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孢菌真菌病毒研究进展(综述)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引言真菌感染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随着免疫力下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治疗真菌感染的过程中,各种抗真菌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真菌细胞壁结构和代谢途径的不同,以及临床上真菌感染治疗中存在的种种限制,对于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综述近几年来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根据中心广谱抑制真菌生长的机制不同,抗真菌药物被分为多个类别,常用的包括聚醚、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药物、抑制人类细胞膜合成药物、抑制细胞成分代谢药物和抑制根据胆甾醇酵母菌碱合成的药物。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聚醚聚醚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难治性真菌感染。
它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管道和保护体内细胞组成从而抵抗真菌的侵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聚醚类药物AmphotericinB,该药物除了广谱活性外还具有较低的毒性,能更好地治疗暴露于恶劣环境下的真菌感染。
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药物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减少真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真菌感染的目的。
研究显示,氟康唑在多种真菌感染治疗中都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伏立康唑则可以达到对多种真菌的广泛覆盖。
抑制人类细胞膜合成药物在人类免疫系统低下时,部分致病真菌可通过侵入抑制细胞膜合成的药物Tamoxifen来避免清除。
Tamoxifen通过靶向细胞膜信号通路,从而造成真菌细胞的凋亡,发挥抗真菌药物的作用。
同时,Tamoxifen也可以通过调节人类免疫系统来提高其面对真菌感染的抵抗力。
抑制细胞成分代谢药物抑制细胞成分代谢的药物包括二甲基左旋甲状腺素和巴豆酸。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来阻碍其繁殖,并通过诱导真菌自噬到达快速凋亡的效果,发挥抗真菌的作用。
抑制根据胆甾醇酵母菌碱合成的药物抑制根据胆甾醇酵母菌碱合成的药物包括二氢吲哚和碘化钾。
植物内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_余波
获得更多新型 、疗效更为显著的药物 [18 ] 。然而以往化学
合成的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使人们望而却步 ,从安全性
和环境的角度考虑 ,对高效 、低毒性和对环境影响小的抗
生素 、化学制剂和农用化学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
的焦点转向了天然药物 。过去的抗生素大多来源于土壤
微生物 ,近年来 ,植物内生菌因其种类繁多 、开发较少 ,而
研究表明很多内生菌的产物能够抑制人类的病原微 生物 (细菌 、真菌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病毒等 ) 。目前发 现较多的是内生 菌 能够 产 生 多 种新 的 抗 菌 肽类 物 质 。 Strobel G[ 8 ]等从雷公藤 ( Trit, terygeum w il ordii)的茎中分 离到一株内生真菌 Cryp tosporiop sis c. quercina, 能产生一 种新型环肽抗生素 cry1加 cand - m 与棘白霉素和肺炎球 菌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该环肽化合物含有很多稀有氨基酸 如 3一羟基一 4一羟甲基脯氨酸等 ,不仅对核盘菌 ( Scle2 rotiniasclerotiorum )和灰葡萄孢 (Jotrydtis cinerea)等一些植 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 ,而且还能抑制白假丝酵母 ( Can2 didaalbicanJ)和毛癣菌 ( Trichophyton spp ) 等人类病原真 菌 ,可用于真菌引起的指甲和皮肤病的治疗 。分离自同一 内生菌 的 1 种 新 酰 胺 生 物 碱 ( cryp tocin ) 对 稻 瘟 病 菌 ( Pyriculariaoryzae)及其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的抑杀 作用 [ 9 ] 。
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葡萄、蔬菜、花卉等多种作物中,能够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灰葡萄孢的致病力与其胞壁降解酶活性密切相关,这些酶能分解宿主植物的细胞壁,促进病原菌侵入与感染。
因此,研究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及其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对于有效控制此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通过构建不同菌株的变异系谱,研究其毒力的变化,筛选出高毒力和低毒力菌株进行比较分析。
2. 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对于灰葡萄孢菌丝体和孢子的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不同菌株在侵染植物时的胞壁降解活性。
3. 灰葡萄孢致病力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灰葡萄孢致病力与其胞壁降解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三、研究意义1. 对于理解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规律,为灰葡萄孢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 对于了解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的种类、数量及活性变化,能够深入了解其致病机理,并为寻找新型抗菌剂提供可能。
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为控制灰葡萄孢病害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1. 分离并筛选灰葡萄孢不同菌株,构建变异系谱;2. 对灰葡萄孢菌丝体和孢子的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3. 比较分析不同菌株侵染植物时的胞壁降解酶活性;4. 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与胞壁降解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五、预期成果1. 揭示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其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机制。
2. 建立数学模型,为防治灰葡萄孢病害提供预测基础。
