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祛湿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祛湿剂139页PPT
方剂学祛湿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方剂学10祛湿剂 PPT课件
方剂学课件
第二节 清热祛湿
Formulae that Clear Heat and Eliminate Dampness
茵陈蒿汤
Oriental Wormwood Decoction
Eight Rectification Powder
八 正 散
2018/10/5
方剂学课件
9
本方以一身俱黄,黄
色鲜明,小便不利,苔黄
2018/10/5 方剂学课件 2
二、适用范围
祛湿剂功能化湿利水,通淋泻浊, 温化水湿,故本类方剂适用于表湿或里湿 所致的水肿、淋浊、痰饮、泄泻、癃闭、 湿浊不化等水湿病证。
2018/10/5
方剂学课件
3
三、分类
化湿和胃 清热祛湿
利水渗湿
温化水湿
祛湿化浊
2018/10/5 方剂学课件 4
四、组方大法 湿邪在上在表者,以发汗祛湿药为主,微汗以解之; 湿邪在下在里者,以利湿药为主,利水以祛湿;
2018/10/5
方剂学课件
18
气化失常 小便不利 脾水 溢于肌肤 肢体浮肿 肾气 四肢重痛 阳内 虚停 湿邪下注 腹痛不利 苔白脉沉
发阴 汗随 太阳 过伤
身 颤 动 筋脉失养 振振欲倒
温 阳 利 水 护 阴
君
附子:温肾暖土助阳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 臣 白术:健脾燥湿制水
生姜:宣散水气 佐 敛阴护阴 芍药 缓急止痛 利 小 便
五苓散
Five-Herb Powder with Poria
2018/10Biblioteka 5方剂学课件131.蓄水证 2.水湿内停 3.痰饮
2018/10/5 方剂学课件 14
太阳表邪未解:头痛发热
《方剂学》PPT课件:15-祛湿剂
湿 热
膀胱
小腹急满
淋
证
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滑 石 ---滑利窍道,清热利水通淋 君 木 通 ---清心火,利湿热以通淋
瞿麦 臣 扁 蓄 清热利水通淋
车前子
山栀子 ---清泄三焦湿热,导热下行
佐 大 黄 ---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泄 (清源洁流)
[方药配伍]
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 君:炮附子 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茯苓----渗湿健脾,利水气从小便去
臣
白术
健脾燥湿,培土以制水 合附子温阳健脾化湿
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
又助苓术行散水气
佐
利小便以行水气
白芍
柔肝缓急止腹痛 养阴舒筋以解筋惕肉瞤
制附子之燥热伤阴
温阳利水
[临床运用]
本方是温阳利水法的主要代表方,用于阳虚水泛之 证,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为 辨。
[方药配伍]
君:泽泻(用量偏重) ──利水渗湿 臣:茯苓、猪苓──助君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培土以制水
佐
外解太阳之表邪
桂枝 内以温阳化气 助膀胱气化 使气化则水行津布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解表健脾)
服法:药后多饮暖水,以助气化、解表之功。
治水湿内停证:
健脾化气 水湿泛溢肌肤----水肿 利水消肿
阳 虚阴 水水 肿
[治法]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配伍]
附子──温肾阳,助肾以
温肾暖脾
君
化气行水
扶阳抑阴 温
干姜──温脾阳助脾以运化水湿 以阳化水 阳
健 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去 脾
方剂学-祛湿剂 ppt课件
甘草 炒,三十两
【用法】
苍
术
ppt课件
9
·平胃散·
【主治】湿滞脾胃证。
湿困脾胃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食少 胃气上逆:呕吐恶心 湿性重滞:肢体倦怠,嗜卧 湿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盛之象: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ppt课件
10
【方解】
臣: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 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
ppt课件
19
·藿香正气散·
佐:陈皮 — 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 — 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 — 宣肺宽胸利膈; 白术、茯苓 — 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 — 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 — 调和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②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③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 ④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ppt课件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用法】
