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隶书知识与应用
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案
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学案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1、通过书法模块的学习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实际表现水平。
2、教学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互相观摩、单独辅导、组织小型展览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3、展览形式可分为作业展览和作品展览两大部分。
作业展览是根据教学计划和步骤,选择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作品展览是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规定内容,完成作品,在学期中及学期末举办作品展示活动(展览形式是在专业教室墙上悬挂展出和专业教室门口展板上展出或以展板的形式举办中心展览)。
4、教学进度以书法种类为单位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5、教学内容本学期的书法教学主要以基本笔画的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同时,把笔画应用到简单的字当中。
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学习方法一、学会用笔。
笔:笔有四德,尖,圆,齐,健。
下尖上圆如锥,纵向受压力有基础支撑。
整个毛笔象刀的横断面,所以有用笔如刀之说。
齐直锋毫至尖顶,含墨凝聚密贴形成真空不易散锋。
健是有良好的弹性,能紧随提按而变化。
笔锋就是一个点,笔提按变化,点的直径也随之变化。
点运行留下各种弧线,直线的痕迹。
正如:人行走,奔跑,跳跃都会留下痕迹。
古人的运输工具----独轮车,千古不变“中锋行笔”。
不能把书法理解成单纯的线条,这黑色的痕迹上,有作者丰富的思想动机,结构,章法审美等等,以及身体各部运动能力,利用工具熟练程度等等。
二、学会分析笔划的走向。
三、学会分析字帖。
在书法中点和线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一个个变化多端的汉字, 书法作品总起来说, 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1、整齐一律。
在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 字距、行距的整齐一律, 能给读者以清楚、稳定醒目之感。
王羲之批评宋翼的字“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平整、前后齐平”,则是书法家高水平的要求。
古人所说“先求平易, 后求波澜”是练习书法过程中的最基本规律, 也是书法从美学角度的最基本要求。
隶书基础知识
隶书基础知识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隶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隶书的结构特点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一)隶书的结构特点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
“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
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
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
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隶书的点画写法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
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
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
汉代隶书知识点总结
汉代隶书知识点总结汉代隶书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隶书是在秦代小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形体规整,结构严谨,气势雄浑,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在汉代,隶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将对汉代隶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隶书的产生和发展1. 隶书的产生隶书是在秦代小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文字书写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统一战争促进了文字书写技术的统一。
为了适应繁忙的行政机构和日益繁荣的经济活动,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推行了小篆作为官方文字。
然而,小篆的书写繁琐,不便于日常应用。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更适合实际使用的书写形式,于是隶书便应运而生。
2. 隶书的发展隶书最早出现于西汉初期,经过汉武帝时期的规范和晋代的改革,隶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书写形式。
汉武帝统一文字后,为了加强对文字的管理和规范,他下令选用隶书为官方行书,并设立了隶书馆。
汉武帝还特别聘请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如张苍、杨雄等人,向他们学习隶书技艺。
这些举措促进了隶书的发展,使其成为汉代书法的代表作品。
晋代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人对隶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使其风格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隶书的特点和风格1. 隶书的结构特点隶书的结构严谨,字形规整,线条流畅。
其笔画粗细适中,线条的厚薄和长短均匀平稳,给人一种严谨、稳重的感觉。
隶书的结构秩序明确,构图简洁,注重横平竖直,各部分协调统一。
整体呈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质。
2. 隶书的书写技法隶书的书写技法主要包括点画、撇捺、横折等。
点画是指在书写过程中,使用笔尖轻轻一点,形成点状的笔画,用以装点衬托字体的整体氛围。
撇捺是指在书写时,向下或向上加以一定的力度,形成撇或捺状的笔画,使字体显得更加饱满有力。
横折是指在书写时,将笔尖向左或向右一扭,形成倾斜的笔画,赋予字体更多的活力和动感。
书法隶书教案
书法隶书教案教案标题:书法隶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隶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提高学生的隶书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隶书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教学准备:1. 隶书的范字和书法作品。
2. 书法毛笔、墨汁和宣纸。
3. PPT演示或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隶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讨论隶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隶书的基本特点,如笔画简练、结构严谨等。