3. 为寻找新型抗灰葡萄孢药物提供可能。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核农学报2024,38(4):0674~0684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王宪璞代瑛姿郭宏扬杨志峰许丽丽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特色果蔬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葡萄灰霉病发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10个新疆主栽葡萄品种为试材,结合叶片、果实基本性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成熟离体果实为试材,测定了MT对关键抗性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部分参试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水平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10 d后,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和果实表现感病,蓝宝石葡萄叶片表现感病,其余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巨峰葡萄隶属函数综合得分最高、抗性最强。
B. cinerea侵染葡萄叶片后,不同抗性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侵染前后各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巨峰葡萄叶片除游离脯氨酸水平在侵染前后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外源100 μmol·L-1 MT提高了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总抗氧化水平和苯丙氨酸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缓解了B. cinerea对果实的危害,此外,MT显著上调了VvCu/Zn-SOD1a等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巨峰葡萄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MT通过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维持活性氧平衡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
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褪黑素提高葡萄对灰霉病菌抗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褪黑素提高葡萄灰霉病抗性的田间应用和优质抗病种质发掘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葡萄;灰霉病;褪黑素;抗氧化性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4.0674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三[1]。
中国真菌志全书_二十六卷_.pdf
Science Press Beijing
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辑
中国真菌志
第二十六卷
葡萄孢属 柱隔孢属
张中义 主编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技术部 资助)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
内容简介
《中国真菌志》是在系统生物学原理与方法指导下对中国菌物进行系 统分类的研究成果。葡萄孢属、柱隔孢属真菌均是植物病原菌,具有重要 的经济意义。本卷记述了我国上述 2 属 107 个种和变种;另外,附录了 14 个种和变种。有线条图 134 幅;图版 23 面,其中扫描电镜图 66 幅,彩照 72 幅。并附有寄主植物各科和基物上分离的各菌物目录、参考文献、汉名、 学名及寄主索引。
A Major Project of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 Major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孢子植物在系统演化上虽然并非单一的自然类群,但是,这并不妨碍在全国统一组 织和协调下进行孢子植物志的编写和出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关于真菌的知识日益深入的今天,黏菌与卵菌已被 从真菌界中分出,分别归隶于原生动物界和管毛生物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它们一 直被当作真菌由国内外真菌学家进行研究;而且,在“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 立时已将黏菌与卵菌纳入中国孢子植物志之一的《中国真菌志》计划之内并陆续出版, 因此,沿用包括黏菌与卵菌在内的《中国真菌志》广义名称是必要的。
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历程与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历程与研究进展抗真菌药物是针对真菌病所设计的一类药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对真菌病的研究日益深入,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历程也逐渐加快,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历程和研究进展。
一、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历程抗真菌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发现链霉素,这被认为是真菌药物研究的里程碑。
1945年,对甲氧苄氧嗪(Amphotericin B)的发现开创了抗真菌药物的先河,随后又出现了青霉素类和咪唑类的药物。
这些药物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与真菌菌株之间的不同。
为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开发更安全、多功能的抗真菌药物。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艾滋病的广泛传播,研究人员开始对二十四烷酸胆汁酸(Bile Acid-24-Derivatives)进行深入研究,成果非常显著。
该类药物可与真菌的膜蛋白相互作用,破坏真菌细胞壁,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克霉唑(Ketoconazole)等,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二、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1.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针对不同的真菌病治疗而设计的药物,这种药物主要通过与真菌分子靶标相互作用实现目标治疗。
一直以来,靶向药物的开发一直是抗真菌药物研究的重点。
例如,离子通道制剂通过靶向钙离子缺乏以实现抑制真菌的目的,其中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候选靶点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靶向药物有望在降低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抗真菌疗效。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也是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这些药物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帮助患者抵抗真菌感染。
免疫调控剂可帮助患者增加抗体、介导细胞等的数量和活性,进而提高免疫系统对真菌感染的恢复能力。
