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完整版)无机化学知识点

(完整版)⽆机化学知识点⽆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原⼦与分⼦结构⽆机化学的主线是化学平衡,故先从原⼦和分⼦结构部分开始复习,逐步复习化学反应。
1、描述波函数的三个量⼦数及其意义2、原⼦核外电⼦排布规则:3、写出29号元素的基态电⼦排布式4、原⼦与原⼦之间通过某种作⽤⼒组合成分⼦,这些作⽤⼒包括离⼦键、共价键、⾦属键等。
离⼦键、共价键的特征?5、分⼦的极性举出⼏个极性分⼦,⾮极性分⼦。
6、分⼦间⼒:也称范德华⼒,包括定向⼒、诱导⼒、⾊散⼒;氢键试分析在甲醇的⽔溶液中,分⼦之间的相互作⽤情况。
7、简述氢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将分⼦内氢键和分⼦间氢键各举⼀例。
H1、下列⽤量⼦数描述的可以容纳电⼦数最多的电⼦亚层是A. n = 2, l = 1B. n = 3, l = 2C. n = 4, l = 3D. n = 5, l = 02、碳原⼦最后⼀个电⼦的四个量⼦数为A.2,1,0,+1/2B. 2,0,0,-1/2C. 2,0,1,-1/2D. 1,0,1,+/23、29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为A. 4s24p4B. 3d94s2C. 3d54s1D. 3d104s14、24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3d54s1,d区B. 3d44s2,ds区C. 3d54s1,ds区D. 4s24p4,p区5、A、B两元素,A原⼦的M层和N层电⼦数⽐B原⼦的M层和N层电⼦数多8个和3个 ,则 A、B分别为A. As、TiB. Ni、CaC. Sc、NeD. Ga、 Ca6、p亚层最多可以容纳⼏个电⼦A. 2B. 4C. 6D. 87、d轨道有⼏种空间取向A. 1B. 3C.5D. 78、对氢原⼦来说,下列各轨道的能量⼤⼩⽐较正确的是A.E2p>E2sB.E3d>E4sC.E3dD.E3d9、某⼀元素的原⼦序数是30,则该元素原⼦的电⼦总数是多少,价电⼦构型是怎样的?A. 15, 3d104s2B. 30, 3d104s2C. 15, 3d104s1D. 30, 3d104s110、下列各组量⼦数不合理的是A、(1,0,0)B、(2,1,0)C、(3,3,0)D、(4,1,1)11、共价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有⽅向性和饱和性12、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化合物的中⼼原⼦不是采⽤sp3杂化类型A. CCl4B. BF3C. H2OD. PH313、NaCl、MgCl2、AlCl3的熔点依次降低是因为A. 阳离⼦半径依次增⼤B.阳离⼦极化⼒依次增⼤C. 阳离⼦结合的阴离⼦多D. 阴离⼦变形性增加14、下列原⼦中不能与氢原⼦形成氢键的是A. FB. OC. ID. N15、离⼦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 有⽅向性和饱和性16、CCl4分⼦中的C原⼦采取的杂化类型是A. sp杂化B. sp2杂化C.sp3杂化D. sp3d杂化17、下列分⼦中的中⼼原⼦属于不等性sp3杂化的是A. CCl4B. BF3C. H2OD. BeCl218、下列分⼦中属于极性分⼦的是A. CCl4B. CO2C. COD. O219、下列相互作⽤中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0、维持蛋⽩质的⾼级结构起重要作⽤的分⼦间相互作⽤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1、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但HF的熔沸点却⽐HCl⾼,原因是A. HF分⼦间能形成氢键B. HF分⼦内有离⼦键C. HF分⼦间能有疏⽔相互作⽤D. HF分⼦内有共价键22、根据分⼦轨道理论下列结构中⽆顺磁性的是A、O2B、O2-C、O22-D、O2+23、下列分⼦中有极性的是A、BF3B、CO2C、PH3D、SiH424、氨分⼦的空间构型是A、⾓形B、三⾓锥形C、平⾯三⾓形D、四⾯体形25、下列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的是A、C-CB、H-HC、C-HD、Na-Cl26、CO与CO2分⼦间存在的相互作⽤⽅式有A、⾊散⼒B、⾊散⼒、诱导⼒C、⾊散⼒、定向⼒D、⾊散⼒、诱导⼒、定向⼒27、某元素的+2氧化态离⼦的核外电⼦结构为1s22s22p63s23p63d5,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三周期ⅤB族C、第四周期Ⅷ族D、第三周期ⅤA族判断题○1、根据原⼦结构理论预测第⼋周期将包括50种元素。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第三节:气体分子动理论1、气体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⑴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⑵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⑶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⑷气体分子相互碰撞和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
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rms V 。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MRTV rms 3=。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
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 STP 下压强为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 e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 1、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
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的特点元素的性质规律2、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3、化学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函数4、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5、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理论6、无机化合物酸碱盐配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7、主族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8、过渡金属元素铬、锰、铁、铜等元素的性质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11 化学元素周期表111 周期的特点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横行。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12 族的特点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纵列。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排布有关。
