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学习讲义0001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讲义[1]
第⼀章 货币供求⼀、考试分析 (⼀)试卷题型与题量 1.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都是以⼀种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题量:共100题。
单项:60道。
多项:20道。
案例:20道。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分数及通过分数线:单选1分/题,多选和案例2分/题(漏选可按正确选项数量得分)。
满分140,04年通过分数线为84。
(⼆)试题特点 1.试题考察全⾯,考点分布均匀。
单选和多选的考点均匀分布于⼗章之中,复习时⽆所谓重点章节,⼀定要全⾯复习。
案例分析题有四道⼤题,考查内容⽐较全⾯。
本门考试⽐较注重实务,如果题⽬考察⾮常具体的实务,就会造成从事不同⼯作的考⽣应试的不公平,所以,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案例分析题⼤多涉及⾦融理论、⾦融监管、国际⾦融、⾦融调控、⾦融市场运⾏等实际⼯作中所需的基础性或是宏观性的知识。
2.试题覆盖考纲要求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考察多⽅⾯的综合能⼒。
考试命题依据的是考试⼤纲,考试⼤纲将考试⽤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专业知识考察的能⼒包括识记、理解、分析应⽤等三个⽅⾯。
掌握:属于基础性和原理性知识,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内容是⽀持本门课程内容——⾦融知识和实务的基本要素。
在考试中将同时考察考⽣是否理解这些知识点以及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分析和应⽤能⼒; 熟悉和了解:⼤多属于常识性知识,在考试中主要考察考⽣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能否准确记忆是应试的关键。
例: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将三个动机划分为两种需求,对消费品的需求,对投资品的需求,⽽不是资本品。
⼜例,2004年度试卷中第2题考察的是货币需求理论,要求考⽣能够辨别不同货币需求函数,在考试⼤纲中属于掌握层次的内容,所考察的能⼒是识记层次。
再例,试卷中第6题,考察的是货币需求量的计量模型,在考试⼤纲中属于了解层次的内容;试题中给出了微分法公式,也就是说,考⽣需要知道各个变量的含义,并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数据计算货币供应量,因此所考察的能⼒属于应⽤层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获取中级经济师职称成为许多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而经济基础知识作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科目,涵盖了广泛且关键的经济学概念、原理和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一领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这就涉及到资源的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例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被视为生产要素,它们的组合和运用决定了经济的产出。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众多,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市场结构也是经济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
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垄断竞争市场则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产品存在差异。
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它们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
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生产者,具有很强的市场控制力。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
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品来获得效用,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是逐渐递减的。
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通过选择商品的组合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同样不容忽视。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决策。
生产函数描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而成本函数则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 金融专业必考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必考知识点金融专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等。
在金融专业中,中级经济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业资格,而在考试中,也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必考的知识点。
首先,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必考的知识点包括货币与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
这些知识点是金融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中级经济师这个职业所必需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会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货币与银行:货币与银行是金融专业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属性,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债权。
货币的产生、发行和流通、货币的功能、货币的体系、货币的管理等都是货币与银行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而银行则是货币的主要管理者和调节者,它们的职能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信用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等。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也是金融交易的核心。
金融市场根据不同的标的物和交易方式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
其中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回购协议市场。
而资本市场是长期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主要包括证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外汇市场则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易市场。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体,它们的职能包括金融中介、风险管理、资金配置等。
金融机构可以分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而金融机构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来划分的。
商业银行主要承担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证券公司主要承担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等业务,保险公司主要承担风险转移和资金管理等业务,信托公司主要承担信托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等。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原则、金融监管制度等。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国家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它包括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基金等。
中级经济师金融1-2章精讲知识点附带习题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结构、交易主体,金融工具的性质、特点和类型;2.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3.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主要产品,发展演变过程;4. 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我国的外汇市场。
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难点)1. “利率决定理论”;2. “货币的时间价值”,复利和终利的计算,现值;3. 收益率的计算;4. 金融资产定价:票据、债券和股票的定价方法5. 有效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
第三章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2009新增章节)1. 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种类,金融体系构成;2. 金融制度概念,中央银行制度,商业银行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制度;3.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1. 商业银行的存款经营、贷款经营和中间业务经营;2.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3. 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主要内容。
第五章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2009新增章节)(重点)1. 投资银行概述,涵义,业务,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比较;2. 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3. 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投资银行的变化,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1. “中间业务的创新”的几个方面;2. 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与金融约束论;3.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第七章货币供给及其均衡1. 货币需求的几个方程式;2. 货币供给政策。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重点)1. 通货膨胀的治理;2. 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重点、难点)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独立性,性质与职能;2.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3. 2008年金融宏观调控操作第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1. 风险的涵义与要素,金融风险的涵义与要素、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家风险”等;2. “金融风险的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3. 金融危机的概念,成因,管理。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掌握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1.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熟悉)(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2.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
