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溶解度解题技巧及练习测试题(word)

溶液 溶解度解题技巧及练习测试题(word)
溶液 溶解度解题技巧及练习测试题(word)

溶液溶解度解题技巧及练习测试题(word)

一、溶液选择题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小于乙溶液,与甲乙溶液的总质量有关,错误;

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乙的质量为

30g,可得乙的质量分数为

30

100%

130

g

g

=23.1%,小于30%,故20℃时,不可配制到溶质

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故向100 g水中加入20 g甲,甲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错误;

D、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正确。故选D。

2.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D不正确。

故选C。

3.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4.t℃测得某物质(不含结晶水)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该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加溶质能使M点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D.图中4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P=Q

【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A正确;B.N点表示100g水中

溶解20g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100%

10020g

g

g

?

+

≠20%,故B错误;C.M点

为80g水中溶解了20克溶质,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添加溶质能使M点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C正确;D.P、Q均是这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M与N溶质是相同的而溶剂不同,可判断出N<M,由于温度相同时不饱和溶液最浓,可知它们的关系是:N<M<P=Q,故D正确;答案为B。

点睛:准确理解图像并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此图象是t℃时物质的溶解情况,不能验证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大小的关系,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N点100g水中溶解2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M点80g水中溶解2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P点100g水中溶解40g溶质的饱和溶液;Q点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 g克水中溶解甲最多能形成65克溶液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B

【解析】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无法比较溶解的大小;B. 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30g,50 g克水中溶解甲最多能溶解的溶质为15g,形成等于65克溶液;C. 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D. 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

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

B.t1℃时,将25g丙溶解到50g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

C.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答案】C

【解析】A.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10010%

4%

g

-100g=150g,

故A正确;B.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故B正确;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错误;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C。

7.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40℃时,KNO3的溶解度一定小于KCl的溶解度

B.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大于KCl C.将10℃时KNO3、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KCl大D.将20℃时100g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固体才能使溶液恰好饱和

【答案】B

【解析】

A、在30℃-40℃时,两条曲线有交点,此时KNO3的溶解度和KCl的溶解度相等,故错误;

B、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大于KCl,故正确;

C、将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

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

可知,将10℃时KNO 3、KCl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KCl 大于KNO 3,升温至60℃,KNO 3、KCl 的溶解度都增大,但溶液的成分都没有变化,K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KCl 小,故错误;

D 、20℃时,KCl 的溶解度为34.0g ,60℃时,KCl 的溶解度为45.5g ,如果水为100g 饱和溶液从20℃时升温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 固体才能使溶液恰好饱和,但是题干中为100g 溶液,故错误。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8.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A错误;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B错误;C.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指明在饱和溶液中,故C 错误;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答案】A

【解析】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

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

10.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材料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格与图象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表格比图像更直观体现变化规律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故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故B错误;C.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D.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看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说明烧杯②中溶解的固体少,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硝酸钾,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选项A错误;

B.因为题中没有提供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也没有说明具体加入的溶质质量,所以根据烧杯①中无剩余固体的现象,只能得出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的结论,选项B错误;

C. 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氯化钾在t1℃时就全部溶解,而温度升高氯化钾的溶解度继续增大,虽然t1℃时硝酸钾有剩余,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到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在t2℃时,都全部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正确;

D. t1℃时,烧杯①中的物质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能溶解的氯化钾增多,而t2℃时,氯化钾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选项D错误。故选C。

12.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36?C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量分数为60%C.若A中含少量的B杂质,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A D.18?C时,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C. 根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由图可知,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故说法错误;

B. 36℃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600

1000

60100

g

g g

?

+

=37.5%。故错误;

C. 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正确;

D. 18℃时,A、B的溶解度相等,但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1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甲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D.将t2℃时的乙溶液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乙析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交点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如果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相等,则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但是如果溶液质量不等,则溶质质量不等,故A不正确;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溶解的质量为

100g

50g=25g

50g

÷,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得到50g+25g=75g甲的饱和溶液,故B不正

确;

C 、将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故C 正确;

D 、t 2℃时的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才有晶体乙析出,故D 不正确。故选C 。

【点睛】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 溶剂中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分析有无晶体析出,要看溶液是否饱和。

14.10%的KNO 3不饱和溶液100 g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下列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

A .再加入12.5 g KNO 3溶解完

B .再加入10 g KNO 3溶解完

C .再加入100 g 10%的KNO 3溶液

D .恒温蒸发掉45 g 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如果采取加溶质的方法来实现,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则

100g 10%+x 100g+x

? ×100%=20%,x =12.5 g 加入12.5g 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可行;

B 、加入10 g 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故不可行;

C 、加入10%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不可行;

D 、如果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实现,设需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则

100g 10%100g-y

?×100%=20%,y =50 g 。蒸发掉45 g 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故不可行。

故选A 。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B.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相同

C.30℃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80g甲饱和溶液

D.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A、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故A正确;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80g甲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0℃时,甲饱和溶液质量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

B.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可将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为20 g

【答案】C

【解析】

【详解】

A、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但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故A

错误;

B、2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4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17.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溶液全部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2次,每次用20 mL蒸馏水,若烧杯内每次残留0.5 mL溶液,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 g/cm3计算)

A.1/81 B.1/400 C.1/820 D.1/1681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g/cm3计算,0.5mL氯化钠溶液即0.5g;20mL蒸馏水的质量为20g

假设原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经过第一次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0.5g a 0.5g20g

?

