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成矿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姜 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在地质运动当中形成的独特的地下矿藏存在着稳定的沉积岩。
在开采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深部找矿,已经成为矿藏开采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带作为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和相关的规模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笔者根据当前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新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规律;模式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166-2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metallogenic models of the middle an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JIANG Wei(Guizhou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 famous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There is a stable sedimentary rock in the unique underground mineral deposit formed in geological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how to carry out deep prospec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nsider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scal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current metallogenic belt,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a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has been built on this basis.Keyword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rule; mode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位于扬子陆块北边,拥有独特的成矿优势和成矿条件。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杨金龙(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宣城矿集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根据已有研究总结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以元素储备含量,总结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通过研究宣城矿集区在太古宙到震旦纪、寒武纪到中三叠纪、晚三叠纪到新生纪的不同时间演化,以及该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场特征,归纳出矿集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3-2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YANG Jin-long(No. 311 geological team,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qing 246000,China)Abstrac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lement reserve content,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time evolution from Archean to Sinian, Cambrian to Middle Triassic, Late Triassic to Cenozoic,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syste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地跨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四个省份,整体矿带面积大约为10.8*104平方千米。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新民石墨矿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探讨
定的联系,为间接的找矿标志。
3) 矿物及岩性标志:石墨矿物具有色黑、染手,条痕色为钢灰色,是直接的找矿标志;赋矿岩石为
二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白云母石英片岩,是寻找石墨矿体的岩性标志。
显。通过在区内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为下一步在该区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图3)。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227
2021年6月第41卷第2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41 No.2 Jun., 2021
区内石墨矿赋存于古元古界康定岩群咱里岩组(PUN)中,赋矿岩石为二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 片麻岩及白云母石英片岩。目前已发现矿(化)体有7个(图2、图3、表1),均分布于工作区中部,均 呈北东-南西向,层状或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含矿岩系一致,矿(化膵长度480 - 1570m,平均厚度10.62m, C固平均品位9.11%。
3) 矿体的空间分布完全受含矿岩层制约,产状与含矿岩
层一致。
4) 矿石中石墨、云母、长石呈交互相间定向排列,石墨
晶体自形程度高于长石,又沿长石粒间分布,不受长石边界 限制。
5) 矿床有晋宁期同德中粗粒辉长闪长岩侵入,为石墨矿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热液来源。 4.2.3矿床成因及模式
通过与典型找矿模型对比,并分析其成矿模型和成矿地质条件,笔者认为该矿床为区域变质与热接 触变质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矿床。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岀露地层主要有古
元古界康定岩群咱里岩组
(Ph£),震旦系上统观音崖组 (Z2g)、灯影组(Z2〃)以及第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浅析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浅析鄂西南地区铅锌矿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改造型和热液裂隙充填型。
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主要成矿时代属晚寒武世-早奥陶世。
