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校园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效果评估”

“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效果评估”

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策略与效果评估
一、介绍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培养中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
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开展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环
保意识教育的策略,并针对这些策略进行效果评估。

二、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策略
1.多元化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各类环保主题活动,如宣传校园绿化、分拣可
回收垃圾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2.课堂教育:将环保知识融入各科目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
认识和理解。

3.校园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设置可回收垃圾箱、节能
灯等设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

4.社区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居民组织的环保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
题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三、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策略的效果评估
1.知识水平:通过测验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意识变化:使用观察、访谈、写作等方法,了解学生是否有自觉地将所学
的环保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3.行为改变:通过调查问卷、记录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情况,评估教育策略
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4.社会影响:考察教育策略是否能够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和参与,如校园绿
化活动在社区内得到更多人支持和参与。

四、总结
中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选择和实施教育策略时需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通过对这些策略进行效果评估,可以不断优化改进,并促进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

这将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加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新一代公民。

高中生保护环境研究报告

高中生保护环境研究报告

高中生保护环境研究报告保护环境是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有助于增长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更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本研究报告将对高中生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保护环境是指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避免环境退化。

面对全球变暖、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应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高中生的环保行动1.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高中生可以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展览、宣传册等方式,向校内外的师生宣传环保知识和技巧。

2. 参与志愿者活动:高中生可以加入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

3. 倡导低碳生活:高中生可以从自身做起,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如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减少用电等。

4. 进行环保科研:高中生可以进行相关的环保科研,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

三、高中生参与环保的重要性1. 培养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可以提高高中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增长知识:参与环保活动和科研研究可以帮助高中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法,增长相关知识。

3. 促进社会发展: 高中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造福后代。

4. 彰显责任担当: 参与环保活动是高中生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可以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结论高中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力军,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参与志愿者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和进行环保科研,高中生可以培养环保意识,增长知识,促进社会发展,并彰显责任担当。

高中生保护环境的行动对于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大力促进高中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的培养策略

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的培养策略

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的培养策略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是个人素质提升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虽然环境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事情,没有将其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一些学生虽然在理论上了解一些环境知识,但在实际行动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依然存在随意丢弃垃圾、浪费水电资源等不良行为。

此外,学校的环境教育方式可能较为单一,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活动和生动的案例分析,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改善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到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包括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在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为构建美丽中国奠定基础每一个高中生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当他们都拥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时,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具体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高中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

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要涵盖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如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等,还要结合实际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应渗透环境教育,比如在地理课中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化学课中分析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对环境的危害等。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作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对象,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教育资料匮乏,教育方法不够灵活等。

急需对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中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挑战和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及践行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案例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推动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旨在提高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会对未来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究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中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

通过对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可以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水平,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这也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环境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究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支撑,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许多中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仍然较为淡漠,缺乏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

他们对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主动保护环境的行动意识。

环境教育对高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与培养策略

环境教育对高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与培养策略

环境教育对高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与培养策略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尤其对于高中生这个关键阶段的群体来说,环境教育对其环保行为的影响举足轻重。

本文将探讨环境教育对高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培养策略。

一、环境教育对高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1. 提高环境意识环境教育能够使高中生提高环境意识,并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通过环境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环保态度。

2. 培养环保行为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高中生的环保行为。

他们通过学习环保知识和参与环保实践,将逐渐形成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分类垃圾等环保行为的习惯。

3. 增强环境责任感环境教育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

他们将意识到自己是地球的守护者,需要为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种责任感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并影响身边的他人。

二、培养策略1. 注重课堂教育学校应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赋予其足够的教育资源。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实地考察等,使高中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环保知识和思考。

2. 实施校园环保项目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开展校园环保项目,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等活动。

高中生可以主动参与这些项目,亲身体验环保实践,从而培养环保行为和意识。

3. 建立环保社团与团队学校可以设立环保社团或团队,为感兴趣的高中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他们将进一步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对环保行为的实践。

4. 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将环保教育纳入家庭教育的范畴。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环保展览、观看相关纪录片,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

5. 推动社会参与高中生应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宣传和参与环保组织等。

通过社会参与,他们将与更多的人接触,并扩大环保影响力,从而更加坚定环保信念。

中学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环保观的策略

中学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环保观的策略

中学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环保观的策略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何引导中学生培养正确的环保观,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学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环保观的策略。

一、增加环保教育内容和项目中学生正处于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增加环保教育内容和项目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具有重要意义。

1.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环保知识的学习,例如环境污染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组织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清洁活动、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切实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树立榜样,强调实践树立榜样对于学生的环保观念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树立榜样、强调实践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环保观的策略之一。

