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平面结构:C2H4、C6H6(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CO2、CS2、C2H2:180°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N3-、O2-、F-、OH-、NH2-;分子:Ne、HF、H2O、NH3、CH4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阳离子:K+、Ca 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⑥14电子微粒可能为:CO、N2 、C22-3、常见物质的构型: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 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大一无机化学重要知识点

大一无机化学重要知识点

大一无机化学重要知识点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1.1 常见粒子:质子、中子、电子1.2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1.3 原子的电荷相互平衡,整体为中性2. 元素和原子序数2.1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每种元素具有唯一的原子序数 2.2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排列2.3 周期性表现:周期性重复性质3. 元素的电子排布3.1 电子排布遵循能级、亚能级和配位数规律3.2 主层、次层和轨道的概念3.3 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决定电子的能级二、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1.1 离子键:电子转移形成离子1.2 共价键:电子共享形成分子1.3 金属键:金属离子形成金属结晶 1.4 杂化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混合2. 分子结构的确定2.1 分子式和化学式的区别2.2 利用共价键和亲电性确定分子结构 2.3 氢键和范德华力对分子结构的影响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1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1.2 反应物摩尔比和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3 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2.1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2.2 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2.3 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表达式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3.1 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影响3.2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3.3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倾向性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1.2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1.3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数法和电子转移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2.1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2.2 腐蚀和防腐蚀措施2.3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1.1 酸和碱的定义1.2 酸碱的强度和pH值1.3 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的判断2. 酸碱中和反应2.1 酸碱强度对中和反应的影响2.2 阻滞力和酸碱中和滴定原理2.3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六、配位化合物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1 配位键和配体的定义1.2 配位数和配体的选择1.3 配位生活和配位离子的形成2.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2.1 配位化合物的颜色和磁性2.2 配位反应和配位化学计量法2.3 配位化合物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以上是大一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无机化学是无机化合物化学的总称,是化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等。

无机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是指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与元素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类型、元素周期律的解释等。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分为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是指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横行,族是指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纵列。

2.元素周期律的类型元素周期律主要有四种类型:原子半径周期律、电负性周期律、离子半径周期律和熔点、沸点周期律。

3.元素周期律的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的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元素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半径、熔点、沸点等。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