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主要形成燕山中晚期,矿化主要集中于咸丰背斜和走马背斜中。
鹤峰南部地区应家湾-顶锅园-简草峪-窝使洞一带和恩施白果壩背斜一带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标签:鄂西南;铅锌矿;控矿构造;成因类型;找矿方向引言鄂西南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属扬子成矿区川黔湘鄂成矿亚带与四川盆地成矿亚带,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了一批铅锌矿床(点),铅锌矿主要赋存于中寒武-下奥陶统娄山关组和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地层中,少数为中寒武统覃家庙组和下寒武统石龙洞组。
根据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取得的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总结该区铅锌矿基本特征,并浅析今后铅锌矿找矿方向。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按地层区划,本区属扬子区,北西部为巴东利川小区,南东部为恩施咸丰小区。
区内沉积地层发育较齐全,除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及第三系缺失外,从中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本区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中。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的南东缘与上扬子台坪的北东段,其主体构造单元为八面山台褶带,由一系列北东至北东东向弧形背、向斜带及断裂组成,包括形成于燕山中晚期的恩施-黔江台褶束和长阳-永顺台褶束,咸丰背斜、高罗背斜、走马背斜及其伴生构造控制着咸丰-鹤峰一带的铅锌矿,燕山中晚期伸展构造所新生的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是铅锌矿极为重要的控矿构造[1-2]。
本区主要有与北东向褶皱、断裂、寒武系层间破碎带有关的咸丰-高罗Pb、Zn、Cu、Hg异常带和受近北东向断裂、元古界、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寒武统地层所控制的走马Au、Hg、Pb、Zn异常区(带)。
根据1:20万重砂测量成果,咸丰背斜、高罗背斜、八字山背斜和走马背斜一带分布有较多的重砂异常,这些背斜区的重砂异常多分布在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的出露区,与化探异常和已知的矿(化)点吻合程度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指示找矿意义。
关于贵州省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
[ 收稿日期] ]2018-03-15 [基金项 目]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 中 国 矿 产 地 质 与 成 矿 规 律 综 合 集 成 和 服 务 ( 简 称 “ 中 国 矿 产 地 质 志”) ( 编 号: DD20160346) ” 项目资助。 [ 作者简介] 陶平(1960—) ,男,研究员,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
2018 年 35 卷
贵 州 地 质 Vol������ 35 No������ 3( Tol������ 136)2018
第 3 期( 总第 136 期)
GUIZHOU GEOLOGY
·17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本文新 开 展 的 贵 州 省 成 矿 区 带 划 分, 以 中 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的子项目“ 中国矿产地质志 ·贵州卷” 为 依 托, 根 据 该 项 目 办 公 室 要 求, 在 系统总结最新地质矿产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多 矿种区域成矿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最新认识为 依据,进行四级及更次级别成矿区带划分,并对 原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划定的三级成矿 区带进行部分修订,以满足将来矿产地质研究 及找矿需要,同时符合子项目研编技术要求和 全国汇总技术要求。
贵州省务川田坝重晶石一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本文研究务川田坝重晶石-萤石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务川田坝重晶石-萤石矿床受奥陶系下统红花园地层和北北西向发育的张性裂隙双重控矿,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并提出了找矿建议。
关键词:务川田坝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贵州务川地区重晶石、萤石资源较丰富,其分布区域较广,是贵州重要的重晶石、萤石矿产地,近年来通过勘查和采矿活动,发现了众多矿床(点),但总体勘查和研究程度较低。
务川田坝重晶石-萤石矿是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矿床,该矿产位于务川县城北东约60km,本文通过研究该矿床地质特征,探讨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其成因,为研究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隶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之金鸡岭背斜西翼[1],背斜轴向北北东向,主要断层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
北东向断裂以红丝断裂为代表(见图1)。
区内构造定型于燕山期。
区域地层主要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及二叠系、三叠系地层。
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
研究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
区内及邻区未见岩浆岩出露。
成矿区带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扬子成矿省,属上扬子中东部(台褶带)PbZnCuAgFeMnHgSb 磷铝土矿硫铁矿成矿带三级成矿区带、渝南-黔北铝土矿磷块岩REEMnHg 硫铁矿成矿区。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研究区内矿体赋存于奥陶系红花园组(O 1h )生物灰岩中[2]。
区内出露有: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 1t )、红花园组(O 1h )、湄潭组(O 1m )。
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桐梓组(O 1t ):灰色中至厚层夹薄层微至细晶白云岩和细晶至粗晶生物灰岩,偶夹燧石灰岩及灰绿色灰岩,中部、顶部夹灰绿、黄绿色页,厚181~206m。
红花园组(O 1h):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生物灰岩,偶夹细晶灰岩、鲕状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顶部为厚4~5m泥质灰岩,含大量生物化石,厚60~70m。
