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成因浅析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1. 引言1.1 农村学困生现状农村学困生是指在农村地区就读的学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困难或成绩下滑的群体。
农村学困生的存在既影响了个人的学习发展,也对整个农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造成了负面影响。
农村学困生的主要特征包括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动力、思想压抑等。
他们往往面临着家庭经济拮据、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环境不佳等多重困境。
在农村学困生中,不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保障,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学生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守旧,缺乏对孩子的引导和关怀,也容易造成学困生的出现。
学习压力过大对学困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农村学困生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学困生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才能有效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参考。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学困生问题一直存在且愈发突出,影响着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成长。
通过深入研究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注农村学困生问题不仅仅是对农村教育公平的关注,更是关乎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农村地区孕育了许多优秀的学子,如果他们由于学困而无法发挥潜力,将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探讨农村学困生问题的形成和转化策略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通过为农村学困生提供帮助,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研究农村学困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该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成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家庭环境差异、教学方式单一等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式等策略来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学习水平。
一、教育资源不足是导致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重要原因。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本和教辅材料不足等。
这导致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学习条件不够良好,难以有效的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教辅材料。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远程教育资源,让农村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二、家庭环境差异也是导致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原因之一。
农村家庭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语言环境,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和语文教育意识。
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让家长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共同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三、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
为了改进教学方式,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解决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关注,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帮助和资源。
还需建立起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良好互动机制,让城市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流向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生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资源不足。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材、教具、教辅材料都相对缺乏,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导致学生接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信息,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注重记忆和机械性的学习,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往往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家庭教育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功利性教育、缺乏对文学艺术的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不正确,一味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教学方法陈旧,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学习的策略如下:二、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三、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关注分数,还要注重对文学艺术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文化活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四、提升教师素质。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持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创新。
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学校要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农村小学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于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学校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短缺、教学质量差以及缺乏个性化教育。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质量不高,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质。
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学困生问题,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困生、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师资、教学质量、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水平、教育投入、师资队伍1. 引言1.1 农村学校学困生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家庭的教育支持和引导,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环境不利,学习成绩较差。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材教具匮乏,教学条件落后,缺乏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水平有限,缺乏创新能力和个性化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农村学校缺乏个性化教育,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缺乏了解和关注,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和问题。
农村学校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短缺、教学质量差和缺乏个性化教育等方面。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学校学困生的学习发展,亟需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
1.2 研究目的农村学校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深入探讨导致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短缺、教学质量差以及缺乏个性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学困生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下降或者出现严重学习困难的学生。
农村地区的学困生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资源不足、学习动力不强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农村学困生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以期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走出学习困境。
农村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地区的学困生问题具有多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农村地区多为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双亡家庭,家庭关系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与教育资源。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会受到很大影响,造成学习压力增加,学习态度不佳,导致学困生问题的出现。
2. 教育资源不足: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与资源缺乏,学习环境条件较差。
这些因素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容易造成学习困难。
3. 学习动力不强: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较低。
他们往往缺乏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为解决农村学困生问题,有必要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面对农村学困生问题的现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1. 家庭教育支持:鼓励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并且给予必要的教育资源支持,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以期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
