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举例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章节一:作品概述与人物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作品的开篇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内容】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2. 概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重点介绍主要人物。
3. 分析《红楼梦》的开篇特点,如详略得当、细腻描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前言,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红楼梦》的开篇章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
章节二:chapters 2-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 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 分析贾府的环境描写,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 关注作品中的诗词,领略其韵味。
【教学内容】1. 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点,如聪明、敏感、多愁善感等。
2. 欣赏贾府的环境描写,如花园、古建筑等。
3. 品味作品中的诗词,如《咏红梅》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林黛玉在作品中的作用。
3. 欣赏贾府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作品中的诗词进行鉴赏。
章节三:chapters 4-6宝玉黛玉的相识与相知【教学目标】1. 理解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2. 分析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过程,体会作品的情节安排。
3. 关注作品中的对话描写,掌握其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1. 分析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点,如宝玉的率真、黛玉的敏感等。
2. 概述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过程,关注情节的推进。
3. 研究作品中的对话描写,如宝玉与黛玉的互动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点。
2.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过程。
3. 让学生模仿作品中的对话描写,进行角色扮演。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小说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鉴赏《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和对话艺术。
4. 深入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概述小说的情节梗概。
2. 第二章: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章:鉴赏《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林黛玉进荣府等,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和对话艺术。
4. 第四章:深入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封建礼教、家族衰落等,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剖析作品的精彩之处。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4.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思考情况,评价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阅读测试: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对《红楼梦》的整体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正版原著,方便他们随时查阅、深入阅读。
2. 相关学术资料:收集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评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教学设计二则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红楼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红楼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阅读品味,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情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枉凝眉》导入。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作者以怎样的“言”,抒发了什么样的“味”?要读懂《红楼梦》我们就先要读读前五回,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也是全书的总纲。
我们今天先看看前五回,梳理小说情节。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版本情况等。
2. 人物介绍:梳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分析情节发展的脉络。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语言特色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情节的梳理、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艺术特色的分析、古典文学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作品中的重点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评论文章,拓宽视野。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心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版本情况等。
2. 第二课时:梳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分析情节发展的脉络。
4. 第四课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第五课时: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语言特色等。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红楼梦》相关内容,了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教学展开:按照教学重点、难点,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举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初次学习,还没来得及在实践中尝试,先学习他人的做法,慢慢起步吧。
一、阅读准备(一)阅读版本选择《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
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
我认为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我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的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
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活动设计(一)读前导:交流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1.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文化价值、认识意义,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2、赏析《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手法,深入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难点)教学过程:一、聊聊《红楼梦》1.出示《红楼梦》的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衩》《金玉缘》2.为什么叫《石头记》?出示《红楼梦》引子部分:“原来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3.老师用白话对引子进行解释4.过渡:刚才同学一起说了《红楼梦》的感觉,对它评价都挺高的。
那么有些名家眼中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的呢?二、名家眼中的《红楼梦》1.出示名家对《红楼梦》的评价(1)清代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2)国学大师、文学家、教育家——季羡林。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