下扬子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下扬子地区区域地质概况下扬子地区是指扬子准地台在长江下游地段内的范围东和东北到海边,西和西北以郯庐深断裂与华北板块为界,西南到江西九江与中扬子地区相连,南和东南以江绍深断裂与华夏板块为界,跨越江、浙、皖、赣、沪四省一市,面积约22.5X 104km2(图1)。
图1 下扬子地区大地构造位置1.构造演化下扬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①太古宙古陆块形成期。
由散布在赤道附近区域众多的硅铝质(或花岗岩质)块体逐渐聚合成大小不等的古陆核②元古宙扬子板块和南方古陆形成期。
中元古代江南俯冲、碰撞带的形成标志着扬子板块完成了南北的拼接。
③早古生代到早、中三叠世海相沉积期。
此时下扬子板块比较稳定。
加里东运动影响较小,沉积厚度大(3000- 10000m ),下扬子部分地区沉积厚度可达上万米。
④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期。
南方大陆在印支期向华北板块俯冲拼接,碰撞拼接以后,海水全面退出,下扬子地区从此进入陆相盆地的发展阶段,同时形成一套晚三叠世一侏罗纪的类前陆盆地相。
⑤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期。
随着亚欧大陆与印度次大陆的碰撞,以及西太平洋岛弧边缘海的出现、拉张为主一挤压为辅的交替改造、大型坳陷与断一坳复合型盆地叠加,现今的构造面貌基本形成。
2.地层与沉积特征下扬子地区的构造古地理演化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震旦到奥陶纪的被动陆缘阶段,加里东期前陆盆地阶段,晚泥盆世-中三叠世的稳定地台阶段,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挤压与火山岩盆地阶段和晚白垩世以来的伸展运动与反转阶段(图2)。
图2下扬子地区主要地层(1)震旦系:震旦系可划分为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下扬子地区灯影组主要分布在都昌一休宁、无为、江山一绍兴等地区,为陆棚、滨海和台地沉积,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硅质泥岩。
(2)寒武系:下扬子地区寒武系可划分为荷塘组/幕府山组、炮台山组和观音台组。
荷塘组分布广,占据整个皖南和浙西地区,以硅质岩、黑色泥页岩和炭质页岩为主,为深水盆地相沉积。
松潘-甘孜成矿省
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1.成矿省范围成矿省在四川省西部至藏北,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夹持在昆仑、上扬子、三江和西藏成矿省之间,呈倒三角形。
区域上,北以玛沁-略阳深断裂、东和东南以龙门山-锦屏山深断裂系(推覆带)、西以甘孜-理塘深断裂带分别与秦岭造山带、扬子准地台、三江造山带相接。
2.区域地质构造概要(1)区域地层地层:区内广泛分布的是三叠系地层。
而在本区东缘局部地区出露有前震旦系通木梁群、盐井群,是一套海相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上震旦统-下二叠统分布于平武、丹巴一带,以泥页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为主,偶见火山岩,各系地层间均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上二叠统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理县以西各大背斜轴部均见出露。
构造:本成矿区为三大断裂带围限,北为玛沁-玛曲-略阳断裂带,东为龙门山-锦屏山断裂带,西为甘孜-理塘断裂带。
其间发育有岷江-虎牙大断裂、玛曲-荷叶大断裂、阿坝断裂、金木达-南木达断裂、鲜水河深断裂等。
(2)岩浆岩区内较为发育,包括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两套玄武岩,晚二叠世超基性、基性岩,侏罗纪的安山岩,以及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等,部分喜山期岩浆岩。
(3)区域变质作用印支运动使特提斯地槽封闭,使川西地区的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褶皱变形、区域变质并伴有大规模同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
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板岩、千枚岩;并使早已形成的华力西变质岩发生程度不同的叠加变质。
印支期的变质作用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同构造期的花岗质岩石以二长花岗岩、普通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主,属钾质系列,为地壳重熔的岩浆侵入型和部分岩浆混染型。
华力西期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与印支期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构成了川西变质地区的变质旋回。
在后来的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中四川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
在本成矿省的东缘,龙门山变质地带局部有混合岩化变质作用;成矿省的西缘,甘孜-理塘断裂带赋存有蛇绿混杂岩堆积及蓝闪石产出。
(4)成矿区地质构造演化本成矿区处于扬子准陆块西北缘,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及其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的复合部位。
下扬子地区早寒武系成气地质条件分析
块 ,层 间 常夹含 碳钙 质 页岩 ,岩 岩 。 层 序 地层 学 特 征 表现 为 :层序 石 中 具 水 平 层 理 、波 状 层 理 ,见 浙江省余杭一 富阳一带岩性与 底 界 位 于荷 塘组 与皮 园村 组 的界线
3 c m 左 右宽 的条带 ,含 H u p e i d i s c u s 临安 马啸一 带 相 同或 相 近 ,底 部含 处 ,多数 地 区表 现 为 连续 沉 积 ,而 . 2 ~ 0 . 6 m的磷 块 岩 或 富磷 结 核 层 , 区域 资料 显 示这 一 界 面从 有 沉 积 间 c t . f e n g d o n g e n s i s, Hs u a s pi s 0 t r a n s u e r s u s, Me t a r e d l i c h o i d o s 灰岩类相对增多。其与下伏皮园村 断一 连续 沉 识 ,表 明这一 界 面 为 Ⅱ
色 薄 层微 晶含碳 灰 岩夹 中厚层 微 一 Hu p e i d i s c u s s p . 等 。上 部 为黑 色 薄 中等 间 互组 成 。 上述 特征 显 示 为 盆 粉 晶 灰 岩 ,常 含 白 云 质 条 带 及 团 层含 碳 质 页岩 、含碳 硅 质 页岩 和 页 地 沉 积 。
岩 、薄 层碳 质 泥 岩 。该组 具 水平 层 至 浙江 省 临 安 昌化 一 安吉 叶 坑 质 岩 薄 间互 ;或 碳 质 页岩 、含碳 质 理 ,产 海 绵骨 针 。在东 至县 城一 坞一带 ,厚2 6 1 m。下部 为灰黑 、 泥晶灰岩 ( 或泥晶灰岩 ) 相问 ;或 青 阳县 一 带 由 于 沉 积 环 境 变 浅 , 黑 色 含碳 质 硅质 页 岩 、碳 质 硅质 页 泥 晶灰 岩 、含 碳 质微 晶灰 岩 ( 或 泥 相 当该组下部 出现灰岩夹层 , 厚 岩夹硅质岩 ,底部夹石煤及磷结核 晶灰岩 )相间;或者为单一 的具水
扬子地台周缘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控制 ,其周缘 形成 了一 系列成矿 时代 、赋 矿层位 、形成机 制各 异的铅 锌矿床 ,但 亦表现 出一 定的规 律性 。
在 对 扬 子 地 台周缘 各铅 锌矿 化 集 中区 成矿 特 征 进 行 简要 总结 的基 础 上 , 结合 前 人 研 究 ,对 扬 子 地 台周 缘 铅
锌矿成矿规律 进行 了初 步的总结 ,认 为扬子地 台周缘 铅锌矿 受地层 、构 造、岩浆岩 等 多因素控 制 ,成矿类 型 包括沉积型、MV T型、S D X型 、V S型等 ;赋矿层位从晚元 古界延续至晚 古生界 ,地 台周缘盖层碳酸 EE M
