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2.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二)常见化肥的化学式、性质与用途
1.氮肥:如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2.磷肥:如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主要用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3.钾肥:如氯化钾(KCl)、硫酸钾(K2SO4)等,主要用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果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
2.难点:化肥的鉴别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利用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肥的鉴别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我将设计一些与化肥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或老师探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肥的分类、性质、用途及施用原则等关键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化肥的使用情况,撰写观察报告,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化肥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化肥进行分类和鉴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教案: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教案: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 1生活中常有的盐第 1 课时氯化钠、粗盐的提纯第 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课目的1.理解盐类的观点,知道有哪些常有的盐;认识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差别。

2.认识氯化钠的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

4.学会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查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要点难点要点认识氯化钠,以及几种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盐与食盐的差别,能够对盐类物质进行判断;碳酸盐的查验。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我们每个家庭中都有一种必不可以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会食之无味,弃之惋惜。

它就是食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食盐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氯化钠 NaCl1.介绍氯化钠化学式: NaCl 俗称:食盐2.氯化钠的用途依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指引学生概括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100 g 水中含有 0.9 g 医用氯化钠 )、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2)农业上:用 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食品业:用食盐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到,还延伸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融化,减少事故的发生。

3.盐与食盐你听闻过盐中毒的事情吗?播放录像:①用工业盐烹饪食品惹起中毒的事件资料。

②非法商贩用工业盐腌制食品的资料。

指引学生提出盐和食盐的差别。

学生议论后回答:盐与食盐的差别: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

4.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1)洗浴时,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可使皮肤强壮。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多日不凋零。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 分钟,而后再洗,则不掉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3.通过学习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引导学生关注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介绍化学肥料的定义、分类、成分及作用。
3.化学肥料的选用:讲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土壤状况、作物需求和化肥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4.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化学肥料过量使用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5.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肥料的相关实验,如测定土壤酸碱度、计算施肥量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对化学肥料的分类、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了解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一组农田里作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伯伯为什么要给作物施肥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化学肥料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2.接着,简要介绍化学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2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2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速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小组合作: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汇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生活情境: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速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速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在进行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由3-4名成员组成,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讨论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结合课本和PPT,向学生们详细讲解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同时,我还会讲解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让学生明白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燃烧的条件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有所变化?”。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实验。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生活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探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差异。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中,我期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们能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形成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和重视。
3.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形成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和重视,培养科学方法论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蜡烛燃烧实验为切入点,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我会准备蜡烛、火柴等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燃烧条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讨论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教学设计
4.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和共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化学实验中遵循实验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键这一抽象概念的学习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学生对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力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离子键和共价键;另一方面,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化学键的运用尚不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通常较高?
-为什么共价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化学键的存在。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5.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化学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少于300字。
-短文可以涉及化学键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化学键的定义,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键的直观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
-在蒸发过程中,如何避免液滴飞溅?
-粗盐提纯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4.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盐湖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结合粗盐提纯的原理,思考如何提高盐湖资源的利用率。
5.观察生活中的盐,了解其来源和制作过程,与家人分享粗盐提纯的知识,增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注重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
2.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粗盐的成分、含有杂质的种类以及提纯的原理。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粗盐的微观结构,使学生了解粗盐中除了氯化钠外,还可能含有泥沙、硫酸镁等杂质。然后,讲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包括过滤、蒸发等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2.拓展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思考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深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查阅资料要有据可查,严禁抄袭。
-介绍粗盐提纯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知识讲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讲解粗盐的成分及提纯原理。
-结合课本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指导: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监督实验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5.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环保问题。
7.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化肥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关注农业、服务农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过量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化肥分类和鉴别方法,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周边农田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分析其优缺点,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2.设计一份关于化肥使用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化肥种类、施肥方法、施肥量等,向家人或周边农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总结调查结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化学肥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肥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原理,认识常见化肥的化学式及名称,如氮肥、磷肥、钾肥及其复合肥。
2.学会运用化肥的溶解性、颜色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进行鉴别。
3.掌握化肥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适量施用、深施、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等,以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相对较浅。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小组成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重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化学知识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实验现象引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食物烹饪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
3.小组合作培养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11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11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当堂检测:
1.燃烧反应的特点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
2.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例子。
3.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两个实例。
4.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两个实例。
5.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中和反应的现象。
3.授课时间:2022年5月10日
4.教学时数: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力: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基本概念。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和解释。
3.实验技能:学生能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燃烧反应原理:燃烧反应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包括光能和热能。燃烧反应的放热性质使得它能够提供能源。
中和反应原理: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放热性质使得它能够调节酸碱平衡。
③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应用
燃烧反应应用:燃烧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燃料的燃烧、爆炸等。燃烧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取暖、发电等。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基本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但学生在化学反应原理、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加以巩固。在实验技能方面,部分学生能熟练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加强练习。
3.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但部分学生容易走神,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在课后,部分学生能主动进行复习和预习,但仍有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自主性,需要教师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配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1课时几种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铜、碳酸钙等,不仅仅是指食盐。

