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案例第15章祛湿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PPT课件:15-祛湿剂
湿 热
膀胱
小腹急满
淋
证
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滑 石 ---滑利窍道,清热利水通淋 君 木 通 ---清心火,利湿热以通淋
瞿麦 臣 扁 蓄 清热利水通淋
车前子
山栀子 ---清泄三焦湿热,导热下行
佐 大 黄 ---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泄 (清源洁流)
[方药配伍]
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 君:炮附子 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茯苓----渗湿健脾,利水气从小便去
臣
白术
健脾燥湿,培土以制水 合附子温阳健脾化湿
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
又助苓术行散水气
佐
利小便以行水气
白芍
柔肝缓急止腹痛 养阴舒筋以解筋惕肉瞤
制附子之燥热伤阴
温阳利水
[临床运用]
本方是温阳利水法的主要代表方,用于阳虚水泛之 证,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为 辨。
[方药配伍]
君:泽泻(用量偏重) ──利水渗湿 臣:茯苓、猪苓──助君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培土以制水
佐
外解太阳之表邪
桂枝 内以温阳化气 助膀胱气化 使气化则水行津布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解表健脾)
服法:药后多饮暖水,以助气化、解表之功。
治水湿内停证:
健脾化气 水湿泛溢肌肤----水肿 利水消肿
阳 虚阴 水水 肿
[治法]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配伍]
附子──温肾阳,助肾以
温肾暖脾
君
化气行水
扶阳抑阴 温
干姜──温脾阳助脾以运化水湿 以阳化水 阳
健 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去 脾
方剂学之祛湿剂
方剂学之祛湿剂祛湿剂第一节燥湿化浊1、藿香正气散【组成】大腹皮(6g)白芷(6g)紫苏(6g)茯苓(6g)半夏(6g)白术(6g)陈皮(6g)厚朴(6g)苦桔梗(6g)藿香(9g)甘草(6g)【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第二节利水渗湿2、五苓散【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蓄水证。
②水湿内停证。
③痰饮证。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温通助气化, 利便解表烦渴清。
3、防己黄芪汤【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炒白术(9g)【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气虚之风或风湿证。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第三节清热祛湿4、茵陈蒿汤【组成】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湿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第四节温化水湿5、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甘草(6g)【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内停。
【方歌】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悸眩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6、真武汤【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9g)【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方剂课程案例:祛湿..
头痛恶寒
外:湿热 内:湿
湿温
郁遏卫表 困阻脾胃 湿热交蒸
身重疼痛,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湿>热
舌
苔白腻
口不渴或口渴不欲饮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君:杏仁:宣肺 白蔻仁 :芳香醒脾(温性) 苡仁:利水渗湿
宣上、畅中、渗下
❖ 臣:滑石、通草、竹叶:利水渗湿热 ❖ 佐:半夏、厚朴:行气化湿
相辅相成 相反相成
完善问诊资料
❖ 口渴,喜欢冷饮或热饮? ❖ 口渴是否治疗?服用什么中成药否?有效否? ❖ 二便?尤其是小便是否通利 ❖ 恶寒或恶热? ❖ 有无膝盖冷?
猪苓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水热互结证
小便不利
外:邪气入里化热 内:水湿
水热互结
(阴亏)
身热,口渴欲饮 心烦 舌红,脉细数
水饮内停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小儿神经性尿频 ❖ 病因不明,可能与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以
及焦虑、紧张、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 功能失调有关
❖ 诊断依据: 有尿频、尿急,但无尿痛及排尿困难; 尿常规检查阴性 排除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等
春泽汤治疗小儿尿频的机理分析 ❖ 小儿生理特点: 肾气未充,下焦元阳虚衰,不能蒸腾水液 脾气亏虚,水液失制 肺气虚,肺主治节之力差 ❖ 春泽汤治疗尿频的依据 人参、白术、茯苓补肺气、健脾 桂枝温阳化气 泽泻、猪苓入膀胧,开气化之源。 ❖ 加味: 肾虚:六味地黄丸 脾虚:四君子 肺虚:玉屏风
清热,利湿
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 君:茵陈:先煎
❖ 臣:栀子
利湿与泄热并进
❖ 佐:大黄:化瘀;利胆;泻退热
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辨证要点
外:湿热 内:湿
湿温
郁遏卫表 困阻脾胃 湿热交蒸
身重疼痛,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湿>热
舌
苔白腻
口不渴或口渴不欲饮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君:杏仁:宣肺 白蔻仁 :芳香醒脾(温性) 苡仁:利水渗湿
宣上、畅中、渗下
❖ 臣:滑石、通草、竹叶:利水渗湿热 ❖ 佐:半夏、厚朴:行气化湿
相辅相成 相反相成
完善问诊资料
❖ 口渴,喜欢冷饮或热饮? ❖ 口渴是否治疗?服用什么中成药否?有效否? ❖ 二便?尤其是小便是否通利 ❖ 恶寒或恶热? ❖ 有无膝盖冷?
