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合集下载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A.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在平胃散中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人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2.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A.茯苓白芍B.白芷白术√C.紫苏桂枝D.厚朴枳实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

3.藿香正气散中用以行气化湿的药物是A.陈皮厚朴B.白芷陈皮C.陈皮桔梗D.大腹皮厚朴√由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藿香正气散中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

4.下列哪项是藿香正气散的功用A.和胃化湿理气和中B.行气化湿和胃降逆C.健脾运湿行气止呕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散主要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5.下列哪个方剂的用法是用甘澜水煮取A.平胃散B.三仁汤√C.茵陈蒿汤D.连朴饮三仁汤的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6.三仁汤的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其中体现畅中的是哪味药物A.杏仁B.薏苡仁C.白蔻仁√D.瓜蒌仁三仁汤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三仁合用,三焦分消。

7.茵陈蒿汤中佐以大黄的用意是A.攻积导滞B.泻热逐瘀√C.清热泻火D.滋阴泻热茵陈蒿汤中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3(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一语出自A.《医学心悟》√B.《医学源流论》C.《伤寒论》D.《黄帝内经》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2.一般而言,丸剂最显著的优点是A.药效持久√B.药效发挥迅速C.服用量小D.节省药材大部分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李东垣说:“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

但也有丸剂药性比较峻猛,多为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如安宫牛黄丸、舟车丸等。

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3.下列方剂不是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是A.六味地黄丸B.泻白散C.导赤散D.防风通圣散√刘完素《宣明论方》的防风通圣散、双解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白散。

4.“十剂”这个名称始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论》√D.《景岳全书》《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至此方书中才有“十剂”这个名称。

