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备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3.【教用】《第十单元 酸和碱 》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3.【教用】《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第十单元《酸和碱》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酸碱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尚不清晰,对酸碱反应的实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酸、碱、盐的基本性质,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酸碱的概念及其性质。
2.酸碱反应的实质。
3.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的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3.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运用比喻、实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酸碱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食醋去垢、熟石灰改良土壤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
2.呈现(10分钟)介绍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展示相关课件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酸碱。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化、中和反应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酸碱的性质,强调酸碱反应的实质。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洗涤剂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注重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实验操作: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和中和反应。
3.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对酸碱理论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困难,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酸碱性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尊重实验事实,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观看与酸碱相关的视频资源,了解酸碱在科技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新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
③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教学难点: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呼气比赛:投影上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讲授新课:阅读: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②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归纳、汇总:1.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碳酸、醋酸等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思考】1、其他酸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碱类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会变成什么颜色?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
【实验探究1】探究酸、碱与指示剂色作用
实验步骤:将8只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只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滴入2
~3滴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使算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变色规律: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4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分析】指示剂只能反应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但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实验探究2】自制指示剂,并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1、取一些花瓣或果实、植物叶子等,分别在研钵体中捣烂后,各加入酒精溶液搅拌、浸泡。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爱5只试管中。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和碱
课题:酸和碱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4.能够判断各种物质的酸碱性,并进行简单的酸碱反应。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酸碱中和实验装置、酸碱指示剂、酸和碱的样品、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酸和碱的实际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师提问:你知道酸是什么吗?碱是什么吗?举例说明一下。
3.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讨论。
Step 2: 推导酸碱的定义(15分钟)1.教师介绍酸和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教师提问:这两个定义中都包含哪个离子?为什么?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水分子的解析,得出酸和碱的定义中都包含离子H+和OH-的原因。
Step 3: 酸和碱的性质(20分钟)1.教师介绍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等。
2.教师介绍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有腐蚀性,能够液化脂肪,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等。
3.教师提问:有些物质既不有酸味,也不有苦味,如何判断它是酸还是碱?4.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判断物质是否能够产生H+或OH-离子来判断它是酸还是碱。
Step 4: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15分钟)1.教师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显示酸碱性强弱的物质。
2.教师演示用酸碱指示剂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
Step 5: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即酸+碱→盐+水。
初中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了什么是酸后,完成对碱的模拟自主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盐。
[教学准备]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教学程序][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探究实验: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小结过渡]: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集体备课)-化学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1]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过渡】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那么NaOH呢?
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程式
板书
设计
常见碱的性质
1、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2、可作为干燥剂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
记
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
上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的溶液导电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3、酸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
记
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
上课人
教
学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
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
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
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
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2.提问
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纷纷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
3.追问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
学生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10.迁移训练
请你根据你的认识谈一谈,为什么大千世界会有万紫千红的花儿?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有的同学从酸碱指示剂的角度谈;有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谈;还有的从物理学科的方面来谈。
此讨论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民主、活跃的讨论气氛。
11.课时小结
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概括成精练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物质。
2.能够判断物质是酸、碱还是中性物质,并能正确命名常见酸和碱的名称。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
2.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等。
3.实验药品: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示意图和问题,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认识,并带入本课内容。
示意图1:酸和碱的示意图示意图2:酸和碱的常见物质问题1:你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的物质?问题2:你们知道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酸、碱还是中性物质吗?第二步:概念的引入(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酸和碱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讨论酸和碱的性质。
