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理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复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技术: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1994);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004)2、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现代教学媒体:是指20世纪以来利用科技成果发展起来并引入教学领域的电子传播媒体,和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应用系统。

按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来分类,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式媒体。

4、数字化学习环境:指能对学习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显示的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构成的系统。

5、音像信息数字化: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

6、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指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数字化的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教育电视节目的前后期制作。

7、多媒体技术:指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8、校园网: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应的协议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又通过防火墙与外部的Internet连接,以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局域网。

9、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

10、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1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或学习者的绩效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完整版)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技术学》重点内容一、重要术语或概念1)教育技术(AECT1994)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技校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等技术的总称。

3)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多媒体素材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

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主要有两重含义:一个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画册、报纸、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象片、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个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视频影像等。

5)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6)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简单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在任务之前与新的学习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

8)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9)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育技术学 复习

教育技术学 复习

一、名词解释:1.“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理论模型。

2.多媒体技术:是指把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集成处理,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编辑、存储和再现的技术。

3.CAI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4.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系统的模拟培训方法。

也称为“微型教学”。

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6.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7.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8.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9.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10.媒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11.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中介。

12.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13.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

14.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概括性的说明,它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目标组成的系统。

二.填空题: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照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_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三大类。

2.CAI系统构成的三要素为_硬件、软件和课件3.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教学功能。

4.系统科学中“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5.拉斯韦尓“5W”传播模式中的要素有:传播者、信息、媒体、受传者_、传播效果。

教育技术学重点复习题 新 优质文档

教育技术学重点复习题  新 优质文档

教育技术学重点复习题一、简答题及论述题: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技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它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的看法(新)。

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具有方法论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教育技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包括: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

教育技术学有自己独特的,与其它学科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扩展,从深度来看,它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

理论包括教学设计理论、课程开发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绩效技术理论等的深化。

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工程、课程整合、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从应用方面来看,过去主要是视听媒体应用,现在主要是多媒体、网络。

随着网络教育应用的深入,网上教学评价、网上课程开发、网上答疑与自动评测系统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新的应用研究领域。

在企业培训方面,我们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应该开展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模式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影响的研究,此外,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也需要更深、更广的进行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教育技术学定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分类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三.教育信息化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邻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特点(1)技术层面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信息加工精度高,效果好,成本低;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2)教育层面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教材多媒化: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Internet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

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学习自主化:电子教材、微视频、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增量性评价环境虚拟化:实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与交融系统开放化:全新的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泛在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正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①搭脚手架②进入情境③独立探索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①创设情境②确定问题③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技术考试复习要点

教育技术考试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基本知识1、教育技术的含义(p31)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p32-33)* 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是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p34)哲学基础——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一般科学基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4、什么是教学设计(p36-37)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的过程。

5、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p37-40)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主要环节。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41)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p42-43)* 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要重视学科资源建设8、研究性学习(p44)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研究性学习的特点(p44-45)* 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认知过程的完整性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p1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11、研究型学习的构成要素(WebQuest、MiniQuest,p116-121)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评价12、研究型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p121-123)指导学生选题、协调和指导学生分组、指导学生做好实施方案、引导监控课题进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给与学生公平评价,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并参与其中。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微格教学是一种以少数模拟学生(通常6—10人左右)为教学对象组成微型课堂,实习模拟教师每次利用较短时间(5—15分钟)进行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训练一两种技能(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等),并用摄录像设备记录学习者的实践过程,通过反馈评价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方法。

2.教学资源通常又称学习资源,它是指一切可以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学与教全部过程的各种支持系统、学习材料和环境条件的总称。

3.概念图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它可以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结构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

3.表现性评价通常也称为绩效评价,它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综合性或真实性任务时的表现来判断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

4.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方式,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是收集存储&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它以节点为单位,在节点&节点之间建立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

5.教学设计是指运用教学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

6.相对评价通常是指在被评价对象集合总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作为基准,然后将其余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某种方法对所有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等。

(绝对评价)7.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丁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宝(MIT AI)于1968年在研究LISP语言基础上开发的,是一种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程序设计语言。

8.搜索引擎:根据信息组织的方式可以将搜索引擎分为目录式分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等。

