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

合集下载

人的性格大全

人的性格大全

人的性格大全
1、淡定逸散:有着淡定开朗的个性,受人喜爱,迷人魅力强。

能够识人得宜,从容
临事担当,让人轻易读懂自己的思绪。

2、朴实内敛:个性温柔克制,随和安谧,淡定内敛,不招摇撞骗,不轻易发火,很
少有太多的回应,对事淡然处之,行事细腻有技巧。

3、无畏果断:有着无畏勇敢的个性,面对急功近利的风险,让他们心安理得,有果
断的行动力,从繁琐中走出独立思考和决断,不随波逐流,勇敢承担责任和结果,信念坚
定不可动摇。

4、勤奋好学:乐于助人、乐于学习,勤奋敬业,积极向上,善于深入研究,勇于参
与周围的活动,乐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坚持学习,有清晰的目标和理想。

5、实干善良:行事实干,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来彰显自我,做事认真踏实,有着
完善的实践执行能力,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对于别人也十分容忍和体贴。

6、乐观踏实:做事不止于此,不断地观察和监测环境,积极正能量,乐观进取,踏
实有见地,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游刃有余,精力有效分配到每一件事上,以创造积极得结果。

7、热情和蔼:开朗活泼,做事重视态度,对待他人有礼貌,有耐心理解别人的想法,愿意以友好的沟通融洽相处,满怀豁达的爱心,真诚亲切,善于看到他人的优点。

8、勇于迎接:敢于冒险,有勇敢探索的激情,坦然遇事,勇敢直面挑战,经常抛出
新思想,并能够主动应对变故,当遇到新问题时,能够积极拓展解决方案。

个性的意思

个性的意思

个性的意思个性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独具一格、和另外的任何人不同的特质;同时也指一个人的全部表现,不能分割,因此基于个性,可以从一个团体中区分出一个人。

在近代西方的思想家中,倡言发展个人个性最力者之一为英国的弥尔;弥尔在对人性的认定上,将人比喻为树木,其生长的动力来自于其本身。

既然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中有些树木可以生长,有些则不能,单一的社会环境和传统,自然不能满足不同的成长和发展,故为求个人的成长和潜能的发挥,不宜将社会习俗或传统强加诸于个人之上。

其实弥尔的主张是个人应有权利发展自身内在的潜力,而要求个人屈服于社会的习俗或传统,则抑制了个人的成长。

个人应有权利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成就自己,弥尔的观点和亚里斯多德颇为类似;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人有做选择的能力,假如一味屈服于社会的压力,不敢有异于别人的思想、行动或生活方式,那么一个人的价值及尊严就会受到贬抑。

因为在做选择时,一个人要运用人所特有的能力,如知觉、澄清、认知、判断等,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成就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所以主要是站在尊重人的价值这一基础上,弥尔主张应该让个人的个性成长。

做为一个功利主义支持者,弥尔也认为个人个性的发展会创造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同时,他也不主张个人可以因为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侵害到别人发展个性的权利和机会。

在如何发展个性方面,弥尔认为发展个性有两项必要的条件:一是自由,一是多样性的环境。

只有在个人有自由去选择的情况下,个人的个性才可能发展。

在发展个性与社会习俗及传统两方面,弥尔虽然反对个人盲从屈服于社会习俗及传统,但并不反对社会习俗及传统本身。

当代英国教育哲学家皮德思(R.S.Peters)更进一步主张,个人个性的成长及发挥,只有在了解固有文化及传统中重要的知识及生活方式之后才有可能。

在这一方面,进步主义的教育观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衡诸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其所生活的社会,且社会已经将传统的某些部分融入其中,所以最好是在各种因素都考虑周全后,自行选择发展个性的方向;如果以反对社会、背叛传统才是发展个性的途径,首先便失去了在社会中的立足点,也就谈不到什么发展个性了。

个性名词解释

个性名词解释

个性名词解释个性名词是指描述、概括或表示一个人的特质、特点或态度方面的词语。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一系列个性名词来描述一个人。

个性名词既可以是积极的特质,也可以是消极的特征,它们可以揭示人的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名词及其解释:1. 坚韧: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逆境时能够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态度和行动力。

2. 温柔:指一个人性格温和、善良,对他人关怀备至,表现出细腻、柔和和平和的特质。

3. 坦率:指一个人率真、真诚,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隐瞒真实情感,坦诚相待。