5.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药味加减的变化B.立法的变化√C.药量增减的变化D.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为: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增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6.不属于“佐药”作用的是A.调和方中诸药作用√B.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C.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D.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选择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方剂学选择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方剂学选择模拟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宜先煎的药物有A、生牡蛎、石决明B、薄荷、砂仁C、阿胶、饴糖D、赤石脂、滑石正确答案:A2、下列方剂中没有防风的是A、独活寄生汤B、镇肝熄风汤C、消风散D、川芎茶调散正确答案:B3、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A、九味羌活汤B、小青龙汤C、败毒散D、桑菊饮正确答案:A4、下列哪项不属于方剂的变化A、药味的增损B、剂型的变化C、药量的加减D、剂量的加减正确答案:D5、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功用的方剂是A、朱砂安神丸B、酸枣仁汤C、天王补心丹D、归脾汤正确答案:B6、主治证的病机为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的方剂是A、镇肝熄风汤B、羚羊钩藤汤C、天麻钩藤饮D、川芎茶调散正确答案:B7、下列哪首方剂,不能治疗头痛症A、生化汤B、银翘散C、血府逐瘀汤D、川芎茶调散正确答案:A8、使用麻杏石甘汤的辩证要点是A、发热、恶寒、喉痒、咳嗽、苔白、脉浮B、发热、恶寒C、发热、干咳、苔燥、脉数D、发热、喘急、口渴、脉数正确答案:D9、治疗脾胃伤于寒湿,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的方剂是A、厚朴温中汤B、理中丸C、天台乌药散D、半夏厚朴汤正确答案:A10、温脾汤的功用是A、温补脾阳,润肠通便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C、温肾益精,润肠通便D、攻逐寒积,行气通便正确答案:B11、祛湿剂、祛痰剂中配伍最多的药物是A、燥湿药B、温里药C、补益药D、行气药正确答案:D12、证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燥,痰涎壅盛,舌红或绛,脉数者,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苏合香丸C、至宝丹D、紫雪正确答案:C13、善治上盛下虚,肺气上逆喘咳证的方剂是A、定喘汤B、苏子降气汤C、麻杏甘石汤D、小青龙汤正确答案:B14、下列哪首方的主证与“风”无关A、旋覆代赭汤B、镇肝熄风汤C、羚角钩藤汤D、天麻钩藤饮正确答案:A15、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A、降逆止呃、益气清热B、行气散结、消痞除满C、行气散结、降逆化痰D、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正确答案:D16、半夏厚朴汤中的使药为A、厚朴B、生姜C、苏叶D、茯苓正确答案:C17、黄芪桂枝五物汤所治血痹证的病机是:A、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B、表虚受风,邪客血脉C、血虚受寒,寒客肝脉D、素体阳虚,寒凝湿滞正确答案:B18、桃核承气汤中包含的方剂是A、调胃承气汤B、大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小承气汤正确答案:A19、下面哪项是炙甘草汤的功用A、健脾益气,养血柔肝B、益气滋阴,养阴润肺C、益气滋阴,通阳复脉D、健脾益气,养阴润肺正确答案:C20、半夏泻心汤主治A、胃气虚弱,气结成痞,心下硬满,纳谷不化,雷鸣下利B、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脘腹胀闷,食少不化,大便不畅C、胃气虚弱,寒热互结,心下痞满,呕逆不止,肠鸣下利D、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正确答案:C21、除下列哪一项,均属于消法的范畴A、祛痰剂B、祛暑剂C、理气剂D、祛湿剂正确答案:B22、天麻钩藤饮证的病机是A、阴虚动风B、热极生风C、血虚动风D、阳亢动风正确答案:D23、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者,治疗的最佳选方是A、麻黄汤B、藿香正气散C、桂枝汤D、小青龙汤正确答案:A24、小青龙汤中芍药属于A、佐助药B、引经药C、调和药D、佐制药正确答案:D25、八正散主治的病证A、膏淋B、热淋C、血淋D、石淋正确答案:B26、下列哪首方剂的组成中苏子、苏叶并用A、杏苏散B、定喘汤C、苏子降气汤D、藿香正气散正确答案:C27、哪首方剂中用桔梗引药入肺,以益肺气A、人参败毒散B、天王补心丹C、百合固金汤D、参苓白术散正确答案:D28、含有碧玉散的方剂是A、大柴胡汤B、半夏泻心汤C、小柴胡汤D、蒿芩清胆汤正确答案:D29、真武汤所治疗的水肿病机主要方面是A、脾气虚弱,制水无权B、肾阳虚衰,蒸化无力C、脾肾阳虚,气滞水停D、三焦气滞,决渎无权正确答案:B30、平胃散和藿香正气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A、苍术、厚朴、甘草B、苍术、白术、甘草C、陈皮、厚朴、甘草D、白术、茯苓、甘草正确答案:C31、三仁汤中应用杏仁的作用是A、宣降肺气以通便B、宣降肺气以调水C、宣降肺气以平喘D、宣降肺气以化湿正确答案:D32、下面哪首方剂能够平补三阴A、逍遥散B、六味地黄丸C、一贯煎D、桑螵蛸散正确答案:B33、当归补血汤可治A、血瘀证B、阴虚发热C、气虚证D、血虚发热正确答案:D34、重用黄芪以益气活血的方剂是A、归脾汤B、黄芪桂枝五物汤C、温经汤D、补阳还五汤正确答案:D35、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共有的药物,正确的选项是:A、柴胡、黄芩B、柴胡、芍药C、柴胡、大黄D、柴胡、枳实正确答案:A36、配伍结构能够体现“辛热甘温”法的选项是:A、干姜与细辛B、人参与白术C、鳖甲与知母D、人参与干姜正确答案:D37、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物汤组成中的药物A、熟地黄B、白芍C、首乌D、川芎正确答案:C38、患者因偶受风邪而致双上肢时有麻木十余日,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兼紧。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分数:2.00)A.消法√B.下法C.汗法D.清法解析:解析: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因此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2.平胃散主治什么证(分数:2.00)A.湿热蕴脾证B.脾胃气虚证C.湿滞脾胃证√D.食积证解析:解析: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3.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分数:2.00)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保和丸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4.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的主要用意是什么(分数:2.00)A.宣肺利膈√B.开宣肺气C.引药上行D.祛痰利咽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5.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治宜选用(分数:2.00)A.藿香正气散B.三仁汤√C.平胃散D.连朴饮解析:解析: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6.以下哪味药不是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分数:2.00)A.竹茹√B.竹叶C.滑石D.半夏解析:解析:三仁汤的组成是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A.消法√B.下法C.汗法D.清法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A.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在平胃散中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3.平胃散主治什么证A.湿热蕴脾证B.脾胃气虚证C.湿滞脾胃证√D.食积证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4.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A.茯苓白芍B.白芷白术√C.紫苏桂枝D.厚朴枳实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