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
如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新中国。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了解支持和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中央银行独立程度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阶段。
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相对独立。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对银行的业务和对政府的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1)集中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三种贷款方式:再抵押放款、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3)全国清算——此项业务为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3.对政府的业务——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
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
中级经济师讲义
中级经济师讲义第一章经济学概论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个体的决策行为、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市场、价格、货币、就业、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3 稀缺性原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欲望和需求。
因此,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和分配。
1.4 选择成本原理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放弃其他可行选择所面临的成本。
这就是选择成本原理,也称为机会成本原理。
1.5 边际分析原理边际分析原理指的是在决策时要考虑单位变动所带来的效果和成本。
人们应该在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2.1 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需求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供给则决定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需求和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价格和数量相互匹配。
市场均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2.3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说明了人们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会逐渐减小。
2.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效率低下或者不公平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3.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度量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的方法。
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等指标。
3.2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变化。
经济发展则强调的是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3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一章第一第二节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考点: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主体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
在这些参与者中,既有资金的供给者,又有资金的需求者。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主体具有决定性意义。
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决定着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决定了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同时,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少与交易的频繁程度也影响着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弹性。
(1)家庭。
(2)企业。
(3)政府.(4)金融机构。
最活跃的交易者,扮演着多重角色。
(5)金融调控及监管机构。
中央银行考点:金融市场客体(1)金融工具的分类(2 )金融工具的性质。
1)期限性。
2 )流动性。
3 )收益性。
4 )风险性。
3.金融市场价格金融市场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通常表现为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
是金融市场高速运行的基础,引导市场资金的流向。
考点:金融市场的类型(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市场中交易标的物的不同,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 二)按交易中介划分按照交易中介作用的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三)按交易性质划分按照金融交易的性质,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 四)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按照金融交易是否有固定场所,金融市场可划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
( 五)按交易期限划分按照交易期限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 六)按地域范围划分按照地域范围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 七)按成交与定价方式划分按照成交与定价方式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公开市场和议价市场。
(八)按交割时间划分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时间,金融市场可分为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
第二节货币市场及其工具考点:货币市场及其构成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等。
2010中级经济师货币金融部分课件
4、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 志。 5、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 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 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6、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 系 【2004年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建立中央银行制 度必要性的有() A, 集中货币发行权 B, 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 C, 管理金融业 D,为工商业筹措资金 E,增加银行的种类,确保金融业竞争局面的形成 答案:ABC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派生存款机制。 6、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 类因素的制约: (1)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2)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3)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7、货币乘数理论:M=B× K “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一般用“B”表示; 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 准备金率以及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用“k”表 示。
【2006、2008单选】通常情况下,划分货币层次的 依据是货币资产的( )。 A. 收益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可得性 [答案]C 【2008多选】根据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 M2而不属于M1的有( )。 A. 银行活期存款 B.银行定期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 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E.股票 [答案]BD 【2007年单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是()。 A.增加货币需求 B.减少货币需求 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 [答案]D
1、货币均衡的特征(2005年多选)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 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 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它分为总量性货 币失衡;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 (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 (2)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 货币政策等。 