1. 设立环保模范评选制度,表彰在环保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2. 邀请有关环保领域的专家或志愿者到学校进行实践经验分享,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三、加强环保规范教育中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需要教导学生遵守环保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环保行为习惯。

1. 在学校或班级内制定环保规范,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引导学生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

2.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并灵活利用废物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创新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增加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也能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环保观。

1.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环保科技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环保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制定环保实践计划,如开展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变化,加深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理解。

五、倡导绿色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建设是培养学生正确环保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提倡双面打印,鼓励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文具,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关于中学生环保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环保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环保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前生态坏境日益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课题。

因此,基础教育在实施教育时必须重视环境教育,使未来的建设者从小就要培养坏境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对他们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社会公共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总目的。

未来社会将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人的素质尤为重要。

因此在教给学生文明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学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一些浅显知识和环保技能,初步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增强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等。

因此,学校把环境保护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容:(1)形成环境的概念,掌握有关环境的一些启蒙知识,如一些简单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等等。

(2)通过对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简单关系,树立环境意识。

(3)在树立了高的环境意识之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环境道德观念。

(4)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技能,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测量环境质量的技术方法等,并能在实际工作生活用品中表现出一些爱护环境的行为,对一些有害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积极参加一些环境保护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应用有关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摘抄,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高中教育绿色环保教育

高中教育绿色环保教育

高中教育绿色环保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高中教育应该加强绿色环保教育。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校园管理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课程设置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应该将绿色环保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以增强学生对环保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科学课程中,可以设置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等专门的模块,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生物课程中,可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教育。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并了解环境保护对生物世界的重要意义。

在地理课程中,可以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资源分布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二、校园管理校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管理需要注重绿色环保,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严格控制废弃物的管理是校园绿色环保的基础。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制度,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加强垃圾回收利用工作,提倡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

使用环保材料、安装节能设备,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加强绿化建设,打造宜人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绿化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绿色环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理河流、植树造林等,通过亲自参与环保行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科技展览等,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应该注重绿色环保教育,通过课程设置、校园管理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学策略

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学策略

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学策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他们能够通过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

一、整合环境教育到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环境教育与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学习中。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不良影响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在语文课或社会学课上,可以选取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文章或新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二、组织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活动也是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环境保护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校园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

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现代技术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同时,互联网资源也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环保相关的信息,开展小研究或作品创作,从而提高他们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思辨和表达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辨和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通过互动和辩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保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环保主题的写作比赛或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树立师生示范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用水用电、分类回收垃圾等,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郭涛

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郭涛

《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方案执笔人:郭涛张永华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如雾霾)、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唤醒和行为的执行势在必行。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高中阶段加强环保习惯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对高中生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课程开设中,环保在各科教材中都有涉及,但未与校园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认识,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非常薄弱。

我们莱阳四中的学生生源质量差,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非常欠缺:如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仍大行其道,乱扔垃圾有增无减,纸、水、电的浪费触目惊心,随意践踏草坪、破坏花草树木的仍大有人在……,所以开展高中生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十分有必要。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的界定环保行为:校园环保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处的环境作出的一切活动。

如对学习物品的爱护,对校园生态的爱护,对能源资源的节约等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2、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3、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通过学科课堂环保教育的渗透和专题环保讲座,获得比较浅显的环保知识。

2、通过“垃圾分类”、“绿色校园建设”、“能源资源的节约”、“校园卫生整理”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三、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对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现状作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2.行动研究法: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并探索学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研究得失。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一项教育任务。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一、设立环保课程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环保相关的教育内容。

可以开设专门的环保课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门课程中,可以介绍环保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倡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可以增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开展实践活动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是培养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道、减少垃圾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中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亲自参与来加深对环保意识的理解。

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让中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环境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开展主题讲座和论坛学校可以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和志愿者组织等来开展主题讲座和论坛,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这些讲座和论坛可以讲述环保的相关知识,分享成功的案例,还可以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和答疑。

通过这样的形式,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环保问题,了解环保的前沿动态,并能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四、倡导绿色校园学校可以倡导绿色校园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可以设置环保宣传栏,展示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提醒中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校还可以鼓励中学生自主组织环保俱乐部或学生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环保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花草等。

通过这些举措,中学生可以在校园中亲身感受到环保的实际效果,并将环保的理念和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家校合作在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过程中,家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研究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

一、教育目标: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创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

二、教育内容:1. 环境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习相关的环境知识,包括环境问题现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污染及其影响等知识,以便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2. 环境意识的培养:中学生应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接触真实的环境问题,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形成真实的环保意识。