113 元素的性质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性质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一般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电离能反映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呈周期性递增;电子亲和能表示原子获得电子的倾向,也有一定的周期性;电负性用于衡量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同样具有周期性。
12 化学键12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122 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2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13 化学热力学1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为△U = Q + W,其中△U 为内能的变化,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为做功。
132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无机化学 基本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而质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量数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
3. 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电子遵循能级分布,并且填充规律是按照“2-8-18-32”规则进行填充。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性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而排列的。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周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的排布规律来解释。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从而形成化合物。
2.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3. 极性与非极性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种。
极性化学键是由于原子电负性差距所产生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而非极性化学键则是由于原子电负性相等而产生的电荷分布均匀的现象。
四、晶体结构1. 晶体结构的定义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排列规律和空间结构。
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在晶体中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2. 晶体结构的分类晶体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共价分子晶体是由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而金属晶体则是由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
五、酸碱性质1. 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酸碱的定义主要有布朗斯特德理论和劳里亚-布隆斯特德理论。
化学无机知识点总结

化学无机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无机物质的合成、分离、分析、鉴定和应用等内容。
无机化学主要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等相关。
1、无机物质的分类无机物质按照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其中金属物质具有导电、延展和良好的导热性等特点;非金属物质则通常较易与氧、氢等元素化合成氧化物,硫化物等,几乎无电性、不导电、在大多数情况下为非金属。
2、无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研究无机化学的重点之一。
金属物质的结构以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连接,构成金属晶体的方式存在;非金属物质则以共价键、离子键等方式存在。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无机物质的一些性质,比如金属的导电、导热性与延展性;非金属的绝缘性,并且很多非金属气体具有对人体有害的性质。
二、金属元素的特性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作为无机物质的一种有着独特的性质1、金属元素的特性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导热、延展、和良好的韧性等特点。
其中较好的导电性与导热性是金属元素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导电的能力是由于在金属结构中存在自由电子,并且自由电子可以自行移动以进行导电行为;导热性则是自由电子在金属结构中因束缚力而受限制,同时又可以在结构中自由移动,这种自由移动导致了金属结构中传热的快速。
其他特性,如良好的延展性是金属元素受到外力拉伸甚至破坏后,在不改变其质地或形状的情况下发生变形。
2、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经常发生化合反应,其中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