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3)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播放董卿评价《红楼梦》的音频)如果你要问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我可能会想到《红楼梦》,因为在《红楼梦》里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10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都是能够在饭桌边尝到的味道。
《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
2.过渡:其实《红楼梦》啊,自它问世以来就很多人喜欢它,我们可以看到,但当时没有打印机,没有复印机,没有印刷术,怎么办呢?3.随老师讲解逐步显出《红楼梦》的演变:(1)《红楼梦》一经问世,就有很多人喜欢,民间以手抄本流传。
有资料提及,当年该书风靡一时,一旦有人抄录好就有多人抢购,售价高昂。
(2)活字印刷出版后,《红楼梦》立刻流行南北。
不仅有藏、蒙、维吾尔族、哈萨克、朝鲜等多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还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日文、法文、韩文、意大利文等30多种语言,有100多个译本。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小说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
3. 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领会其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4.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第二章: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
3. 第三章: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矛盾,如阶级矛盾、家族矛盾、人性弱点等。
4. 第四章: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如《芙蓉女儿诔》、《桃花扇底江南水》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采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2. 评价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欣赏诗词歌赋方面的表现,如诗句理解、艺术感受等。
4. 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相关研究资料,如评论文章、学术论文等。
3. 诗词歌赋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4. 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六、教学步骤1. 引导阅读: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行阅读原著,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欣赏《红楼梦》中的优美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阶段:阅读《红楼梦》前五十回,了解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阶段: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探讨作品主题。
3. 第三阶段: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阶段: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主题和人物的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阅读《红楼梦》前五十回,了解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周: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探讨作品主题。
3. 第三周: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周: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5. 第五周:总结与评价,深入反思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和收获。
六、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红楼梦》原著,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人物解读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小组讨论工具:提供适宜的讨论工具和模板,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1. 作品背景:《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
2. 作者简介: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第二单元:把握人物关系和形象特点1. 主要人物关系:家族关系、爱情关系、友情关系等。
2. 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和相关知识。
2. 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实践法:布置相关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阅读笔记: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1. 讲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历史背景。
2. 介绍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关系和形象特点1.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后续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继续讲解作品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并进行讨论和实践。
六、教学策略1. 引入悬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通过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内涵。
3. 跨学科联系:将《红楼梦》与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形象特点、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艺术手法、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曲终人散情未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四课时||教学任务|1.梳理相关情节,初识林黛玉与薛宝钗。
2.在对比中深刻理解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内核。
3.简要赏析《红楼梦》中的其他女性形象。
||教学内容|一、激趣导入(1分钟)有人将《红楼梦》称为“女性的悲歌和女性的赞歌”,在众多的女性形象当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最为出众,曹雪芹在这两位女性身上,不仅着墨最多,而且倾注了自己对人生的痛苦思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本堂课,我们就要走近这两位美丽的女子,认识她们,理解她们,爱上她们。
二、感知与交流1.结合相关情节,从外貌、家庭、性格、才学、为人处世等角度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
(5分钟) 提示:该问题旨在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熟悉相关情节。
要求学生有理有据,能概述并赏析相关情节,用关键词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林黛玉形象:封建叛逆者,多愁善感,外秀内慧,孤傲自尊。
重点情节赏析:初进贾府,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等。
薛宝钗形象:品貌端正,温柔敦厚,会做人,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标准。
重点情节赏析:善待下人,贾母过生日,宝钗扑蝶,规劝宝玉,对诗书和婚姻的态度。
2.林黛玉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分钟)提示:最可贵的品质是真性情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葬花吟》了解她的真性情和细腻、敏感、多愁的诗人气质。
还可以结合黛玉和宝玉间的交往故事探究其品质,她对爱情的追求是以宝玉这个“人”为对象的,她跟宝玉有相同的价值追求,从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
她虽然嘴上功夫厉害,但是率性、随意,从不耍心机。
3.下面这段文字,体现了薛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征?(5分钟)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提示:实际教学时,PPT出示完整的文字供学生阅读。
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课外阅读探究:贾宝玉的大名应该是什么?
2、下面几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透露出贾府面临着哪些危机?
