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浅谈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
有着直接的、 决定性的影响。所 以, 有人称书法艺术 就是线条的艺术。这种见解似乎不够全 面, 但就线 条在书法艺术 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讲 , 则无可非议 。
优质 的线条 , 必须 具 备 三个 基 本 条 件 : 骨 力 、 胜 富灵 动、 有节 奏 。骨力 的特征 是立 体感 、 力量 感强 。立体 感 , 书者 中锋用 笔 和宣 纸 特 有 的 渗化 功 能 形 成 的 是
个变化无穷 , 含有 自 然物象和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 因此 , 欣赏书法首先要欣赏笔法。书法的笔法 , 完全
19 3
是一 种线 条 的表 现 , 条 质 地优 劣 对 书 法 艺术 品位 线
运 动 , 生书 法艺术 的生 灵 , 法 的功用恰 在于 显露 产 墨
平等 , 不然 , 于书 法艺 术是难 以领会 的 。 对
书法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具体描绘现实中的各种 事物。然而, 它的一点一画却能构成特殊的艺术语
言与韵 律 。一 幅好 的 书 法作 品 , 人 百 看 不厌 而 又 使
有 无尽 的回味 , 这就 是 人 的视 觉对 于这 件 作 品 所具
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 , 不仅可 以启 发人们 的思想情
操 和 审美趣 味 , 而且 对 于 欣 赏 者本 身 提 高书 法 艺 术
也 是颇 有 帮助 的 。
潘 伯鹰 先 生 说 : 谈 到 欣 赏 , 想 凡 艺 术 上 的 “ 我 事, 不但 对 于做 的人 是一 个创 造功 夫 , 于欣 赏 的人 对
条、 结体 、 墨法、 章法 、 神采来欣赏。
一
说, 这样才可以深入领会书家的内外各方面的精微 。 而法书的妙处也因为有 了真 的欣赏者 , 方能将 它所
、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浅谈如何赏品书法作品
浅谈如何赏品书法作品“赏评”于文字而论,顾名思义“赏”指的是欣赏,“评”指的是品评。
欣赏和品评实际上是两码事,但二者又不可分割。
欣赏总要涉及评论,评论又有助于欣赏,如果只赏不评,或者只评不赏,那书法作品就如“明珠土埋”暗淡无光,失去了原本的艺术价值。
因而赏与评二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应视为同一个问题而论。
如何赏评好一幅书法作品,在当今的书法赏评界中可谓“车载斗量”,众说纷纭。
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王僧虔曾对此总结立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而我做为一位书法爱好者,也斗胆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先从直观的角度去评说。
我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如一个女人,当你与她初次见面的时候,直观的看到她美丽动人的身材和优雅不凡的气质,这时的你内心深处必为之所动,至少她能够让你舒心,让你一饱眼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多看她一眼的感觉,这就是人在直观感受上留下的第一印象。
好书法作品也是如此,它讲究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当前界内流传的书法作品,有内容美而形式不美的,有形式美而内容不美的,有内容美形式也美的,也有内容形式都不美的。
我们所追求的境界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当面对一幅书法作品百看不厌且反复回味时,就说明这幅作品不但使人的视觉有美的享受,而且也让人从心里产生愉悦之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赏心悦目。
一幅上乘的书法作品,务必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能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心情的愉悦,又或者品位到作者特定的情感便是一幅好作品。
透过一个字,看到一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赏评一幅书法作品,大多是根据作品所给人的初步印象去直观地评说。
但如果只说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却无从论述,这就不能称之为欣赏与品评。
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需要一个步骤,具体就是对书法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审美过程。
欣赏与品评书法的角度很多,无外乎点画、用笔、结构、章法、布局、行气、形质、神采、意境、风格、墨法等方面。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法 内容 的启 迪 、 鉴悟 , 到愉 情 弄 性 、 达 陶冶 情 操 的 目的 , 已 成 为 当代 人 欣赏 书 法艺 术 的一 种 时 尚。
书 法艺 术 欣赏 是 一 种 审美 活 动 。作 为欣 赏 对象 的 书
法作品 , 既是 书法 家 主 体 精 神 的产 物 , 是 书法 家 精 神 、 也
其 二 。 逸 秀 美 。飘 逸 秀 美 给人 优 雅 、 飘 轻松 、 腾 、 飞 清
丽 的感 觉 。 人 可 以 联 想 到 天上 的 白 云 、 中 的 远 帆 、 使 江 挺
拔 的树 木和 飞翔 的鸟 儿 , 而 产 生美 妙 、 切 之感 受 。这 从 亲 类书风 , 常见 于邓 石 如 、 吴熙 载 的 篆书 中 。汉代 《 全 碑 》 曹
到 欣赏 书 法艺 术 的真 正 目的。 书法 艺术 欣 赏 离不 开 与 之 相关 的文 化 知识 和审 美 能