ppt课件
25
·三仁汤·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湿热阻遏气分 三焦气机不利
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邪为患:口不渴,面色淡黄,舌白,
脉弦细而濡。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
7、衍化方: · 不换金正气散 · 柴平汤
8、病例分析: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热、瘀)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 茵陈蒿18g--清利湿热,利疸退黄
·祛湿剂·
茵臣: 栀子9g--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导湿热自小便而出
陈佐:大黄6g--泄热破瘀,使湿热壅遏毒邪从二便而出
蒿
三药皆为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泻热通腑, 通利二便,使湿热瘀毒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
藿 陈三农治制府王姓,感冒瘴气,寒热,胸膈饱闷, 香 头疼眩晕,恶心,脉数而洪。用藿香正气散加厚朴、 正 槟榔、羌活、防风、苏叶。一剂而寒热退,头不疼。 气 减去羌、苏、防风,加草豆蔻、半夏、枳壳,恶心胀 散 闷发热俱愈。
《续名医类案》卷6
【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藿•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散
湿邪下注 常多自利或便溏
在·祛在湿剂· 体天 为为 阴湿 ,, 在在 脏地 为为 脾土 。;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祛湿剂·
平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苦辛温燥 胃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香正•病史:患痛回者散家素后(具有即体胃感用炎恶药,寒不时,详有发)腹热一胀,次,头,纳痛病差,未。周好昨身转天酸,外痛今出,晨应自并酬服见,头胸
气
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
散
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
浮弦。
•分析 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剂学祛湿剂.课件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湿重于热证
湿热并重证
热重于湿
者选何方?
充斥三焦 湿热中阻
当归拈痛汤
《医学启源》
本方提要
羌活、茵陈蒿共为君药,故 有疏风清热利湿之功,常用于 治疗风湿热痹证。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 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主治 原书:太阳蓄水证
治法?
病机 表邪不解 (头痛发热,苔白脉浮)
状类阴虚潮热,乃湿阻热伏之象。 病虽迁延多日,邪仍留恋卫气。以三仁 汤加减:苦杏仁、白蔻仁(后下)、半 夏、厚朴6g,茯苓、淡竹叶各9g, 薏苡 仁12g, 六一散(包)15g,黄芩6g。共服 7剂后病愈。
泄泻
某男,56岁。患慢性结肠炎10多年, 此次因天热食甜瓜发病,腹痛泄泻,每 日稀便6~7次,无里急后重。胃脘满闷, 恶心,尿黄少,灼热不畅,脉濡,苔白 腻。检查:糊状便,沉渣中有少许白细 胞。证属胃肠湿热,湿重于热,升降失 司,清浊不分。
数年来,历医数人,屡用中西药治 疗皆罔效。用硝、黄类泻下,可暂得一解 ,但停药旋即如故。用黑芝麻、蜂蜜、猪 板油类润下,则便秘有增无减。
诊见: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脉濡。 证属湿阻气滞,治宜宣通气机,化湿清热 。
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g,白蔻 仁10g,薏苡仁30g,厚朴、半夏、通草各 12g,白术10g,茯苓12g,枳实12g,滑石 12g。
主治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立法 温阳利水,兼以缓急舒筋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 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 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 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 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湿重于热证
湿热并重证
热重于湿
者选何方?
充斥三焦 湿热中阻
当归拈痛汤
《医学启源》
本方提要
羌活、茵陈蒿共为君药,故 有疏风清热利湿之功,常用于 治疗风湿热痹证。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 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主治 原书:太阳蓄水证
治法?
