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

合集下载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在实际车辆使用中,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因此,对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入手,探讨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一、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汽车底盘系统包括弹性元件、阻尼器、非线性元件以及刚性部件等多种组成部分。

在底盘系统中,车轮、车轮悬挂系统以及车身的运动均需要综合考虑。

为了对底盘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需要对底盘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

根据底盘系统的力学特性,可以将底盘系统建立为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或者系统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建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刚性部件、悬挂系统、轮胎以及弹性元件。

其中,刚性部件主要包括车身、车轮、驱动轴等,其作用是通过传递力和运动以维持底盘系统的稳定。

悬挂系统主要包括车轮悬挂和车体悬挂两部分,其作用是消除路面不平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轮胎是车辆和地面之间唯一的接触点,其负责为车辆提供支撑力和摩擦力。

弹性元件主要通过变形吸收能量,并且在底盘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存储和释放能量。

在建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制定一系列假设和条件。

首先,假设底盘系统的分析范畴为平面运动问题,忽略其在垂直于地面方向的运动。

其次,假设车辆的运动是弹性变形和刚性变形的叠加。

最后,假设底盘系统的运动是连续的,每一个时刻其状态是唯一确定的。

二、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好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后,就可以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汽车底盘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驱动力控制方法以及拓扑优化方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化原理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结构离散为一系列小单元,并对每个单元制定有限元失配的符号,从而获得一组逐个时刻的动力学方程。

汽车底盘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汽车底盘是整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仿真分析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探讨汽车底盘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首先,汽车底盘的结构设计是保证汽车稳定性和操控性的关键。

底盘结构包含车身骨架、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组成部分。

其中,车身骨架负责支撑全车重量和承受外部冲击,需考虑合理的刚度和强度。

悬挂系统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则需要具备适当的柔度,以提供足够的车轮垂直振动自由度,保证驾驶舒适性。

而转向系统则负责通过操纵机构将驾驶员的转向指令传导给车轮。

因此,在底盘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以实现汽车的稳定驾驶和良好的操控性。

其次,有效的底盘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底盘结构的合理配置可以减少车重集中在车头或车尾的情况,提高整车的平衡性,并降低失控的风险。

此外,通过优化底盘结构的刚度分布和车轮布置等设计参数,可以降低行车中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乘坐舒适度。

在安全性方面,合理的底盘结构设计能够增强车身的抗碰撞能力,有效保护车内乘员和行李。

因此,在汽车底盘的设计与仿真分析中,应以提高整车性能和安全性为目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仿真模拟来实现这些目标。

此外,现代汽车底盘设计与仿真分析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有限元分析(FEA)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底盘结构的设计和仿真更加准确和高效。

CAD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三维模型的建模,快速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而FEA软件则可以对底盘结构进行精确的应力、振动和疲劳分析,从而评估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MBS)软件模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运动特性,以进一步优化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底盘设计与仿真分析更加科学和可靠。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底盘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性能和安全要求,还需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制造商越来越注重减少底盘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汽车的智能车辆底盘

智能汽车的智能车辆底盘

智能汽车的智能车辆底盘智能汽车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能车辆底盘。

智能车辆底盘是智能汽车的核心,它承担着车辆控制、安全性能和驾驶体验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介绍智能车辆底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车辆底盘的特点智能车辆底盘相较于传统车辆底盘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智能化:智能车辆底盘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和道路状况,自主决策并执行相应动作。

通过智能化的设计,底盘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智能避障等功能,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便利性。

2. 集成化:智能车辆底盘将诸多关键技术融合在一起,包括电动驱动系统、底盘控制单元、电池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多个功能的集成。

通过集成化设计,车辆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得以减轻,进一步提升了能效和操控性能。

3. 互连性:智能车辆底盘具备与外部环境和其他车辆实时交互的能力,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了车辆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

这使得车辆能够获取周围车辆和道路状况的信息,提升了行车安全和智能化水平。

二、智能车辆底盘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车辆底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智能车辆底盘发展的几个趋势:1.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智能车辆底盘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随着传感器和算法技术的不断升级,车辆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实现部分或者完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不仅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风险,改善了交通效率。

2. 电动化:电动车辆作为智能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电动车辆底盘采用了高效的电动驱动系统和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实现了零排放、低能耗的特点。

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智能车辆底盘的性能提升和市场普及。

3. 车辆互联:车辆互联是智能车辆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底盘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车联网能力。

