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会教育的效能问题论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一、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国教育系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省份或城市的教育条件明显比其他地区更好,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和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其次,在重视应试教育的同时,对素质教育的关注不足也是一个潜在问题。
过于注重学生分数而忽略其综合发展可能削弱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另外,教育体制创新滞后也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挑战。
当前的评价体系偏向于纸上谈兵和死记硬背,缺少实践性和创造性评估方式,未能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和潜能。
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培养实用技能方面存在不足。
此外,在大规模考试中出现的作弊行为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些学生为了获得高分采取不正当手段,这不仅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教师培训质量不均匀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区或学校招聘难以胜任的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提供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政府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地方往往优先考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资。
其次,家长和社会大众对于应试成绩过分关注也加剧了应试导向的现象。
制度性约束不够严格和缺乏监管力度使得作弊行为泛滥成灾。
另外,教师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亟需改革完善。
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策略为解决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为了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富裕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优化班级组成和学校分布等方式来调整资源分配,使每个地区的教育条件得以平衡发展。
2. 促进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实践性教学和跨学科学习模式,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独立思考。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并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基础教育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高,竞争激烈。
因此,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过度强调分数和应试能力使得许多孩子缺乏充分的时间参与其他活动,既不利于全面发展也容易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
2.课外负担过重除了正常课程外,中国学生还必须参加大量额外辅导班和各类培训机构。
这种过度强调课外负担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限制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兴趣发展。
三、高等教育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2.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和人口红利消失,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1.减轻基础教育压力政府应该适度减轻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2.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机构应将课程设置调整为更加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支持,鼓励教职员工开展科学研究。
3.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机制。
同时,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调整专业设置。
五、结论中国的教育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通过减轻基础教育压力、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信仰着教育事业是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有前途的国家的必备之一。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教育大幅发展,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设施、师资、教材、课程和教学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近年来,学生的素质并没有随着这些重大的进步而显著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界热议的问题。
因此,在此写下一个探讨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档。
一、问题1.1 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是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差距和地区差异所造成的。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学资源更加完善并且质量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农村地区的学生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故而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培养和更高的教育质量。
相反,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和地区限制而无法获得同样的资源和机会,很难被全部覆盖,这导致许多孩子在教育和职业道路上的机会缺失。
1.2 教育质量除了教育不公平,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条件和方法的标准化、升级和改进不够。
即使是在城市和资讯丰富的地区,仍然有很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不合理和错误甚至教材过时的情况。
不仅如此,对于职业教育的培训普及程度也很低,很多本应该被掌握的技能和职业技巧还有待补充。
因此,达到广泛的教育和培训目标,仍然需要更加努力和针对性的改进。
1.3 考试制度问题中国的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的发展并不尽善尽美,普及的教育和培训创造出了很多的考试压力和强制性的规定。
高考政策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它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探究人才潜力的工具,而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拿来参照行动的比赛,因此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关键元素的影响。
二、对策2.1 平等教育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方法是提供更公平和完整的教育资源,为所有学生创建一个公正的和合理的机会。
这包括思想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
教育投资应特别关注经济薄弱学生的需求,为贫困县属、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中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论文
中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论文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尽管中国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十分明显。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
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很多乡村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仍然存在教学设备老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而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显得珍贵。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应该加强投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加强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增加教师、图书、设备等资源的投入,增强农村教育的吸引力,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其次,应该制定差异化政策,为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额外的补贴,如减少税收或提高补助标准等,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教学能力。
教育方式偏重应试由于应试教育的熏陶,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将应试教育摆在了教育的首位,追求高分却牺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导致了学生的思想发展不够广阔,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很多关注,但随着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重视和人才新政的推动,应试教育显然不能胜任这样的教育目标,因此需要深刻反思教育方式是否偏重应试,是否需要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体系改革,从教育方针、教材教法、评价标准等多方面入手。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新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能力的培养,比如举办创新竞赛和实践教育活动来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多样性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教育机构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该从知识获取向知识应用和产生过渡,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一级标题: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二级标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机会失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始终被视为关键领域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机会失衡。
