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下降,货币价值持续升值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

1、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所谓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

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管理的一国货币供给,以保证信贷的供应在数量和利率方面与国家的特定目标相适应的一种经济杠杆.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中央银行主要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国家所要实现的整个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它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可以调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出现通货紧缩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1、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内容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增加企业、个人的收入,扩大需求,减少失业

2、货币政策

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存在失业时,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

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在经济衰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措施,如降低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等,以促进商业银行扩大放款.但是,商业银行往往为了安全起见不肯冒此风险;厂商因为市场前景暗淡,预期利润率低,从而不愿意为增加投资而向银行借款.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所抵消.

四、1997-2002年,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

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