二、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指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的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三、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1.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四、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和性质分为多种类型,如氧化物、酸、碱、盐、氢氧化物、硫化物等。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 e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液体溶液中溶剂或溶质的标准状态—溶液中溶剂可近似看成纯物质的标准态;在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压力θP P =,质量摩尔浓度θb b =,标准质量摩尔浓度11-⋅=kg mol b θ,并表现出无限稀释溶液特性时溶质的假想状态;标准质量摩尔浓度近似等于 标准物质的量浓度;即11-⋅=≈L mol c b θθ5、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θm f H ∆B,相态,T 是指在温度T 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物质B 1+=B ν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6、 参考状态一般指每种物质在所讨论的温度T 和标准压力θP 时最稳定的状态;个别情况下参考状态单质并不是最稳定的,磷的参考状态是白磷4P s,白,但白磷不及红磷和黑磷稳定;O 2g 、H 2g 、Br 2l 、I 2s 、Hgl 和P 4白磷是T=298.15K,θP 下相应元素的最稳定单质,即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7、 在任何温度下,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为零;8、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θm c H ∆B,相态,T 是指在温度T 下,物质B 1-=B ν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下指定产物时的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第四节:Hess 定律 1、 Hess 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其总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总是相等的;其实质是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2、 焓变基本特点:⑴某反应的θm r H ∆正与其逆反应的θm r H ∆逆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即θm r H ∆正=-θm r H ∆逆;⑵始态和终态确定之后,一步反应的θm r H ∆等于多步反应的焓变之和;3、 多个化学反应计量式相加或相减,所得化学反应计量式的θm r H ∆T 等于原各计量式的θm r H ∆T 之和或之差;第五节:反应热的求算1、 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之和减去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之和;θm r H ∆=θm f H ∆总生成物-θm f H ∆总反应物{如果有参考状态单质,则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2、 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和减去产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和 ;θm r H ∆=θm c H ∆总反应物-θm c H ∆总生成物{参考状态单质只适用于标准摩尔生成焓,其标准摩尔燃烧焓不为零}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一节:反应速率第二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1、 对化学反应zZ yY bB aA +→+来说,反应速率r 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βαB A C kc r =,该方程称为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或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中k 称为反应速率系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相对大小;A c ,B c 分别为反应物A 和B 的浓度,单位为1-⋅L mol ;α,β分别称为A,B 的反应级数;βα+称为总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零、正整数、分数,也可以是负数;零级反应得反应物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级数不同会导致k 单位的不同;对于零级反应,k 的单位为11--⋅⋅s L mol ,一级反应k 的单位为1-s ,二级反应k 的单位为11--⋅⋅s L mol ,三级反应k 的单位为122--⋅⋅s L mol2、 由实验测定反应速率方程的最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为初始速率,由于反应刚刚开始,逆反应和其他副反应的干扰小,能较真实的反映出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体操作是将反应物按不同组成配置成一系列混合物;对某一系列不同组成的混合物来说,先只改变一种反应物A 的浓度;保持其他反应物浓度不变;在某一温度下反应开始进行时,记录在一定时间间隔内A 的浓度变化,作出t c A -图,确定t=0是的瞬时速率;也可以控制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间隔足够短,这时可以把平均速率作为瞬时速率; 3、对于一级反应,其浓度与时间关系的通式为:㏑kt Ac Ac t -=0 第三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方程 1、 速率系数与温度关系方程:()a ek k RTE a-=0,㏑{k }=㏑{0k }-()b RTE a ,㏑()c T T RT E k k a ⎪⎪⎭⎫ ⎝⎛-=211211,a E 实验活化能,单位为1-⋅mol KJ ;0k 为指前参量又称频率因子;0k 与k 具有相同的量纲;a E 与0k 是两个经验参量,温度变化不大时视为与温度无关;2、 对Arrhenius 方程的进一步分析:⑴在室温下,a E 每增加41-⋅mol KJ ,将使k 值降低80%;在室温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活化能a E 大的反应,其速率系数k 则小,反应速率较小;a E 小的反应k 较大,反应速率较大;⑵对同一反应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系数k 增大,一般每升高10℃,k 值将增大2~10倍;⑶对同一反应来说,升高一定温度,在高温区,k 值增大倍数小;在低温区k 值增大倍数大;因此,对一些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反应,升高温度更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 ⑷对于不同的反应,升高相同温度,a E 大的反应k 值增大倍数大;a E 小的反应k 值增大倍数小;即升高温度对进行的慢的反应将起到更明显的加速作用; 第四节:反应速率理论与反应机理简介 1、m r H ∆=a E 正-a E 负2、由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活化能 第五节:催化剂与催化作用1、 催化剂是指存在少量就能显著加速反应而本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被称为催化作用; 2、 催化剂的特征:⑴催化剂只对热力学可能发生的反应起催化作用,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催化剂对它不起作用;⑵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途径又称反应机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它同时加快了正逆反应速率,缩短了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并不能改变平衡状态;⑶催化剂有选择性,不同的反应常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即每个反应有它特有的催化剂;同种反应如果能生成多种不同的产物时,选用不同的催化剂会有利于不同种产物的生成; ⑷每种催化剂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体现出它的活性,否则将失去活性或发生催化剂中毒;第四章:化学平衡 熵和Gibbs 函数第一节:标准平衡常数 1、平衡的组成与达成平衡的途径无关,在条件一定时,平衡的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平衡组成取决于开始时的系统组成; 2、对可逆反应()()()()()()l zZ aq yY g xX s cC aq bB g aA ++=++来说,其标准平衡常数(){}(){}(){}(){}bayxc B c p A p c Y c p x p K θθθθθ=3、两个或多个化学计量式相加或相减后得到的化学计量式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原各个化学计量式的化学平衡常数的积或商,这称为多重平衡原理; 第二节: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1、反应进度也常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反应物A 的平衡转化率()A α表达式为()()()()A n A n A n A eq 00-=α2、J 表示反应商;若J<θK 则反应正向进行;若J=θK ,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J>θK ,则反应逆向进行;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虽然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因为在一定温度下,θK 值一定;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或产物浓度减少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或产物浓度增加时,平衡逆向移动;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反应物和产物分压是否改变及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改变;3、温度对化学平衡都影响:温度变化引起标准平衡常数的改变,从而使化学平衡移动;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用van ’t Hoff 方程描述;㏑⎪⎪⎭⎫⎝⎛-∆=211211T T R H K K m r θθθ第四节:自发变化和熵1、自发变化的基本特征:⑴在没有外界作用或干扰的情况下,系统自身发生的变化称为自发变化;⑵有的自发变化开始时需要引发,一旦开始,自发变化将一直进行达到平衡,或者说自发变化的最大限度是系统的平衡状态;⑶自发变化不受时间约束,与反应速率无关;⑷自发变化必然有一定的方向性,其逆过程是非自发变化;两者都不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⑸非自发变化和自发变化都是可能进行的;但是只有自发变化能自动发生,而非自发变化必须借助一定方式的外部作用才能发生;没有外部作用非自发变化将不能继续进行; 2、在反应过程中,系统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常称其为能量最低原理;相变化也具有这种倾向;3、 系统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系统混乱度的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4、 纯物质完整有序晶体在0K 时熵值为零;()015.298,,=+K aq H S m θ.5、 ⑴熵与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气态熵值最大,液态次之,固态熵值最小;⑵有相似分子结构且相对分子质量又相近的物质,其θm S 值相近;分子结构相近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物质,其标准摩尔熵值随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⑶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分子构型越复杂,其标准摩尔熵值越大;6、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等于各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熵值之和减去各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熵值之和7、在任何自发过程中,系统和环境的熵变化总和是增加的;即:0>∆+∆=∆huanjing xitong zong S S S 0>∆zong S 自发变化 0<∆zong S 非自发变化 0=∆zong S 平衡状态8、THS huanjing ∆-=∆ 第五节:Gibbs 函数1、 Gibbs 函数被定义为:TS H G -=,G 被称为Gibbs 自由能;2、 在不做体积功和定温定压条件下,在任何自发变化中系统的Gibbs 函数是减少的,由S T H G ∆-∆=∆得⑴当H ∆<0,S ∆>0时反应能正向进行;⑵当H ∆>0,S ∆<0时反应在高温下能正向进行; ⑶当H ∆<0,S ∆<0时反应在低温下能正常进行; ⑷当H ∆>0,S ∆<0时反应不能正向进行;3、 当0,=∆∆=∆G S T H 时的T 在吸热熵增反应中是反应能正向进行的最低温度;在放热熵减反应中是反应能正向进行的最高温度;因此这个温度就是反应是否能够正向进行的转变温度; 4、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 函数θm f G ∆B,相态,T 是指在温度T 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物质B 且1=B ν时的标准摩尔Gibbs 函数变;5、 θm f G ∆<-401-⋅mol KJ 时反应多半能正向进行;θm f G ∆>401-⋅mol KJ 时反应大多逆向进行;-401-⋅mol KJ <θm f G ∆<401-⋅mol KJ 时要用m r G ∆来判断反应方向;6、 Van ’t Hoff 方程:㏑()()()()a R T S RT T H T K m r mr θθθ∆+∆-= ㏑()()()⎪⎪⎭⎫⎝⎛-∆-=212111298T T R K H T K T K m r θθθ第五章:酸碱平衡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释放出质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简言之酸是质子给予体,碱是质子接受体;2、质子理论强调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相应的碱,而碱结合质子后生成相应的酸;酸与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为共轭关系,相应的一对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的碱为这种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所生成的酸称为这种碱的共轭酸;3、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的反应;在水溶液中酸碱的电离时质子转移反应;盐类水解反应实际上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4、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5、 酸碱的强度首先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其次与溶剂的性质等有关;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给出质子和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接受质子能力强的碱是强碱;反之,就是弱酸和弱碱;6、 溶剂的碱性越强溶质表现出来的酸性就越强,溶剂的酸性越强溶质表现出来的碱性就越强;第二节: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PH1、 对反应()()()(){}(){}-+-+=+⇔OH c Hc K aq OH aq H l O H w θ,2,θwK 被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25℃时,14100.1-⨯=θw K ;第三节:弱酸、弱碱解离平衡1、酸的水溶液中存在质子转移反应:()()()()aq A aq O H l O H aq HA -++⇔+32,其标准平衡常数()(){}(){}(){}θθθθθc HA c c A c c O H c HA K K a-+==3简写为()(){}(){}(){}HA c A c O H c HA K a-+=3θ,()HA K aθ称为弱酸HA 的解离常数,弱酸解离常数的数值表明了酸的相对强弱;解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给出质子能力越强;θa K 值受温度影响但变化不大;2、在一元弱碱的水溶液中存在反应:()()()()aq OH aq BHl O H aq B -++⇔+2,()(){}(){}(){}B c OH c BH c B K b-+=θ,()B K bθ称为一元弱碱B 的解离常数;3、解离度α的定义为解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即()()%1000⨯=HA c HA c α,解离度越大θa K 越大,PH 越小;解离度与解离常数关系为(){}c HA K aθα=;对碱同样适用; 第四节:缓冲溶液1、 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或弱碱的溶液中,加入与这种酸或碱含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酸或碱的解离度降低;2、 缓冲溶液:具有能够保持PH 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也就是不因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显著改变PH 的溶液;缓冲溶液通常由弱酸和他的共轭碱组成;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HA pK PH a θ㏒()()HA c A c -,()+-=-A pK pH b θ00.14㏒()()HA c A c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1、 当溶液中()1-≤HIn pK pH a θ即()()10≥-Inc HIn c 时,溶液呈现出HIn 的颜色;当()1+≥HIn pK pH aθ即()()101≤-In c HIn c 时,溶液呈现-In 的颜色;当()HIn pK pH aθ=即()()1=-In c HIn c 时,溶液呈现两者的混合颜色;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1±HIn pK a θ,但是由于人的视觉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的差异实际变色范围常常小于两个pH 单位; 第六节:酸碱电子理论1、 酸是任意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必须具有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碱则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碱是电子的给予体,必须具有未共享的孤对电子;酸碱之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并不发生电子对转移; 第七节:配位化合物2、 在配合物中Lewis 酸被称为形成体或中心离子,Lewis 碱被称为配体;配合物的定义是形成体与一定数目的配体以配位键按一定的空间构型结合形成离子或分子;这些离子或分子被称为配位个体;形成体通常是金属离子或原子,也有少数是非金属元素B,P,H;通常作为配体的是非金属的阴离子或分子;4、 在配体中,与形成体成键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常见的配位原子有F,Cl,Br,I,S,N,C 