①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四、阅读探究
1、小说前五回的内容概要:
师:课前让大家阅读了前五回内容,现在咱们简要回顾一下:
第一回:开篇先介绍了“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交待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华贵富艳,美丽中蕴藏着威严、狡黠
二、动作描写(人未至笑先闻,携手、打谅、拭泪、转悲为喜)
性格泼辣,有恃无恐。逢场作戏,做作恭维,察言观色
三、语言描写(标致、嫡亲孙女、该打、只管告诉我、我先料着了)
善于逢迎讨好,八面玲珑,邀宠表功
四、主题探究
三条线索及三重主题:
第一条线索:“女娲补天”——家族衰败的悲剧
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的人物、环境做了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曲词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中的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待出来。
2、阅读第一回、第四回,探究以下问题:
2、《红楼梦》的影响地位、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百科全书。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家庭伦理、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揭示。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简介。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3. 重要情节梳理:宝玉通灵、黛玉葬花、凤姐儿闹宴等。
4. 作品主题探讨:封建家庭伦理、人性、命运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
1.1 教师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1.2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第二课时: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
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第三课时:梳理重要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3.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宝玉通灵、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情节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教师版和学生版)。
2. 相关研究资料和评论文章。
3. 网络资源:红楼梦电视剧、电影等改编作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情节为例,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将《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并进行分享。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红楼梦》的教学设计统编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作品,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提出一套针对统编版《红楼梦》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的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红楼梦》整体结构和情节的理解能力;2. 提升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能力;3. 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4. 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通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整本书的结构与情节。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整本书,了解《红楼梦》的整体结构和情节发展,并能够分析和解读其中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
(2)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需对《红楼梦》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他们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
(3)古代文化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包括伦理道德观念、封建礼教等方面。
(4)古代文学的欣赏与鉴赏。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将培养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包括对于诗词的赏析、对于叙事手法的理解等。
2. 教学方法针对上述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读与讲解。
在整本书阅读之前,进行导读,并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2)小组讨论。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对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演讲与展示。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是一段情节进行演讲与展示,从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课堂问答。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思考和回答,增加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思想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借助作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阶段: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教学重点: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2. 第二阶段:梳理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概括作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阶段:探讨作品主题,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剖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
4. 第四阶段:欣赏经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红楼梦》中的诗词佳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第五阶段:实践与拓展,提升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人物和事件的剖析,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将《红楼梦》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拓宽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观点阐述等。