5.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保和丸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6.藿香正气散中用以行气化湿的药物是A.陈皮厚朴B.白芷陈皮C.陈皮桔梗D.大腹皮厚朴√由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藿香正气散中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驱虫剂)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驱虫剂)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驱虫剂)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X型题1.组成中同时含有附子、干姜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B.真武汤C.肾气丸D.乌梅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2.以下哪项不是乌梅丸的功效A.安蛔止痛B.平调寒热C.止泻止痢D.调和肝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3.乌梅丸中黄连与黄柏的配伍作用是A.苦以下蛔B.清热坚阴C.清泄相火D.清热燥湿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4.组成中有芦荟的方剂是A.龙胆泻肝汤B.蒿芩清胆汤C.温胆汤D.布袋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5.平调寒热的方剂是A.银翘散B.黄土汤C.麻杏石甘汤D.乌梅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6.布袋丸的治症表现无A.形体肥胖B.体热面黄C.肢细腹大D.头发枯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7.乌梅丸组成中无A.白芍B.当归C.人参D.桂枝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8.下列主治症候中无“四肢厥逆”的方剂是A.四逆散B.四逆汤C.大承气汤D.布袋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9.组成中含有四君子汤药物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B.真武汤C.完带汤D.布袋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0.驱虫剂的服药时间一般是A.睡前B.空腹C.饭后D.平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1.乌梅在乌梅汤中的作用A.辛以伏蛔B.酸以安蛔C.苦以下蛔D.生津止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2.乌梅丸的君药是A.附子B.蜀椒C.乌梅D.黄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3.患者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治宜A.四逆汤B.理中丸C.四逆散D.乌梅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4.脏寒,蛔动不安之蛔厥证,治宜A.四逆散B.乌梅丸C.四逆汤D.苏合香丸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5.乌梅丸治证的表现无A.腹痛不休B.心烦C.呕吐D.常自吐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6.乌梅丸中蜀椒与细辛的配伍意义是A.辛散寒邪B.散寒止痛C.温中止痛D.伏蛔温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7.乌梅丸的功效是A.温脏清腑B.平调寒热C.缓急止痛D.温脏安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8.组成中同时含有干姜、黄连的方剂是A.四逆汤B.连朴饮C.乌梅丸D.理中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19.具有驱蛔消疳、补养脾胃功用的方剂是A.枳实消痞丸B.健脾丸C.枳术丸D.布袋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驱虫剂20.小儿虫积,腹痛时作,面黄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失常者。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一语出自A.《医学心悟》B.《医学源流论》C.《伤寒论》D.《黄帝内经》正确答案:A解析: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知识模块:总论2.一般而言,丸剂最显著的优点是A.药效持久B.药效发挥迅速C.服用量小D.节省药材正确答案:A解析:大部分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李东垣说:“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

但也有丸剂药性比较峻猛,多为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如安宫牛黄丸、舟车丸等。

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知识模块:总论3.下列方剂不是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是A.六味地黄丸B.泻白散C.导赤散D.防风通圣散正确答案:D解析:刘完素《宣明论方》的防风通圣散、双解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白散。

知识模块:总论4.“十剂”这个名称始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论》D.《景岳全书》正确答案:C解析:《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至此方书中才有“十剂”这个名称。

知识模块:总论5.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药味加减的变化B.立法的变化C.药量增减的变化D.剂型更换的变化正确答案:B解析: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为:(1)药味加减的变化;(2)药量增减的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

知识模块:总论6.不属于“佐药”作用的是A.调和方中诸药作用B.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C.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D.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正确答案:A解析: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题