目前,有许多免疫调节剂正在开发中,包括源自山核桃树的赤藓醇(tageserol)和植物抗菌素穿心莲酸。
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野生型与突变型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1.实验目的通过灰葡萄孢菌的培养实验,观察灰葡萄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及孢子的萌发过程;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孢子的活化与复壮,保存活力强的菌种。
2.实验内容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培养、菌丝形态的观察;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活化、复壮及保存。
3.实验材料3.1实验菌株灰葡萄孢菌是从典型的患灰霉病的番茄上分离并进行了单孢培养,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实验室提供;灰葡萄孢菌突变体由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获得。
3.2仪器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酸度计,蒸馏水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3.3 试剂PDA培养基:称取马铃薯200g,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分钟,再用纱布过滤煮过的马铃薯,弃残渣,在滤液中加入蔗糖20g,1.5%琼脂粉,充分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三角瓶,置高压蒸汽灭菌锅中,0.1Mpa的大气压、121℃条件下,灭菌20min,室温冷却待用。
4 .实验方法与步骤4.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血球计数板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总共400小格。
(1)将孢子从培养皿的菌丝上洗下来。
(2)稀释孢子至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孢子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
(4)将稀释后的孢子悬液,用移液器吸取一滴置放大后的计数室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孢子悬液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孢子悬液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
(6) 位于大格线上的孢子,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孢子(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孢子)。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细胞数/ml=(80小格内的细胞数/80)×400×1000×稀释倍数。
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何健,冯民,朱臻怡,王小晋,李恒业,魏云计(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本文调查了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情况。
通过查阅国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真菌毒素的文献,归纳总结了国外对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对国外关于真菌毒素的危害研究、代谢动力学研究、真菌产生毒素的影响因素研究、检测方法研究、污染状况调查、预防措施和脱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国外;真菌毒素;研究进展The progress of mycotoxins researched abroadHe Jian, Feng Min, Zhu Zhenyi, Wang Xiaojin, Li Hengye, Wei Yunji (Huai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mycotoxins researched abroad was investigated. Literatures about mycotoxins research abroad was consulte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was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following items: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of the feed supply chain; T oxicokinetics of mycotoxin in animals; Influential factor of mycotoxin produc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ycotoxin; investigation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fee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decontaminating and minimizing the toxicity of mycotoxins in feeds.Key words: abroad; mycotoxins; progress真菌毒素(mycotoxin)一词源自希腊语的“mykes”,指真菌和“toxicum”,指毒物。
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
2021(2): 6-11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李廷刚1,陈广霞1,张倩倩1,巩东营2*(1.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
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25 ℃;产孢最适培养基为MSM培养基,最适温度23 ℃;在培养基pH3~11范围内灰葡萄孢均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均为6;灰葡萄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达到最佳,而蛋白胨则为灰葡萄孢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丝的致死条件是50 ℃处理25 min或55 ℃处理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是45 ℃处理30 min 或50 ℃处理10 min。