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内部资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3)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3)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7)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0)四、市场结构理论 (14)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8)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9)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1)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6)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28)十、国际贸易理论 (31)第二部分财政 (34)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34)十二、财政支出 (38)十三、财政收入 (41)十四、政府预算 (47)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51)十六、财政政策 (54)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57)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57)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60)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63)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66)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69)第四部分统计 (73)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73)二十三、描述统计 (75)二十四、抽样调查 (77)二十五、回归分析 (79)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80)第五部分会计 (84)二十七、会计概论 (84)二十八、会计循环 (89)二十九、会计报表 (92)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96)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99)第六部分法律 (104)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04)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105)3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110)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115)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119)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01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前言
前言考情分析一、2010年教材变动2010年沿用2009年版教材。
表—1 教材章节安排表二、历年试卷分析(一)题型、题量基本固定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试卷的题型和题量已经基本固定: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试题总量为100题,其中单选60题,多选20题,案例分析20题。
单选每题1分,多选和案例分析每题2分,卷面分数合计为140分。
(二)试题覆盖面广,章节分布均匀2007年<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题分值分布从历年考试来看,金融(中级)考试单选题和多选题基本上是均匀分在每一章。
单选题差不多每章都是5道题,合起来正好是60道题。
多选题也是这样,以2道题为多,总计20道题。
这种均衡化的分值分布要求学员们在复习时要尽可能多地把每章的知识点都要看到。
所以从单选、多选题来看,没有所谓的重点章节,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考试用书。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对于考试用书中相对容易的章节,考生更应关注,以便在该章的试题上拿到高分。
注意:多选题如果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
(1)从历年的考点可以看出,单选与多选题考核内容越来越综合,一起考多个知识点。
(2)与国内外、特别是国内金融发展的热点相结合。
(3)考试题目隐蔽性,内容细化。
(4)历年试题的重复性(特别是单选),每年考试都是在同一个题库里抽题。
所以历年真题很重要。
(5)考题中也包括教材课后练习题,考题题中有15%左右的题目是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原题或者是变形,在此建议大家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点。
(三)案例分析题与单选多选考试题在各单均匀分布不同,案例分析题在各章的分布还是有一定的重点和偏重的。
如2008年3道案例分析题是:证券回购、存款货币创造、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国际化。
2009年的案例分析题是:金融监管,投行业务IPO,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通货膨胀。
综合历年考题来看,案例分析题的出题趋势是:本学科重点、难点内容;金融实务中发展的新变化、新热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完整版(可编辑).doc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完整版(可编辑)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前言一、精讲班内容简介精讲班是最基础的一个班次其内容包括:、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
、套模拟试题帮助学员检测精讲班的学习效果。
二、年教材的变化情况、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各章课后练习题、新增一套《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模拟试卷、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依然分为六大部分即: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及法律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结构上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内容上看变化很大的是:ldquo财政rdquo和ldquo法律rdquo变化较大的是:ldquo经济学rdquo和ldquo会计rdquo变化较小的是:ldquo货币与金融rdquoldquo统计rdquo从结构上看:新教材共三十五章经济学基础章、财政章、货币与金融章、统计章、会计章、法律章。
年教材与年教材的具体结构对照如下:年教材年教材经济学基础第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变化较小)第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变化)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变化较小)第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章市场结构理论(变化较大新增ldquo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以及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rdquo)第章市场结构理论第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变化较小)第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变化较大)第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为新增内容)第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第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原教材第章第二、三节)第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第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变化较小)第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财政第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变化很大)第章公共财政职能第章财政支出(变化很大)第章财政支出概述第章财政收入(变化很大)第章财政收入概述第章政府预算(变化很大)第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章财政管理体制(变化较大)第章财政政策第章财政政策(变化较大)货币与金融第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无变化)第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变化较小新增ldquo今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无变化)第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变化较小新增ldquo年巴塞尔协议Ⅲ)第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变化较小)第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统计第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内容变化较小只是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教材的部分内容放入第章)第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章统计调查(原教材第章的内容新增一些内容)第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变化较小)第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第章数据特征的测度(无变化)第章数据特征的测度第章时间序列(无变化)第章时间序列第章统计指数(无变化)第章统计指数第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数会计第章会计概论(原教材章的部分内容删掉ldquo财会及管会的差别rdquo新增ldquo会计核算具体内容rdquo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
贷款60合计75 75则乙银行同样是处于暂时的均衡状态,没有多余的资金可贷,也符合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
这时来了8万元的存款,打破了乙银行的暂时平衡,其T型账户A变成账户B:乙银行账户B资产负债(单位:万元)现金准备23 贷款60 合计83 存款83 83于是,乙银行的T型账户B又发生了变化,成为账户C:乙银行账户C资产负债(单位:万元)现金准备贷款合计 83 存款 83 83为了更清楚地弄明白所发生的一切,特将此过程用一个表格(表2-1)表示如下:表2-1 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单位:万元)银行存款增加额贷款增加额法定准备金增加额甲10 8 2乙8丙丁戊 8 2合计50 40 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银行的存款增加额,构成了一个递减的等比数列,经过银行系统的反复使用,10万元变成了50万元,用几何级数计算,可以得出存款货币的创造、扩展过程为:l0+10(1-20%)+10(1-20%)2+10(1-20%)3+ (1)=10×=10×=50由此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来。
这个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另一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
派生出来的存款同原始存款的数量成正比、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
若用△D代表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R代表原始存款额,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将上例的数字代入该公式,则可得出:D=10×=50万元很明显,,这个“5”代表什么呢?它表示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表示存款可扩张至5倍,若r降为l0%,则存款可扩张至10倍;若r升为25%,则存款只可扩张4倍。
就叫作存款乘数。
【例题1·单选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将介绍中级经济师考试中与金融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
主要涵盖货币的本质和发展、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市场的组织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基础知识。
一、货币的本质和发展货币作为市场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具有以下基本特性:普遍接受性、稀缺性、流通性和价值尺度性。