未来的智能车辆底盘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通信,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功能。

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

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

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摘录】柑蕉桔萝柚发表于: 2008-2-09 09:32 来源: 模型酒吧-精心打造中国模型资讯顶级门户模型车底盘性能模型车底盘采用的是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如图1),当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平面没有倾斜,但轮距会发生较大变化,故车轮发生侧向滑移的可能性较大。

本车共有6处参数可调,其中主销内倾角对模型车性能影响不大,可设为。

图1 前轮前束调整1.jpg主销后倾角可以通过增加垫片的数量来增大主销后倾角,共有4片垫片,前2后2,后倾角为0;前1后3,后倾角为;前0后4,后倾角为。

对于本模型车,若欲使之转向灵活,主销后倾角可选;欲增大回正力矩,则后倾角可选。

前轮外倾角与模型车的侧滑关系较大,需与前轮前束相匹配,可设为。

前轮前束前轮是由舵机带动左右横拉杆实现转向的。

主销在垂直方向的位置确定后,改变左右横拉杆的长度即可改变前轮前束的大小。

左杆短,可调范围为10.8mm~18.1mm;右杆长,可调范围为29.2mm~37.6mm(如图1红圈所示)。

底盘离地间隙在独立悬架下摆臂与底板之间可以通过增减垫片来调整底盘前半部分的离地间隙,垫片有1mm和2mm两种规格。

一片垫片不加,车前部离地间隙为9mm,故离地间隙的调整范围为9mm~12mm。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在加装了传感器之后,此距离过小,会降低模型车爬坡时的通过度;过大,则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

后悬挂纵向减震弹簧预紧力在图2红圈处增加垫片即可增大弹簧的预紧力。

图2 悬挂预紧力调整2.jpg舵机性能测试在舵机的轴上连接一个变阻器,该变阻器有三个接头,两侧的接头一端接在5V电源上,另一端接地,中间的接头连在示波器上,示波器测电压。

当舵机带动前轮转动时,变阻器的阻值随之改变,示波器的电压值也发生变化,即将电压与舵机的转角对应起来,这样,通过测量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即可知舵机转角的变化率。

从试验中可知,舵机近似匀速地由一侧最大转角转至另一侧最大转角。

结合对前轮最大转角的测量,可估测出舵机的转速约为2.42rad/s-2.52rad/s。

ID.4X底盘解读--上汽大众MEB模块化电气化平台

ID.4X底盘解读--上汽大众MEB模块化电气化平台

ID.4X底盘解读--上汽大众MEB模块化电气化平台1前桥麦弗逊+双活塞浮动式刹车用一句话来总结国内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的市场现状,毫不客气的说,“除了Model 3,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全球消费者的热情在短时间内让马斯克坐上了首富的宝座,也同时红了老牌车企们的眼。

如果说一众新势力的实力还不足以撼动特斯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那么老牌车企们在终于完成了大船调头之后,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技术积累又能否让特斯拉心头一紧?就在上周,Model 3的最大对手正式上线了,上汽大众ID.4 X正式公布了预售价:19.9888-27.2888万元,555km长续航版本21.9888-23.5888万元,如此有诚意的价格让ID.4 X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ID.4 X的系列技术解读文章之一,继上一次的三电系统解析之后【聚焦】高标准/严要求解析上汽大众ID.4 X三电,这一次我们来为大家解读这台车的另一大核心技术亮点——底盘。

上汽大众ID.4 X是大众集团最新MEB模块化电气化平台上的首款国产车型,和之前大众旗下已经推出过的基于燃油车平台的“油改电”车型不同,MEB模块化架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平台,而且和以往的MQB等平台一样可以灵活的适配多种不同尺寸类型的车型。

此前海外市场已经发布的ID.3以及今后还将发布的多款电动车型,都会基于MEB的平台进行打造。

■ 底盘前部结构接下来我们就正式的开始聊这台上汽大众ID.4 X的底盘结构,首先是前悬架,这台车采用的是非常常见的麦弗逊式结构,成本合理,占用空间小,但细节上看点却不少。

前桥的下控制臂采用超高强度钢,据工程师介绍其钢材强度要远超同价位竞争对手,以至于目前这个部件还是全进口的。

一大亮点则是下控制臂上为优化空气动力学所安装的护板,并且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看得出是十分的下本。