病机 表邪不解 (头痛发热,苔白脉浮)
状类阴虚潮热,乃湿阻热伏之象。 病虽迁延多日,邪仍留恋卫气。以三仁 汤加减:苦杏仁、白蔻仁(后下)、半 夏、厚朴6g,茯苓、淡竹叶各9g, 薏苡 仁12g, 六一散(包)15g,黄芩6g。共服 7剂后病愈。
泄泻
某男,56岁。患慢性结肠炎10多年, 此次因天热食甜瓜发病,腹痛泄泻,每 日稀便6~7次,无里急后重。胃脘满闷, 恶心,尿黄少,灼热不畅,脉濡,苔白 腻。检查:糊状便,沉渣中有少许白细 胞。证属胃肠湿热,湿重于热,升降失 司,清浊不分。
数年来,历医数人,屡用中西药治 疗皆罔效。用硝、黄类泻下,可暂得一解 ,但停药旋即如故。用黑芝麻、蜂蜜、猪 板油类润下,则便秘有增无减。
诊见: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脉濡。 证属湿阻气滞,治宜宣通气机,化湿清热 。
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g,白蔻 仁10g,薏苡仁30g,厚朴、半夏、通草各 12g,白术10g,茯苓12g,枳实12g,滑石 12g。
主治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立法 温阳利水,兼以缓急舒筋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 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 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 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 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方剂学课件9祛湿剂-PPT精选文档
《续名医类案》 一、作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二、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湿热交蒸 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湿蒙清阳,阻滞气机
湿热阻滞中焦,升降失调
胸闷腹胀
苔厚腻
上呕下泻, 脉滑数
热毒上壅
湿热下注膀胱
2019/3/7
咽颐肿痛,口渴
小便短赤,淋浊 身目发黄
课件 25
热为湿遏,不得发越
辨证要点:身热困倦,口渴尿赤,咽痛身黄,舌苔
茵陈蒿汤《伤寒论》
一、组方—重用茵陈(现量:30-60克)
二、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巩膜发黄) 黄如橘色鲜明,腹微满,
三黄 身黄(皮肤发黄) 口中渴,小便不利,苔
尿黄(小便色赤) 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热不得外越,湿不
得下泄,湿热交蒸而致。 治法: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三、临床应用:
1、原则:有表无表皆可,以湿轻为宜。 3、剂型:丸、片、茶散、水、口服液、胶囊。
2、四时寒湿感冒良方 —尤夏月阴暑感冒之要方。
4、现代: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
四、治泄方比较
痛泻要方------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 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甘草:调药和中
三、主治—湿滞中焦证
1、病机:湿阻中焦,围困脾阳,运化
◇
失常(特点:湿重) 2、主症:脘腹胀满、身重酸痛、怠惰 嗜睡,苔厚白腻,脉象濡缓 (食少呕恶)
湿蒙清阳,阻滞气机
湿热阻滞中焦,升降失调
胸闷腹胀
苔厚腻
上呕下泻, 脉滑数
热毒上壅
湿热下注膀胱
2019/3/7
咽颐肿痛,口渴
小便短赤,淋浊 身目发黄
课件 25
热为湿遏,不得发越
辨证要点:身热困倦,口渴尿赤,咽痛身黄,舌苔
茵陈蒿汤《伤寒论》
一、组方—重用茵陈(现量:30-60克)
二、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巩膜发黄) 黄如橘色鲜明,腹微满,
三黄 身黄(皮肤发黄) 口中渴,小便不利,苔
尿黄(小便色赤) 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热不得外越,湿不
得下泄,湿热交蒸而致。 治法: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三、临床应用:
1、原则:有表无表皆可,以湿轻为宜。 3、剂型:丸、片、茶散、水、口服液、胶囊。
2、四时寒湿感冒良方 —尤夏月阴暑感冒之要方。
4、现代: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
四、治泄方比较
痛泻要方------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 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甘草:调药和中
三、主治—湿滞中焦证
1、病机:湿阻中焦,围困脾阳,运化
◇
失常(特点:湿重) 2、主症:脘腹胀满、身重酸痛、怠惰 嗜睡,苔厚白腻,脉象濡缓 (食少呕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1
下篇
各论
2
第十五章 祛湿剂
3
1、定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湿化 浊,渗利水湿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之邪为 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湿剂。
祛湿剂4
2、适应病证
水湿病证
祛湿剂5