2. 分析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如横、竖、撇、捺等。
3. 解释隶书的书写规范和技巧,如用笔轻重、字形比例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隶书的范字和书法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2. 示范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引导学生模仿书写。
3. 分组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和改进。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书法毛笔、墨汁和宣纸,让学生进行隶书的实际练习。
2. 逐步引导学生书写隶书的基本字形和词语。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分享。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隶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提供书法比赛、展览等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隶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要点。
2. 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隶书的历史和流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
2. 组织参观书法展览或请专业书法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评价学生的书写技巧和作品质量。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我评价。
教学资源:1. 隶书范字和书法作品。
2. 书法毛笔、墨汁和宣纸。
3. PPT演示或黑板、白板。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合理,结合了知识讲解、示范实践和练习巩固等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隶书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隶书书法知识
隶书书法知识一、浅析隶书口诀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
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
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
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
因为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人们就将这种书体取名为隶书。
在漫长的书法史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书家,而有很多书写得很好的碑刻、墨迹,却是出自无法考查的民间书法艺术家。
于是,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这首隶书口诀,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及写法要求,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
解剖这首口诀,对我们认识隶书的面貌、写法会有诸多帮助。
“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字体,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
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
学期隶书课程设计
学期隶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认识隶书的审美特点和历史价值。
2. 学生能了解和描述不同隶书名家的风格特点,如《史晨碑》、《乙瑛碑》等。
3.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隶书的书写规律和章法布局。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书写隶书的能力,笔画流畅,结构准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隶书作品,展示个性风格。
3. 学生能够通过临摹和创作,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隶书,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在隶书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书法艺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隶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书写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书法艺术有一定兴趣,但观察力、表现力和耐心方面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实践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隶书发展史简介:介绍隶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 章节关联:《书法艺术》第二章第二节2. 隶书基本笔画学习:教授隶书的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等,并分析其书写要领。
- 章节关联:《书法艺术》第三章第一节3. 隶书结构特点:讲解隶书的结构规律,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结构的书写技巧。
- 章节关联:《书法艺术》第三章第二节4. 名家隶书作品欣赏:介绍隶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史晨碑》、《乙瑛碑》等,分析其风格特点。
- 章节关联:《书法艺术》第四章第一节5. 隶书临摹与创作:指导学生进行隶书临摹,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技巧。
隶书相关知识
隶书相关知识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通常被用于书法大篆的刻制。
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结构稳定,以及字形清晰。
作为一种汉字字体,隶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初期。
在那个时代,它是由官府命令行书员所用,用于记录政府公文和律令等法规文件。
在此后的数百年里,隶书逐渐演化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书法家和艺术爱好者们的重要工具。
在隶书的字法中,一个字通常由10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之间呈45度角相连。
这些字的构造十分稳定,笔画粗大且结实,又不失优美和清晰。
由于隶书的特点,它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大篆的刻制、书写铜器等器皿以及石碑雕刻等方面。
隶书是近现代中国艺术中的一大瑰宝。