猪苓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水热互结证
小便不利
外:邪气入里化热 内:水湿
水热互结
(阴亏)
身热,口渴欲饮 心烦 舌红,脉细数
水饮内停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小儿神经性尿频 ❖ 病因不明,可能与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以
及焦虑、紧张、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 功能失调有关
❖ 诊断依据: 有尿频、尿急,但无尿痛及排尿困难; 尿常规检查阴性 排除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等
春泽汤治疗小儿尿频的机理分析 ❖ 小儿生理特点: 肾气未充,下焦元阳虚衰,不能蒸腾水液 脾气亏虚,水液失制 肺气虚,肺主治节之力差 ❖ 春泽汤治疗尿频的依据 人参、白术、茯苓补肺气、健脾 桂枝温阳化气 泽泻、猪苓入膀胧,开气化之源。 ❖ 加味: 肾虚:六味地黄丸 脾虚:四君子 肺虚:玉屏风
清热,利湿
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 君:茵陈:先煎
❖ 臣:栀子
利湿与泄热并进
❖ 佐:大黄:化瘀;利胆;泻退热
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辨证要点
方剂学PPT课件 治燥剂 祛湿剂 祛痰剂 消食剂 驱虫剂 涌吐剂
(二)方 剂
二陈汤 [主治证病机]
上犯于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痰阻气滞──胸膈痞闷
脾失健运 痰浊中阻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湿 痰
聚湿为痰
清阳不升──头眩
证
上凌于心————心悸
痰湿重着──肢体倦怠
湿痰---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药配伍]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臣:橘红──燥湿祛痰,理气和胃止呕
湿 热
膀胱
小腹急满
淋
证
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木通、瞿麦、扁蓄
滑石
车前子
利水通淋 清利湿热
清 热
泻
火
山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导热下行
利
大黄──清热降火,泻腑通便以
水
通
分消湿热
淋
灯心草──清心利水,导热下行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淋痛
[主治证病机]
(4)治湿常需调理气机
气主运行布化水液 气滞则水湿内停
调理气机 气行则水行
湿为阴邪,重着粘腻 配理气药 气化则湿化 最易阻滞气机
4、分类: 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湿化
浊、祛风胜湿六类。 5、使用注意事项: 祛湿剂多由芳香苦燥或甘淡渗利之品为主组方,易耗
伤阴津,故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均应 慎用。
(3) 脾虚挟湿者宜慎用。
二、方 剂
杏苏散
[主治证病机] 外感凉燥证
卫表不宣━━恶寒无汗,头微痛,苔白
外感凉燥 肺失宣降 咳嗽痰稀 袭于肺卫 津聚为痰 鼻塞,脉弦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热、瘀)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 茵陈蒿18g--清利湿热,利疸退黄
·祛湿剂·
茵臣: 栀子9g--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导湿热自小便而出
陈佐:大黄6g--泄热破瘀,使湿热壅遏毒邪从二便而出
蒿
三药皆为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泻热通腑, 通利二便,使湿热瘀毒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
藿 陈三农治制府王姓,感冒瘴气,寒热,胸膈饱闷, 香 头疼眩晕,恶心,脉数而洪。用藿香正气散加厚朴、 正 槟榔、羌活、防风、苏叶。一剂而寒热退,头不疼。 气 减去羌、苏、防风,加草豆蔻、半夏、枳壳,恶心胀 散 闷发热俱愈。
《续名医类案》卷6
【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藿•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散
湿邪下注 常多自利或便溏
在·祛在湿剂· 体天 为为 阴湿 ,, 在在 脏地 为为 脾土 。;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祛湿剂·
平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苦辛温燥 胃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香正•病史:患痛回者散家素后(具有即体胃感用炎恶药,寒不时,详有发)腹热一胀,次,头,纳痛病差,未。周好昨身转天酸,外痛今出,晨应自并酬服见,头胸
气
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
散
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
浮弦。
•分析 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五章,祛湿剂
恶寒发热,吐泻腹痛,舌苔白腻。
3,加减法: 表邪偏重,加——香薷。 气滞脘腹胀痛,加——木香,延胡索。
4,使用注意:服后宜温覆。湿热证忌用。
方名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同
化湿和中,治湿滞中焦,脘腹胀痛证
异 功效 理气化湿力强 且能解表和中
燥湿运脾力胜 无解表之功
病理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
藿香正气散(1)
[组成] 藿香,紫苏,白芷,半夏曲,厚朴, 陈皮,大腹皮,桔梗,白术,茯苓,生姜, 大枣,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及山岚瘴疟。
