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肿瘤学基础

合集下载

分子肿瘤学6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分子肿瘤学6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一些具线性 DNA 的病毒,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也恰当地选择了自已的末端复制策略。 如细小病毒( pariovirns )在单股 DNA 末端有 一个正向的反向的重复序列,这一回文片段能 在末端形成发卡形结构,使得合成新链折回补 齐5’端缺失。 腺病毒则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与 5’端共价连接, 并可作为腺病毒DNA复制的起始引物。
• 端粒的延伸与无限增殖化细胞端粒长度 维持机制有关: ①端粒酶阳性途径(telomerasepositive pathway),这类细胞端粒酶 呈阳性,端粒短。 ②端粒酶阴性途径(telomerasenegative pathway),这类细胞端粒酶 阴性,其端粒并不缩短。
三.端粒酶的结构、功能及 活性调控与检测
如果细胞试图要维持其正常的分裂,那么就必须 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并且激活端粒酶。 因为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染色体复制。 因此,只有那些重新获得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才能 继续生存下去。 对于那些无法激活端粒酶(即无法阻止端粒进一 步丢失)的细胞将只能面临趋向衰老死亡的结果。
细胞永生化
“端粒-端粒酶”假说
基于端粒在细胞寿命中的作用,Harley提出了 “端粒-端粒酶”假说。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伴随着部分端粒序列的丢失,端粒长度缩短。当 端粒缩短至一定长度时,可能触发某种信号,使 细胞进入Hayflick限制或第一死亡期(M1期) (mortality stage 1),此时细胞不再分裂并出现 老化。如果细胞被病毒转化,或者某些抑癌基因 的突变,细胞越过M1期继续分裂,端粒继续缩短, 最终达到一个关键阈值,细胞进入M2期 (mortality stage 2) 。这时,染色体可能出现 异常形态,某些细胞因端粒太短丧失功能而导致 细胞死亡,但极少数细胞在此阶段激活了端粒酶, 端粒功能得以恢复,染色体稳定,从而逃避M2危 机,获得永生化。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The ras oncogenes were the first nonviral oncogenes to be recognized. One
mutation which changes ras from a proto-oncogene to an oncogene eliminates its GTPase activity so that, even with a functional, GAP protein, ras will not hydrolyze GTP-GDP and remains active, coupling to the MAP kinase cascade and triggering the expression of early response genes Jun and Fos.
Vinculin(纽带蛋白), a protein that helps link the cytoskeleton to the cell
membrane shows elevated phosphorylation in transformed cells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bserved in transformed cells.
are normal cellular genes which promot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细胞癌基因的分类
生长因子类(growth factor )—sis 生长因子受体类(growth factor receptors)—PDGF、
EGF、 酪氨酸激酶类(tyrosine protein kinase—Src

分子肿瘤学

分子肿瘤学

src族同源mcs
Moloney肉瘤病毒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raf
3611小鼠肉瘤病毒
丝氨酸/苏氨蛋白激酶
mht(mil)
MH2禽类病毒
与raf大部分同源
erbB
红母细胞增生症病毒
酪 氨 酸 蛋 白 激 酶 域 同 源 ( 与 EGF 受 体 同 源 , 膜 外 部 分去除)
rel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
RPTK(受体酪氨酸激酶)-Ras信号通路可概 括如下: 配体→RPTK→adaptor(Grb2)→GEF(鸟苷 酸交换因子,如Sos)→Ras→Raf(丝氨酸/ 苏 氨 酸 ( Ser/Thr ) 蛋 白 激 酶 , MAPKKK ) →MAPKK→MAPK(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进入细胞核→转录因子(Elk-1激活)→基 因表达(促进c-fos,c-jun的表达)。
(2) 许多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的的失活或缺失 抑癌基因的的失活或缺失有关, 抑癌基因的的失活或缺失 研究最多的是Rb与p53。40%的癌症发生与Rb的突变或 缺失, Rb蛋白质是细胞周期G1/S期的重要的调控因子, 对DNA复制起阻断的作用,它能与失活的转录因子E2F 结合,防止DNA复制。Rb的突变使其蛋白质失活,E2F 被释放,诱导DNA不断复制,使细胞无休止地分裂。50 %以上的癌有p53的突变或缺失,P53蛋白质是细胞基 因的护卫者,它能阻止损伤的DNA的复制,并使带有异 常DNA的细胞凋亡,还通过细胞周期抑制蛋白质P21来 抑制周期素-cdk复合物,使细胞周期不致过度进行。 P53蛋白质的缺失使带有DNA损伤的细胞继续存活和复 制,导致不断增殖。如在由HPV引起的宫颈癌中, Rb 与p53两种蛋白质常丧失功能,使细胞周期控制失调而 导致癌变。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癌症)的起因、发展、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肿瘤学的基础知识1. 细胞生长与分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然而,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 癌症的发生机制癌症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这些突变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