2. 加强教育资源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并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3.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举办各类学习活动和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4. 个性化教育辅导: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怀和帮助,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家庭教育缺失
2
一些家庭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
围和指导。
家庭结构变化
一些家庭因离异、单亲等原因导致家庭结构变化,对孩子的 成长和学习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因素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 影响。
教育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的质量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问题。
子的自信心。
提供资源
家长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如书籍、辅导等,帮助孩子提
高学习效果。
成功案例二:学校教育的转变
关注个性化需求
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学 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提供辅导
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并及 时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THANKS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设立奖学金制 度,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鼓励他们继续深造。
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宣传和教 育力度,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 视程度,促进家庭教育的开展。
学生自我提升策略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 地参与学习。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2
学困生转化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解 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之我见
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之我见一、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1. 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较为落后,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条件的不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
2. 家庭环境较为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家庭大多属于贫困户,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如城市的学生舒适。
这种家庭环境的贫困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 缺乏学习动力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高。
他们可能缺乏对知识的渴望,也可能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这些都是导致学困生成因的重要因素。
二、转化策略之我见1. 改善学校条件要着眼于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水平。
只有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积极引导学生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
3. 加强家校合作在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贫困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家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也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加积极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4. 多元化教育农村学校应该加强学科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文化课程之外,可以增加一些实用型的课程,比如农作物种植、手工制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个别辅导与关爱对于学困生,学校应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与关爱。
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学习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随着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学困生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学困生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生活、学习的学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学业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群体。
对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探究,有利于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一、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农村学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家庭教育背景低,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种种困难,如学习资源不足、家庭纷争多、学习环境较差等。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和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校因素农村学困生所在的学校通常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
3. 自身因素农村学困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自律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二、转化策略探究1. 家庭教育支持针对农村学困生的家庭因素,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支持。
比如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扶贫政策,提高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2. 学校教育支持为了解决农村学困生的学校因素,学校可以加强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学校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支持。
3. 个体成长支持对于农村学困生的自身因素,需要加强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举办各类兴趣班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全面推进,农村学困生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学困生不仅仅存在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包括那些因为家庭环境、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多种原因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
针对农村学困生问题,从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探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探索解决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农村学困生普遍来自于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的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学习监督和帮助有限,这种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离散、家庭暴力等问题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甚至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2. 学校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配备不均衡,学校教学条件差,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辅导不足,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欠缺,这些都成为农村学困生形成的直接原因。
3. 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问题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律性和目标感,对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学习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学习效果差。
4. 心理问题农村学困生的一部分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学习困难。
在农村地区,一些学生面临着家庭破裂、家庭贫困、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感、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问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1. 家庭教育引导针对农村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问题,需要开展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其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意识。
要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扶贫帮困力度,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村家庭的文化素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思考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思考【摘要】农村小学学困问题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从家庭教育水平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资源匮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学困问题的影响。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加教师培训投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丰富学习资源等。
展望未来,农村小学学困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村庄教育水平将得到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和生活水平将得到改善,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家庭教育、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自信心、学习资源、改进措施、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学困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小学中,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学业成绩较差的现象。
