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完整版)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毕业设计题目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初步设计学生姓名谭向飞学号20XX309232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级20XX3092 指导教师陈春海评阅教师完成日期20XX 年11月6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谭向飞陈春海 110kV 变电站一次电气初步设计专业指导人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号 20XX3096 课题概述:一、设计任务 1.选择110kV变电站接线形式; 2.计算110kV变电站的短路电流;3.选择110kV变电站的变压器,高/低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并校验。

二、设计目的掌握变电站一次电气设计的计算,能选择电气设备。

三、完成成果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接线及设备选择。

I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 1、110kV渭北变所设计最终规模为两台110/10kV主变,110kV两回进线路,变压器组接线线,10kV8回馈线,预计每回馈线电流为400A, 2、可行研究报告中变压器调压预测结果需用有载调压方式方可满足配电电压要求,有载调压开关选用德国MR公司M型开关,#2主变型号SZ9-40000/110, 5×110+-32%/,YNd11,Uk%=。

3、110kV配电装置隔离开关GW5-110ⅡDW/630;断路器3AP1-FG-145kV, 3150A﹑40kA;复合绝缘干式穿墙套管带CT 2×300/5;中心点隔离开关GW13-63/630,避雷器HY5W-108/268及中心点/186。

4、出八回线路、10kVⅡ段母线设备﹑变二侧开关分段以及电容补偿。

10kV断路器选用ZN28E-12一体化弹簧储能操作,支架落地安装;主变10kV 侧及分段隔离开关用GN22-10G手动操作;10kV线路及电容器隔离开关用GN19-10Q手动操作;出线CT两相式,二组次级绕组,用作测量和保护;电容器回路三相式;变二侧CT 三组次级用作测量﹑纵差﹑过流及无流闭锁。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二卷技术部分第三册变电工程二〇一一年九月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二卷技术部分第三册变电工程批准:审核:校核:编写:二〇一一年九月第二卷第三册变电工程目录变电站设计技术 (4)1 概述 (4)1.1 主要设计原则 (4)1.2气象条件 (5)2 建设规模 (6)3.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计 (6)3.1接入系统 (6)3.2电气主接线 (7)3.3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 (7)3.3.1短路电流计算 (7)1)计算依据及参数 (7)2)计算结果 (7)3.3.2.电气设备选择 (8)3.4 电气总平面 (8)3.5 防雷接地、照明及站用电 (9)3.5.1 过电压保护 (9)3.5.2 防雷 (9)3.5.3 接地 (9)3.5.4 站用电 (9)3.5.5 照明 (9)3.5.6 检修、通风 (10)3.5.7 电缆设施及电缆防火 (10)3.5.8 电气一次设备工程量表 (10)3.6 电气二次 (12)3.6.1.全站控制监测系统(1套) (12) 3.6.2.继电保护 (13)3.6.3 调度自动化 (15)1)调度关系 (15)2)远动系统 (16)3)网架现状 (17)4)调度数据网 (17)5)调度端接口 (18)3.6.4.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 (18)1)电能计量关口设置 (18)3.6.5 一体化电源系统 (19)3.6.6.微机五防 (20)3.6.7.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0) (1)安全、防盗监控 (21)(2)设备监视 (21)(3)电网应急指挥及演习 (21)3.6.8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22)3.6.9设备状态检测 (22)3.6.10设备清单 (22)3.7 站内通信及自动化 (23)3.7.1概述 (23)3.7.2系统通信 (25)3.7.3站内通信 (32)3.7.4设备材料表 (33)3.7.5投资估算 (35)4 节能、抗灾措施分析 (35)(2) 基坑开挖 (37)(3) 塔基排水 (37)5土建部分 (37)5.1概述 (38)5.2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38)5.3建筑 (39)5.4结构 (40)5.5采暖、通风 (41)5.6给水、排水 (42)5.7围墙、大门 (43)6 消防 (44)6.1 化学灭火器的配置 (44)6.2 建筑消防 (45)6.3 主变压器消防 (45)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变电站设计1 概述1.1 主要设计原则本工程设计执行现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设计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如下:GB50059-92 35—110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92 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056-1996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11022 高压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15544-1995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GB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50062-1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60-19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 16-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2001年版)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DL/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DL 5103-1999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 5134-2002 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19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NDGJ 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建筑、消防、环保等其它现行行业标准1.2气象条件根据本线路调查资料,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的划分,确定本工程线路设计用气象条件如下表:表1 工程沿线参证气象站一般气候条件统计表项目单位越西站观测场标高m 1659.0年平均气压hpa 832.2气温年平均气温℃13.2 极端最高气温℃34.5 极端最低气温℃-8.5 最冷月平均气温℃ 4.1湿度平均相对湿度%74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68风速年平均风速m/s 1.4 最大风速m/s 17.0降雨年平均降雨量mm 1118.3 一日最大降雨量mm 160.1天气年平均雨日数 d 162.5日数年平均雾日数 d 1.2 年平均积雪日数 d 5.2年平均冰雹日数 d 1.1年平均大风日数 d 10.4年平均雨凇日数 d /年平均雷暴日数 d 75.9年最多雷暴日数 d 98其它最大积雪深度cm 16 最大冻土深度cm /2 建设规模本站110kV侧终期采用单母线接线、35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建设规模如下:主变容量:最终2×25MVA,采用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变压器。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初步设计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初步设计
基准容量:
(4-1)
基准电压:
(kV) (4-2)
基准电流:
(kA)(4-3)
基准电抗:
( )(4-4)
系统110kV母线短路电流标幺值 =30
∴对侧110kV系统短路阻抗标幺值:
(4-5)
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89页对于LGJ—185导线:X=0.395 ( )
110kV系统折算到110kV母线上的等值电抗为:
短路点编号
公式
d 1
d 2
d 3
基准电压,kV
115
37
10.5
基准电流,kV
0.502
1.56
5.5
电压等级,kV
110
35
10
计算电抗(标幺值)
0.064
0.348
0.238
额定电流,kA
0.32
0.98
3.47
T=0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标幺值
15.87
2.87
4.20
有名值,kV
7.93
4.48
(4-6)
变压器参数计算:
(4-7)
(4-8)
(4-9)
其中: —变压器高压与中压绕组间短路电压;
—变压器高压与低压绕组间短路电压;
—变压器中压与低压绕组间短路电压。
标幺值:
(4-10)
(4-11)
(4-12)
当 短路时:
图4-2 短路时等值网络图
(4-13)
(kA)(4-14)
(kA)(4-15)
高负荷系数K2=实际最大负荷/额定容量=(15+20)/31.5=1.11
查变压器过负荷曲线图可得过负荷时间T≈20> =5200/365=14.25小时

