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其中既包括了
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积极影响,又包含了其消极的方面。最后的,则是一些关于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网络对阅读习惯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大学生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自我。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阅读习惯消极正面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大批网民,据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的一项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突破5亿,并仍在持续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使用者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
一、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于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来说,在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阅读一些名著经典著作。相对于传统的文学阅读,网络阅读,电子书,相对于传统的文学书籍,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可随时随地阅读,携带方便。
例如:近年来,风靡网络的《明朝那些事》,如果按照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买六卷,十几本,一本十块钱的话,那六卷,至少得上百块钱。可,有了网络,则就大不一样了,花几块钱上个网,下载个txt的电子书,同样可以阅读,不但经济实惠,而且更方便携带,更容易阅读,可随时随地,不分时段地点。
除此之外,网络的发展,可以使得大学生能够广开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通过上网,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延革;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陶冶和锻炼,成为象牙塔中的社会人。
再者,还可以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弥补应试教育缺陷,拓展教育空间当前,我国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因材施教的方式只有极少的高校能部分做到这一点,而登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科研网站,则可以弥补这一教育真空。英语四六级、考研、考T、考G网站,各种层次计算机学习指导网站,数理化、历史、地理、医学、动、植、生物等各科目类别,均可登陆相应站点,进行自学辅导、作业测验、大考冲刺、升学模拟考场等等。每个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浏览不同网页,来给自己加压充电。另外,还可以从网站上浏览和学习本高校不具备而其它高校具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条件,借鉴学习方法,达到居一校而学各高校,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效果。
二、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消极影响
在如今网络流行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的读书生活正受到网络的猛烈冲击。武汉一些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时间正在惊人地减少,传统的通过阅读书籍获取知识的习惯正在改变。
如今,武汉不少大学生除了网络和各种参考书外,很少涉猎其他文史哲类图书。在武汉一家媒体的调查中,武汉几乎每位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都在1到2小时,有的则高达5到8小时,有近83%的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是聊天和打游戏,网络已占用了大学生们的大量时间。
我的调查问卷显示,每学期去购买4本以上课外图书的学生仅有20%,有30%左右的学生几乎不购买和学习无关的图书。调查发现,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的学生不过50%,去校外图书馆的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有的大学生在西安上了几年大学从没有去过校外图书馆。在调查中,6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的普及对自己的读书生活有很大影响,网络改变了自己的读书心态并占用了读书时间。
对于这样的现状,引起很多高校老师的忧虑。在武汉一家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王老师说,近一年来,到图书馆看书借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更愿意到楼上的电子阅览室内看一些过目即忘的东西,也不肯安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网络上的电子书在大学里深受很多当代大学生的欢迎,据调查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习惯于看电子书,而且不分上课下课,无论白天黑夜,对于电子书简直就是爱不释手。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近乎一半的课余时间,都耗费在看电子书上。
看书,按理说是好事,可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看的电子书都是言情,武侠,玄幻,穿越,都市等,适合于社会人员看的书,而非大学生这个年龄段该看的书。对于大学生的学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电子书的泛滥,使得大学生对于传统书籍需求急剧下降。对于传统文学的阅读也急剧下降。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三、应对网络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明确目的,增强动力。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弥补课堂基本知识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课堂上多讲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名家谈读书感受的文章,如梁实秋的《影响我的几本书》、林语堂《读书的艺术》等,多举名人(特别是大师级的名人,如钱钟书等)博学多读、终成大器的事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心理上逐渐认同读书的好处。长期下去,如果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拿起书来读。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在指导阅读方面同样适用。教师不仅要在口头上鼓吹读书的好处,更要在行动上给学生做出表率,多读书,勤读书。大学教师假如在课堂上能对各类经典著作随口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学生必定佩服,并以之为榜样。“亲其师,信其道”,可能因此有人迷上读书,则善莫大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经典,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朗读经典名著中的名段,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去读名著的兴
趣。名著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把握人类文化,避免支离破碎、片面极端。博雅教育的力倡者和践行者赫钦斯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任芝加哥大学校长之际,推行的“芝加哥计划”,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名著教育课程。赫钦斯坚信,让学生与伟人交朋友,接受伟大思想的熏陶,是教育的使命。在赫钦斯看来,没有读过名著的人,就算不上一个受过教育的人。
3.营造氛围,加强引导。读书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因此,有意识地营造一个有利于课外阅读的氛围,对促进学生阅读很重要。校园或教室布置的标语,应有一些鼓励读书的名言。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本的、网络的、视听的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时产生阅读的欲望。
4.培养兴趣,创设条件。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可以培育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人格,提高文学素养,提升民族品格。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大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综合问题,我们既要让大学生有书读,又要做好导读工作。同时,还要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有时间读书,乐意读书,读好书,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张卓玉《现代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董子竹《论语》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韩丽丽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高教论坛2004(4)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王建明《归因理论与成就动机的激发》2005
石鸥《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2005
徐九庆的《中国教育怎么了》2009
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第二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