3. 环境保护技能的提升:中学生应该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如能源节约、水资源保护、垃圾分类等技能,并应该将这些技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4. 环境保护行动的组织:中学生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行动,如植树造林、垃圾清理等,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榜样。

三、教育方法:1. 创设环保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如建立环保教育角、搭建环保宣传板等,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环保知识。

2. 实地考察教学:组织中学生参观环保科普展览、绿色工厂等,将环保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课程融入教学:将环境保护的内容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如在地理课上讲解环境问题,生物课上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接触到环保知识。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教育内容包括环境知识的学习、环境意识的培养、环境保护技能的提升以及环境保护行动的组织,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创设环保教育环境、实地考察教学、课程融入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实施。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实施将为培养有环保意识的青少年,为建设绿色环境做出贡献。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而作为未来的主人公,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因此,对于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一环。

要通过启发式教育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关注问题,重视环境保护,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1.运用参观考察教育。

通过参观考察环境保护领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

2.使用数字化教学。

利用数字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推广低碳环保理念。

向学生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中学生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是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一步,但真正落实到行动方面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加强中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的环保行动,是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重点。

1.强化实践活动。

要加强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环境保护行动中来,鼓励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强环保行动能力。

2.打造环保示范校。

借助学校资源,组织环保活动,常年开展环保宣传与义务服务等活动,形成环保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3.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教育。

将环保法律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态环境教育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中学生生态环境教育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实现其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网络化。

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电子数字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变为网络化的教学,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策略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策略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有着重要的责任来推广环保教育。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并促使他们构建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环境教育的融入课程要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中。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可以讲授环境法律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语文、美术和音乐等课程也可以通过相关作品的选读、创作和演奏来传达环保价值观。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论学习只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第一步,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校可以组织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进行环境保护行动,例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和水域清理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环保活动,如环保知识比赛、环保手工制作和环保演讲比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三、校园环保建设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环境的优良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环保意识。

建设绿色校园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绿化的管理,增加植被覆盖率,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水电的节约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将成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示范点。

四、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环保教育外,家庭和社区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

学校可以与家庭和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和社区居民参观学校的环保实践成果,引导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家庭和社区中落实环保措施。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一些环保公益活动,拓展学生的环境保护视野。

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则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正值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在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行为习惯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1.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中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从教育课程入手。

学校应将环境保护纳入正式的教育课程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或活动。

在各个科目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他们个人的责任。

通过教育课程的渗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 提供实践机会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但实践是培养他们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的关键。

学校可以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参观环保工程项目、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实践,中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自己的行动对环境的改变,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队项目或社区活动来培养集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和创造力,还能够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树立榜样中学生往往受到同龄人和社会偶像的影响,因此树立榜样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或者社区的环保志愿者来给学生讲解环保事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身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

同时,学校教师和家长也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以身作则,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楷模。

5. 引导正面媒体影响媒体对于中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关注高中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关注高中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关注高中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高中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关注高中生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中生应该在教室里学习环境保护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科书、幻灯片和实地考察等等,来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例如,可以通过教科书给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等。

同时,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各种环境问题的照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

其次,高中生还应该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机构,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回收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将能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高中生还应该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可持续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常识课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等方法。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如何使用再生能源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或者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们将培养起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除了教室和学校的教学,家庭也是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阅读相关的环保书籍、参观环境友好型企业和博物馆等方式来启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家庭可以制定一些可持续发展计划,如合理使用水资源、购买环保产品等。

通过家庭的参与,高中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关注高中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室里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将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生活的实施,他们将培养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习惯。

同时,家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的参与,高中生们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高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研究

高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研究

高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课程设置方面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一些调整。

首先,应加大环境科学的教学力度,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可以组织开展生态工程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生态修复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可以增设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

二、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加强校园环境的绿化建设,增添各类植被,提供良好的生态景观。

同时,还可设置环保设施和装置,如垃圾分类桶、太阳能灯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环保主题的校园活动,如环保演讲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三、社会实践活动高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他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生态公园、环保展览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在培养高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自己的环保行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让孩子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还要不断与孩子进行环保知识的交流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环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教育环保教育

高中教育环保教育

高中教育环保教育在当今世界上,环保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高中教育也应该加入环保教育的行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高中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高中环保教育的重要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应该具备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通过环保教育,高中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并明白自己应该如何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中环保教育的主要内容1. 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如教科书、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教学等。

学生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环境保护行为的培养:高中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环保活动和实施环保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节约能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为的重要性。