征 的总 结 及 成 矿 规 律 的 讨 论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及 找
矿意义 。
1 矿化 区简 介
1 1 川滇黔 铅锌 矿化 区 .
川滇黔 多金属成 矿 区处 于环太平 洋 构造 域 和特 提 斯构造 域 的复合 部 位 。铅 锌 成矿 带 呈 三 角 形 分 布 , 北 起 四川 雅安 , 南至 云 南东 川 , 东至 贵 州 水 城 , 区域 上 以 三条深 大断裂 为界 ( 2 。矿 区赋矿 层 位及 相关 矿 床 图 )
方 向逐 步退缩 关 系密切 。
展 为 大 中型 矿 床 。 矿 化 集 中 区 主 要 包 括 康 滇 地 轴 东 缘川 滇 黔 铅 锌 矿 化 区 , 西 南 郑 县 马 元 铅 锌 矿 陕
带 , 西 地 区铅 锌 矿 带 , 西 北 铅 锌 矿 带 , 京 栖 霞 鄂 湘 南
山铅 锌 矿 等 。扬 子 地 台周 缘 地 区 铅 锌 矿 床 的 集 中 产 出 已引 起 了 国 内外 诸 多 学 者 的关 注 , 其 成 矿 特 对
陈 超 ,曹晓峰 ,王玉奇 ,李 鹏
扬子北缘及南秦岭铅锌重晶石锰钒矿成矿地质背景
(1 新 疆 第 二 区 域 地质 调 查 大 队 ,薪 疆 昌 吉 . 8 1 0 ;2 3 1 0 .陕 西省 地 质 调 查 院 ,西 安 70 1 10 6)
摘 要 :扬子北 缘铅锌 矿 、锰 矿、 重晶石、毒 重石矿和黑 色岩 系钒矿 成矿 地 质条 件
磅 他鹭
第2卷 8 第1 期 GEOL OGY OF SHAANXI 2 1 年6 00 月
文 章编号 :1 0 - 6 9 ( 0 0 1 0 4 O 0 1 9 6 2 1 )O ~O 3 ~ 5
扬 子北 缘及 南秦 岭铅 锌 重 晶石 锰 钒矿 成矿 地质 背 景
兵房街台阶式斜坡区、紫阳—平利裂谷、牛山地垒、北部斜坡区,各部分靠近同生断裂附近 水体相对深,并且水体流动不畅。扬子克拉通盆地基底由深变质结晶岩系和浅变质中元古一
青 白 口系 火 山一 沉积 岩构成 的双层基 底 。 2 1 南秦 岭盆地 盖层 特征 . 高滩一 兵房街 台阶式 斜坡 区 ,震 旦纪一 早寒武 世早期 的鲁家 坪组 为陆棚半 封闭滞 流环境 炭泥 质 、炭 硅质 、碳酸 盐岩沉 积组合 ,含毒 重石 、重 晶石 、石煤 等矿产 ;早寒 武世 晚期至 晚 寒武世 台地 相薄层 灰岩 、泥质 条纹灰 岩 、粉砂 质灰 岩 和 台地 前缘 斜坡 相 碳 酸盐重 力 流 沉积 ; 奥 陶纪为浅 海陆棚 一陆棚 边缘相 泥质 、钙泥质 岩 、泥质灰 岩条带组 成复理 式韵律 沉 积 。志 留 纪 由深 水一 次深水 滞流环 境 、斜 坡 、台地边缘 至浅滩 变化 ,沉积物 由硅质 、炭硅 质 、炭质 到 斜 坡浊 流砂 、粉砂 到 台地 边缘砂 砾岩 、生屑灰 岩沉 积 ,盆地 逐渐萎 缩 。盆 地充填 特征显 示早 寒 武世 、奥 陶纪一 早志 留世早期 是盆地 两次活 动期 ,对应沉 积为鲁 家坪组 和权河 口组 、斑鸠 关 组 ,重 晶石 、毒 重石 和黑色岩 系钒矿 产于 活动期沉 积 的鲁 家坪组 中 。
陕西省成矿区带划分表
Ⅴ-66A--2-1太白-厚畛子稀有金属白云母远景区
Ⅴ-66A--2-2凤县-太白红柱石矽线石远景区*
6
III-66A北秦岭Au-Cu-Mo-Sb-石墨-蓝晶石-红柱石-金红石成矿带(Pt1; Pt3; Pz1;Y)
Ⅳ-66A-3太平峪-库峪Au成矿亚带
Ⅰ-2秦祁昆成矿域(叠加滨太平洋成矿域)
Ⅱ-5阿尔金-祁连(造山带)成矿省
III-2北祁连Cu-Pb-Zn-Fe-Cr-Au-Ag-硫铁矿-石棉成矿带(Pt2; Pt3- Pz1)
Ⅳ-21-1陇山Cu-Pb-Zn-石灰岩成矿亚带
Ⅴ-21-1-1陇山Cu-Pb-Zn-石灰岩远景区
6
Ⅱ-7秦岭-大别成矿省(东段)
Ⅳ-63—2金堆城Mo-Fe-Cu-Pb-黄铁矿成矿
亚带
Ⅴ-63-2-1洛源-灞源金钨远景区
Ⅴ-63-2-2金堆城-木龙沟钼铁铜铅锌黄铁远景区
Ⅳ-63--3黑龙口-蟒岭Mo-Cu-Pb-Zn-Sb成矿亚带
Ⅴ-63-3-1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远景区
Ⅴ-63-3-2蔡凹-高岭沟锑金远景区
5
Ⅳ-66B-3镇安-旬阳Pb-Zn-Au-Hg-Sb成矿亚带
Ⅴ-66B-3-1锡铜沟-板岩镇铅锌金汞锑远景区
Ⅴ-66B-3-2小河-双河汞锑金远景区
Ⅴ--66B-3-3赵湾-黄石板铅锌金远景区
Ⅳ-66B-4白水江-白河铅锌金锰石墨滑石蓝石棉成矿亚带
Ⅴ--66B-4-1洋县-宁陕铅锌金远景区
Ⅴ--66B-4-2石泉—安康金锰找矿远景区
Ⅴ-73-3-1略阳金家河-汉中天台山锰磷远景区
Ⅴ-73-3-2略阳三岔子-勉县安子山铬镍金远景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
Technology Forum︱404︱华东科技长江中下游成江中下游成矿带矿带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江 志(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 池州 247000)【摘 要】根据分析对比大量的实际勘测资料得出: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总体走向由两矿带组成,即由北西向的大冶-九江-德兴的矿带和由北东向的南京-九江-上高的矿带。
虽然两个矿带都横跨了江南的古陆和下扬子的坳陷,但是在成矿的作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主要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和形成的机制。
【关键词】多金属成矿带;长江中下游;形成机制 引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是作为重要的成矿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勘测分析,尤其是对成矿带的特征、范围、形成机制等方面的要点进行分析。
目前对其成因的特征,存在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铜矿床为例,对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机制和特征进行阐述。
1 关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和成因特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随着探测的深入,对其范围的看法是: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主要是位于淮阳地盾和江南古陆交界处的下扬子坳陷带,即横跨了赣北、鄂东、宁芜地区和安庆-铜陵地区(图1)。
而对成因的特征则存在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夕卡岩的成矿带;另一种是断裂坳陷带中的沉积-叠加型的矿床或是层控夕卡岩型的矿床。
尽管上述的观点存在差异,但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是一种下扬子坳陷带,地质发展史相同。
根据勘测的数据可知,区内的矿床沿淮阳山字形的构造弧并成“V”字形的分布。
在矿床的形成上,其实是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有关学者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邻区的地质资料,发现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是由两个跨越江南古陆和下扬子坳陷的构造单元组成的,即北西向的大冶-九江-德兴矿带和北东向的南京-九江-上高矿带 (图1)。
图1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铜矿点略图2 分析两个矿带的主要成矿地质的特征南京-九江-上高矿带平行于淮阳地盾的南东边,展布的方向是沿NE 的形式的。
大冶铁矿
1. 湖北大冶铁山铁(铜)矿床位于鄂东南大冶县(图2-1)。
区域地质:鄂东南地区位于中下扬子陆块的西段,北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接,南与九岭-幕阜隆起带毗邻,处于岳阳-九江前陆褶冲带的东端前缘部位。
本区北东以襄广断裂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隔;西以鄂城-嘉鱼断裂与宝康-武汉前陆褶冲带及宜昌-武昌过渡褶皱带分割;南以坑口-排市断裂为界,构成一个三角形构造-岩浆岩区(图2-1)。