9.课程开发:课程开发,通常也称课程编制,是指对教育系统中与课程有关的内容、科目、活动等进行设计、选择与组织的过程或步骤。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一、教育理论基本概念
1.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2.教育的目标
3.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5.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学派与教育思想
1.教育学派的基本概念及代表人物
2.教育思想的概念及代表人物
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及其观点
5.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科体系
1.教育学科的概念及内容
2.教育学科的分类与关系
3.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1.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影响因素
2.教育目标的思想
3.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五、学习与教学
1.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3.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5.教学评价与反馈
六、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2.教师的职业道德伦理
3.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和路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七、教育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3.当代教育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以上就是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的一些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您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建议您多做一些教育理论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应对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您取得好成绩!。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理论考试每份试题共50道题目,除5道填空题外,其余均为选择及判断题。

填空题仅限第七章内容,其他章节内容只出现选择及判断题。

第一章1、教育技术的定义P1-2(广义上理解,人类在教育活动中共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P2(1、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2、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3、什么是学习资源?P2(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因此主要涉及的是“物”资源,即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4、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P2(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5、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P2(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等。

)6、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和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7、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8、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①知识来源的多渠道化②教材的多媒体化③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9、教育技术对评价体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学的最终结果,采用一次性评价体系。

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重视最终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它的应用有利于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能非常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

)10、教育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P511、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7(学会认知;具有“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12、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P71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内容P714、师范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P8(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重视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重视自学与应用)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2、什么是程序教学?3、系统科学理论包括哪些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4、什么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理论是什么?P13①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育技术导论各专题复习要点

教育技术导论各专题复习要点

1. 理解学科领域的教育技术的含义2. 了解世界各国对教育技术的不同理解3. 了解教育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4. 知道技术的不同含义名词解释1.有形的物化教育技术:是指以一定的物质外形为基础的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应用的设施、设备、工具以及媒体、资源和环境。

例如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数字投影、课件、学习管理系统、网络学习资源等。

2.无形的智能教育技术:是指根据科学原理开发的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例如,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等。

3.基于教育科学的技术4.基于系统科学的技术5.美国AECT94定义(英文)6.电化教育7.教育技术的三种存在形态简答题1.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学科性质论述题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 -对于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的翻译问题,有的学者认为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不能理解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for learning 指“为了学习”或“促进学习”,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各项工作的目的,而不是修饰“processes and resources”的定语。

何教授认为:for learning 是指为了学习或者关于学习,为了学习而开发的资源和为了学习而展开的过程当然就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For 是介词,不能翻译成促进学习,否则就变成了动词,这样就不忠实于94定义的原著。

而且,在1994年,整个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学”,所以94教育技术定义的核心也是强调学,如果把for learning 理解成是为了促进学习,则是在强调教,这样就把94定义的本意改变了。

教育技术学复习题

教育技术学复习题

教育技术学复习题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技术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以技术为工具,探究如何应用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教学设计、教育媒体与资源、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教育技术学的复习题,帮助读者回顾并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3. 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是什么?4. 请简要介绍一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5.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6. 远程教育是指什么?7. 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8. 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的?9. 请简要介绍一下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和功能。

10. 如何评估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答案:1.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技术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应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学设计、教育媒体与资源、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方面。

它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媒体选择和积极的教育技术应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产出。

4.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导向、活动导向、多样性导向、探究性导向和评价导向。

目标导向指的是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活动导向强调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价值,多样性导向要求教学设计应多样化,探究性导向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导向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性作用。

5.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方法。

它结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分离,以及时间的灵活安排。

(完整版)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教育技术定义(1994,2005)☆AECT’1994教育技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2005教育技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同☆所属学科: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信息技术属于信息学科☆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研究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关于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信息技术是研究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和呈现(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研究内容的发展,从而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研究中重要的媒体。

4、教育技术名称演变☆视觉教育19世纪末☆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后期☆视听传播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技术1970年以后5、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重新起步1978年☆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6、教育技术发展特点☆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7、知识管理定义☆利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机制来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知识管理包含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8、绩效技术☆应用系统方法,通过对目标和行为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已达到工作业绩最大化的技术9、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第二章1、行为主义理论①基本观点:(强调外界的刺激)☆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2、认知主义理论①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不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