此外下控制臂和副车架的连接点采用了两个垂向的连接,不同于以往无论是PQ35或是MQB平台上会见到的一纵向一垂向的结构。

智能底盘矢量控制原理

智能底盘矢量控制原理

智能底盘矢量控制原理智能底盘矢量控制原理1. 引言智能底盘矢量控制是一种高级的运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汽车等自主导航系统中。

通过精准的电控系统和传感器,智能底盘能够实现精确、灵活的运动。

2. 什么是矢量控制矢量控制是指通过同时控制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以实现精准移动。

在智能底盘中,矢量控制原理被应用于控制车辆的运动轨迹。

3. 底盘结构概述智能底盘由底盘底板、电机、编码器、传感器等组成。

底盘底板提供了机械支撑和固定安装各个组件的平台。

电机负责驱动底盘的运动,编码器用于测量电机转动的位置和速度,传感器则用于检测周围环境。

4. 车辆运动模型智能底盘的运动模型通常采用轮式车辆模型,即将底盘的运动分解为车身的转动和平动两个部分。

通过控制每个电机的转速,可以实现不同方向和速度的运动。

5. 矢量控制算法矢量控制算法通常使用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通过不断调整电机的转速,使实际运动矢量趋近于期望矢量。

其中,P代表比例控制,D代表微分控制,I代表积分控制。

6. 底盘运动规划底盘运动规划是指确定底盘的运动轨迹,即通过给定的起点、终点和中间路径点,计划出底盘的运动方式。

常用的规划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A*算法等。

7. 底盘感知与避障智能底盘通常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用于检测周围环境。

通过感知周围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底盘能够实现避障功能。

8. 应用案例智能底盘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

它们能够在不同复杂环境下实现自主导航,并完成各种任务,如物品搬运、巡逻等。

9. 结论智能底盘矢量控制原理是现代自主导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矢量控制算法和运动规划,底盘能够实现高精度、灵活的运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底盘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0. 展望未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底盘矢量控制原理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优化控制算法:目前主要采用PID控制算法,未来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来进一步改进控制算法,提高底盘的运动精度和效率。

汽车智能底盘术语和定义

汽车智能底盘术语和定义

汽车智能底盘术语和定义1.引言汽车底盘是指车辆的支撑结构及其所装备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一系列与行驶和操控有关的部件组成的总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底盘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智能底盘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一领域。

2.汽车智能底盘术语解析2.1主动减振悬挂系统主动减振悬挂系统是一种根据路况和车速主动调节阻尼力的悬挂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感知路面状况,并即时调整阻尼器的硬度,以提升悬挂系统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2.2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 S 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车辆动态性能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它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加速度、转向角度、轮胎滑移等信息,并根据需要对车辆的制动力、发动机输出等进行调节,以提高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2.3主动转向系统主动转向系统是指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车辆的转向角度进行主动控制的系统。

它能够根据车速、转向灵活度等参数,实现主动转向助力和主动转向角度调节,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转弯稳定性。

2.4路感控制系统路感控制系统是基于车辆悬挂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调节减振器的硬度和阻尼力,模拟不同路面的反馈力,以提升驾驶员的路感体验。

它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求,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从而改善悬挂系统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2.5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 C 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可以自动调整车辆速度和与前车的距离的系统。

它能够实时感知前方车辆的速度,并根据设定的距离和速度范围,自动控制车辆的巡航速度和加减速度,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6活塞制动系统活塞制动系统是一种基于液压力传递的制动系统。

当司机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油压通过主缸、制动管路和刹车片或刹车盘等部件传递给车轮,从而产生制动力,减速或停止车辆。

智能化的活塞制动系统能够根据车速、车重等参数,自动调节制动力的大小和分配,提高制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结论汽车智能底盘技术的发展为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操控性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机理、模型与算法研究

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机理、模型与算法研究

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机理、模型与算法研究1.引言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的简要介绍。

在本文中,概述部分应该包括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的概念定义、动力学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写作方式:概述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是近年来在汽车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研究方向。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动力学控制从传统的机械控制逐渐演变为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控制的先进技术。

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旨在实现对汽车底盘动力学特性的精确控制,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向读者介绍了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域控制的机理、模型与算法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了动力学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和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

在汽车底盘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方面,我们将深入研究汽车底盘的力学特性,包括悬挂系统、操纵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并通过动力学参数估计技术对底盘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索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控制领域的机理、模型与算法,以提供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底盘控制方法。