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还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哲学的一种形式。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隶书都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文学和文化领域,诗歌和戏剧作品常常会使用隶书,以展现出优美的字形和结构;在工艺和设计领域,隶书则常常被用于布置和设计书籍、报纸、宣传册等宣传品。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初学者需要掌握以下这几点:1. 熟练掌握毛笔技法,如用笔的手法、斜度、接续、进纸等。
2. 掌握文房四宝的用法,如毛笔、字纸、砚台、颜料等。
3. 学习隶书的字体特点,如笔画的粗细、节奏、结构等。
4. 需要练习掌握隶书的基本字形。
5. 实践隶书的笔画和结构感,使文字更有层次和结构。
练习隶书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因为练习隶书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和精力。
如果您学习隶书,那么您需要明白的是,隶书的练习需要不断地锻炼你的手和心。
练习隶书的方法不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还包括研究它的笔画结构以及书写技巧,以便在不同的情况下创作出不同的书法作品。
总之,隶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汉字字体,它在中国文化、历史和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如果您想学习隶书,那么您需要准备好耐心和恒心,同时不断学习和探索,以便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学习隶书基本知识要点
汉隶的特征(一)字形扁方,左右分展汉隶大多是写在竹简上的,为节约竹料,减轻「书」的重量,方便阅读和携带,需要在狭长的简面上容纳更多的字,于是笔划上下紧缩。
又为了要使字迹清楚,所以点画左右分展,以尽量利用简面的宽度(简书多为一简一行),这样就形成了隶书内紧外松,左右分展,形体扁方的特征.(二)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篆体的字框呈「○」形;隶体以方折为主,提按分明,或有圆转,也含有方意,字框呈「□」形。
篆书圆转的拐弯,在隶书中变为直线的方折,这是汉字书写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
因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再者直线较弧线易于书写。
篆书中不少连贯的笔画,在隶书中每断为短画。
(三)欹侧之势,变化之妙篆书「取力弇气长」笔势缓慢且多对称之体,呈现出端庄静穆之美;隶书「取势险节短」奋笔短速,流露出欹侧变化之妙。
即使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固、国、圆」之类,隶书也要采取独骏一角的手段,来打破篆书的圆润均衡。
(四)独奋一笔,摇曳生姿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是集「蚕头」、「雁尾」于一身的波画,其次是具有波画某些特征的掠(撇)和磔(捺)。
掠尾之形近似「蚕头」,磔尾即雁尾,磔的形状酷似斜置的波画。
波、掠、磔因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抒情味,而成为独奋一笔的对象。
所谓独奋一笔,是指在一个字中,特意突出某一笔道,将它写得格外雄建超拔.只要其它笔画安置得当,独奋一笔非但不会破坏字的整体均衡,反而能形成点画的鲜明对比。
而体势得摇曳多姿,又可获得于不平衡处取平衡,险绝中见平正的艺术效果.(五)笔法复杂,点画众多隶书作为由篆及楷的过渡字体,它的笔法和点画,比篆书多而比楷书少。
篆书只有点、直、弧三种笔画,且粗细相同,缺少变化,被称为「一笔书」。
隶书的行笔加大了提按的幅度,丰富了快慢节奏,由此形成许多不同型态的笔画。
二、汉隶的口诀(一)苍劲古拙:隶书的装饰性强,线条要朴拙典雅,刚劲有力,富于变化,笔势要雄伟厚重,切忌圆滑板滞。
(二)如龟如鳖:隶书的字形要像龟鳖那样扁.(三) 横平竖直:横画要像水平线那样平,竖画要直如绳,但是又要有起伏动宕,不可僵硬。
《第15课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初步了解隶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2. 观察并识别隶书的基本笔画及其形态;3. 培养学生对隶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为后续的隶书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隶书的初步认识展开,具体包括:1. 隶书基础知识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隶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隶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2. 隶书笔画观察与临摹:提供隶书经典范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特点,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的形态变化。
随后进行临摹练习,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原字的笔画顺序和形态。
3. 隶书作品欣赏与分析:选取几幅优秀的隶书作品,引导学生从笔法、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欣赏,并尝试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完成作业,特提出以下要求:1. 认真听讲:学生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掌握隶书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仔细观察:在观察隶书范字时,要细心留意每个笔画的形态变化,理解其书写规律。
3. 积极临摹:临摹时要按照范字的笔画顺序和形态进行,注意笔法的运用和力度的把握。
4. 作品欣赏:在欣赏作品时,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5.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整洁和规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掌握了隶书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临摹水平:学生临摹的隶书作品是否形似,笔画顺序和形态是否正确。
3. 作品创意:学生在欣赏分析作品时的见解和创意。
4. 作业态度: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是否整洁规范。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通过作业反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隶书的特点和书写技巧,为后续的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代隶书的知识点总结
汉代隶书的知识点总结汉代隶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隶书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汉代隶书中,隶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书写文书的主要书体,并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隶书的形成和发展汉代隶书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隶书的来源和发展汉代隶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隶书是一种行书的变体,流传于古代的秦国和齐国。
