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12-20T11:34:38.85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作者:曾苑陈泓如
[导读] 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
曾苑陈泓如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以传统教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占据课堂,它声形并茂、图文交互、能打破时空界限,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所以,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它将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普及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善听障孩子学习方式,强化听障孩子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助益。它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听障生面前,能使被感知的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直观性。充分调动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听障儿童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语文教学工作,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态演变,帮助听障生牢固掌握字词。
听障学生识字,掌握字形是关键和难点,因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模糊,不准确,对客观事物的大概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析能力还处于低水平,认识和写字时,掌握字形、辨别字形的差别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分析汉字字形,加深学生第一印象的深刻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学习识字教学“山”等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画和汉字对照,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从事物的“形”入手,演变到汉字的“形”。如“山”字,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比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再把图一步步逐渐演变成“山”字。学生亲眼看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兴奋不已,这样,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趣的演变过程已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深刻记忆。因为它奇特的演变过程得到了学生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所以特别容易接受,并永久记忆。
再如教学“上中下”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小动画:讲三个小朋友在游乐园玩滑梯的故事,通过小朋友爬上、滑下的动作的不断反复,让学生体会虽然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可上中下的位置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了,学生能够深刻记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以借用计算机,创设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立即反馈,这种全新方式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使听障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听障生在这样的交互学习的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我根据低年级听障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围绕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让听障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词学句和口语训练,使他们想学、乐学;想说、愿说。
如在教学《北京天安门》这一课看图学词学句时,我先播放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录像,让听障生说说自己刚刚看过的事情,具有现场效应了,接着指导听障生模仿本校升旗过程进行表演,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升旗仪式的过程,在动作情境的促动下,听障生能较通顺地把整个过程说出来,从而理解“升国旗”“敬礼”等词语;再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登上领奖台时升旗奏国歌的画面,让听障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为国争光的自豪感,激起听障生爱国情感,从而理解句子“我们爱天安门”、“我们爱国旗”、“我们爱北京”。
三、直观感知,深入理解课文。
听障学生由于语言刺激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往往直接受外界影响(直观形象)影响而产生,在学习课文时,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丰富感性材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接从屏幕上感知、识别,建立正确的概念,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百货商店》一课时,通过观看百货商店,文化用品商店等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到百货商店里有毛巾、肥皂、手帕等物品;文化用品商店里有铅笔、文具盒、书包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的东西。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便捷优势,任意提取学生感兴趣的、急于想了解的的某一部分内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加强了知识的深刻记忆。这样学生不再对各个部门是干什么的感到陌生,反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挂图,深入理解图画意思,对仿写句式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深度。
四、陶冶听障生情趣,激发审美情感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听障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听障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听障生感受美、欣赏美。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景再现,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语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听障生为之动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教学《颐和园》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录像,把颐和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现在听障生面前,再配上课文字幕,使图像与课文相互对照,形、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意境。此刻的听障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
的美景之中,他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长廊上的画,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上的长堤、小岛和十七孔桥。此时,听障生的感情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
五、化抽象为具体,减少阅读障碍。
听障生由于听力缺失,难以用耳朵接受外界语言的刺激,加上一些阅读材料的难度高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因不能理解而不愿去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抽象程度较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视听结合与动静结合,将抽象信息转为形象信息;将文字信息转为图像信息;将无声信息转为有声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教材的阅读难度,使听障生能很好地读通读懂课文,激起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随之提高,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过渡到课外阅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听障生的主体地位,又要考虑到对听障生的缺陷补偿。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听障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帮助听障生理解抽象知识,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听障生的审美能力。几年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有很高热情,同学们由以前的厌学到现在的自主学习,使得同学们的语文写作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法》季佩玉李宏泰主编时间:1986年出版;
[2]、《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200问》季佩玉李宏泰主编
[3]、《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学》王效贤王明泽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