通过对底盘动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我们将为现代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改进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动力学控制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汽车底盘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智能汽车底盘动力学控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推动。

以上是对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进行编写的一个参考。

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写作风格,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内容,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所包含的部分和它们之间的组织关系。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
一、概述
智能底盘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底盘控制系统,通过集成感知、决策和执行功能,使车辆能够基于环境信息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行驶任务。

本文介绍了智能底盘的实施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测试验证等方面。

二、硬件设备
1. 传感器系统: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实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2. 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单元、通信模块、电机控制器等,用于控制车辆的行驶和执行决策。

3. 电源系统:包括电池组、充电装置等,用于为智能底盘提供电力支持。

三、软件平台
1. 环境感知算法:通过对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包括障碍物检测、交通信号识别等功能。

2. 决策与路径规划算法:根据感知结果和车辆状态,进行路径规划和决策制定,实现车辆的智能行驶。

3. 操作控制算法:将路径规划和决策结果转化为底盘控制指令,包括速度控制、转向控制等。

四、测试验证
1. 环境仿真测试:通过建立虚拟环境,验证底盘控制系统在各种场景下的表现,并进行算法的调优和验证。

2. 实际道路测试:在指定道路上进行测试,验证底盘控制系统在真实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智能底盘实施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测试验证等方面。

通过合理配置传感器系统和控制装置,搭建完善的底盘控制系统。

利用环境感知算法、决策与路径规划算法以及操作控制算法,实现车辆的智能行驶。

通过仿真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验证底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摘要】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汽车底盘悬架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更好的悬架性能和车辆稳定性。

本文从主动悬架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电磁悬架、空气悬架、液压悬架以及综合控制方法。

电磁悬架通过调节电磁感应力来实现悬架调节,空气悬架利用空气压力来调节悬架高度,液压悬架则通过液压系统来实现悬架调节。

综合控制方法则结合多种技术手段,以实现更为精准和稳定的悬架控制。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为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电磁悬架,空气悬架,液压悬架,综合控制,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车辆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车辆操控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主动悬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车型中。

主动悬架通过对悬架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调节,能够有效地提升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操控性能,从而提升整个车辆的性能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主动悬架的概念出发,对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会介绍主动悬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控制方法。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电磁悬架、空气悬架、液压悬架等不同类型的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我们将介绍一些综合控制方法,即将多种控制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主动悬架的概念主动悬架是一种能够主动调整车辆悬挂系统的技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根据道路和驾驶状况的变化,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硬度和高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主动悬架通过使用电磁、空气、液压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悬挂系统的精确控制,从而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无人车辆底盘模型建模与分析

无人车辆底盘模型建模与分析

无人车辆底盘模型建模与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已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无人车辆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无人车辆的底盘模型建模与分析是无人驾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无人车辆底盘模型的建模及分析方法。

一、无人车辆底盘模型建模1. 坐标系建立无人车的底盘模型包含两个方面,即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在建立运动学模型时,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机械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和车身坐标系等。

车身坐标系是建立底盘模型的最佳选择,因为其可以将车辆的运动与车辆本身统一起来。

2. 运动学模型无人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建立包含有两个方面:车辆位置和(或)姿态的建立以及运动的描述。

车辆位置建立:车辆位置建立主要包含有车速、行驶距离/时间和方向角三个方面。

其中车速和行驶距离/时间可以利用车载传感器获取,方向角则需要使用方向盘传感器或者车辆陀螺仪获取。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为运动过程中的基本物理量。

在建立运动学模型时,需要根据车辆运动学原理,利用相关公式建立车辆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模型。

3. 动力学模型无人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主要考虑扭矩、速度变化和车辆各零件的运动状态等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发动机扭矩模型:发动机扭矩模型是得到机器人底盘牵引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考虑发动机的转速、油门开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建立发动机扭矩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车辆的加速能力。

轮胎力模型:车辆轮胎力模型是建立动力学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车辆所受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建立轮胎力模型的关键是考虑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接触,包括接触点的位置和接触点的力矢量。