+

×100%=

a

41

再进行第二次洗涤,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a

0.5g

41

0.5g20g

?

+

×100%=

a

1681

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1/1681;故选D。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B.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A. 由图可知,t2℃100g水形成的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B.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不相等,由于甲的溶解度差值大,甲析出晶体比乙多。故选B

1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5g:100g=1:4,故A正确;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丙没有析出,但析出的甲和乙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

20.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 ,氯化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

C.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

=1:2

D.80℃时,向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153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硝酸钠完全溶解

【答案】C

【解析】

A.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硝酸钾小于氯化铵,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50g水中最多溶解55g,40g硝酸钾硝酸钾全部溶解,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小于50g,所以50g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少于25g,即60℃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所以硝酸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错误;

C. 7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2,正确;

D.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50g,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是:

100g×(1-

50g

50g100g

)=2

3

×100g,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50g,则

2

3

×100g水最多

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为:2

3

×150g=100g,所以加入153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硝酸钠

不能完全溶解,错误。故选C。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溶液 溶解度测试题及答案(word)

溶液溶解度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溶液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B.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2.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中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故A不正确; B、a℃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B不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然是低温下的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 32g 100%39% 32g+50g ?≈,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 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大 【答案】B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溶液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一、溶液选择题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把60℃时的105g KNO3饱和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73.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时K2CO3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60℃到80℃之间溶解度都包括126-139间的数值,所以t℃在60℃到80℃之间,故A正确; B、t℃时,两种物质只有是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硝酸钾比碳酸钾多,如质量不等,则无法比较,故C正确; D、把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 KNO3饱和液中溶剂是50g,溶质是55g,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g水中最多能溶15.8g,所以降温后能析出晶体39.2g,故D不正确。故选D。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 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

溶解度曲线试题

有关溶解度曲线习题(二) 1、右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 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Y都是易溶物质(B)t℃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等(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X溶液中析 出晶体的质量比Y的多 (D)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 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4、(1)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的温度 范围是。 (2)冬天,人们可在皮肤上搽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当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时护肤效 甲乙 冰水溶 解 度 (g)

果最佳。欲配制50g80%的甘油溶液。需甘油的质量 g ,水的质量 g 。 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 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t 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6、图3是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 B .t 2℃时X 的溶解度等于Y 的溶解度 C .t 3℃时X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 4℃时Y 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变为饱和溶液 7、、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 (2) 。 8、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 .t l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 .t 3℃时,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有晶体析出 9、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溶 解 度 /t 1 t 2 温度/℃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2011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溶解度的意义 例1 (2011·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解析:由题意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同时符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C 点评: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2 (2011·四川省眉山市)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 解析:(1)在溶解度曲线上两线相交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即t1℃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20克,在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克,所以只能形成60克溶液。(3)在t2℃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靠上的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所以应是:cba。 答案:(1)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不能(3)cb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解度的一些问题,要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清楚交点的意义。 三、判断晶体的析出 例3 (2011·河北)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解析:A中没有温度限制,所以不能比较甲、乙溶解度;B中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之后,还是不饱和溶液;C因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都会有晶体析出;D中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但是题中并没有说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错了。 答案:C 点评:该题是一个传统题,历年来考的形式基本相同。 例4 (2011·江苏省南通市)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解析:A选项中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是正确的;B选项中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是正确的;C选项中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是正确的;D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特点,物质W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本题的亮点是一种物质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解答本题要明确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四、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5 (2011·盐城)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溶液 溶解度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溶液 溶解度单元测试(word 版附答案) 一、溶液选择题 1.KNO 3和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低于40℃时,KNO 3的溶解度一定小于KCl 的溶解度 B .将等质量的KNO 3和KCl 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KNO 3大于KCl C .将10℃时KNO 3、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K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KCl 大 D .将20℃时100g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 固体才能使溶液恰好饱和 【答案】B 【解析】 A 、在30℃-40℃时,两条曲线有交点,此时KNO 3的溶解度和KCl 的溶解度相等,故错误; B 、将等质量的KNO 3和KCl 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KNO 3的溶解度比KCl 的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的质量KNO 3大于KCl ,故正确; C 、将10℃时KNO 3的溶解度大于KCl 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 可知,将10℃时KNO 3、KCl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KCl 大于KNO 3,升温至60℃,KNO 3、KCl 的溶解度都增大,但溶液的成分都没有变化,K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KCl 小,故错误; D 、20℃时,KCl 的溶解度为34.0g ,60℃时,KCl 的溶解度为45.5g ,如果水为100g 饱和溶液从20℃时升温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 固体才能使溶液恰好饱和,但是题干中为100g 溶液,故错误。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3. (2017重庆B 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 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  B. t 1℃时,在50 g 水里加入 15 g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 溶液  C. t 1℃时,往180 g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 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5. (2016孝感)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  B. P 点表示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g。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填“>”或“<”)乙,实验时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时,均能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1)b(2) 15 (3)<小于t2℃ 3.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A. 20g B. C. 40g D. 7. 在4C时,将 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C 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 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气体质量/g加入固体质量/g加入金属质量/g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g ①②③ ④ /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天糸 B. 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 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 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 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 9 ?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 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NH4NO3固体 ) B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 ?面粉溶于水形成溶 液 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4 .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已知在20 C时, 量为()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D.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蔗糖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 A. 36g 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C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C是的溶解度是( B. C. D. 10g 閨① EiJ'V.H'i 冋 闺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 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单选题 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加入KNO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30℃时30gNaCl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答案】C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答案】C 3.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不变时,t1℃ 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t1℃ 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 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4.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