研究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中图分类号:S663.1;S432.4 文献标志码:ADOI:10.13414/ki.zwpp.2021.02.002Study on growth and sporulation conditions of grape Botrytis cinereaLI Tinggang1, CHEN Guangxia1, ZHANG Qianqian1, GONG Dongying2*(1. Shandong Academy of Grape, Jinan 250100, China; 2. Institute Agro-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Botrytis cinerea can cause grape gray mold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grap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a, temperature, light,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on the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of B. cinerea were explored, as well as the lethal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hyphae and conidia.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best conditions of B. cinerea for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was PDA,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5 ℃ for hyphae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conidia production,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was MSM,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3 ℃. Within the pH range of 3-11, the hyphae could grow and produce conidia, optimum pH was 6 for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when glucose and lactose as carbon source B. cinerea hyphae growth rate and conidia production quantity was best, while peptone as the best nitrogen source for B. cinerea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The lethal conditions were50 ℃ within 25 min or 55 ℃ within 10 min for hyphae and 45 ℃ within 30 min or 50 ℃ within 10 min for conidia. It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grape gray mold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Key words: grape; Botrytis cinerea; hyphae growth rate; conidia production收稿日期:2021-0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901866)作者简介:李廷刚(1989—),男,博士,主要从事葡萄病害综合防控研究。
以质粒为基础的同源重组技术在葡萄球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以质粒为基础的同源重组技术在葡萄球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武有聪;孟媛媛;丁百兴;韩海燕;瞿涤;白丽【摘要】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通过同源重组敲除葡萄球菌的靶基因是研究其功能的重要方法.以质粒为基础的重组系统是外源基因序列传递,发生同源重组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葡萄球菌基因敲除所用的重组质粒的特性取得不断改进.结合本课题组工作,简要综述以质粒为基础的同源重组技术在葡萄球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及技巧,重点比较不同质粒的特点及使用条件,对于葡萄球菌致病机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6页(P581-586)【关键词】质粒;同源重组;基因敲除;葡萄球菌【作者】武有聪;孟媛媛;丁百兴;韩海燕;瞿涤;白丽【作者单位】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室,大理671000;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室,大理671000;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室,大理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2.5研究细菌基因功能的方法主要有基因敲除(基因组中直接去除某基因,位点特异)、反义RNA干扰(降低mRNA表达量,影响因素多)、转座子插入突变(插入位点随机,筛选繁琐,存在多位点插入突变)、基因过表达等技术,但最可靠而常用的方法仍是基因敲除[1-2],即选择合适的质粒,将靶基因两侧的同源序列克隆至载体上,转入宿主菌后通过同源重组实现对靶基因的置换敲除。
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将外源DNA导入宿主菌并完成同源重组的策略也千差万别。
目前,未见有适合于多种宿主菌基因敲除的通用重组系统的报道。
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葡萄病原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Bacillus Speci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Grapevine Pathogens
Zhong Hui1 et al. (1Ningbo Yinzhou Oasis Fruit Indust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Ningbo 315112,China) Abstract:Grapevine(Vitis vinifera L.)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ruit crops worldwide and can be greatly infected by a number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which results large production losses,reduced yields, and fruit quality. In recent years,Bacillus specie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or their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bio⁃
基金项目:鄞科〔2017〕59 号。 作者简介:钟辉(1972—),男,浙江宁波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园艺。
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s.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s and underly⁃ ing mechanisms of Bacillus speci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major grapevine pathogens. This review provides informa⁃ 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acillus speci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grapevine pathogens. Key words:Bacillus species;Grapevine pathogens;Research progress;Biological control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赵红霞,苟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目的】:灰葡萄孢菌能引起多种双子叶植物感染灰霉病,导致农作物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各种致病因子的研究,为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本文阐述了灰葡萄孢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并分析了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
