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

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表示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本文将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生态位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对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知识点总结。

1.碳水化合物代谢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2)呼吸作用: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发酵: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通过发酵产生能量。常见的发酵有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2.氮代谢

(1)氮的吸收和固定: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氮,如硝酸盐和铵盐。一些细菌还能将氮气转化为氨,这个过程称为固氮。

(2)氨的转化:植物将吸收到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如氨基酸和蛋白质。此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参与,如氨基酸合成酶和蛋白质合成酶。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它们不仅参与构建细胞和组织,还参与酶的合成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等。蛋白质代谢包括合成、降解和修复等过程。

3.生态位

(1)生态位的定义: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物群落中的

地位或者角色。它包括了物种的生活方式、食物链位置、生活空间等因素。

(2)生态位的种类:生态位可以分为基础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基础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存在时,其能够利用的资源范围。潜在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有竞争者存在时,其能够适应利用的资源范围。

(3)生态位的竞争:当两个或多个物种有着相似的生态位时,它们之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环境稳态指的是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环境稳态的意义: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2、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高中 生物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点

高中 生物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点
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内流)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 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2
7、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
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 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
(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
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调节途径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和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和环境知识点整理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

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

点归纳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的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5、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 等

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⑴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射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等。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2/3)

1、体液 细胞外液(1/3)

(又称内环境)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细胞外液的理化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

溶液渗透压越高

性质: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 +和Cl -决定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

C )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神经元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

和腺体)

特点: 双向传导

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 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 a) 突触的结构 b) c) 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必记知识点精编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必记知识点精编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必记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如图)

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细胞内液。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判断】

(1)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于内环境。(√)

(2)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提示】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知识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成分比较: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

(1)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②的pH一般为7.35~7.45。

(3)对于由②③④构成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判断】

(1)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HCO-3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提示】应为Na+、Cl-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提示】只有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未发生剧烈的变动。(√)

知识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

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调(连线)

①血糖平衡失调a.发热、中暑

②pH失调b.组织水肿

③渗透压失调c.酸中毒、碱中毒

④体温失调e.低血糖、糖尿病

【提示】①-e②-c③-b④-a

【判断】

(1)内环境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浆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

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二)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二)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二)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 就向下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

3、拜尔的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促进下部某些部分生长。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二、植物激素(生长素)

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2、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尖端

3、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外因:单侧光照射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4、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判断:

5、关于生长素: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生长素的运输: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属于主动运输。

③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如韧皮部

注:生长素最早是从人尿中分离出来的,这是由于人体内缺乏分解生长素的酶,不能将随食物进入人体的生长素分解。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内环境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 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

氯离子维持。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血浆是一个缓冲体系,存在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比如:血浆中乳酸过多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中和掉乳酸,维持酸碱平衡。

温度:37度左右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淋巴管堵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困难,组织液增多

2、局部代谢过于旺盛:组织液代谢废物增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

3、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5、肾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重点知识:1、内环境成分问题: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

是内环境成分。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脂肪酶是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分泌到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2、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

一、网络构建

二、复习重点

1、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分析

2、种群密度的变化与种群增长

3、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关系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圈的稳态

三、可能出现的考点

1.生态因素的生态效应及其综合作用和主导作用的分析、判断,并联系实际问题具体分析运用。.

2.种群的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析及种群增长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理解应用。

5、各类生态系统得特点、生物种类、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得稳定性判断。 四、习题演练

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 ”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 ”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2、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 .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率最大

C .种群数量最大

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4、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

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① 5、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 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 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 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6、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 .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 .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 .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7、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甲 乙 丙 种 群 数 量

% ( )

食物大小

(1)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如果将A 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2)调查B 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cm cm 4040 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N 3、N 4、N 5,则将N 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8、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② 9、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 年均1.93mg (干重)/L

年均1.02mg (干重)/L

1013

~1015

个/m

2

(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

(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 能力。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 ,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测试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 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10、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 、B 、C 、D 、E ,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

D、E代表5种生物)。

11、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螺) (300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

(2)设计实验步骤:

(3)预测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