国法律要照搬一个模式。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轨迹乃至自然环境仍有巨大的差距,法律的民族特色或国家特色仍然很鲜明,法律全球化并没有完全否定、取代或抹煞法律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只是在各国法律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总体原则下的多元化状态。
其次,全球化是多元化的土壤: 第一,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不再是全球化范围内主宰一切的实体,以地球为实体来考虑,各种次国家层次、跨国家层次和超国家层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成为与民族国家一道分享世界治理权的行为主体。在法律上,国家法不再是世界上法律的唯一表现形式,世界法律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其中,对国家的权威构成强有力挑战的三类行为主体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超国家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它们正在创造或发展着不同于国家法的新的规则和秩序,其种类越来越多,适用范围越来越大。 第二,国内法的来源更加广泛,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在交流和移植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司法方面也出现了跨国合作,比如国家司法协助、引渡等。

应当指出,人类的本性并不一定趋同,更加可能是取向多元的。所以即便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多元依然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只有对两者的关系在更深层次上理顺,两者才能共同和谐发展。
2、启示:
法律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适应了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要求。
法律全球化给全球法律带来很大的变化

:法律全球化过程产生了大量全球统一的规则,但全球化不等于法律技术化。
法律全球化不是法律西方化或美国化:它包括国际规则的国内化,也包括国内规则的国际化。
法律全球化核心实质是法治化,人性化,合理化,正当化:与本质主义上的法律多元化一致。



----------------------------------------------------------------------------------------------------------------------------------------------------------------------------------------------------------------------------------------------------------------------------------------------------------------------------------------------------------------------------------------------------------------------------------------------------------------------------------------------------------------------------------------------------------------------------------------------------------------------------------------------------
六、中国法治在多元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回应:协调和谐发展
(一)理论探求:
1、二者协调与和谐可能性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交往增多,活动空间增大,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大加强,彼此协调、选择和实现共同利益的机会和余地空前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双赢、共赢,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现代的思维方式往往不追求以弱化或损害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冷战式的思维方式代价太大,损害了别人,自己也未必获得成功。相反,在对立面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这种双赢的发展模式风险最小,成功的几率最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展现了“和而不同”、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双赢前景。
2、协调方式与内容:国家主义与人本主义协调;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统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协调;国家法与民间法协调;全球化与中国化协调。
3、协调原则再现:法治化,人性化,合理化,正当化等。有没有主导?在法治模式框架下是有的。
(二)对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具体回应:

1理论回应与制度回应;
2立法回应、司法回应与行政回应;
3积极回应与保守回应;
4开放式回应与防范型回应。
5法律自由主义、家长主义与管制主义
6近几年的法治领域对全球化的热点回应:
7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劳动合同法制定中的论争;
8民商事法治领域: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论战;婚姻财产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论争;

9政府行政法治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前后的讨论;城管制度的合理化与合法化的反思; 地方政府领域出台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争论; 税赋法制领域实行全员申报制;公共 事务领域发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之前有SARS、禽流感、512大地震等。突发事件,是指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
10宪政人权法治领域: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个人信息保护法呼之欲出;
11刑法修正案七八出台;刑事诉讼法的即将全面修改;其他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




对多元化的回应问题


国家对和谐社会建设基本方针确定;社会治理方式法治化与治理达到和谐目标的实体确定化;
2010年2月最高法院出台关于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涉及对法律精神的准确理解,涉及对民意与社会的回应
理论界对国家法与民间法;国家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探讨成为热点;
法治化、本土化与全球化、多元化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立法民主、立法主体多元参与,人大与政协制度的发展与实体民主制度评价;商谈民主理论的运用

参考文献
公丕祥:《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
冯玉军:《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朱景文:《欧盟法与法律全球化》,载《法学》,2001年第12期
郭玉军:《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协调化、统一化》,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沈宗灵:评“法律全球化”理论.《人民日报》,1999-12-11
罗豪才:经济全球化与法制建设.《求是杂志》,2000,(23)
黄世席:全球化对国际法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1)
朱景文:关于法律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法学》,1998,(3)
张文显: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
张文显: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和谐与和谐法治,序言,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邓正来:法律全球化问题的系列论文,载河北法学2008年1-4期等
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路径; 作为一种矛盾且多元进程的全球化;
作为一种主观且可变进程的全球化——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之客观必然性预设的批判 ;
作为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法律全球化”争辩的中立性批判

[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英]卡莱尔:《文明的忧思》,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版。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另有2006全译本
[德]伯尔曼:《展望新千年的世界法律》,林立伟译,《二十一世纪评论》(香港), 1999 年4 月第52 号(总)。
伯尔曼:《法律和革命》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年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新华出版社 2002-1

其他参考书目
1、霍贝尔:《原始人的法》,严存生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又译《初民的法律》,周勇译,社会科学出版社;
2、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朱景文:《法律社会学》检察出版社1996;
4、千叶正士:《法律多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5、梅因:《古代法》上、下,商务印书馆1980;
6、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7、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商务印书馆1995;
8、诺内特与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4
9.关于法律多元的英文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