代 的权 量 钱 币 、 代 的砖 铭 瓦 当 以及 汉 隶《 门颂 》北 魏 汉 石 、 《 门造 象》 古拙 的雕 刻 中 。怀素 的狂 草 、 庭 坚 的行草 龙 等 黄
以及 米 芾 的书 法 . 也都 是 这类 书 风 的代表 。 其四, 工整 精 细 。工 整精 细 常使 人联 想 到精 密 、 称 、 匀
严谨、 真 、 认 细腻 、 巧 , 是 艺 术 的又 一 种 风格 。这 种 风 工 这 格 又 多 和工 艺美 术 相联 系 。书 法方 面 , 有唐 人 写 的经 文 ,
也集 中反 映 了这 种飘 逸 的书 风 。行 书 、 书方 面 , 羲之 、 楷 王 褚遂 良、 孟频 的 书法 都是 这 种书 风 的代 表 。 赵 其三 , 横奇 屈 。纵 横奇 屈一 方 面给 人 以放纵 、 纵 自由 、 生命 力 旺盛 的印 象 , 同时 也有 奇 特 、 默 、 幽 出其 不意 、 味 趣 盎 然 的 感觉 , 人 由此 可 以联 想 到 奇 山怪 石 、 丈 瀑 布 、 使 万 古代 的断壁 残垣 、 苍拙 的参天 古松 等 。这 种风 格 反映 在秦
浅谈宋四家尚意视角下的颜真卿书法评赏
198作者简介:口锋军(1994— ),男,汉族,甘肃平凉人。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盛唐时期的颜真卿的书法在北宋四家蔡襄、苏轼、米芾和黄庭坚的书法理想看来是矛盾又统一的。
宋四家因颜真卿书法的书体、作品的不同,而对颜真卿的书法评价也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令笔者疑惑。
这些评价一方面暗藏着宋人的书法审美理想,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对颜真卿的书法定位有着直接影响。
一、宋四家尚意视角下的颜真卿书法清代梁巘在《评书贴》中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这一论据被后来较多书家所认可和推崇。
而北宋时期以苏黄米蔡为尚意书风的主要代表人物对盛唐颜真卿的书法却褒贬不一。
颜真卿的书法在他所在的时期并无盛名,而是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在北宋尚意书家的谈论下直接将颜真卿的书法推向了世人,让北宋时期的人重新审视颜真卿的书法。
蔡襄作为北宋时期“尚意”书风的第一位大胆尝试者,对颜真卿的书法虽没有文字性的评价,但从其书法风格来解析,无疑是出自于颜鲁公。
曹宝麟先生对蔡襄的书法的取法是这样记载的:“如《颜真卿自书告身跋》意在颜真卿与徐浩之间;《刘蒙伯墓碣》则更接近颜真卿《多宝塔碑》;《万安桥记》是竭力模拟颜氏《大唐中兴颂》。
”由此可知蔡在学习和继承鲁公书法的多以楷书为范本,而现存的蔡襄的书法则能看出较浓的颜楷味儿,故可以推测出蔡襄对颜真卿书法的重视是颜楷,对于颜真卿行书的继承倒不是很多。
这成为后来米芾和黄庭坚等人对蔡襄书法的褒贬不一的一大因素。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坛领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较高的。
他的行书作品《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在书法上所追求的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书法理想,他将颜真卿的书法直接推到了至高的位置,曾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而对于颜真卿书法的学习,挚友黄庭坚则于苏轼所作的《黄州寒食帖》卷后跋文曰:“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诚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魏晋书法注重气度和神韵的表现,追求笔墨的自然流畅,强调墨色的浓郁淡雅和纸张的质感。
这些审美特征与当时的文化、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密切相关。
首先,魏晋书法讲究气韵生动。
在这个时代,书法的审美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强调行笔的气势、气韵、气度。
书法家们在作品中力求体现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抒发心境,必须以道德情操为基础,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与哲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魏晋书法体现了笔墨的自然流畅。
魏晋书法家注重笔力的自然流畅和生动表现,认为书法应该以天然笔力为基础。
通过笔力的自然流露,表现自然万象,展现独特的人文气息。
同时,魏晋书法家们也强调了笔力的平衡与协调,注重作品整体的美感。
第三,魏晋书法强调墨色的浓郁淡雅和纸张的质感。
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对书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书法家们不再着重于写意,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墨色的浓淡、浓郁和纸张的质感上。
浓郁的墨色和淡雅的色调在书法作品中的运用十分自然,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最后,魏晋书法注重笔锋与字形的完美结合。
在魏晋书法中,笔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体现出书法家的个性、情感和态度。
与此同时,魏晋书法家也注重字形的完美结合,追求每一个字的优美与完美的结构。
总之,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时代气息与文化特点,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它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的书法艺术注入了深厚的魅力与内涵。
浅谈书法欣赏的意义