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 C.在交点M处,X、Y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C 5.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2℃时,分别将50 g的M、N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t2℃时,N固体不能完全溶解 B.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于N D.分别将上述t2℃时 M、N的溶液降温到t1℃,得到M、N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B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将4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7.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式量═126)的溶解度为S g.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g)为()A.2a B.(2+)a C. D.(2+)a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 100g+S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100%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S纵+100g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与线上的点B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已知图2是

《溶液 溶解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溶液溶解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溶液选择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 ,氯化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 C.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 =1:2 D.80℃时,向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153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硝酸钠完全溶解 【答案】C 【解析】 A.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硝酸钾小于氯化铵,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50g水中最多溶解55g,40g硝酸钾硝酸钾全部溶解,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小于50g,所以50g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少于25g,即60℃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所以硝酸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错误; C. 7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2,正确; D.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50g,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是: 100g×(1- 50g 50g100g )=2 3 ×100g,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50g,则 2 3 ×100g水最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学习研讨 一、饱和溶液 【自主学习】 【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完成试验9-5,填下表。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探究II】完成试验9-6,填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1

甲 乙 溶解度 g 0 t 1 t 2 温度/℃ 30 50 20 40 10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 .t 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在100 g 水中放入60 g 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 .t 2℃时, 分别在100 g 水中各溶解20 g 甲、乙,同时降低温 度,甲先达到饱和 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60℃时,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g 。 D .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3.右图表示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M 的溶解度大于N 的溶解度 B .N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M 大 C .P 点表示t ℃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 D .阴影处M 、N 均为饱和溶液 4.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 的溶解度 B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 .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a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至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时,50 g 水最多可以溶解25 g 甲物质 B .升温能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20℃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后,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物质 6.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 .将a 、b 、c 三种物质t 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 .t 2℃时30g 物质a 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 溶液 C .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 到大的顺序排列是b>a=c D. 若a 中混有少量c ,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t 甲 乙 0 20 30 温度/℃ 25 溶解度/g

2018中考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2018年中考复习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中考溶解度曲线的常见题型: 1、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某一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 练习: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 2、 利用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t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B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意义进行判断和计算 练习:t1 时,25g 水中加入20g 的A 物质,充分搅拌后,是否完全溶解,是否达到饱和,溶质 g,溶剂 g,溶液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A 物质完全溶解还至少需要加入 g 的水。 4、说出交点的具体意义;(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练习:交点M 的意义为: 。 可变形为: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练习:请判断下列说法正误: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1)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 之间。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铵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则x 的 取值范围是 g 。 (3) 由上表可推出氯化铵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5、比较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注意要求是:由大至小或由小至大), 练习:t1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t2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为 。 t3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可变形为: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练习:t1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3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判断正误: t3时,A 、B 、C 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 ) 6、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练习:A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A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7、饱和溶液经过升温或降温引起溶解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饱和溶液中不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 练习:t1时A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t1时C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饱和溶液中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 练习:右图,t1时A 的饱和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A ,C 的饱和 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C ,均升温至t3:A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C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比较析出结晶的多少 练习1:t3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中析出晶体的是 ,没有析出晶体的是 。 练习2:t 3℃时,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8、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的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结晶:适用所有溶液的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降温结晶):只适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 练习:(1)氯化钠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 。(2)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 。 *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采用什么方法结晶,这要根据所得晶体的溶解度特点决定。 例如:(1)从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2)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不能蒸干)→趁热过滤 练习:1.现有操作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降温结晶;④加热浓缩。若A 固体中含有少量B ,则提纯A 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