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课件)中考文言文复习--实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 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 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 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 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 累
12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 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 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 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 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 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 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 (5)起,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初中常见文言一词多义集录
◎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 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 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 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 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
(不要说,不用说。无论魏晋)
前途(前面的路程。天明登前途)
所以(……的方法,……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之职分也)
会计(聚会商议。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往往(处处,
到处。卒中往往语)
经纶(筹划 治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
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亲戚畔之)
后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翻译一遍,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合理,
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
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 喂
奶 名之者谁 命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
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
一处也 说出
三是一词多义现象。一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 的词叫多义词。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都 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 更为明显,有些多义词常用的义项往往多达五六 个甚至十几个。然而无论多少,在一个句子里某 词的具体含义只能是确定的一项。掌握词语的不 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 读文言文的基础。对于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 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 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 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次,要根 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再 次,还要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分析词语的意义。10
5
二是古今异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实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 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 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 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 劣、不道德的意思。
[例4] (2002年四川广安)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 B.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C.必先苦其心志(苦恼) D.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 [剖析]本题考查了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掌握的程度。一个词是 否活用,单看这个词是看不出来的,要分析该词和前后词的关
系,和上下文的关系,在确定该词是哪一类活用后,再用活用
8
痛恨(痛心和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开张(扩大,不闭塞。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牺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以——为(把……作为。以虫蚁为兽) 可以(可以凭借。可以一战) 明年(今年的下一年,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南极潇湘,北通巫峡) 排空(冲向天空。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9 猥自枉屈)
发(打开,开启。成有子九岁,窥 父不在,窃发盆) 举(推荐,选用。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 征(征兆,迹象。征于色,发于声) 或(有人/某时/ 或者 )
池(护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
7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交通(交
错相通。阡陌交通)
妻子(妻子和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
11
◎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 ◎出 (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6) 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 生产的东西 ◎处(chù)(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3) 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 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 又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 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 的 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食”字是个通假字,同“饲”,是“喂养”的意
思;题③中的“策”字属词类活用现象,“策”本
为名词,在此用作动词,意为“鞭打(驱使)”题
④中的“或”与今义有所不同,在句中当“有时”
讲。
17
[例2] (2004年河池市)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书至 B. 度已失期 关山度若飞 C. 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宾客大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间焉 [剖析]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一般地说,一词的各 个义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个句子中,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
实词篇
1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国
【
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
命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
题
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
透
记诵积累过程,考查他们能否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
视 】
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 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 一精神,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
3
【考点梳理】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 的重点,主要是对常见 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 解,理解时必须结合具 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 说的“根据上下文” 来 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 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
以下四种情况:
4
一是古字通假现象。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 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 就叫通假。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 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 下四种类型:①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如 “满__坐_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② 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本能尽其材”,“材” 通“才”;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如“发闾 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④读音相同 但字形不同。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指”通“直”。
深入,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将更
加注重理解和运用。
2
【命题透视】
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
②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 有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
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查 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 “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 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 “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 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15 是有利的”
究竟用的是多义项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 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强力。A项中“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的“书”是“书写”的意思;“一男附书至”的“书”是“书信” 的意思。B项中“度已失期”的“度”是“估计”的意思;“关 山度若飞” 中的“度”是“度越”的意思。D项中“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的“间”是“暗中”的意思;“又何间焉”的 “间”是“参与”的意思。D项中中的两个“会”均为“恰逢”18 的意思,故答案为C。
[例3] (2004年大连市)“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 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 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 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 是: (只写序号)。 [剖析]这道试题很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评价 要求。此题的文本材料为课外文言文。解答此题 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法”在句中的意 义为四个义项的哪一个义项,很显然“效法,仿 效”在句中能够讲得通,正确答案应为③。 19
16
[例1](2004年福州市)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源自文库析]此题以解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因此,解答此题,
分析具体语言环境,对所在文段进行整体翻译是前
提和关键。题①中的“是”当“这” 讲;题②中的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
“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
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
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14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 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新的知 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优点 长处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固 的盔甲 锐利的武器 百废具兴 废弃的事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作奸犯科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 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 “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6
●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距离。日始出时去人近/离 开。一狼径去) 汤(热水,开水。日中如探汤) 郭(外城。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将)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 走(跑。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但(只。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曾(乃,竟。曾不若孀妻弱子) 谢(道歉。长跪而谢) 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比至陈) 间(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控(拉开。将军角弓不得控)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之属 也)
委(抛弃,舍弃。~弃。~之于 地。)
狱(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鄙(边邑,边境。蜀之鄙有二 僧。) 再(第二次。再而衰,三而竭) 向(过去的,以前的。向为身死 而不受)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 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 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 13 以观
四是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