110KV变电所电气初步设计

110KV变电所电气初步设计

〔一〕设计摘要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所电气初步设计,通过对系统及负荷分析,进行了电气主接线选择。

110KV通过对线路-变压器组单元接线和单母线接线方式进行比较,选择双母线接线方式。

10KV通过对单母分段接线和双母接线方式比较,选择单母分段接线方式。

根据电气主接线,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本次电气设备选择采用无油化、少维护、安全可靠的设备,110KV选用LW35-110六氟化硫断路器,主变压器选用SSZ10-M-6300/110型号的变压器,10KV选用真空断路器。

对直流及所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及防雷接地进行了配置,并对避雷器进行了选择。

〔二〕AbstractThe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tentative electric desibn about 110KV transformer station , which selects the main electric wiring by analyzing the system andload .After comparing the wiring way of unit wiring and single bus bar of transformer , 110KV is suitable for using the later .After comparing the way of single bus bar and double wiring ,10KV is suitable for using the former . People calculate the electric current of short circuit according to main electric wiring . The safe equipments are used , which have no oil , don’t need repair . 110KV selects lw 35-110 circuit breaker , while 10KV selects vacuum one . It deploys the direct current and its system , automatic deice,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so on , and selects the proper lightning arrester .〔三〕前言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容量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所是电能输配的中心环节,变电运行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变电站初步设计

变电站初步设计

变电站初步设计第一节毕业设计的要紧内容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共分为任务书、运算书、说明书三部分,同时还附有12张图纸加以说明。

该变电站有3台主变压器,初期上2台,分为三个电压等级:110kV、35kV、10kV,各个电压等级均采纳单母分段的主接线方式供电,本次设计中进行了短路电流运算,要紧设备选择及校验(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母线等),并同时附带介绍了所用电和直流系统、继电爱护和微机监控系统、过压爱护、接地、通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毕业设计应完成的成果说明书: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运算及要紧设备的选择,各电压级的配电装置及爱护,微机监控系统等。

