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和反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完整版)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总结:(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反问、设问等修辞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作者塑造差不多先生的动机和寓意。

2 、方法与过程:在阅读感悟过程中,注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凡事敷衍了事、不肯认真的害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反问、设问、反语等修辞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作者塑造差不多先生的动机和寓意2、难点: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凡事敷衍了事、不肯认真的害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印发“作者简介”、字词预习及修辞方法学习资料,并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作者简介”资料了解作者,完成字词预习及修辞方法的学习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一)检查预习1、形似字注音组词赔撇瞪账倍瞥橙帐焙蔽凳伥蓓弊澄胀2、解释下列词语从从容容:①不慌不忙;镇静、沉着②(时间或经济)宽裕精明:机灵聪明精细:精密、细致一命呜呼:指死。

这种说法通常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德行:道德和品行圆通:(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学生解词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在文中表达的含义,并学会区分多义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作者介绍学生结合课前作者资料,填空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_____,现代_____,_____。

原名_____,字_____。

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期间,发表__________,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__________,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__________,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

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1932年主办《独立评论》后,政治上依附了国民党当局,一生著作宏富。

1962年病逝于台湾(个别学生完成填空,不足处其他学生补充)(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作家奈斯比也说过类似的话,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可是中国人的因循怠惰,也同样远近驰名,为了革除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胡适先生杜撰了“差不多先生”这个带有寓言色彩的人物形象并为他立了传。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篇一:修辞手法公开课教案】走进修辞王国教学目标1. 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七种修辞手法.2. 了解七种修辞手法的不用特征.3. 学会运用七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梳理七种修辞手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

教学难点领悟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对比句子,说说好处。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 小结:确实,老师也觉得“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

因为翩翩起舞这个词让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 导入课题:今天带领同学们走进修辞王国,寻找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回忆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会了的修辞手法,并说出相关的例句。

2.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三、重点复习1.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出示句子:出示特点:(一种修辞手法,一种练习。

)四、巩固提高1.热身赛。

(出示比较简单的题目)2.抢答赛。

(出示难度较大的题型)3.积分赛。

(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改写句子)4.总决赛。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片段)五、总结课堂今天我们重温了七种修辞手法,希望今后大家能和修辞交朋友,多运用,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让大家回味无穷。

【篇二: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二、知识点拨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

《修辞》教学设计

《修辞》教学设计

“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小学阶段常见的六种修辞方法。

回顾成语和古诗句中的修辞。

2、复习小学阶段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句段,能正确判断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明确这六种修辞方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3、学习运用修辞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修辞方法的妙用,并能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课任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修辞。

(板示:修辞)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二、复习新授:过渡: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最熟悉哪些修辞方法呢?(板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好,那我们现在就到学过的课文中去会会这些“老朋友”。

(一)会会“老朋友”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可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在判断比喻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比喻必须用在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上,而且这两种事物必须有共同点。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根据这三个组成部分是否完全出现,以及他们之间所显示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第一种:明喻,就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出现,明显的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像……一样……若,如,如同,仿佛,似,好似等,基本结构形式是:甲像乙。

如,太阳像个火球慢慢的升起来。

明喻要有比喻词,但含有像,好像,如同等词语的句子并不一定是比喻句,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作比较)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感觉),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表猜测)第二种:暗喻,也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出现,暗暗的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基本结构形式是:甲是乙。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

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反问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教学‎设计篇一‎:‎反问句教案‎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一‎、疑问句‎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即:‎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二、‎设问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做设问句。

‎其实提问者‎本来完全知‎晓问题的答‎案,是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

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

这‎种修辞效果‎不是肯定的‎句式所能及‎的。

如:‎‎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三、反‎问句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反‎问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

是无疑而‎问,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中。

‎‎ 1. ‎难道我会不‎知道? -‎---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 5.‎“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末尾‎用的感叹号‎。

教学设计-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教学设计-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教学设计德江县煎茶镇中心完小胡仕容教学目标:1.了解是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定义。

2.了解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不同点。

3.通过句式练习,分清楚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区别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教学方法与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2.精选典型例句,让学生把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区分开来。

3.课前准备:PPT课件;练习巩固题;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要弄清楚它们的区别,首先要弄清楚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末尾都有问号,都以问的形式作标志,它们的形式十分相像,但它们也有很大的区别。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来说的,而设问句、反问句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说的。