[方解]
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浊,辟秽和中
臣: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降逆止呕
[重点,难点] 1,病机:湿困脾胃,中焦气阻,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 础方。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
3,加减法: 属湿热者,加——黄连,黄芩。 属寒湿者,加——草豆蔻,干姜。 湿盛泄泻,加——茯苓,泽泻。 4,使用注意: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湿困脾阳 气机阻滞
主证 寒湿气滞之痛,吐泻 湿浊困脾之脘腹胀痞
方名 同
异 功效 用药 病机 主治
香薷散
藿香正气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痛吐泻寒热
功偏祛暑解表
功偏健脾燥湿
简单
复杂
内伤湿滞轻
内伤湿滞重
病情简单 病轻偏表 夏季多用
病情复杂 病重偏里 四季均用
第二节,清热祛湿
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 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 泄泻、痿痹等病证。
3,加减法: 表邪偏重,加——香薷。 气滞脘腹胀痛,加——木香,延胡索。
4,使用注意:服后宜温覆。湿热证忌用。
方名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同
化湿和中,治湿滞中焦,脘腹胀痛证
异 功效 理气化湿力强 且能解表和中
燥湿运脾力胜 无解表之功
病理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
藿香正气散(1)
[组成] 藿香,紫苏,白芷,半夏曲,厚朴, 陈皮,大腹皮,桔梗,白术,茯苓,生姜, 大枣,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及山岚瘴疟。
[方解]
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浊,辟秽和中
臣: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降逆止呕
[重点,难点] 1,病机:湿困脾胃,中焦气阻,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 础方。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
3,加减法: 属湿热者,加——黄连,黄芩。 属寒湿者,加——草豆蔻,干姜。 湿盛泄泻,加——茯苓,泽泻。 4,使用注意: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湿困脾阳 气机阻滞
主证 寒湿气滞之痛,吐泻 湿浊困脾之脘腹胀痞
方名 同
异 功效 用药 病机 主治
香薷散
藿香正气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痛吐泻寒热
功偏祛暑解表
功偏健脾燥湿
简单
复杂
内伤湿滞轻
内伤湿滞重
病情简单 病轻偏表 夏季多用
病情复杂 病重偏里 四季均用
第二节,清热祛湿
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 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 泄泻、痿痹等病证。
第十五部分祛湿剂
助蔻仁以畅中和胃
佐滑石、通草、竹叶 ――渗利湿热
三仁汤
配伍特点 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三仁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 热之证。 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 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
加减变化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加藿香、香薷
寒热往来:加青蒿、草果
三仁汤
温热初起之“三戒”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定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一 类方剂,统称祛湿剂。
祛湿剂
2、适应病证
水湿病证。
湿浊所致病证较为复杂,治疗湿病则方 法各异。大抵湿邪在上在外者,可表散微 汗以解之;在内在下者,可芳香苦燥以化 之,或甘淡渗利以除之;从寒化者,宜温 阳化湿;从热化者,宜清热祛湿;体虚湿 盛者,又当祛湿扶正兼顾等。
每服6g,姜枣煎汤送下。
[功 用 ] 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主
治
湿滞脾胃证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湿气 滞机 脾壅 胃滞
升降失,肢体沉重
病机
苔白腻而厚,脉缓
平胃散
方
解
君 苍术(辛苦温燥 ) 燥湿运脾,降浊和胃
第二节 清热祛湿
祛湿剂
湿热证治疗思路
外感湿温
湿重于热
热重于湿 肝胆湿热 宣上
分消湿热
黄疸
畅中
渗下 退黄 和胃+利湿 利水
湿
阴 邪
热
阳 邪
证
湿热内蕴
脾胃湿热
膀胱湿热
吐泻
淋证
温 燥 药 以 祛 湿
寒 凉 药 以 清 热
佐滑石、通草、竹叶 ――渗利湿热
三仁汤
配伍特点 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三仁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 热之证。 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 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
加减变化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加藿香、香薷
寒热往来:加青蒿、草果
三仁汤
