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二)常见化肥的化学式、性质与用途
1.氮肥:如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2.磷肥:如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主要用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3.钾肥:如氯化钾(KCl)、硫酸钾(K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果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
2.难点:化肥的鉴别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利用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肥的鉴别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我将设计一些与化肥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或老师探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等关键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化肥的使用情况,撰写观察报告,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化肥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化肥进行分类和鉴别。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课题: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概念;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2. 化学反应实验物质;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物质的变化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演示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实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2. 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四、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提高学生化学反应式的书写能力。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了解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探讨如何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完成作业时,请确保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提交时,请确保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以便教师批阅。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பைடு நூலகம்的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化肥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查找资料、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3.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化肥使用不当引发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理使用化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与化肥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产生浓厚兴趣,对化肥这一课题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化肥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了解不足,容易产生误解。此外,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化肥使用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单元教学计划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够理解盐和化肥在农业和工业中的作用。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制定详细且科学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常见盐类的性质。

掌握化肥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分,了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习盐和化肥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盐和化肥的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化学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肥使用中的环保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盐的基本知识(8课时)第1课时:盐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盐的定义,讲解盐的分类方法。

探讨不同类型盐的基本性质及其化学特征。

第2课时:常见盐的性质讲解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等常见盐的性质及其用途。

进行盐的溶解度、结晶等实验,观察不同盐类的性质。

第3课时:盐的生产与应用介绍盐的生产方法,如盐矿开采和海水蒸发。

探讨盐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4课时:盐的环境影响与安全使用分析盐在环境中的影响,如盐害问题。

讨论盐的安全使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58课时:复习与综合应用通过复习和习题训练,巩固盐的基本知识。

进行综合应用题训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盐的应用。

化肥的基本知识(10课时)第1课时:化肥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化肥的定义,讲解化肥的基本类型,如氮肥、磷肥、钾肥。

讨论化肥的成分及其作用。

第24课时:氮肥的性质与应用讲解氮肥的基本性质、生产方法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进行氮肥应用效果的实验和案例分析。

第57课时:磷肥和钾肥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磷肥和钾肥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农业中的作用。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2.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的性质、组成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2. 糖类的性质与作用3. 脂肪的性质与作用4. 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5. 生活中的有机物应用实例教学重点: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教学难点: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2. 相关生活实例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如碳的单质、氧化物等。

2. 宣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有机物。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如有机物的定义、组成、性质等。

2. 讲解糖类的性质与作用,如糖类的分类、分布、作用等。

3. 讲解脂肪的性质与作用,如脂肪的分类、分布、作用等。

4. 讲解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出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如食物、药品、日用品等,让学生分析其组成与作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机物现象,如食物腐败、药物作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机物的概念、性质、作用等。

2. 强调有机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举出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分析其组成与作用。

3.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物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有机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小组合作,选择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其性质(如溶解性、腐蚀性等),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5.深入了解一种工业用途的盐(如硫酸铜、氯化钠等),调查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6.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有关盐的趣味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作业完成过程中,注意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培养自主高作业质量。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教学,培养技能:
-指导学生进行盐的提取、检验及制备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的调味、纯碱的清洁作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养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盐的化学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化学成分;3.理解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2.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肥料的作用机制;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农田施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为什么农民要给农田施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中施肥的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给学生简要讲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并与有机肥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解释每种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如氮肥促进植物生长、磷肥促进根系生长等。

3. 化学肥料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解释不同农作物对氮肥、磷肥、钾肥等的需求量不同,以及不同阶段对化学肥料的需求变化。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以及化学肥料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15分钟)•讲解使用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如正确计量、适时施肥、避免过量等。

•强调使用化学肥料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环境和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提醒学生化学肥料不能替代有机肥料,应进行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合理配合使用。