货币发展经历了商品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等不同形态。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受到中央银行的监管。
二、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是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影响货币供求关系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预期等。
货币供求关系的平衡与稳定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调节。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对货币供应量、货币利率等方面进行调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包括利率工具、定向工具和数量工具等。
四、金融市场的组织和功能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分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银行市场等。
货币市场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证券市场提供长期资金融通,银行市场提供存贷款等服务。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信息传递等。
五、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针对风险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常见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金融机构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测等手段来管理金融风险。
六、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创新等。
金融市场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监管规则。
结论本文档对中级经济师考试中与金融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通过对货币的本质和发展、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市场的组织和功能等方面的讲解,帮助考生加深对金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财务管理】中级经济师讲义
【财务管理】中级经济师讲义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精讲讲义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了解)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
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1)家庭——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提供资金方式——存款,购买债券、股票和基金等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2)企业——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资金需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资金供给: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金融产品。
(3)政府——通常是资金需求者资金需求方式:发行国债或地方政府债(4)金融机构——最活跃的交易者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
(5)中央银行——既是交易者又是监管者交易者:是各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因此是资金的供给者;而且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
监管者:代表政府对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进行监督,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分类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借按期限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国库券CDs、回购协议不同分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债券、国债等按性质不同分:债权凭证和股权凭证。
债权凭证是依法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权债务关系——债券等。
中级经济师金融复习材料解读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一、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含义:是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
它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1)家庭(2)企业(3)政府(4)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退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5)中央银行2、金融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标的物(1)金融工具的分类第一,按期限不同,分为货币市场工具(一年以内,商业票据、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同业拆借、回购协议等)和资本市场工具(一年以上,国债、企业债、股票等)第二,按性质不同,分为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股票)。
第三,按与实际金融活动的关系,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基金等)和衍生金融工具(在前者基础上派生出来,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
(2)金融工具的性质:期限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信用风险:不能履约、市场风险:汇率,股价变动)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流动性与收益性成反比,流动性越强,越容易在金融市场上变现,风险溢价就越小,收益水平往往越低。
收益性与风险性成正比。
3、金融市场中介: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
它与金融市场主体一样,都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但与金融市场主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金融中介参与的目的是获取佣金。
发挥着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构造和维持市场运行、开拓新业务、控制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4、金融市场价格:表现为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
价格机制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金融市场高速运行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四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金融市场主体和客体是构成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要素,是市场形成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考情分析
一、2010年教材变动
2010年沿用2009年版教材。
表—1 教材章节安排表
二、历年试卷分析
(一)题型、题量基本固定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试卷的题型和题量已经基本固定: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试题总量为100题,其中单选60题,多选20题,案例分析20题。
单选每题1分,多选和案例分析每题2分,卷面分数合计为140分。
(二)试题覆盖面广,章节分布均匀
2007年<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题分值分布
2009年<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题分值分布
每章都是5道题,合起来正好是60道题。
多选题也是这样,以2道题为多,总计20道题。
这种均衡化的分值分布要求学员们在复习时要尽可能多地把每章的知识点都要看到。
所以从单选、多选题来看,没有所谓的重点章节,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考试用书。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对于考试用书中相对容易的章节,考生更应关注,以便在该章的试题上拿到高分。
注意:多选题如果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
(1)从历年的考点可以看出,单选与多选题考核内容越来越综合,一起考多个知识点。
(2)与国内外、特别是国内金融发展的热点相结合。
(3)考试题目隐蔽性,内容细化。
(4)历年试题的重复性(特别是单选),每年考试都是在同一个题库里抽题。
所以历年真题很重要。
(5)考题中也包括教材课后练习题,考题题中有15%左右的题目是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原题或者是变形,在此建议大家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点。
(三)案例分析题
与单选多选考试题在各单均匀分布不同,案例分析题在各章的分布还是有一定的重点和偏重的。
如2008年3道案例分析题是:证券回购、存款货币创造、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国际化。
2009年的案例分析题是:金融监管,投行业务IPO,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通货膨胀。
综合历年考题来看,案例分析题的出题趋势是:本学科重点、难点内容;金融实务中发展的新变化、新热点。
三、教材重点、难点内容
1.去年新增内容。
如货币时间价值、第五章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费雪剑桥方程式、中央银行基本知识点、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协调、国际收支调节、国际储备及管理、国际货币体系、离岸金融市场等。
2.金融学科本来重点内容。
如货币时间价值、利率、存款货币创造、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
3.难点内容。
金融衍生工具(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存款货币创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金融资产定价。
四、一点建议
1.学着原谅和宽恕,淡定面对考试现场
各位报名参加考试的同学,你们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和心情选择了这门课,希望大家在复习备考以及临场发挥的时候都要努力淡定、努力平和。
情绪上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大家的学习以及最后的水平发挥。
2.自我的提升:心理变化(懒与勤、畏难与自信、优柔和坚毅、自卑与高傲);行为变化(三更灯火五更鸡,勤修戒定慧,知止而后能定)
3.关于学习方法,其实每个人适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古圣先贤讲的参学方法“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大学》中指出: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门课,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大家都能经过缜密的计划、坎坷辛酸的复习、紧张劳累的考试和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都能得到自己满意的最后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