汉代隶书在秦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 隶书的规范化汉代隶书在书写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化,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严谨规范性的书体。
同时,在汉代初期,隶书还受到了印章文化的影响,书写的规范化与印章文化相辅相成,使得隶书在当时的文书书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隶书的流行与推广在汉代,隶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书体。
汉代隶书的流行,也为后来的楷书、行书等书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隶书的书写特点汉代隶书在书写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的流畅与硬朗汉代隶书的线条流畅而有力,具有较强的书写节奏和力度。
在书写时,力度趋向均匀,线条之间的间距也较为合理。
这种线条的流畅和硬朗,使得整体字体显得工整、美观。
2. 结构的稳健与均衡汉代隶书的字体结构稳健而均衡,形态规整。
笔画之间的比例协调,字形的对称性和统一性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这种结构的稳健和均衡,使得隶书的书写规范性较高,有利于书写的流畅与美观。
3. 线条的笔法运用汉代隶书在书写时,运用了丰富多样的笔法。
包括颤抖、颠勒、醉勒、跌折等多种笔法的运用,让整体字体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韵律感。
4. 篆书的影响汉代隶书还受到了篆书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篆隶风格。
这种隶书的书写风格,既具有篆书的古拙、刚劲,又具有隶书的流畅、优美,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书体。
汉代隶书的书法家及代表作品在汉代,有许多著名的隶书书法家,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
隶书作品类型并做简单介绍
问:隶书作品类型并做简单介绍
答:"隶书"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隶书的特点在于其规整而严谨的笔画,字形简洁利落,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以下是一些隶书作品类型的简单介绍:
1. 《孙子兵法》隶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典籍,以其精辟的兵法思想而著称。
隶书体的《孙子兵法》作品通过其独特的书法风格,突显了兵法的严肃性和智慧,使整个文本更具历史的沧桑感。
2. 《道德经》隶书: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以其深邃的哲理而著称。
隶书风格的《道德经》作品通过其方正的笔画,传达出道家思想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文字与哲学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3. 《千字文》隶书: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经典课文之一,内容涵盖了儒、释、道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隶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排列结构和工整的字体,呈现了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4. 《唐诗三百首》隶书: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隶书风格的书法作品常常选取其中的名篇,通过其独特的字形和布局,展现了唐代文学的风采,
使诗意与书法相得益彰。
5. 《论语》隶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隶书体的《论语》作品通过其端庄的字形,突显了儒家思想的庄重与教育内涵,传达出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
这些隶书作品类型通过其独特的风格,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示了隶书在不同主题下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关于隶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隶书的知识点总结一、隶书的起源和发展隶书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各国相互兼并,文字也逐渐统一,为了便于书写和阅读,需要对文字进行规范化和整理。
据《说文解字》记载,秦朝的李斯在统一文字后,命令褚先生规范文字,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文字规范,这就是隶书的雏形。
而隶书的发展则主要发生在秦汉时期,隶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风格。
隶书在秦汉时期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的书写,因为其字形规整、结构清晰,非常适合用于长篇大文的书写。
同时,汉代的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在书法中大量运用隶书,因此隶书成为了当时书法领域中的主要字体,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二、隶书的基本特点1. 结构规整:隶书字形规整,每个笔画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明确的规定,整体呈现出一种整齐划一的结构。
这种规整的结构使得隶书在书写时非常注重笔画的横平竖直,使得整体字体看起来非常端庄稳健。
2. 筆畫粗細相间:隶书的笔画粗细变化较为明显,有的笔画粗重有力,有的笔画则细腻柔和,这种粗细相间的笔画变化使得隶书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3. 朴素稳健:隶书的字形显得较为朴素和稳健,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花纹,使得整体风格显得庄严而沉稳。
4. 线条流畅:隶书的线条流畅自然,每个笔画之间的连接都非常流畅,没有生硬的感觉,整体呈现出一种神韵和美感。
5. 韵味独特:隶书的韵味独特,古朴中透露着一种庄重厚重的气息,这种独特的韵味使得隶书成为了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经典字体。
三、隶书的传世作品1. 《颜氏家藏》:《颜氏家藏》是中国著名的书法集成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的隶书作品,包括了大量的名家真迹,如杨伯达、颜真卿等,被誉为“世界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
2. 《钟万仙颜氏家庙藏书》:这是一部以隶书为主的书法作品集,收录了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包括颜真卿、擒雀斋主人等,是研究隶书的重要参考。
3. 《钟王世谱》:这是一部有关隶书的重要文献,收录了大量的隶书作品,对于研究隶书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法史基础知识点
书法史基础知识点
书法史是指中国古代及现代的书法发展历程,以下是书法史的基础知识点:
1. 甲骨文时期:最早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多为祭祀、预测等方面的纪录。
2. 金文时期:商周时期铸造的铜器上刻的文字,极具装饰性。
3. 隶书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定为隶书,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