生活中常见盐还有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03)等,都属于盐。

【阅读回答】让学生阅读教材P72~P73“一、氯化钠”,了解、总结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分布和制备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十一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十一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十一章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了解几种常见的盐的组成及性质,理解盐的概念。

粗盐的提纯。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在这生活中,在我们的厨房中也用到许多的化学物质,比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还有做为装饰材料的大理石等,在化学上它们都属于一类化合物——盐。

这一节课我们先从熟悉的食盐开始学习。

(此处可以配合课件展示图片等。

)归纳导入:通过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新课。

或多媒体引入:在古罗马表示富有与贫穷,不看拥有黄金的多少,而是比藏有盐粒的数量,被历史上称为食盐货币时代。

我国的西藏过去也使用过盐巴货币。

为了换取生活必需的一小块盐巴,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贵州解放前只有少数人家吃得起吊盐(吃完饭以后,用舌头在吊挂着的盐块上舔一下)可见食盐的贵重。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读课本P72-P73,完成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是指__食盐__。

而化学中的盐是指__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__的化合物。

2.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__溶解__、__过滤__、__蒸发__等。

3.碳酸钠俗称__纯碱__、__苏打__,碳酸氢钠俗称__小苏打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氯化钠自学:阅读教材P72~73,完成下列内容:1.氯化钠是盐的一种,它的俗称是__食盐__,是一种__白__色颗粒状的固体,有__咸__味,易溶于水。

2.氯化钠的用途:生活方面:__作调味品__;医疗方面:__配生理盐水__;工业方面:__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等__;农业方面:__选种__。

【教师点拨】观看多媒体或者拿出食盐的样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食盐因为含有碘酸钾等物质,因此是混合物,而氯化钠是纯净物。

氯化钠除积雪的原理是形成食盐水,降低了凝固点,从而达到除雪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烹饪、医疗等,让学生感受盐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小组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技巧;
4.结合小组合作,进行互动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小组任务,如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技巧。最后,结合小组合作,进行互动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将知识点分为五个部分:盐的定义与分类、盐的溶解与溶解性、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制备方法以及盐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盐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直观地展示盐的性质和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形式,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组农田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农田里的庄稼长得好,有些长得不好?”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化学肥料?”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化学肥料的性质和作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化学肥料的种类、使用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制作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目。
3.教学方法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化学肥料知识的学习。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错误,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学生理解上的误区。
2.教学内容
-归纳化学肥料的分类、性质、作用、使用方法等知识点。
3.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化学肥料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环节,了解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讨论化学肥料使用不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环保意识。
4.强化实验操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进行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收获成长。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3课时教学设计
4.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表达金属冶炼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冶炼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b.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c.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评价与反馈:
a.设计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b.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c.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强调金属资源的有限性,教育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金属冶炼方程式的书写、金属腐蚀防护方法的应用等,共10题。
2.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金属冶炼原理,调查并整理至少三种金属的实际冶炼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撰写调查报告。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腐蚀防护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等,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什么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其他常见微量元素的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化学肥料,掌握施肥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过量施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教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讲解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了解我国农业现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新课内容:
6.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化学肥料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向家人、朋友或邻居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社会大众对化学肥料使用的认知和态度。
7.网络资源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我国化学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如遇到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案例分析:针对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和过量施肥的危害,选取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在300-500字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
(一)重点、难点突破
Ⅰ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
1.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俗名食盐的主要成分纯碱或苏打小苏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
要成分化学

