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都市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都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建设的农业。

但二者还有不同点,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商品性消费需要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位置居于城市周边地区。

而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是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位置在大城市地区,可以环绕在市区周围的近郊,也可能镶嵌在市区内部。

至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都是都市农业的一些具体经营方式,不能说它们本身都是都市农业,根据经验分析,只有大城市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就可能进入了都市农业阶段。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我国都市农业的研究类型主要包括: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森林公园、民俗观光园、民宿农庄等。

一、都市农业的区域划分
中心区农业
本类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和集约程度最高,通常以公务和商业零售活动为主。

这里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屋缘(屋顶、阳台)
走廊区农业
本类型是位于告诉公路或铁路两侧的交通地带的农业,属于高集约发展地区。

这类农业处在交通设施发达、与市场联系便捷、居民密度较高的有利环境。

隔离区农业
本类型农业地处交通走廊之间,呈楔式地分布,是都市农业土地、就业、产出集中地区之一。

在城市化迅速成长的时期,这里往往是城市住宅、工业、绿化等建设发展。

外缘区农业
本类型是相对稳定的农业区,也是都市农业土地、就业、产出集中地区之一。

外缘农业区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效率和自然条件特征。

二、都市农业的特点
1.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
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

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
功能性的大农业;
4.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三、都市农业的四大功能
1.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

通过发展都市地区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
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

2.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

农业作为绿色植物产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织部分,它对
保育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

3.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

农业作为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活动提
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4.示范与教育功能。

都市郊区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由于现代化程度高,对其他
地区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作为城郊高科技农业园和农业教育园,可为城市居民进行农业知识教育。

总之,都市农业的功能主要是:充当城市的藩离和绿化隔离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

四、主要对策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领导。

特别要加深认识郊区发展农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识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及其综合效益。

政府各级有关领导、城市市民、城郊农民都要把创建都市型农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农业充分发挥满足城市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以及绿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全面规划,确保重点。

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在全市郊区或一个区域内全面规划,选准重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

不宜过多地发展自行采摘、承租农地等体验型项目和休闲娱乐为主的游乐项目,以防投资、管理和经营带来的困难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对开发项目要注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使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具有丰富内容,才能有经常性的吸引力。

一些县区把若干邻近的景点连成片,成为一条专线或一片专带,这是很有前途的。

这就特别需要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合理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尽量延长可观赏期。

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

同时要把都市农业规划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结合起来。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

发展都市农业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充满绿色、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

要根据旅游客源市场,确定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和规模。

积极发展市场农业和创汇农业。

都市农业要体现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

发展都市观光农业,要扬长避短,表现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在都市农业发展中,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也不要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高消费。

从发展趋势看,要注意开发农业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开发农村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民风文化旅游。

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广开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要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比重。

除农民自筹和政府扶持外,还可通过搞投份制、设立基金、吸引外资等形式广开财源。

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

除生产性投资外,对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工程,也应加大投资力度。

其次科技投入,以高科技武装农业,重点实施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工程,形成都市农业科技配套工程。

建设高科技园区、高科技设施、高科技产品、高市场占有率。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建设。

要加强农村道路、水电、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建设相适应的饮食、住宿、休闲、度假等多方面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卫生、舒适的条件。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引进来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技术。

制定法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

实行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政策。

政府调控主要表现为对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倾斜。

要制定都市农业保护法,首先要制定保护农田的基本条例,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和生产风险基金、市场风险基金。

制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

要明确主管机构,专门研究、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可考虑由农业、旅游、文化、工商、价格等部门协同运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城市化发展的国家。

中国即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还有独特的城郊农业景观,今后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对绿色食品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强,因而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望未来,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在中国大地上已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发展成为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