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书法优秀作品
隶书三种范本之《礼器碑》及原石
隶书三种范本之《礼器碑》及原石2017-05-24 11:02·闻是文化隶书范本之《礼器碑》原石:明拓东汉礼器碑本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
“绝思”二字未损连。
黑墨精拓,碑阳、碑阴、碑侧俱全,有张伯英题签,并有“君言鑑赏”等藏印多方。
此碑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王昶的《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据说是宋拓《礼器碑》。
戚继光曾收藏,乾隆御览之宝,内务府之物。
比宋拓更完整的本子!惜不完整!《礼器碑》简介及释文中国东汉重要碑刻。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
东汉永寿二年(156)立。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
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
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
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
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概述: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
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
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
四面刻,均为隶书。
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
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收于《金石萃编》卷9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
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
艺术价值极高。
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
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学隶书写《张迁碑》,这样写1年顶别人10年
学⾪书写《张迁碑》,这样写1年顶别⼈10年⾪书学习⾸选《张迁碑》,是⾪书书友彼此⼼照不宣的秘密。
其碑是东汉⾪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书法造诣极⾼,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
它起笔⽅折宽厚,转⾓⽅圆兼备,运笔遒劲⽽曲折有⼒,落笔稳健,可谓是汉⾪⽅笔系统的代表作。
故⽽,想要系统学习汉⾪必学《张迁碑》,⽽如何提⾼⾪书神⽓神采是⾪书学习中最难的问题之⼀,也是学习《张迁碑》过程中必解决的难点。
对此,好多书友与我诉苦,他们学⾪书也很久了,可还是有下⾯的问题:1. 掌握不好⽤笔节奏,导致笔墨⽤量紊乱,字写出来斑驳难看;2. 线条书写不圆润,看起来没有⽣命⼒,找不到其原因所在;3. 掌握不好⾪书学习的阶段⽅法,临创过度卡在瓶颈期,创作⽆思路。
对于诸位书友的问题,我想这个⼈最有发⾔权。
他便是以⼀⼿⽅整⼤⽓的汉⾪拿下第⼗⼀届全国书法展最⾼奖的⾪书⼤家⾼岩⽼师。
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省书协理事、⼭东印社理事、⼭东省书协⾪书委员会秘书长、⼭东省书协培训中⼼导师、王羲之书法院研究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青岛市青年印社社长、青岛市政协委员。
其作品⼊展情况如下:第⼗⼀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第五届中国书坛新⼈新作展(获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全国第⼆届⾪书展(获奖)四届⾪书展第⼆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迎庆⼗九⼤全国书法⼤展,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全国第⼋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届⾏书⼤展全国⾸届、⼆届⼿卷展西泠印社第六.七.⼋届篆刻艺术展全国正书展全国第七届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扇⾯展五百家精品展⼭东省政府“泰⼭⽂艺奖”最⾼奖等⾼岩⽼师尤其擅长《张迁碑》风格的作品创作,这还要得益于他认真刻苦的钻研,为此他⾃我总结了学习⾪书的⼏个必经阶段,有很多实⽤的⼲货送给你:“第⼀阶段:是由⼀碑⼊⼿,专⼀临摹学习阶段,我学⾪书,从张迁碑⼊⼿,许多年来对张迁碑下了较⼤功夫的临摹研究,能够掌握张迁碑的笔法、结字及艺术特点,并能熟练的背临并⽤于创作:可谓能得张迁之形。
隶书书法作品赏析
隶书书法作品赏析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其特点是笔画遒劲有力、结构严谨、线条粗细相间。
例1:作品名称:《山水行云》作品赏析:这幅《山水行云》是一幅以隶书呈现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作品选用了传统的黑色墨汁,以流畅而有力的笔画勾勒出山峦和云雾的形态。
整个作品以行云流水的笔触表现出山水的壮美和流动感。
每一笔的起落都经过精心计算和安排,呈现出完美的结构和平衡感。
隶书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整幅作品具有动态的美感,仿佛云雾在山间飘荡,山峦在风中起伏。
作品的布局和构图也非常精妙。
山峦的高低变化和云雾的卷曲形状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而有序的画面。
作品中的每个字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和创作,字形的线条粗细适度,结构严谨,展现了隶书的独特魅力。
整幅作品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将传统的绘画元素融入到书法中,展示了隶书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通过观赏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山水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隶书所传递的力量和韵味。
总体而言,这幅《山水行云》是一幅具有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的隶书书法作品。
它通过精湛的笔墨和构图,展现了隶书的美感和表现力,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例2:作品名称:《静夜思》作品赏析:这幅隶书书法作品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静夜思》的艺术表达。
通过隶书书法的独特韵味和力度,展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整体布局:作品采用横幅式布局,纵向呈现。
从上至下,整齐有序地书写着《静夜思》的文字。
每个字的形态各异,但整体上保持了平衡和谐的感觉。