4. 魏碑时期:东汉末年曹全碑的创作,被认为是正式的魏碑,以刚劲有力的笔画著称。
5. 隶书和楷书时期:北魏、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文化交流,出现了多种隶书和楷书体系,风格各异。
6. 行书时期:唐宋时期,以张旭的莫愁楼行书为代表,笔画变化多端,极富艺术魅力。
7. 草书时期:唐宋时期,以怀素的《自叙》为代表,潇洒奔放、大气磅礴,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8. 现代书法:清末至今,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书法形态不断变化,包括反对旧书法、提倡新书法、探索西方艺术等多个阶段。
以上是书法史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发展和代表作品。
隶书知识与鉴赏
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 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 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 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
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 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 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 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 区别运用。
隶 书 对 联
隶书欣赏
《石门颂》
《乙瑛碑》
《礼器碑》
《西岳华山庙碑》
《曹全碑》
《史晨碑》
《张迁碑》
尹秉绶的隶书
何绍基的隶书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 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 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 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 《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 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 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 文钞》、《说文段注 驳正》等。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 种,如下图所示:
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 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 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如下图所示: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 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 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 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毛笔隶书书法教学方案
毛笔隶书书法教学方案一、引言毛笔隶书是我国书法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由于隶书行楷基础良好,是书法爱好者进阶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毛笔隶书书法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毛笔隶书书法水平。
二、毛笔隶书基础知识2.1 毛笔隶书起源毛笔隶书起源于秦代,是隶书的一种变体,隶书的字形排列表现为笔画的左重右轻,笔画的粗细通过笔尖的转动斜度来控制。
毛笔隶书是汉字书法艺术中的珍品,也是国别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
2.2 毛笔隶书书法特点毛笔隶书与其他书法形式相比,有以下显著的特点:•笔画规范:毛笔隶书的笔画左重右轻,悬挂不同程度,且横平竖直,流畅优美。
•气势磅礴:毛笔隶书的字形整体上豪放大气,具有较强的气势磅礴感。
•线条自然:毛笔隶书不要求绝对的工整,更加注重线条的自然与流畅。
2.3 毛笔隶书书法基础知识在毛笔隶书书法基础上,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美学知识:要能够欣赏书法作品,了解书法的美学知识。
•笔法造型:要了解书法笔画的线条结构、造型特点及花纹组合方法等。
•用笔规律:要了解用笔的规律,尤其是在横、竖、点、折四种基本笔画的结合上。
•发挥想象:用笔对于毛笔隶书书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想象力的练习。
三、毛笔隶书书法教学方案3.1 序列训练法毛笔隶书书法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
采用序列训练法是不错的方法之一,即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信心。
3.2 名家书法模仿法毛笔隶书书法的学习也需要注重名家的书法作品,模仿名家的笔法和风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毛笔隶书书法。
3.3 实战训练法毛笔隶书书法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实战训练来提高水平。
让学生在有实际需求的场景中进行书法创作,如书写公文、展板等,将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毛笔隶书书法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3.4 制定学习计划在毛笔隶书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制定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小学美术《隶书》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隶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书写隶书的横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隶书书写练习。这个操作将演示隶书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书写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隶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实际创作中,如何运用所学隶书知识,表现出书法艺术的韵味和个性。
举例解释:
-针对笔画书写技巧,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示范笔画的运笔方法,如横画要平稳、竖画要直等,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步掌握。
-对于字形结构规律,教师可挑选典型字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注意笔画之间的平衡、对称和空间关系。
