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2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2
2、智谋超人。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才能上。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
3、善于用人。在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等战争中,刘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将将。如垓下之战,使用韩信,充分展示其才干,大败项羽。
4、狡诈无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阅读这一段落,思考:这一情节在我们以前那篇课文学过?两者区别在哪儿?
明确:《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情节写得非常具体,而且悬念迭生。
在《高祖本纪》中,就简单叙述着一情节。
总结:这就是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4、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三、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到充分地展示。在本文中,记叙了刘邦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活动,请大家结合“阅读与探讨”第3题分组讨论在各个阶段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特点,用事实加以印证。)
1、有远见卓识。入关不如约称王树威望(以退为进);与民约法三章赢民心。(刘邦取胜之基)
四、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知识链接1.关于本纪:《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共十二篇;“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2.关于高祖:(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现在中国东南部江苏丰县)人,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

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

刘邦本来是一介平民布衣,也不甚精通文武韬略。

和项羽作战,连遭72次惨败。

但终于因垓下一战而成为中国第一代平民皇帝。

(2)指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3)《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学习过程一.读准字音。

刘媪()大泽之陂()须髯()贳酒()每酤()酒雠()折券()乃绐为谒()郦食其()()属吏()徇()轵道()跂而望归()轘辕()()垓下()氾水()玉卮()秦人憙()繇()狎侮()啖以利()踞床()二.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讨论、概括)(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

这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详细介绍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以及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高祖刘邦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通过对《高祖本纪》的阅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刘邦成功建立西汉王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及西汉王朝的建立过程。

难点:文言文的理解,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史记选读》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刘邦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其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3.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同时进行随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刘邦的生平事迹,评价其政治才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名句,巩固文言文知识。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刘邦成功建立西汉王朝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高祖本纪》2. 板书内容:汉高祖刘邦生平事迹政治才能西汉王朝建立过程刘邦成功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文中的名句。

分析刘邦的政治才能,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2. 答案:名句翻译:略。

分析评价:刘邦具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善于用人,敢于担当,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有所提高,但对刘邦的评价还需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篇章,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2. 刘邦政治才能的评价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评价题目一、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1. 在课堂上,教师应详细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

学习目标 1、文言基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3、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二、通读课文,完成下列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实词积累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 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五)其他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意豁如也(……的样子) 三、文本研习: 情节结构 《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

《高祖本纪》学案(一) (苏教版高二选修)

《高祖本纪》学案(一) (苏教版高二选修)

《高祖本纪》学案(一) (苏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名句。

2、分析刘邦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相关知识:1、不虚美,不隐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

“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

2、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

互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二、预习展示(研习1--4节)词类活用: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因家沛焉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实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古今异义: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虚词:因:(1)因家沛焉(2)因敬重之,引入坐(3)高祖因狎侮诸客(4)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整体感知(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主翻译,讲述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天生奇人宏伟志向吕公嫁女入主关中鸿门争斗高祖戏父高祖还乡三、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刘邦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2、见秦始皇时说的话与项羽陈胜的语言对比,思考三人的不同语气和性格差异。

拓展阅读贵族与流氓作者:易中天项羽最后还是被打败了。

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

但两人也有些相似。

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只不过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

《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

《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

《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课题:《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版〕教学目标:1、整理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高祖本纪》,总体介绍了刘邦,介绍了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示标这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整理重点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研习课文概述文章〔16—20〕内容一〔1—4〕:总体介绍刘邦〔姓氏、籍贯、出生、家庭、年轻时种种行事〕。

二〔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

三〔18—20〕:称帝后情况〔未央宫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16、分析成功经验17、定都关中18、未央宫举杯噱父19、高祖还乡20、高祖之死〔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内容〕解决疑难字词,整理文言现象《高祖本纪》〔16-20 〕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陛下慢而侮人傲慢有功者害之嫉恨起为太上皇寿祝寿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经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加于遍布沛公是故请留高祖坚决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封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到词类活用:不绝粮道使动使-—被阻断不如仲力名词作动词勤奋努力游子悲故乡形容词作动词思念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名词作状语每天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把,介词。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来, 目的连词。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因为, 介词。

陛下慢而侮人而且,递进连词。

战胜而不予人功却,转折连词。

特殊句式:此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置酒未央宫前殿省略句状语后置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文言固定句式语句翻译:①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项羽嫉妒贤能的人,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就怀疑谁。

②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现在我的产业与刘仲相比,哪一个的多?③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沛县父兄仍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掌握《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通过阅读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4.提高学生阅读和研究史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两幅图,说说它们代表什么。

