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文如下: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
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和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承载中华民族乡愁的精神家园,农民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外流等。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排水系统,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
加强农村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鼓励农业企业、科研院校和农民合作社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附加值。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6.17•【文号】农办议〔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14号郑思敏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推进农业数智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集资源、细化措施,务实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是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
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建设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不断丰富在线学习功能,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
三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精准饲喂、植保无人机等加快推广应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突破技术制约,强化典型引领,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
二、关于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融合,助力行业迭代升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全链加工。
制定《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引导大型农业企业重心下沉,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着力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是发展多元业态。
持续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认定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BA”、“村晚”等活动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
三是培育知名品牌。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分品类分年度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24•【字号】深府办〔2023〕6号•【施行日期】202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府办〔2023〕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56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落实建设农业强国、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推动种业振兴等重大部署,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业新体系等工作要求,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促进“科技链、产业链、民生供应链、质量监管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探索深圳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路径,全面提升“研发、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价值,进一步满足社会消费升级需求,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完善民生供应体系,有效服务和支撑引领广东农业强省及国家农业强国建设,到2030年把“大农业、大食物”培育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产业。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意见3篇
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意见3篇第一篇一、深入推进高效规模生态农业建设,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一)坚持优化生产力布局,在科学构建农业产业布局体系上实现新提升。
(二)坚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推动高效规模农业升级上实现新提升。
(三)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新提升。
(四)加强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在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上实现新提升。
(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水平,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上实现新提升。
(六)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开发力度,在建立持续增加农业有效投入长效机制上实现新提升。
二、深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集中、集聚、集约”,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双千亿”跨越发展行动和“双百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龙头集聚、产业集群、开放驱动、项目带动、创新推动、合作联动”六大战略,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五)大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六)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
(七)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建立增收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农民收入倍增十大富民行动,鼓励和支持农民走以粮富农、以工富农、以贸富农、以牧富农、以渔富农、以游富农、以特富农、以劳富农、以商富农、以城富农兴业致富之路,促进分工分业,在“四化同步”中加快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不同农民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加快就业非农化进程,大幅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二)坚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
(三)坚持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
(四)坚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为了深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不断开创我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现就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规划可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组织坚强、城乡和谐”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公平正义的理念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精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目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明显优化。
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7825.8万元,增长4%左右。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600万公斤左右;蔬菜、林果、畜禽和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到202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9878万元,年均增长6%,粮食总产量达到7800万公斤。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达到13600元。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75%。
力争到2022年,南梁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在河南名列前茅,超出全市的平均水平。
——村庄规划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农村特色充分显现。
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部村庄建设规划。
2020年新建和改造农民新居示范点3个。
完成310户农民新居新建和650户旧居改造工程。
到2022年农村新居新建和旧居改造将占到农村总户数的50%,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脏、乱、差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能源建设逐步推进。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建设任务,新建沼气池300座。
“三力”并举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农业
和鑫野优质稻米企业 、 恐龙园休 闲观光 农业产业 园区 , 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 效 益。
核 心 企 业 、 农 汇高 档 花 卉种 植 及 农 产 园 区 , 区级 现 代 农 业 园 区 , 以此 促 特 5个
加 强农 业 科技 的 应 用 与创 新 。加大
加 积 品加 工配送 中心 、 帝景植物园等 。并 以 进我 区农 业 转 型升 级 , 快 实现 农 业 现 与 南农 大 等科 研 院校 的合 作 力 度 , 极
动 力强的现代农业 龙头企 业顺利 落户
加强规划指引 。 结合我 区土地利用
高新 区。 目前 已引 进企 业 1 2家 , 大 娘 总体 规 划 , 过 整合 和 新 建 , 德 胜 河 如 通 在
水饺 、菜根 香等重 点蔬菜种植 龙头企 以西 因地 制 宜 实施 现 代 农 业 园 区建 设 , 化 剂 作 用 ,用 高 新 科 技 与 装 备 来 改 造
2 1 动 面 积 5 0 0 0亩 。
化 的 大 背 景 下 , 业 发 展 所 面 临 的 土 助 的 多元 化投 入 机 制 。 重 大农 业 投 资 农 对
积 极 引 进农 业 龙 头企 业 。 好 招 商 地 等 资 源 约 束 越 来越 凸显 。按 照集 项 目 , 行 一 事 一 议 , 保 建 设 资 金 及 做 实 确 引资 工作 , 利用全 国农展会 、 省农洽会 约 、 约 利 用土 地 的原 则 , 设现 代 时到位 。 节 建
产 业观 察
一 三乃 一 开爷 加快建没观代
范春苟 \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农业 局
常 州 高 新 区 作 为 常 州 市 发 展 现 代 水 饺 蔬 菜 产 业 园 各 1 ,0 亩 绿 农 设 个 20 农 业 、 筹推 进城 乡一体 化 的 先行 区 , 施芦笋种植 园 、. 统 积 19万平方米春海高档 极 转 变农 业发 展方 式 ,加快转 型升 级 步 盆 花 种 植 园 和 多 个 百 亩 草 坪 种 植 基 伐 ,把 发展 现代 都市 农业 作 为农业 工作 地 , 区 花 卉 、 菜 、 品 等 农 业 专 业 全 蔬 果 基地 ) 2 达 0余 个 , 成 了果 品农 形 的重中之重 , 立足本地区实际编制了《 常 园 区 (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0.23•【字号】沪农委[2012]第363号•【施行日期】2012.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的通知沪农委[2012]第363号各区县农委:现将《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2012年10月23日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总结交流本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推动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刚才,6家单位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市林业局蔡友铭副局长对下阶段本市基层林业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都很好。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会同市林业局、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要求,不断推动和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的几项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的几项措施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精准化农药施用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二、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浪费。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水库、堤坝,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