常见的突变包括致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

3. 肿瘤的分类与分级根据肿瘤组织起源的不同,肿瘤可以被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肿瘤还可以根据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来进行分类,这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4.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肿瘤的诊断常常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一旦确诊,治疗的选择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针对特定类型的肿瘤,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的治疗手段。

二、肿瘤学的临床应用1. 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肿瘤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分子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作为肿瘤的标志物。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

现在,许多肿瘤的治疗方案已经开始根据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来进行个体化定制,以提高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的进展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通过选择性地干扰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能力,靶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许多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如EGFR抑制剂和HER2抑制剂等。

3. 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分子病理:基础与前沿

分子病理:基础与前沿

分子病理:基础与前沿分子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与分子上的变化之间关系的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子病理学以病理学为基础,其中涵盖了许多疾病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基础和前沿两个方面从分子病理学中精选一些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基础知识1. 基因突变与癌症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癌症发生的机制可以归结为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水平的异常。

癌细胞不断地经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这些突变和重排对于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都至关重要。

一些基因突变与特定类型的癌症密切相关,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有关。

基因突变也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例如,EGFR基因突变可以用于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

2. 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染色体异常在许多类型的白血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异常的例子包括染色体重排、染色体增多和染色体缺失。

这些变化会导致DNA序列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发育。

例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可以检测到Philidelphia染色体重排,在此过程中BCR-ABL融合基因会导致CML的发生。

理解这些染色体异常有助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每个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的设计。

3. 蛋白质分析与蛋白质组学蛋白质是疾病的主要执行机构,一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

在分子病理学中,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是很重要的。

利用蛋白质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分别发现已知和未知的蛋白质。

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发现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精准医学提供基础。

二、前沿知识1. 微生物组与癌症微生物组是指人体内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许多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分子免疫学、分子肿瘤学 医工融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分子免疫学、分子肿瘤学 医工融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分子免疫学、分子肿瘤学医工融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分子免疫学和分子肿瘤学是两个在医学和工程领域广泛研究及应用的重要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免疫系统和肿瘤发生机制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深入。

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基本单位——分子在免疫过程中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相应的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免疫系统分子水平的研究,分子免疫学揭示了机体免疫反应的分子基础,揭示了免疫机制在免疫系统健康与疾病状态的作用以及相应的调控机制。

分子免疫学的研究手段主要包括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各种手段。

与此同时,分子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细胞的遗传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的学科。

通过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基因的分析,分子肿瘤学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

分子肿瘤学的研究手段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体外培养细胞实验以及动物模型实验等。

这些手段使得分子肿瘤学成为了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寻找靶向治疗方法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

医工融合作为医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领域,将工程技术与医学应用相结合。

分子免疫学和分子肿瘤学与医工融合的结合,为医学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应用分子免疫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精确诊断和治疗肿瘤疾病,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和生存率。

此外,医工融合还可以推动新技术、新药物和新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子免疫学和分子肿瘤学在医工融合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于临床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分子免疫学和分子肿瘤学在医工融合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和患者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精细、个体化的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分子免疫学和分子肿瘤学在医工融合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进行引言,包括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的介绍。