【结论】:灰葡萄孢菌能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多种感染模式侵染植物,寄主范围十分广泛。
该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毒素,分泌胞外水解酶,共同协同作用完成致病过程。
关键字:灰葡萄孢菌;致病因子;毒素;致病基因;胞外酶中图分类号:S188+.2 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mechanism of Botrytis cinereaZHAO Hong-xia, GOU Ping*(College of Lif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Botrytis cinerea can cause grey mould infected in a variety of dicotyledon, leading crops production reduction and bringing on huge economical loss. 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rey mould through to realize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in Botrytis cinerea.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everal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of Botrytis cinerea, and analyzes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athogenic factors. 【Conclusion】Botrytis cinerea has a wide host range, infecting plants by many kinds of patterns, including hyphae, conidium and sclerotia.Botrytis cinerea completes synergistically the pathogenesis through to regulate genes and proteins expression relative to pathogenicity in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secretion of toxins and extracellular hydrolytic enzymes in the infection process.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pathogenic factors, toxins, pathogenic genes, extracellular enzymes 0引言葡萄孢属真菌都是腐植营养型病原菌,它们以坏死组织为营养,能杀死植物细胞,并在植物的坏死组织上生长发育。
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研究进展_徐成楠
摘 要 葡萄座腔菌科真菌是木本果树及林木上的重要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的种葡萄座腔菌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引起的枝枯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综述了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 ( 简称蓝莓枝枯病) 的症状特点、侵染过程、发生及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研究,从病害宏观流行学 角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病害防控问题。
本文于 2014-02-11 收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1301610) 。 周宗山为通讯作者,电话: ( 0429) 3598268
7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4 ( 5)
2014 年 9 月
2 病害发生及流行规律
2. 1 蓝莓枝枯病发生及流行规律 Creswell 和 Milholland 于 1985—1986 年 对 美 国 北
Milholland 于 1972 年对 B. dothidea 侵染蓝莓枝条 过程中的组织病理学及致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表明供试的高丛蓝莓品种和兔眼蓝莓品种均对葡萄座 腔菌感病[2]。与 Witcher 研究表明的分生孢子无法侵 染无伤枝条不同[1],在 Milholland 的研究中分生孢子 接种试验证明,有伤和无伤枝条均可被侵染; 病害的 严重程度与植株长势和伤口类型有关,幼嫩枝条有利 于病害的扩展,接种的病原物菌丝体无法侵染无伤枝 条组织,不会造成坏死或顶梢枯死等症状。病原菌孢 子在枝条上萌发,穿透速率较快,气孔通常是无伤枝 条的侵染位点。在有伤接种情况下,含水量较高的枝 条表皮与韧皮部组织在几天内迅速被病菌降解,当菌 丝侵入到木质部导管组织,即可在枝条内部向下迅速 扩展,最终结果证明了枝条枯萎和木质部坏死是由于 病原物侵填体和菌丝体堵塞木质部导管,造成枝条内 水分流动阻塞进而形成组织失水死亡[2]。
真菌病毒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_张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8):150~152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真菌病毒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张丽艳1,张国民1,马军韬1,邓凌韦1,王永力1,赵 茜1,徐晓波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宝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162863)摘要:真菌病毒是一类感染真菌并在其中复制的病毒,部分真菌病毒对寄主的表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引起植物病菌真菌毒力衰退等现象,所以研究真菌病毒为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及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过介绍真菌病毒的分类、复制、传播(垂直与水平)、对寄主的影响以及真菌病毒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上的相关应用,为进一步利用及研究真菌病毒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真菌病毒;生物防治;生物特性中图分类号:S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3)08-0150-03收稿日期:2013-03-2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张丽艳(1983-),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病原物的研究。