同时,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提供金融支持。
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向农民提供低利贷款,用于购买现代化农机设备、农业生产资料和种植高效农作物等。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提高农民对农业风险的承受能力。
建立农业信用体系,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农民资金难题。
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推动农业从传统的家庭农场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企业转变。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五、推进农业资本运营。
鼓励农民组织开展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本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的市场化运作。
六、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鼓励农民子女进农村、进农业,培养专业人才和农业技术人员。
同时,加强农村学校和农业院校的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农村创新人才。
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公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落实以上措施,将有助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金融支持,解决农民资金难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资本运营,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农办市〔2012〕2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鼓励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现就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近年来,我部围绕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先后颁布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对于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建设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对加快形成城市郊区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良性互动的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持续增加,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大范围、长距离的跨区域流通,不仅增加购销成本、加大质量安全风险,而且各种原因引起的主产区生产波动很快会波及城市农产品市场。
因此,大中城市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保持一定的生鲜食品自给能力,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
稻田是人工湿地,菜田是人工绿地。
都市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在防洪排涝、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提供绿色自然景观和农耕文明实体,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验田园生活、旅游观光休闲等精神需求。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虽然大中城市郊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农牧区,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注入到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有利于为农民乃至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灌溉 、 马铃 薯 自动播 种机 、 毛豆脱荚机 、 蔬菜 移栽机 、 芦笋 业 中不足 5 。从设施用材来看 : 有钢管 、 钢筋、 玻璃 、 有机 农 户过万户 , 推广农机实用新技 术 2 O余种 。全市农 业综 府投资兴建 的部分钢架大棚 比较规范外 , 其他简易设施农
极低 , 大部分生产环 节 的机械 应用程度 处于空 白, 很多 生
有建立起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 、 结构布局 、 设施能 力、 技
术 水 平 和配 套 措 施 等 诸方 面 的宏 观 调 控 管 理 机 制 , 造 成 设 施 农 业 的整 体 协 调 和 行 业 管 理 滞 后 , 缺 乏充分论 证 , 投 资 盲 目, 重复 引进 , 管理 缺 位 , 竞争无序 , 效益不高 , 市 场 竞 争 能力不强 ; 二 是 生 产 体 系不 健 全 。没 有 建 立 设 施 农 业 的质
机装备 的引进 、 开发 力度 明显增大 , 有先进技 术装备 支持 量 监 督体 系 。在 设 施 工 程 上 表 现 为 : 设 施类型 繁杂 , 档 次 的都 市农业机 械化 水平也明显提高和延伸 。
2 0 1 1年 全 市 围 绕 “ 菜 篮子 ” 工程 建设 , 引 进 推 广 节 水 扦插机 、 油 菜 直播 机 等 新 机 具 3 2 0 0多 台 ( 套) , 直 接 受 益 合 机 械化 水 平 达 到 6 2 。在 设 施 农 业 方 面 , 我 市 温 室 栽 培技 术始于 1 9 5 7 年, 塑料 大 棚 栽 培 技 术 始 于 1 9 7 3年 , 到 目前 为 止 蔬 菜 设 施 栽 培 面 积 已 发 展 到 2 ×1 0 h m 。 , 全 市 已建 各 类 设 施 农 业 示 范 园 6 O个 , 花卉 园 4 5个 。 从 设 施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352号提案的答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352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06.11•【字号】•【施行日期】2021.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352号提案的答复许峥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信息农业推动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建设,省委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把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部署,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等“五大行动”。
近年来,我省聚焦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加快推广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有力推动我省智慧农业发展,为助力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关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近年来,认真落实部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有关要求,以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强化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转型。
提升技术创新研发水平。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IT企业创新源头作用,积极引导市县孵化和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构建产业联盟、研究中心、试验区等平台载体,提升物联网技术装备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的创新企业和创新载体,在农用传感器、植保无人机、智能农机及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一批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系列产品。
全省涌现了浦口国家农创园、溧水白马国家农高区等一批聚集智慧农业研发机构和技术试验示范的平台载体。
强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
持续将智慧农业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连续多年将农业物联网技术纳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组织市县积极申报国家数字农业试点等项目,在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中安排资金支持数字农业建设。
200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 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 一定的报废补贴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 险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各级财政要加快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可通过 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 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完善 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 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 点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 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 一切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 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 式。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 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 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和商业保 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探索出口 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财政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持力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 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 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 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积极推进林业改革。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提高农业对外开 放水平。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 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 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 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 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 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 押贷款规模,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 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 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 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强国梦、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就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应加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是最初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我国,农业科技仍然落后,使得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速度远远不及经济发展的速度。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建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如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灌溉设施欠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应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农业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低。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建议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产品深加工,拓宽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应加强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