浅谈书法欣赏的意义浅谈书法欣赏的意义书法欣赏的意义,也就是书法欣赏活动的价值问题,这项活动究竟有没有做的必要,书法欣赏到底有些作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的问题。
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从书法与书法欣赏的关系、书法欣赏的作用特别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书法欣赏的意义。
据此,我认为,书法欣赏的意义主要有四点:第一、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还是我们提高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我们之所以要从书法学习与书法欣赏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书法欣赏的意义,是因为现在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往往把“写”作为书法教育的全部内容,即使提到欣赏的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提而已,从其篇幅的比例不难看到这一点,完全忽视了它与书法学习(写)的内在联系。
要写好字,要学习书法,我的主张是必须先学会欣赏,这是前提条件,不会欣赏,眼睛不会看,如何去指挥手?会看才可能会写,不会看是不可能写好字的。
也就是说,学习书法,炼眼第一,练手第二。
第二、书法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教育形式,是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之所以要从书法欣赏的作用,特别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作用这个角度来看书法欣赏的意义,是因为现在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很少认识到,或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者)的中华审美能力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内,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认同教育,它是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是少数族群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认同方式,是中华民族建设的需要,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需要。
对于世界,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是传播中华审美、中华价值观念的重要形式。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当今世界除书法而外,还有比书法与思想价值观念联系更紧密的艺术形式吗?没有啦。
所以我们要说书法、书法欣赏在世界的推广,对于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从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待这件事情。
浅谈书法欣赏
浅谈书法艺术的欣赏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姓名:李宗霖导论:天下有简单的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
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
演进而简,其性不失。
厥后变成抽象之体,遂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
人同此心,会心千古,抒情悉达,不减晤谈。
故贤者乐此不疲,责学成课,自童而老不疲,嗜者耽玩,至废寝食。
自汉末迄今几两千年,耗人精神不可胜数。
昔为中国独有,东传日本,亦多成癖,变本加厉,其道大昌。
倘其中无物,何能迷惑千百年来“上智下愚”如此其久且远哉?徐悲鸿先生在他的《积玉桥字题识》中如是说。
短短数十字,便把书法的演化兴衰与来龙去脉道出,且比喻精辟、语重心长,将书法艺术比同音乐之美与金石之声,直达人心。
关键字:书法艺术书法发展书法欣赏书法欣赏方法正文:一.书法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承继于文字的发展。
我国文字起源甚早,自远古的象形文字,到后来的甲骨文、金文,再至秦小篆、汉隶、楷书、草书、行书,字形由圆至方,由繁到简,更衍生出各种字形的结构,这才添了许多的美,演变为一门经久不息的艺术。
一般来说,甲骨文产生之后,“书法”也随之产生,但当时书法的意义仅在书写文字,还没具备笔法、结字、章法这些基本要素,其本身也没有更多的功用和意义。
但它已渐渐形成含有艺术造型因素的形体,为文字书写得以升华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如果说商代文字主要见于神秘活动的占卜甲骨,周代文字主要见于狞厉威严的青铜钟鼎,那么,春秋以后的战国时代则有竹帛、金石、陶埴、玺印等多种多样的实物,并且字体也纷繁复杂。
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文化走向大发展的时代。
社会的解放与观念的解放是联在一起的,此时文字也开始了对美的有意识的追求。
中国古代文化在意识领域进入了第一个理性主义的新时期。
公元前770年秦被封为诸侯国开始,秦文化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源头。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的四要素
书法 , 具有鲜 明的民族性 和地域性 , 并积淀 了华 夏民族的 美 感 ? 文化底蕴 , 可谓是流畅广远 、 包罗万象 。对 于怎样才 能正确地 欣赏一件 书法作 品 , 却很难有一个完 全统一的标准答案 。 尽管 如此 , 笔者根据 自身 学习的经验与 体会 , 认为欣 赏书法 艺术 ,