字体特点:隶书字体是楷书演变而来,具有古拙、挺拔的特点。
这幅作品中,每个字以粗细相间的笔画呈现,线条流畅有力。
字形的结构稳定,每个笔画的起落有力度感,给人以坚定和稳定的印象。
墨色运用:作品运用浓淡相间的墨色来表现字体的粗细变化和层次感,墨色饱满且均匀。
每个字的墨迹流畅而有韵律感,墨色的渐变给作品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意境表达:整幅作品通过字体的运用,将《静夜思》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隶书作品欣赏
隶书作品欣赏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线条刚劲有力、形式简洁、端庄典雅。
在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隶书作品,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隶书作品。
首先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这是隶书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作品,也是代表隶书风格的杰出之作。
欧阳询笔下的隶书线条流畅有力,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硬朗而雅致的感觉。
《九成宫醴泉铭》以隶书的最高境界示人,成为了后人对隶书技法的标杆,被誉为“书法圣经”。
其次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这是一篇祭奠亲人的文稿,写的是颜真卿的侄子颜泰之。
颜真卿的隶书在笔锋方面的变化非常细腻,每一笔都显得力度适中、舒展自然。
这种笔法使隶书看起来平衡和谐,而且线条流转自如、结构严谨、形神兼备。
《祭侄文稿》被誉为颜真卿隶书巅峰之作,也被誉为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珍品。
第三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柳公权是唐代隶书大家,他的隶书主张刚柔相济,以刚为主而不失柔和感。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杰作,他在字体的造型上运用了线条的变化,体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这种线条的变化使字体看起来极具立体感,也是隶书独特的韵味之一。
最后要介绍的是赵孟頫的《大玄洞碑》。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以清瘦、爽逸、雄健见长。
《大玄洞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笔画的取舍上非常精准,有走神、绝笔、转折、扭转等变化,给人一种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所以这件隶书作品被誉为赵孟頫手迹中的极品。
这些隶书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隶书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感,更可以了解到隶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法精髓。
在今天,隶书已成为中国书法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书法艺术宝库之一。
隶书著名书法家及作品
隶书著名书法家及作品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篆刻体之一,其笔法严谨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隶书书法家,下面将围绕此话题展开介绍。
一、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隶书书法家,其《颜勤王集》是其代表作之一。
此作品纵横巨墨、铿锵有力,展现了颜真卿的才华和艺术水平。
此外,颜真卿还在《慈恩寺三藏圣教序》和《祭侄文稿》等题字中展现出了他的书法造诣。
二、刘孝标
刘孝标为明代隶书书法家,他书写的隶书行楷兼备,尤以楷书见长,代表作品有《永乐大典》。
刘孝标的隶书笔画沉稳有力,各字结构均匀,平衡协调,极具艺术美感。
三、牛文若
牛文若是清朝著名的隶书书法家,其作品在书法圈中备受推崇。
牛文若的书法以雄浑厚重著称,尤其是在行书、楷书方面表现出色。
其代表作品有《颂德堂碑》和《曲江池阁题记》等。
四、钟繇
钟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隶书书法家,被誉为“隶圣”。
钟繇的书法风格端庄严谨,笔画极为精细,代表作品有《祭姪文稿》、《题昭明太子表》等。
五、欧阳询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其隶书风格宽厚带劲,笔画清丽有力,尤其擅长于临摹古碑。
代表作品有《书圣碑》和《五言绝句》。
综上所述,以上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在隶书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书法笔画或雄浑或清丽,但均带有时代烙印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主要流派之一,在中国书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的介绍。
一、赵孟頫《祭侄文稿》
赵孟頫是南朝梁时期的书法家,是隶书的代表人物。
他的隶书作品《祭侄文稿》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此作品体现了赵孟頫独具匠心的书法风格,线条工整规矩、憨态自然。
二、董其昌《黄庭经》
董其昌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黄庭经》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既体现了董其昌的书法功底,也反映了他对“黄庭经”经书的深入理解。
此作品因其典雅清秀、线条流畅而成为董其昌的代表之作。
三、何绍基《汉碑隶书》
何绍基是宋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汉碑隶书》在书法界也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
何绍基的隶书风格独特,他不拘泥于仿古碑刻,而是将自己的创意与技法融入其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加活泼灵动。
四、郑板桥《李公秉公房金石记》
郑板桥是明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李公秉公房金石记》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作品体现了郑板桥的创作精神和对隶书的深刻理解,线条流畅、疏密相宜。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热爱和深入理解。
其饱满的笔力、流畅的线条、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创意,使这些作品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书法学习素材和借鉴。
春夜喜雨书法隶书名家作品
春夜喜雨书法隶书名家作品
春夜喜雨,书法隶书名家作品。
春夜,细雨霏霏,轻拂着大地,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在这