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题

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9,分数:19.00)1.卫外不周,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A.玉屏风散B.五皮散C.桂枝汤D.防己黄芪汤√E.防己茯苓汤2.真武汤是属于什么治法的方剂A.温阳利水√B.益气行水C.渗湿利水D.化气利水E.补肾利水3.下元虚寒,症见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尿如米泔,凝如膏糊者,治宜选用A.缩泉丸B.桑螵蛸散C.萆薜分清饮√D.水陆二仙丹E.以上都小宜4.独活寄生汤的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A.杜仲、牛膝、细辛B.秦艽、防风、川芎C.人参、甘草、茯苓D.白术、荆芥、桂枝√5.某患者,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缓,治宜选用的方剂是A.五苓散B.五皮散√C.猪苓汤D.真武汤E.实脾散6.原方用法要求药后“多饮暖水”的是A.生脉散B.五苓散√C.玉屏风散D.桑螵蛸散E.天台乌药散7.完带汤主治证候所涉及的脏腑是A.心、脾B.脾、肾C.肝、肾D.肝、脾√E.脾、肺8.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A.温脾汤C.实脾散√D.归脾汤E.真武汤9.连朴饮的功用是A.解表化湿,理气和中B.清热化湿,理气和中√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D.行气降浊,宣化寒痰E.温中行气,燥湿除满10.外感于寒,内伤于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而细软者,治宜选用A.新加香薷散B.藿香正气散√C.羌活胜湿汤D.几味羌活汤E.以上都不适宜11.独活寄生汤中用以祛风湿兼补肝肾的药物是A.杜仲、牛膝、桑寄生√B.杜仲、当归、桑寄生C.桂心、牛膝、桑寄生D.杜仲、桂心、牛膝12.完带汤的功用特点是A.健脾化湿止带,兼以清热B.健脾收涩止带,兼以化湿C.健脾化湿止带,兼以疏肝√D.益气健脾和营,兼以止带E.健脾渗湿止带,兼以养血13.真武汤的组成药物除白术、茯苓、芍药外,其余是A.炮附子、干姜B.生附子、人参C.炮附子、干姜D.生附子、干姜E.炮附子、生姜√14.完带汤证的病变脏腑是A.心、脾B.脾、肾C.肝、脾√D.肝、肾E.脾、肺15.患者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模拟试题及答案1、症见寒战,继而高热,反复发作,每三日一次,多见于A.少阳病B.湿温C.疟疾D.瘟疫【答案】C2、哪部著作最早提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说A.《诸病源候论》B.《景岳全书》C.《医学心悟》D.《金匮要略》【答案】D3、治疗胃病依据原络配穴法应选用的腧穴是A.冲阳、公孙B. 章门、内关C. 丰隆、太白D脾俞、中脘【答案】A【解析】足阳明胃经原穴冲阳,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

4、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加痰湿,需要加哪味药A.木香,砂仁B.半夏,陈皮C.吴茱萸,干姜D.藿香,佩兰【答案】B【解析】半夏陈皮,为四君子汤的附方,六君子汤,脾胃气虚+痰湿,则为香砂六君子汤,脾胃气虚,痰阻气滞。

5、虎潜丸与大补阴丸均具有的治疗作用是A.滋补肝肾B.潜阳敛汗C.清降虚火D.强壮筋骨【答案】AC【解析】虎潜丸: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6、羌活白芷功效共同点是细辛藁本功效共同点是A.商路B.芦荟C.大黄D.芫花【答案】A7、患者头痛畏寒,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弱,治疗可用A.左归丸B.大补元煎C.金匮肾气丸D.右归丸【答案】CD8、下列选项中,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元气B.卫气C.中气D.宗气【答案】D9、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若下利自止而余证仍在者,治宜选用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加人参汤【答案】D10、《灵枢经脉》记载,经气“有余于胃”的临床表现是A.消谷善饥B.肿首头重C.溺色黄D.足不能行【答案】AC11、位于第胸椎轴突下,后正中线旁开寸的腧穴是A.肝俞B.胆俞C.膀胱俞D.胃脘下俞【答案】D12、痰证可见的表现有A.咳喘咯痰B.痰核乳癖C.肢体麻木D.神识迷蒙【答案】ABD13、患者女性,岁,慢性胃炎病史年,呕吐反复发作,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宜选用A.理中汤B.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C.麦门冬汤D.小半夏汤【答案】C14、1创“戾气”说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答案】D【解析】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说。

中医中药方剂学祛湿剂试题

中医中药方剂学祛湿剂试题

第十六章祛湿剂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平胃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白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B.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用。

C.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无论湿热还是寒湿,兼可化裁用之。

D.以脘腹胀满,舌苔黄厚腻为使用指征。

E.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行气化湿为主。

2、关于藿香正气散的配伍,说法错误的是A.全方内化湿浊与外散风寒相伍,以内化湿浊为主。

B.本方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

C.方中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浊,且辟秽和中止呕,为君药。

D.煎加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

E.方中伍用杏仁,宣肺利膈,既助解表,又助化湿。

3、下列清热祛湿剂主治湿重于热证的是A.茵陈蒿汤B. 三仁汤C. 甘露消毒丹D.八正散E.二妙散4、八正散的组成是A.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B.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甘草、木通、灯心草C.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木通、大黄、灯心草D.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甘草、泽泻、大黄、灯心草E.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5、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