2.分析常见酸和碱的特点,并列举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
第三步:实验探究(20分钟)1.将课桌上分发的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观察颜色、气味和温度变化。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第四步:知识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物质。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3.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判断其中存在的酸、碱还是中性物质,并解释原因。
2.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验证他们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练习1.在课后预习习题中,练习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酸的腐蚀性认识,正确使用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内探究】一、酸碱指示剂情景问题,引入新课:展示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酸”这类物质。
你吃过松花蛋吗?记得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吗?他们都属于“碱”这类物质,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觉?肥皂水中也含有碱这类物质,含碱的物质一般都有滑腻感。
酸碱这两类物质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物质。
提出问题:你会鉴别酸和碱吗?出示小故事: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花瓣为什么变成红色?波义耳有用稀硝酸、稀硫酸、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变红。
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称酸性。
【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呢?常见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如何变色呢?【实验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另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进行跟踪练习】: 练习、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性质;3.能够根据指示物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4.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常见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常见性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实验演示;3.学生实验操作;4.学生讨论。
五、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酸、碱和中性溶液各一份,酸碱指示剂;2.教学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酸和碱的一些图片、实验现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带入新课内容。
2. 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是指能够溶于水形成氢离子(H+离子)的物质,呈酸性;碱是指能够溶于水形成氢氧根离子(OH-离子)的物质,呈碱性。
3. 学习酸和碱的常见性质(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酸和碱的常见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1 酸的常见性质•酸有酸味,酸味酸臭;•酸可以腐蚀金属;•酸可以变色指示剂;•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3.2 碱的常见性质•碱有碱味,苦涩;•碱可以腐蚀皮肤;•碱可以变色指示剂;•碱溶液的pH值大于7。
4. 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20分钟)教师将酸、碱和中性溶液放在不同的试管中,加入酸碱指示剂,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 实验报告和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报告,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互相比较实验结果,分享观察感受。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性质,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酸和碱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掌握了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对酸和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酸和碱》word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酸和碱》word教案教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学打算及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缘故。
学习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集体备课个性设计一、实验引入、认定目标:演示:1.实验(如图)观看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向清水中吹气。
学生展现:观看到的现象。
1.熟鸡蛋会掉下去;2.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想一想:这些奇异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异的化学世界!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二、实验探究、指导点拨:演示实验:取固体NaOH观看,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摸索: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缘故。
2.如何样储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小结: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潮解(发生了物理变化); 3. 能。
演示实验:观看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小组展现: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缘故。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演示实验10-7取生石灰加水观看现象。
小组展现: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
阅读:课本P55页,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用途小组展现:氢氧化钠的性质、用途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生成产物从组成上分析有何特点呢?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归纳总结:1、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差不多上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如此的化合物称为盐。
2、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分组实验:进行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的类似反应,为自己的猜想查找依据。
反应共同的特点:1.酸+碱→盐+水摸索: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看哪组举出的例子最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3.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学生能够正确表达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试剂;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本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酸和碱的应用场景?”请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2.教师向学生解释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步骤二:说明实验(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和实验材料,包括酸和碱的浓度、实验步骤等。
2.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步骤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所用的试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讨论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归纳总结。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钱币清洁、草酸去锈等。
2.学生针对实际应用进行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中和反应来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六:小结反思(5分钟)1.教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2.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2.思考酸与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对酸碱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结反思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总结,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学习重点】学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学习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回忆:将浓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中有什么现象?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1.阅读教科书P50资料卡片。
2.酸碱指示剂:(1)阅读教科书P50观察实验10-1,并填完下列表格:选择的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白醋红色不变色苹果汁红色不变色石灰水蓝色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红色(2)根据上面的探究,总结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石蕊:酸性中性碱性红色←————紫色————→蓝色酚酞:酸性中性碱性无色←————无色————→红色(3)讨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3.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性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在中性物质中的颜色在酸性物质中的颜色在碱性物质中的颜色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红色蓝色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4.思考:如果实验室里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硫酸溶液,你怎样去区别它们?小贴士:一些花瓣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花汁的种类在酒精中的颜色在稀盐酸中的颜色在稀硫酸中的颜色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粉红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橙色上述花瓣中可以当作酸碱指示剂的是:大红花。