运算书:短路电流,要紧设备选择(DL、G、CT、母线),变压器差动爱护整定运算。

图纸:电气主接线图,电气总平面布置图,继电爱护及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图,间隔断面图,直流系统接线图,所用电系统图,GIS电气布置图等共12张。

第三节应把握的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把握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的差不多方法。

2、对所设计的变电站的特点,以及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运行方式等应有清晰的概念。

3、熟悉所选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及其运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熟悉所采纳的电气主接线图,把握各种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程序。

5、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差不多技能。

第二章说明书第一节概述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公司公布的《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2、110kV清河输变电工程设计托付书。

3、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二、设计范畴1、所区总平面、交通及长度约20米的进所道路的设计。

2、所内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及主变压器的一、二次线及继电爱护装置。

3、系统通信及远动。

4、所内主操纵室、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和辅助设施。

5、所区内给排水设施及污水排放设施。

6、所区采暖通风设施、消防设施。

7、所区内的规划。

110kv三栋变电站初步设计

110kv三栋变电站初步设计

110kV三栋变电站初步设计110kV变电站是电网改造和建设中十分关键的部分,这次初步设计,首先根据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

确定变电站的主接线形式,并且计算出相关的负荷结果来选择相关的配电装置,通过对短路电流的计算来完成对相应的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最后对部分二次系统进行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负荷计算设备选择目录1 设计背景 (1)1.1设计任务 (1)1.2 原始资料及其分析 (1)2 待建变电站负荷分析 (3)3 变压器类型、台数、容量的选择 (4)3.1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4)3.2 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4)3.3 变压器类型的确定 (4)3.4 高压侧负荷计算 (5)3.5 站用变压器容量,台数,类型的选择 (6)3.5.1 站用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6)3.5.2 站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6)3.5.3 站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6)4 无功补偿 (7)4.1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及作用 (7)4.2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确定 (7)4.3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 (7)5 电气主接线形式的设计 (9)5.1 高低压侧主接线方案 (9)5.2 高低压侧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12)6 短路计算 (14)6.1短路的危害 (14)6.2短路计算的目的 (14)6.3 短路计算过程 (14)6.3.1短路接线图 (14)6.3.2 计算最小运行方式下短路情况 (15)6.3.3计算最大方式下的短路情况 (17)6.3.4计算数据 (18)7 电气设备和导体的选取与校验 (20)7.1 110/10kV断路器的选取与检验 (20)7.1.1 110kV断路器的选取与检验 (20)7.1.2 10kV断路器的选取与检验 (21)7.2 110/10kV隔离开关的选取与校验 (22)7.2.1 110kV隔离开关的选取与校验 (22)7.2.2 10kV隔离开关的选取与校验 (23)7.3 110/10kV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24)7.4 110/10kV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26)7.5 母线的选择与校验 (26)7.5.1 110kV母线的选择与校验 (26)7.5.2 10KV母线的选择与校验 (27)7.6 高压侧进线的选择与校验 (28)7.7 低压侧出线的选择与校验 (29)7.8 高压配电装置的选择 (29)8 部分二次系统的设计 (30)8.1 继电保护的配置 (30)8.2 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30)8.3 线路保护的设配置 (31)9 总结 (32)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110kV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图形

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110kV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图形

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摘要根据对原始资料背景和设计要求的分析,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先试选电气主接线方案,然后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比较,最终选择最合理的主接线形式;通过经济截面电流法,先选择变电所进线导线,为后续三相短路电流计算做铺垫;根据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结果,选择符合使用要求的各种电气设备;最终是对变压器、线路进行保护。