分子肿瘤学5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课件

分子肿瘤学5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课件

与 IKKβ)复合物,引起IκB蛋白特异丝氨酸位点 的磷
酸化( IKKα Ser32 、Ser36 ,IKKβ Ser19 、
Ser23) ,磷酸化IκB从三聚体中解离下来并泛素化降
解,暴露p50亚基的核定位序列及p65亚基的DNA结
合位点,使NFκB活化可以从胞浆移位至细胞核与
DNA特异位点相结合,参与转录进程。
分子肿瘤学5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课件
3、 NFκB 活化
(1)NFκB活化通路
静息状态下, NFκB在胞质中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的形式与抑制蛋白I kB结合,呈无活性状态。在外界因
素如脂多糖(LPS
1(IL1)、肿瘤坏死因
子(TNFα)的刺激下,受体与配体结合,进而激活
NFκB 诱导性激酶(NIK),进而激活IκB激酶(IKKα
分子肿瘤学5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课件
2、NFκB的结构特点
NFκB 5个成员都有一个高度保守的Rel同源 结构源(Rel homology domain,RHD),内 含DNA结合区、蛋白二聚体化区、NFκB的抑 制蛋白(IκB)结合区及核定位信号。其中p50, p52分别来源于前体蛋白p105,p100,它们 的C端包含锚蛋白重复序列;而RelA,RelB及 c-Rel的C端含有反式激活区域。 NFκB在DNA 的特异性结合位点称κB位点,其核心结合序列 为GGGACTTCC, NFκB家族成员的κB位点略 有差异。
分子肿瘤学5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课件
(二) 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IKK/ I kB /NF-κB信号转导通 路的异常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许多炎症因 子、致癌剂、促癌剂和肿瘤微环境都可以激活 NF-κB.NF-κB蛋白本身和其调控的蛋白与肿瘤 的发生、增殖、抗凋亡、侵袭、血管生成和转 移有关。在多种肿瘤中NF-κB都处于持续性激 活状态。

分子肿瘤学和癌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分子肿瘤学和癌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分子肿瘤学和癌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肿瘤学和癌症病理学成为了肿瘤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介绍分子肿瘤学和癌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一、分子肿瘤学研究方法及应用1.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子肿瘤学在研究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物质基础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对肿瘤和非肿瘤组织DNA序列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癌症相关的基因和致癌基因,为肿瘤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提供依据。

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学科,通过测定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可以发现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量增加或减少的基因,从而识别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2.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的物质基础和功能的学科。

通过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分析,可以发现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3.细胞学和分化学细胞学是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可以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分化学是研究组织、器官、细胞或分子在物质层面上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产物的形成和结构的学科。

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的分析,可以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癌症病理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癌症病理学是研究癌症病理过程及发展规律的学科,是肿瘤学的核心分支之一。

1.形态学与组织学形态学是研究细胞和组织形态及其变化的学科,通过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的分析,可以为癌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通过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的分析,可以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免疫组化学免疫组化学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化学方法,在研究癌症病理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免疫组化学通过对肿瘤组织抗原的检测,可以判断肿瘤细胞的来源及其特性,为癌症的分类、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

3.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基因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的学科。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肿瘤基础知识一、肿瘤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它生长旺盛,常呈持续性生长。

癌的英文(cancer)名字,汉译意为\"螃蟹\"。

这就是说\"癌\"是一种无限制地向外周扩散、浸润。

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它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人类发现肿瘤已有3000年以上例史。

不仅人类患肿瘤,动、植物也有肿瘤(关于植物肿瘤见本站相关栏目)。

直到19世纪应用显微镜后,才建立了目前肿瘤学的框架。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肿瘤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命名医学家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成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癌\",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叫\"肉瘤\"。

通常所讲的\"癌症\"指的是所有的恶性肿瘤,包括\"癌\"与\"肉瘤\"等。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乳房瘤恶性肿瘤癌(来源于上皮组织)如:宫颈癌;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肉瘤;其它如:神经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讲有如下区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比较良性恶性1. 成长特性往往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1)生长方式通常缓慢生长.(2)生长速度边界清晰,常有包膜.(3)边界与包膜质地与色泽接近正常组织.(4)质地与色泽一般不侵袭,少数局部侵袭.(5)侵袭性(6)转移性(7)复发不转移.完整切除,一般不复发.多为侵袭性生长.生长较快,常无止境.边界不清,常无包膜.通常与正常组织差别较大.一般者有侵袭与蔓延现象.一般多有转移.治疗不及时,常易复发.2. 组织学特点(1)分化与异型性(2)排列与极性(3)细胞数量(4)核膜(5)染色质(6)核仁(7)核分裂相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排列规则,极性保持良好.稀散,较少.通常较薄.细腻,较少.不增多,不变大.不易见到.分化不良,常有异型性.极性紊乱,排列不规则.丰富而致密.通增厚.通深染,增多.粗大,数量增多.核分裂增多,或出现不典型核分裂.功能代谢除分泌性肿瘤以外,一般代谢正常核酸代谢旺盛,酶谱改变,常产生异常代谢对机体影响除生长在要害部位外,一般影响不大无论发生在何处,对机体影响很大,甚至导致人死亡注: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主要的特征。