农业农村一体化是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整体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仍然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
建议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建议
关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的对环境的影响,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有效提高劳动效率。
2.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建立农作物循环利用、生物肥料利用和农膜回收等循环农业系统,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城市周边或郊区规划建设农业园区,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园区可以配备冷藏设施、包装和加工设施等现代化设备,有利于农产品的储存和销售。
4. 加强农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鼓励农民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5.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保护农田和水源,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和水资源。
开展农田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管理,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6. 加大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农业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以上建议可以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农业与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互补。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精品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矛盾日益凸显。
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双重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更大挑战;持续高强度的开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地下水资源过渡开采、农业源污染越发严重,各种农业资源承载能力逼近极限,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农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兼业化”程度加剧,“谁来种地”、“谁来经营”面临更大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更大挑战。
各级各部门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迎难而上、持续求进,主动作为,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态势。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总目标,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抓手,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总动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精准扶贫战略,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79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79号唐冬生等6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破解耕地“碎片化”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创新综合种养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2022年10月,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保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增了关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罚则。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2021年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制度。
2023年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粮化”等重大问题。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配合自然资源部继续抓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强化监测监管,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当前,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农业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加强市场营销,鼓励农民自主经营乡村土特产。
乡村地区的产业比较单一,需要寻找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互联网营销平台,加强对后期加工环节的管理,扩大产品出口量,提升农业产业的营销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
农业技术的革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是保证农业生产高产、高效、高质的关键。
要引进和吸纳技术力量,在实际应用中调整完善技术方案,在可行性研究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发扬优势,打造名优特产品牌。
把农产品变成名优特产,可以提高乡村振兴的品牌价值。
名优特产是基于市场需求的,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酿成。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有特点的产品库,注重品牌定位,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加强商品宣传,提高独立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鼓励企业投资,加强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管理,引导企业、合作社等机构投资乡村农业产业,打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领域上下游链条,扩大供给,增加流通速度,提高产业经济的利润水平,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
五、完善农民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农民是农业产业最重要的一环。
因此,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要制定完善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农民的特殊生产条件和实际需求,在农村的一些培训基地或者农民家中开设一些应训课程,通过培训课程,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六、强化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土地是农民收入的根源,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实现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权、经营权、收益权等的分离和流转,逐步拓展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提高土地流转率,让土地变得更加高效利用,真正实现“宅基地三权分置”。
农创业园建议书
中国成都现代农业创业园——城乡一体化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点,而寻找新的支点,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2012年7月核心提示:未来十年,将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机遇期。
提到发展现代农业,人们总是想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基础性产业,大量的财力和资源被用于支持众多的分散的项目,但是支撑和提升农业基础性产业。
发展的农业高层级产业却往往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赖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撑、现代农业工业装备、现代农业产业化运作、现代金融和管理服务等农业高层级产业的发展,如能将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高层级产业核心要素聚集在一个位于特大中心城市远郊关键节点重镇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内,其释放的能量将为全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科技引领、中试孵化、示范带动、技术供给、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物流中心等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动力,其对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录(一)、项目概述(二)、项目背景(三)、项目选址(四)、规划设计理念(五)、项目规模及构成(六)、项目组织形式及运行方法(七)、项目运营思路(八)、简要说明及结论(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中国成都现代农业创业园(暂名)。
项目地址:成都市项目业态:以建设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集群总部经济聚集区支撑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的城乡一体化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
业态包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中试转化基地;高科技有机蔬菜种业、农业信息与电子商务、农业物流、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精深加工、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创意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与体验经济、国际农业专家村、度假酒店、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现代都市农业综合服务设施。
用地面积:约1000亩,规划建设用地约200亩。
土地性质:农村流转土地、农村建设用地、二类住宅用地。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50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现代都市农业是依托城市的多方优势并服务于城市,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任务。