4. 课程论文:检查学生的论文质量,评价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或其他权威版本)2. 参考书目:相关研究《红楼梦》的书籍和论文3. 网络资源:关于《红楼梦》的音频、视频资料和相关讨论论坛4. 课外读物: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六、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2课时):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 第二阶段(4课时):梳理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第三阶段(3课时):探讨作品主题,感悟人生哲理4. 第四阶段(2课时):欣赏经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5. 第五阶段(2课时):实践与拓展,提升综合素养6. 第六阶段(1课时):课堂总结与反思七、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进贾府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进贾府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基础分析已完成对《林黛玉进贾府》4个学时学习的高一学生,较深入地掌握了具有纲领性的《红楼梦》前五回的学习。
4个学时分别从《红楼梦》版本及作者,前五回内容介绍,《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府环境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四个方面展开。
05教学思想理念1.返璞归真:注重教学内容的深思深挖,注重“教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而不盲目地追求时下流行的“教法上花样翻新”。
2.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老师的适度的引导之下,具备一定的能够自己阅读并独立进行探究的能力,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在作品里“涵泳”。
3.举重若轻:避免逐章逐节条分缕析、精讲精评的做法,力求举重若轻,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特别是对“刘姥姥三进贾府”的探究,设计一个问题就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达到了促使学生要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目的,又避免了对小说进行过于琐细、令人生烦的分析。
4.合作探究:让学生合作探究,将林黛玉的视角和刘姥姥、薛宝钗的视角进行比较,比较后发现林黛玉的视角在介绍环境、人物及表现主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06教学设计意图(1)促使学生读原著(2)锻炼探究思维能力(3)延伸拓展。
由对课本人物出场安排的艺术性鉴赏,拓展到对整部小说人物出场安排的艺术性进行鉴赏。
(4)学习小说情节的作用。
07教学时间分三阶段完成:(一)自主研读阶段。
课前给出任务和课题,让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并自主探究这些问题。
时间:一周。
1、布置自主探究课题: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先后进贾府,为什么先安排林黛玉进贾府,并以她的视角对贾府作了细致的描写?即林黛玉的视角在介绍贾府环境、人物以及主旨和表达效果方面有什么优势?2、具体引导问题:(问题要由浅入深,学生易于入手把握)(1)小说中,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初次进贾府有哪些异同?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角度比较,培养多元思考能力)(2)分析三者初次进贾府异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林黛玉视角的优势,体会曹雪芹精心的构思、独运的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初次学习,还没来得及在实践中尝试,先学习他人的做法,慢慢起步吧。
一、阅读准备(一)阅读版本选择《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
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
我认为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我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的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
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活动设计(一)读前导:交流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1.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
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
我分别选择了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这样引导,避免了老师的强行灌输,既让他们掌握了阅读章回体作品的方法,也让学生在紧咬文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获取信息。
2.扣文体,贴住文本细读结合我阅读《红楼梦》的经验,我将自己编写的回目提纲、圈点批注的文字和撰写的阅读心得进行了展示,引导学生真正感知“贴着文本”阅读的具体方法。
《红楼梦》是文学作品,是长篇小说,我着重从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手法运用、主题探究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圈点批注,并将自己细读的结果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埋首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乐趣。
3.知学情,变着法儿阅读高一学生初读《红楼梦》,会有人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老师要适当地在尊重学生原生态阅读的自由上,“变着法儿地”带着学生读。
我主要推荐了以下阅读方法:通读全书。
“通读”,形象地说,即学生“连滚带爬”地读。
《红楼梦》篇幅之长,章回之多,情节之密,人物之众,常常让初读者摸不着头绪,老师可带着学生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
略读章回。
“略读”也称为浏览或跳读。
迅速阅读相关章回,以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内容。
例如我在开展“日常生活”的阅读活动时,让学生迅速跳读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筛选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中呈现的贾府吃、穿、住、行、娱乐等细节画面。
精读细节。
“精读”,即品读文本细节,圈点批注,品味鉴赏。
例如“黛玉含酸”“静日生香”“共读西厢”“宝玉挨打”等经典细节,都可陪着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心涵泳。
研读主题。
“研读”带有主题探讨的意味,它立足于“群读”,即围绕或整合同一个主题进行群文阅读,以深入探讨其内涵。