分子肿瘤学3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分子肿瘤学3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 病毒癌基因无内含子,细胞癌基因通常有 内含子或插入序列
• 病毒癌基因常会出现碱基取代或碱基缺失
• 二者的同源序列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功能 上也有差异
2、细胞癌基因的特点:
1、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 2、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3、它的作用通过其产物蛋白质来体现; 4、被激活后,可形成癌性的细胞转化基因。
3、原癌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而激活,属于外基 因机制(epigenetic)
• DNA分子甲基化有稳定双螺旋结构,阻抑转录 的作用。如结肠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c-ras 基因比邻近正常组织中甲基化明显降低,导致 原癌基因激活
4、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
原癌基因以某种不适当的方式被复制,拷贝增 多,过度表达。采用细胞内微注射法证实,正 常p21ras在高浓度时具有转化活性。
(6)核内转录因子:如c-myc ,l-myc等。 编码产物为反式作用因子,们于核内, 可与某些特定的DNA结合,影响复制、 转录,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 亡
(三)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1、逆转录病毒激活原癌基因 插入激活或插入致突变 转导激活
2、人类原癌基因的激活 点突变 基因易位(重排) 基因扩增 外基因机制
(1)Initiating Stage: 细胞受癌 性启动因子作用,DNA发生改变,成 为癌前细胞,但表型正常。各种干细 胞及处于分裂增殖中的细胞对启动因 子更敏感
(2)Promoting Stage: 在启动因子 和促癌因子的协同作用下,细胞出现 恶性。
• 启动因子:低剂量,一次接触,本身有 致癌性
激酶活性。
bcr
abl 9
22
t(9;22)(q34;q11)
9 bcr/abl

分子肿瘤学基础

分子肿瘤学基础

05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基础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与应用
01
02
03
肿瘤分子标志物
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中, 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特征 的物质。
检测方法
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用 于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
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 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评估 病情、监测复发和疗效等。
肿瘤基因治疗
分子肿瘤学基础
contents
目录
• 肿瘤分子生物学概述 • 肿瘤分子遗传学基础 •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 • 肿瘤分子免疫学基础 •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基础
01 肿瘤分子生物学概述
肿瘤的定义与特性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 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发生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异常类型
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异常包括DNA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乙酰化异常等。
异常后果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以导致基因表达异常、细胞生长和增殖异常等,从 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导
信号转导概述
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部信息传递的过程,对细胞生长、分 化、代谢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 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多种恶性肿瘤 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 和翻译水平调控等,其中转录水平调 控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
调控因子
常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 子、miRNA等,其中转录因子是最 主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

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

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也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肿瘤细胞异常的增殖行为涉及到多种生物学机制,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基础肿瘤是由生物体组织中发生的某种细胞增殖异常产生的病变,肿瘤的形成是多种生物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和失调,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拷贝数变化等,这些变异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发生变化。

同时,还存在一些肿瘤细胞中特有的生物学机制,例如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等。

这些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真实本质,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肿瘤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相应的中医药治疗等。

这些治疗手段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的体积和转移的风险,但是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和副作用,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监测。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肿瘤治疗新策略针对当前肿瘤治疗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深入研究肿瘤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在治疗方面进行创新。

目前,基于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有以下几种:3.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特异性分子或信号通路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会抑制癌细胞增殖,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很多靶向治疗方法,其中较为成功的包括EGFR抑制剂、VEGF抑制剂、HER2抑制剂、BCR-ABL1抑制剂等等。

3.2 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中,我们通常会利用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来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肿瘤疫苗、T细胞治疗、PD-1/PD-L1抑制剂等等。

临床医学中的肿瘤学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肿瘤学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肿瘤学研究进展肿瘤学作为一门医学分支,致力于研究各种类型的肿瘤和癌症,以及其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肿瘤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临床医学中的肿瘤学研究进展。