温热初起之“三戒”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定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一 类方剂,统称祛湿剂。
祛湿剂
2、适应病证
水湿病证。
湿浊所致病证较为复杂,治疗湿病则方 法各异。大抵湿邪在上在外者,可表散微 汗以解之;在内在下者,可芳香苦燥以化 之,或甘淡渗利以除之;从寒化者,宜温 阳化湿;从热化者,宜清热祛湿;体虚湿 盛者,又当祛湿扶正兼顾等。
每服6g,姜枣煎汤送下。
[功 用 ] 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主
治
湿滞脾胃证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湿气 滞机 脾壅 胃滞
升降失,肢体沉重
病机
苔白腻而厚,脉缓
平胃散
方
解
君 苍术(辛苦温燥 ) 燥湿运脾,降浊和胃
第二节 清热祛湿
祛湿剂
湿热证治疗思路
外感湿温
湿重于热
热重于湿 肝胆湿热 宣上
分消湿热
黄疸
畅中
渗下 退黄 和胃+利湿 利水
湿
阴 邪
热
阳 邪
证
湿热内蕴
脾胃湿热
膀胱湿热
吐泻
淋证
温 燥 药 以 祛 湿
寒 凉 药 以 清 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伍特点: 宣上、畅中、渗下,祛湿为主。
辨证要点: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 。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甘露消毒丹
湿温时疫 邪在气分 湿热并重
利清 湿热 化解 浊毒
甘露消毒丹 --方义分析
黄滑茵藿菖白木连射贝薄
芩石陈香蒲蔻通翘干母荷
仁
君
臣
佐
甘露消毒丹
配伍特点: 清上、畅中、渗下,清热为主。
子
君
臣
佐 佐、使
当归拈痛汤(拈痛汤)
《医学启源》
当归拈痛汤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治法: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当归拈痛汤
羌茵猪泽黄苦防升葛白苍人当知炙 活陈苓泻芩参风麻根术术参归母甘
草
君
臣
佐
使
二妙散
《丹溪心法》
二妙散
主治: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燥湿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伤寒论》
五苓散
头痛、发热(恶寒),脉浮
太
蓄
水
烦渴饮水,水入口即吐
阳 经 腑
证
小便不利
同 病
五苓散
桂枝 泽泻、二苓 白术
温阳化气 利水渗湿 健脾燥湿
五苓散
辨证要点 : 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或缓。 利水消肿的常用方。
加减变化:
猪苓汤
《伤寒论》
五苓散
水热互结 热邪伤阴
利水 清热
茯苓、猪苓、泽泻 滑石
养阴
阿胶
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
防己黄芪汤
身重、浮肿 小便不利 汗出恶风
脉浮
表虚湿滞 风郁肌腠
舌淡、苔白
防己黄芪汤
黄芪 防已
君
益气健脾 白术
臣
祛风利水
生姜 大枣
佐
甘草
使
防己黄芪汤
辨证要点 : 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常用方。
第四节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汤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加减: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平胃散
燥行 湿
困
湿气
脾 胃
运和
脾胃
苍术 厚朴 陈皮 生姜、大枣 甘草
平胃散
辨证要点: 脘腹胀满,苔白腻而厚。 湿困脾胃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
第二节 清热祛湿
三仁汤
《温病条辨》
三仁汤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义分析:
杏白薏滑通竹半厚 蔻苡石草叶夏朴
仁仁仁
君
臣
佐
三仁汤
沉。 温阳利水之基础方 、常用方。
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实脾散
温行 阳气 健木瓜、草果
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 佐
生姜 、大枣 甘草
佐、使
第五节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脾胃论》
羌活胜湿汤
主治:风湿在表 之痹证。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 胜湿 止痛
羌活胜湿汤
苓桂术甘汤--方义分析
茯桂白炙 苓枝术甘
草 君 臣 佐 佐、使
苓桂术甘汤--应用
辨证要点 : 胸胁支満,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加减: 喘咳痰多,加半夏、陈皮; 心下痞,枳实、生姜。
真武汤
《伤寒论》
真武汤
脾肾阳虚
温
水湿内停
阳
利
水
真武汤
君
温
阳
臣
利
水
佐
附子
茯苓 白术 生姜 白芍
真武汤
辨证要点 : 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
羌活 独活
君
藁本 防风
臣
蔓荆子 川芎
佐
甘草
使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汤
痹肝气 证肾血 日两不 久虚足
祛风湿 独活 防风 秦艽 桂心 细辛 止痹痛 川芎
益肝肾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补气血 人参 茯苓 甘草 地黄 当归 芍药
独活寄生汤
辨证要点 :
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 苔白,脉细弱。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散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正气散--方义分析
苏叶
白芷
解表
藿香
藿
半夏
香
白术
正
茯苓
除湿(化、燥、渗)
气 散
陈皮 厚朴 大腹皮
行气
桔梗
生姜
大枣
和中
甘草