这些学困生通常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课业进度落后、学习效果不佳等情况。
农村小学学困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关于农村小学学困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农村小学学困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家庭教育水平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资源匮乏等。
了解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找到解决学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对农村小学学困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对于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问题重要性农村小学学困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由于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中存在着许多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各种困难,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农村小学学困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农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农村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农村小学语文学困一直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在农村地区,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教育环境限制,语文水平相对较低,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分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主要原因1.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中依然普遍存在。
以传统的“说课、背课文、默写作业”的教学模式为例,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也缺乏针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家庭教育影响在农村地区,许多学生的父母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无法给孩子提供有效的语文学习指导。
此外,许多农村家庭依然存在“不重视教育、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这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
3.学习资源缺乏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学习资源,如课外读物、电子资料等。
这些学习资源对于拓展孩子的视野、提升语文素养都至关重要。
由于缺乏这些资源,许多孩子在语文学习上无从下手,也难以培养兴趣和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适用于某些教材和内容,但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应当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竞赛型教学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教育应当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倡导家长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家长也应当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家庭作业,注重与孩子沟通。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支持,为农村小学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电脑、多媒体设备等。
应当鼓励学校和社区建设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设施,提供多元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综合性活动、课外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兴趣。
简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由来”
简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由来”我校地处贫困山区,硬件条件较差,学生来自于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数量较多,广泛分布于我校各个班级。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笔者就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学校教育不均衡山区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师资力量配备不足,教育配套设施不齐全,部分边远山区的中低年级教师大多是临代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
以我校为例,十名在岗教师中,就有三名临代教师,而他们又承担着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起步”教学,其教学“成果”可想而知。
所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这种“先天”的不足,致使相当多的学生一开始接触学习,就落在了后面。
因为孩子们始终无法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他们便会一点点地失去信心和耐心,开始以敷衍的心态对待学习,一点点的自我放弃。
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养成极其恶劣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定势,高年级再想“转差”时,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又因为“历史欠账”较多,一时之间哪能轻易转差呢?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尽管老师心有愧疚,却又徒呼奈何。
正是学习基础差,很多学生仅仅在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之后,就停止了求学的步伐。
二、家庭不够重视首先,我校学生家长都是普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承担起对孩子课业辅导的重任。
其次,绝大多数家长忙于农活或外出务工赚钱,基本上都是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由于“隔代亲”,孩子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的约束,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学习更是信马由缰。
第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教书是老师的事,做父母的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品就行了。
甚至有家长错误地认为,山里娃读书没什么用,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农村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呈现出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严重缺乏监管。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将来没有一点计划和设想,用心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成长环境恶劣山区农村多是赌博泛滥之地——由于村民娱乐生活匮乏,各种赌博游戏轮番上演。
参与赌博的家长对学生也从不避讳,甚至有学生反应:他是趁着赌博的人吃饭、休息时,趴在麻将桌上完成作业的!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教育的不断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农村学困生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学困生是指在乡村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学困生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二、农村学困生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影响农村学困生的家庭普遍存在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
农村家庭多以务农为主,经济收入有限,很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很多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2.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3. 学习环境差农村学校的学习环境较差,课堂教学氛围不浓厚,学习气氛不活跃。
农村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陈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无法有效激发,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4. 学习动力不足农村学困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知识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不正确,致使学习成绩一直较差。
5.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其学习成绩,包括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研究表明,有部分学困生存在自身学习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农村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农村学困生的成长环境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因此需要家校紧密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校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
浅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农村学校这个群体中,学困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成为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而在小学中,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及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也出现了一部分学困生。
如何充分转化学困生,是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1.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方式不够恰当。
有的过于溺爱,导致学生骄横跋扈,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野蛮粗暴,导致学生胆小怕事,缺乏上进心;还有的对孩子关心较少,导致学生思想涣散,无心学习。
1.2 学校环境的影响。
农村小学中,个别教师观念陈旧,缺乏爱心。
在分组学习中,受时间、空间所限,最后代表小组汇报的大都是优等生。
由于受考评制度的影响,不少教师采取了放弃“学困生”的策略,导致学生越学越“困”。
1.3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现在社会上的“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正在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的沾染了吸烟、喝酒、交异性朋友等坏习惯,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
