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年至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趋势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经常账户是指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产的流动,与该国的国民收入账户有密切联系,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情况,及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本文将分析1982至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一)1982至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变化趋势概况

图一:1982—2014中国国际收支趋势变化图

数据来源:1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数据(BPM6)。

由上文中的折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82年至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数据来源参考

/wps/portal/!ut/p/c5/hc3BCoJAGATgJ4qdxV9dj7tr7v5mhgVlXsRDhJDaIXr-

lG5BNXP8GEY0Yu7YPftr9-

insbuJWjRRS8BBGamhsiIBhzpVMiGTcDz7OWqt057iAlDkACazK72tJDj4sz4tf1HrbWq3GyfhMmvA-nAMMkcyCMMPV8QWzHm1znMv92n89l__i-NLNETpp-

Ei7kONnlf6BW8skMA!/dl3/d3/L2dJQSEvUUt3QS9ZQnZ3LzZfSENEQ01LRzEwODRJQzBJSUpRRUpKSDEySTI!/ ?WCM_GLOBAL_CONTEXT=/wps/wcm/connect/safe_web_store/safe_web/tjsj/node_tjsj_szb/node_tjsj_szph b2_store/c551e58048182c3b92b6d284909d05cd

图二:1982年—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趋势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数据(BPM6)。

1.第一阶段(1982年-1993年):逆顺差交替出现

这一段时期九年的时间中,逆顺差配合出现,经常账户资本有五年时间是“双逆差”。总的来看,经常账户累计顺差及年均顺差值均较小;资本账户余额仍然较小,除因宏观经济过热而出现逆差的1993年外,年度余额从未超过100亿美元。这段时期的国际收支结构体现着这样的特点: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需要从国外购置大量机器设备与原材料;但与此同时,国内资金短缺,需要借助引入外资的方式来弥补资金的缺口。

图三 1994年—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趋势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数据(BPM6)。

2.第二阶段(1994年-2014年):持续“双顺差”阶段

在这二十年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顺差”现象持续时间长达到20年(除了2012年减除储备资产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且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额度与第一阶段相比都出现了大幅的增长趋势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首先,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其次,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此外,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二)1982至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化趋势概况

图四 1982至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趋势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数据(BPM6)。

经常账户是指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产的流动,与该国的国民收入账户有密切联系,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从上图,经常账户变动折线图可以看出,1982年-1989年,中国经常账户差额在多数年份为负值;1990年-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大多一直是盈余状态,并且从总体上看余额呈增加趋势;从2003年开始,上升幅度呈现指数增长;2008年以后有大幅回落;在2011年与2013年分别出现两个拐点,整体成波动上升的状态。

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快速增长,并呈现长期顺差的原因来自于国内居民储蓄、对外贸易政策、汇率制度改革等方面。

国内居民储蓄方面:中国的消费水平较低,在国内整体消费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由高投资所导致的资产过剩只能通过对出口来解决,由此导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不均衡是导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近几年连续增长的一大动因。

对外贸易政策方面:201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逐渐放松资本管制,但国际社会日益施压,促使中国让人民币更快升值以帮助平衡全球贸易我国政府为了积极倡导以出口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出口,这些外向型经济政策和措施十分有利于商品竞争优势的凸显,使出口高速增长,经常账户顺差持续扩大。

汇率制度方面: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标志着汇改的正式开始。中国将历时10年的与美元挂钩的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迅速升值。2010年6月19日中国承诺增强人民币交易的灵活性,事实上结束了两年来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重新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收集大量外汇,造成中央银行储备资产增加的局面。因此,经常项目始终处于巨额盈余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