1.分子肿瘤学的应用与进展分子肿瘤学是现代肿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癌症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揭示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提供精准医学的治疗策略。

1.1 基因突变的检测与诊断近年来,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逐渐成熟,包括PCR、测序、PCR-测序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快速地诊断肿瘤所需的遗传信息。

基于基因突变的诊断技术,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选择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2 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分子肿瘤学的研究促进了靶向药物的研发,靶向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特定的分子靶点,来干扰肿瘤生长和扩散。

例如,曲妥珠单抗是一种能够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的药物,通过抑制HER2受体的活性,有效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2.免疫疗法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使其主动杀伤肿瘤细胞,并且具有长期的治疗效果。

2.1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热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免疫调节过程中的抑制因子,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例如,抗PD-1抗体能够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阻断抑制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信号传导,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2.2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表面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CAR),从而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CAR-T细胞疗法因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良好的疗效,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

研究显示,CAR-T细胞疗法对于治疗血液肿瘤(如淋巴瘤和白血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

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

问题:试述原癌基因激活机制。
六、癌基因作用机制举例-ras基因突变与肿瘤
简介:ras基因家族成员包括H-ras、K-ras和N-ras。表达产 物是p21蛋白或称Ras蛋白,与GTP有高度亲和力,具有GTP酶 活性,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功能:Ras蛋白在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中起接头蛋白的作用。 通常以Ras蛋白-GDP无活性形式存在,其活性形式是Ras蛋白 -GTP,通过对Raf蛋白及MAPK的连续激活,最后活化转录因 子,促进细胞分裂。由此,Ras蛋白促进细胞由G0期进入G1期。 ras基因与癌:ras基因最常见的突变部位是第12、13位密码 子,其他密码子突变发生在第59、61位上。这些部位的突变 降低了Ras蛋白结合GTP酶活化蛋白及自身的GTP酶活性,导 致Ras蛋白与GTP的持续结合,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导致细胞 增殖失控。 问题:简述ras基因突变致癌机制。
酸化的Rb蛋白阻止其与E2F结合。在很多肿瘤细胞中,细胞周
期不被Rb控制,使细胞周期混乱。当Rb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 丧失结合、抑制E2F的能力,于是细胞增殖活跃,导致肿瘤发
生。
Rb蛋白还可通过抑制多种原癌基因如c-myc和c-fos等的 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
第四节 生长因子与肿瘤
一、概 述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通过质膜上特异的受体, 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多 肽类物质。 作用模式: 内分泌 (endocrine) 旁分泌 (paracrine) 自分泌 (autocrine)
3.原癌基因扩增 某些原癌基因通过一些机制,在原来染色体 上复制出多个拷贝,基因剂量增大,表达产物增多而导致肿瘤 的发生。
4.点突变 如ras原癌基因第一个外显子的碱基(第35位)正 常为GGC突变成GTC,结果造成P21蛋白第12位aa由正常细胞的 甘缬。 5.甲基化程度降低 研究表明,在正常细胞,癌基因的甲基化 程度较高;肿瘤细胞,癌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低,有利于癌 基因的表达。如人结肠癌和小细胞肺癌的H-ras和K-ras的甲 基化程度显著降低。一些致癌剂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活性, 活化c-onc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6.染色质非组蛋白的改变 组蛋白抑制所有基因的活性,而非 组蛋白对基因的激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Walker肉瘤染色 体的非组蛋白加至正常肝细胞的染色质中转录出肉瘤特有 的RNA。而将正常肝细胞染色质的非组蛋白加至Walker肉瘤染 色质中转录出正常肝细胞特有的RNA。

