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轮人》设计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必修课程论文题目: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学院 (系):艺术与设计学院课程名称:设计经典文献研究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摘要:《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其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更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考工记工艺规范天人合一设计一、《考工记》总述《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

被称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考工记》,是经过汉代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是作为其一个部分——《周礼·冬官考工记》出现的。

此书原本无名,《考工记》之名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之手,才得今本。

《考工记》之被列入中国古代“三礼”之一的《周礼》,就足以说明中国古人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相互交融。

《考工记》内容1《考工记》详细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已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乐器、兵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着重谈论的,乃是其中先进的造物和设计思想,以及其对现代设计仍然积极影响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二、《考工记》中的设计分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这一段话强调了传统手工艺设计者——“百工”的重要性。

百工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庄严的事情。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引言:一、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古代工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能保存至今。

《考工记》通过展现古代工匠的技艺传承和学徒制度,强调了传统工艺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传承,这些技艺才能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

同时,《考工记》还描绘了古代工匠的艰辛努力和对于技艺的执着追求,以此激发读者对于传统工艺的认同和尊重。

正是通过这种认同和尊重,我们才能珍视和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传递给后人。

二、保护传统工艺的困境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给古代工匠技艺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逐渐被取代,工匠技艺逐渐失传。

《考工记》中也描绘了这一现象,通过讲述工匠们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冲突,展现了传统工艺面临的困境。

这种冲突也正是《考工记》想要提醒读者的,传统工艺需要得到保护,否则它们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保护传统工艺,通过各种渠道来传承和推广。

三、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考工记》通过讲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了传统工艺的独特价值。

这些古代工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代表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考工记》通过描绘这些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和技艺,引起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

同时,通过《考工记》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于工艺制作过程的描述,也向读者展示了传统工艺背后的情感和价值。

这些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珍视并弘扬传统文化。

结论:《考工记》通过对古代工匠技艺的描绘和探讨,传达了保护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工艺的珍贵,尊重并传承它们,使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传统工艺所处的困境,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孙立斌在《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功能性:孙立斌注重设计作品的功能性,他重视作品的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他在设计上考虑了各种实际使用的情况,使作品能
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强调形式美:孙立斌在设计作品时,注重作品的整体形式美。

他追
求作品的美感,使设计作品更加美观,让人们在使用时感到愉悦。

他善于
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材料,使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高度重视细节:孙立斌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他在设计作品时非常注
重细节的处理。

他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使作品更加精致和完美。

他的作
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精细的雕刻、精确的细节处理,这为他的设计作品增添
了独特的魅力。

4.追求创新:孙立斌在设计中追求创新,他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和工艺,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他善于寻找灵感,注重创造力的发挥,使
设计作品不断与众不同,引领时代的潮流。

5.融合传统与现代:孙立斌的设计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在设计中不仅注重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还吸取了现代设计的元素,使作
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他的设计作品既有古典的庄重,又有现代的时尚感。

综上所述,孙立斌在《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功能性、强调形式美、高度重视细节、追求创新以及融合传统与现代等方面。

他的
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世的设计师
和工匠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探索研究[摘 要]《考工记》记录了百工之事,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设计思想贯穿其中。

在设计管理思想上,讲究分工合作、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科学性的设计思想既是中国古代“造物”理念的总结,更是未来设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思想;合以为良;创新;造物思想[中图分类号]J50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06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高平.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J].天工,2021(11):65-67.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高 平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高平(1982.06—),男,汉族,广东兴宁人,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教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考工记》记载了齐国时期各行各业的手工制作规范及工艺技术,其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工艺、古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中最具设计思想价值的,莫过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全书。

以此观点切入并对这一设计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建立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周易》到《考工记》中设计思想的变化《易经·说卦》中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1]此处所说的“三才”就是指“天、地、人”,可见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上天下地以及人主宰万物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下》中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中讲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心向背的重要作用。

另《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可见,讲究顺应天之时运、接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这种思想从《周易》开始便影响着各行各业。

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

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

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摘要:《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论及设计技术的著作,本文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分别从《考工记》所提出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设计技术所遵循的原则。