知识模块二酸、碱分别含有相同离子1.思考:酸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略。
2.阅读教科书P57,观察实验10-7思考:(1)灯泡亮、灯泡不亮,分别说明什么问题?灯泡亮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不亮则表明没有。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教案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时间年月日总课时教案引入新课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演示: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材料引入: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学生疑问: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1.潮解。
2.密封。
3.能。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我想知道!1、放热2、消毒、建筑材料等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分组实验: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中的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内容的特点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⑴新教材将老教材中第八章内容分解成第十、第十一两个单元,老教材中的第二节、第三节部分内容合并成课题一,但是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
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
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
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
⑷浓H2SO4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改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⑸新教材中关于溶液的导电性知识没有设立专题来介绍,只是利用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酸和碱的通性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
(6)新教材除了加强实验所占的比重以外,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这个实验既应用了所学的知识——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
【单元目标聚集】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③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④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⑤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⑥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研究酸(碱)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根据酸(碱)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③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扫描】本单元教学的重点:1、酸、碱的化学性质2、中和反应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与活动分析】本单元共有四个活动与探究、十个实验、一个课外小实验、一个调查与研究。
课题1中的活动探究内容:(1)用植物的花自制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花或果实;要叮嘱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公共场所等地的花。
建议用白月季、红月季、鸡冠花、白菊花、白菜叶、红玫瑰、山芋花、水果萝卜等。
不用胡萝卜等。
有些指示剂要现制现用,放置一段时间可能被氧化而影响指示剂的变色效果。
(2)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探究●关于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是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内容,而且实验安全、耗时少,我们建议可再重现前面的实验,而不是通过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做稀硫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实验时,可用水浴加热。
●学生充分讨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最后归纳小结盐酸、硫酸等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碱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此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只有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直观认识,我们建议补充学生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上帝之手”。
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然后类推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内,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塞上导管下端绑有彩色气球单孔橡皮塞。
“上帝之手”:在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包装塑料瓶内,提前放好一个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薄塑料袋,塞好塞子,实验时摇动塑料瓶使薄塑料袋破裂。
(塑料瓶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压瘪)●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几个类似的实验课题1中的实验内容:(1)[实验10-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由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10-2]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教师介绍并演示闻气味的方法,比较生活中闻气味的方法与实验闻气味的方法不同,再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实验10-3]浓硫酸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实验物品应放在玻璃片上进行实验。
(4)[实验10-4]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实验时水一定要缓慢滴入锥形瓶,否则锥形瓶底会因冷、热不均而裂掉。
演示后,利用动画给学生加深印象。
(5)[实验10-5]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由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切勿用手拿)(6)[实验10-6]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7)[实验10-7]酸碱溶液的导电性。
课题2中的活动探究内容是: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建议学生收集自己的头发样品或同学、家人等健康的头发样品,不主张学生到理发店收集头发样品,防止疾病传播。
并提前30分钟将头发伸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
●观察头发时可以用普通手柄式放大镜。
(物理实验室借用)课题2中的实验内容:(1)[实验10-8]酸碱的中和反应●教材上取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蒸发,目的是通过固体是否潮解来判断生成物不是氢氧化钠,而是新的物质。
如果溶液太稀或固体太少我们建议当溶液恰好变成无色后,再逐滴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红色,这样重复操作一次,也能让学生真实地理解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了。
●对于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我们认为教师无须用过多的语言来讲述,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实验10-9]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在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带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实验前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时,要注意比对的时间(一般30秒以内)。
(3)[实验10-10]测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单元课时分配】课题1:三课时,课题2:二课时,单元复习及检测:一课时实验活动:二课时【单元教学建议】总建议:1.运用学生熟悉的事件或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归纳出酸、碱分别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运用好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的腐蚀性及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4.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尽量选用学生自带的生活中的物质,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和他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单元评价建议】除完成课内外的书面作业、单元检测,分数记入成绩册以外,学生应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加强活动性作业并记入学生档案袋:1、自制叶脉书签(分小组评价)2、收集与整理,撰写一篇小论文与同学交流。
(分小组评价)(1)生活中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
(2)报纸、杂志上有关酸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
(3)测定你家使用的洗发液、护发素的pH。
洗发液、护发素对头发的影响。
3、调查与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分小组评价)(1)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度,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
结合生物课中所学的知识,试提出适合本地区土壤种植的方案。
与同学交流。
(2)测定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H,绘制时间—pH关系图。
根据雨水的pH及其变化情况,试判断本地区是否已经或可能出现酸雨。
如果已经或可能出现酸雨,试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合理建议。
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