4. 外向:指一个人性格外放,喜欢交际和社交活动,喜欢与他人互动和交流。

5. 内向:指一个人性格内敛,不善表达自己,喜欢独处,思考和关注内心世界。

6. 乐观:指一个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能够积极看待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7. 悲观:指一个人消极、悲观,对事物持怀疑和悲观的态度,往往将问题看作不可避免的困难。

8. 自信: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各种任务和挑战。

9. 自卑:指一个人对自己缺乏信心,常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人或不如他人,产生自我否定情绪。

10. 善良:指一个人心地善良,善待他人,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乐于助人。

11. 顽强:指一个人有强大的毅力和意志力,能够坚持到底,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

12. 进取:指一个人积极上进,有进取心和奋斗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

13. 固执:指一个人固守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不易改变,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14. 慷慨:指一个人乐于奉献和助人,慷慨解囊,乐善好施。

15. 冷漠: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缺乏关心和兴趣,对他人的需要和问题不以为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名词及其解释,通过这些个性名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多个个性名词来描述一个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需要综合多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描述。

个性的名词解释

个性的名词解释

个性的名词解释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独特的、独立的、固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这些特征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行为表现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密切相关。

人们的个性因素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而且个性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人类的整体心理素质、主要的心理特征以及某些具体的心理特征。

首先,个性包括了个体的整体心理素质。

整体心理素质主要指人们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

每个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和特点。

比如,有的人可能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和分析,有的人则更加情绪化和感性;有的人可能更加果断和坚定,有的人则更加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

这些不同的整体心理素质反映了每个人内心的动机、价值观和目标导向。

其次,个性也包括了主要的心理特征。

主要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核心特点和性格特质,它们是相对稳定且持久的。

其中,最常见的是五因素人格模型中的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

外向性指一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喜欢社交、充满活力和外向;神经质指一个人情感稳定的程度,易感情起伏、焦虑和情绪化;宜人性指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善良、慷慨和社交敏感;尽责性指一个人对任务和责任的承诺程度,有责任感、勤奋和可靠;开放性指一个人对新奇和经验的接受程度,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和对多样性的容忍度高。

最后,个性还包括一些具体的心理特征。

具体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和反应,它们可能是临时的、短期的特征。

比如,一个人在压力下可能表现出冲动、紧张和易怒的特征;在竞争中可能表现出竞争心理和自我主义;在合作中可能表现出慷慨和合作精神。

这些具体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会有所变化,但它们也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某些特点。

个性是人们互动和交往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

一个人的个性越独特和有吸引力,就越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获得认同。

因此,了解和认识个性对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非常重要。

个性的定义名词解释

个性的定义名词解释

个性的定义名词解释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个性。

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个性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通过基因传承,个性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潜在于我们的基因之中。

然而,尽管遗传因素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还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性格特征来定义个性。

性格是人的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社会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和情感状态。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有的人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有的人则内向,更喜欢独处。

性格特征是人们认识个性的重要方面之一。

其次,行为方式也是定义个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人们通过我们的行为来认识我们的个性。

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显示出了他们的个体差异。

有些人勇于冒险,乐于尝试新事物;而有些人则更安于现状,喜欢保持稳定。

人们的行为方式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态度、观点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

除了性格和行为方式外,思维方式也是定义个性的一个方面。

思维方式是指个体在认识、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所呈现的独特特征。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体现在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有的人更善于逻辑思考,注重细节和条理;有的人则偏向于创造性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个性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维度,它还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

比如,个性还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来进行定义。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标准、信仰和态度,这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

这些因素不仅对个人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而且也反映了个体在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选择。

总结来说,个性的定义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性格特征、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等方面。

个性的名词解释

个性的名词解释

个性的名词解释是指个体在特点环境中的自我整合和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

也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我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

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

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

本质上,它就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协同美感,它涵盖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

资料开拓:自我同一性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体验。

首先,他深感自己就是一个独有的个体,虽然可能将和别人共同完成任务,但是他就是可以和别人拆分的。

其次,自我本身是统一的。

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我是由童年的我发展而来的,将来我还会发展,但是我还是我。

最后,自我设想的“我”和自己体察到的社会人眼中的“我”就是一致的。

坚信自己的目标以及为达至这个目标所实行的手段就是能够被社会宣称的。

在艾里克森看来,同一性扩散和消极同一性,可以解释美国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许许多多骚乱和攻击现象。