这些化合物与金属元素形成的主要化合物结构较简单,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等)相对较高,并且易溶于水。
三、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及其化合物1、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与金属元素不同,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导热性,以及脆性等特点。
这些特性是由于非金属元素具有欧姆价电子带结构,缺少自由电子,从而导致导电性差和导热性差等情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无机化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处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
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
2、物质结构物质的结构有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原子晶体如金刚石,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硬度大,熔点高。
分子晶体如干冰,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熔点和沸点较低。
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熔点较高,硬度较大。
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即ΔU = Q + W,其中ΔU 为热力学能的变化,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为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热功转换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即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3、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了绝对零度时,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零。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
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解。
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KAl(SO4)2与NaOH溶液:;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HNO3的分解:;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6、型的反应:7、两种单质反应生成黑色固体:Fe与O2、Fe与S、Cu与O28、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气态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是: S、N元素H2S+SO2——; NH3+NO——;NH3+NO2——;9、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的是:N元素NH3+HNO3——;10、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Mg3N2+H2O——; CaC2+H2O——;Na2S2O3+H2SO4——; Ba(OH)2+(NH4)2SO4——;Al3+、Fe3+-——S2-、CO32-、HCO3-间的双水解反应:Al3++S2-—— ; Al3++HCO3-——;Fe3++CO32―——;11、常见的置换反应:(1)金属置换金属: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铝热反应:;(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卤素间的置换:;氟气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硅与碳的反应:;硫化氢与氯气反应:;(3)金属置换非金属: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4)非金属置换金属: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碳与氧化铁反应:。
12、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2KMnO4 —— NH4HCO3 ——(NH4)2CO3 —— NaHCO3 ——Ca(HCO3)2 —— Cu2(OH)2CO3 ——HNO3——13、三合一的反应:NH3+H2O+CO2 —— 4Fe(OH)3+O2+2H2O ——4NO2+O2+2H2O —— 4NO+3O2+2H2O ——CaCO3+CO2+H2O —— Na2CO3+CO2+H2O ——AlO2-+Al3++H2O ——14、能同酸反应的单质:(1)金属单质(顺序表前的可以同非氧化酸反应,后面的只能与氧化性酸反应)Zn+H2SO4(稀)—— Zn+H2SO4(浓)——Cu+HNO3(浓)—— Ag+HNO3(稀)——(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2)C、S、P可跟氧化性酸(浓H2SO4、HNO3)反应C+H2SO4(浓)—— C+HNO3(浓)——S+H2SO4(浓)—— S+HNO3(浓)——(3)卤素(Cl2、Br2、I2)、O2可与还原性酸(H2S、H2SO3)反应H2S+X2—— H2S(溶液)+O2——H2SO3+X2—— H2SO3+O2——(4)Si只与氢氟酸反应: Si+HF——15、能同碱反应的单质:硫、硅、铝、卤素单质S+KOH(浓)—— Si+NaOH+H2O——Al+NaOH+H2O—— Cl2+NaOH——Cl2+Ca(OH)2——[注意]:既能跟酸又有跟碱反应的单质有Al、S、Si、P、卤素单质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无机化合物: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弱酸的铵盐;NaHCO3+HCl—— NaHCO3+NaOH——Al2O3+H2SO4—— Al2O3+NaOH——Al(OH)3+NaOH—— Al(OH)3+H2SO4——17、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均有气体放出的有: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HS、(NH4)2SNH4HCO3+HCl—— NH4HCO3+NaOH——(NH4)2SO3+H2SO4—— (NH4)2SO3+NaOH——NH4HS+HCl—— NH4HS+NaOH——18、能生成沉淀和强酸的反应:H2S与Cl2、Br2;CuSO4与H2SH2S+Cl2—— CuSO4+H2S——能生成两种强酸的反应:Cl2(Br2、I2)与SO2反应Cl2+SO2+H2O——19、重要的反应条件: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1)氯酸钾的分解:;(2)过氧化氢的分解:;(3)合成氨反应:;(4)氨的催化氧化:;(5)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必须控制170℃才能发生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3、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 