教育技术考试理论部分知识点

教育技术考试理论部分知识点

合作学习与分组策略1、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分组的策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和措施①个别同学学习不主动,缺乏自我约束。

②学生只做小组长分配的练习题目,得不到充分的练习。

③自主学习难懂的长句,难懂的问题无法解决。

④学优生代替学困生做答,小组讨论比较混乱,只是流于形式。

a培养学习学习的兴趣,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b注意练习题的梯度,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

c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d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避免小组讨论时的“搭便车”现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1、教学前期分析包括两方面教学前期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分析,即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即分析“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么学”的依据。

2、布卢姆、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加涅《学习条件》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过程与方法: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致力人格完善。

4、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法、解释结构模型法5、认知领域教学目标阐明方法:马杰的ABCD模式:对象、行为、条件、程度6、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内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1.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P2表1。

1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4)(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a)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b)特征:直观教学i.17世纪,“图解”教科书ii.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iii.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c)典型事件:i.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ii.霍本等《课程视觉化》iii.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6)(一)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考试复习要点

考试复习要点

教育技术(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复习要点基础知识1.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考纲有,教材初级版有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32)考纲有,教材无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34)考纲有,教材无(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4.什么是教学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36)考纲有,教材无5.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38)考纲有,教材无6.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详见考试说明P41)考纲和教材均有。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详见考试说明P42)考纲和教材不一致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见考试说明P44)考纲有,教材无9.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44)考纲有,教材无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包含哪几个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44)考纲有,教材无1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5)考纲和教材一致12.什么是行动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7)考纲和教材不一致13.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47-P48)考纲和教材不一致14. 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作用。

(详见考试说明P49)考纲有,教材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及其主要环节(详见考试说明36页一41页)2.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详见考试说明51页一52页)3.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类(详见考试说明53页)4.学习者特征分析(详见考试说明P56-63)学习动机中的ARCS模型: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四个英语的第一个字母。

学习风格中的卡里的“洋葱模型”:从学习偏好、信息处理方式、认知个性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等方面分析。

5.教学策略(详见考试说明64页)6.加涅九段教学策略资源准备1.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详见考试说明p76-p77)2.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80-p87)3.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详见考试说明p94)4.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93)5.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5)6.网页构成要素(详见考试说明p95)7.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详见考试说明p96)8.主题资源教学功能(详见考试说明p98)9.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课件结构(详见考试说明p98-p99)教学实施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音教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工具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教育技术本质是科学知识或其它系统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类型1.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2.智能形态的技术(观念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二讲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

(2)表示媒体。

(3)表现媒体。

(4)存储媒体。

(5)传输媒体。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1)文本素材。

常见格式为doc、txt、rtf等2)图像素材。

3)音频素材。

4)视频材料。

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钟播放24帧到30帧就能够产生平滑连续的画面效果。

5)动画素材。

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通常8帧/秒以上),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感觉,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

第三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直观教学(17世纪-19世纪末)夸美纽斯《世界图解》,直观形象;(2)视觉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本,利用视觉材料作辅助,以使学习经验较为具体化 (3)视听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技术史有声电影、广播、电视、录像等技术。

(4)教育传播系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芬恩;(5)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第四讲没有第五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课分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等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三大原理。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如何教”的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基于行为训练的教学1.示范-模仿教学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程序:(1)定向。

(2)参与性练习。

(3)自主练习。

(4)迁移。

2.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 a小步子原则: b积极反应原则: c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e低错误率原则: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 1.加涅“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

(2)明确学习目标. (3)回忆相关旧知。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

(7)提供信息反馈。

(8)评估行为表现。

(9)强化保持与迁移。

2.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预备;(2)呈现;(3)联系;(4)统合; (5)应用。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1.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困难(2)问题(3)假设(4)验证(5)结论2.发现教学法。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5W 模式”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通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

第七讲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其中“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也包括非物质条件。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是指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多媒体教室的构成1.系统结构。

2.主要设备(1)中央控制系统。

(2)多媒体计算机。

(3)投影机.可以分为三类,即CRT、LCD、DLP投影机。

(4)视频展示台(5)银幕语言实验室类型 1.听音型2.听说型3.听说对比型4.视听型视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

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九大类,分别是: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图像素材处理1.矢量图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数学向量。

