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专训(学生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陈涉世家》比较阅读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甲】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整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比较阅读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甲文(狼)乙文《牧竖》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⑴狼不敢前()⑵.一狼径去()跑号如前状()相去数十步()⑶.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2.比较阅读《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3.《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口技》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方字,完成9—12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无敢哗者。
(乙)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9.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会宾客大宴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1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子。
期末专项训练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专项训练8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内容比较[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节选自康与之《昨梦录》)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老人肯相引.至此引:带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前行,欲穷其林。
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这个人想要来(你们这里),能不能容留他?3.【甲】【乙】两文都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甲】文按空间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
4.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所写的农耕生活的共同点。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
【参考译文】【乙】老人带领姓杨的人进入一个大山洞。
(这里)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居住。
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来(你们这里),能不能容留他?”回答说:“您既然愿意带领他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绵、麻枲这类东西,都不私自据为己有,与众人分享,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初三,总,复习,—,初三总复习——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姓名:座号:一、《三戒》比较阅读(一)黔之驴(二)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三)永某氏之鼠永①有某氏者,畏日②,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③,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
禁僮勿击鼠。
仓廪④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
其声万状,不可以寝。
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某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1、写出几个与《黔之驴》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日抱就犬B、以为且噬己也;外犬见而喜且怒C、慭慭然;然时啖其舌D、以为犬良我友;以为且噬己也3、解释加点字(1)临江之人畋得麋麑()(2)以为犬良我友()(3)然时啖其舌()(4)悉以恣鼠()(5)数岁()4、翻译句子(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虎逐渐认识了解驴的过程里,描写虎心理活动的词主要有;描写虎动作的词主要有。
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不同”。A项“胜”的意思分别为“胜利”“优美”。B项“
于”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对”“比”。C项第一个“之”为
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为指示代词,代指“兽相食
”这件事。
答案:D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 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 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 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然后筛选、提炼有 用的信息。甲文通过纳谏前后的对比,说明了国君要 善于纳谏。乙文则通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说明了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答案:A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 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 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 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 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重点难点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
【满分技巧】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能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会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限时检测】(一)(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
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
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
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
③鲁仲子:齐国高士。
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
⑤淄:水名。
⑥虞:通“娱”,娱乐。
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
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
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C.田单乃惧.(惧:害怕)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袁子才①自谓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
阅时既久,积成卷帙②,自备作诗文时之獭祭③。
晚年于幼时事,辄能津津道之,盖凡有闻见,无不笔之于册,披书④握管,寒暑无间也。
(节选自《清稗类钞》)【注释】①袁子才:袁枚,字子才。
清朝诗人、散文家。
②卷帙:这里指书籍。
③獭祭(tǎ j ì):比喻堆积成文,罗列典故。
这里指书籍。
④披书:翻阅书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非复..吴下阿蒙( )(3)即更刮.目相待( ) (4)披书握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是其智弗若与 B.及.鲁肃过寻阳及.日中则如盘盂C.自备作诗文时之.獭祭虽与之.俱学 D.故.看书必加摘录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袁子才自谓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
4.甲乙两文中的吕蒙、袁子才在学习路上各自遇到了什么问题?想一想,他们分别是如何克服的?(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范文正公仲淹既贵, 常以俭约训人, 戒诸子曰: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 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汝母又已早世, 吾所最恨者, 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 以罗绮为帷幔, 公闻之不悦曰: “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 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 当火于庭。
”(明代刘元卿撰《贤弈编·卷二·范文正公仲淹既贵》)注释: ①范文正公仲淹: 即范仲淹, “文正”是他的谥号。
②执爨(cuàn):烧火做饭。
③躬: 亲自。
④甘旨: 美味的食物⑤充: 请人代劳。
⑥恨: 遗憾。
⑦若曹: 你们。
⑧罗绮: 罗和绮, 多借指丝绸衣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2)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 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分)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 交错交通:相通。
B 便要还家C 子之哭也 子:儿女。
D 苛政猛于虎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苛政猛于.虎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 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B .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 更令人不堪忍受。
C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或描写;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 方。
9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一)【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C. 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 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取胜,晏子主要是靠取胜。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如下:【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4分)⑴即书诗四句⑵稍稍宾客其父⑶无从致书以观⑷同舍生皆被绮绣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自笔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答】文末“即公兄无子,左将军王凝之之妻也。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④⑤①②③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走了以后,连(只)走,走了(所以,就)..c.方圆的参赛作品不顾(照顾)太阳、喝酒和下雨(这)..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八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活动二:古文阅读课,选读《富贵不能淫》和《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苏武传(节选)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必敬必戒(2)与民由之(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自痛负汉2.请用斜线(/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4.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参考译文】【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
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
王举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欧阳修等人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让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
范仲淹说:“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推托不接受任命,表示愿意与韩琦一同出京去巡视边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或.异二者之为或:(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仲淹为.将为:(5)固辞.不拜辞:【答案】(1)探求(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在……之前(4)担任(5)推脱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答案】(1)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3.【甲】文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中,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4.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35处对比练习集与答案目录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4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②。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①姓: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母马。
④牡:公马。
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
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
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二、湖心亭看雪(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三、孙权劝学(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3题。
(共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2分)四、送东阳马升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B)援疑质.理质:总结(C)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因此(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难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沈复)(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韩愈)(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司马迁)(D)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3.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①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4.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五、答谢中书书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