由此看来 , 说神韵是书法美 的至高境界 , 似不为过 。所谓 “ 成形易 , 得神难 ” , 就是说 明神采 的深妙 无穷。一般的书写者
个字都写 的如干篇一律的印刷体。 王羲之在《 题卫夫人 < 笔阵 图> 后》 一文 中指 出: “ 若平直相似 , 状如算子 , 上下方整 , 前后 齐平 , 此 不是 书。” 可见写得呆板 的字 , 即使有一定 的功力 , 也
自然天成 , 成为富有神韵 的佳作 。
因素。所谓“ 每 为一字 , 各像其形 ” 。赵孟频 有句名 言 : “ 书法 以
用笔为上 , 结 字亦 须用 功。结字 因时相沿 , 用笔千古不易” 。他 清楚地指 出了用笔虽是根本 , 但也不能不讲究字 的间架结构 。 只不过 间架结构 比用笔 的灵活性更大 , 可塑性更强而 已。 当然 , 所谓要求字 的造型结构平整匀称 , 并不是必须把每
如何认识 书法 的神韵 ?所谓的“ 神” 是指作者最本质的精 神表现 。然“ 韵” 字尚包含一种果敢之气 。所 以具有神韵 的作 品, 总是独标高格 , 浑朴 天然 , 没有丝毫 的雕凿痕迹 , 如“ 三石 ” ( 《 石 门颂》 、 《 石 门铭 》 、 《 石鼓 文》 ) , 件 件神完气 足 , 厚 重拙扑 ,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及作用引言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行书是其中的一种书写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以及其在艺术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特点1. 流畅自如行书以其行云流水般的流畅风格而著称。
字体独特,笔画间自然流转,毫无拘束感,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境界。
行书的字体极富动态感,给人以轻盈、舒展之感。
2. 线条饱满行书的线条流动而饱满,给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感觉。
粗细对比明显,由此产生的节奏感使得行书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3. 速度感强行书注重快意书写,强调写作速度的同时保持字形的清晰准确。
行书的创作过程中,速度得到了一定的保留与表现,回应了作者内心情绪的流露。
4. 笔锋变化行书的笔锋变化丰富多样,这种变化是以毛笔书写为基础的。
通过细心的笔锋运用,行书能够达到变化万千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用1.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书法行书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行书通过字体的独特性,将过去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形态传承至今。
2. 美感享受行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其优雅与高尚。
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观众,都能从行书中领略到一种优雅与美感。
3. 文字表达行书的字体不仅具有美的外表,还能够表达文字所传递的含义。
行书字体的特点使得书法作品更加深刻、生动地诠释了文化内涵与情感。
4. 心灵沟通行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直观与内涵的沟通力量。
行书作品能够与人们的心灵进行接触,通过文字与艺术语言表达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和沟通。
结论中国古代书法行书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在艺术领域及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流畅自如、线条饱满、速度感强以及笔锋变化等特点使得行书成为中国书法的瑰宝之一。
同时,行书通过文化传承、美感享受、文字表达和心灵沟通等方面,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精神愉悦。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行书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浅谈书法艺术的鉴赏
书法艺术的形式说
• 字体的基本型与线条的起止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基 本型的变化,基本上也是依靠长短来做的。
• 书法可以是单个字,也可以是由多个字所组成的, 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都必然涉及到体积的问题。
• 例如“三”字,她的疏密程度不同,导致了上紧下 松,或者上松下紧的情况,而这就是体现书法个性 的重要手段。例如如果想做的稳定些,就可以使三 横匀称一些,稳定性强些,如果想要有矛盾,就拉 开疏密关系些。或许这也可年纪生活经历有关系, 年轻人喜欢矛盾的多一些,平和一点的人,上了年 纪的人,就喜欢匀称的多一些。
书法艺术的形式说
• 例如我们从线的方向上来分析,任何一根线,不管 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书法上, 线的方向实际上只有三种:横的,纵的和斜的,也 就是汉语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除了横和竖 以外,永字八法中的点、捺、撇、挑都是属于斜的 方向,包括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是属于斜的方向 。
• 回宫格因为长的像回,分为内外两个格子,外部为 正方形的格子,内部为长方形的格子,使用回宫格 ,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字过紧或过松的问题。字 就如同一个人一样,躯干如主体,四肢如外延,只 有躯干在内宫,四肢在外宫,才会舒展漂亮。
练习书法时的美学原理应用