首选方剂是A.八正散B.防已黄芪汤C.五皮散D.猪苓汤E.五苓散6、下列方剂中不含有黄芪、白术的是A.防已黄芪汤B.补中益气汤C.归脾汤D.玉屏风散E.当归补血汤7、五苓散的组成中不含有的药味是A.猪苓B.茯苓C.泽泻D.苍术E.桂枝8、下列哪首方剂不配有温阳作用的药物?A.五苓散B.苓桂术甘汤C.真武汤D.实脾散E.猪苓汤9、真武汤的君药是:A.茯苓 B.芍药 C.白术 D.生姜 E.炮附子10、实脾散的君药是:A.附子 B.干姜 C.附子、干姜 D.白术、茯苓 E.木香、槟榔11、原方要求药后“多饮暖水”的是A.生脉散B.五苓散C.玉屏风散D.真武汤E.实脾散12、患者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 B.保和丸 C.枳实导滞丸 D.健脾丸 E.平胃散13、患者尿频尿急、溺时疼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宜选用:A.导赤散 B.小蓟饮子 C.八正散 D.桑螵蛸散 E.萆薢分清饮14、患者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舌苔白腻,首选方剂是: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连朴饮 E.葛根芩连汤15、患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宜选用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连朴饮 E.葛根芩连汤16、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共有的药物是A. 白术、茯苓、甘草B.陈皮、厚朴、甘草C. 厚朴、陈皮、藿香D. 苍术、白术、甘草E. 苍术、厚朴、甘草17、八正散的君药是A.萹蓄、瞿麦B.木通、滑石C.车前子、木通D.栀子、大黄E.滑石、瞿麦18、八正散组成中包含下列哪首方剂A.六一散 B二妙散 C 导赤散 D 五苓散 E.平胃散19、三仁汤中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代表药物是A.杏仁、半夏、通草B.杏仁、半夏、滑石C.杏仁、厚朴、通草D.杏仁、白蔻仁、竹叶E.杏仁、白蔻仁、薏苡仁20、被誉为“湿温时疫之主方”,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的方剂是A.三仁汤B.六一散C.藿香正气散D.甘露消毒丹E.茵陈蒿汤21、二妙散的功效是A.利水渗湿B.温阳利水C.健脾渗湿D.清热解毒E.清热燥湿22、五苓散中重用的药物是A.茯苓B.猪苓C.泽泻D.白术E.桂枝23、治疗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宜选用A.五苓散B.真武汤C.实脾散D.苓桂术甘汤E.猪苓汤24、独活寄生汤中含有的基础方是A.四君子汤B.四物汤C.六味地黄丸D.生脉散E.二陈汤25、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的方剂是A.小青龙汤B.苓桂术甘汤C.真武汤D.五苓散E.苏子降气汤26、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A.八正散B.五苓散C.猪苓汤D.真武汤E.苓桂术甘汤27、五苓散、猪苓汤、实脾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A.白术B.茯苓C.猪苓D.泽泻E.甘草B型题A.清热泻火,利水通淋B.宣畅气机,清利湿热C.利湿化浊,清热解毒D.清热化湿,理气和中E.利湿清热,疏风止痛1、甘露消毒丹的功效是2、三仁汤的功效是3、八正散的功效是A.五苓散B.猪苓汤C.桃核承气汤D.复元活血汤E.八正散4、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首选5、瘀热互结之下焦蓄血证,首选6、水热互结之伤阴证,首选A.利水渗湿,养阴清热B.利水渗湿,温阳化气C.温阳化饮,健脾利水D.温阳健脾,行气利水E.温阳利水7、五苓散的功用是8、猪苓汤的功用是9、真武汤的功用是10、实脾散的功用是A.桂枝汤B.玉屏风散C.防已黄芪汤D.五苓散E.生脉散11、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脉虚。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祛湿剂)【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祛湿剂)【圣才出品】

第17章祛湿剂17.1 考纲要求一、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二、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三仁汤、茵陈蒿汤、二妙散、连朴饮、八正散、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实脾散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三、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五皮散、萆薢分清饮、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四、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1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概念祛湿剂是指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1)燥湿和胃剂,适用于湿邪中阻,脾胃失和证。

(2)清热祛湿剂,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内蕴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

(3)利水渗湿剂,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

(4)温化寒湿剂,适用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痹证、脚气等证。

(5)祛湿化浊剂,适用于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妇女带下等证。

(6)祛风胜湿剂,适用于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痹阻经络所致的肢节不利,腰膝顽麻痛痹等证。

3.配伍规律祛湿剂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化。

4.分类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湿化浊、祛风胜湿六类。

5.应用注意事项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且辛香之品亦耗气,渗利之剂有碍胎元,故素体阴血不足、或病后体弱及孕妇均应慎用。

二、燥湿和胃剂1.平胃散(1)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陈皮(60g)、炙甘草(30g)。