首先,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等原因,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聚集,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接受高质量教育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其次,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
一线城市和发达沿海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拥有更多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师资力量。
这种差距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主要包括地理、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导致教育资源难以均衡分布。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了财政投入不同程度的差距,进而影响到各地区教育资源建设和配置。
此外,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也限制了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
二级标题2:教育评价体系问题引发应试教育倾向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教育评价体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而严峻的问题。
学生们在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应试化倾向。
首先,由于升学压力大和学校排名制度等因素影响,学生们往往更加注重分数而非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应试化倾向使得学生们追求分数而忽视对知识内涵的深入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在当前大规模考试方式下,考试题型较为单一、评价标准过于功利化,丧失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这导致了学校和教师应试化教育的倾向,重视学生的应付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发展与创新思维的任务。
造成教育评价体系问题及应试化倾向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升学考试压力大、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快等因素促使了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分数的追求。
当前我国社会教育的效能与问题及对策探析——基于和谐社会的视阈
的和谐 : 社会 系统 内部诸 种基本 社会关 系 、 会结构 和 社 要 素之 间关 系的和 谐 ; 与人之 间关 系的和谐 ; 人 人与社
会 之 间关 系的和谐 ; 与 自然 之 间关 系 的和 谐 。萧 灼 人 基 认为 , 和谐社 会是 一个 以人为本 的社会 , 一切 活动 的 根 本 目的都是 为 了人 的生 存 、 享受 和发展 。陈 勇 、 郑杭 生认 为 ,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本 质 内涵 是 “ 体 人 民 社 全
摘 要 : 会 教育 作 为构 建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的重 要 环 节 , 和谐 社 会 建设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然 而 , 社 在 反思 我 国
社 会 教 育 的 现 状 , 旧存 在 着 一 些 问 题 , 们 应 该 在 全 社 会 范 围 内转 变 国 民 教 育 观 念 , 视 社 会 教 育 的 作 用 , 导 仍 我 重 引 政 府 介 入 社 会 教 育 管 理 , 大 资 金 投 入 , 理 和 规 范 社会 教 育 机 构 和 设 施 , 进 社会 教 育 的 和谐 健 康 发 展 。 加 整 促 关键词 : 和谐 社 会 ; 会 教 育 ; 能 ; 题 ; 策 社 效 问 对
育 , 以构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 所 教育扮 演着 重要的 角 色, 特别 是 以全 体 社会 成 员 为对 象 的社 会 教 育 。这就 对社 会教 育所培 养 的人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也对 社 会 教 育的效 能提 出 了挑 战 。
和谐社 会视 阈下社 会教育 的效能 社 会 教育 , 名思义 就是对 社会 大众 的教育 , 顾 教育
国近代 的教 育观念 已不再 局 限于 以培 养人才 为 目标 的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我国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虽然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资源,但落后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力量紧缺、教学设备陈旧以及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了贫富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难度。
2.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我国的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许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发现自己缺乏面对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3. 教育评价过于功利化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不断攀升,教育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功利化。
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堂教学也更多地注重应试技巧而非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发展,也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对策1.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合理配置资源,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通过加强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和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
2. 教育内容更新与多元化更新教育内容,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纳入教育重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评价体系改革教育评价应该更加综合和多元化,不仅仅侧重智力因素的考量,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鼓励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学生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估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文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文一、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一: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当前教育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城市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许多顶尖大学座落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导致高素质人才向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设施条件差。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制度性原因:公立学校编制和经费分配多以人口数量为依据,而忽视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
其次是经济发展格局不均衡导致的资源倾斜和人才流失现象。
三、问题二:高考评价体制过于功利化中国传统认为“科举功名”,功利化思维在中国教育中历久弥新。
如今,在高考制度下,“分数至上”的评价体制导致学生们焦虑、压力巨大,培养出的人才偏重应试能力,而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对高考分数的社会过度重视。
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只有通过高考才能获得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这种观念使得备战高考成为教育的唯一目标。
四、问题三:教育内容与需求不符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许多学生在完成课程要求后,发现所学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教育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环节。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未来职业需求了解不足以及部分人员培训体系没有及时调整升级。
五、问题四:职业教育脱节当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大量本科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就业岗位,而技术工人、蓝领等岗位的需求却大量缺口。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社会普遍倾向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受到冷落。
其次,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在职业规划和培养上存在不足。
六、解决方案一:优化资源配置为了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需要加强财政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一、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 负担过重的学习压力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普遍存在着对学生过高的学习压力要求。
这主要体现在广泛实行的大班额教学模式、考试导向的评价体系以及高中入学竞争激烈等方面。