通过综合分析,110kV侧入线是双电源供电,35kV和10kV母线选择的都是单母线接线。

导线选择后,采用标幺值法计算等效电抗,通过查电源运算曲线的图表,找出短路瞬间、4s后的短路电流标幺值,而后将其转换成有名值,通过公式计算出冲击电流。

至于电气设备的选择则是通过最大负荷电流和开断电流进行选择,根据4s后电流有名值和短路冲击电流有名值进行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校验;至于保护方面,主要是变压器的保护,通过延时时间不同,来让不同断路器动作,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电气主接线,三相短路电流,变压器,线路保护,标幺值PRELIMINARY DESIGN OF 110 kV SUBSTATION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aw data background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110 kV substation including: Try to choose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scheme, then carries on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comparison, and finally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m of the main wiring. Through the economical section current method, choose the substation into line conductor, which will pave for the subsequent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to choose all kind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which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Transformer and line are ultimately to be protected.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 the side into line of 110 kV is double power supply, while 35 kV and 10 kV busbar selection are single busbar wiring. Use standard per uni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reactance after selecting wire, and to find out the per unit's short-circuit current value of short circuit instantaneous and after 4s’through checking the power operation curve chart, and then convert them into actual value, calculate the shock current based on the formula. As for the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which is through the choice of maximum load current and open circuit current, carries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dynamic stability check according to the after 4s’current actual value and short circuit impact current actual value. The protection of transformer is mainly in protection, which protects further through the different delay time to make the different circuit breaker action.KEY WORDS: main electrical wiring,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current, transformer, line protection, per unit目录前言 (1)第1章原始资料分析及变压器的选择 (2)1.1 原始资料简介及分析 (2)1.1.1 原始资料简介 (2)1.1.2 原始资料分析 (2)1.2 变压器的选择 (3)1.2.1 变压器数量的选择 (3)1.2.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3)第2章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5)2.1 电气主接线 (5)2.1.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5)2.2 母线制 (5)2.2.1 单母线接线 (5)2.2.2 单母线分段接线 (6)2.2.3 双母线接线 (7)2.2.4 桥形接线 (7)2.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7)第3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9)3.1 概述 (9)3.1.1 短路类型 (9)3.1.2 短路计算步骤 (9)3.2 变电站电源进线的选择 (9)3.2.1 变电站容量补偿后的初步估计 (9)3.2.2 变电站进线的选择 (10)3.3短路计算 (10)3.3.1 各元件电抗标幺值的计算 (11)3.3.2 K1点(35kV母线)短路电流计算 (13)3.3.3 K2点(10kV母线)短路电流计算 (16)3.3.4 K3点(110kV母线)短路电流计算 (19)3.3.5 K4点(110kV母线)短路电流计算 (21)3.4 短路电流计算总结 (22)第4章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23)4.1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 (23)4.1.1 断路器的选择 (23)4.1.2 断路器的校验 (24)4.1.3 隔离开关的选择 (24)4.1.4 隔离开关的校验 (24)4.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6)4.2.1 电压互感器 (26)4.2.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7)4.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8)4.3.1 电流互感器的特点 (28)4.3.2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8)4.3.3 各电压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30)4.4 母线的选择 (32)4.4.1 母线 (32)4.4.2 母线的分类及各颜色含义 (32)4.4.3 母线的截面尺寸选择及短路稳定性校验 (33)4.4.4 35kV、10kV、110kV侧母线的选择及校验 (34)4.5 避雷器的选择 (35)4.5.1 避雷器的特点 (36)4.5.2 避雷器的配置原则 (36)4.5.3 避雷器的选择 (36)4.6 熔断器的选择 (37)4.6.1 熔断器的特点 (37)4.6.2 熔断器的选择 (37)4.6.3 各电压侧熔断器的选择 (38)4.7 电气设备选择汇总 (38)第5章继电保护的配置 (40)5.1 继电保护及其基本要求 (40)5.1.1 继电保护装置 (40)5.1.2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40)5.2 变压器的保护 (40)5.2.1 保护类型 (40)5.2.2 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 (41)5.2.3 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 (41)5.2.3 变压器的过负荷保护 (42)5.3 母线的保护 (42)5.3.1 母线故障原因 (43)5.3.2 母线的保护方法 (43)5.4 线路的保护 (43)5.4.1 各电压侧保护概述 (43)5.4.2 线路的三段式保护 (43)结论 (47)谢辞 (48)参考文献 (49)附录 (50)外文资料翻译 (52)前言我国电力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在朝着集中控制和计算机监控的方向迈进,电力系统也已经实现了分级集中调度。

课程设计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概要

课程设计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概要

电气设备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摘要..............................................................................(3)概述 (4)第一章电气主接线 (6)1.1 110kv 电气主接线 (7)1.2 35kv 电气主接线 (8)1.3 10kv 电气主接线 (10)1.4 站用变接线 (12)第二章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3)2.1 负荷计算 (13)2.2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4)2.3 站用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6)第三章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电流的计算 (17)3.1 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17)3.2 短路电流计算点的确定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8)第四章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9)4.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1)4.2 隔离开关的选择 (22)4.3 母线的选择 (23)4.4 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24)4.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4)4.6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6)4.7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一览表 (29)附录I设计计算书...............................................................(30)附录II 电气主接线图 (37)10kv 配电装置配电图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摘要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