分子肿瘤学5

分子肿瘤学5

2、NFκB的结构特点 NFκB 5个成员都有一个高度保守的Rel同 源结构源(Rel homology domain,RHD),内 含DNA结合区、蛋白二聚体化区、NFκB的抑制 蛋白(IκB)结合区及核定位信号。其中p50, p52分别来源于前体蛋白p105,p100,它们的C 端包含锚蛋白重复序列;而RelA,RelB及cRel的C端含有反式激活区域。 NFκB在DNA的 特异性结合位点称κB位点,其核心结合序列 为GGGACTTCC, NFκB家族成员的κB位点略有 差异。
(2)NFκB的活化的反馈调节
能够上调IκBα的mRNA水平,新合成的 IκBα进入胞浆与游离的NFκB结合并使之失 活,细胞通过这种自身的反馈调节途径调节 NFκB的活性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 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IKK/ I kB /NF-κB信号转导 通路的异常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许多炎 症因子、致癌剂、促癌剂和肿瘤微环境都可以 激活NF-κB.NF-κB蛋白本身和其调控的蛋白 与肿瘤的发生、增殖、抗凋亡、侵袭、血管生 成和转移有关。在多种肿瘤中NF-κB都处于持 续性激活状态。
分子肿瘤学 第六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外部信息传入细胞内并引起细胞应 答反应的过程称为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各类信号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内信使 分子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引起细 胞基因表达改变,继而产生相应的生理 病理效应。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发生障碍或异常, 可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 行为的异常,引起各种疾病,乃至肿瘤。
1、癌基因介导的恶性转化及肿瘤的演进需 要NF-κB的参与
Ras-转化过的细胞通过H-Ras激活NF-κB来 抑制凋亡;HTLV-1TAX使得大鼠成纤维母细胞 恶变也需要NF-κB的激活;癌基因激活后BCRABL溶合蛋白形成也需要NF-κB的激活;NFκB的激活可能是细胞及病毒癌基因产物发挥 功能的重要基础。支持这一观点的实验有:抑 制了NF-κB就会抑制了许多造血系和实体瘤细 胞系的生长和存活,促进凋亡。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单细胞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 等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揭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变化规律。
未来,肿瘤分子生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创新。
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
通过连续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为 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理组织学评估
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深 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靶向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和相关蛋白表达,针对特定靶点设 计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将不断涌现,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体化精准医疗
基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个体化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分子生物学 检验,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肿瘤特征,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2
案例分析
通过分子生物学检验,可以检测肺癌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
ALK基因重排等基因异常,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03
案例结论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有助于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案例
案例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于治 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分子肿瘤学