2与O 2的反应: ;4、需光照的反应:HNO 3、HClO 、AgX 的分解;H 2与Cl 2混合见光爆炸;20、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1、煅烧石灰石: ;(注意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包含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以及成语“滴水穿石”、“钟乳石的形成”中包含的化学方程式)2、水煤汽的生产: ;3、盐酸的生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4、漂白粉的生产: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粉 ;漂白粉的成分是: ,其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真正起漂白作用的则是次氯酸。
5、硫酸的生产(接触法): ;6、玻璃的生产:工业上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来生产普通玻璃。
7、合成氨生产: ;8、工业生产硝酸(氨氧化法): ; ; 。
9、电解饱和食盐水: ;10、金属的冶炼:(1)钠的冶炼: ;(2)镁的冶炼: ;(3)铝的冶炼: ;(4)铁的冶炼: ;(5)铝热反应: ;无机框图题 题眼归纳 一、特征反应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1)⎪⎪⎩⎪⎪⎨⎧↑+=++↑+=++↑−−→−-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2)铵盐:O H NH NH 234+↑−→−+碱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1)⎪⎪⎪⎪⎪⎩⎪⎪⎪⎪⎪⎨⎧⎪⎪⎩⎪⎪⎨⎧⎪⎩⎪⎨⎧↑↑−−→−↑−−−→−⎪⎩⎪⎨⎧↑↑−−→−↑↑−−−→−⎪⎩⎪⎨⎧↑↑−−→−↑−−−→−↑−−→−222222222234234234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2)()()()⎪⎪⎩⎪⎪⎨⎧↑−→−↑−→−↑−→−+++------2323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 3.Na 2S 2O 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 2O 32-+2H +=S↓+SO 2↑+H 2O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1)单质⎪⎩⎪⎨⎧↑+=+↑+=+22222422222O HF O H F H NaOH O H Na (2)化合物()()()⎪⎪⎩⎪⎪⎨⎧↑+=+↑+↓=+↑+↓=+↑+=+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 C OH Ca O H CaC S H OH Al O H S Al NH OH Mg O H N Mg O NaOH O H O Na5.强烈双水解()()()()()⎪⎩⎪⎨⎧↓−−→−↓+↑−−→−↓+↑−−→−-----+32322323233222OH Al AlO OH Al S H HS S OH Al CO HCO CO Al O H O H O H 与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1)单质:Al (2)化合物:Al 2O 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 2O 2反应⎪⎩⎪⎨⎧+↑−−→−+↑−−→−NaOH O CO Na O O H CO 2322228.2FeCl 3+H 2S=2FeCl 2+S ↓+2HCl9.电解()⎪⎪⎩⎪⎪⎨⎧↑+↑+−−→−↑+−−→−↑+↑−−→−22232222H Cl NaOH NaCl O Al O Al O H O H 电解电解电解溶液熔融 2NaCl (熔融) 电解 2Na + Cl 2↑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属+Al 2O 3 11. Al 3+Al(OH)3AlO 2- 12.归中反应:2H 2S+SO 2=3S+2H 2O H 2S+H 2SO 4( 浓)=S+SO 2↑+2H 2OH 2S+3H 2SO 4( 浓) 加热 4SO 2↑+4H 2O 4NH 3+6NO −−→−催化剂4N 2+6H 2O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铝热反应盐金属盐金属.2.1(2)金属→非金属⎪⎩⎪⎨⎧+−−→−+↑−−−→−+C MgO CO Mg H Fe Mg Na OH H 22222点燃或)、、活泼金属((3)非金属→非金属⎪⎪⎩⎪⎪⎨⎧+=++−−→−++−−→−+↑+=+)、(、高温高温HI HBr HCl S S H I Br Cl H CO O H C CO Si SiO C O HF O H F 2)(224222222222222 (4)非金属→金属⎪⎩⎪⎨⎧+−−→−++−−→−+222CO C O H H 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高温高温 14.三角转化:交叉型转化: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铵盐⎪⎩⎪⎨⎧↑+↑−→−+↑+↑−→−+↑+↑−→−∆∆∆S H NH S NH HS NH O H SO NH SO NH HSO NH O H CO NH CO NH HCO NH 232442233243422332434])[(])[(])[( 16.特征网络:(1))(222酸或碱D C B A O H O O −−→−−→−−→− (2)A —⎪⎩⎪⎨⎧−−→−−−→−C B 气体气体强碱强酸A 为弱酸的铵盐:(NH 4)2CO 3或NH 4HCO 3;(NH 4)2S 或NH 4HS;(NH 4)2SO 3或NH 4HSO 3(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17.关于反应形式的联想:①热分解反应:典型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加热(1变2或1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