等;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称为单齿配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称为多齿配体;在配位个体中,与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个数叫作配位数;常见多齿配体有:5、 配合物的化学式:配合物的化学式中首先应先列出配位个体中形成体的元素符号,在列出阴离子和中性分子配体,,将整个配离子或分子的化学式括在方括号中;6、 配合物的命名:命名时,不同配体之间用·隔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后缀以“合”字;⑴含配阴离子的配合物的命名遵照无机盐命名原则;例如()[]443SO NH Cu 为硫酸四氨合铜()[]463Cl NH Pt 为氯化六氨合铂;⑵含配阴离子的配合物,内外层间缀以“酸”字;例如()[]64CN Fe K 为六氰合铁酸钾 ⑶配体的次序:① 含有多种无机配体时,通常先列出阴离子名称,后列出中性粒子名称;例如[]33NH PtCl K 为三氯·氨合铂酸钾② 配体同是中性分子或同是阴离子时,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例如()[]3253Cl O H NH Co 氯化五氨·水合钴;③ 若配位原子相同,将含原子数较少的配体排在前面,较多原子数的配体排在后面;若配位原子相同且配体中含有的与子数目也相同,则按结构中与配位原子相连的非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例如()[]2322NH NO PtNH 为氨基·硝基·二氨合铂④ 配体中既有无机配体又有有机配体,则无机配体排在前面有机配体排在后面;例如()[]423H C PtCl K 为三氯·乙烯合铂酸钾;7、 简单配合物:配合物分子或离子只有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成键;螯合物:在螯合物分子或离子中,其配体为多齿配体,配体与中心离子成键,形成环状结构;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分子或离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离子,中心离子间常以配体相连;羰合物:某些d 区元素以CO 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称为羰合物;烯烃配合物:某些d 区元素以不饱和烃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称为烯烃配合物; 第八节: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1、()[]()()()(){}(){}()(){}++++=+⇔2323323;2NH Ag c NH c Ag c K aq NH aq Ag aq NH Ag d θ,θd K 是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又称为配合物的解离常数或不稳定常数;θd K 越大,配合物越不稳定;2、()()()[]()=⇔+++θfK aq NH Ag aq NH aq Ag ;2233()(){}(){}(){}2323NH c Ag c NH Ag c ++,θf K 是配合物生成常数,又称为稳定常数或累积稳定常数;3、一般来说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随着配位数的增加而减少;4、以N,O,F 等电负性大吸引电子能力强,半径小,难被氧化不易失去电子,不易变形难被极化的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成为硬碱;反之则为软碱,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交界碱;5、硬酸多是电荷数较多,半径较小,外层电子被原子核束缚得较紧而不易变形极化率较小的阳离子;反之则为软酸,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交界酸; 6、常见的酸和碱分类如下:7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节:溶解度和溶度积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溶解平衡时,一定量溶剂中含有的溶质质量;2、常见无机化合物溶解性:常见无机酸是可溶的,硅酸是难溶的;氨、IA 族氢氧化物,()2OH Ba 是可溶的;()()22,OH Ca OH Sr 是微溶的;其余元素的氢氧化物都是难溶的;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是可溶的;3BaNO 是微溶的; 大多数醋酸盐是可溶的;()2Ac Be 是难溶的;大多数氯化物是可溶的;2PbCl 是微溶的;22,Cl Hg AgCl 是难溶的;大多数溴化物,碘化物是可溶的;22,HgBr PbBr 是微溶的;222222,,,,,HgI PbI I Hg AgI Br Hg AgBr 是难溶的;大多数硫酸盐是可溶的;4424,,HgSO SO Ag CaSO 是微溶的;4SrSO ,4BaSO ,4PbSO 是难溶的;大多数硫化物是难溶的,第一主族,第二主族金属硫化物和()S NH 24 是可溶的; 多数碳酸盐,磷酸盐,亚硫酸盐是难溶的;第一主族Li 除外和铵离子的这些盐是可溶的; 多数氟化物是难溶的;第一主族Li 除外金属氟化物,24,,BeF AgF F NH 是可溶的;222,,PbF BaF SrF 是微溶的;几乎所有的氯酸盐,高氯酸盐都是可溶的;4KClO 是微溶的; 几乎所有的钠盐,钾盐均是可溶的;()[]()()()[]62222326,93,NO Co Na K O H Ac UO Ac Zn NaAc OH Sb Na •••是难溶的;2、 对于一般沉淀反应来说:()()()aq mB aq nA s B A n m m n -++⇔,溶度积的通式是()(){}(){}mn nm m n spB c A c B A K -+=θ3、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的数值在稀释溶液中不受其他离子存在的影响,只取决于温度;温度升高,多数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增大;第二节: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 同离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将降低;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2、 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一般来说,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很小时,盐效应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较大,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总浓度也较大时,就应考虑盐效应的影响; 3、 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平衡: ()()()()()(){}(){}(){}23222223;22++++=++⇔+O H c S H c M c K l O H aq S H aq Maq O H s MS spaθ, θspa K 称为在酸中的溶度积常数; 4、 某些难容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 有电子得失或转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2、 表示元素氧化态的数值称为氧化数又称氧化值;⑴在单质中元素氧化值为零;⑵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氧化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数;⑶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1,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1;⑷通常在化合物中氧的氧化值为-2,但是在22222,,BaO O Na O H 等过氧化物中养的氧化值为-1,在氧的氟化物中,如222,F O OF 中氧的氧化值为+2,+1; ⑸在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值为-1;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化合物中氧化值分别为+1和+2;⑺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值代数和为零;在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电荷数; 第二节:电化学电池1、 电池图示:将发生氧化反应的负极写在左边,发生还原反应的正极写在右边;并按顺序用化学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各个相的物质组成和状态;用单垂线“︱”表示相与相间的界面,用双折线“‖”表示盐桥; 2、 Faraday 定律:⑴在电化学电池中,两极所产生或消耗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电池的电荷量成正比; ⑵当给定的电荷量通过电池时,电极上所产生或消耗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正比于物质的摩尔质量被对应于半反应每摩尔物质每摩尔物质所转移的电子数除的商;对于半反应()()s B ze aq Bz ⇔+-+,根据Faraday 定律,第一:电极上沉淀出或消耗掉的()B m 正比于通过电池的电荷量Q;Q 越大()B m 越大;第二:当通过电池的电荷量Q 一定时,()B m 正比于()z B M ,()B M 为B 物质的摩尔质量;3、 Faraday 常量表示一摩尔电子所带的电荷量,141231910648531.910022137.6106021773.1---⋅⨯=⨯⨯⨯=mol C mol C F ,F 被称为Faraday 常量4、 当原电池放电时,两极间的电势差将比该电池的最大电压要小;这是因为驱动电流通过电池需要消耗能量或者称其为要做功,产生电流时,电池电压的降低正反映了电池内所消耗的这种能量;而且电流越大,电压降低越多;因此,只有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时,电池才具有最大电压又称其为开路电压;当通过原电池的电流趋近于零时,两电极间的最大电势差被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用MF E 表示;5、 当电池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时,测定的电动势被称为标准电动势,用θMF E 表示;6、 可逆电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电极必须是可逆的,即当相反方向的电流通过电极是,电极反应必然逆向进行;电流停止,反应也停止;第二:要求通过电极的电流无限小,电。