区内的构造变形主要由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
印支期形成一系列褶皱束和叠瓦式的逆冲滑覆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北西西至东西向的弧形褶皱及走向逆冲断裂,上覆以滑片;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的隆坳带,叠加褶皱、断裂,并缀以箕式盆地。
在三角形区内,印支与燕山期构造直交叠加,又被铁山-四棵、毛铺-两剑桥断裂分割成三个梯形块体,形成铁山-黄金山、殷祖-筠山、大幕-枫林三个逆冲滑覆构造带。
燕山运动伸展导致的引张作用使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区内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主要侵入体和众多的小岩体群(图2-1,图2-2),侵入岩出露面积达612平方千米,伴生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
图2-1 鄂东南地区区域地质略图(据杨明银等,1995)1.重力异常推断中间岩浆房;2.闪长岩;3.花岗岩;4.火山岩;5.磁法差值法推断岩浆上升通道;6.Ⅰ级断裂;7.推断Ⅰ级断裂;8.Ⅱ级断裂;Ⅳ1.铁山-黄金山逆冲滑覆构造带;Ⅳ2.殷祖-筠山逆冲滑覆构造带;Ⅳ3.大幕-枫林逆冲滑覆构造带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三叠系下统大冶群。
其次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和龙潭煤系。
大冶群分为七个岩性段,均已接触变质。
本矿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
褶皱构造有NWW向秀山向斜、铁山背斜;近SN向尖山背斜、麻雀脑背斜。
重要的断裂构造亦有NWW向及近SN向两组。
前者以棺材山压扭性断裂带及F25断层为代表;后者以尖山压扭性断层为代表(图2-2)。
岩浆岩:铁山岩体东西长24km,南北宽5km,面积120km2。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Ⅰ1-古亚洲成矿域Ⅰ2-秦祁-昆成矿域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Ⅱ-1 吉黑成矿省;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Ⅱ-9 祁连成矿省;Ⅱ-10 昆仑成矿省;Ⅱ-11 下杨子成矿省;Ⅱ-12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Ⅱ-13 上扬子成矿省;Ⅱ-14 三江成矿省;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Ⅱ-16 雅鲁藏布江成矿省3.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1)吉黑成矿省(Ⅱ-1)Ⅲ-1 完达山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Ⅲ-2 太平岭-老雅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镍铅锌银铁成矿区;Ⅲ-3 佳木斯-兴凯新太古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区;Ⅲ-4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太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金铜镍银铅锌成矿带;Ⅲ-5 松辽盆地新生代油气铀成矿区;(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2)Ⅲ-6 额尔古纳中生代铜钼铅锌银金成矿带;Ⅲ-7 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金成矿带;Ⅲ-8 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锡铜铅锌银铍铌钽矿床成矿带;Ⅲ-9 二连-巴音查干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铜铁铬铅锌银成矿带;Ⅲ-10 锡林浩特-索伦山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钨锗萤石天然碱成矿带;(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3)Ⅲ-11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银铅锌镍钴硫成矿带;Ⅲ-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Ⅲ-1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铁铌稀土金铜铅锌硫成矿带;(4)华北陆块成矿省(Ⅱ-4)Ⅲ-14 胶辽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铅锌银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Ⅲ-15 鲁西中生代金铜铁成矿区;Ⅲ-16 华北盆地新太古代、中新生代铁煤油气成矿区;Ⅲ-17 小秦岭-豫西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钼铝土矿铅锌成矿带;Ⅲ-18 五台-太行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铜钼钴银锰成矿区;Ⅲ-19 晋西-陕东黄河两侧元古宙、晚古生代铝土矿稀土铜铁金煤盐类成矿带;Ⅲ-2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新生代油气煤盐类成矿区;Ⅲ-21 阿拉善元古宙、新生代铜镍铂族萤石成矿区;(5)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5)Ⅲ-22 哈龙-诺尔特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铅锌铁稀有宝玉石云母成矿带;Ⅲ-23 克兰晚古生代铁铜锌金银铅成矿带;Ⅲ-24 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铜镍钼金沸石膨润土成矿带;Ⅲ-25 准噶尔西缘晚古生代金铬成矿区;Ⅲ-26 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油气铀煤盐类成矿区;(6)天山-北山成矿省(Ⅱ-6)Ⅲ-27 博格达晚古生代铜锌石墨盐类成矿区;Ⅲ-28 阿拉套-赛里木晚古生代锡钨铅锌成矿区;Ⅲ-29 土哈盆地中、新生代油气煤铀沸石膨润土盐类成矿区;Ⅲ-30 西天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铀煤铜(钼)锰铁镍金银稀有金属云母盐类矿床成矿区;Ⅲ-31 觉洛塔格-星星峡晚古生代铜钼金银镍成矿带;Ⅲ-32 南天山马鬃山晚古生代铁金铅锌银钒铀稀有稀土磷灰石蛭石菱镁矿滑石矿床成矿带;Ⅲ-33 额齐纳旗晚古生代铜铁(萤石)成矿区;Ⅲ-34 北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多金属铁铜镍金铅锌银磷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带;Ⅲ-35 萨阿尔明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锰铅锌稀有金属盐类成矿带;Ⅲ-36 西南天山晚古生代金铜铅锌银锑铀锡成矿带;(7)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7)Ⅲ-37 塔里木中、新生代油气煤铀盐类矿产成矿区;Ⅲ-37--1 库车新代油气铀成矿带;Ⅲ-37--2 阿瓦提--沙雅中、新生代油气煤成矿带;Ⅲ-37--3 柯坪晚古生代Pb Zn Fe V Ti成矿区;Ⅲ-37--4 卡塔克--满加尔新生代油气成矿区;Ⅲ-37--5 塔里木南缘盐类矿产成矿带。
扬子陆块东南缘黑色岩系铀多金属成矿体系和成矿机制
3 1 硅 岩 的 常 量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标 志 .
