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第三节化学平衡 3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第三节电极电势7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第五节离子极化8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第四节熬合物10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第二节碱金属11第三节碱土金属1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高考化学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清单一、元素及其周期表1. 周期表中的主要区域划分2. 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3.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二、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及其特点2.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命名规则3.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类型2.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区别3. 水的电离和配位键的形成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其特征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五、酸碱反应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 酸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3. 酸碱反应的判别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六、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1.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规律2. 无机化合物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命名方法3.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式的编写和解读七、酸碱滴定1.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2. 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的选择和作用3. 酸碱滴定的计算及结果的表达八、化学计量1. 化学计量中的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2.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 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九、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反应1. 气体的基本性质和理想气体的特征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3. 气体反应中的气体的摩尔比和体积比关系十、溶液与溶液反应1. 溶液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定义2. 溶液浓度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3. 溶液体系中的溶液反应和离子的水解作用总结:本文通过整理高考化学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清单,涵盖了元素及其周期表、离子反应、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酸碱滴定、化学计量、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反应以及溶液与溶液反应等内容。
对于高考化学备考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的清单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学无机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无机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现象: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二、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的特点元素的性质规律2、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3、化学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函数4、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5、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理论6、无机化合物酸碱盐配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7、主族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8、过渡金属元素铬、锰、铁、铜等元素的性质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11 化学元素周期表111 周期的特点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横行。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12 族的特点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纵列。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排布有关。
113 元素的性质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性质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一般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电离能反映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呈周期性递增;电子亲和能表示原子获得电子的倾向,也有一定的周期性;电负性用于衡量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同样具有周期性。
12 化学键12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122 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2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13 化学热力学1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为△U = Q + W,其中△U 为内能的变化,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为做功。
132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无机化学 基本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而质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量数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
3. 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电子遵循能级分布,并且填充规律是按照“2-8-18-32”规则进行填充。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性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而排列的。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周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的排布规律来解释。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从而形成化合物。
2.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3. 极性与非极性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种。
极性化学键是由于原子电负性差距所产生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而非极性化学键则是由于原子电负性相等而产生的电荷分布均匀的现象。
四、晶体结构1. 晶体结构的定义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排列规律和空间结构。
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在晶体中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2. 晶体结构的分类晶体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共价分子晶体是由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而金属晶体则是由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
