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兵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孙子兵法》

摘要:《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

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子兵法》中,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应用的东西,但也存在一定很局限性。

关键词:有用性哲学性局限性

正文:经过几次“孙子兵法与古今百战韬略”课,并加上自己在课下学习相关资料,我

觉得自己从《孙子兵法》这本书中学到了一些特别有用的东西,并有了一些自己新的见解,现简单从有用性、哲学性和局限性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自然有她经久不衰的地方。这本书听老师讲是春秋时期吴国孙武在攻打楚国的时候所写,行军途中,高瞻远瞩,数次攻克强楚,从实战中总结经验,从一个独特的高度完成《孙子兵法》,也有人说是孙武完成这部书后呈与吴王后才被任命为大将军的,我们先不管这部书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总之大概的时间可以确定,我们要学习的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的思想与内涵。

后世对《孙子兵法》有许多经典的评价,曹操在《孙子略解》的自序中曾写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评论:“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中山先生说:“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法,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为中国的军事哲学。”后人评价中最为经典的要数明代人茅元仪,他在评价《孙子》一书时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可见《孙子兵法》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她对历代军事家影响之深远,《孙子兵法》在西方国家也很有影响力,西方几个二十世纪比较著名的战略学家,像约米尼、利德尔·哈特、柯林斯,这里有英国的,有美国的,他们对《孙子兵法》都是非常推崇的。

看完世人对这部书的评价后,我们现在从兵法的内容方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上兵伐谋”,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这四个字在《孙子兵法》后面的内容叙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这部兵法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思想,两军交战,就算优势再明显,一旦短兵相见,也会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损失的粮草辎重和收牵连的士兵家属或相关群众也将不计其数,如果通过政治或外交手段来达到目的而避免战争才是最好的,这也是军事谋略家们最希望看到的。这个选修课的名字既然有“古今百战韬略”字样就提醒我们要古为今用,看看以今天的眼光审视一下“上兵伐谋”在今天的运用,比如在商业谈判之前,一定要运用刚好谋略,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找到对方的缺点所在,并据此准备应对方案,同时还要多准备几套临时应变方案,这时成功与否就在于应用的好坏了,这就可以让谈判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了。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句经典的名言一直为古来的军事家所应用,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根据这里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游击战打发,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

刚才说了《孙子兵法》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不过不少人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联系起来,甚至说三十六计出自这部兵法,这叫做给《孙子兵法》乱扣帽子,并且这顶帽子扣的严重偏颇,据老师讲解,《孙子兵法》绝对是一部君子兵法,通篇6000字没有一个是讲阴谋诡计,全部是正统的用兵之道,而三十六计都倾向于阴谋诡计,所以绝不能和《孙子兵法》比。

第二,《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经典兵书,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老师放的有个视频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朴民对《孙子兵法》的新解,我觉得他讲的最大亮点是对《孙子兵法》在哲学方面的贡献,他总结了著名的“十个统一”:第一个统一,是义与利的统一。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

第二个统一,是力与谋的统一。《孙子兵法》大家都说是讲谋略的,但是,《孙子兵法》不仅仅是讲谋略的,它非常注重实力,没有谋略你的实力也是空摆设,两者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三个统一,是常与变的统一。孙子他特别重视军事学的一般原则,这个一般原则就是“常”,稳定的、相对稳定的、已经成为经验之谈的那些东西,这些经验都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经过战争实践提出来的,他对这些东西他认为应该重视。孙子认为,用兵更重要的是“变”,就是军队打仗没有规定的一种具体的方法,他认为变化随机应变,通权达变,才是用兵的最上层的那种境界。

第四个统一是物与我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它包含了一种深层次、一种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一方面,战争是一种客观现象,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的实际,不能违背客观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去打。但同时,作为指挥员对战争面前不是无所作为的、不是被动的,而是应该主动的,你应该积极去创造条件,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使胜利早点到来。

第五个就是虚与实的统一。所谓“上兵伐谋”是他的一面旗帜,它是一种用兵的宗旨,也是最理想的境界,所以它是有步骤和他的远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孙子一直考虑这个问题,所以这是他的兵学里面又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第六个统一就是利与害的统一。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利和害的两个方面。你要接受战争这个事物,你光想得利,不想它的害,这是不现实的。就是说把利与害放在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只有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利的同时,你才会想到有可能危害;在危害的时候,你也要想到有利的一面,因为祸与福它是在同一事物里面保存着的,而且它是在不断地转化当中。

第七个他的统一,就是迂与直统一。就是说我们现在讲,两点之间直线连接起来,是最短的距离,就是孙子讲的“迂为直,以换为利”,实际上表面上是走远路,实际上是走近路。这个是孙子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

那么第八个统一,就是事与节的统一,就是说做任何事物,孙子特别强调,要中庸。中庸是把握分寸感,这个分寸很重要,这个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这个你“过犹不及”,你做过头了,跟没做到一回事。

第九的就是全与偏的统一。他讲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无所不备”,就是你处处防备,“无所不寡”,这是用兵上的一个原则,两者应该是统一,我们应该追求万全,但是万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