文章的最后通过对中西方设计技术的比较,力图探索出一条利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技术之路: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思想,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技术,天人合一《考工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著作。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中国现代教育家张道一先生等知名人士都对《考工记》有过深入的研究。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仍有争议。

闻人军先生根据古代度量衡制、历史地理称谓的演变、金石乐器、青铜兵器形制的发展,并结合相关史书记载与先秦出土的文物资料,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将《考工记》定为“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1.《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关于设计技术的著作。

这部先秦时期的作品是中国第一部论及设计技术的理论著作,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并对后世的设计技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约瑟博士在评价《考工记》时,对它的研究价值予以了肯定,称其为研究中国传统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考工记》言简意赅,包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论述了百工器物制作的产生及各器物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当时设计的三十个工种:“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

”《考工记》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设计技术及古代优秀的技术观念,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思想。

2.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创物要顺应天时。

宇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万事万物应与之相顺应,人之为器物应当顺从天时,方得以为器。

文章论述到“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1];”今人看来与设计技术毫无关系的天时,却是十分重要的。

《考工记》中的“三材”的材质的选择与现代制车工业的对比

《考工记》中的“三材”的材质的选择与现代制车工业的对比

《考工记》中的“三材”的材质的选择与现代制车工业的对比作者:张悦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2期摘要:《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地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它详细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陶瓷、刮磨等六大类30种手工业的内容,本文仅就《考工记》中车轮的制造进行探索,针对毂、辐、牙这“三材”的材质的选择与现在制车工业中这三个部位的材质进行对比,探讨发现《考工记》中车轮选材的原则和规范是十分全面而合理的,表明我国先秦时期人们对数学、力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反映了当时生产技术的成熟和制造工艺的进步。

关键词:三材;选材原则与规范;生产技术;制造工艺《考工记》曰:“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

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毂也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

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

说轮人制作车轮,砍伐用作毂、辐、牙的三种木材必须依照一定的季节。

三种木材具备之后,心灵手巧的工匠将它们加工组合,而成为车轮。

毂,要使它利于车轮的转动;辐,要使它直指车牙;牙,要使它牢固紧抱。

轮子即使磨损坏了,毂、辐、牙也不松动变形,称之为完美。

一辆车如果不坚固,就不能承载负重过多,所以车身是否坚固决定了车是否经久耐用,而这则取决于车的材质。

并且只有把车制作得坚固结实,才能经受住马的强大拉力。

郑玄注曰:“三材所以为毂、辐、牙也,斩之以时。

材在阳则中冬斩之,在阴则中夏斩之。

今世毂用杂榆,辐以檀,牙以橿也。

”1 辐的选材与对比在辐的选材上,《考工记》曰:“辐也者,以为直指也”,就是要求材质必须强韧,有一定承载重量的强度,不易中折,并且一辆车的每支车辐在长短、材料、粗细、轻重等各方面应该是相同的、均匀的。

郑玄注曰:“辐以檀”。

用檀木,檀木这一木材的形态特征是木质坚硬,木材结构细,略均匀;强度较高;耐腐,干燥宜慢。

正满足了上述所有要求。

而辐的出现也是为了减轻车的自重,增加车的负荷量,则要求车身造得尽量轻巧。

国学宝典《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轮人輈人

国学宝典《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轮人輈人

【导语】轮⼈制作车轮,砍伐[⽤作毂、辐、⽛的]三种⽊材必须依照⼀定的季节。

三种⽊材具备之后,⼼灵⼿巧的⼯匠将它们加⼯组合[⽽成为车轮]。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周礼》:冬官考⼯记第六·轮⼈/輈⼈。