• 回宫格内宫的长方形,长宽比例为1:0.618,正 好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比例,这个学派的 美学原理认为“美是数与数的和谐”。美的合规律 性就被提了出来。回宫格的内宫正好符合了黄金分 割原则,把汉字的主干布置于其中,汉字的高矮与 主干的关系处理十分恰当。而这样子的处理正好使 学生在练字过程中掌握结构关系比例等基础信息。 而这样子的掌握会比风靡一时的田字格与米子格要 更有帮助。
鉴赏书法要保持良好的距离
•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品,通常情况下都是需要装裱的 ,有过绘画书法经验的人就知道,装裱就是在适当 的制造距离,使书法作品看起来更精美绝伦。
书法小论文 启功
启功先生行书作品的欣赏浅谈作为当代书法大师的启功先生,他的行书作品自然有很多杰出的地方。
笔者以为,欣赏者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的表征,去感受启功书法的艺术魅力。
1、重规律讲法度2、有笔力神气足3、结体俊逸生动古人所谓“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笔笔生意”,就说明这一点;并强调“字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4、内涵深气韵高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
谨引用王连起先生对启功先生书法的一段合乎实际的,极为中肯的欣赏之后的评价,以表达笔者对先生的敬仰和怀念。
“(启功)先生之书,结体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用出之自然,点画不取矫饰,平视之并时名家,盖未见结构之稳妥精妙,笔势之矫健婀娜如先生者”。
释文:上方部分为“鹅群。
坚净翁书”。
下部分跋语为“羲之有写经换鹅故事,遂传其平生所好,独在斯禽。
更有执笔时,食指中节耸起状,似鹅头者。
传会至此,只堪发噱。
启功”。
浅赏:这幅作品的章法较为别致。
作品上方的“鹅群”二字,写得厚重有力,字形修长,方圆并举,显得笔力弥满。
“鹅”字的笔道圆满而笔力内蕴,以中锋行笔,斜钩的写法与布局尤见其大胆落笔,钩法也很有个人特色。
整个字既有藏锋、露锋,又有裹锋行笔。
结构平稳中显趣味。
“群”以方笔居多,字势开张,折处用方笔,长撇和长竖遥相呼应,有率意之趣。
整幅作品似乎是有意用一圆一方来安排,冲突中见和谐之美。
也许是作者觉得两个大字略感单调,于是就用结构优美的小字加题跋字在“鹅群”二字之下,小字的排布宽度与“鹅群”二字的完整章法的宽度相一致,使得上下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这样,作品就更加耐人寻味,百看不厌了。
释文:慎独。
浅赏:这幅作品纯用中锋用笔,点画厚重果断,有傲然挺立之势,显得这幅作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颇具独处者之风骨神韵,与词义甚为切合,凸现了作者艺术创作的境界。
也许是作者认为已经笔到意到,如果再题上款字可能会有损“独”的韵味,于是只加盖了上下款的印章,互相呼应,使整个幅面成为一个整体。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美:书法作品的线条应该流畅、自然,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线条的美是书法作品最基本的审美要素之一。
2. 结构美:书法作品的结构应该严谨、协调,各个部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结构美的体现是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用笔美:书法作品的用笔应该准确、有力,能够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
用笔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4. 章法美:书法作品的章法应该合理、有序,能够体现出书写者对字形结构和布局的把握能力。
章法美是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墨色美:书法作品的墨色应该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能够表现出书写者对墨色的运用技巧。
墨色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6. 气韵生动: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气韵生动的特点,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气韵生动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最高境界。
7. 个性鲜明: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够体现出书写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个性鲜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总之,在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应该从线条美、结构美、用笔美、章法美、墨色美、气韵生动和个性鲜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品论文1000字
书法作品论文1000字篇一:书法欣赏论文书法欣赏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
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也可以说是智测无涯,固也无涯,具以风神气者为居上,奸于功用者居下,其中之微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
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
对于书法艺术欣赏,可谓见仁见智;但既要欣赏,就要有客观的书法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