因此,他称之为“同一性扩散、混乱的危机”。

他指出:“……如果儿童感到环境对允许他把下一阶段整合在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之内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彻底剥夺,那么,儿童就会如野兽被迫捍卫其生命般地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进行抵抗。

的确,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丛林中,如果没有同一性的意识就没有生存的感觉”。

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赢得了积极主动的同一性,而不是消极的同一性或同一性蔓延,他们就可以构成“忠心”的美德(virtue of loyalty)。

“忠心”意味著,一个人存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回去生活,尽管它存有着不健全和不人与自然之处。

个人总结个性

个人总结个性

个人总结个性
个人总结个性是指对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这种总结可以包括个人的性格
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旨在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与他人进行
交流和沟通。

以下是一个示例:
个人总结个性:
1.开朗活泼:我喜欢与人交流和互动,乐观积极,总是能够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和活力。

2.好奇心强:我对新事物和新知识都抱有强烈的兴趣,乐于尝试新的领域和挑战自己。

3.自信坚定:我对自己有很高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4.细致认真: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细心和认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5.独立自主:我喜欢独立思考和独自完成任务,对于自己的决策和选择有很强的主见。

6.善于合作:我懂得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7.乐于助人:我乐于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只是一个个人总结个性的示例,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

总结个性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在与他人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

描述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少手

描述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少手

描述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少手
一、温柔,善良,贤淑,从不与人计较,也不会随便得罪人,什么事情都比较看得开。

二、对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力求做到完美;对每一个人,都真诚以对,当成知己。

三、内向是我的一个特点,但决对不会孤僻;认真是我的习惯,马乎我不太喜欢。

四、有什么说什么?决对不会藏着掖着,可以用直爽来形容我,也可以说没心机。

五、喜欢抱打不平,无论什么事,我要是看不下去,就会帮助弱者,强者越强我更强。

六、性格活泼开朗,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是一幅笑脸相迎,从我的脸上决对看不到一点优伤。

七、总把所有的事情一个人扛,不喜欢把烦恼与别人分享,什么事都藏在心底不讲。

八、勇敢是我最大的优点,无论遇到任何事,我从不退缩,一直有一颗不屈不饶的心。

九、坚强是我的性格,再大的打击,也无法推垮我的心,也无法阻挡我前进。

十、善良是我的特点,无论谁怎么对我,我都不会太计较,太在意,因为我觉得每件事都有因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百度百科2009年4月9日星期四《个性心理学》目录个性的定义个性的结构个性的特性其它资料个性飞扬个性的类型[编辑本段]个性的定义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

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

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

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

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有有别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目前,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

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

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

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

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

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

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

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

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互相交错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是由教育决定的。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广阔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

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这些日常生活中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实际上是心理学中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性格,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编辑本段]个性的结构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一)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

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

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

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天赋型,基本上取决于个体的遗传因素;性格。

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三)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自动调节结构。

有的学者还把自我意识称为自我调控系统。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

而心理过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编辑本段]个性的特性一般而言,个性具有下列特性:(一)个性的倾向性个体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和亲合力,从而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内心环境,形成了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

(二)个性的复杂性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心理现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别人看得清楚,自己也觉察得很明显,如热情、健谈、直爽、脾气急躁等;有些非但别人看不清楚,就连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

(三)个性的独特性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是同卵双生子甚至连体婴儿长大成人,也同样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特性。

(四)个性的积极性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

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帅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五)个性的稳定性从表现上看,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六)个性的完整性如前所说,个性是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个人的各种个性倾向、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其标准比较一致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决不是偶然性的随机凑合。

人是作为整体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

(七)个性的发展性婴儿出生后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随着其成长,其心理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逐渐形成其个性。

从形式上讲,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八)个性的社会性个性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

个性是社会关系的客体,同时它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主体。

个性是一个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和这个人所具有的意识。

个性的社会性是个性的最本质特征。

从个性的发展性与个性的社会性来看,个性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有赖于个人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研究人的个性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为基础和出发点。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考察社会因素对人的个性形成的决定作用,才能科学地理解个性。

研究个性,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生。

个性理论就是关于人的理论,就是关于人生的理论。

人人都有个性,人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

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组成了我们这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