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例如:1)你在干什么2)你的作业做完了吗3)你吃饭了吗由此可见: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

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

也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

(1)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意思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2)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意思是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3)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如: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意思是你应该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由此可见:反问句:一般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话之中。

而且都带有较浓厚的感情色彩,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3.设问句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情感而有意提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即作答。

学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反问和设问教案

学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反问和设问教案

学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反问和设问教案引言: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反问和设问这两种修辞手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与示范,以帮助学习者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法。

一、了解反问的定义及作用(200字左右)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常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观点,但实际上并无意回答,而是用来强调或增强说话者的言辞。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生动有趣,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个例子:"我们不是人吗?我们没有感情吗?"二、反问的应用场景与技巧(800字左右)1. 引起读者兴趣在文章开头或重要段落使用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激发读者的思考欲望。

例如:"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背后隐藏的秘密究竟是什么?"2. 强调观点使用反问手法可以将观点更明确地表达出来,增加说服力。

例如:"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3. 创造对比反问也可以用来进行对比,突出观点的不同之处。

例如:"你是选择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4. 带入个人情感通过反问的方式,可以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让读者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这个世界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呵护?"三、了解设问的定义及作用(200字左右)设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常用陈述句的形式来提出疑问,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达到强调的效果。

通过设问,可以使读者主动思考,从而更好地接受文章的观点和立场。

下面是一个例子:"你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吗?"四、设问的应用场景与技巧(800字左右)1. 引导读者思考设问常常用于引导读者思考某个问题或现象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2. 表达观点通过设问来表达观点,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 "当我们的梦想一再被现实击碎时,我们是否应该放弃追逐?"3. 强调重点设问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更加突出。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疑问句 反问句 设问句的区分》教学设计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疑问句 反问句 设问句的区分》教学设计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分师: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微课。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分》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今天,你是几点起床的?难道你今天不是七点起床的吗?今天谁七点起床?我。

生:老师,三个句子都有一个问号,但表示的意思好像不一样。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三个句子吧!第一句。

生:今天,你是几点起床的?师:这是疑问句,它是一种句式,是自己不知道答案,在向对方发问,需要对方来回答。

是有疑而问,是自己问,他人回答。

生:也就是说“你是几点起床的?”这是我有疑而问的,需要别人来回答,是吗?师:是的,我问你答,这就是疑问。

再来看看第二句。

生:难道你今天不是七点起床的吗?师:这是反问句,它是一种修辞手法,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是无疑而问,有问无答,答案就在问中。

生:老师,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今天是七点起床的。

”答案就在问句当中,不需要别人回答。

师:是的。

反问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来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反问句结尾时通常都用问号,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比如《穷人》一文中写到:“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也是反问句。

一起来看看第三句吧。

生:“今天谁七点起床?我。

”师:这是设问句。

设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

这样自问自答是为了加强语气,为了更明显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生:我知道了,“今天谁七点起床?”这是我自己问的,“我”这是我自己回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我今天是七点起床的。

所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师:你真善于学习,一下子就习得方法了。

设问的句子不少呢,而且妙不可言。

你来读一读!生: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师:这句话出自《给自己写信的人》一文,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并马上作了回答。

这个设问,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再看另一句。

生: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和反问》教学设计
设问
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的例句:
1、妈妈,你知道我今天晚上吃了几碗米饭吗?我吃了两碗米饭。

2、小明,这道题你会做吗?你一定不会做。

3、老师今天为什么留这么少的作业?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好。

设问的作用:设问具有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反问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体会到作者真意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的例句:
1、这潮湿冰冷的地面在,怎么能睡呢?
2、难道我不知道正确答案?
3、梅花精神不正是中华精神的象征吗?
4、你这样做,岂不是给别人笑话吗?反问的作用:
反问的作用:反问具有突出强调、加强语气、发人深思的作用。

今天我们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
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的作用: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反问的作用:反问具有突出强调、加强语气、发人深思的作用。

复习
把字句:我把门关上了。

被字句:门被我关上了。

陈述句:明天我要去奶奶家。

疑问句:中午你想吃什么?
感叹句:这朵花真美呀!
祈使句:请你出去。

今天的作业:
1)请同学们说出几个设问句和反问句。

(2)万福学校新种植了一片草坪,正在向同学们征集防止草坪踩踏的宣传语,下面就请聪明的你大显身手,赶快开动你的小脑筋,试着用不同的句式写出选出语吧!(设问句和反问句优先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