-在创作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同时给予适当指导,如字形选择、布局设计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作品中,提高书法作品的水平。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书写隶书时,对于笔画的粗细、长短和结构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表明我在难点解析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重复,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练习和示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克服这些难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交流中能够相互启发,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但在引导讨论时,我意识到自己还需要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深度,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思考。
隶书基础知识
隶书基础知识隶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字体,起源于汉朝,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隶书较其他字体更为工整严谨,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性。
下面将为您介绍隶书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隶书的起源与发展:隶书起源于汉朝,当时由于秦朝的小篆书法体系过于繁琐,不便于实际应用,因此隶书应运而生。
隶书在汉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后来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派别,如东汉的徐广隶、晋朝的张芝碑等。
隶书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2. 隶书的特点:隶书字形工整、规则严谨,具有横画长而直,竖画短而弯的特点。
隶书的笔画结构通常由横、豎、撇、捺、提、搏等六种基本笔画组合而成。
这些特点使得隶书的字体风格独特而饱满,具有古朴、庄重的艺术效果。
3. 隶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要学好隶书,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和字形规范。
可以通过模仿经典隶书作品,逐渐培养自己的笔触和线条感。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注重把握笔画的轻重和力度,以及整体布局的平衡和谐。
可以通过刻字、写帖以及参加书法学习班等方式进行实践和进一步的提升。
4. 一些经典隶书作品:在学习隶书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隶书作品,如汉代的《孔子庙堂碑》、唐代的《颜真卿多宝塔碑》、明代的《赵孟頫贴字千字文》等。
这些作品具有代表性的隶书字体,通过欣赏和模仿,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5. 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籍: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作品外,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学习资源。
例如,可以阅读《书法入门》、《中国书法学堂隶书篆刻技法》等教材,学习隶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另外,可以参考一些书法大师的作品集,如《颜真卿书法大观》、《赵孟頫书法作品选》等,从中获取更多的灵感和指导。
总之,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隶书需要掌握其基础知识与特点,并通过实践与参考经典作品不断提高。
希望以上的参考内容能够对您的隶书学习有所帮助。
书法知识与鉴赏
书法知识与鉴赏
1.甲骨文特征:
苍劲有力,古拙自然,简单图画,有浓烈的刀笔味,字形结构不固定,变化较多。
2.篆书特征:
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构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体势工整。
3.隶书特征:
也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撇捺上挑,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4.草书特征: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5.楷书特征:
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更加简化,横平竖直。
形成于汉末,兴盛于唐,又称“唐楷“。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6.行书特征:
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
三大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诗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知识与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隶书的相关内容。
2、了解其风格特点。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隶书的种类风格特点
教学内容:
一、隶书简介: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型体的一大进化,也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由于它具有易写,易识,艺术性强的特点,所以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它的出现不仅为草书、行书、楷书的繁衍不断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艺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隶书的创始者——秦代程邈
隶书相传是秦代书家程邈所作。
程邈,秦代下杜人,初为县之狱吏,他对文字很有研究,后因得罪了秦始皇,被囚在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狱中。
他感到当时官狱公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不
便,因此就在原来大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削繁就简,变圆为方,拟定了一批日常应用的标准隶书,成隶书3000字奏之。
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而且起用为御史,并以其所创造的隶书发交官狱应用佐书,故曰“隶书”。
所以世称程邈为“隶书之祖”。
三、秦代隶书----篆隶
秦代的古隶专称为秦隶。
秦代的隶书,带有浓厚的篆书意趣,笔画平整无波磔。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
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
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
古人说:“篆之捷,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快”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
四、汉隶的代表作品
汉隶是隶书成熟完美的显著标志,《礼器碑》瘦劲闻名横竖挺拔、转折凌厉,庄严肃穆。
《石门颂》以篆入隶,运笔舒展博大。
《张迁碑》方正浑厚,古拙绝伦。
《曹全碑》飘逸秀丽,精美绝伦;字迹
好.