五、酸碱性质1. 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酸碱的定义主要有布朗斯特德理论和劳里亚-布隆斯特德理论。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原子结构- 原子核与电子- 原子序数、同位素- 电子排布规律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5. 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与族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2. 主族元素- 碱金属- 碱土金属- 硼族元素- 碳族元素- 氮族元素- 氧族元素- 卤素- 稀有气体3. 过渡金属- d区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活性与金属活动性序列- 配合物4. 非金属元素- 氢、氧、氮的特性- 非金属的氧化物、酸、碱5.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硝酸盐 - 酸碱盐、基本盐、酸性盐- 矿物与矿石三、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2.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3. 酸碱平衡- 酸碱指示剂- pH值- 缓冲溶液4.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四、热化学与电化学1. 热化学-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与焓变2. 电化学基础-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与电化学系列3. 电化学平衡- 标准电极电势- Nernst方程五、无机化学实验1. 常见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2.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废料的处理六、无机化学的应用1. 材料科学- 金属与合金- 陶瓷与玻璃2. 环境科学- 水处理- 空气污染控制3. 生物无机化学- 酶的金属辅因子- 微量元素与健康本总结涵盖了高中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完整版)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原子与分子结构无机化学的主线是化学平衡,故先从原子和分子结构部分开始复习,逐步复习化学反应。
1、描述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及其意义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3、写出29号元素的基态电子排布式4、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某种作用力组合成分子,这些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5、分子的极性举出几个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6、分子间力:也称范德华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试分析在甲醇的水溶液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7、简述氢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将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各举一例。
H1、下列用量子数描述的可以容纳电子数最多的电子亚层是A. n = 2, l = 1B. n = 3, l = 2C. n = 4, l = 3D. n = 5, l = 02、碳原子最后一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A.2,1,0,+1/2B. 2,0,0,-1/2C. 2,0,1,-1/2D. 1,0,1,+/23、29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 4s24p4B. 3d94s2C. 3d54s1D. 3d104s14、24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3d54s1,d区B. 3d44s2,ds区C. 3d54s1,ds区D. 4s24p4,p区5、A、B两元素,A原子的M层和N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M层和N层电子数多8个和3个 ,则 A、B分别为A. As、TiB. Ni、CaC. Sc、NeD. Ga、 Ca6、p亚层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A. 2B. 4C. 6D. 87、d轨道有几种空间取向A. 1B. 3C.5D. 78、对氢原子来说,下列各轨道的能量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E2p>E2sB.E3d>E4sC.E3d<E3pD.E3d<E4s9、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0,则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多少,价电子构型是怎样的?A. 15, 3d104s2B. 30, 3d104s2C. 15, 3d104s1D. 30, 3d104s110、下列各组量子数不合理的是A、(1,0,0)B、(2,1,0)C、(3,3,0)D、(4,1,1)11、共价键的特征是A. 有方向性,无饱和性B.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C. 无方向性,有饱和性D.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2、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化合物的中心原子不是采用sp3杂化类型A. CCl4B. BF3C. H2OD. PH313、NaCl、MgCl2、AlCl3的熔点依次降低是因为A. 阳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阳离子极化力依次增大C. 阳离子结合的阴离子多D. 阴离子变形性增加14、下列原子中不能与氢原子形成氢键的是A. FB. OC. ID. N15、离子键的特征是A. 有方向性,无饱和性B.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C. 无方向性,有饱和性D.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6、CCl4分子中的C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是A. sp杂化B. sp2杂化C.sp3杂化D. sp3d杂化17、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属于不等性sp3杂化的是A. CCl4B. BF3C. H2OD. BeCl218、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 CCl4B. CO2C. COD. O219、下列相互作用中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D.氢键20、维持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A. 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D.氢键21、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但HF的熔沸点却比HCl高,原因是A. 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B. HF分子内有离子键C. HF分子间能有疏水相互作用D. HF分子内有共价键22、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结构中无顺磁性的是A、O2B、O2-C、O22-D、O2+23、下列分子中有极性的是A、BF3B、CO2C、PH3D、SiH424、氨分子的空间构型是A、角形B、三角锥形C、平面三角形D、四面体形25、下列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的是A、C-CB、H-HC、C-HD、Na-Cl26、CO与CO2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方式有A、色散力B、色散力、诱导力C、色散力、定向力D、色散力、诱导力、定向力27、某元素的+2氧化态离子的核外电子结构为1s22s22p63s23p63d5,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三周期ⅤB族C、第四周期Ⅷ族D、第三周期ⅤA族判断题○1、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八周期将包括50种元素。
高考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超全面)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溶解性规律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只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 2S(1:2.6)、SO2(1:40)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 Cl2(黄绿色)、 O3(淡蓝色)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稀有气体单质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红棕色)5、黄色固体:S、、Na2O2、Ag3PO4、AgBr、AgI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7、红色固体:Fe(OH)3、 Fe2O3、 Cu2O、 Cu8、蓝色固体:(胆矾或蓝矾)CuSO4·5H2O9、绿色固体:(绿矾)FeSO4·7H2O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编号。
而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是基于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2.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内的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
这些化学键形成了物质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类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3. 反应平衡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通常包括物质的生成和消耗。
化学反应通过反应方程式进行描述,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动力学速率是化学反应研究的重要参数。
4. 配位化学与过渡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是指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其中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基与配位子形成配合物。