矢量图的优点在于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而不会出现图像失真现象。

但矢量图只能表示有规律的线条组成的图形,矢量图不宜用于制作色彩丰富的图像,2.位图是指由一系列小点(像素)构成的图像,每个像素都需要用亮度、色度等参数数据来描述。

由于位图受像素的影响,所以不能随意变大或缩小,否则就会使图像失真、不清晰;此为由于文图文件表现力强,因此文件体积较大。

二、图像的主要参数1. 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像的最小的单元。

2.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是指组成一幅图像的像素密度的度量方法。

3.图像深度图像深度是指描述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数据所占的位数。

4.图像大小公式计算:文件的字节数=(位图高度×位图宽度×图像深度)/8 5.图像亮度亮度是指图像彩色所引起的人眼睛对明暗程度的感觉。

6.饱和度7.色调(色相)三、图像文件的格式Word中的图形图像格式一般为BMP或TIF格式的文件;在网页中使用的图像格式则是PNG、JPEG和GIF格式的图形文件;印刷输出的图像格式一般为EPS或TIF格式。

1.BMP 格式BMP格式是Windows操作系统下标准的图形和图像基本的位图格式,用BMP格式保存的图像质量不变,且文件比较大。

2.JPEG格式JPEG格式是一种较常用的有损压缩方案(压缩比达20倍),它支持各种格式的彩色图像,画面质量与BMP没有太大差别,但文件大小却远小于同尺寸的BMP文件,非常适合于需要处理大量图像的场合,也是网上最流行的图像格式之一。

3.GIF格式GIF图像文件是经过压缩的,文件很小,可构成一种最简单的动画。

另外,该格式允许用户为图像设置背景的透明属性。

缺点是最多只能处理256种色彩,不能用于存储真彩色的图像文件。

4.PNG格式PNG是目前保证图像最不失真的格式,PNG同样支持透明图像的制作,它可让图像和课件背景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缺点是不支持动画应用效果。

5.WMF格式该类图形比较粗糙,并只能在MicrosoftOffice中调用编辑。

6.PSD格式PSD文件格式是图像编辑工具Photoshop的生成文件,优点就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能进行一些诸如图像透明化的处理,但PSD文件比BMP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还要大得多。

7.DIF格式DIF格式是AutoCAD中的图形文件,它以ASCII方式存储图形,在表现图形的尺寸大小方面十分精确,可以被CorelDraw、3DS等大型软件调用编辑。

1.用300DPI来扫描一幅8″×10″的彩色图像,将得到个像素的图像。

A)300×8×10 B)300×8×300×10 C)300×8×10×1000 D)300×8×300×10×1000答案:B 用300DPI来扫描一幅8″×10″的彩色图像,就得到一幅2400×3000个像素的图像。

2.如果显示屏的分辨率为640×480,一幅320×240的图像占显示屏的。

A)1/2 B)1/4 C)1/16 D)1/8答案:B 如果显示屏的分辨率为640×480,那么320×240的图像只占显示屏的1/4。

3. GIF格式能够支持透明背景,还可以将多张图像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逐个显示,形成了动画的效果。

4. JPG、GIF和PNG都是位图文件格式,WMF是矢量图文件格式。

第九讲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而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控制功能4.评价功能布卢姆等人将教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

2.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1)知觉(2)准备(3)有指导的反应(4)机械动作(5)复杂的外显行为(6)适应(7)创新。

3.情感领域目标分类(1)接受或注意(2)反应。

(3)评价。

(4)组织(5)个性化三维目标结构形态: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BCD编写法马杰提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象、行为、条件、标准四个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第十讲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材: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的体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学习内容分析 1知识点分析 2内容结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的意义(1)为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

(3)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为教学顺序安排奠定了基础。

第十一讲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内容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其操作的总和。

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加涅“九段教学法”:(1)引起学习注意;(2)明确学习目标;(3)回忆相关旧知;(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

(二)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1)预备;(2)呈现;(3)联系;(4)统合;(5)应用;(三)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困难(2)问题(3)假设(4)验证(5)结论第十二讲教学活动计没有常见的几种文件的格式文字 doc txt rtf图片 jpg png bmp jpeg gif psp wmf dif动画 Gif srvf音频 wav mp3视频 avi mp4 rmv wmv fl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