《红楼梦》可以人物形象为主题,如专门组织“甄士隐”“贾雨村”“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主题研读;也可以情节为主题,如探讨“黛玉之死”的场景描写的艺术优劣,并建议学生将“可卿之死”“晴雯之死”“尤三姐之死”“尤二姐之死”等情节进行群阅读;此外,还可以开展以黛玉的诗词、宝玉的读书观为主题等各类研读活动。
共读分享。
“共读”实际上是在阅读中互相感发,交流体会,如我建议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写作阅读心得。
《红楼梦》是小说,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开展、艺术手法赏鉴、主题探讨等多方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通过优秀习作心得交流、印发和推公众号等方式激发学生踊跃分享。
参读资料。
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
我以自身的阅读经验判断,认为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
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二)读中导:精心设计活动,巧妙激发兴趣《红楼梦》艺术地位独步古今,文化内涵博大丰厚,如何引导高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感受其艺术之美、文化之丰?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导读活动,既能整合《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又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阅读活动:1.三则神话故事。
《红楼梦》前五回出现了三个神话故事——“石头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
“石头补天”与“绛珠还泪”两个故事,可以扣住“顽石”“美玉”“神瑛”三个词语的词典意义和文本的形象意义进行异同比较,引导学生了解贾宝玉的来历、才用、品德、情性等特点,理解宝黛爱情的前世因缘。
“太虚幻境”可以选读图册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引导学生了解其运用的谐音法、图画法、拆字法、寓意法等,从而举一反三,能自主阅读并理解其他判词和曲文,了解其对贾府众多女儿的不幸命运的揭示,对于贾府运数合终、子孙无以继业、最终会走向衰颓的局势的预示。
2.四则现实故事。
小说第一回至第四回讲述了两个现实故事——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我们可以扣住两人的名字、命运和出场来探究其意义。
这两个人物的名字,分别谐音“真事隐去”“假语存”,交代了小说的创作方法。
两者的出场贯穿首尾,成为小说的穿线人物;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介绍了贾宝玉的来历;贾雨村托身葫芦庙、寄身林府为西席和乱判葫芦案,引出了甄英莲、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介绍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
甄家由盛而衰,正隐喻了贾府的盛衰变化;甄士隐的出家,正暗示了贾宝玉最终的人生归宿。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贾府,介绍了贾府五世而斩的家势和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特点;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则展示了贾府煊赫的地位、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精致的生活、井然的礼仪以及主要人物的特点。
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同样介绍了贾府,一演说一细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3.如实描写真人。
《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写的都是“真”的人物,好人不一定完全是好,坏人也不一定全都是坏,正如贾雨村所说的,是“正邪两赋而来的异样”的人。
用现在的话来说,《红楼梦》里塑造的都是圆形人物,不是扁平人物。
如通过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去激发学生欣赏书中更多的人物形象,老师可以设计“我为宝玉拟书单”的活动,带动学生浏览小说,梳理宝玉爱读的书,进而理解宝玉崇尚人性自由、爱情自主的思想同封建正统思想之间的冲突;还可以以“你认同宝玉的人性观吗”为问题,让学生对宝玉的人性观尤其是女性观进行辩证思考;以“你喜欢这样的情痴情种吗”为问题,带领学生理解其“情不情”的本质内涵,了解其从“泛爱”中逐渐摆脱贵族公子的纨绔习气的过程。
然后在课堂上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在当前阅读中所体会到的人物复杂性,如林黛玉孤标傲世,目无下尘,也真诚热情,风趣幽默;薛宝钗沉稳圆融,藏愚守拙,也天真烂漫,善良体贴;即使命运相似的人物,也有着自己的个性,如同样经历父母早逝的痛苦、寄人篱下的黛玉和湘云,也一个多愁善感,一个英爽豪侠。
读《红楼梦》,我们会在人物复杂的性格中感受生活的真实。
4.宝黛钗情感纠葛。
宝黛爱情,生长在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双重束缚下成长起来的对美好青春、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追求。
然而,宝玉的泛爱,宝钗的金锁,湘云的金麒麟,让身体怯弱、寄人篱下而无人做主的黛玉对爱情的未来充满了迷茫与不安,这种不安化为了宝黛日常生活的一次次争吵,化为了宝黛钗之间微妙的纠葛。
宝钗也有少女的天真烂漫,也有对爱情的觉醒与向往,但她时时用封建礼教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压抑自己青春的气息。
这种向往与克制的矛盾冲突,在宝黛钗的纠葛中表现得含蓄委婉。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精读“黛玉含酸”“诉肺腑”“钗黛探望被打的宝玉”“黛亡钗嫁”等情节,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品味中领会其情感纠葛中深藏的人物个性、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社会内涵。
宝黛钗的情感纠葛,表现了三个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但最终都被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无情地毁灭了。
5.林黛玉诗词赏读。
大观园中众位少女结社作诗,既是当时宗室文人、旗人子弟生活的投影,也是小说人物个性的写照。
而众姐妹中,最富有诗性的当属林黛玉。
《葬花吟》《题帕三绝》《咏白海棠》等诗歌,既暗含了黛玉孤标傲世的人生态度,也流露着黛玉风露清愁的情感特色。
可见,小说中的诗词不是点缀,而是为暗示人物不同命运、塑造人物不同形象服务的,读诗即读人。
为此,我设计了猜读《桃花行》、比读《咏白海棠》、精读《葬花吟》、诵读黛玉其他诗词等活动,和学生一起感受黛玉诗歌的审美价值,理解其人格追求及情感意蕴。
最难得的是,作者写谁的诗词就能化作这个人的声调口气。
书中所有的诗词,都是贴着人物的语气、性格和命运来写的,读诗也是读生活。
课后激发学生欣赏其他人物的诗词,感受小说中流淌的诗意,理解诗歌中透露的人性、预示的命运、折射的现实。
6.日常生活细节。
《红楼梦》不以“奇”取胜,而敢于描写日常生活。
这一节课上,引导学生泛读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章回,以“评一评英雄榜”为活动,激发学生略读《红楼梦》日常生活描写的片段,感受作者描写的贵族世家豪华奢侈的生活中蕴含的社会内涵、文化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