本 区硅 质岩 样 品与美 国 F a c cn 日本 rn i a 、 s S i no和深 海 钻 D D e 3 hma t S P L g 2等 典 型 热 水 沉积 物进 行 化 学成 分 对 比 ,其 F / i ( e eT 、 F + Mn T 和 A1 ( +F + Mn )/ i / A1 e )特 征 值 范 围
[ 要 ] 扬 子 陆 块 东 南 缘 发 生 过 大 规 模 的铀 多 金 属 成 矿 作 用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该 区硅 质 岩 和磷 块 岩 摘
样 品 F / 、 ( e Mn T 、 AI ( + F + Mn 等 含 量 比 值 和 微 量 元 素 Ni oZ e Ti F + )/ i / Al e ) — n三 角 图 解 表 明 , C
一
致 。B srr o ton等 ( 9 9 1 6 )指 出 ,典 型 热 水
除了大 洋 巾 生 物 化 学 和 正 常 化 学 沉 积 外 , 局 部 还 有 相 当 规 模 的 海 底 火 山 和 热 泉 物 质
的 沉 积 , 表 明 研 究 区 硅 质 岩 、 硅 质 磷 块 岩
富 集 提 供 条 件 。该 陆 缘 裂 陷 带 产 出保 峰 源 、
大 椿 、 董 坑 、 新 开 塘 、 黄 材 、 云 山 、 麻 池 寨 、 铜 湾 、 主 寨 坡 、 上 龙 岩 、 老 卧 龙 、 泗
床 及 其 间 的 矿 点 ,长 约 千 余 公 里 、 宽 十 余
公 里 范 围 内 , 广 泛 分 布 我 国 重 晶 石 最 重 要
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黄龙组红色灰岩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黄龙组红色灰岩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李根;刘鑫;赵梦琦【摘要】The Late Carboniferous Huanglong Formation in Chaohu area in the lower Yangtze terrane consisted of red biomicrite limestone, with a upper belt of mixed mudstone and limestone. The red-colored Huanglong limestone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studying ferric minerals in the limeston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limestone bulk color, and for tracing the influence from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Here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Huanglong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regional hydrothermal episodes. We collected red limestone samples, conducted thin section microscopical observations and performed instrumental analyses including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DR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 With DRS, we detected ferric oxide/hydroxide minerals (hematite andgo ethite) in the red limestones. We employed“redness”, a widely used paleoclimate index,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rocks’red color. Our data show that for the limestone samples, the hematite/goethite peak intensity on the DRS spectrum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measured rednessof the samples, but the bulk iron content shows no such good correl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ferric oxide/hydroxide minerals likely control the abnormal red color of the Huanglong red limestones. In various diagrams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elemental distribution, element data for the limestone samples fall into the zones representing hydrothermal deposits, revealing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from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Though no direct evidence for hydrothermal systems was observed in the field(e.g.,“black chimney”relics), findings of Late Carboniferous hydrothermal-associated deposi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neighboring area. Based on our results, the red-colored Huanglong limestones likely indicates a local response to the regional hydrothermal activities:the hydrothermal systems released ferrous solutes-enriched fluids to surface environments and these ferrous solutes were oxidized toferric materials (e.g., hematite, goethite) during diffusing and transport, co-precipitating with carbonates and forming the red-colored limestone. We conclude that the Huanglong Formation may record the imprint of the regional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decadal debates on the occurrences of large scale hydrothermal events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in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South China.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sedimentary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are needed for unraveling the lower Yangtze hydrothermal episodes.%安徽巢湖凤凰山晚石炭世黄龙组的地层主体为肉红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顶部为夹灰岩条带的泥岩。
安徽省小庙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安徽省小庙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安徽省小庙山金矿位于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东侧,扬子板块北东边缘,张八岭构造带西侧。