配位化学研究了配位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配位物的稳定性、配位数、立体化学等是配位化学的重要内容。
二、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1. 主族元素化合物主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ⅢA、ⅣA、ⅤA、ⅥA和ⅦA族元素,它们可形成氧化物、氢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
主族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如ⅢA族元素具有氧化性,ⅣA族元素具有还原性等。
2.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导电性和晶体结构。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与其离子的大小、电荷和架构有关。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使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它们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与者。
4. 配合物化学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体与配位子形成配合物,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无机化学知识点高三

无机化学知识点高三无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化学反应。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重要的无机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学生必备的无机化学知识点。
一、离子化合物1. 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概念-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
- 负离子是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负电荷。
2.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点- 阴离子具有较多的电子,通常是非金属原子或化合物团。
- 阳离子具有较少的电子,通常是金属原子。
3.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金属离子位于前面,非金属离子位于后面。
- 阳离子不改变名称,阴离子要更换尾音。
二、化学方程式和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写在方程式的左侧和右侧,用箭头(→)连接。
2. 化学反应的类型(1) 单一替代反应:A + BC → AB + C(2) 双替代反应:AB + CD → AD + CB(3) 氧化还原反应:A + B → A+ + B-3.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大。
- 还原反应:物质获得电子,氧化态减小。
三、酸碱中和反应1. 一元酸和一元碱的特点- 一元酸是能够释放出一个H+离子的物质。
- 一元碱是能够释放出一个OH-离子的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3. 酸碱溶液的浓度和稀释关系- 浓溶液的酸碱浓度高,稀溶液的酸碱浓度低。
- 可以通过加水来稀释浓溶液。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和还原的概念-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 氧化剂是指能够氧化别的物质的物质,自己则还原。
- 还原剂是指能够还原别的物质的物质,自己则氧化。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通过观察物质的氧化态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五、离子反应1. 沉淀反应- 当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5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5点一、实验现象: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①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O、CH4、H2S、C2H5OH;②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③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
钾则呈浅紫色。
2、【沉淀现象】①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3与Br-、I-;S2O32-与H+;H2S溶液与一些氧化性物质(Cl2、O2、SO2等);Ag+与PO43-;②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③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生成蓝色沉淀的一般溶液中含有Cu2+④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⑤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若是部分溶解,则说明两者都存在。
⑥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
若生成淡黄色沉淀,原来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S2O32-。
⑦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往往是含有苯酚的溶液,产物是三溴苯酚。
⑧有砖红色沉淀的往往是含醛其的物质与Cu(OH)2悬浊液的反应生成了Cu2O。
⑨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转化成为BaSO4) ;AgBr和AgI也不溶解,但是它们的颜色是淡黄色、黄色。
3、【放气现象】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或者含有S2O32-离子。
②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一般是CO2;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
③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应为H2S,原溶液中含有S2-或HS-,若是黑色固体一般是FeS。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概述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与化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 无机物与有机物2.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与电子云- 原子序数、同位素、离子3.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 表中元素的特性与位置关系4. 化学键-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键能与键长- 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5.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 化学平衡与勒夏特列原理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元素性质与族特性- 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2. 卤素- 元素性质与族特性- 重要化合物:酸类、氧化剂、卤化物3. 氧族元素- 硫、硒、碲、钋- 硫的氧化物与硫化物- 硫酸与硫酸盐4. 氮族元素- 氮、磷、砷、锑、铋- 氮的氧化物与氮化物- 硝酸与硝酸盐5. 碳族元素- 碳、硅、锗、锡、铅- 碳的有机化合物- 硅酸盐与硅酸盐工业6. 过渡金属- d区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氧化态与颜色- 金属配合物与催化作用三、无机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与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则- 常见仪器使用与维护- 化学试剂的分类与处理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溶解与沉淀- 过滤与结晶- 蒸馏与萃取3. 定量分析- 滴定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 重量分析:溶解度、重量百分比 - 光度法:比色分析、分光光度法4. 定性分析- 火焰试验- 试剂反应- 电化学分析四、无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材料科学- 金属与合金的应用- 陶瓷与玻璃的制备- 半导体材料2. 环境科学- 水处理与净化- 大气污染与控制- 土壤修复技术3. 能源与化工- 石油化工与煤化工- 电池技术与能量存储- 化肥的生产与使用4. 食品与医药- 食品添加剂与防腐剂- 药物的无机成分- 微量元素与健康五、结论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它不仅涵盖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还包括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平衡理论:四大平衡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元素化合物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古代化学3.化学发展史:近代化学现代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υ=Δc(A)Δt2.质量作用定律元反应aA + Bb Yy + Zzυ = k c (A) c (B)a b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其它.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相接触面等。
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