欢迎阅读参考! 轮⼈【原⽂】 轮⼈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

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毂也者,以为利转也。

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也者,以为固抱也。

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

望⽽□其轮,欲其幎尔⽽下迤也。

进⽽□之,欲其微⾄也。

⽆所取之,取诸圜也。

望其辐,欲其揱尔⽽纤也。

进⽽□之,欲其⾁称也。

⽆所取之,取诸易直也。

望其毂,欲其眼也,进⽽□之,欲其帱之廉也。

⽆所取之,取诸急也。

□其绠,欲其蚤之正也,察其菑蚤不龋,则轮虽敝不匡。

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

阳也者,稹理⽽坚;阴也者,疏理⽽柔。

是故以⽕养其阴,⽽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蒿□。

毂⼩⽽长则柞,⼤⽽短则挚。

是故六分其轮崇,以其⼀为之⽛围,参分其⽛围,⽽漆其⼆。

椁其漆内⽽中詘之。

以为之毂长,以其长为之围,以其围之⾩⼒捎其薮。

五分其毂之长,去⼀以为贤,去三以为轵。

容毂必直,陈篆必正,施胶必厚,施筋必数,帱必负⼲。

既摩,⾰⾊青⽩,谓之毂之善。

参分其毂长,⼆在外,⼀在内,以置其幅。

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

辐⼴⽽凿浅,则是以⼤扤,虽有良⼯,莫之能固。

凿深⽽辐⼩,则是固有馀,⽽强不⾜也,故竑其辐⼴,以为之弱,则虽有重任,毂不折。

参分其辐之长⽽杀其⼀,则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

参分其股围,去⼀以为□围,揉辐必齐,平沈必均,直以指⽛,⽛得,则⽆槷⽽固,不得,则有槷必⾜见也。

六尺有六⼨之轮,绠参分⼨之⼆,谓之轮之固。

凡为轮,⾏泽者欲杼,⾏⼭者欲侔。

杼以⾏泽,则是⼑以割涂也,是故涂不附。

侔以⾏⼭,则是搏以⾏⽯也,是故轮虽敝不甐于凿。

凡揉⽛,外不廉⽽内不挫,旁不肿,谓之⽤⽕之善。

是故规之以□其圜也,萭之以□其匡也。

县之以□其幅之直也,⽔之以□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薮以⿉,以□其同也,权之以□其轻重之侔也。

以甗为例探析《考工记》中以用为本的设计思想

以甗为例探析《考工记》中以用为本的设计思想

【内容摘要】《考工记》是一本极具功利性、务实性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具有深刻的文化烙印,其以用为本的设计思想隐含着当时的社会礼制。

文章以《考工记》抟埴篇中的“陶人为甗”为例,通过分析甗的结构、工艺和功能,得出甗无论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炊具还是作为墓葬中的随葬礼器,前提是其实用功能的发挥,都是为人服务,充分体现了《考工记》中以用为本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考工记》甗以用为本《考工记》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体现了先秦时期以用为本的思想观念。

这种以用为本的观念在器物的设计上表现为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特点,或者说是以人为中心来考虑设计、制造等问题。

先秦时期,墨子、韩非子、管子等人在器物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也特别重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

张道一先生在《〈考工记〉研究三题》一文中说,“制造物品,要分析其机制,发挥其功能,以收到最佳的效益。

”这种以用为本的设计制作思想对后世的艺术设计有深刻的影响。

《考工记》中关于甗的记载相对来说较为简略,在抟埴篇“陶人”一节中这样记载:“陶人为甗,实二鬴,厚半寸,唇寸。

”“凡陶旊之事,髺垦薜暴不入市。

器中膞,豆中县,膞崇四尺,方四寸。

”①闻人君先生将其译注为:陶人制甗,容积二鬴,壁厚半寸,唇厚一寸;凡陶人、旊人所制的器具,形体歪斜、顿伤、破裂、突起不平的都不能进入官市交易;陶器要用膞校正,豆柄要直立中绳,膞的高度为四尺,方边,每边四寸。

虽然《考工记》对甗描述的笔墨不多,但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甗的容量、厚度,制作工艺、工具,以及进入市场的标准。

这给后世生产留下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一、甗的结构与工艺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商代至汉代,东汉之后逐渐衰亡,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一种组合炊具,相当于今天我们用的带有箅子的锅。

甗的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中间有穿孔的箅,上部的甑与下部的鬲或鼎、釜,或分体,或合体,多为圆形、立耳,少数为方形。