(2)用法上为散。

每服二钱(6g),水一中盏,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3)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4)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燥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燥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燥剂)模拟试卷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杏苏散的药物组成为(分数:2.00)A.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B.桑叶、煅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C.苏叶、半夏、茯苓、柴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D.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杏仁、橘皮解析:解析:杏苏散的药物组成为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答案B为清燥救肺汤的药物组成。

答案C中的柴胡应是前胡。

答案D中少一味大枣。

2.杏苏散的主治证为(分数:2.00)A.恶寒有汗,头微痛,咳嗽痰稀,苔白脉弦B.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C.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D.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解析:解析: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答案A中的无汗有汗与杏苏散的主治证不符,并且也无燥邪引起的症状。

答案B中,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的表现,主方应为清燥救肺汤。

3.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治宜选用(分数:2.00)A.百合固金汤B.玉液汤C.桑杏汤D.清燥救肺汤√解析:解析:D清燥救肺汤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肺合皮毛,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口渴。

肺气不降,故胸满胁痛。

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之佐证。

4.属于清燥救肺汤组成药物的是(分数:2.00)A.石膏、枇杷叶√B.石膏、知母C.知母、枇杷叶D.石膏、牛膝解析:解析:从“宣、清、润、降”四法入手,其中清者为石膏,降者为枇杷叶。

【精选】方剂学祛湿剂练习题.doc

【精选】方剂学祛湿剂练习题.doc

1 •平胃散打莆香止气散的共冇药物是:A.苍术、白术B.厚朴、陈皮C.白术、茯苓D.苍术、厚朴E・厚朴、白术2.苓桂术甘汤的君药是:A.茯苓B.白术C.桂枝D.I1 草E.茯苓.桂枝3 .组成中同时含有梔子与大黄的方是:A.八止散B.黄连解毒汤C.大承气汤D.龙胆泻肝汤E.芍药汤4.真武汤与实脾散的共同药物是:A.附子、干姜B.附子、甘草C.生姜、大枣D.干姜、生姜E腑子、白术5 •宣上畅屮渗下的主要代农方剂是:A.三仁汤B.霍香正气散C.甘露消毒丹D.番朴夏苓汤E.黄苓滑石汤6.组成中无桂枝的方是:A.五苓散B.猪苓汤C.炙甘草汤D.麻黄汤E.桃核承气汤7.真武汤纽•成屮无:A.生姜B.附子C.大枣D.白芍E.白术8.三仁汤组成屮无:A.杏仁B.竹叶C.生及仁D.白蔻仁E.草蔻仁9•貝-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的方是:A.三仁汤B.茵陈蒿汤C.八正散D甘露消毒丹 E.二妙散10•具苗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功用的方是:A.真武汤B.五苓散C.实脾散D.平胃散E.厚朴浊中汤□•真武汤的功用是:A.温化痰饮B.温阳健脾C.除寒祛湿D.温阳利水E.五皮散C.行气温中,燥湿除满A.五苓散B.霍香正气散C.羌活胜湿汤D.防己黄罠汤E.理屮丸A.调和营卫B.发汗解表C.温阳化饮D.温经通络E.温阳健脾E.猪苓、阿胶A.厚朴温屮汤B.真武汤C.实脾散D.防已黄茂汤E.平胃散12.苓桂术林汤的功用是: A.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B.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D.温屮祛寒,健脾利湿E.温壮脾肾,利水消肿13•具有益气袪风,健脾利水功效的方剂是:14•苓桂术卄汤中桂枝的作用是:15. 五苓散与猪苓汤的共同药物是:A.茯苓、泽泻B.茯苓、白术C 潴苓、滑石 D.泽泻、阿胶 16. 甘鉤清毒丹与三仁汤的共同药物是: A.白蔻仁白通草B.滑石.木通C.杏仁白蔻仁D.滑石.白蔻仁E.白蔻仁.木通17. 具有利水清热养阴功用的方是: A.五苓散B.猪苓汤C.八正散D.三仁汤E.六味地黄丸18. 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用的是: A.苓桂术甘汤B.猪苓汤C.讥苓散D.真武汤E.厚朴温屮汤19. 八正散的功用是: A.清心泄热,利水养阴 B.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D.淡渗利水,清热养阴E.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20. 患者身半以下肿英,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人便澹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 迟者。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分数:2.00)A.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解析:解析:在平胃散中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人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2.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分数:2.00)A.茯苓白芍B.白芷白术√C.紫苏桂枝D.厚朴枳实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