制动模型:制动模型主要用于评估车辆制动的效果,根据车辆的质量、刹车压力和速度等因素建立刹车模型,以此来决定车辆的刹车距离。

阻力模型:阻力模型主要考虑空气和路面阻力对车辆运动状态的影响。

通过建立气动阻力模型和胎阻力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无人车辆的巡航效率。

如何看待华为发布途灵智能底盘 ?华为重新定义汽车底盘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华为发布途灵智能底盘 ?华为重新定义汽车底盘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华为发布途灵智能底盘,这一消息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好奇心。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进军汽车行业并重新定义汽车底盘,无疑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华为发布的途灵智能底盘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途灵智能底盘采用了华为自主研发的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车辆内部和外部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的连接,实现了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的智能化。

这使得汽车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更快速地做出决策,并且能够与其他车辆、交通设施等进行实时通信,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华为的途灵智能底盘将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

途灵智能底盘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底盘,它更像是一个智能化的平台,为汽车制造商和车载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开发接口和工具。

这将极大地促进汽车行业的创新,使得车辆能够集成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华为的途灵智能底盘还支持OTA(Over-The-Air)升级,这意味着车辆的功能和性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华为发布的途灵智能底盘还将推动汽车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途灵智能底盘通过5G 技术的支持,能够实现车辆与其他终端设备的高速连接和数据交换,进一步拓展了汽车的应用场景。

例如,车辆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办公设备等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更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途灵智能底盘还支持车辆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促进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优化。

华为发布途灵智能底盘对汽车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途灵智能底盘的推出将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汽车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作为用户,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汽车将变得更加智能、安全和便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华为发布途灵智能底盘,重新定义了汽车底盘,引领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途灵智能底盘将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汽车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1. 引言1.1 概述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是一种能够提高车辆悬挂系统性能和舒适性的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通过感知路况和车辆运动状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来调节悬架系统的工作状态,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不同类型的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控制算法,如电磁悬架、液压悬架、空气悬架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各种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比较。

通过对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汽车制造商和研发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底盘主动悬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在未来,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将在汽车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驾驶员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1.2 研究背景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作为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研究和开发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成为了当前汽车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汽车性能的提升,底盘控制技术对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通过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悬架系统的工作状态,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不同路况下的智能调节,提高汽车通过不同路面时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研究还可以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深入研究和开发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探讨不同类型的悬架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为汽车制造商和工程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汽车底盘的新技术发展浅谈

汽车底盘的新技术发展浅谈

汽车底盘的新技术发展浅谈汽车底盘是指汽车的骨架部分,承载车身的重量,并负责传递动力和悬挂车轮等关键部件的装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底盘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的新技术发展进行浅谈。

轻量化技术是当前汽车底盘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轻量化是指通过采用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车身重量,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

目前,铝合金、碳纤维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的制造,取代了传统的钢材。

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在保障车身强度的同时减轻车辆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采用新的结构设计,如空心结构和复合结构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实现轻量化效果。

智能化技术是当前汽车底盘领域的另一大热点。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汽车底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悬挂系统等。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通过感知系统和控制算法,实现汽车在无人驾驶或半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行驶。

智能悬挂系统则可以通过感知车辆运动状态和路况情况,自动调整悬挂系统的工作参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可以降低驾驶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行驶效率。

电动化技术也是当前汽车底盘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在电动汽车的底盘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池组的安装和布局、电动机的驱动和悬挂系统的优化等问题。

电动汽车的底盘还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承受电池组的重量和结构特点。

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尾气排放,促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技术也是当前汽车底盘发展的重要方向。

安全是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底盘作为汽车的基础部分,承载着保护车内乘客的重要任务。

汽车底盘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碰撞缓冲装置、防滚装置和主动安全系统等,来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智能底盘是什么原理的应用

智能底盘是什么原理的应用

智能底盘是什么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智能底盘智能底盘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智能技术的车辆底盘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行驶稳定性。

智能底盘通过感知车辆姿态、路面状况以及驾驶员的操作,实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制动力分配、悬挂系统等参数,以应对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驾驶方式。

2. 智能底盘的原理智能底盘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2.1 车辆动力学模型智能底盘系统首先需要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以了解车辆在不同驾驶条件下的行为。

这包括车辆的质量、惯性矩阵、轮胎特性、悬挂系统特性等参数。

通过对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智能底盘可以根据当前的驾驶条件实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2.2 车辆感知技术智能底盘系统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车辆的姿态、路面状况以及驾驶员的操作。

这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车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智能底盘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实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

2.3 控制算法智能底盘系统通过控制算法来实现对车辆底盘的动态调整。

控制算法根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和感知到的数据,计算出合适的动力输出、制动力分配以及悬挂系统的调整。