早期的甗为陶制,商周时期,甗开始用铜铸成,秦汉之际出现铁制甗。

《考工记·轮人》中的设计思想探究

《考工记·轮人》中的设计思想探究

汉用檀木做 牙。《 周礼・ 官・ 》 地 山虞 说:“ 仲冬斩 阳木 , 仲夏斩阴木。 ”
在谈 到伐 取毂 材 的要领 时 , 者写道 :“ 斩毂 之 道, 矩其 阴 作 凡 必 阳 。阳也者 , 稹理 而坚 , 阴也者 , 理而柔 。 故 以火养其 阴 , 疏 是 而齐诸 其阳 , 毂虽敝不 蔽。 则 ”这是在讲 伐取毂材的 时候 , 必须先刻 识阴阳记 号; 木材向阳的部分, 文理致 密而坚 实; 背阴的部分, 文理 疏松而柔弱 。 所 以要 用火烘 烤背 阴的部分, 使其 余向阳的部分 性能 一致 。 样做 出 这 来的毂才能受 力均匀 , 使用寿命长, 即使破旧了也 不会不 平整 。 这一方面可 以看 出古人 对于制 轮的经验 丰富, 一方面 可以体会到
“ 天”有时也被作 为自然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 思想中,“ 是伟大而 在 天” 崇高的 , 是渺小的 , 上天给了人以生存和发展的机 会。 人 是 人所 要做的 不是 “ 战天斗地”, 而是顺应天 意, 顺应 自然, 人的生产劳动也是围绕这

使用的 状态不 同,因此 需要不 同的材料和 处理 方法 。 合理 地选 取材料 是进 行设 计制造 的前提 条件 。 它们 三者配合得 当, 能造 出合格的 而 才
期。这一 时期对 本土文化反思和挖掘应该成 为前进 中重要的一步。《 考
轮的技术 的掌握 是一种当时科技 进步的象 征, 本身 就说明着技术 的成 熟和人们对造车理 论的熟练应用。对轮人为轮的描述中, 有不少即是 对
工记・ 》 轮人 在中国工艺史上有着重 要的地 位, 我们 希望通过研 究其 中 车轮各个部件尺寸的数学描述 , 体现了古人在设 计上的理性精神。 的设计 思想 , 对传统设 计思想 追本溯源 , 搞清 楚我们 的设计 思想从何 “ 故六分其轮 祟 , 是 以其一为之牙围 ,Leabharlann 叁分其牙 围而 漆其二 。 ”这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探索《考工记》中设计思想对于VI设计的启示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探索《考工记》中设计思想对于VI设计的启示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探索《考工记》中设计思想对于VI设
计的启示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工程技术书籍,包含了许多经典的设计思想。

其中,有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寰中”,大约可以解释为通过超越外表的表象,得到事物本质的内涵。

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设计哲学,在VI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VI设计作为企业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视觉语言传达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理念。

要做好VI设计,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品牌内涵和文化底蕴,从中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的设计元素与形式,营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

而这一过程必须从表象中挖掘出事物本质。

具体来说,“超以象外”可以理解为超越表层、过滤干扰,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元素;“得其寰中”则是指从个别的元素中发现总体规律,最终形成整体性的设计概念。

这不仅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入的思考能力,还需要敏锐的设计感和对市场的敏感性。

除了从思想层面影响VI设计,《考工记》中的许多工程技术也给VI设计带来了启示。

在《考工记》中,有关于几何学、比例、色彩等方面的讨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加准确地运用在VI设计中,使设计更加合理、美观和实用。

例如,在色彩设计中,通过学习色彩的混合、对比等知识,可以营造出更具张力和视觉效果的设计。

综上所述,《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对于VI设计有着重要的
启示意义。

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发散思维、超越表象,深入挖掘事物本质,从中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的设计元素与形式,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技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摘要】:先秦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艺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科技文献。

它记载了先秦时期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原则、方法和生产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而又艰苦的劳动实践对手工业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地结晶。

无论是在中国经典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传统手工业设计史和科技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考工记》中所体现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一定的阐释和探讨,阐明其对现代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一《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期,是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又名《冬官考工记》,“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整理先秦古籍,因《周官》缺东官篇,便以《考工记》补入: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遂成为《周礼》之一篇,故也称《周礼.考工记》”。

它篇幅不长,但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我国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涉及到了先秦时期的制车、青铜冶铸、兵器、钟磬、礼器、建筑、水利工程、生活用具等手工业技术,同时还涉及到了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动物、天象、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充分反映了先秦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