多数农村家长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至于学生越陷越深,成为学困生。
1.4 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少学困生学习成绩落后, 主要是因为学习态度马虎、学习行为懒散以及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这些学生虽然平时学习比较努力,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就是上不去,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2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逐渐转化学困生。
2.1 “细心”呵护学困生,让学困生“能学” 。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定期和学困生家长交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积极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发展。
同时深入了解学困生在家庭中的动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困难依然存在。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生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环境、学校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
一、生成因分析1. 学生家庭环境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缺乏教育意识等问题。
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缺乏家庭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乏基础和动力。
2. 学校教学条件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和资源匮乏,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3. 师资队伍农村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与城市相比普遍存在差距。
一方面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是缺乏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
4. 学生自身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因素对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我激励意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学习困难。
二、提升策略1. 家校合作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支持。
学校也可以组织家长学习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使得家长能够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孩子学习语文。
2.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3.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学校也可以加强学习氛围的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当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当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但由于农村生源素质、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
学困生在农村小学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困生的存在,影响义务教育的质量,更关系到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类学生的转化。
只有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本文将着重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其学习的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
本人对本校15个教学班进行了调查。
对学困生的界定是指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智商正常的学生。
调查的方法是访问班主任老师,了解学困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品德表现等情况;对部分学困生的课任教师进行了访问,以了解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对部分学困生进行了家访,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背景、家教情况和学困生在家的表现;与部分学困生进行了座谈,以了解他们对学习的一些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家庭、自身、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归因。
(一)家庭因素分析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家庭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外部条件之一。
分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家庭因素,可能以下几种情况兼而有之。
1、放任自流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极少管教的家庭有四种情况:一是家长品行不正,常常是喝酒、赌博、夫妻间长期打闹,不注重言传身教,从不顾问孩子的学习。
我们发现,来于这种家庭的学困生,往往在品行上也有一定的缺陷。
二是“读书无用论”不仅是家长的观点,也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因而对子女的学习也是放任自流。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和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然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对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的成因进行浅析,提出提升策略。
一、成因1.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缺乏一流的师资力量,加之缺乏专业教学设备,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与城市小学相媲美,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缓慢,从而形成学困。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如城市学生丰富,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兴趣常常不高,对于教师引导和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弱,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学习,缺乏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和引导,导致孩子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得不到培养。
4.文化识字水平较低。
农村学生文化识字水平偏低,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识字能力才能应对学习中的难点和复杂性,如果识字能力不足,很难学好语文,形成学困。
二、提升策略1.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要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加强教师培训,增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增加课程设置和实施计划等。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例如,在课程中加入丰富多彩的内容,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3.加强家庭教育。
农村学生家庭环境较为单一,存在许多教育问题。
因此,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建立父母和教师的沟通渠道。
4.培养阅读和写作习惯。
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
因此,农村小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5.提升文化识字水平。
农村小学要开展关于识字教育的专题活动,并注重识字教学。
利用图书、课外阅读等教具,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的问题,既有不可避免的客观问题,也有自身因素。
只有认真分析原因,做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农村小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才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农村学困生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或不适应学习的现象。
其成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和自身因素等方面。
针对这些成因,可以采取一系列转化策略来帮助农村学困生实现转变和自我发展。
家庭环境是农村学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经济困难、文化水平低等现象,这就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制约。
转化策略应重点关注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可以通过政府扶贫政策和社会捐助等方式,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还可以加强农村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学校条件也是影响农村学困生的重要因素。
农村学校往往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转化策略需要从提升学校条件和完善教育资源两方面着手。
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
还可以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农村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往往在学习上存在自卑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转化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和自身因素等方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转化策略来帮助农村学困生实现转变和自我发展。
这包括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学校条件和完善教育资源,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学困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学困生”是农村小学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无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心理脆弱等学生内在因素,也存在学校、家庭环境、教师教学方式等外在原因。
分析“学困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家长观念落后,对孩子读书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边远山区,经济落后,家长愚昧,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对孩子读书不重视,支持力度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农村家庭大多数家长都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管教态度粗暴,方法欠妥或者放任自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全推给老师,自己置身事外,甚至不配合学校教育。