3. 环境意识的培养:高中学生应该培养对环境的敏感性和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讨论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高中环保教育的实施方法1.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可以整合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将环保知识贯穿于各科目的教学中。

例如,在地理课上讲解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学课上讲解各种污染物的成分和影响,在政治课上讲解环境保护政策等。

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创造多种教学场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环保教育。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组织环保活动;家长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环保的家庭氛围。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策略策略1:提供环保教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完整的环保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如何减少能源消耗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策略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环保主题的活动,如“环保日”、“绿色运动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比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绿植等,以便身体力行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策略3:示范校园环保项目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示范性的环保项目,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垃圾分类系统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并了解环保技术的工作原理。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这些环保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环保技术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策略4:设立环保社团组织学校可以设立环保社团组织,让对环保问题有兴趣的学生有一个交流和实践的平台。

这个社团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如定期到附近的公园清理垃圾、植树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同时,社团还可以组织一些环保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学习和分享环保知识。

策略5:鼓励环保行为的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一套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环保行为。

比如,可以设立环保明星称号,每个学期评选出一批在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同时也可以树立起一种追求环保的良好氛围。

总结:通过提供环保教育课程、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示范校园环保项目、设立环保社团组织以及鼓励环保行为的奖励机制等一系列策略,学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些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校园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湘西州民族中学地理课题组课题批准号:ZH0833课题类别:湘西州“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地理)课题负责人:龙桂兰(中学一级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主要成员:龙桂兰、廖声斌、彭敏、黄渊红、向刚、田晓彬、王连兵、向前东、刘明、向建华、王首仁、姚本光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调查高中校园内学生的环保行为现状,结合环境教育有关知识,研究编写《校园环境读本》,初步探索出一套针对校园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校园环保行为教育策略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方式,合理利用资源。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高中阶段加强环保习惯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对高中生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课程阶段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非常薄弱。

在目前的课程开设中,只有“地理”课程从理论上在相关方面加以阐述。

但未与校园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仅仅停止于书本上的认识,环保意识并未深入实际生活中,未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所以开展高中生校园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十分有必要。

二、课题界定校园环保行为。

校园环保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处的环境作出的一切活动。

如对学习物品的爱护,对校园生态的爱护,对绿色用品的使用,对能源资源的节约等等。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当今的建构主义是皮亚杰等思想的发展,他们强调学习是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本课题在探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当前社会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之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关系到社会、个人的大事。

必须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所以,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学生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在课题起始,通过文献法确定课题的内涵、外延,并找到支持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同时找到国内外相关课题的进展情况。

制定相应的课题目标和方案,准确的明确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价值性。

(二)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群体和个体的行动研究,归纳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同时在行动研究法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以“研究高中生环保行为养成的教育策略”为主要目标。

(二)内容要点1、高中生校园环保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2、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3、高中校园内学生环保行为养成操作性教育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六、研究过程(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一)调查分析阶段为了使课题的研究顺利开展,2008年6月—2008年9月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着力于宣传课题意义的研究。

1.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教师课题开发的意识,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平时个人生活习惯等。

采用走访、调查、参观实践等活动,了解学校环境的美化、学校外面的污染。

于是,我们发放了1500多份调查问卷,对学生关于环保意识,环保行为进行调查,如组织学生“固体垃圾分类排放”、“校园减袋行动”等问卷调查。

而且组织学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

如学校附近的“七0化工厂”的大气污染,万溶江的水污染。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等,所得出的结论是:高中校园内学生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行为习惯较差。

2.通过调查总结出学生环保行为习惯差的原因1)学生平时忙于应付考试,埋头书本知识的学习,对课堂外的知识知之甚少,例如在涂改液的使用方面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涂改液的毒性之大。

只知道其使用方便。

2)当代学生物质条件相对优越,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思想里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学习,生活,以及在校园内外花钱奢侈成风。

3)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觉得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知行很难达到统一。

例如在国家颁发“限塑令”之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

但真正做到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人却很少。

4)环保知识的宣传没有持久深入,每次都是在“植树节”“环境保护日”等节前日前后几天宣传,学生开展活动。

但之后学生一切照常,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3.依据调查结果,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一是聘请环保专家在我校进行“环保知识”的讲座。

二是校团委发布了环保倡议书,进行环保签名活动。

三是学校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主题班会。

四是举办“我与地球”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

(二)编写校本教材阶段为了促使课题早出成果,2008年9月——2009年5月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对环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探究。