书中详细的记述了当时工艺设计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标准等对现代设计具有重大的、积极地指导意义。

二(一)《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1、天时所谓“天时”指的是,一种自然运行的时序,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或变化的自然规律,通俗的讲也就是指气候的变化,如天气的阴晴雨雪、寒暑、节气、气候等。

《考工记》中对“天时”的记载为:“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意思是:气候的变化可以让万物生长茂盛,有时却能使万物凋谢死亡;石头有的时候因风化而裂开;水有时会冰冻凝固,有时会变成雨露;这些指的都是天时造成的即自然规律。

郑珍对《考工记》车舆系统的图形述说

郑珍对《考工记》车舆系统的图形述说

郑珍对《考工记》车舆系统的图形述说曾秀芳【摘要】郑珍《轮舆私笺》二卷专为注解《考工记》之轮人、舆人、辀人三职,另附《轮舆图》一卷,共有图九幅。

其中三幅为郑珍所绘,另外六幅为其子郑知同所绘,而郑知同也只是将其父郑珍的文字叙述变成了更为直观的图形解说,图之精髓仍在郑珍。

择其中之《牙围图》、《毂辐牙合材图》、《车舆全图》和《辀合衡度数图》四图进行解析,不时切换古车制系统之轮牙、车舆、车辀的空间概念,可见郑珍对《考工记》之车舆系统的图形述说。

%The two volumes of Private Notes of Wheels and Vehicles written by Zheng Zhen are the specific annotations to his Notes of Vehicle Mechanicians about wheel mechanicians ,vehicle mechanicians and shaft mechanicians attached with a volume of Illustrations of Vehicles of nine pic‐tures .Thr ee of the illustrations were drawn by Zheng Zhen ,and the other six by his son Zheng Zhi‐tong .However ,Zheng Zhitong just transformed his father’ s word illustration into more specific graphic illustrations and the core still existed in Zheng Zhen’s creation .This paper chooses four draw‐ings–“Drawing of Outer Wheels” ,“Drawing of Hub ,Spoke and Outer Wheels” ,“Drawing of Vehi‐cles” ,and“Drawing of Shaft Balance Degree” to conduct analysis ,and also gives the analysis of the space connotation of wheels ,vehicles and vehicle shafts in the ancient vehicle system ;thus ,Zheng Zhen’s graphic illustration of vehicles’ system in Notes of Vehicle Mechanicians can be clearly illus‐trated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8页(P40-46,102)【关键词】郑珍;轮舆私笺;考工记;车舆系统;图形述说【作者】曾秀芳【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240.6郑珍《轮舆私笺》二卷,系郑珍注解《周礼·考工记》车制内容之作。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考工记》是一本介绍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古籍,它提出了一系列设计原则和方法,对后来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整体构思、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装饰美学等方面,详细介绍《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首先,考虑整体构思的设计原则在《考工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它强调建筑设计要从整体考虑,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在选择建筑场地时,要考虑地势、土质、水源等自然条件,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便于使用和管理。

例如,《考工记》中提到了“倚山向水”、“阳光充足”等原则,要求建筑向优势方向倾斜,利用自然景观打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其次,空间布局的设计原则也是《考工记》中重要的内容。

它强调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组织,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在住宅的空间规划中,要考虑家庭成员的人数和生活习惯,合理划分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

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阳台、过道、楼梯等功能空间,提供人们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考工记》中还强调了空间的开敞和通透,要通过布局和采光设计,使室内空间拥有良好的视觉和空气流通。

另外,建筑形式的设计原则在《考工记》中也得到了重视。

它强调了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的统一,追求简洁、谦逊的设计风格。

通过合理运用对称、平衡、比例等原则,打造出和谐、美观的建筑形式。

同时,《考工记》还提出了追求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通过不同的体块和造型设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象。

此外,还强调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寿命,同时注重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最后,《考工记》中关于装饰美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建筑的装饰要符合建筑形式和功能需求,不仅要美观,还要注重实用性。