E-mail:zhangliyanyong@126.com。
真菌病毒(fungal virus或mycovirus)是侵染真菌在真菌中复制的病毒,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
目前所发现的真菌病毒多数属于RNA病毒,在核盘菌中曾报道过一种DNA病毒即SsHADV-1[1-2]。
大多数病毒感染真菌后不表现感染特征,对寄主没有显著影响。
但也有一些真菌病毒对寄主的表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引起植物病菌真菌致病力衰退现象,目前已在十余种真菌中发现与弱毒力相关的真菌病毒,其中已有19种进行了序列分析,如RnMBV1、CHV1、RVM2、DPRV、FgV-1、HvV190S、SsDRV和SsHADV-1等。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抗真菌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群体中。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这也促进了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步。
本文将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一、已上市的抗真菌药物1、聚酮类抗真菌药物聚酮类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之一。
包括红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这些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对于某些病原体的有效治疗效果明显。
但是,长期或高剂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氟胞嘧啶氟胞嘧啶广泛应用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患者。
它的主要抗真菌效果是防止和治疗念珠菌属感染。
但是,它的使用存在副作用,特别是对于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3、伏立康唑伏立康唑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和慢性肝炎患者的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与其他聚酮类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致死性作用,并且与药物代谢有关,不易导致耐药性。
二、研究中的抗真菌药物1、新型环孢素类药物环孢素A是一种抗生素,具有广泛的免疫抑制剂活性,目前已用于移植手术后预防排斥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孢素类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方面也具有潜在的作用。
2、新型抗真菌肽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肽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抗真菌肽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对于耐药菌株的有效杀灭作用。
此外,抗真菌肽具有很少的副作用、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因此,它们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三、结论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已有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诞生和研究将不断推进抗真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
葡萄园内生菌对葡萄生长的影响研究及新技术开发
葡萄园内生菌对葡萄生长的影响研究及新技术开发在葡萄栽培中,内生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葡萄根系建立寄生关系,为葡萄提供一系列的促生和保护作用,对于提高葡萄产量、提高果实质量、增强葡萄抗病能力和提高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据了解,葡萄园内生菌种类很多,有的种类能够促进葡萄的生长和发育,有的种类能够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保护葡萄根系。
而更令人兴奋的是,有些内生菌还能够提高葡萄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这为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动力。
一般来说,内生菌分为免疫菌和生长菌两类。
生长菌以促进葡萄生长和发育为主要功能,包括根瘤菌、拟南芥菌和枯草杆菌等。
而免疫菌则以提高葡萄的抗病能力为主要功能,如快孢子菌和木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植物的根系统共生,启动了一系列的联合作用,协同完成促生、抗病、营养吸收、根系毒素解毒等作用。
当然,目前葡萄园内生菌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研究人员通过对现有葡萄园内生菌的分析和特性研究,逐渐认识到了其对葡萄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但是针对单一种类的内生菌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因此,大规模开发和应用这些内生菌技术还需要更深入的多学科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在内生菌方面的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思路。
例如,在研究中发现,微生物可以通过植物根系释放一些低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适宜的营养物质提供给内生菌,从而提高内生菌的生长和质量。
这种低分子物质还可以改变植被类型和根系营养,进而调节植物-微生物互作关系。
同时,接种内生菌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方法是将含有内生菌的基质培养物直接施加于植物根系上,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以及施用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一些研究者也开始考虑使用细胞自组装技术构建纳米粒子,并将内生菌包裹其中,以提高内生菌的生存率和施用效果。
未来,内生菌技术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在不断地应用和研究中,内生菌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葡萄的栽培,也可以用于其他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中,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赵红霞,苟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目的】:灰葡萄孢菌能引起多种双子叶植物感染灰霉病,导致农作物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各种致病因子的研究,为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本文阐述了灰葡萄孢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并分析了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
【结论】:灰葡萄孢菌能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多种感染模式侵染植物,寄主范围十分广泛。