NaCl Na2CO3NaHCO3CaCO3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
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NaCl+AgNO3=
AgCl↓+NaNO3
(1)与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CO2↑+H2O
(2)与碱反应
Na2CO3 +Ca(OH)2
=2NaOH+ CaCO3↓
(3)与盐反应
Na2CO3+CaCl2=
2NaCl+CaCO3↓
(1)加热分解
2NaHCO3加热
Na2CO3+CO2↑+H2 O
(2)与酸反应
NaHCO3+HCl
=NaCl+CO2↑+H2O
(1)高温分解
CaCO3高温CaO+ CO2↑
(2)与盐酸反应
CaCO3 +2HCl=
CaCl2 +CO2↑+H2O
用途化工原料、调味化工原料、洗涤剂食品工业、医疗建筑材料、制生石灰 3.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掌握常见盐类溶解性表。

4.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发生的条件是:盐可溶,而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相对靠前的金属(K、Ca、Na不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其它金属)。

例:Cu+2AgNO3 = 2Ag+Cu(NO3) 2
(2)盐+酸新盐+新酸,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碳酸盐均可和酸反应)。

例:AgNO3 + HCl = AgCl↓+ HNO3,CaCO3 +2HCl = CaCl2 +CO2↑+H2O
(3)盐+碱新盐+新碱,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
(4)盐+盐新盐+新盐,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
有一种不溶。

例:Na2CO3+CaCl2=2NaCl+CaCO3↓
5.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1)步骤: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结论: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说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一般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反应速率过快
不易控制。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氧碳不纯。

不用硫
酸的原因是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上面,阻止反应进一步
发生。

6.铵盐的检验:加碱微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原理是:NH4++OH-NH3↑+H2O
7.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2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计算产率
Ⅱ化学肥料
1.常见的化肥种类和作用
2.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危害:化肥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物质造成污染,土壤酸化;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二氧化氮、氨气、硫化氢气体等)造成大气污染;水域中的氮磷含量升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

(2)措施: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农家肥料和化肥合理配用。

使用化肥和农药时应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以尽量少的化肥农药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质量。

Ⅲ专题知识
1.几种重要离子的鉴别
(1)H+: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则含有H+,或加入少量活泼金属,如果有
气体放出并证明是H2,则含有H+;
(2)OH-: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或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含有OH-;
(3)NH4+:用NaOH溶液检验,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则含有NH4+。

2.物质的提纯
要注意的是,除杂(或提纯)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要与要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2)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常用加入某种物质,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的方法来除杂(或提纯)。

3.物质的鉴别
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不用或只用一种其它试剂鉴别一组物质的问题,是物
质鉴别题中的两种重要类型。

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
(1)从具有特征的物质入手,用看颜色、闻气味等方法先确定其中有特征的物质,再用其鉴别其它的物质(初中化学常利用铜离子或铁离子的颜色与众不同的特征来设计
这类鉴别问题)。

(2)如果被鉴别物质通过两两混合可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如不同的沉淀与气体等实验现象),也可以用来作为鉴别这些物质的方法。

4.物质的共存
物质能否共存是酸碱盐学习中的一个使初学者头痛的问题。

对此,我们可简单归纳如下:
(1)碳酸根与酸和钙离子不能共存;
(2)铜盐、铁盐等与碱不能共存;
(3)酸与碱、碱与酸性氧化物不能共存。

Fe3+ + 3OH- = Fe(OH)3↓ 红褐色沉淀
Cu2+ +2OH- = Cu(OH)2↓ 蓝色沉淀
H+ +OH- =H2O
2H+ +CO32- = H2O+CO2↑无色气泡
Ca2+ +CO32- = CaCO3 ↓ 白色沉淀
(二)学习方法建议
1.弄清概念,对于化学概念是否达到准确的理解,主要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能否准确表达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能否正确解答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我们在理解概念时,要特别注意需较透彻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学会正确的解答相应的基本问题。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能否正确的理解概念,是学好酸,碱,盐的前提。

比如能够理解有关酸碱盐的定义,分清酸碱盐类物质是认识它们内在反应规律的前提。

2.重比较,区分易混淆概念和知识。

比如盐的化学性质,与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等,通过对比,教师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及成功的欲望。

同时由个别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引导全体学生,探究、创新、思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知识的学、质、疑,再次激发兴趣。

3.抓归纳,从整体上把握盐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知识对历届学生来讲,都感到有难度。

无论是从它们的物理性质还是从化学性质上来讲都比较易混淆,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知遵循哪些规律。

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复习课,应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

4.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结合实验。

盐的相关知识,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

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

课本中介绍的几种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所以在教学最后应用知识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以达到使学生学有所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