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 ,35kV ,10kV 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 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k V变电站初步设计一、可研阶段1、变电站站址选择应结合系统论证工作,进行工程选站工作。

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常规变电站投资2200~2400万,其中土建部分500万左右,线路投资70万/公里(轻冰),110万/公里(重冰)。

)变电站选择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无法避让的应优先选用占地少的变电站技术方案。

1.1 基本规定1.1.1 工程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站址选择过程概述。

1.1.2 根据系统要求,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方案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

1.2 站址区域概况1.2.1 站址所在位置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

1.2.2 站址地理状况描述:站址的自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1.2.3 站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地区人均耕地情况。

1.2.4 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所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1.2.5 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1.2.6 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

1.2.7 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1.2.8 邻近设施: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与变电站的相互影响;以及变电站对环境敏感目标(风景旅游区和各类保护区、医院、学校等)影响的描述。

1.3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应说明站址范围内己有设施和拆迁赔偿情况。

1.4 出线条件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规划出线走廊及排列秩序。

根据本工程近区出线条件,研究确定本期一次全部建设或部分建设变电站出口线路的必要性和具体长度。

1.5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1.5.1 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洪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1.5.2 气象资料: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

1.5.3 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应说明站区防洪涝及排水情况。

(避免出现颠覆性条件)1.6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1.6.1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1.6.2 说明水源、水质、水量情况。

1.7 站址工程地质(避免出现颠覆性条件)1.7.1 说明站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本阶段勘测应对站址方案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7.2 说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

1.7.3 了解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1.7.4 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及工程量预估。

(一定要结合地质情况)1.7.5 推荐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相对稳定,工程地质较好的站址方案。

1.8 土石方情况说明土质结构比,预估土石方工程量和费用,说明取土土源,弃土地点等情况。

1.9 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1.9.1 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方案需新建道路的长度和改造道路等的工程量。

1.9.2 说明大件运输的条件并根据水路、陆路、铁路情况综合比较运输方案。

1.10 站用电源说明站用电源的引接方案及工程量。

1.11 站址环境说明站址所在区域环境情况,初步分析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特性,提山站址区域污秽等级。

1.12 通信干扰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干扰情况。

1.13 施工条件说明站址的施工条件。

1.1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15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地理位置、系统条件、出线条件、本期和远期的高压、中压出线工程量(不同部分)及分期建设情况、防洪涝及排水、土地用途、地形地貌(土地征用情况〕、土石方工程量、工程地质、水源条件、进站道路、大件运输条件、地基处理难易程度、站用电源、拆迁赔偿情况、对通信设施影响、运行管理及职工生活条件、环境情况、施工条件。

(可研有两个比较表,一个是接入系统比较表,一个是站址费用比较表)1.16 推荐站址方案对各方案建设条件和建设投资、运行费用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提出推荐站址方案,并对推荐理由作简要论述。

1.17 收集资料情况和必要的协议1.17.1 说明与有关单位收集资料和协商的情况:规划、土地、水利(水电)、电信、环保、地质矿产、文物管理、文化、公路管理、军事、铁路、供电、消防等部门。

其中规划、国土为必要协议,其他为相关协议。

1.17.2 当取得有关方面协议时,应作为附件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1.18 勘测要求1.18.1 测量要求:对各站址方案应测量出1:500的地形图。

1.18.2 勘测探测点布置要求:应按有关规范进行,特别对具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应采取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测手段进行并提出初步结论;简单场地的探测点,按规模应不少于2—4个;在复杂及中等复杂场地的探测点应按地质单元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应不少于2—3条工程地质剖面,探测点间距可为30m,按网状布置。

2.变电站工程设想2.1 概况简述变电站变电容量、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无功补偿及其他装置情况等。

2.2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根据变电站规模、出线方向、近远期情况、系统中位置和站址具体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设计对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提出初步意见。

对新技术的采用进行简要分析。

对于扩建变压器、间隔设备工程,需注意与已有工程的协调,校核现有电气设备及相关部分的适应性,有无改造搬迁工程量。

2.3 电气布置说明各级电压出线走廊、排列顺序,补偿装置的布置,全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