该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毒素,分泌胞外水解酶,共同协同作用完成致病过程。
关键字:灰葡萄孢菌;致病因子;毒素;致病基因;胞外酶中图分类号:S188+.2 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mechanism of Botrytis cinereaZHAO Hong-xia, GOU Ping*(College of Lif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Botrytis cinerea can cause grey mould infected in a variety of dicotyledon, leading crops production reduction and bringing on huge economical loss. 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rey mould through to realize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in Botrytis cinerea.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everal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of Botrytis cinerea, and analyzes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athogenic factors. 【Conclusion】Botrytis cinerea has a wide host range, infecting plants by many kinds of patterns, including hyphae, conidium and sclerotia.Botrytis cinerea completes synergistically the pathogenesis through to regulate genes and proteins expression relative to pathogenicity in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secretion of toxins and extracellular hydrolytic enzymes in the infection process.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pathogenic factors, toxins, pathogenic genes, extracellular enzymes 0引言葡萄孢属真菌都是腐植营养型病原菌,它们以坏死组织为营养,能杀死植物细胞,并在植物的坏死组织上生长发育。
哈茨木霉菌对灰葡萄孢菌生长的抑制及培养基优化研究
番茄灰霉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该致病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能够侵染番茄叶片、茎和青果等植株地上部分,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大量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
木霉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体表面等生态环境中,具有适应性强、存在范围广和广谱、高效等优点[1]。
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 )是木霉菌中应用最早、最广的一个菌种,可以用于预防由腐霉菌、立枯丝核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黑根霉和柱孢霉等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2-3]。
哈茨木霉孢子耐受性强,易于加工成制剂,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其真菌孢子培养主要采用固体发酵。
固体发酵虽然操作简单,但易受杂菌污染,产生孢子低,发酵时间长,经济效率低。
目前,主要采用先用液体发酵产生菌丝,再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孢子的固液双相发酵培养模式。
正交试验优化法是优化培养基常用的方法。
因此,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法对哈茨木霉的培养进行初步优化,为其在生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仪器供试菌种为哈茨木霉菌、番茄灰葡萄孢菌,由河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分离获得;试验仪器有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冰箱;试剂有葡萄糖、酵母粉、琼脂粉、NaCl 、NaOH 、HCl ;培养基为PDA 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1.2试验方法1.2.1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
平板对峙培养是研究生防菌效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单,能直接观察抑制效果,因而本试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4]。
具体操作如下:在PDA 培养基中心位置接种直径为6mm 的番茄灰葡萄孢菌菌饼,距离平板中心两侧2cm 处,分别接种一块直径为6mm的哈茨木霉菌菌饼,以只接种番茄灰葡萄孢菌菌饼为对照,28℃恒温培养6~9d 后,与对照对比,观察记载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情况,每组处理3次重复。
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和晓兰;赵艳坤;孟璐;刘慧敏;高姣姣;郑楠【期刊名称】《畜牧兽医学报》【年(卷),期】2024(55)4【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人类和动物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对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的研究也被频繁报道。
异质性耐药现象是指存在异质性细菌种群,其中一个亚群或几个亚群与主要种群相比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该定义反映出异质性耐药现象具有很多特点,包括克隆性、稳定性、不同亚群的耐药水平以及异质性耐药亚群的频率应在10^(-7)及以上。
异质性耐药可看成是敏感表型向耐药表型转化的中间阶段,往往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败。
本文对异质性耐药的定义、检测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的流行情况及异质性耐药机制的研究,旨在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的认识,以期为学者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流行情况及机制提供参考。
【总页数】14页(P1432-1445)【作者】和晓兰;赵艳坤;孟璐;刘慧敏;高姣姣;郑楠【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乌鲁木齐)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1【相关文献】1.异质性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研究2.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进展3.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性及mgrA 基因对万古霉素耐药性影响的研究4.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5.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和耐药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最近又仔细研究了下灰葡萄孢菌,有了新发现。