五、隶书的种类和风格特色
汉隶是汉代书法艺术特有的成就,它的一个特色是风格流派的多样化。
在蔚为大观的传世作品中,其风格种类很多,各碑自有姿致,没有同者,可谓各臻其妙。
而墨迹碑版,体态恣意,新奇生动,变化无穷。
如果将风格分类,由于碑碣众多,而体势,用笔、章法又有异同之分,就其特征,其艺术风格大致有:
精整秀逸类:
此类汉隶中最为标准的一类,多为东汉晚期作品。
其特色,字
型工稳,笔法严谨、结构匀称,意态端庄,造型秀逸多姿,大都是“多骨微肉“。
”多力丰筋“的作品,一般都用圆笔、波磔分明,字体结构偏扁,不少突出主笔。
写汉碑从此类入手,最为相宜。
其代表作品有:《礼器碑》(公元156年刻)历来认为此碑为汉隶极则。
有圆有方,圆多于方,笔法多变,风格刚劲雄健,端正典雅,兼有厚重流丽之美,属纤而能厚的流派。
清翁方纲誉为”汉隶第一“。
《曹全碑》(公元185年刻)秀丽而有骨力,字势俊美,为圆笔的典型。
突出主笔,笔墨和畅,如行云流水,风神逸宕。
初学者谨防飘浮,走俗。
《史晨碑》(公168年刻)分两面前后二碑,同出一手。
结体方正,笔势健劲遒逸,有古厚之气,给人以端庄典雅之美感。
其整体结构,左右顾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
属严谨一路。
学汉隶从此碑入手,上路较快。
《乙瑛碑》(公元153年刻)此碑字体方正,端庄严谨中有跌宕顿挫之致。
古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用笔方圆结合,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护,长画多呈弯弧,凝练俊逸,雄浑古朴。
清人誉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雄古”与《礼器》《史晨》皆汉隶极则“。
今人多认为此碑难学,稍不注意,它的气势,意度,易走偏,易走俗。
属此类的还有《华山碑》《张景碑》《朝侯小子残碑》《张寿碑》《尹宙碑》《西岳华山碑》等。
古拙方正类:
此类用笔方圆结合,以方为主,结构严整,风格古拙,笔致多变,骨力颇为雄强,同上类作品一样,多是东汉恒、灵二帝时期的作品,也都是汉隶中之杰作,代表作。
《张迁碑》(公元186年),此碑为汉碑中雄强之典型。
用笔以方入,收笔铺毫。
结体用势平直,字体凝正,如狮蹲虎踞,气势万钧,具有端正,炼雅之致。
清人杨守敬云:“此碑用笔已开魏晋风气,其源始于《西峡颂》。
其流《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后为魏之《始平公》等碑。
《西峡颂》(公元171年刻),此碑体势方正雄伟,笔势放纵,方笔中有圆笔,结体舒张,拙朴中寓逸宕之美。
《衡方碑》(公元168年刻),用笔结体,有《西狭颂》《张迁碑》相同处,方整凝重,沉厚遒古,运笔寓险峻于严正,寓古朴于丰腴,行间密,字间疏,笔画粗细间出,折角敦方,竖笔不少较放,笔致古质朴拙。
据传文征明、孙星衍、伊秉绶均学此碑得益。
《鲜于璜碑》(公元165年刻)此碑风格可与《张迁》比美,为汉隶雄强一路的又一典型。
但比《张迁》宽博丰厚,其结体多为上放下收,撇捺稍重,收放自然。
朴茂古拙,胜于《张迁》、《衡方碑》。
特别其笔致浑厚凝重,端庄遒劲,雄浑而又气魄,严谨而有姿致,摄入心魄。
属此类的还有,《熹平石经》、《孔羡碑》、《孔彪碑》、《赵宽碑》。
3、奇纵宽疏类:
其特点是:恣肆奔放,意趣横生、字型结构不拘一格,笔法点画
舒张飘逸,字势灵动多变,意态稚朴率真。
以《石门颂》及简牍墨迹为代表。
《石门颂》(公元148年刻)书法雄健恣肆,有隶中草之誉,虽用一分笔,但起收有特殊处理,既不同于圆笔,又不同于方笔。
行笔挥洒自如,天真流露,字形笔画,变化多姿。