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4.化学反应理论: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
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
5.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
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几点a.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
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
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
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
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系式中。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反应动力{氧化还原反应:强强制弱弱 非氧化还原反应:气、沉、弱、配☆竞争反应:平衡、速率、多种反应物H 2S +CuSO 4→CuS +H 2SO 4 弱酸制了强酸,但CuS 极难容 FeBr 2+Cl 2→Fe 3++Cl −+Br − Fe 2+与Br −都是还原剂 Na +FeCl 3→Fe(OH)3+NaCl +H 2↑SiO 2(s )+Na 2CO 3≜Na 2SiO 3+CO 2↑ 产物有气体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电荷守恒,只写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第二步:原子守恒,结合环境①KMnO 4+HCl 制Cl 2气,还原产物为Mn 2+ ②用浓氨水检验Cl 2泄漏,如有泄漏有白烟生成 ③S 在浓强碱溶液里歧化 ④Cl 2通入FeBr 2 ⑤Cu 与HNO 3反应Cl 知识点一、Cl 2 1.制取Cl 24HCl(浓)+MnO 2≜Cl 2↑+MnCl 2+2H 2O10Cl −+2MnO 4−+16H +=5Cl 2+2Mn 2++8H 2O洗气:除去Cl 2中的HCl ,通过饱和食盐水 干燥:固体是氯化钙 液体浓硫酸2.与金属反应:得到最高价金属氧化产物223222N 2N 32C C a Cl aCl Cl FeCl Cl Cl ++点燃 白烟点燃2Fe 棕黑色烟(黑是因为Fe 中有C )点燃u+u 棕黄色烟3.与非金属反应:产物价态与Cl 2的量有关22222325H 2H H 2H P 32P P 52P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光爆炸点燃苍白色火焰,安静燃烧,白雾点燃2(L) 少量氯气点燃2(s) 大量氯气 白烟小结:Cl 2遇强还原剂,最高价氧化产物,遇弱还原剂,价态与量有关二、歧化反应与归中反应 1.遇水歧化 Cl 2、Br 2、I 222H Cl H OCl HClO ++2.遇碱歧化 Cl 2、Br 2、I 2、SCl 2+NaOH=NaCl+NaClO 分析Cl 2与NaOH 溶液反应是先与水歧化还是直接与NaOH 反应Cl 2+6KOH ≜5KCl +KClO 3+3H 2O 3S +6NaOH ≜2Na 2S +Na 2SO 3+H 2O3.归中反应HCl+HClO=Cl 2↑+H 2O2H 2S+SO 2=3S↓+2H 2O (气态时反应很慢) 2H 2S+H 2SO 3=3S↓+3H 2O 小结:碱性利于歧化,酸性利于归中,Cl 2的歧化可以是(-1,+1),(-1,+3)……,归中也可以是中间任一价态三、HClO 、NaClO 、Ca(ClO)2 1. HClO①弱酸性:H 2CO 3>HClO> HCO 3−{H 2CO 3+ClO −=HClO +HCO 3−HClO +CO 32−=ClO −+HCO 3− ②HClO 溶液中加入Na 2CO 3与CaCO 3与同的反应 HClO+Na 2CO 3=NaClO+NaHCO 3HClO 与CaCO 3不反应,因为CaCO 3难溶 ③强氧化剂为什么HClO 的氧化性比HClO 4pH 值对含氧氧化剂影响:溶液中pH 什下降,氧化性增强。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第三节化学平衡 (3)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4)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 (4)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7)第三节电极电势 (7)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 (7)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7)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8)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8)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8)第五节离子极化 (8)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 (9)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9)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9)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 (9)第四节熬合物 (10)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0)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 (10)第二节碱金属 (11)第三节碱土金属 (1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PV=R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8.314 -⋅1-1molJ⋅K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I,原来溶液是Ag (NH) 2CI;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
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O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I,BaSOBaSO由于转化成为BaSO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解。
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和Ca(OH);人3+和氢氧化钠;AIQ-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NaCO和盐酸;AICI s和NaOH,NaAlO口盐酸;AgNO和氨水;FeCI3和NaS;HPO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AICI s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AgNO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NaAIO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AI(SO)2与NaOH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硅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铝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HNO勺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与NHCI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饱和食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浓HNO加热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浓H2SQ加热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八,型的反应:7、两种单质反应生成黑色固体:Fe与Q、Fe与S Cu与Q8、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气态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是:S、N元素HS+ S ------------------------------------------------ ; NH 3+ N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的是:N元素NH + HN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MglN+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C z+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SO3+ HSO --------------------------------------------- ;Ba(OH)2+ (NH4) SQ ---------------------------------------- Al3+、FeT———s2「、C前、HCO间的双水解反应:Al + §—— _____________ ; AI + H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j++ CO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常见的置换反应:(1)金属置换金属: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卤素间的置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氟气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硅与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与氯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置换非金属: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与水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金属置换金属: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与氧化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2KM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NH ) 2CO —— ______________ NaHCO Ca (HC 3)2CuH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三合一的反应:NH + HO+ CO —— ____________ 4Fe (OH ) 4NO+ C 2+ 2HO —— ______________ 4N0 CaCO ^ CC ^ HO ________________ Na ______ AIOT + Al 3++ HO ——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能同酸反应的单质:(1)金属单质(顺序表前的可以同非氧化酸反应,后面的只能与氧化性酸反应)(4) Si 只与氢氟酸反应:Si + HF4HC ------3 -----------2(OH )C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Q+ 2HO —— ___________________+ 3Q + 2HO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3^ CO + HOZn + HSO (稀)—— ______________ Zn Cu + HNO (浓)—— ______________ Ag (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 (2) C S 、P 可跟氧化性酸(浓HzSQ 、HNO 反+ HSO (浓)—— _____________________ + HNO (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C +HSO (浓)+ HNO (浓)—— _________________ S + HSO (浓)—— _________________ S ___________ (3)卤素(Cl 2、Br 2、丨2)、Q 可与还原性酸(HS HSO )反+ HNO (浓)—— _________________HS+ X2——HHSO + X —— _______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2S (溶液)+ O ―― ________________ 2SO+ 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能同碱反应的单质:硫、硅、铝、卤素单质S + K0(浓)—— ___________________ Si _______ + NaOIH 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 + NaOH H 20 ___________________ Cl ___________ 2+ Na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 + Ca (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既能跟酸又有跟碱反应的单质有Al 、S Si 、P 、卤素单质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无机化合物: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弱酸的铵盐4HC 3+ NaO ——4) 2SO + NaOH 4HS^NaO ——18、能生成沉淀和强酸的反应:HS 与CI 2、B 「2;CuSQ 与HSH2S + Cl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O4+ H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生成两种强酸的反应:Cl 2 (B 「2、I 2)与SO 反应Cl 2 + SO + F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重要的反应条件: 2、必须控制170C 才能发生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NaHCO- HCl —— ___________ NaHCO AI 2O + H 2S _________________ A l ___ AI(OH )3 + NaO —— ___________ AI(OH) 17、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均有气体放出的有:NHHCO (NH)QQ NHHSO (NH)£Q NHHS3+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O 3+ Na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H 2S(NHO 2SNHHC 3+ HCl —— ____________ NH(NH) 2SO + HSO --- --------------------- (NH NHHS^ HCl ——NH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3、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2与Q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 ;4、需光照的反应:HNQ HCIQ AgX的分解;出与Ch混合见光爆炸;20、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1、煅烧石灰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点精华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点精华高中化学中的无机化学部分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基础,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精华内容。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酸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和弱酸。
碱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分为强碱和弱碱。
2、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²³。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1)钠: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氧化钠:白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3)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均能放出氧气。
(4)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水溶液呈碱性。
(5)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
2、铝及其化合物(1)铝: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3)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具有两性。
3、铁及其化合物(1)铁:银白色金属,能被磁铁吸引。
(2)氧化铁:红棕色粉末,俗名铁红。
(3)四氧化三铁:黑色晶体,具有磁性。
(4)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具有还原性。
(5)铁盐:溶液呈黄色,具有氧化性。
4、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2)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和氧化性,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3)盐酸:强酸,具有挥发性。
5、硫及其化合物(1)硫: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高级中学化学无机化学部分知识点.doc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部分知识点高中化学无机化学部分知识点(一)(1)单信息、多信息并重。
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
(2)正向、逆向、统摄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
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统摄等三种推理形式。
③定性、定量分析并重。
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
④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
(3)无机物质推断题既可以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联系到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现象等等,另外无机物质推断题可以较好地测试推断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机物质推断题成了每年高考中考查推理能力的保留题型。
分析今高考无机推断题,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选择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部分知识点(二)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
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
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
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除有机化合物(含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所有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下面为大家归纳一些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电子处于不同的能层(K、L、M、N 等)和能级(s、p、d、f 等)中。
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体现。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一般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也很重要。