5. 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关键词和要点,以查漏补缺,并巩固学生对化学肥料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2.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
(1)盐的定义:盐是由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不同,盐可以分为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
(3)盐的性质:盐的溶解性、熔点、沸点、颜色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4.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盐的性质、分类和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重点介绍三种以上盐的用途及其原理。
2.完成课后习题:根据课堂练习的题型,自行设计一组关于盐的性质、分类和应用的习题,要求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自我检测。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后,对盐的概念、性质等方面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盐专题复习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储备:学生对盐的分类、性质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具体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不足,需要通过复习加深印象,提高运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教学设计
4.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和共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化学实验中遵循实验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键这一抽象概念的学习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学生对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力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离子键和共价键;另一方面,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化学键的运用尚不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通常较高?
-为什么共价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化学键的存在。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5.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化学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少于300字。
-短文可以涉及化学键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化学键的定义,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键的直观认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5.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环保问题。
7.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化肥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关注农业、服务农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过量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化肥分类和鉴别方法,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周边农田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分析其优缺点,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2.设计一份关于化肥使用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化肥种类、施肥方法、施肥量等,向家人或周边农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总结调查结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化学肥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肥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原理,认识常见化肥的化学式及名称,如氮肥、磷肥、钾肥及其复合肥。
2.学会运用化肥的溶解性、颜色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进行鉴别。
3.掌握化肥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适量施用、深施、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等,以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4)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5)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通过课外阅读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3)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4)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化学反应的定义;(2)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和方法。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1)化学平衡的定义;(2)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3)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3. 讨论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针对化学反应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相对较浅。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小组成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重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化学知识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实验现象引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食物烹饪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
3.小组合作培养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教学策略1、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可在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并了解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特别是氯化钠,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粗盐提纯实验部分操作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

3、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可先简单介绍其用途,再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而自然引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再讲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5、对于盐的溶解性,教材没有特别说明,所以在教学中可先补充讲解后再讲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知识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来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提取有用信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盐、化肥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盐、化肥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酸、碱、盐的反应。

3、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安排:4实验用品:(第一课时)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导管、石灰水、试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氯化钠师: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根据你们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盐有哪些?它们在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生: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矶、做豆腐用的石膏师:我们生活中做菜用的食盐与化学上所说的盐是否等同?生:思考,参看书第70页,食盐与我们所说的盐不同。

师:曾经多次有人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误认作食盐当调料,引起中毒事件。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物质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是否一定有电子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二、讲授1.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三、实验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现象。

2. 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反应物的量比和产物的生成量。

四、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2. 汇总讨论结果,分享不同组的观点和见解。

五、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量比和生成量。

2. 讲解练习题答案,并指导学生加强巩固复习。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规律。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展开,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定量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工作要求】1.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2. 教学过程要生动、丰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3. 教学方式要多样、灵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4. 教学效果要显著、评价;要及时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概念。

2. 酸、碱、盐的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

4. 盐的溶解性规律。

5.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

3. 盐的溶解性规律。

四、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

2. 盐的溶解性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单元所学的物质分类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酸、碱、盐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酸、碱、盐的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4. 盐的溶解性规律:讲解盐的溶解性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的溶解性,总结溶解性规律。

5.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酸碱盐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作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酸碱盐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十一单元化学复习教案

初中十一单元化学复习教案

初中十一单元化学复习教案
主题:化学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巩固学生对化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
3.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化学单元的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3.化学计算:摩尔、溶液浓度等。

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单元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分。

2.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如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

3.进行化学计算的练习,包括摩尔计算和溶液浓度计算等。

4.进行化学题目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5.布置化学复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通过化学复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1.针对学生在化学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改进化学复习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形式,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组农田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农田里的庄稼长得好,有些长得不好?”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化学肥料?”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化学肥料的性质和作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化学肥料的种类、使用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制作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目。
3.教学方法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化学肥料知识的学习。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错误,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学生理解上的误区。
2.教学内容
-归纳化学肥料的分类、性质、作用、使用方法等知识点。
3.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化学肥料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环节,了解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讨论化学肥料使用不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环保意识。
4.强化实验操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进行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收获成长。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3课时教学设计
4.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表达金属冶炼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冶炼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b.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c.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评价与反馈:
a.设计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b.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c.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强调金属资源的有限性,教育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金属冶炼方程式的书写、金属腐蚀防护方法的应用等,共10题。
2.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金属冶炼原理,调查并整理至少三种金属的实际冶炼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撰写调查报告。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腐蚀防护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等,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什么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其他常见微量元素的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化学肥料,掌握施肥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过量施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教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讲解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了解我国农业现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新课内容:
6.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化学肥料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向家人、朋友或邻居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社会大众对化学肥料使用的认知和态度。
7.网络资源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我国化学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如遇到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案例分析:针对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和过量施肥的危害,选取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在300-500字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教学策略1、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可在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并了解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特别是氯化钠,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粗盐提纯实验部分操作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

3、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可先简单介绍其用途,再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而自然引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再讲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5、对于盐的溶解性,教材没有特别说明,所以在教学中可先补充讲解后再讲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知识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来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提取有用信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盐、化肥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盐、化肥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酸、碱、盐的反应。