2.教育失当,情感投入太少,造成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有些学校因对升学率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学困生”的管理和帮助。
教师教育观念还不够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3.“学困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没人教育。
这些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老人们本身文化素质低,家里还有一些农活要做,孩子回到家中,只能自己关心自己。
他们信心不足,又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作业经常不完成、在家不读书、贪玩好耍、好吃懒做,哪能有好的发展。
4.家教不当,爱度失衡。
家长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5.学习态度。
分析“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他们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6.学习习惯。
“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早读不读书,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考前不复习,考后不总结,考好考差无所谓,对自己放任自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1.要用爱心去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农村小学语文学困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态度欠佳、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问题的存在。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适合农村小学的提升策略。
1.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有限,特别是教师队伍相对匮乏,其教学质量难以与城市小学教育水平相媲美,因而在语文学习和开发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存在瓶颈。
一些教师不仅课堂内容有些过时,还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难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也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更新缺乏有效的保障。
2.学生学习态度欠佳农村小学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同时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影响更加突出,导致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接口逐渐增多,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社交工具,以及各种娱乐活动,这使得学生们得不到良好的语文沉浸式环境,增强自己的语文能力。
3.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视了实践的操作。
万事万物都应该贴近实际,在用语言交流时,语言的应用处处有着威力。
而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会使得学生难以掌握语文的实际运用,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语言的美感,而只是单一地呆坐着听别人讲述每个知识点。
在农村小学中,有一些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教育资源,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相关机构,非营利机构以及其他教育组织的培训和计划,这些都能为他们的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动员和培训入手。
要充分利用教师能力将重点放在提高语文的实际操作上,通过课程的编写和计划来加强教师对语文科目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从而焕发出新的潜力。
2.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逐渐获取和理解语文的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成因浅析
作者:张明平张礼涛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最大的困惑,加强学困生的现状分析,研究其症结所在,不仅促进其学业的不断进步,还能保障其健康成长,对于积极推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困生;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165-01
作为农村教师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学困生的教育问题,然而有多少真正了解学困生真实情况,真正探究过学困生的教育症结呢?可能很多班主任教师有过诸多认识与感触,但班主任工作本十分艰辛,面对在下岗、无业、单亲、离异、外来打工、嗜赌酗酒、甚至吸毒犯罪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束手无策,这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变得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还常常扰乱纪律,甚至闯点小祸,逐渐成长为问题少年——学困生。
难道这些孩子就是家庭原因所致吗?其实不然。
笔者数年来对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进行过较为具体而细致的研究分析,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与专家同行商榷,以求斧正。
一、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因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孕育原动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家庭异常复杂,随着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社会家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呈现出各种复杂的现象,比如下岗、无业、单亲、离异、外来打工、嗜赌酗酒、甚至吸毒犯罪的家庭等时有出现,自然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我班一个叫李娜的学生,人挺聪明的,读小学时成绩也不错。
但进中学以后,好象换了个人似的,完全没有了上进心,成天和一些学困生混在一起,经常在外玩到深更半夜不回家,还学会了抽烟,甚至还在校外敲诈小同学,作为一个女生,成绩原本不错,落到这步境地,任何一个教育者都不仅是惋惜,更是痛恨。
笔者经常找她谈心,耐心教育她,但收效甚微。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当然很头痛,常常抱怨甚至痛恨。
但我想,一个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差生,一个人变坏,肯定会有很多的因素,只有把这些原因找出来,才有可能转变他。
经过多次家访,笔者对其目前的生活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她的处境、她的苦恼、她的需要。
原来,李娜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离婚了,母亲回了外地老家,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经常在外赌博,不回家,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女儿。
她感到非常孤独,不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现实,所以当有人叫她一起去玩她当然就去了,根本就没有是与非的观念。
慢慢地沾染上了这些不良少年的坏习气,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成了双差生。
她的遭遇让笔者感到同情和惋惜,更是为她的前途感到担忧。
经过努力,笔者通过她的亲戚联系到了她母亲,把情况告诉了她,并希望她能想尽一切办法来照顾和管教自己的孩子,否则这孩子的
前途将会毁在她自己手上。
最后终于说服了她母亲回到她身边。
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转化的效果渐渐有了成效。
二、学校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张本蓄势。
学生进入学齡阶段,理应进入学校教育,它是一种系统规范的教育形式。
学生在同龄人中有需求、有自尊,也有好奇,所以,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笔者调查发现:现实社会中,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
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自然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张本蓄势。
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交流,让其在和谐轻松气氛中学习。
但是不是每个班集体里的学生都是榜样,都是优秀者,总有几个学习成绩差、不听话、好捣乱的“学困生”,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
教育他们时,许多班主任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批评一顿,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德育处、保卫科等等。
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害、刺激学生自尊的话语。
他们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
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地研究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心理特征制定出对策,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引导,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更为重要的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
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不能回避忽视的问题。
三、社会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成长因素,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定格创新。
社会教育是每一个社会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自然而然地对每一个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学生群体,他们好奇、任性,接收快。
加之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有趣,对学生的吸引力甚大,更是让教育者焦头烂额,无所适从。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因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产生矛盾、自卑及厌恶心理,演化成学困生。
比如网吧,由于学生的好奇逐渐成瘾、成人抽烟的帅气吸引学生的试验成性、情侣的浪漫让学生误入歧途等等,人人都有追求的愿望,也不甘示弱,但往往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力而表现出反复变化的行为。
但是学生一旦被不良现象所吸引,成绩就会极度下降,甚至难以自拔。
这样一来,本想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的学生,因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再起自己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导致心理失衡。
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产生了自卑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出现一些成人化的、异样的行为方式,所以,教育者对学生的社会影响万不可忽视。
总之,学困生是教育者必须谨慎对待的一个教育群体,认真探索学困生的现状和成因,对于教育者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