简述各级高压配电装置型式选择。

高压配电装置的间隔配置及近远期配合措施。

根据站址土壤情况,简述防雷接地措施。

2.4电气二次简要说明控制方式选择,主要元件保护配置原则及设备选型。

简要说明二次设备的布置。

2.5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说明站区总体规划的特点,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进站道路的引接和长度,对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的设想,场地设计标高的选择,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预估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本工程总征地面积。

2.6 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1)说明全站主要建(构)筑物的设想,预估全站总建筑面积。

(2)简述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的设想。

(3)简述地基处理方案的设想。

(4)建构筑物应考虑节能措施。

2.7 供排水系统简述变电站供、排水的设想和设计原则。

2.8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提出站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想和设计原则。

3 必备附图及深度要求1)项目所在地区电网现状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变电站相关地区现有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和长度。

2)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图应表示本项目与电网连接的不同方案,标明线路长度。

3)投产年项目所在地区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变电站相关地区投产年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和长度。

4)项目所在地区远景年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变电站相关地区远景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和长度。

5)通信通道组织图应表示与本工程有关的通道安排。

6)变电站站址位置及线路进出线规划图应在l:10000地形图上表示本变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规划站区用地范围、道路引接及变电站出线走廊等。

5)电气主接线图及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应表明本、远期电气接线,对本工程及预留扩建加以区别。

6)站区土建总平面布置图应在l:500的地形图表明站址范围、道路引接、出线方向、规划站区用地范围等。

应表明主要电气设备、主要建构筑物、道路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等。

7)线路路径方案图应在1/5000~1/5O000地形图上表示路径,重点情况加以注明,线路转角点标注测量坐标。

路径方案需经地方政府盖章、签字确认。

8)两端变电站进出线平面示意图应表明与本工程线路相关的变电站进出线的现状、规划及本工程出线方案。

9)杆塔和基础型式图应列出主要规划的杆型式和基础型式。

二、初步设计1 土建部分1.1 概述1.1.1 站区场地概述1)站区地理状况。

2)站区土地情况。

3)站内外交通运输及公路的引接。

4)分期建设与征地的要求。

5)拆迁建(构)筑物情况。

1.1.2 设计的原始资料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应对站区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站区地震基本烈度。

2)水文气象应说明气温,降雨量,温度,风速风向,暴雨强度,雷电日数,积雪(覆冰)厚度等。

频率为2%的高水位(包括河流冲刷,山洪影响及内涝等水位情况)。

1.1.3 主要建筑材料1)现浇、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基础、垫层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材品种、规格。

2)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砌体材料等。

3)地方性建筑材料情况。

1.2 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1.2.1 全站总体规划应根据工艺要求结合自然条件说明:1)站内与站外,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包括与当地城镇工业区规划的协调;扩建条件和出线方向)。

2)站区总体规划的特点,全站建构筑物、道路与竖向布置是如何利用地形、因地制宜、远近结合,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节约用地的。

3)站区设计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与城市相应系统的换算关系。

1.2.2 站区总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原则论述、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以电压等级划分)及远近期结合意图。

3)主控通信楼的布置、方位选择与各配电装置的空间组织及与四周环境的协调和电缆沟管线、交通联系。

4)各级屋外配电装置及主变压器的布置方案(说明对地形的利用、出线方向、扩建条件及检修要求)。

5)变电站入口处理、绿化规划方案、环境美化设计的说明。

6)主要及辅助生产建(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供水建构筑物的布置方案选定。

1.2.3 竖向布置1)竖向布置方式的论述。

2)站内主要及辅助生产建筑、附属建筑及屋外配电装置设计标高、场地坡度的确定。

3)站区土石方工程量的综合平衡,取土或弃土方案的选定。

4)场地排水系统的选定,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1.2.4 道路及场地处理1)站内道路的布置原则。

(道路型式的选择和路面宽度,转弯半径及路面等级的确定)2)站外道路的路线规划及道路技术等级标准的确定。

3)站区场地及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地面的处理。

1.3 建筑1.3.1 全站建筑物简述(或一览表)应说明各建筑名称、建筑面积、层数、层高、高度、主要结构型式、抗震设防等级。

1.3.2 全站生产及辅助建筑物1)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空间的协调关系、方案的特点。

2)根据使用功能及工艺要求、确定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层高、垂直及水平交通的组织、安全出入口的布置及采光、通风、隔热保温、节能、防眩光、防噪音及为适应其他环境条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