3、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安排:4实验用品:(第一课时)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导管、石灰水、试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氯化钠师: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根据你们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盐有哪些?它们在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生: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师:我们生活中做菜用的食盐与化学上所说的盐是否等同?生:思考,参看书第70页,食盐与我们所说的盐不同。

师:曾经多次有人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误认作食盐当调料,引起中毒事件。

看来了解这些常识性知识对我们个人的健康及社会大有裨益。

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

师:介绍氯化钠的用途生:相互交流、补充师:食盐可以从粗盐中提取,但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呢?生:溶解、过滤、蒸发师: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第2课时)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的盐有很多种,除了食盐外还有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等,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常识举例说明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简介侯德榜制碱生:讨论,回答师: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时,我们已经知道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请同学们写出化学方程式生:练习写化学方程式师:比较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有何相似之处?那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像碳酸钙一样与盐酸发生反应?师:演示实验11-1和11-2生:观察现象,记录在73页表格内师:通过实验可以说明,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都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样品为碳酸盐。

师:厨房里有两瓶调味瓶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中的某一种。

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分开来。

生:可用食醋进行区别第3课时师:讲解盐的分类生:看111页溶解性表师:讲解并归纳盐的溶解性二、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举例2、盐+酸===新盐+新酸举例3、盐+碱===新盐+新碱举例4、盐+盐===新盐+新盐举例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反应的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列举几种化学反应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判断第4课时师:复习复分解反应生:判断师:酸、碱、盐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写出几个反应生: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并说明理由板书设计第1课时一、氯化钠(NaCl)1、氯化钠的组成:钠离子、氯离子2、氯化钠的用途:工业、农业、医疗、生活3、氯化钠的分布:海水、盐井、盐湖4、粗盐提纯(1)装置和仪器(2)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3)操作注意事项(4)误差分析第2课时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2、化学性质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样品为碳酸盐。

第3课时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硫酸盐中钡和铅不溶,Ag2SO4、CaSO4微溶碳酸盐中可溶只有钾、钠、铵盐酸盐中AgCl不溶三、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3+3Cu2、盐+酸===新盐+新酸AgNO3+HCl===AgCl↓+HNO3HNO3+BaCO3===Ba(NO3)2+H2O+CO2↑3、盐+碱===新盐+新碱2NaOH+CuSO4===Cu(OH)2↓+Na2SO43NaOH+FeCl3===Fe(OH)3↓+3NaCl4、盐+盐===新盐+新盐NaCl+AgNO3===AgCl↓+NaNO3Na2SO4+BaCl2===BaSO4↓+2NaCl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4课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并说明理由。

Cu(OH)2+HClNa2SO4+MgCl2BaSO4+HNO3KCl+AgNO3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粗盐的提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氯化钠的来源;⑵复习过滤操作的要点,初步了解蒸发操作并掌握操作中的要点和粗盐提纯的步骤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体验,掌握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验,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引入]:食盐有什么用途? [生]思考并回答。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介绍]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设问]那怎么样才能从这些资源中得到食盐呢?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是怎么样的?是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呢? [生]思考并回答:观看视频,了解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

[板书]3.粗盐提纯[讨论]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

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讲解]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粗盐提纯1、粗盐提纯的有哪几个步骤?每步操作用了什么仪器,都用到那种仪器?2、讨论蒸发中的注意事项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讨论】哪些实验环节会造成误差?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答】偏低的原因: 1.称量粗盐时称多了2.过滤时有液体洒落3.蒸发时液体溅出蒸发皿4. 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洒出【讨论】精盐产率偏高的原因有哪些?【答】蒸发时滤液未蒸干板书设计实验活动粗盐的提纯一.粗盐提纯: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实验误差分析: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策略对于有关化肥的知识介绍,可让学生通过报纸、书刊、网络等媒体获取有关化肥和农药使用利弊与合理使用等信息,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生产中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和鉴别方法等,感受化肥与农业的关系。

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了解了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常见化肥的化学式书写。

2、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课时安排2实验用品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食物等营养物质,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充足的养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7页1、2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2)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生:(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等(2)常用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师:演示实验,填写下列表格演示实验,填写上述表格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氮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生:氮肥:尿素、氨水、铵盐(碳酸氢铵、氯化铵)等,它促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植物缺少氮肥时叶片枯黄。

师: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吸收并转化成氮肥呢?生:不能师:大部分植物不能将氮气转化成可吸收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却能将氮气转化成可吸收的氮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经验的农民常把其他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

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2、磷肥演示实验,填写上述表格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磷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生:磷肥,它参与重要的代谢活动,与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及有机物的合成和转化等有关,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促进植物早熟。

植物缺少磷时,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