先说说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吧。
这菌丝可挺特别的。
让我想想这个特征,它的菌丝是有隔菌丝呢。
就是像一根根小管子拼接起来似的,中间有隔断,就跟咱们盖房子时,一块块砖头砌起来中间有缝隙一个道理。
菌丝颜色呢,大部分时候是那种灰色的,就像那种很淡很淡的乌云的颜色,不过也不总是很标准的这个颜色,有时候感觉颜色会稍深或者稍浅一点,我之前还怀疑过是不是看错了呢。
再说说它的分生孢子梗吧。
这个分生孢子梗是细长细长的,从菌丝上长出来。
我一开始老是找不到这个分生孢子梗上头产生孢子的地方,因为它们太小了。
后来观察久了发现,在顶端会产生分生孢子。
好比是一个微型工厂的小烟囱,在烟囱顶部不断地释放着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分生孢子啦。
说到分生孢子,这分生孢子是那种卵形或者椭圆形,就像迷你版的小鸡蛋或者小橄榄似的,只不过超级超级小。
而且这些分生孢子是成串成串的,就像糖葫芦一样,挂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
我还发现有时候这灰葡萄孢菌会长在植物的叶片上,感染的叶片会出现那种不规则的病斑。
病斑周围的颜色和正常叶片对比可明显了,就像在一块碧绿的画布上突然被泼了一块脏灰色的颜料。
我还不确定这个病斑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呢。
是菌丝先入侵然后孢子再繁殖导致的,还是有别的原因。
另外,在有些环境下,灰葡萄孢菌的这些特征好像还会有点变化。
就比如说湿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菌丝的生长速度好像变快了。
我一直不太能确定是不是湿度造成的,不过对比了几次在干燥点的环境下,确实感觉湿度大的时候它的菌丝蔓延得更迅速些,就像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比在贫瘠的土地上植物长得更快一样。
目前大概就是这些观察结果啦,以后要是有新发现还能再接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u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we r e p r o po s e d, whi c h p r ov i d e s r e f e r e n c e or f t h e s t u d y o f Bo t r yt i s my c o v i us r e s a n d
真菌 病毒 ( My c o v i us r ) 是 一类 感 染并 能在 丝状 真 菌 、酵母 和 卵菌 中复 制 的病毒 ,广 泛存 在 于主 要真 菌类 群 中 ,多 数 能持久 侵染 其 寄主 真菌 ,但 大 部分 真 菌被 真菌 病 毒侵 染后 并 不表 现 出 明显 的症状 L 1 J , 这一 点 与植物 病 毒 的隐症 现象 非 常相似 。真菌 病毒 的传 播 与动 、植 物病 毒 的传播 方 式不 同,真 菌病 毒 的传 播 方式 主 要分 为垂 直传 播 和水 平传 播 两种 L 2 】 。真菌 病 毒垂 直传 染 是指 病毒 通 过真 菌 的有 性或 无 性 孢 子传 染给 下 一代 ;水 平传 染指 真菌 病毒 通过 菌 丝之 间 的融合 从一 个菌 株传 染 至 另一菌 株 。在 子囊 菌 中,真 菌病 毒通 过 子囊 孢子 进行 垂直 传染 的 能力较 低 ,但 多数 真 菌病 毒都 可通 过 无性孢 子 垂直 传染 给
t h e h o s t f u n g i . I n a d d i t i o n , t h e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g e n o mi c s t r u c t u r e o f i f v e s p e c i e s o f Bo t r y t i s v i us r e s we r e d e s c r i b e d . Ba s e d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i t u a t i o n o f Bo t r y t i s my c o v i r u s e s ,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f o r t h e
u s i n g my c o v i us r e s or f b i o c o n t r o 1 . Ke y wo r d s : Bo t r y t i s s p p . ; my c o v i us r ; d s R NA
1 真菌病 毒及葡萄孢 菌
后 代菌株 L 1 , j J 。现 在 发 现 的 真 菌 病 毒 主 要 属 于 1 2 个 科 , 包 括 5 个+ s s R NA病 毒 科 I p h a l f e x i v i r i d a e , B a r n a v i r i d a e ,G a mm a l f e x i v i r i d a e ,H y p o v i r i d a e ,Na r n a v i r i d a e )和 7个 d s R NA 病 毒 科 ( C h y s o v i r i d a e , Me g a b i r n a v i r i d a e , E n d o r n a v i r i d a e , P a r t i t i v i r i d a e , Q u a d r i v i r i d a e , R e o v i r i d a e , T o t i v i r i d a e ) ,但 是其 中也有 不 少真 菌病毒 种类 分类 地位 尚不 明确 L 4 J 。近 期 ,核盘菌 S  ̄ l e r o t i n i a s c l e r o t i o r u m真 菌病 毒 的研 究表 明,还 存 在s s D NA真 菌病 毒 _ 七 J 和一 s s R NA真菌 病毒 J 。 虽然 大 部分真 菌病 毒不 会对 寄主 真菌 造成 明显 的影 响 , 但
摘 要: 分析寄生于葡萄孢 中真 菌病毒 的种 类及其对 寄主真 菌的影响 , 描 述其 中 5 种 病毒 的形 态及基 因组 结构 , 根据 葡苟孢真 菌病毒 的研 究现状提 出未来研究方向 ,为 葡萄孢真菌病毒的深入 研究和利用提供 参考。
关键 词:葡萄孢 ;真 菌病毒 ;d s R N A
Abs t r a c t :Thi s a r t i c l e r e vi e we d t he s p e c i e s o f my c o v i r us i nf e c t i n g Bo t r yt i s s p p.a nd he t i r e fe c t s o n
Re s e a r c h Ad va n c e s i n My c o v i r us e s o f Bo t r y t i s
L I We n - j i n g ‘ , WU Mi n g — d e , L I Gu o — q i n g
S
玉 粒纳讲
Pe a ,  ̄ S
葡萄孢菌真菌病 毒研 究进展 ( 综述)
李 文静 , 吴 明德 2 ,李 国庆 2
( 1 . 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 院,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2 . 华 中农业大 学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பைடு நூலகம்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0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9 - 7 7 9 1 . 2 0 1 5 . 0 1 . 0 1 5 中图分类号:¥ 4 3 2 . 4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9 。 7 7 9 1 ( 2 0 1 5 ) 0 1 . 0 0 7 2 .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