无机化学 基本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 基本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而质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量数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

3. 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电子遵循能级分布,并且填充规律是按照“2-8-18-32”规则进行填充。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性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而排列的。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周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的排布规律来解释。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从而形成化合物。

2.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3. 极性与非极性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种。

极性化学键是由于原子电负性差距所产生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而非极性化学键则是由于原子电负性相等而产生的电荷分布均匀的现象。

四、晶体结构1. 晶体结构的定义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排列规律和空间结构。

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在晶体中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2. 晶体结构的分类晶体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共价分子晶体是由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而金属晶体则是由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

五、酸碱性质1. 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酸碱的定义主要有布朗斯特德理论和劳里亚-布隆斯特德理论。

无机化学经典知识点

无机化学经典知识点

一,含氧酸强度1,R-O-H规则: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强度决定于酸分子中质子转移倾向的强弱,质子转移倾向越大,酸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而质子转移倾向的难易程度,又取决于酸分子中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当R的半径较小,电负性越大,氧化数越高时,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够有效的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放出质子,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这一经验规律称为R-O-H 规律。

1)同一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如HnRO4),其酸性自左向右依次增强。

如:HClO4>H2SO4>H3PO4>H4SiO42)同一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如:HClO>HBrO>HIO 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强,低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弱。

如:HClO4>HClO3>HClO2>HClO2,Pauling规则:含氧酸的通式是RO n(OH)m,n为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非羟基氧),n值越大酸性越强,并根据n值把含氧酸分为弱酸(n=0),中强酸(n=1),强酸(n=2),极强酸(n=3)四类。

因为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大,表示分子中R→O配键越多,R的还原性越强,多羟基中氧原子的电子吸引作用越大,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减小的越多,O-H键越弱,酸性也就越强。

注意:应用此规则时,只能使用结构式判断,而不能使用最简式。

3,含氧酸脱水“缩合”后,酸分子内的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会增加,导致其酸性增强,多酸的酸性比原来的酸性强。

二,含氧酸稳定性1,同一元素的含氧酸,高氧化态的酸比低氧化态的酸稳定。

如:HClO4>HClO3>HClO2>HClO2,氧化还原性: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最高价含氧酸氧化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强。

如:H4SiO4<H3PO4<H2SO4<HClO4,V2O5<Cr2O72-<MnO4-2)相应价态,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含氧酸氧化性大于副族元素。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反应等方面的科学。

在化学的多个分支中,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对常见的无机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和无机物质的性质等。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知识的基础,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进行排列,使得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得以展现。

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获得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的变化、电离能的变化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规律等。

二、化学键在无机化学中,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重要概念。

根据原子之间电子的转移和共享,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通过电荷吸引力连接正负离子的键,共价键是共享电子对的键,而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电子云的重叠形成的。

三、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无机化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通常可以观察到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盐。

酸碱指示剂可以用于判断酸碱中和的程度,常见的指示剂包括酚酞、甲基橙和溴酚蓝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称红ox反,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发生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电子的失去被称为氧化,而电子的获得则被称为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获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也是许多能量转化过程的基础,如电池和燃烧等。

五、无机物质的性质无机物质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熔点、沸点和硬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涉及其与其他物质进行反应的能力。

