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曹操诗二首同主题阅读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 古诗五首【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2.通过赏析诗歌,体味诗歌展现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古诗,像种子一样,有着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它的芬芳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滋养着大地。
今天我们学习《诗五首》,让我们一起品味其中的芬芳,感悟诗人览物、登山、观海的真情与感慨。
自学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
(1)字音:子规.(ɡuī)夜郎.(lánɡ)浮.云(fú) 自缘.(yuán)(2)词义:子规:杜鹃。
啼:叫。
闻说:本诗里是听到的意思。
自缘:因为。
2.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某某某某)人。
5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某某省江油)青莲乡。
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抚州某某(今某某省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歌的写作背景为: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而被贬为龙标县尉,时值李白离京漫游某某,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观沧海阅读语文版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5)何:多么(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0)日月:太阳和月亮(11)若:如同.好像是.(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20)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解说《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21课《古诗五首》
诗歌主题
作者登高远望,借景抒情,
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他高瞻 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
和不畏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 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作者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 进士,仕途坎坷,直到 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 后辞官游历名山大川。 诗的风格平淡自然,意境
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
幽深,感情含蓄。他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 / 落尽/子规啼,
闻道 /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 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 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诗文理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齐到鲁 都科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 (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南山 北,明昏不同。(写出泰山的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 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 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灿烂的星辰好像在在海涛中闪 烁光彩。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 心志吧。
观沧海
曹操 总写 实 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语文版 七年级上 21.诗五首 课件(带朗诵、超好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 ۩۩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 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 出一 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
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 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 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 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之情,对当 时官僚制度的厌恶,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登飞来 峰 王安石
温故而知新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
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 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 的精神。
写作背景
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 (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 县知县任满回江 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 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 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写作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 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 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 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 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 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 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 无辜。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古诗五首 观沧海教案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 古诗五首观沧海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五首观沧海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 古诗五首观沧海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观沧海》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3、写实与想象.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教学过程:一、由写作背景导入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⑴分析字义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如同.星汉,银河。
志,理想.⑵内容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叙事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B、写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画了汹涌的 ,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上《21古诗五首观沧海》word教案
《观沧海》曹操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语言词汇,揣摩其语言魅力;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力。
情感目标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诗歌,掌握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鉴赏意象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难点理解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色及其艺术联络方式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入语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
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善诗歌,创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
其诗具有“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
{写作背景}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
袁绍残部逃至乌桓(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欲借乌桓之力,以求东山再起。
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
东汉建安12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
归途中,曹操登临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
此刻,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观沧海》”。
(二)夯实基础,整体感知{简要介绍诗歌体裁}乐府——两汉官署名称,即音乐机关。
其主要职责是制作国家典礼音乐,主要收集文人诗、民间歌谣入乐。
乐府诗一般无标题,尤其是汉代乐府。
《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所加的。
乐府诗可谱乐歌唱,诗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亦可称之为“诗的附文”,与诗歌表现的内容无关。
{听读结合,初读感知}明确:诗中描绘了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象{深入诗歌,品读文本}解析:“观沧海”以一个“观”字为线索,总揽全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 语文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教案语文版
诗五首教学目标(一)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第一课时(一)导语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盛唐时期的李、杜,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其中的五首诗,感受古诗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2)注意诗句停顿,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指名朗读五首诗,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停顿、重音、节律方面作指导。
4再次播放古筝曲,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三)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解读题目:诗人王昌龄清白无辜,却“左迁龙标尉”。
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得知这一消息后,写下这首诗远道相寄,以表达自己的关切同情之心。
2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美。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1)诗人眼前可写之景很多,为什么仅写“杨花”“子规”?明确:“杨花”即柳絮,寓意为“漂泊不定”,使诗歌更具形象美;“子规”即杜鹃,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
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相隔千山万水,只好相托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
诗句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3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美。
(1)再次推敲选取“杨花”“子规”的写景之妙。
(2)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过五溪”之妙。
明确:“闻”,听说而已,友人被贬远谪,自己不能相送,只“闻”不“见”,显出无奈之情。
“五溪”均在湖南境内,“过五溪”表明友人远去了,为下文的“寄愁心”作衬笔。
(3)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意。
明确:友人一去久别,只能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一时间分不清谁是李白,谁是明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三)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从写景的虚实看,这首诗三~ 八句写______,九~十二句写______;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做好它,必须从诗的意境入手解题。 答案:观 实 虚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1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 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 出来。
17.“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__________________情景。 答案: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 “不幸遭遇”“被贬”等) 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 “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
一、直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 随风直到夜郎西。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4.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曲径通幽处 4.阴阳割昏晓 5.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五首》课件2语文版
这是何等的幽深(yōushēn)静谧的 环
境。诗人惊叹、陶醉、艳羡之情
第十七页,共39页。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rénxīn)
解析:青山映着朝阳的色彩, 使鸟儿欢跃不已,放声歌唱。 幽谷(yōugǔ)清潭令人摈弃了 尘世的喧嚣和世俗杂念。诗人 以动写静,以鸟儿衬托山谷的 幽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鸟 儿人的情感。抒写自己的内心
第四页,共39页。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一去久别, 论朋友情意本当相送,无奈相 隔千山万水,无以为力,只好 相托高悬穹宇(qiónɡ yǔ)的明 月伴送,一直送你到被贬谪之 地。一时间分不出谁是李白谁
第五页,共39页。
赏析:第一句以起兴开篇,点明时 令,融情入景;第二句叙事,用跋 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辛;第 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 要把自己(zìjǐ)的“愁心”寄给明月, 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友人 奔主赴题远:这方首。诗写在暮春时节闻听
古诗(gǔshī)
第一页,共39页。
【作者简介 - 李白】 李白(701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 (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 牧)。中国唐朝诗人,有 “诗仙”、“诗侠”、 “酒仙(jiǔ xiān)”、 “谪仙人”等称呼,公认 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
东汉末年,军阀逐鹿中原之时,辽西一带的乌桓强 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严重边患。建安十 年(205),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死,其子袁谭、袁 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于建安十 二年夏率师北征。九月,胜利回师(huíshī),途经碣 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 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教学课件 语文版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பைடு நூலகம்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 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 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 带漫游,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 心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主题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 同情和关切。
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 明月的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什么?哪些诗句是
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 “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言事点题 地点、事情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 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的。
谈谈你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名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 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 事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