特点是松而不散,放而不浮,细而不弱,极飘逸雄奇之致,或带草意,或从篆籀,一般没有蚕头雁尾,具有奇纵恣肆,状态异变之风格,是习隶者必修之课。
清王昶等人称为汉人极作,为习隶者必学之范本。
学此碑防止流于轻佻油滑。
在飘逸中寓凝重。
属此类碑还有:《甫阁颂》、《景君铭》《夏承碑》等。
《西狭颂》也有奇纵、宽疏之风范。
四、汉隶在书法史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
谈到汉隶,凡深谙书者,都会认为它在书法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它上承籀篆,下启魏晋、南北朝楷、行、草、旁出章草。
从字体的改变到字形结构和笔法上的变化,对后来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汉隶经过“隶辩”,逐步把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把钩连变为分散。
把内裹改为外拓,使篆字的长园变为扁方,将单一圆线变成粗细变化,有芒角的方笔线条。
这种从字形到笔画上的重大变化,不仅是书法史上具有历程碑性质的重大意义,也是中国文字史的一次重大变革。
隶书是魏碑、楷书的母体。
魏钟繇所做“宣示表”等楷书就脱胎于汉隶。
康有为认为王羲之楷是从汉之《石经》、《华山碑》变其面目。
王右军也曾讲:“夫书先须到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魏晋时称楷书为隶),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生发”。
(见《广艺舟双楫,本汉》篇),尤其在南北朝碑版中,这种源流关系更为显著。
,《石门铭》《瘗鹤铭》、《郑文公碑》、《经石峪》著名碑刻就源于《石门颂》、《孔庙》等汉碑。
清杨守敬译《石门颂》“六朝疏秀,皆从此出”。
康有为亦有此论。
又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源于《西峡颂》《张迁》碑。
魏晋南北朝的真书,又开唐楷风气。
唐代的书法名家如欧、虞、褚、薛、陆(柬之)李、颜等大都是师承钟、王,继承南北朝碑版衣钵的。
唐欧阳询得力于《张猛龙》,褚遂良得力于《龙藏寺》碑。
有的直接取法汉隶。
康有为认为颜真卿的笔法、章法全从汉《甫阁颂》出。
今天的草书,是从汉隶派生的。
汉时在由篆变隶的过程中,先秦及秦代的古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带有浓厚隶书笔意的章草。
我多年来爱探求汉隶,章草特别是草简的笔意。
如居延草简和永元兵册草简。
从中可以发现楷、行,特别是草书的渊源。
居延汉简多从隶体伴生,时间早在东汉隶书100年左右,汉末张芝从草简“章草”取意,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意和笔画行迹,削繁从简,使上下字的笔势相连,偏旁互相借代,逐成为今草。
上述简述的书法艺术上的成就,都是由汉隶这个源而产生出来。
隶书打破了传统,改革了篆书,奠定了魏碑,唐楷的基础,还派生了草书。
为后来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意义非凡。
汉隶不仅历史意义重大,而在当今仍有着及其重大的艺术价值。
虽然实用价值有了消弱,而从美学理论,实践诸方面讲,更有了深层的拓展。
历届国展单项展,隶书一直是当今书坛的重镇,新人辈出。
新意凸现。
一片繁荣。
学书先学隶也是当今书法教学的特点。
我们为初学者先从隶书入手,符合学书临帖的当代要求和时代发展。
也是学书先从“本”的英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