无机物质的酸碱性质、溶解性和晶体结构都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性质。

在无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各种现象和反应。

同时,无机化学还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原子结构- 原子核与电子- 原子序数、同位素- 电子排布规律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5. 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与族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2. 主族元素- 碱金属- 碱土金属- 硼族元素- 碳族元素- 氮族元素- 氧族元素- 卤素- 稀有气体3. 过渡金属- d区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活性与金属活动性序列- 配合物4. 非金属元素- 氢、氧、氮的特性- 非金属的氧化物、酸、碱5.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硝酸盐 - 酸碱盐、基本盐、酸性盐- 矿物与矿石三、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2.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3. 酸碱平衡- 酸碱指示剂- pH值- 缓冲溶液4.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四、热化学与电化学1. 热化学-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与焓变2. 电化学基础-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与电化学系列3. 电化学平衡- 标准电极电势- Nernst方程五、无机化学实验1. 常见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2.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废料的处理六、无机化学的应用1. 材料科学- 金属与合金- 陶瓷与玻璃2. 环境科学- 水处理- 空气污染控制3. 生物无机化学- 酶的金属辅因子- 微量元素与健康本总结涵盖了高中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基本概念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定义: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物理状态。

2.分类:气态(g)、液态(l)、固态(s)、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气体在高温或电磁场的作用下,其组成的原子就会电离成带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因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而电荷数相等,故称为等离子态,(也称物质第四态)特点:①气态:无一定形状、无一定体积,具有无限膨胀性、无限渗混性和压缩性。

②液态: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不大。

③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基本无扩散性,可压缩性很小。

二、体系与环境1.定义:①体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叫体系。

②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空间叫环境。

2.分类:从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体系可分为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时称敞开体系。

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时称封闭体系。

③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时称孤立体系。

三、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叫相。

1.单相:由一个相组成的体系叫单相。

多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组成的体系叫多相。

单相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多相不一定是多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相之间可相互转变。

单相反应:在单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单相反应。

多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多相反应。

2.多相体系的特征:相与相之间有界面,越过界面性质就会突变。

需明确的是:①气体:只有一相,不管有多少种气体都能混成均匀一体。

②液体:有一相,也有两相,甚至三相。

只要互不相溶,就会独立成相。

③固相:纯物质和合金类的金属固熔体作为一相,其他类的相数等于物质种数。

§1~2 气体定律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国际单位制:R=1.0133*105Pa*22.4*10-3 m 3/1mol*273.15K=8.314(Pa.m3.K-1.mol-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使用条件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大。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编号。

而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是基于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2.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内的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

这些化学键形成了物质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类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3. 反应平衡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通常包括物质的生成和消耗。

化学反应通过反应方程式进行描述,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动力学速率是化学反应研究的重要参数。

4. 配位化学与过渡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是指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其中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基与配位子形成配合物。

配位化学研究了配位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配位物的稳定性、配位数、立体化学等是配位化学的重要内容。

二、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1. 主族元素化合物主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ⅢA、ⅣA、ⅤA、ⅥA和ⅦA族元素,它们可形成氧化物、氢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

主族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如ⅢA族元素具有氧化性,ⅣA族元素具有还原性等。

2.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导电性和晶体结构。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与其离子的大小、电荷和架构有关。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使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它们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与者。

4. 配合物化学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体与配位子形成配合物,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概述: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和电子的性质。

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
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化合价:原子的单、双、三、四价以及过渡元素的化合价。

三、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1.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格常数:晶体的晶胞、晶格常数和晶面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与溶解度
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五、配位化合物
1.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六、酸碱理论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八、电化学
1. 电解和电解质的概念。

2. 电池的构成和电动势的计算。

以上是大学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程资料。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概述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与化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 无机物与有机物2.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与电子云- 原子序数、同位素、离子3.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 表中元素的特性与位置关系4. 化学键-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键能与键长- 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5.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 化学平衡与勒夏特列原理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元素性质与族特性- 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2. 卤素- 元素性质与族特性- 重要化合物:酸类、氧化剂、卤化物3. 氧族元素- 硫、硒、碲、钋- 硫的氧化物与硫化物- 硫酸与硫酸盐4. 氮族元素- 氮、磷、砷、锑、铋- 氮的氧化物与氮化物- 硝酸与硝酸盐5. 碳族元素- 碳、硅、锗、锡、铅- 碳的有机化合物- 硅酸盐与硅酸盐工业6. 过渡金属- d区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氧化态与颜色- 金属配合物与催化作用三、无机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与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则- 常见仪器使用与维护- 化学试剂的分类与处理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溶解与沉淀- 过滤与结晶- 蒸馏与萃取3. 定量分析- 滴定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 重量分析:溶解度、重量百分比 - 光度法:比色分析、分光光度法4. 定性分析- 火焰试验- 试剂反应- 电化学分析四、无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材料科学- 金属与合金的应用- 陶瓷与玻璃的制备- 半导体材料2. 环境科学- 水处理与净化- 大气污染与控制- 土壤修复技术3. 能源与化工- 石油化工与煤化工- 电池技术与能量存储- 化肥的生产与使用4. 食品与医药- 食品添加剂与防腐剂- 药物的无机成分- 微量元素与健康五、结论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它不仅涵盖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还包括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性规律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不含碳的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反应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

在无机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同时也按照元素的周期性特征进行分组。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趋势,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2. 键的类型:在无机化学中,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共用电子对连接起来的,金属键是金属离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3. 价态和电子排布:元素的价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可能电子组态。