样的夜晚,一位名家书法家挥毫泼墨,创作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隶
书作品——《春夜喜雨》。
这幅作品以隶书为基调,线条流畅,笔势遒劲,字体端庄大方。
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在述说着春夜细雨的美好。
作品
中的每一个字,每一笔墨,都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流露出对春天
雨夜的赞美之情。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如春雨般细腻,如春风般柔和,给人以
清新、舒适的感受。
隶书的韵味与春夜细雨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
然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首对春夜细雨的赞美诗。
它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也让人感受到了书法艺
术的魅力与韵味。
春夜喜雨,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生命的润泽。
而这位名家书法家的作品,则是对春夜细雨的美好诠释,也是对生命之美的赞颂。
让我们在春夜细雨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感受生命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欣赏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1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2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3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4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5
隶书的出现及演化
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
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徒隶,因得罪秦始皇,被关监狱,他觉得狱官的腰牌用篆书书写很麻烦,就化圆为方,创出一种新书体。
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
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
隶书如
此,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产生过程,亦是如此。
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战国至秦代的简牍墨迹,简化的和草化的篆书已然司空见惯,笔画减少,字形有长圆变为扁方,除上述“纯隶”之外,很多字的收笔开始出现捺脚波磔,称为“秦隶”(有“秦隶”之名,以区别于成熟期的汉隶,汉隶又有所谓古隶及八分等称谓,不必细分)。
长沙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已有明显隶意,此则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
战国末期至秦间,隶书虽已露端倪,在民间也已使用,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汉桓帝(147至167年)至汉灵帝(168至189年)间,当为隶书的全盛期。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
倘若从文字史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结束了以前古文字的象形特征,跨进了书写符号化的疆域。
从书体史上观看,隶书则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关捩。
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尤具代表性的主笔捺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此外,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格,正从一个侧面反射出大汉帝国的壮阔景象。
可惜,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它们的创造者们,那些当时书丹的书家们,没有留下姓名,连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少得可怜。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树碑,当然是正经事,所以其书法风格庄重肃穆,当在情理之中。
而汉简墨迹书法,则殊有不同之处,虽然也不失其谨严大度,但是毕竟随意些、自然些,于是,便可以真切地看到了汉人隶书的真面目,揣摩书家当时落笔时章法、结体以及用笔、用墨的诸般奥妙。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些汉简墨迹中,已经有了成熟的章草书和类似楷书、行书的东西,这则透露了魏晋楷书和晋人行草的消息。
除了这些珍贵的墨迹实物之外,汉隶中最具价值的,莫过于大批的东汉碑刻。
西汉碑刻如《五凤刻石》,与当时简书面目相仿佛,逮及东汉,隶书炉火纯青。
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
《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华山碑》、《封龙山颂》、《韩仁铭》等等,各臻妙绝。
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得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
隶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
汉代实在是中国书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黄金季节,尤其是隶书。
近人康有为极力推崇汉隶,他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书莫盛于汉,非独气体所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
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
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
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
”
除了作为主宰的隶书,在秦篆的基础上,汉代篆书也有所发
扬,如《开母庙石阙铭》、《袁安碑》、《太室石阙碑》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汉碑碑额,亦篆亦隶,开装饰风一路。
至于《祀三公山碑》则尤独特,篆而参隶,峭拔奇耸。
另有一些刻石和砖刻,如《公羊传碑》、《“急就”砖》等,亦引人注目,它们在为研究书体演化提供旁证的同时,还给以启示,出自民间书家的书法,其质朴不雕、天真率直,于法度谨严的传统之外别开生面。
砖刻之外,汉代瓦当亦是中国书法史的珍宝,诚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云“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