3.藿香正气散中用以行气化湿的药物是(分数:2.00)A.陈皮厚朴B.白芷陈皮C.陈皮桔梗D.大腹皮厚朴√解析:解析:由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藿香正气散中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

4.下列哪项是藿香正气散的功用(分数:2.00)A.和胃化湿理气和中B.行气化湿和胃降逆C.健脾运湿行气止呕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主要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5.下列哪个方剂的用法是用甘澜水煮取(分数:2.00)A.平胃散B.三仁汤√C.茵陈蒿汤D.连朴饮解析:解析:三仁汤的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6.三仁汤的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其中体现畅中的是哪味药物(分数:2.00)A.杏仁B.薏苡仁C.白蔻仁√D.瓜蒌仁解析:解析:三仁汤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方剂学(祛湿剂、祛痰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方剂学(祛湿剂、祛痰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方剂学(祛湿剂、祛痰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大秦艽汤中用以凉血、清热的药物是( )(2008年第50题)A.石膏、黄苓、生地B.石膏、知母、生地C.黄苓、赤芍、生地D.黄苓、赤芍、知母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大秦艽汤的方解,属于理解型考题。

大秦艽汤属于治风剂中疏散外风方剂,方中石膏、黄苓、生地用以凉血、清热。

故选A。

2.制川乌、制草乌二药同用的方剂是( )(2004年第47题)A.独活寄生汤B.当归四逆汤C.大秦艽汤D.羌活胜湿汤E.小活络丹正确答案:E解析:此题考查方剂的组成,属于识记型考题。

小活络丹含有制川乌和制草乌。

故选E。

3.治疗风疹、湿疹,苔白或黄,脉浮数者,宜用的方剂是( )(2002年第52题)A.玉真散B.消风散C.仙方活命饮D.普济消毒饮E.大秦艽汤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方剂的鉴别及应用,属于识记型考题。

4.下列哪一项不是小活络丹的功用( )(1994年第48题)A.行气B.活血C.祛风D.除湿E.化痰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小活络丹的功效,属于识记型考题。

本方属于治风剂中疏散外风类方剂,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故选A。

5.风中经络,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治宜选用( )(1993年第51题)A.地黄饮子B.大秦艽汤C.小活络丹D.活络效灵丹E.牵正散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大秦艽的主治,属于应用型、综合型考题。

大秦艽汤主治风邪初中经络。

故选B。

6.牵正散的组成药物是( )(1992年第44题)A.僵蚕、白附子、薄荷B.蜈蚣、白附子、全蝎C.全蝎、白附子、僵蚕D.蜈蚣、白附子、僵蚕E.僵蚕、蜈蚣、全蝎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牵正散组成,属于识记型考题。

趣味记忆:“父子全僵”,对应“附子、全蝎、僵蚕”。

故选C。

7.镇肝熄风汤中少佐麦芽的主要用意是( )(2004年第47题)A.疏肝解郁B.疏肝和胃C.消食护胃D.和中护胃E.消食化积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镇肝熄风汤的配伍意义,属于理解型考题。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A.消法√B.下法C.汗法D.清法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因此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2.平胃散主治什么证A.湿热蕴脾证B.脾胃气虚证C.湿滞脾胃证√D.食积证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3.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保和丸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4.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的主要用意是什么A.宣肺利膈√B.开宣肺气C.引药上行D.祛痰利咽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5.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治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三仁汤√C.平胃散D.连朴饮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6.以下哪味药不是三仁汤的组成药物A.竹茹√B.竹叶C.滑石D.半夏三仁汤的组成是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7.茵陈蒿汤中茵陈的用法是哪项A.后下B.烊化C.包煎D.先煮√茵陈蒿汤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其用法是应先煮茵陈。