在建筑立面的装饰上,要运用线条、颜色等元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考工记》中还提到了“宜人即可,宜性即勿,贵是饰也”等原则,强调装饰要适度,不可过分追求外在的华丽和豪华。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的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是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精美,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名词解释《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考工记》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所载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

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解释《考工记》所说“天有时”,强调一切事物要从整个自然与时代的系统出发进行设计“地气”是指自然界的客观条件,“材美”“工巧”则是强调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工美史话作者简介:徐竹馨(1998—),女,汉族,浙江衢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摘 要]先秦时期著名工艺典籍《考工记》对我国科技史、文化史、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书中所蕴含的造物思想更是成为后世设计学习的典范。

从《考工记》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入剖析“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造物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从地域文化性、人性化以及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等三个方面探讨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考工记》;造物思想;现代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5-009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徐竹馨.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天工,2022(15):91-93.徐竹馨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考工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被誉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

该书保留了先秦大量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以及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阐述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及匠人精神,在中国科技史、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它所蕴含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考工记》概述《考工记》产生于礼法严明的周朝,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

在事事皆重礼仪的封建社会背景下,《考工记》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书中对各工种和各器物制造工艺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迎来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手工业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分工也趋于精细。

《考工记》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还细分出不同的工种,即攻木之工七种、攻金之工六种、攻皮之工五种、攻色之工五种、刮磨之工五种、抟埴之工二种,对各工种进行了严格的分工,并明确规定了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有助于工匠专攻技艺,人尽其能。

《考工记》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作者:魏保乐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5期摘要:在中国设计史上《考工记》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工记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和观点,不仅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造物观,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设计思想,对功能、匠意、自然的理解及“和合”的精神对现代产品设计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当代产品设计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在传统造物中找到解决方法,得到一些启示。

在当代设计环境中,中国传统的开放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是当代产品设计首要考虑的内容。

关键词:考工记产品设计设计思想以人为本和合工匠精神《考工记》成书于先秦时期,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其记录了我国先秦时的重大科技成就,里面蕴含了许多重要的设计理念。

其设计理念对当代产品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中经常提到“以人为本”,何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指围绕使用者本身及產品使用目的进行的设计。

即造物活动的根本在于“为人用”,好的造物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

先秦时期的器具从设计到生产,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都包含着人们生活的需要,《考工记》中,对于各种器具的生产目的和用途都有着大量详尽的描述。

在现代语意中的“以人为本”不仅要以个人为本,还要以人类为本,提倡绿色设计。

在现代设计中,产品更新频率快,材料废弃度大大增加。

西方曾一度提出“有计划的废止”,虽然这种口号已经不再宣传,但在产品的设计领域还潜在存在着这种现象,这不仅造成了病态的消费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浪费,不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设计理念。

“造物应使‘物’自身做到行其事,尽其用。

”[1]如何面对自然资源的匮乏是急需考虑的问题,我们应借鉴古人物尽其用的方法,遵循天地自然之规律以回应自然的恩赐,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真正从实质上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改变设计方法和思路,用设计造福人类自身。

二、“尚质尚用”的功能主义“从‘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到具体的‘郑刀’、‘宋斤’、‘鲁削’、‘吴一粤剑’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功能。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肖屏(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无论是在中国古典经学史上,还是在中国传统手工业设计史和科技史上,《考工记》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打算就《考工记》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工艺规范及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并探讨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工艺美学观仍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考工记遵礼定制现代设计《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造物思想与礼器制度《考工记》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其造物思想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之礼器制度。

我们知道,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与分化,至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据此“制礼作乐”,系统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是故为礼以奉之。