分子肿瘤学

3. 病 毒 感 染 性 疾 病 : 疱 疹 病 毒 病 、 痘 病 毒 病 、 腺 病 毒 病 4. 缺 血 性 损 伤 : 心 肌 梗 死 脑卒中;
细胞外被
二、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
• (一)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 中,出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称为细胞基质,约占细胞体积的一半。 • 细胞各组分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换、 信息传递都要通过细胞基质来完成,许多 重要的中间代谢反应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中。
(二)细胞器
• 1.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基地
四、分子肿瘤学发展的方向和Fra bibliotek景• 1.分子肿瘤学与基因组学研究相交融产生了新的 研究领域——肿瘤基因组学; • 2.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 学已经成为分子肿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 3.分子肿瘤学的发展趋向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 互相结合; • 4.肿瘤的分子诊治与预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前 沿; • 5.分子肿瘤学的研究从探讨分子机制向治疗和预 防科学发展。
• 分类:①粗面型内质网(RER):外表面有核蛋白体, 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 ②滑面型内质网(SER):膜上没有颗粒。 • 内质网的功能:①蛋白质合成,核糖体上;②蛋白质的 修饰与加工,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 成等;③新生肽链的折叠、组装和运输;④脂质的合成 等。
• 2、高尔基体——一个十分复杂的连续的整体结构
• • • • • • • • • • • •
细胞衰老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降低和维持细胞内环境能力的降低。 (一)形态结构变化 1.细胞内水分减少:失去正常形态,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色素沉积:脂褐质小体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3. 细胞膜的衰老变化:磷脂含量下降,膜变厚、流动性下降、物质转 运障碍。 4. 内膜系统的变化:内质网逐渐减少,高而基体囊泡肿胀、扁平囊泡 断裂崩解,溶酶体功能减退、酶漏出细胞自溶。 5. 细胞中的线粒体随年龄增大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6.细胞核的衰老变化:核固缩,常染色质减少,染色加深,核质比减 小。 (二)功能变化 1.染色质转录活性下降。 2、蛋白质合成下降,酶活性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检测方法为核酸分子杂交,包括原位杂交(in situ hydridization, 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DNA杂交(Southern blot)、RNA杂交 (Northern blot)、原位PCR、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④ 变 性 梯 度 凝 胶 电 泳 法 (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双链DNA在沿变性剂(甲醛或尿素)电
场方向递增的凝胶中进行到与DNA变性温度(Tm)一致的位置时,DNA发生 部分解链,迁移率下降。正常DNA分子与突变DNA分子间即使只有一个碱基 对的差异,也会在不同位置解链,导致迁移率不同而被分离。两个同源双 链DNA分子间有一个碱基对不同时,Tm值就相差1℃或更高,有一个碱基错 配的异源双链DNA分子与同源双链DNA分子比较,其Tm值可相差6℃以上。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分子肿瘤学基础
毒理学教研室 徐德祥
第一章 绪论
肿瘤发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一、肿瘤发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1、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明显升高,成为人类 死因的第一位(城市)或第二位(全国);
2、恶性肿瘤的发病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生活方式改变 环境改变
FISH 将荧光素标记克隆的DNA片段与染色体或细胞间期染色质杂交, 以测定特定的DNA片段是否有缺失或扩增。
原位PCR:结合了PCR与ISH技术优点,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原位对 特定DNA或RNA进行扩增,再用特异性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以达到对 靶核苷酸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
逆转录PCR(RT-PCR) 用来扩增从RNA分子中得到的一段特异序列。 RNA首先被逆转录为cDNA。用位于一段特异序列或一个基因两侧的引物 生成以cDNA为模板的PCR产物,得到阳性产物说明存在特异性的RNA序 列。为扩增从mRNA逆转录的cDNA,引物中应含一段目的基因的内含子 区,以使从带有基因组DNA的PCR产物中区分出cDNA的PCR产物。经典 方法包括RT和PCR两步。
PRINS技术(寡核苷酸引物原位DNA合成,oligonucleotide primed
in situ DNA synthesis):用非标记的寡核苷酸引物与染色体上靶序列 特异性地杂交,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引物延伸时,掺入标记的核苷酸,可 直接或间接检查标记位点。
非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二次突变突变引起发病
肿瘤易感性和易感基因
肿瘤易感性:环境与遗传 肿瘤易感基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DNA修复缺陷 代谢酶基因:化学致癌
三、肿瘤的分子诊断及其研究进展
1、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肿瘤的分子诊断涉及到各种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主要集 中在各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检测,分别在蛋白质、 RNA、DNA水平进行判断,为肿瘤的基础研究、肿瘤防治和 个体化或预见性治疗提cDNAE11-NMT cDNA