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矿床受断裂控制明显,近南北向的断层是成矿流体的通道。
晚阶段花岗岩浆的侵入,带来了富金的成矿流体。
标签:小庙山金矿张八岭构造带成矿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处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东侧,扬子板块北东边缘,属下扬子褶皱带次一级构造单元-张八岭构造带西侧[1]。
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
區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金铜多金属矿(化)点较多,是一个潜在的找矿远景区。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界张八岭群西冷岩组和北将军组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系,即绿片岩相变质岩系。
由碎屑沉积变质岩及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的细碧角斑岩系,构成了张八岭台拱的褶皱基底。
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其西部沿沟洼地零星出露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和第四系残坡积物。
区域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位于矿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为区域上一级断裂,是一个重要地质分界线,断裂带两侧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有明显差异。
断裂西侧属于华北板块。
断裂东侧为扬子板块。
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于郯庐断裂带之东侧,管店-岱山-章广一带,呈北北东向,长条状分布。
与张八岭群呈侵入接触,白垩系地层与其呈沉积接触。
其岩性自北向南主要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并构成了区域内主要中酸性岩体。
岩浆活动晚期脉岩发育,主要有煌斑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和花岗岩,其走向多为NNE、NE、NW向,少数呈EW向。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张八岭群西冷岩组,其岩性主要为变质石英角斑岩,变质晶屑凝灰岩及片岩等,其中变质石英角斑岩和部分变质晶屑凝灰岩构成金矿体的主要围岩。
变质石英角斑岩:灰白色,风化后为褐黄色—褐灰色,花岗变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条带状构造、微碎裂构造、变余构造。
斑晶主要为钠长石,少量石英;基质占全岩的75~80%,主要为它形的细粒微粒的石英和钠长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扬子成矿省学习本2008-02-25 19:45 阅读45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2008/02/22] 下扬子成矿省(Ⅱ-11)1.成矿省范围下扬子成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黄海,南靠华南成矿省、北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相邻,西联上扬子成矿省,总面积约34万km2,长江中下游河道由西向东穿过成矿省全境。
2.区域地质构造概述(1)构造单元划分成矿省属华南板块中的扬子陆块,并指出绍兴-萍乡-北海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程裕淇等,1994),绍兴-江山-宜春-彬州-凭祥一线为华夏岛弧系与扬子陆块的分界线。
成矿带包括下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江南地块东部地区。
成矿省内盖层广布、褶皱多样、沿长江是成矿省内主要的构造-岩浆带,两头由苏北、江汉二个白垩纪-新生代断陷盆地,中间由宁芜、庐枞和鄂东南的梁子湖三个中生代上叠火山岩盆,沿江鄂东南、九瑞、铜陵、宁镇和苏西为隆断区内的中-酸性侵入岩区,称构造-岩浆带。
绍兴-江山-萍乡-长沙一线既是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又是岩浆侵入-喷发的有利空间,组成了以火山喷发-侵入岩为主的构造岩浆带,沿该带两侧分布的德兴等燕山期上叠火山盆地,属火山岩和侵入岩类都发育的构造-岩浆区,其地质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反映了两大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特征,称为过渡带(叶庆同,1988)。
(2)区域地层成矿省内出露最老的地层有中元古界的双桥山群(赣西北)、上溪群(皖南)、双溪坞组(赣东北、浙西)及金山群(苏南),代表了下扬子地块陆结晶基底形成后陆缘拉张裂陷环境的沉积作用。
新元古代的青白口系为复理式-火山建造,属过渡型建造,以修水群、落可岽群和上里组为代表的火山型红色磨拉石盆地沉积,经晋宁运动进一步固结。
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形成,随后陆缘封闭,扬子与华南陆块初始对接,扬子陆块基底固结。
晋宁运动后,古地理面貌呈现极大变化,扬子地区基本稳定下来,在成矿省内,早期为碎屑岩,晚期以碳酸盐岩为主,代表了盖层发育阶段的滨浅海沉积。
前者以南沱组、雷公坞组为代表,后者以陡山沱组、灯影组为代表。
(3)断裂系统区内存在不同时代、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三类断裂系统(图10-55)。
北东向断裂极发育,控制地壳演化并与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活动有关,北西向不很发育,具走滑性质;北北东向规模较小,多数不具区域性,属张性断裂。
省内几条重要的断裂有:1)杨子陆块北缘(9)、郯庐(11)和嘉山-响水断裂构成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的界线;2)绍兴-江山-鹰潭(21)断裂,是下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的界线;3)歙县-德兴断裂(15)为成矿省内蛇绿混杂岩带的出露带;4)莲花-长沙-宜昌断裂(50)为隐伏基底断裂,是根据物探资料推断的断裂带,可能是上扬子和下扬子成矿省的分界线。
(4)岩浆岩成矿省内自中元古至第四纪都有岩浆岩活动,侵入岩和火山岩类都很发育。
晚太古代-元古宙,以海相火山喷发和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古生代以侵入岩类为主;中生代岩浆活动是成矿省内的高峰期,中-酸性岩类的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类极为发育,特别是晚侏罗世-中白垩世,成矿省内多种成因的中酸性侵入岩类和不同火山岩相的喷出岩类极为发育,构成滨西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组成部分;新生代岩浆活动较弱,主要是玄武岩有关的喷发作用。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与双峰式海相火山岩类有关的有Cu、Zn、Fe等矿产,与火山喷发-侵入岩类有关的是Fe、Cu、Au、Ag、Mo、W、Sn、Pb、Zn、REE、TRE等,与火山岩类有关的明矾石、叶腊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也较发育。
