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曹操诗二首同主题阅读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秋兴八首阅读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秋兴八首阅读 语文版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曹操诗二首同主题阅读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曹操诗二首同主题阅读语文版

(2016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曹操诗二首同主题阅读语文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 1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一)《观沧海》曹操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

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古诗五首》观沧海阅读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古诗五首》观沧海阅读语文版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假设:如同.好似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及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讲解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

最新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第21课《古诗五首》ppt课件

最新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第21课《古诗五首》ppt课件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解析:清晨时分,诗人登山入寺,旭日
东升。照耀着高山树林。佛家称僧徒聚
集之地为“丛林”,“高”字体现出诗人

称颂之意,此联既点题,又突出一个 “静”字。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解析:“曲径”已含“静”意,通往
的又是幽深的后院,禅房则坐落在花 丛树林的深处,这是何等的幽深静谧 的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以动写静, 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正所谓“鸟鸣山 更幽”。这里写山写鸟,实则写人。诗人 赋予鸟儿以人的感情,借助鸟儿抒发自己 的内心感受。
《望 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七言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 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首句写景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 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 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 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 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于是 第二句便直书原因——“闻道龙标过五 溪”。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沅溪 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这两句虽然未写 悲痛之情,但悲痛之情却跃然于纸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观沧海阅读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观沧海阅读语文版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

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1课《古诗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1课《古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 / 落尽/子规啼,
闻道 /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 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 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包含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同时也给人 巨大的鼓舞力量,激励那些前行的人们要看 到“无限风光”,只有登临“险峰”“顶 峰”,寓意成功是要百折不挠,充满信心才 能达到的。还启示我们,站位要高,眼界要 宽,思考问题才更全面更正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一定要登临顶峰,俯瞰群山, 它们都将显得那么低矮渺小。
《望岳》
首联:远望之色 连绵不绝 颔联:近望之势 巍峨高大
颈联:细望之景 气象万千
尾联:极望之情 放眼四望
泰山高 大雄奇, 诗人志 向高远
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想象中泰山高 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渴望登岳的意愿,体 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 心和功成名就的抱负。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课文学习目标
1 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 2 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 蕴含的情感。
3 能背诵这首古诗。
课文翻译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课文翻译
山光悦鸟性
山光明净,鸟 儿欢悦地歌唱。 悦—— 使…悦…
写作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 (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 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 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 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 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 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解 题
•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 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 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有 “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 有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王昌 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 羁有着相似之处。 •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 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 五 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登飞来峰》 《题破山寺后禅院》 《望岳》 《观沧海》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迢迢:遥远。

牵牛星:即牛郎星,在银河北。

皎皎:明亮。

河汉:银河。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zhuó):伸出。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文中指布帛。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jiàn):隔。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语:文中是动词,交流、谈话。

【段析】

诗的第一句即交代了牛郎、织女这两个人物。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这两个叠词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这是从远景遥望写起。

以织女的口吻抒发被困织机的哀怨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求。因思念而无法施展高超技艺,以至“终日不成章”;因思念无法排遣痛苦的折磨,以至“泣涕零如雨”。

“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

译文:

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长江的南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习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习语文版

21 诗五首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巩县(进河南巩县)人,其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现存诗约1 400多首。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其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其代表作品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2.主题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以想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并且流露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挂念之情。

《登飞来峰》:诗人借景说理,抒发具有政治内容和人生哲理的深沉感慨。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立志革新的远大抱负和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净,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望岳》:诗人通过描绘泰山之雄伟,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观沧海》: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

(一)《观沧海》曹操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

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

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

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

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

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

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

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五首》优秀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五首》优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wk.baidu.com
16
.
17
.
18
.
19
.
20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17.“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__________________情景。 答案: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 “不幸遭遇”“被贬”等) 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 “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
答案:6.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7.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9.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11~16题。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6.这首诗是怎样总写,怎样分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是整体把握诗文的关键所在。 答案:诗人总写沧海全景,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分写由实景到虚景, 先写岛上的树木和百草,再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 和星汉。
一、直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 随风直到夜郎西。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4.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曲径通幽处 4.阴阳割昏晓 5.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教学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教学课件 语文版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 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 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 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 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 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 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 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 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 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春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 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 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 带漫游,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 心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 。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 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 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 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 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 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 心怀。






·
禅常
院建
常建
常建 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 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 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 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 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 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 古诗五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2.通过赏析诗歌,体味诗歌展现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古诗,像种子一样,有着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它的芬芳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滋养着大地。今天我们学习《诗五首》,让我们一起品味其中的芬芳,感悟诗人览物、登山、观海的真情与感慨。

自学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子规.(ɡuī)夜郎.(lánɡ)浮.云(fú) 自缘.(yuán)

(2)词义:

子规:杜鹃。

啼:叫。

闻说:本诗里是听到的意思。

自缘:因为。

2.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某某某某)人。5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某某省江油)青莲乡。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