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丽_王晓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美丽》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临朐镇新华中学

姓名:王晓芬

八年级上册《触摸美丽》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主要定位于对不同材质的感知体验与运用表现。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并准备制作装饰作品的材料。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制作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

2、使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的过程,基本掌握、运用材料的形式特征创作表现。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与对比原则的运用。

教学思路:

本课可分为三个环节,①动手触摸感受—触摸美丽;②视觉的欣赏感受—欣赏美丽;③动手制作感受体验—制造美丽。

教学准备:

教具:“神秘的箱子”,教师制作的作品,不同材料不同质感的展示物品若干,多媒体课件,挂图作品。

学具:生活中各种普通材料,废弃材料,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预习准备:

先让学生检查课前收集的材料,互相讨论交流下自己收集的材料有什么特性。

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

1、“神秘的箱子”——教师准备了几个包装严实的纸箱,只留有一处能伸进双手的洞,每一组的纸箱内有不同的物品,请每一组的学生轮流触摸盒子内经常接触的物品,猜出盒子内的物体,并说明触摸到的感受。鼓励学生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并进行讨论。(多媒体播放图片:皮毛、陶瓷、木材、玻璃杯、丝绸、金属物品等)

2、教师总结:通过双手触摸,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材料的质感与美丽,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触摸美丽”,同时板书课题——触摸美丽。(多媒体展示课题:触摸美丽)

【欣赏美丽】

教授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感受

美丽的鸟巢,梦幻的水立方,引导学生欣赏讨论:这些建筑用了哪些材料?给人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如此选择材质,能不能换做别的什么?(多媒体展示文字:不同材料可以体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两幅作品在材料的软硬轻重搭配上有什么不同?色彩搭配又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文字:材质的形式美感:和谐与对比;依色构思,冷暖色搭配、表达情感)

拓展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各种材质的运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多媒体展示作品数幅)

特别是同样物体不同材质的感受:如:玻璃杯、不锈钢水杯、青花瓷茶杯、木头杯子等

学生感受:色彩美、形状美、纹理美……

教师小结:

什么是肌理?即纹理。物质表面给人以触觉感受或视觉感受。(粗糙、光滑、柔软、晶莹剔透)

(学生视觉感受生活中各种材料的魅力,启发学生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动手制作: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作品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

要求学生拿出事先要求准备和教师发的材料实物,观察材质特点,对比感受与体验,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②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布置作业:

学生分组以合作形式完成作业

1、以小组形式,自由发挥想象用不同材料制作创作一幅小型装饰画

2、做个有思想的小小艺术家,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可以是具象的作品也可以是抽象的。

要求:

1、先讨论作品主题,构思内容、合理运用材质进行制作。

2、作品要体现一定的形式美,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的美感。

3、要有设计创意和设计说明

(意图:这节课的定位就是侧重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制作,强调合作意识,要求学生从选材、构思、制作等方面入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但不能给出具体的构思内容和制作方法以免学生养成依赖性和惰性。)

(同时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和展示作品)

【展示评价】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多媒体展示评价要求:作品的选材、构思、色彩搭配、风格)进行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主要以鼓励的原则,同时提出建议和肯定。(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作品)

学生把作品挂到墙上,请每组推选一位同学简单介绍本组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请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并及时总结与归纳。

特别提倡在评价中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比如:某个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杂的装饰作品,那就应该对学生的分工协调和合作能力给予肯定。

(把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既装饰美化了教室,使美术作品取之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更能让学生在时刻看到自己的作品同时体会到了成就感)

【小结—美无处不在】

“树上的绿叶、河滩上的鹅卵石,田间的稻草,孩提时代的贝壳,都是我们手中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不用的废弃物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如何“变废为宝”这就需要等待我们去发现,“发现美、创造美”,不起眼的东西就能变成你手中美丽的装饰品,把你身边不起眼的东西或垃圾都也收起来吧,有一天它们也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艺术品,寻找美丽,发现美感,做一个环保的小护卫,让世界变的更加美丽!

(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要做个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生活中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装饰我们美丽的家,把课堂内容有效的延伸到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