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价态和电子排布。

了解元素的价态和电子排布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间的键合方式以及化合物的性质。

4.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离子或分子组成的。

配位化合物中心金属离子一般处于正离子状态,周围的配体通过共用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与配体的类型、数目以及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5. 晶体结构:无机化合物常常形成晶体,晶体的结构与原子之间的排列及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包括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等不同类型。

晶体结构的了解对于理解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合成方法都非常重要。

6. 配位数和配位几何:在配位化合物中,一个中心金属离子被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包围时,配位数是指与中心离子直接接触的配体数目。

配位几何则是指配位体在空间中相对于中心金属离子的排列方式。

了解配位数和配位几何有助于我们理解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结构和合成方法的一门学科。

无机化学的知识点众多,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一、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由相互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配位键:由配体中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学键。

4.氢键:由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形成的强相互作用的化学键。

5.分子结构:无机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型的,也可以是共价键连接的分子。

二、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排列的表格。

2.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行,有7个周期。

3.主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1A、2A等列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

4.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3B到2B列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5.稀土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和锕系元素称为稀土元素。

三、酸碱理论1.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2.布朗斯特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捐赠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3.低价酸、中价酸和高价酸:根据酸的氧化状态,酸可分为低价酸(含有低氧化态的元素)、中价酸(含有正常氧化态的元素)和高价酸(含有高氧化态的元素)。

四、配位化合物1.配体:提供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物质。

2.配合物: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或多个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3.配位数: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

4.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化学组成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五、电化学1.电解质: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2.阳离子和阴离子:电解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

3.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4.电极:导电材料,参与电化学反应的场所。

5.电解池:包含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的体系,用于进行电解实验。

综上所述,无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无机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结构和合成方法的学科,其中的知识点包括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酸碱理论、配位化合物以及电化学等。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除有机化合物(含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所有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下面为大家归纳一些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电子处于不同的能层(K、L、M、N 等)和能级(s、p、d、f 等)中。

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体现。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一般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也很重要。

例如,VSEPR 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

常见的分子构型有直线型(如 CO₂)、平面三角形(如 BF₃)、三角锥形(如 NH₃)和正四面体(如 CH₄)等。

晶体结构包括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较大;原子晶体熔点和沸点很高,硬度非常大;分子晶体熔点和沸点较低,硬度较小;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U = Q + W。

其中,△U是内能的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焓变(△H)是等压条件下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计算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或者标准生成焓来进行。

熵(S)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热力学函数。

自发反应的方向通常由熵增和焓减共同决定,通过吉布斯自由能(△G =△H T△S)来判断,当△G < 0 时,反应自发进行。

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无机化学知识点概述1. 无机化学定义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生物有机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化学涉及的物质不包含碳氢键。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核心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形成了周期性和族性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不仅展示了元素的基本信息,还预测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行为。

3.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围绕核的电子云组成。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上排布,这种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无机化学中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电荷相反的离子之间的电静力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特殊类型化学键。

5. 化合物的命名无机化合物的命名遵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制定的规则。

命名通常包括元素的名称、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价态以及水合物中的水分子数量等信息。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无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在这类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7. 酸碱理论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主要包括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和路易斯理论。

这些理论解释了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参与反应。

8.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体是一个分子或离子,它通过一个或多个给电子的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9. 无机固体化学无机固体化学关注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包括晶体结构、缺陷、电子性质等。

这一领域与材料科学紧密相关,对于开发新型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10. 无机反应机理无机反应机理研究化学反应的步骤和过渡态,以及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因素。

通过理解反应机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化学反应。

11. 无机化学的应用无机化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催化剂的开发、电池技术、陶瓷和玻璃制造、肥料生产、环境科学和药物合成等。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1. 无机化学概述- 定义: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生物有机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

- 分类:根据元素类型,无机化合物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2. 元素周期表- 结构: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每个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等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原子结构- 基本粒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量级和亚层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有,形成“电子海”。

5. 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

-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

-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形成不溶性固体的反应。

6.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路易斯理论:酸是电子对受体,碱是电子对供体。

7. 配位化学- 配体:能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 配位键: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配位数:中心离子周围配体的数量。