”(《左传·昭公25年》)“礼者也,犹体也。

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礼记》) “礼”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明尊卑,别上下”①,从而维护尊卑长幼(即君臣父子)森严等级制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考工记》中的设计美学观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中的设计美学观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的工 艺。就像 考工记》里描述 的一样 “天有时 ,地有气 ,材 有
(四 )“慌 氏涑 丝 ”,以 浼水 沤 其 丝 ,七 日。去 地 尺 暴 之 。昼
美,工有 巧 ,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 良。”释 义为 :依照 自然规 暴 诸 日 ,夜 宿 诸 井 ,七 日七夜 ,是 谓 水涑 。
律 ,适宜 的 自然条件 ,上等的原材料以及成熟的 工艺 。只有满
煮等 工序 ,以达到染 色的 目的 。
丹秫即赤秫 ,赵 匡华 等人则认 为 “丹秫”即丹栗 ,是丹砂的 别
(三 )三人为红色矿石 ,都是在 自然运行 的规
90 I差量田 (上 )201 8 0
律 下 , 定的 环 境 I 昕 孕育 n勺材 料 。往 JJj也 的 发 展进 程 『fJ,人 } , 多穿 毛皮 圳 成 的 J】}乏装 ; l阜j 以 眯 卡于料 I'q1 。
摘 要 : 考工记))是举世 闻名 的世界名著 .是最 早的手工 艺著作 。其崇 尚 “天有 时,地有 气,材 有美 ,工有巧 ”的设计 美学,非常前卫,是一个时代设 计的突破 ,也 预示着那个时代设计者 的睿 智。其 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在 ((考工 记 中的 “钟 氏染羽”和 “慌 氏涑丝”两个章节 中表 现得尤 为突 出,它们分 别记 载了服 装的染 色工艺和 练丝工艺 ,不论 从精巧 的工艺 ,还是严谨 的工 作态度上来说 .都是服装业质 的飞 跃,对 现代服装设 计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 词: 考 工记 ; 天人合一 ;服 装设 计
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在考工记中的钟氏染羽和慌氏涑丝两个章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分别记载了服装的染色工艺和练丝工艺不论从精巧的工艺还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上来说都是服装业质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轮人》设计思想初探
摘要:
《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但此外细究书中内容,会发现还有很多和现代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之处。

这里我将以《考工记—轮人》为例点出它所体现的几个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观点,包括:形式与功能,以人为本,人机环境。

关键词:功能与形式以人为本人机环境
正文
《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考工记》中对于造物,有这样总结性的设计思想“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这四个条件加起来,才可以得到精良的器物。

但是这些设计思想,是笔者总结性的开篇之词,此外细究书中内容,会发现还有很多和现代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之处。

在这里,我将以《考工记—轮人》为例点出它所体现的几个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观点。

一.功能与形式问题——对物本身的关注
形式和功能哪个更为重要?从包豪斯以来,设计界就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从现代设计的“形式服从功能”,“少就是多”,到极少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其实在《考工记》中早有提到。

在轮毂的制作中提到:“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挚。

”如果毂小而长,辐间就太狭窄了,如果毂大而短,辐菑就不坚牢,会摇动不安。

由此可见,在《考工记》中功能是受到很大重视的。

在察车之道中指出“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

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

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

”考核车子的要领,要注意它的结构是否缜密坚固,着地是否微至。

如果轮子不缜密坚固,那就不能坚固耐用,轮子着地的面积若不微少,那就不会运转快捷。

这里表明,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考工记》中的观点应该是形式服从功能的。

但同时在《考工记—轮人》中关于车轮的制作,又有这样的记载“望而眡其轮,欲其幎尔下迤也。

进而眡之,欲其微至也。

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望其辐,欲其削而纤也。

进而眡之,欲其肉称也。

无所取之,取诸易直也。

望其毂,欲其眼也,进而眡之,欲其帱之廉也。

无所取之,取诸急也。

”远望轮子,要注意轮圈转动是否周而复始的均致的触地;近看轮子,要注意它着地面积是否很小,无非是要求轮子正圆。

远望辐条,要注意它是否像人臂一样由粗渐细;近看辐条,要注意它是否光滑均好,无非是要求辐条滑致均好,挺直。

远看车毂,要注意它是否匀整光洁;近看车毂,要注意裹革的地方是否隐起棱角,无非是要求裹的紧固。

轮子正圆,是为了功能的更好实现;而辐条滑致均好,车毂匀整光洁,裹革紧固,除了是功能的要求以外,还希望产品在基于功能基础之上表现出一定的或者应有的形式美。

辐条滑致
均好,车毂匀整光洁,裹革紧固,在增强功能的同时,也展现了一定的形式美。

所以,《考工记》不仅重视功能,体现功能第一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形式,要求在达到功能基础之上,做工精细,体现出一种自然的,不源于装饰的功能美。