1.研究方案的确定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本课题组的研究方案并编制《校园环境读本》,研究方案从五个专题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意识的内化,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专题一:高中校园内学生环保行为养成可行性教育实践的探索与研究龙桂兰负责专题二:《环保教育读本》的编写负责人廖声斌专题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素养的策略研究负责人田晓彬专题四:探索整合学科教学与培养学生环保素养的教与学的新模式负责人黄渊红专题五:学生环保素养养成的个案研究,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王首仁、刘明负责。

2.《校园环境读本》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

为此,教研组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由地理教研组长、州学科带头人之一廖声斌老师负责,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组成编写组,根据学生的认知行为,环保习惯编写校园读本。

3.组织学生编写环保小论文。

2009年6月下旬,课题组教师廖声斌、龙桂兰、黄渊红在高二水平考试后,组织高二部分班级共二十余名学生,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防灾保护环境主题)。

其中学生向亮睿的小论文《小议农村虫灾的综合防治》、廖方舷的小论文《浅议湘西山区山洪灾害》、吴艳宜的小论文《浅谈湘西山区农村防旱》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提高了学生认识灾害、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校园环保活动及相关研究1.为了检验新开发出来校园环境读本的实践性,达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

2009年10月—2010年3月这段工作的重点着力于将新开发的校园环境读本在部分学生中实施。

在高一高二各选一个班级进行校本教材上课,对学生的环保知识,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习惯,进行全方位评价。

同时,加强各学科(化学、生物、语文等)的环保知识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撰写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组在此阶段编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其中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研究实施情况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后阶段工作的设想。

(四)成果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为整理材料,迎接验收阶段,主要进行了总结经验、提炼理论、优化教学。

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并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专题研究论文,将“报告”和论文收集成册。

七、研究效果(一)师生合作探究出养成校园环保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1.认知方面,通过校园各种活动渗透环保知识的策略各学科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还通过参与环保知识讲座、展览、查阅资料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同时开展全校性的诸如“学校环保新概念”“还吉首一个健康的肺”“拒绝白色垃圾”“保护校园环境”“降低噪生污染,还我宁静生活”“创作环保创意作品”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学生之间通过环保信息的广泛传播与交流,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学生科、校团委结合节假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学生的环保知识大大增加。

同时编写环保校本教材,校本教研,利用专门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环保认知率,我们对高一年级3个班学生进行环保认识前后测对比图,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环保的认知大大提高。

环保知识的认知前后测对比图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高一年级学生环保认知优秀率从40%上升到85%。

可见学生的环保知识在实验后大大增加了。

2.课堂渗透的策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获取认知、养成习惯、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也在课堂。

地理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环境知识,包括风向、风速、噪声、酸雨、温度、水浊度等等,生物老师积极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和化学老师利用实验室的优越条件,在实验班中培养学生监测身边环境的习惯。

例如,在了解酸雨的概念和危害后,我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每次降雨后,利用PH测试仪测定当次降雨的PH值,并做好记录,制成曲线图,从而了解自己周边的空气情况。

这样,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监测能力提高了,监测兴趣浓了。

很多学生在课堂时间都能够利用PH测试纸进行雨后测试。

得出测试的结果之后,学生认识到吉首市环境不容乐观,从主观上产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念头,并主动在班集体以及向家长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类似教育活动使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在全校高一~高三年级选择160名学生进行调查,让其自选内容办小报,72%的孩子选择了校园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爱护草地、水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噪声、绿化、公共场所的环境道德等等。

在举办的“金点子”活动中,全校学生选择校园环保内容设计的金点子有183项。

据高二年级的调查,94%的学生认为对校园环境保护应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从参加关于校园环保调查的态度看,绝大多数学生态度认真,3.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策略1)档案袋记录显优势通过档案袋记录,反应学生成长记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档案袋可以自我记录和评定。

对自身成长进行思考。

然后通过评比,每月评出“文明之星”、“校园之星”。

档案袋记录包括“成功体验卡、评价小手册”。

过去校园卫生的保持是我校一大难题,现在各年级的学生都能自觉地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废旧品,节约用水,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大部分学生还养成了看见纸屑弯腰捡的习惯。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主动浇水、拔草,全校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先后20多次,达4329人次。

2)活动教育促成效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聘请环保专家到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讲座、通过各学科的环境保护渗透等活动,使我校师生对环保概念的理解大大加深,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全体师生人人懂得分类投放垃圾、节电、节水、节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爱护动植物,减少噪音污染,个个都做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

师生已初步养成环境保护行为规范,老师、学生们看到楼道走廊的灯没熄,自觉地把它熄灭;不随便丢垃圾,一张纸用到不能用为止;看到水龙头没关能够主动关好;主动宣传环境知识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保护行为例子在我校举不胜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