8.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 氧化物:含有氧和另一种元素的化合物。

- 酸和碱:酸是氢离子的供体,碱是氢离子的受体。

9. 无机材料-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的单质。

- 陶瓷: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固体。

- 玻璃:硅酸盐材料,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质。

10. 无机化学的应用- 工业:金属提炼、化肥生产、陶瓷制造。

- 环境:水处理、空气净化、废物处理。

- 生物:酶的活性中心、生物矿化。

11. 实验室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 化学品处理:正确标记、存储和处置化学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3、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⑵定压过程: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
定压变化: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压力不作要求。
⑶定容过程:始态和终态体积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体积。
⑷循环过程:系统由始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7、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3、两个或多个化学计量式相加(或相减)后得到的化学计量式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原各个化学计量式的化学平衡常数的积(或商),这称为多重平衡原理。
第二节: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1、反应进度也常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 表达式为
2、J表示反应商。若J< 则反应正向进行;若J= ,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J> ,则反应逆向进行。
2、由实验测定反应速率方程的最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为初始速率,由于反应刚刚开始,逆反应和其他副反应的干扰小,能较真实的反映出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体操作是将反应物按不同组成配置成一系列混合物。对某一系列不同组成的混合物来说,先只改变一种反应物A的浓度。保持其他反应物浓度不变。在某一温度下反应开始进行时,记录在一定时间间隔内A的浓度变化,作出 图,确定t=0是的瞬时速率。也可以控制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间隔足够短,这时可以把平均速率作为瞬时速率。
⑷对于不同的反应,升高相同温度, 大的反应 值增大倍数大; 小的反应 值增大倍数小。即升高温度对进行的慢的反应将起到更明显的加速作用。
第四节:反应速率理论与反应机理简介
1、 = (正)- (负)
2、由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活化能
第五节: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是指存在少量就能显著加速反应而本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被称为催化作用。
⑷每种催化剂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体现出它的活性,否则将失去活性或发生催化剂中毒。
第四章: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第一节:标准平衡常数
1、平衡的组成与达成平衡的途径无关,在条件一定时,平衡的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平衡组成取决于开始时的系统组成。
2、对可逆反应 来说,其标准平衡常数
⑶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分子构型越复杂,其标准摩尔熵值越大。
6、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等于各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熵值之和减去各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熵值之和
7、在任何自发过程中,系统和环境的熵变化总和是增加的。即:
自发变化
非自发变化
平衡状态8、
第五节:Gibbs函数
1、Gibbs函数被定义为: , 称为Gibbs自由能。
⑴在室温下, 每增加4 ,将使 值降低80%。在室温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活化能 大的反应,其速率系数 则小,反应速率较小; 小的反应 较大,反应速率较大。
⑵对同一反应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率系数 增大,一般每升高10℃, 值将增大2~10倍。
⑶对同一反应来说,升高一定温度,在高温区, 值增大倍数小;在低温区 值增大倍数大。因此,对一些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反应,升高温度更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
4、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5、当系统的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种改变称为过程。系统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被称为途径。
6、⑴定温过程: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且变化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
定温变化: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不作要求。
9、在任何温度下,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为零。
10、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B,相态,T)是指在温度T下,物质B( )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下指定产物时的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第四节:Hess定律
1、Hess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其总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总是相等的。其实质是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⑶自发变化不受时间约束,与反应速率无关。
⑷自发变化必然有一定的方向性,其逆过程是非自发变化。两者都不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
⑸非自发变化和自发变化都是可能进行的。但是只有自发变化能自动发生,而非自发变化必须借助一定方式的外部作用才能发生。没有外部作用非自发变化将不能继续进行。
2、在反应过程中,系统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常称其为能量最低原理。相变化也具有这种倾向。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7、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B,相态,T)是指在温度T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物质B(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8、参考状态一般指每种物质在所讨论的温度T和标准压力 时最稳定的状态。碳最稳定的状态是石墨,但个别情况下参考状态单质并不是最稳定的,磷的参考状态是白磷 (s,白),但白磷不及红磷和黑磷稳定。
3、温度对化学平衡都影响:温度变化引起标准平衡常数的改变,从而使化学平衡移动。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用van’t Hoff方程描述。

第四节:自发变化和熵
1、自发变化的基本特征:
⑴在没有外界作用或干扰的情况下,系统自身发生的变化称为自发变化。
⑵有的自发变化开始时需要引发,一旦开始,自发变化将一直进行达到平衡,或者说自发变化的最大限度是系统的平衡状态。
3、对于一级反应,其浓度与时间关系的通式为:㏑
第三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
1、速率系数与温度关系方程: ,㏑{ }=㏑{ }- ,㏑ , 实验活化能,单位为 。 为指前参量又称频率因子。 与 具有相同的量纲。 与 是两个经验参量,温度变化不大时视为与温度无关。
2、对Arrhenius方程的进一步分析: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2、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和减去产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和 。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反应速率
第二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1、对化学反应 来说,反应速率 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 ,该方程称为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或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中 称为反应速率系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相对大小; , 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单位为 ; , 分别称为A,B的反应级数; 称为总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零、正整数、分数,也可以是负数。零级反应得反应物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
3、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系统对环境做功,W<0。
4、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5、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2、焓变基本特点:
⑴某反应的 (正)与其逆反应的 (逆)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即
(正)=- (逆)。
⑵始态和终态确定之后,一步反应的 等于多步反应的焓变之和。
3、多个化学反应计量式相加(或相减),所得化学反应计量式的 (T)等于原各计量式的 (T)之和(或之差)。
第五节:反应热的求算
1、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之和减去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之和。
2、在不做体积功和定温定压条件下,在任何自发变化中系统的Gibbs函数是减少的,由 得
⑴当 <0, >0时反应能正向进行。
⑵当 >0, <0时反应在高温下能正向进行。
⑶当 <0, <0时反应在低温下能正常进行。
⑷当 >0, <0时反应不能正向进行。
3、当 时的 在吸热熵增反应中是反应能正向进行的最低温度;在放热熵减反应中是反应能正向进行的最高温度。因此这个温度就是反应是否能够正向进行的转变温度。
3、系统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系统混乱度的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4、纯物质完整有序晶体在0K时熵值为零; .
5、⑴熵与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气态熵值最大,液态次之,固态熵值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