这些控制算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车辆的稳定性、操纵性、行驶安全等。

2.4 执行机构智能底盘系统通过执行机构来实现对底盘参数的调整。

执行机构包括电动马达、液压系统等,通过调整底盘参数,智能底盘可以实时改变车辆的行驶特性,如动力输出、转向响应、悬挂系统刚度等。

3. 智能底盘的应用智能底盘技术在汽车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3.1 车辆稳定性控制智能底盘可以通过感知车辆姿态和路面状况,在车辆起步、加速、刹车或转弯时实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和制动力分配,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例如,当车辆发生过度转向或失去抓地力时,智能底盘可以通过调整制动力分配,实现对车辆稳定性的控制。

3.2 悬挂系统控制智能底盘可以通过调整悬挂系统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使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悬挂系统响应性和行驶舒适性。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

智能底盘实施方案智能底盘是指在汽车底盘系统中加入智能化技术,以提升汽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一种创新方案。

在当前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底盘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们竞相研发和应用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就智能底盘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智能底盘实施方案需要从技术层面入手。

在实施智能底盘技术时,汽车制造商需要充分考虑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应用。

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和创新,可以实现车辆对路况、驾驶习惯等因素的智能感知和自动调节,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其次,智能底盘实施方案需要考虑到汽车底盘系统的整体优化。

在实施智能底盘技术时,需要对汽车底盘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升级,以适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这包括对底盘结构的调整和改进,对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升级和改良,以确保智能底盘技术的顺利应用和发挥最大效果。

另外,智能底盘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在实施智能底盘技术时,汽车制造商需要充分遵守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智能底盘技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同时,还需要与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智能底盘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以推动智能底盘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最后,智能底盘实施方案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

在实施智能底盘技术时,汽车制造商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不断优化智能底盘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智能底盘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智能底盘实施方案需要从技术、系统、法规和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以确保智能底盘技术的顺利实施和发挥最大效果。

希望本文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就智能底盘实施方案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第一讲 智能车底盘篇

第一讲 智能车底盘篇
10
传动系的布置: 5)全轮驱动nWD
主要用于越野车及重型货车
11
阿克曼原理假设
汽车在行驶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过程中, 每个车轮的运动轨迹, 都必须完全符合它 的自然运动轨迹, 从而保证轮胎与地面间 处于纯滚动而无滑移现象。 阿克曼理论转向特性, 是以汽车前轮定位 角都等于零、行走系统为刚性、汽车行 驶过程中无侧向力为假设条件的。
阿克曼梯形特性曲线与阿克曼理论转 向特性曲线的对比
两条曲线基本重合, 设计的转向梯形好
汽车转向的要求
1. 转向轻便(省力)
2. 转向灵敏(安全、可靠);可用方向盘回转 圈数表示
3. 自动回正能力(保持直线行驶) 4. 可逆适当;其原则是:不打手、又要有路感。
16
机械转向系
由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17
差速装置
差速器相当于一 个扭矩分配器, 将输入扭矩一分 为二,传递给左 右两个驱动半轴, 并允许两个半轴 以不同速率旋转。
差速装置原理图
车辆直行时差速器状态
一侧车轮遇到阻力
2、智能车的底盘
底盘要实现的功能:


运行速度控制
转向控制
后轮驱动,前轮转向
20
A型车模(光电组)
车模:G768 电机:RS380-ST/3545 舵机:FUTABA3010
重心的影响
汽车的驱动力必须大于等于坡度阻力、滚动阻力、 空气阻力之和而等于汽车驱动轮的附着力。 附着力与路面附着系数和驱动轴的轴荷有关,而 驱动轴的轴荷取决于重心的水平位置,故重心位 置必须保证驱动轮能够提供足够的附着力。重心 越靠近驱动轴越好。
智能车的转向
转向梯形就是为转向 时内侧车轮的转向角 大于外侧车轮的转向 角,以便最大限度的 减少转向时车轮的横 向滑移。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是指通过车辆底盘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控制器等装置,实时监测和调整车辆底盘的悬架系统,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可以根据行驶条件和驾驶者的意图对车辆底盘悬架系统进行主动调整,提升整车性能。

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项重要趋势,对提高车辆的性能和驾驶体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进行浅析。

一、技术原理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悬架系统上安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实时监测路面状况、车速、车辆操控状态等参数,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悬架系统进行主动调整,使车辆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都能保持最佳的悬架性能。