3、分类 燥湿和胃 --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 清热祛湿 --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 利水渗湿 --水湿壅盛的水肿、泄泻 温化寒湿 --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的痰饮、水肿 祛风胜湿 --风寒湿邪袭表证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证
宣上 杏 仁 佐
畅中 白蔻仁 半夏 厚朴
渗下 薏苡仁 滑石 通草 竹叶 君 臣
三仁汤37
配伍特点 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三仁汤38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
热之证。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 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39
加减变化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 加藿香、香薷 寒热往来 加青蒿、草果
苔白腻而厚,脉缓
平胃散11
方解
燥行 湿气 运和 脾胃
君 苍术 臣 厚朴
燥湿健脾 燥湿行气除满
陈皮
佐
生姜、大枣
理气和胃,燥湿醒脾 温胃降逆止呕
佐 甘草 健脾和中
使
调和诸药
平胃散12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 证要点。
平胃散13
加减变化
⑴兼食滞:+山楂、神曲、麦芽(楂曲平胃散) ⑵气滞甚:+木香、砂仁 ⑶胃失和降而呕吐甚:+霍香、半夏→不换金正气散 ⑷脾不升清而水泻:+利湿药或合五苓散(胃苓汤) ⑸胆管结石兼苔厚腻:+茵陈、栀子、郁金、金钱草 ⑹口甜、口腻:+佩兰、白蔻、草果 ⑺酒积:浮肿、胸闷、苔腻+干姜、砂仁、葛花
八正散33
加减变化
血淋 加生地、小蓟、白茅根 石淋 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 膏淋 加萆薢、菖蒲
八正散34
三仁汤 Ⅰ类
《温病条辨》
清热祛湿35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郁遏卫表
湿 热
困阻脾胃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湿温初起 邪留气分 湿重于热
三仁汤36
方解
宣清 畅利 气湿 机热
解表 化湿 理气 和中
藿香正气散18
运用
辩证要点 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
湿滞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 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藿香正气散19
加减变化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 加香薷 兼气滞脘腹胀痛 加木香、延胡索
藿香正气散20
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 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
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散31Biblioteka 方解滑石君
木通
清热渗湿利水通淋 清心利水
清利 热水 泻通 火淋
萹蓄
臣 瞿麦
清热利水通淋
车前子
佐 山栀子仁 清泄三焦,通利水道
大黄
荡涤邪热
佐 使
甘草
清热、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八正散32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 临床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
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40
使用注意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
用。
三仁汤41
甘露消毒丹 Ⅰ类
《医效秘传》
清热祛湿42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湿邪湿 温在热 时气并 疫分重
邪遏上焦-发热、肢酸、咽肿、颐肿 困阻中焦-胸闷、腹胀、吐、泻 流注下焦-小便短赤、淋浊 波及肝胆-身黄
热重于湿-口渴,苔黄腻,脉滑数
甘露消毒丹43
茵陈蒿汤28
加减变化
湿重于热 加茯苓、泽泻、猪苓 热重于湿 加黄柏、龙胆草 胁痛明显 加柴胡、川楝子
茵陈蒿汤29
八正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祛湿30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湿热下注,水道不利
湿 热 下 湿热蕴蒸 注 膀 湿热郁遏,气机不畅 胱
津液不布
尿频尿急 溺时涩痛 淋沥不畅 尿色浑赤
少腹急满
5、使用注意
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 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 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祛湿剂8
第一节 燥湿和胃
祛湿剂9
平胃散 Ⅰ类
《简要济众方》
燥湿化胃10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湿 滞
升降失常-吐、利、嗳气吞酸
脾 胃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
湿滞肌肉-怠惰嗜卧,肢体沉重
平胃14 散
使用注意
本方苦温辛燥,阴虚气滞,脾胃虚弱 者,不宜使用。
平胃散15