这些问题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许多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缺乏全面发展。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城市地区,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层出不穷,而农村地区则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设备条件差等问题。
这造成了城乡之间和富裕与贫困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公平性得不到保障。
3.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我国所有教师都需要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培养方式以及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教师缺编、招聘条件过低等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对策1. 改革评价体系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应该逐步改革现行的评价体系。
可以引入多元化考试方式,如项目制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此外,还需要重视课程改革,在侧重知识传授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2. 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为了解决城乡之间和富裕与贫困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在城市地区推进中小学规模适度化,降低大班额教学比例。
此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地理上的差距,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3. 提升教师素质为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并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优秀教师的发展和晋升。
此外,要鼓励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教育行业,增加优秀人才的供给。
4.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参与到学生教育过程中,并为家长提供相应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社会教育的效能问题探究
摘要:社会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十分重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反思我国社会教育的现状,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转变国民教育观念,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引导政府介入社会教育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整理和规范社会教育机构和设施,促进社会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教育效能问题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崭新的执政理念,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它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
我国的学者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个视角展开诸多讨论。
钟秉林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四个方面的和谐: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萧灼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
陈勇、郑杭生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1和谐社会视阈下社会教育的效能
社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社会大众的教育,教育对象广泛,实施机构众多,实施形式灵活多样。
发展社会教育能够“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能够实现“化民成俗”;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教
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促使“大教育观”的形成;能够促进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思想的构建。
发展社会教育能够“开展民智,鼓民力,新民德”。
严复在1895年发表《原强》一文,痛斥当时社会“民智已下矣,民德已衰矣,民力已困矣”,此文完整阐释了社会教育“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作用。
“开民智”即废科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鼓民力”即加强锻炼,强健全民体质;“新民德”即用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取代封建的纲常伦理道德。
近代维新人士就是希望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来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程度”、改良社会,从而实现救亡图存,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
“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思想的提出,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近代的教育观念已不再局限于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逐渐向着全民教育方向转变。
“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也成为我国发展社会教育的主题,此时涌现出一大批投身社会教育实践、发展社会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如陶行知、俞庆堂、雷沛鸿、陈礼江等,他们纷纷主张大力发展社会教育事业,实现“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有了新的内涵,它从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反映了社会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主张对全体民众进行德、智、体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全民素质提高,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他们走向社会后就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和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和谐社会视阈下发展社会教育的对策
反思我国社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转变国民教育观念,重视社会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教育理论研究,建设一支优秀的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政府介入社会教育发展;重视社会教育行政管理,整理和规范社会教育机构与设施,促进社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2.1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转变国民教育理念
在建立“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大教育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基层组织,居民活动相对频繁,因此在建设社区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社区的“文化配套”,提高社区的教育功能,在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区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2.2重视社会教育理论研究,建立一支优秀的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
当前我国社会教育理论庞杂,主要原因是社会教育在国内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使社会教育事业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
因此从学科层面对社会教育进行探讨,设立社会教育学科,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体系,应该
是当前社会教育研究的首要任务。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有了统一的理论指导,认清社会教育事业的特点和规律。
社会教育事业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政府介入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教育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它从产生之日起就是通过教育手段实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引导政府介入社会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教育发展中的政策导向作用。
2.4重视社会教育行政管理,整理和规范社会教育机构与设施
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社会教育顺利发展的保障。
社会教育的理论构建和事业管理都需要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实行,目前我国社会教育资源和载体的管理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社会教育行政的统一领导。
因此,我国应加强社会教育行政建设,完善社会教育法律法规,使社会教育管理有法可依,也便于对社会教育机构进行统筹协调,使社会教育资源和载体的得到充分利用。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教育作为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列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但是社会教育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号召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实践,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政府在社会教育发展中的政策
导向作用,引导政府介入社会教育管理,加大资金投人,完善社会教育行政,促进社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和谐社会:多元、宽容与秩序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2]陈勇.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3).
[3]王雷.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