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试验区的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链条,为打牢城乡统筹的产业基础,推动城市和农村互动发展、特色发展和有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发展驱动能力1.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坚持把保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
面向产业需求,围绕发展粮油、蔬菜、生猪家禽三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水产、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和自主研发一批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2.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
围绕推进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农业前沿技术的攻关,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业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力求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和突破性新品种;在地力提升、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疫病防控、循环农业、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等重大实用技术推广运用上形成一批新的成果。
3.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发挥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市农林科学院等在蓉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到2015年,力争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以上。
二、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4.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完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管理办法,采取公开招聘、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骨干。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自主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到2015年,力争引进和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125名以上,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团队20个以上。
5.着力培养科技服务人才。
发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职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作用,着力培养面向“三农”的专业化高素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区(市)县合作,共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
鼓励各类科技人员直接投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头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
到2015年,力争建成院(校)县合作基地20个以上,形成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1万人以上。
6.大力培训科技实用人才。
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和农民植保员、防疫员、农机手、沼气工等农村技能型人才。
大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场主),鼓励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到2015年,力争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以上、新型职业农民1万名以上。
三、强化科技成果运用,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7.突出发展农业产业高端。
实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倍增计划,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业发展。
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精深加工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扶持一批本地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突破性发展。
到2015年,力争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突破50%。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创建,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开展认证申报,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快设施农业“七园、十片、七中心”建设,推进以智能温室、标准大棚和滴灌喷灌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
到2015年,力争全市有机农业产值翻两番,达到24亿元以上;设施农业产值翻一番,达到102亿元以上。
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种子龙头企业,推进杂交水稻、杂交油菜、蔬菜、花卉苗木、伏季水果、食用菌工厂化制种育苗和生猪曾祖代(原种)繁育。
到2015年,全市种业产值翻一番,达到50亿元以上。
8.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辅材料基地,带动农民就近开展农产品的净化、修整、晒干、剥皮和批量包装等初加工处理,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
着力打造田园化、景观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特色乡镇、特色村和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以农家乐、度假酒店、农事体验园等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载体,加快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精心策划、包装、举办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促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到2015年,力争全市农产品就地初加工率达到80%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翻一番,达到80亿元以上。
9.大力推动农业科技集成。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大力推行“千斤粮、万元钱”技术推广模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
强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绿色有机和设施农业等技术集成,推进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等实用技术成果运用。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行农业科技指导员制度,每个村(涉农社区)确立1名农业科技指导员、每个组确立1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促进农业科技入户到田。
到2015年,力争实施农业重大共性技术集成与示范50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率达到70%以上。
四、完善生产经营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10.推动集中集约规模经营。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广“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在农民自愿、严格尊重确权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模式,支持农村产权自由流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镇并将承包土地流转给土地经营大户,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适度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到2015年,全市耕地和林地基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11.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基础上,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人才培训,使合作社成为合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体。
鼓励和引导农民围绕特色产业组建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为纽带,机制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到2015年,全市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70%以上。
12.推动农产品市场流通。
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规划,加快建设以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纽带,大型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终端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
推进农产品物联网和市场流通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型批发市场发展电子结算、联网交易等农产品电子商务。
引导和支持生产企业、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就近建气调库等冷链设施。
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物流重点龙头企业和产销联营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开展农产品直销配送和连锁经营。
深入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集贸市场、进集体食堂、进社区、进餐饮企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大力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展会品牌。
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鲜活农产品供需信息。
到2015年,力争构建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市场流通网络。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13.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严格保护耕地,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工程,加强渠堰引水枢纽及干支渠改造,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依托“两江、八河、六水”的天府水系架构,切实抓好骨干水库和大型提灌站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加快构建湖堰密布、渠系纵横的水网体系,着力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率先建成全省全域灌溉示范区。
深入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密路网,提高等级,打通“断头路”。
到2015年,力争建成高标准农田380万亩以上,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 55以上,新(改)建县乡村道路5600公里以上。
14.强化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以耕种收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为主的农机制造业。
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成都地区使用的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中小型播栽机具,着力解决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薄弱环节,突破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