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衍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衍生思考【摘要】“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
业内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两种矛盾正愈演愈烈。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搭建一个最为合理的缓冲区,是全体旅游学者和旅游企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并致力于付诸实践。
在我们准备实施之前,首先应该界定二者矛盾的核心是什么,是否具有相互协调的统一性,如何协调。
只有解决了上述一些基本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去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
本文作者试图先从理论层次上寻找到冲破口,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旅游业;衍生思考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框架
在旅游业的各种概念中,生态旅游无疑是最多被提及和应用的一个,但在这众多的概念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误用和滥用。
生态旅游已慢慢偏离其原本的目标,而只是成为一种招徕游客的“诱饵”。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产生、发展是社会化大工业的产物。
工业化的结果刺激了旅游业的需要,但同时也给旅游业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旅游企业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式的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都无疑给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久居城镇的人们更加渴望那种回归自然、天地人和的旅游状态和环境。
“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替代旅游”应运而生。
首先提出生态旅游概念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特。
他在1983年赋予了生态旅游一个清晰而权威性的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1]
此外,还有一些国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生态旅游是环境敏感的旅游和设施,它所提供的宣传及环境教育使旅游者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同时不对生态系统和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和损害。
生态旅游是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将游客数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和环境教育的旅游(buckley 1994年)。
随着我国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一些旅游学家也开始逐步探索我国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王兴斌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影响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吴兆录则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者走进优良生态环境的一种活动。
上述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各不相同,反映出理论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尚存在较多的分歧,生态旅游的概念还需要
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二、我省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是全国生态示范省之一,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16个,以及3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以冰雪、森林、湿地等风光著称[2]。
但是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遵循良好的生态发展规律,大量的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一些生态资源已经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濒临绝迹。
我省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我省部分生态旅游景区由于追求短期效益,不顾及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经济效益,对景区的生态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加之许多游客缺乏足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观念,旅游景区对环保设施的投入又不足。
垃圾遍地、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濒临绝迹,使原本就有限、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据最新统计,我省现有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13%存在噪音污染,7%有空气污染现象。
2、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
我省生态旅游开发时间尚短,又缺少生态旅游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缺少大量的即懂生态学又懂旅游学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托的资源分属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即是开发部门又是管理部门,这样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经营管理上均
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3、生态旅游的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力不高。
区域旅游品牌是指将某一个区域当做一个旅游产品,它能给旅游者带来某种独特的精神享受。
区域旅游品牌建立在该区域旅游资源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是由该区域的多项产品组合而成的精粹。
而我省尚还没有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旅游品牌。
4、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近些年来,我省针对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制订和实施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出于一些客观原因,对一些违法行为没有进行及时和严厉的惩处,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法制环境。
三、建议
1、制定科学、可操作的生态旅游规划
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并在其中充分贯彻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确定自然环境的保护范围,尽可能地减少生态旅游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做到“天人合一”。
其次,生态旅游景区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区划为原生态核心区、缓冲区和旅游接触区、生活服务区。
以景区特定的生态环境资源特色为基础,合理布局景区必要的基础设施,尽量做到规划设计的生态化,减轻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压力。
2、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在旅游区,对旅游者的教育是生态旅游与一般自然旅游的不同特质之一,也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相应的宣传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生态知识。
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把保护环境变为自觉的行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对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3、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实践证明:生态的开发和管理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制度和规则。
确立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地位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那些打着生态旅游幌子,却行破坏生态环境之实的行为一定要予以严厉制裁。
将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纳入到法制轨道上来。
结论
生态旅游是一种深受旅游者喜爱的保护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开发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优势明显。
今后,我省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将是从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对全省生态旅游资源要走合理科学开发和保护的双向发展之路。
以此来推动我省生态旅游向着良性循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