3.区域矿产(1)矿床类型及基本特征按全国统一标准成矿省内划分的矿床类型有岩浆岩型、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海相火山气液型、陆相火山气液型、热液型、低温热液型(热卤水)、海相沉积型、陆相沉积型、受变质型、沉积改造型、风化壳型和砂矿型共十二类,各类矿床的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是:①岩浆岩型矿床分布在歙县-休宁,婺源-德兴-弋阳的蛇绿岩带和赣东北过渡带边缘(葛源);②斑岩型矿床赋存在德兴中生代上叠火山岩盆地和火山岩盆地与断褶区的过渡带上(铜山口、安基山、阳储岭等);③接触交代型矿床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壳幔混源花岗岩类与碳酸盐岩分布区;④陆相火山岩型,特别是玢岩铁矿分布在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⑤海相沉积型矿床具有明确的成矿专属性,如含锰黑色岩系(湘谭锰矿、狮子立山天青石矿);⑥受变质型矿除具有成矿专属性,如溪滩滑石矿赋存在灯影组和朝阳磷矿赋存在陡山沱组朝阳含磷层位中外,尚与构造有关,如金矿受中元古界特定的火山-沉积建造控制外,还受韧性剪切构造直接控制;⑦陆相沉积型矿床主要分布在苏北、洞庭凹陷区内;⑧成矿省内出现一系列的过渡型矿床:A.葛源花岗岩型铌钽钨锡(铜铅锌)矿床与苏州善安滨花岗岩型Nb、Ta矿床相似,矿床中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钨锡矿化具有南岭成矿带的基本特征,而南岭的W、Sn、Mo、Bi、稀土、稀有矿化向下扬子地台过渡的矿化元素组合标志;B.阳储岭斑岩型具有细脉、大脉型W、Mo矿化、与南岭的脉状W、Sn、Mo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接触交代型Cu、Pb、Zn矿床,与长江中下游的矿床特征接近,他是赋存在江南地块内南岭和长江中游成矿特征兼有的矿床类型;C.苏州迂里接触交代型铅锌银矿床属长江中下游的矿床类型,具有南岭Pb、Zn、Ag优势矿种的矿化组合;D.湘东北东岗山矿田中东岗山铅锌锑矿床可与湘西的W、Sb、Au组合相比,而矿田内的昂马龙和银矿村的Pb、Zn、Ag矿化,又与南岭的Pb、Zn、Ag矿化相似。
这些认做过渡型矿床的事实明确说明,成矿省的接壤部位存在特定的区域成矿作用控制因素,将两个不同成矿省的成矿作用“中和”一体,称为“过渡型矿床”。
4.成矿区带和矿床成矿系列划分按全国统一要求,下扬子成矿省内进一步划分以下成矿区(带)。
Ⅲ51-苏北坳陷新生代油气盐类矿产成矿区;Ⅲ52-长江中下游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Ⅲ53-江南地块元古宙、中生代铜钼金铅锌成矿带;Ⅲ54-江汉坳陷中生代、新生代金稀土盐类矿产成矿区。
5.矿床成矿系列划分成矿省内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对矿床成矿系列做过系统研究(A,常印佛等,1991;B,翟裕生等,1992;C,陈毓川等,1998)。
此次划分,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充近年勘查获得新成果和科研新资料按全国统一要求成矿区(带)内共划分16个和18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系列。
6.成矿区带构造环境的基本特征成矿带地质环境不同矿床成矿系列各异。
(1)坳陷区:属沉积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是与盐类有关的矿床及油气资源,苏北和江汉凹陷区属此类。
(2)火山喷发上叠盆地在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带范围内的新生代火山上叠盆地有宁芜、繁昌、庐枞、怀宁等火山盆地,典型代表为宁芜中生代火山盆地属玢岩型铁矿床(Ⅲ52),与壳幔混源的中基-中酸性喷出岩和次火山岩有关;基底地层之上的上叠中生代火山盆地,如德兴中生代火山上叠盆地属壳幔混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次火山岩-侵入岩活动的成矿作用(Ⅲ53)有关,德兴式斑岩铜矿床和银山式陆相火山气液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代表。
(3)深断裂带成矿省内深断裂带有多条,控制了成矿作用,但休宁深断裂(又称蛇绿岩套)控制了钙碱性超基性-中基性岩浆的侵入活动,赣东北深断与他类似,与其有关的矿床有西湾式岩浆型镍矿,绍兴-江山-东乡深断裂带属华南与扬子两成矿省的分界线,又是扬子与华夏两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它控制了两大构造单元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的演化过程,控制了西裘海相火山岩型Cu、Zn矿床和岭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铜矿床,永平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等数个大型矿床的成矿作用。
可划出与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Ⅲ53)。
(4)陆内隆起区的构造-岩浆带成矿省内属隆起区的构造-岩浆带的典型地区有铜陵、宁镇、九江等隆起区,隆起区内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侵位较低,主要矿床都赋存在泥盆、石炭和二叠系地层与中酸性岩浆岩类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层间界面上的Cu、Fe,如铜官山、冬瓜山、大团山、狮子山等。
苏锡江阴-昆山断隆,九瑞的城门山铜矿都属此类。
这些矿床归属为与壳幔混源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Ⅲ52)。
(5)陆内坳陷区构造-岩浆带属该类构造成矿环境的有鄂东南大冶坳陷区、安徽月山坳陷区,湖北通山-阳新坳陷区等,主要矿床赋存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类侵入与晚古生代三叠系地层的接触带,侵入岩的侵入层位较高。
如大冶铁山、程朝铁矿、金山鹰、铜录山、月山、铜山口等矿档。
这些矿床属与壳幔混源中酸性中浅成-超浅成侵入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Ⅲ52)。
(6)陆内隆、坳过渡带在成矿省内这类过渡带有多处,最典型的是宁芜中生代火山上叠盆地和宁镇陆内断隆区交接处的断隆一侧的碳酸盐岩为容矿的低温热液(超低温热液)矿床,主要有栖霞山铅锌银矿床、汤山金矿床等,属于与碳酸盐岩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Ⅲ52)。
(7)陆内基底韧性剪切带:江南台隆的西蒋-金山韧性剪切带是成矿省内典型的控矿、容矿构造单元,属与元古宙沉积-变质岩容矿的矿床成矿系列(Ⅲ53)。
(8)造山-推覆构造成矿省内的推覆构造和逆冲断裂直接控制矿床的形成,如狸头桥、火龙岗、苏西、宁镇山脉推覆构造、徐家-金子、茅西断裂、大幕-枫林逆冲滑覆构造带,殷祖-筠山逆冲断覆构造带,毛铺-两剑桥推覆逆冲断裂,多数推覆体或逆冲断裂控制了矿床形成和成矿元素的富集,其中毛铺-两剑桥断裂控制阮宜湾钨钼矿床(大型)、白云山铜矿床(中型)和银山铅锌矿床(大型)的产出位置,属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Ⅲ52)。
综上所述,构造环境直接控制了矿床产出的类型、空间分布及矿化富集程度。
7.区域成矿模式(1)陆内隆起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矿田模式(2)陆内坳陷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矿田成矿模式(3)苏锡隆断区区域矿床成矿模式(4)陆内上叠火山盆地成矿亚区区域成矿模式(5)钱塘台褶区成矿亚区的区域成矿模式(6)台隆边缘成矿作用的区域成矿模式8.区域成矿历史演化和区域成矿谱系成矿省内进一步划分出四个成矿区带。
成矿作用较复杂的是江南台隆成矿带,其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较为简单的是江汉和苏北两个成矿区。
成矿作用成矿元素富集、聚矿能力最强的燕山期,无论是长江中下游,还是江南台隆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占了主导地位。
9.物化遥信息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SiO2、Al2O3、Zr、Ba、Sr;F八组。
成矿省已知矿床有236处(内生192,外生40,变质4),矿床类型有18类,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67处(以铁铜矿床为主,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0.68%,居全国之首)、热液型59处、陆相火山岩型40处(玢岩铁矿,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3.95%,属全国之首)、斑岩型13处、热液(水)型13处,其他各类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