8.主治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的是下列哪个方剂A.连朴饮√B.三仁汤C.藿香正气散D.八正散连朴饮主治湿热霍乱。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_真题-无答案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_真题-无答案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4(总分68,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A. 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 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 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2. 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A. 茯苓白芍B. 白芷白术C. 紫苏桂枝D. 厚朴枳实3. 藿香正气散中用以行气化湿的药物是A. 陈皮厚朴B. 白芷陈皮C. 陈皮桔梗D. 大腹皮厚朴4. 下列哪项是藿香正气散的功用A. 和胃化湿理气和中B. 行气化湿和胃降逆C. 健脾运湿行气止呕D.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5. 下列哪个方剂的用法是用甘澜水煮取A. 平胃散B. 三仁汤C. 茵陈蒿汤D. 连朴饮6. 三仁汤的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其中体现畅中的是哪味药物A. 杏仁B. 薏苡仁C. 白蔻仁D. 瓜蒌仁7. 茵陈蒿汤中佐以大黄的用意是A. 攻积导滞B. 泻热逐瘀C. 清热泻火D. 滋阴泻热8. 连朴饮的功用是下列哪项A. 行气化湿降逆和胃B.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C. 理气燥湿,和胃止呕D. 清热化湿,渗湿止泄9. 八正散的君药是哪项A. 车前子瞿麦B. 车前子木通C. 滑石木通D. 瞿麦篇蓄10. 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应首选A. 五苓散B. 猪苓汤C. 四苓散D. 茵陈五苓散11. 猪苓汤的功用是A.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B. 淡渗利水C. 利水养阴清热D. 利水健脾清热12. 防己黄芪汤中用白术的用意何在A. 安胎B. 止汗C. 利尿D. 健脾祛湿13. 下列哪项不是苓桂术甘汤中炙甘草的用意A. 助桂枝温补中阳B. 缓急止痛C. 益气健脾D. 调和诸药14. 以下哪项不是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A. 黄芩射干B. 栀子连翘C. 茵陈贝母D. 木通薄荷15. 治以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的是下列哪个方剂A. 独活寄生汤B. 羌活胜湿汤C. 九味羌活汤D. 葛根汤2. B1型题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三仁汤D.五苓散1.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是哪个方剂A. B.C. D.2. 主治湿滞脾胃证的是哪个方剂A. B.C. D.A.连朴饮B.八正散C.茵陈蒿汤D.三仁汤3. 湿热霍乱首选A. B.C. D.4. 湿热淋证首选A. B.C. D.A.猪苓汤B.五苓散C.平胃散D.苓桂术甘汤5.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首选A. B.C. D.6. 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首选A. B.C. D.A.以白饮和服方寸匕B.灯心煎汤送服C.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D.上锉麻豆大,每服五钱匕7. 哪项属于三仁汤的用法A. B.C. D.8. 哪项属于八正散的用法A. B.C. D.A.三仁汤B.凉膈散C.茵陈蒿汤D.五苓散9. 配伍具有“三焦分消”特点的方剂是A. B.C. D.10. 配伍具有“前后分消”特点的方剂是A. B.C. D.3. X型题1. 下列关于三仁汤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其组成药物为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茹,厚朴,生薏苡仁,半夏B. 其用法是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C. 其功用是宣畅气机,清利寒湿D. 其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2. 下列哪项是连朴饮的组成药物A. 厚朴甘草B. 黄连芦根C. 菖蒲豆豉D. 大黄滑石3. 防己黄芪汤中用以白术的用意何在A. 益气固表B. 补气健脾C. 安胎D. 祛湿行水4. 下列方剂中同时含有甘草,生姜,大枣的是A. 防己黄芪汤B. 真武汤C. 甘露消毒丹D. 实脾散5. 以下哪项是独活寄生汤中的组成药物A. 细辛川芎B. 半夏甘草C. 当归芍药D. 地黄牛膝6. 在实脾散中具有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的药物是A. 木瓜B. 木香C. 大腹皮D. 厚朴7. 下列关于猪苓汤的配伍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 五药合方,清热养阴为主,利水渗湿为辅B. 体现了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C. 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D. 扶正与祛邪兼顾8. 连朴饮中能清宣胸脘之郁热的药物是A. 山栀子B. 豆豉C. 菖蒲D. 芦根9. 同时含有半夏,厚朴的方剂是A. 平胃散B. 三仁汤C. 藿香正气散D. 连朴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
【A】.消法(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下法
【C】.汗法
【D】.清法
本题思路: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因此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2.平胃散主治什么证
【A】.湿热蕴脾证
【B】.脾胃气虚证
【C】.湿滞脾胃证(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食积证
本题思路: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3.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A】.藿香正气散(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B】.平胃散
【C】.参苓白术散
【D】.保和丸
本题思路: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
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4.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A】.宣肺利膈(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开宣肺气
【C】.引药上行
【D】.祛痰利咽
本题思路: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5.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治宜选用
【A】.藿香正气散
【B】.三仁汤(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平胃散
【D】.连朴饮
本题思路: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6.以下哪味药不是三仁汤的组成药物
【A】.竹茹(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竹叶
【C】.滑石
【D】.半夏
本题思路:三仁汤的组成是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7.茵陈蒿汤中茵陈的用法是哪项
【A】.后下
【B】.烊化
【C】.包煎
【D】.先煮(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