(图片可用秦始皇陵和《史记》封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秦朝和“史记”,引出“史记选读”这门课程,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高祖本纪》。

第二节:教学首先,学生需要知道《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篇章之一,作者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一个天生的写作才子,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写出了一部汇集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杰作——《史记》。

其次,让学生简单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写作背景:秦朝的建立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使得中国前400年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迁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下,写下了《高祖本纪》。

主题:《高祖本纪》是“史记”中开篇的部分,也是“始皇本纪”、“二世本纪”、“孝武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示了中国三千年封建王朝的诞生和崛起,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帝王”价值观念。

然后,让学生对《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和思考。

针对不同的段落,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下:段落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一秦朝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扩张二秦王政的失败,赵高的出现三秦始皇统一六国,明确了王权观念四秦始皇的改革与法律制度五-ch9 秦始皇后期的任官制度和法礼制提出备忘录五-ch10 秦始皇的取士制度六秦始皇的巡视和巨型建筑工程七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欲反,项羽起兵反秦八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战争,刘邦的胜利九刘邦登基后建立西汉新朝,开始了中国封建王朝十刘邦的国家政策和农村统一制最后,通过学习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一、教案设计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正史。

《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记》深厚广博,涵盖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此次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 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涵义3.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讲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演变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且为学习《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背景,梳理高祖刘邦受命兴汉的过程。

3. 分组讨论(60分钟)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对高祖刘邦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①高祖刘邦的性格类型和影响;②高祖刘邦的背景及其涵义;③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需要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

4. 教师点评与学生答疑(20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做点评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课上的内容,对学习成果做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叙述,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历史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课堂生态,促进自主发展”大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案
课题:《高祖本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苏教版)
教学目标:1、整理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高祖本纪》,总体介绍了刘邦,介绍了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示标
这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整理重点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研习课文
概述文章(16—20)内容
一(1—4):总体介绍刘邦(姓氏、籍贯、出生、家庭、年轻时种种行事)。

二(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

三(18—20):称帝后情况(未央宫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16、分析成功经验
17、定都关中
18、未央宫举杯噱父
19、高祖还乡
20、高祖之死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内容)
解决疑难字词,整理文言现象
《高祖本纪》(16—20 )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陛下慢而侮人傲慢
有功者害之嫉恨
起为太上皇寿祝寿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经营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加于遍布
沛公是故请留高祖坚决
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封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到
词类活用:
不绝粮道使动使——被阻断
不如仲力名词作动词勤奋努力
游子悲故乡形容词作动词思念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名词作状语每天
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把,介词。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来,目的连词。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因为,介词。

陛下慢而侮人而且,递进连词。

战胜而不予人功却,转折连词。

特殊句式:
此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
置酒未央宫前殿省略句状语后置
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文言固定句式
语句翻译:
①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项羽嫉妒贤能的人,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就怀疑谁。

②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现在我的产业与刘仲相比,哪一个的多?
③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兄仍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分析人物形象
(《史记》是一部人物传记,以塑造人物见长,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
⑴分析(16—20 )刘邦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这一部分刘邦的形象。

(学生讨论分析)
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对比)
仁而爱人(典型事例典型细节语言)
睚眦必报
⑵总结形象
结合全文及你所了解的内容总结刘邦这一形象有何特点。

不虚美不隐恶
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市井无赖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自私狠毒,睚眦必报。

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奸诈多疑,冷酷无情。

随机应变,百折不挠。

妒贤嫉能,诛杀功臣
⑶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没有一味褒扬。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残酷迫害,罗织罪名,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没有一味贬抑。

实录的精神。

归纳塑造人物的方法
(本文是如何不虚美不隐恶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①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②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③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束语:……
学习反思:司马迁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给我们哪些启发?
历史走到今天,从司马迁的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到巴金先生的“说真话,信真理”,无数的文人用自己的作品和人格诠释着文化与做人的含义。

让我们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吧。

自我评述:本堂课体现了“四主”思想的教学要求:贯串多边合作的主导思想。

教学中即有师生的双边合作又有学生的不同层面的合作,根据教学内容综合使用这些模式。

通过鼓励生生合作
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

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发求真探究的主动欲望。

在课堂上尽量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学
生主动发问、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辩论、主动总结,促进他们的不断发展,使知识生
活化。

发挥生命成长的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面貌、精神面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整体人的全面生成,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的智慧,发挥学生生命成长的主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