真正的书法艺术欣赏就是要了解书法作品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不同的价值,各家知言,相互辉映、相互补充,就会逐渐接近作品的全貌。
通过不断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拓展视野,更重要的是:前人经验的累积,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吸取精华,作为研习与创作的借鉴。
真正的书法欣赏也就是书法艺术的再创造,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气韵等等。
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透过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因而理隐而意深,或寄以骋从横知志:或托以散郁结知怀,使作品表现出韵味、风姿与气式,亦所谓“笔情墨趣〞。
书法是线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的律动感,点画活泼灵动,力求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化实象为空灵,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传达一种超越于线条之外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即逝的意绪和直指心性的生命风神。
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书法那么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
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效形式,书法艺术不断的开启着各个时代人们审美的新维度,并使其心性自由的随着精神解放,在黑白构成的世界中不断的展开并升华。
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注意形质的学识修养的欣赏,而且通过字里行间也可欣赏到作者的审美意识,如典雅的、质朴的、豪放的、爽丽的都一一展现在作品之中,通过其点画型态的自然表述,而美感尽现,如点如坠石、横假设阵云、竖有向背、转同折钗等等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美的享受,使审美趋向更加人性化。
书法作品及特点
书法作品及特点
书法作品是以书法艺术形式表现的文字作品。
书法作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流畅:书法作品通过笔画的连续流畅来表现文字的形态美。
每一笔都要有起承转合,线条要优美流畅,形成整体的和谐。
2. 结构严谨:书法作品的结构精确有序,每个字的篆刻都要符合文字的规范,字形的比例要合适,各个部分要相对均衡,整体构成要和谐稳定。
3. 意境独特:书法作品不仅要有准确的写法,更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墨色和布局等,使作品富有情感和个性。
4. 个人风格:书法作品可以反映出书法家个人的风格和特点。
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笔法、用墨和布局风格,使作品具有个性化的魅力。
5. 简约典雅:书法作品追求简约典雅,强调简练的线条和纯粹的墨色。
通过减少多余的细节和修饰,使作品更加纯粹和简洁。
总的来说,书法作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文字在纸上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以展现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浅谈雁塔圣教序书法鉴赏
浅谈雁塔圣教序(书法鉴赏) 《雁塔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碑刻之一,由唐朝名臣褚遂良所书,共计21行,每行42字。
此篇书法作品以其优美的线条、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容,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一、背景介绍《雁塔圣教序》是唐高宗李治为表彰玄奘大师翻译佛经所立的碑文。
此碑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李治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第二部分是太子李治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
褚遂良作为当时的书法家,被邀请来书写这篇碑文。
二、深入分析褚遂良的书法风格在《雁塔圣教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书法以秀美、流丽著称,字形多变,线条生动。
在书写这篇碑文时,褚遂良运用了他独特的书法技巧,如对笔画的细腻处理、对字形的巧妙安排等,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气势又不失细腻。
此外,褚遂良在书写这篇碑文时,还融入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
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这种情感和思想的融入,使得《雁塔圣教序》不仅仅是一篇书法作品,更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的艺术品。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雁塔圣教序》不仅仅展示了褚遂良高超的书法技艺,更是一部体现唐代文化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