例如,VSEPR 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
常见的分子构型有直线型(如 CO₂)、平面三角形(如 BF₃)、三角锥形(如 NH₃)和正四面体(如 CH₄)等。
晶体结构包括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较大;原子晶体熔点和沸点很高,硬度非常大;分子晶体熔点和沸点较低,硬度较小;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U = Q + W。
其中,△U是内能的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焓变(△H)是等压条件下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计算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或者标准生成焓来进行。
熵(S)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热力学函数。
自发反应的方向通常由熵增和焓减共同决定,通过吉布斯自由能(△G =△H T△S)来判断,当△G < 0 时,反应自发进行。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1. 无机化学概述- 定义: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生物有机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
- 分类:根据元素类型,无机化合物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2. 元素周期表- 结构: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每个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等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原子结构- 基本粒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量级和亚层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有,形成“电子海”。
5. 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
-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
-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形成不溶性固体的反应。
6.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路易斯理论:酸是电子对受体,碱是电子对供体。
7. 配位化学- 配体:能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 配位键: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配位数:中心离子周围配体的数量。
8.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 氧化物:含有氧和另一种元素的化合物。
- 酸和碱:酸是氢离子的供体,碱是氢离子的受体。
9. 无机材料-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的单质。
- 陶瓷: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固体。
- 玻璃:硅酸盐材料,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质。
10. 无机化学的应用- 工业:金属提炼、化肥生产、陶瓷制造。
- 环境:水处理、空气净化、废物处理。
- 生物:酶的活性中心、生物矿化。
11. 实验室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 化学品处理:正确标记、存储和处置化学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平面结构:C2H4、C6H6(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CO2、CS2、C2H2:180°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N3-、O2-、F-、OH-、NH2-;分子:Ne、HF、H2O、NH3、CH4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阳离子:K+、Ca 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89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四、常见物质的状态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 H2O2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五、常见物质的气味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六、常见的有毒物质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七、常见的污染物1、大气污染物:Cl2、CO、H2S、氮的氧化物、SO2、氟利昂、固体粉尘等;2、水污染:酸、碱、化肥、农药、有机磷、重金属离子等。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塑料制品、废电池、重金属盐、无机阴离子(NO2-、F-、CN-等)4、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引起污染的物质:①煤气中毒——一氧化碳(CO)②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③酸雨——主要由SO2引起④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另外甲烷、氟氯烃、N2O也是温室效应气体。
⑤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氟氯代烃的总称)、氮的氧化物(NO和NO2)⑥水的富养化(绿藻、蓝藻、赤潮、水华等)——有机磷化合物、氮化合物等。
⑦白色污染——塑料。
八、常见的漂白剂:1、强氧化型漂白剂:利用自身的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使它们变为无色物质,这种漂白一般是不可逆的、彻底的。
(1)次氧酸(HClO):一般可由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但由于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不能长期保存。
因此工业上一般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成漂粉精: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粉精的组成可用式子:Ca(OH)2·3CaCl(ClO)·nH2O来表示,可看作是CaCl2、Ca(ClO)2、Ca(OH)2以及结晶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时加入水和酸(或通入CO2),即可以产生次氯酸;Ca(ClO)2+2HCl =CaCl2+2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久了会失效,因此应密封保存。
(2)过氧化氢(H2O2):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破坏有色物质。
其特点是还原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污染。
(3)臭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有色物质使其褪色。
(4)浓硝酸(HNO3):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但由于其强酸性,一般不用于漂白。
(5)过氧化钠(Na2O2):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特别是与水反应时新生成的氧气氧化性更强,可以使有机物褪色。
2、加合型漂白剂:以二氧化硫为典型例子,这类物质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化合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这种化合是不稳定的,是可逆的。
如SO2可以使品红试褪色,但加热排出二氧化硫后会重新变为红色。
另外,此类漂白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
[中学只讲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别的没有,注意它不能使石蕊褪色,而是变红。
]3、吸附型漂白剂:这类物质一般是一些具有疏松多孔型的物质,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它的原理与前两者不同,只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变化,常见的这类物质如活性炭、胶体等。
[注意]所谓漂白,指的是使有机色素褪色。
无机有色物质褪色不可称为漂白。
九、常见的化学公式: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固体的溶解度:(单位为克)4、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万能恒等式):(注意单位)5、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 A×m a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6、由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7、由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克拉贝龙方程:PV=nRT PM=ρRT9、溶液稀释定律: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10、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mol/L·s)11、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12、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十、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1、质量守恒: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