藿香正气散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
辨证要点: 身热困倦,胸闷,苔黄腻,脉滑数。
甘露消毒丹
与三仁汤的区别
茵陈蒿汤
《伤寒论》
茵陈蒿汤
主治:湿热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蒿汤--方义分析
茵栀大 陈子黄
君臣佐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散
主治:湿热淋证
治法:清热利水通淋
八正散--方义分析
滑木萹瞿车栀大甘 石通蓄麦前子黄草
辨证要点: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 。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甘露消毒丹
湿温时疫 邪在气分 湿热并重
利清 湿热 化解 浊毒
甘露消毒丹 --方义分析
黄滑茵藿菖白木连射贝薄
芩石陈香蒲蔻通翘干母荷
仁
君
臣
佐
甘露消毒丹
配伍特点: 清上、畅中、渗下,清热为主。
子
君
臣
佐 佐、使
当归拈痛汤(拈痛汤)
《医学启源》
当归拈痛汤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治法: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当归拈痛汤
羌茵猪泽黄苦防升葛白苍人当知炙 活陈苓泻芩参风麻根术术参归母甘
草
君
臣
佐
使
二妙散
《丹溪心法》
二妙散
主治: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燥湿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伤寒论》
五苓散
头痛、发热(恶寒),脉浮
太
蓄
水
烦渴饮水,水入口即吐
阳 经 腑
证
小便不利
同 病
五苓散
桂枝 泽泻、二苓 白术
温阳化气 利水渗湿 健脾燥湿
五苓散
辨证要点 : 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或缓。 利水消肿的常用方。
加减变化:
猪苓汤
《伤寒论》
五苓散
水热互结 热邪伤阴
利水 清热
茯苓、猪苓、泽泻 滑石
养阴
阿胶
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
防己黄芪汤
身重、浮肿 小便不利 汗出恶风
脉浮
表虚湿滞 风郁肌腠
舌淡、苔白
防己黄芪汤
黄芪 防已
君
益气健脾 白术
臣
祛风利水
生姜 大枣
佐
甘草
使
防己黄芪汤
辨证要点 : 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常用方。
第四节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汤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加减: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平胃散
燥行 湿
困
湿气
脾 胃
运和
脾胃
苍术 厚朴 陈皮 生姜、大枣 甘草
平胃散
辨证要点: 脘腹胀满,苔白腻而厚。 湿困脾胃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
第二节 清热祛湿
三仁汤
《温病条辨》
三仁汤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义分析:
杏白薏滑通竹半厚 蔻苡石草叶夏朴
仁仁仁
君
臣
佐
三仁汤
沉。 温阳利水之基础方 、常用方。
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实脾散
温行 阳气 健木瓜、草果
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 佐
生姜 、大枣 甘草
佐、使
第五节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脾胃论》
羌活胜湿汤
主治:风湿在表 之痹证。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 胜湿 止痛
羌活胜湿汤
苓桂术甘汤--方义分析
茯桂白炙 苓枝术甘
草 君 臣 佐 佐、使
苓桂术甘汤--应用
辨证要点 : 胸胁支満,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加减: 喘咳痰多,加半夏、陈皮; 心下痞,枳实、生姜。
真武汤
《伤寒论》
真武汤
脾肾阳虚
温
水湿内停
阳
利
水
真武汤
君
温
阳
臣
利
水
佐
附子
茯苓 白术 生姜 白芍
真武汤
辨证要点 : 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
羌活 独活
君
藁本 防风
臣
蔓荆子 川芎
佐
甘草
使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汤
痹肝气 证肾血 日两不 久虚足
祛风湿 独活 防风 秦艽 桂心 细辛 止痹痛 川芎
益肝肾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补气血 人参 茯苓 甘草 地黄 当归 芍药
独活寄生汤
辨证要点 :
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 苔白,脉细弱。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散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正气散--方义分析
苏叶
白芷
解表
藿香
藿
半夏
香
白术
正
茯苓
除湿(化、燥、渗)
气 散
陈皮 厚朴 大腹皮
行气
桔梗
生姜
大枣
和中
甘草
藿香正气散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
辨证要点: 身热困倦,胸闷,苔黄腻,脉滑数。
甘露消毒丹
与三仁汤的区别
茵陈蒿汤
《伤寒论》
茵陈蒿汤
主治:湿热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蒿汤--方义分析
茵栀大 陈子黄
君臣佐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散
主治:湿热淋证
治法:清热利水通淋
八正散--方义分析
滑木萹瞿车栀大甘 石通蓄麦前子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