藿香正气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燥湿化胃16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外内 感伤 风湿 寒滞
风寒外束,卫阳郁遏 湿浊中阻,脾胃不和
恶寒发热 上吐下泻
湿阻气滞
胸膈满闷,脘腹疼痛
藿香正气散17
方解 外内 感伤 风湿 寒滞
苏叶 白芷 藿香 半夏 白术 茯苓 陈皮 厚朴 大腹皮 桔梗 生姜 大枣 甘草
章虚谷:“湿土之土,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 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2、湿热为患,治疗难度大,应注意: ⑴辨湿与热之孰多孰少 ⑵湿邪粘滞,湿不去则热难清。
“湿去则热孤也。”
清热祛湿24
茵陈蒿汤 Ⅰ类
《伤寒论》
清热祛湿25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湿热壅结
邪湿
热
热壅
入
滞 中
里焦
湿热熏蒸 湿热内郁
气机受阻 胆汁外溢 津液不化
藿香正气散21
第二节 清热祛湿
祛湿剂22
湿热证治疗思路
外感湿温
湿 热 证 湿热内蕴
宣上 湿重于热
分消湿热 畅中
热重于湿 渗下
肝胆湿热 黄疸
退黄
脾胃湿热 吐泻
和胃+利湿
阴阳 邪邪
膀胱湿热 淋证
利水
温寒 燥凉 药药 以以 祛清 湿热
湿热侵淫肌肉关节 痹证、痿证 祛风湿 清热祛湿23
1、湿温病的特点: 初起病在气分,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方解 利清 湿热 化解 浊毒
清上 畅中
黄芩 连翘 薄荷 贝母 射干 白蔻仁 菖蒲 藿香
祛湿剂6
4.组方思路 肺失宣降
水 液
脾失健运
水
内因 外因
代 谢
肾失气化
失 调
肝失疏泄
湿 内 停
三焦水道不通
表 酸、软、重、肿、痛
湿 症状 上 头痛、眩晕
痰
下 带下、小便不利
阻滞气机
行气药
水 困阻脾胃
健脾药
饮
湿邪粘腻
消除病因 调理功能
祛除 湿从内化 水湿
湿从外走
芳香化湿药
苦温燥湿药
发汗
利尿
泻下 祛湿7剂
腹微满,恶心呕吐, 大便不爽甚或秘结。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口中渴
舌苔黄腻,脉沉数
茵陈蒿汤26
方解
清 君 茵陈
热
利 湿
臣 栀子
退
黄 佐 大黄
清热利湿 清热降火,通利三焦 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茵陈蒿汤27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
其证属湿热并重。 临床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 要点。
方剂学
1
下篇
各论
2
第十五章 祛湿剂
3
1、定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湿化 浊,渗利水湿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之邪为 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湿剂。
祛湿剂4
2、适应病证
水湿病证
祛湿剂5
3、分类 燥湿和胃 --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 清热祛湿 --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 利水渗湿 --水湿壅盛的水肿、泄泻 温化寒湿 --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的痰饮、水肿 祛风胜湿 --风寒湿邪袭表证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证
宣上 杏 仁 佐
畅中 白蔻仁 半夏 厚朴
渗下 薏苡仁 滑石 通草 竹叶 君 臣
三仁汤37
配伍特点 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三仁汤38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
热之证。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 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39
加减变化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 加藿香、香薷 寒热往来 加青蒿、草果
苔白腻而厚,脉缓
平胃散11
方解
燥行 湿气 运和 脾胃
君 苍术 臣 厚朴
燥湿健脾 燥湿行气除满
陈皮
佐
生姜、大枣
理气和胃,燥湿醒脾 温胃降逆止呕
佐 甘草 健脾和中
使
调和诸药
平胃散12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 证要点。
平胃散13
加减变化
⑴兼食滞:+山楂、神曲、麦芽(楂曲平胃散) ⑵气滞甚:+木香、砂仁 ⑶胃失和降而呕吐甚:+霍香、半夏→不换金正气散 ⑷脾不升清而水泻:+利湿药或合五苓散(胃苓汤) ⑸胆管结石兼苔厚腻:+茵陈、栀子、郁金、金钱草 ⑹口甜、口腻:+佩兰、白蔻、草果 ⑺酒积:浮肿、胸闷、苔腻+干姜、砂仁、葛花
八正散33
加减变化
血淋 加生地、小蓟、白茅根 石淋 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 膏淋 加萆薢、菖蒲
八正散34
三仁汤 Ⅰ类
《温病条辨》
清热祛湿35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郁遏卫表
湿 热
困阻脾胃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湿温初起 邪留气分 湿重于热
三仁汤36
方解
宣清 畅利 气湿 机热
解表 化湿 理气 和中
藿香正气散18
运用
辩证要点 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