交互式差减
E11-NMT减E11差减 cDNA↓ 体内切割↓ 以锚定引物和5’随机引物PCR扩增
↓ 5%测序胶显示并分离差异条带
显示
↓ 再扩增,反向Northern分析
↓ Northern blot 分析
(3)肿瘤基因差异表达的检测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基因,不同细胞 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时间与空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决定着生命活 动的多样性,如发育、分化、繁殖、细胞周期调控、衰老、 死亡等。实际上,细胞的各种生理过程或病理改变本质上都 是由基因表达的改变所决定的。因此获取差异表达的基因将 有助于了解正常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为基因诊 断、基因治疗和发现新的药物靶分子提供新的视野。
将许多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DNA排列在一块集成电路板上,彼此间重 叠1个碱基,并覆盖全部检测基因。将荧光标记的正常和突变DNA分别与两 块DNA芯片杂交,因至少存在1个碱基差异,将得到不同的杂交图谱,用共 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其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存在突变。
蛋白质芯片、组织和细胞芯片
⑥ 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双链DNA经加热变性后,
⑤ DNA芯片技术(DNA chip):建立在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上的DNA分析
技术。利用固定在芯片上的几万至几十万条探针与样品杂交,在一步实验 中获取大量信息。可用于基因定位、DNA测序、突变分析、表达分析、基 因多态性分析、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使用了光控固相化学合成、 集成电路计算机、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标记探针等多项先进技术,实验 全部自动化,操作极简便,可节约大量时间和实验成本。
(5) 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
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在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和 不同的变化形式,而基因的变化和基因间的信号传递与肿瘤临床治疗的敏 感性密切相关。提供肿瘤基因变化,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6) 肿瘤的预后监测
2、肿瘤基因过表达及其检测
(1) 基因过表达的形式
用2对互补寡核苷酸引物与模板复性。若引物序列与目标序列完全配对, 那么2对引物将与各自的目标片段杂交,并在连接酶作用下发生连接。 连接产物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若点突变出现在目标片段上,将不 能进行连接反应,不会出现连接产物。
⑦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ASA) :设
杂交,可同时检测间期与中期细胞的若干个特异性核酸序列。从而能检 测多个基因,分辨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和微小缺失,区分间期细胞多倍体 与超二倍体等。
主要原理:基本反应包括在溶液中经化学修饰的单链探针DNA序列与 固定于载玻片上经变性的单链互补DNA序列间形成异质双链,再用与荧 光素(FITC)结合的阅读分子定位化学修饰的探针。在总的DNA背景上 出现有清晰界限的荧光斑点或成簇的荧光斑点。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匹配 确定相关基因
② RSDD(交互式差减差异RNA显示,reciprocal subtraction differential RNA
display):DD-PCR中采用差减过的RNA或cDNA样品。1998年Kang等,分析
了腺病毒转化的大鼠胚胎细胞株E11和获得侵袭性致癌表型的E11-NMT细胞株 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⑧ 染色体分析 :肿瘤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是一非常普遍的现象,可分为
原发和继发2类: 原发性染色体畸变与引起肿瘤的直接原因有关。肿瘤 细胞中可发现各种形式的染色体畸变,如缺失、重复、易位、重排、断 裂、核内再复制等。 继发性染色体畸变主要是肿瘤细胞核型的改变。
FISH:利用几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单独或混合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
肿瘤的发病与体细胞突变有关
癌基因: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基因 细胞增殖、分化、信号转到
体细胞突变学说: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突变有关 点突变、DNA扩增 染色体重排、甲基化
抑癌基因:纯合缺失或失活而引起恶性转化的基因 二次突变学说(Rb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
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等位基因突变或缺失): 一次突变引起发病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测试法:用荧光标记抗体与
含有特异抗原的细胞结合,用流式细胞仪对含不同荧光信号的细胞分 类测试,可检测细胞表面受体、标志物或特异性蛋白及细胞的分类分 析。
②基因扩增的检测:肿瘤基因扩增可产生过量的表达蛋白,也
可表现为基因拷贝数增加和转录产物mRNA增加。
(2)基因过表达的检测
①表达产物的检测:几乎所有被克隆的癌基因、抑
癌基因都有相应抗体,其中大多数已商品化。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免疫沉淀法:检测并定量分析蛋白质混合物中的靶抗原
敏感(可检出100pg的放射性标记蛋白)。与SDS-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并用,可用于分析外源基因在原核和真核宿主细 胞中的表达。
② 杂合双链分析法(Heteroduplex analysis,HA):由突变型和野生
型DNA形成的异源杂合双链在其错配处会形成突起,在非变性胶中电泳时, 会产生与相应的同源双链DNA不同的迁移率。
③ 突变体富集PCR法(mutant-enriched PCR):利用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某
个编码子部位存在的已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用连续2次巢式PCR对包括酶 切位点的DNA片段进行扩增,在2次PCR之间用相应的内切酶消化扩增产物, 野生型因酶切不能进入第2次PCR,而突变型则能完整进入第2次PCR并得到 产物的富集。
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蛋白质
凝胶电泳(分辨率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的基础上发展的, 结合了二者优点,无需同位素标记,具有从混杂抗原中检出特定抗原, 或从多克隆抗体中检出单克隆抗体的优势,还可对转移到固相膜上的 蛋白进行连续分析,有蛋白质反应均一性、固相膜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敏感性为1~5ng。 细胞裂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电转移→封闭→加一 抗→加二抗→显色照像。
表达分析
↓ 克隆并测序,Northern blot确证
(4)基因突变的检测
① PCR-SSCP法(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聚合酶链
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单链DNA在中性条件下会形成二级结构,即 使有一个碱基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而出现不同的迁移率。靶 DNA或RNA经PCR扩增后,产物变性处理,单链产物经中性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PAGE),靶DNA或RNA中含有单个碱基置换、数个碱基插入或缺 失等改变时,因迁移率变化就出现泳动变位,从而检测出含有基因突变的 DNA或RNA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