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车身、减震减振、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传统的车辆悬架系统中,悬架的调整需要依靠车辆本身的重力或者弹簧的弹性来完成,对悬架系统的调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则通过装配在车辆悬架系统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实时监测路面情况、车速、车辆操控状态等参数,结合控制器对悬架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悬架调整,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二、控制方法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悬架系统的主动调整和车辆动态控制两个方面。

在悬架系统的主动调整方面,主要通过调整悬架系统的硬度、高度以及减振力等参数来适应不同的路面情况和车速条件。

对于动态控制方面,则是通过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来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稳定性控制。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车辆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实现车辆操控的优化。

在车辆动态控制方面,则是通过车辆的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来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稳定控制。

比如在高速行驶时,通过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和刹车力分配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在急转弯时,通过调整车轮的转速来实现对车辆的横向稳定控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适用于调车)
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
■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宋李立国黄开胜
摘要:本文针对智能车比赛用模型车底盘,从汽车理论的角度对转向轮定位参数、车辆的重心选择、侧滑等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转向轮定位参数、舵机性能以及模型车转向稳态性的测试,得出了这些调整参数之间的影响规律,可以为相关参赛队伍在算法制定、仿真参数设定以及底盘、舵机等硬件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前轮定位;舵机;转向;转弯半径
引言
本文从汽车理论的角度对转向轮定位、车辆的重心选择、侧滑等原理加以介绍,并针对比赛用模型车底盘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包括转向轮定位参数的选择、舵机性能测试以及模型车转向稳态测试,得出了这些调整参数之间的影响规律,希冀能够给相关参赛队伍在算法制定、仿真参数设定以及底盘、舵机等硬件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汽车底盘相关性能转向轮定位参数对于汽车而言,要保持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使之转弯自动回正、转向轻便,必须确定车轮定位参数,包括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

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在车轮偏转后形成一回正力矩,阻碍车轮偏转。

主销后倾角越大,车速愈高,车轮偏转后自动回正力越强,但回正力矩过大,将会引起前轮回正过猛,加速前轮摆振,并使转向沉重。

通常后倾角为1°~3°。

主销内倾角在汽车前后方上,主销向内倾斜一个角度,主销轴线与垂线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

当汽车转向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转时,由于主销内倾, 则车轮连同整个汽车的前部将被抬起一定高度,在外力消失后,车轮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力图恢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

通常主销内倾角不大于8°。

前轮外倾角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前轮中心平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称为前轮外倾角。

前轮外倾角一方面可以使车轮接近垂直路面滚动而滑动减小转向阻力,使汽车转向轻便;另一方面减少了轴承及其锁紧螺母的载荷,增加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

一般前轮外倾角为1°左右,但对于
有高速、急转向要求的车辆,前轮外倾角可减小甚至为负值。

前轮前束
俯视车轮,汽车的两个前轮的旋转平面并不完全平行,而是稍微带一些角度,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

车轮前束的作用是减轻或消除因前轮外倾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二者相互协调,保证前轮在汽车行驶中滚动而无滑动。

前轮前束一般为0~12mm。

而现代汽车的前轮外倾角出现减小甚至为负值的趋势,前轮前束也应相应减小甚至也为负值。

重心位置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汽车重心的位置通常用重心距前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重心距水平路面的高度来表示。

可通过实验法、估算法测出重心位置。

动力性能的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必须满足驱动-附着条件:即汽车的驱动力必须大于等于坡度阻力、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之和而等于汽车驱动轮的附着力。

附着力与路面附着系数和驱动轴的轴荷有关,而驱动轴的轴荷取决于重心的水平位置,故重心位置必须保证驱动轮能够提供足够的附着力。

仅从此方面考虑,重心越靠近驱动轴越好。

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汽车制动性要求制动减速度大、制动距离短,有良好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即不易发生前轮丧失转向、后轮侧滑和跑偏现象。

制动方向的稳定性与前后轮的抱死次序有关,而抱死次序则与重心位置有关,若重心位置保证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β为前制动力占整车制动器制动力比例,b为重心到后轴水平距离)等于汽车常用路面附着系数,那制动稳定性即较好;若重心前移,b增大,易发生后轴侧滑,对高速汽车危险性大;若重心后移,b减小,前轮易丧失转向能力。