湿滞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 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藿香正气散19
加减变化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 加香薷 兼气滞脘腹胀痛 加木香、延胡索
藿香正气散20
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 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
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散31Biblioteka 方解滑石君
木通
清热渗湿利水通淋 清心利水
清利 热水 泻通 火淋
萹蓄
臣 瞿麦
清热利水通淋
车前子
佐 山栀子仁 清泄三焦,通利水道
大黄
荡涤邪热
佐 使
甘草
清热、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八正散32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 临床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
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40
使用注意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
用。
三仁汤41
甘露消毒丹 Ⅰ类
《医效秘传》
清热祛湿42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湿邪湿 温在热 时气并 疫分重
邪遏上焦-发热、肢酸、咽肿、颐肿 困阻中焦-胸闷、腹胀、吐、泻 流注下焦-小便短赤、淋浊 波及肝胆-身黄
热重于湿-口渴,苔黄腻,脉滑数
甘露消毒丹43
茵陈蒿汤28
加减变化
湿重于热 加茯苓、泽泻、猪苓 热重于湿 加黄柏、龙胆草 胁痛明显 加柴胡、川楝子
茵陈蒿汤29
八正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祛湿30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湿热下注,水道不利
湿 热 下 湿热蕴蒸 注 膀 湿热郁遏,气机不畅 胱
津液不布
尿频尿急 溺时涩痛 淋沥不畅 尿色浑赤
少腹急满
5、使用注意
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 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 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祛湿剂8
第一节 燥湿和胃
祛湿剂9
平胃散 Ⅰ类
《简要济众方》
燥湿化胃10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湿 滞
升降失常-吐、利、嗳气吞酸
脾 胃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
湿滞肌肉-怠惰嗜卧,肢体沉重
平胃14 散
使用注意
本方苦温辛燥,阴虚气滞,脾胃虚弱 者,不宜使用。
平胃散15
藿香正气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燥湿化胃16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外内 感伤 风湿 寒滞
风寒外束,卫阳郁遏 湿浊中阻,脾胃不和
恶寒发热 上吐下泻
湿阻气滞
胸膈满闷,脘腹疼痛
藿香正气散17
方解 外内 感伤 风湿 寒滞
苏叶 白芷 藿香 半夏 白术 茯苓 陈皮 厚朴 大腹皮 桔梗 生姜 大枣 甘草
章虚谷:“湿土之土,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 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2、湿热为患,治疗难度大,应注意: ⑴辨湿与热之孰多孰少 ⑵湿邪粘滞,湿不去则热难清。
“湿去则热孤也。”
清热祛湿24
茵陈蒿汤 Ⅰ类
《伤寒论》
清热祛湿25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湿热壅结
邪湿
热
热壅
入
滞 中
里焦
湿热熏蒸 湿热内郁
气机受阻 胆汁外溢 津液不化
藿香正气散21
第二节 清热祛湿
祛湿剂22
湿热证治疗思路
外感湿温
湿 热 证 湿热内蕴
宣上 湿重于热
分消湿热 畅中
热重于湿 渗下
肝胆湿热 黄疸
退黄
脾胃湿热 吐泻
和胃+利湿
阴阳 邪邪
膀胱湿热 淋证
利水
温寒 燥凉 药药 以以 祛清 湿热
湿热侵淫肌肉关节 痹证、痿证 祛风湿 清热祛湿23
1、湿温病的特点: 初起病在气分,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方解 利清 湿热 化解 浊毒
清上 畅中
黄芩 连翘 薄荷 贝母 射干 白蔻仁 菖蒲 藿香
祛湿剂6
4.组方思路 肺失宣降
水 液
脾失健运
水
内因 外因
代 谢
肾失气化
失 调
肝失疏泄
湿 内 停
三焦水道不通
表 酸、软、重、肿、痛
湿 症状 上 头痛、眩晕
痰
下 带下、小便不利
阻滞气机
行气药
水 困阻脾胃
健脾药
饮
湿邪粘腻
消除病因 调理功能
祛除 湿从内化 水湿
湿从外走
芳香化湿药
苦温燥湿药
发汗
利尿
泻下 祛湿7剂
腹微满,恶心呕吐, 大便不爽甚或秘结。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口中渴
舌苔黄腻,脉沉数
茵陈蒿汤26
方解
清 君 茵陈
热
利 湿
臣 栀子
退
黄 佐 大黄
清热利湿 清热降火,通利三焦 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茵陈蒿汤27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
其证属湿热并重。 临床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