这也是《考工记》中“工有巧”的一种表现。

也正是这种对待功能和形式问题的态度,才有了后来闻名中外的明代家具。

二. 以人为本的思想——对物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
“工业设计是人为事物的科学”,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主导因素。

人是产品设计的主体,也是产品设计的目的,因此产品与人密切相关的部分是设计的重点。

《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工艺制作技术体现了古人在设计活动中对人的关注。

《考工记》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机工程学方面。

在察车之道中, 《考工记—轮人》提到“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

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

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车的轮子太高的话,人不容易登车;轮子太低的话,马拉车就非常费力,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兵车、田车、乘车的车轮尺寸要有所调整,车轮的尺寸要以人体的尺度为设计标准,以方便人的活动为原则。

其次在车盖的制作中,关于车盖的高度提到“盖已崇,则难为门也;盖也卑,是蔽目也。

”盖的高度过高,有碍于进出城门;过低,则遮蔽御者的眼睛,影响驾御。

所以盖的高度定为十尺最为合适:“是故盖崇十尺”。

这两点都说明古人的设计思想中包含了现代“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主张。

那时人们已经明白,应该通过对物本身的调整,来达到人在使用物时的一种平衡与和谐,而不是让人通过自身的调节去适应物的结构。

无论是“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还是“盖也卑,是蔽目也”等都要求所造之物要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从而使人可以很好的,和谐的操作和使用物。

其次,为了物功能的更好,更有效率的实现,这种“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思想推及到拉车的马之上。

“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就是说轮子太低的话,马拉车就非常费力。

这里,人机工程学已经被推广到动物的身上。

这一推广,正是古人对尺度的细微观察和研究。

也是古人对功能重视的表现。

三.人机环境——对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关注
物,是人造之物,同时也是人的使用对象,故人与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人与物关系的发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于是在物,人与环境之间又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考工记》中考虑到物本身,物与人的关系,同时也没有忘记物与环境的关系。

古人在物的制作中,就已经考虑到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这层关系加以考虑和设计。

《考工记—轮人》中车盖的制作:“盖已崇,则难为门也;盖也卑,是蔽目也。

”车盖太
高的话,(一般的城)门就通不过去;车盖太低的话,要遮住乘车者的视线,所以车盖的高度定位十尺。

这里不光考虑到人与物的关系,也考虑到了物与环境的关系。

车盖的高度受到两个事物的限制:人视线的高度和城门的高度。

在这两者之间找和谐。

不同的环境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要求,同一种事物很难满足不同环境对它的要求。

这样,环境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一个问题。

同一种物的设计,要因地而异,以更好的实现功能。

《考工记》中不仅考虑到了物与环境的简单关系,同时考虑到不同环境对物要求的差别。

《考工记—轮人》中关于轮子的制作:“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

杼以行泽,则是刀以割涂也,是故涂不附。

侔以行山,则是抟以行石也,是故轮虽敝不粼于凿。

”凡制作车轮,行驶于泽地的,轮缘要削薄;行驶于山地的,牙厚上下要相等。

轮缘削薄了,在泽地中行驶,就像刀子割泥一样,所以泥就不会黏附。

轮子牙厚上下相等,行驶于山地,因圆厚的轮牙滚在山石上,虽然轮子用的破旧了,也不会影响凿蚤而使辐条松动。

在泽地中和山地行驶的车轮结构是不一样的。

针对不同的环境,对轮子的结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这是源于一种功能实现的要求。

西方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到后来的波普风格,国际主义,极少主义等等各种风格,再到最后的后现代主义,都是对设计的探讨和反思。

中国因为迟来的工业革命和战争而没有机会参与,落下了一大步。

于是大批的人向西方学习,甚至可以说沉迷于这种学习。

其实,所有的这些运动,风格和主义都是对造物的一种探讨和研究。

而我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那就是《考工记》。

它的设计思想在先秦时代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

它对于防止现代设计功利化、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丢失、设计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设计的不可持续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而,对于现代设计师来说,我们更应该去借鉴和学习它。

参考文献
《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
《事理学论纲》柳冠中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