对通过性的影响
汽车在较陡侧坡行驶或高速急转弯行驶时,会发生侧向倾覆,为避免这种危险,重心应在保证最小离地间隙的前提下尽量降低。

综合上面分析,在加装诸多电路板后应尽可能保证模型车的重心垂直位置尽量的低,水平位置应在车中线上靠近后轴。

汽车侧滑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

这种滑移现象过于严重时,将破坏车轮的附着条件,使汽车丧失定向行驶能力。

侧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向侧滑
机侧滑
向侧滑
动侧滑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若前轮先抱死拖滑,则将可能发生侧滑。

可以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减小侧滑。

对于定向侧滑,用前轮前束产生的Q类侧滑来补偿外倾产生的W 类侧滑是基本手段。

Q 类侧滑的性质为:侧滑大小等于前束角大小;侧滑方向与前束角方向相反,与车辆行驶方向有关;与路面质量无关。

对于随机侧滑,主要是从改变独立悬架结构入手,如本车模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车桥车轮的随机侧滑可用四连杆机构综合理论改变上下横臂的长度,使模型行驶过程中轮距变化不大,从而减小随机侧滑。

对于转向侧滑,主要靠选择合适的主销角度,合理搭配主销内倾与后倾角,尽可能使转向内轮产生外倾或增加外倾,使转向外轮产生内倾或减小外倾。

模型车底盘性能
模型车底盘采用的是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当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平面没有倾斜,但轮距会发生较大变化,故车轮发生侧向滑移的可能性较大。

本车共有6处参数可调,其中主销内倾角对模型车性能影响不大,可设为。

主销后倾角可以通过增加垫片的数量来增大主销后倾角,共有4 片垫片,前2 后2,后倾角为0;前1后3,后倾角为;前0 后4,后倾角为。

对于本模型车,若欲使之转向灵活,主销后倾角可选;欲增大回正力矩,则后倾角可选。

前轮外倾角与模型车的侧滑关系较大,需与前轮前束相匹配,可设为。

前轮前束前轮是由舵机带动左右横拉杆实现转向的。

主销在垂直方向的位置确定后,改变左右横拉杆的长度即可改变前轮前束的大小。

左杆短,可调范围为10.8mm~18.1mm;右杆长,可调范围为29.2mm~37.6mm。

底盘离地间隙
在独立悬架下摆臂与底板之间可以通过增减垫片来调整底盘前半部分的离地间隙,垫片有1mm 和2mm 两种规格。

一片垫片不加,车前部离地间隙为9mm,故离地间隙的调整范围为9mm~12mm。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在加装了传感器之后,此距离过小,会降低模型车爬坡时的通过度;过大,则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

后悬挂纵向减震弹簧预紧力
在红圈处增加垫片即可增大弹簧的预紧力。

舵机性能测试
在舵机的轴上连接一个变阻器,该变阻器有三个接头,两侧的接头一端接在5V 电源上,另一端接地,中间的接头连在示波器上,示波器测电压。

当舵机带动前轮转动时,变阻器的阻值随之改变,示波器的电压值也发生变化,即将电压与舵
机的转角对应起来,这样,通过测量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即可知舵机转角的变化率。

从试验中可知,舵机近似匀速地由一侧最大转角转至另一侧最大转角。

结合对前轮最大转角的测量,可估测出舵机的转速约为2.42rad/s-2.52rad/s。

由汽车理论的相关知识可知,该舵机性能偏软,可通过增大前轮前束来进行调整。

对舵机性能的测试主要用于设定仿真参数,同时估算出的舵机转速也对程序相应速度和转向时的车速限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模型车稳态转向测试本节探讨舵机PWM 占空比与车速、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

试验中舵机PWM 占空比设为6挡,分别以1、2、3、4、5、6 表示,数字越大转角越大。

可得舵机转角为挡位1时的车速——转弯半径对应图,由试验可知,在相同转角下,转弯半径与车速大致呈线性关系。

根据模型车的相关数据由下式可算得理论转弯半径为275mm。

该值与模型车试验中0.31m/s时的转弯半径相近;当模型车车速>1.4m/s后开始出现侧滑现象。

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对智能车比赛用模型车的转向轮定位参数调整、重点的选择、侧滑的控制、底盘高度的调整、舵机的转向性能及转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模型车相关参数的调整建议。

由于上述模型车关于转向的参数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给出的仅是各参数的调整趋势,最佳匹配值还需根据赛道调试获得
Edited by demon 200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