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更是一部历史珍籍。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它代表了褚遂良书法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生活状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四、比较其他作品相比其他唐代书法家的作品,如欧阳询、虞世南等,褚遂良的书法更为秀美、灵动。
《雁塔圣教序》与其他唐代碑刻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相比,《雁塔圣教序》的线条更加流畅、字形更加多变;与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相比,《雁塔圣教序》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度。
五、结论和评分总的来说,《雁塔圣教序》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的书法风格独特,线条流畅、字形多变,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我给它9.5分的高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是一部珍贵的文献资料,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珍视。
浅谈书法作品欣赏的角度
对州
浅谈 书法作 品欣赏的角度
王 丽 娟
浙江省桐庐 县文化馆 3 1 1 5 0 0
摘 要 : 书 法与 国画 一 样 ,是 世 界 东方 独 具 的 一 种 美 的 艺 “ 为一字 , 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 , 须字字意别 , 勿使相 同。” 术。 它的点 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 力。 懂得 书法作品的艺术欣 也就是 说 , 写 一个 字 , 要吸收各种书体 的笔法 , 以达 到继承 的 赏是 学习书法者摄 取书法艺术营养的重要途径 , 也 是从 事书 法度 ; 写整 幅字 , 就要 每个字都各有笔意 , 切忌雷 同。 法艺术者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 书法作品的艺术欣 赏, 不仅可 五、 适 当地 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 和审美趣味 ,而且 对于欣赏者本 身提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 品一样 ,与作者书写时 的心情有着密 高书法艺术水平也是颇有帮助的。 切 的联系 ,它的艺术风格 常随作者 的年龄 和心情 的变化而变 关键词 : 书法作品 艺术价值 欣 赏 审 美意识 化。 同一个书法家 可因不 同时期 、 不 同心情写 出不尽相 同的甚 至截然不 同的作品来 , 如颜真卿 中期写的《 多宝塔碑》 , 是在 和 引 言 平环境 的得意之 中写就 的 , 字势端 重浑厚 ; 他 晚期写 的《 祭侄 书法与国画一样 , 是世界东方独具的一种美 的艺术 。 懂得 文稿 》 则是在朝廷 岌岌可危 , 侄儿不幸身亡之 时写就 的, 悲愤 书法作品 的艺术欣 赏是学 习书法者摄取书法艺术 营养 的重要 之情夺 腔而出 , 于是 , 出现了笔画浓淡 、 疏密 、 大小不一 , 甚至 途径 , 也是从事书法艺术者应该具有 的一种 能力 。 书法欣 赏的 涂涂改改的酣畅 、 率放的风格。因此 , 一定要把作 品放在 当时 审美判断能否与作品本 身的价值相一致 ,取决 于审 美者 的审 的社会背景 中评 论和欣赏 ,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 美经验 、 学识修养 和鉴赏方法 , 即取决 于欣赏者水平的高低。 六、 要 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 , 防止以实论实 书法作品 的艺术欣 赏 ,不仅可 以启发人们 的思 想情 操和 中国的书法是 由偏 于抽象 的线条笔 画结构而成 的 ,但它 审美趣味 ,而且对于欣 赏者本身提高 书法艺术也是颇有 帮助 又给人一定 的形象的联想 。 通过其点画形态 的 自然表述 , 而美 的。 由于书法艺术分真 、 草、 隶、 篆、 行等多种书体 , 每种书体又 感尽现 , 点 如坠石 , 横若 阵云, 竖有 向背 , 转 同折钗等都给人 以 有不 同的风格流派 , 因此书法艺术从 欣赏的角度说 , 也无绝对 想象 的空间 ,如果仅仅 以实论实不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 出 的一致的标准。书法艺术美是 以形体为基础 的, 一般来说 , 按 更多 的妙处。 所以, 历代的书法 家们总是 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 其构成要素即线条 、 结体 、 墨法 、 章法 、 神采来欣赏。 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 如王羲之把“ 横” 、 “ 竖” 两画分别 比喻 _ _ : 、 字势是否 自然 为“ 如孤舟之横 江诸” , “ 若 春笋之抽寒谷” 。 梁武帝在四部 书法 在书法中 , “ 自然” 是书家向往 、 追求的极高境界 。 所谓 “ 屋 理论著作之一的 《 古今 书人优劣评》 中形容萧子 云的书法为
书法与审美体验——分析观赏书法作品的心理感受与认知过程
艺苑杂谈[摘 要]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蕴含着丰沛的文字美感,还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其背后承载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印迹和时代符号,使人们在观赏书法作品时能代入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认知心理,从全新的视角理解、感悟书法作品。
基于此,以书法与审美为切入点,探究、观赏书法作品时的内心感受与认知变化,以望为当代书法作品鉴赏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书法与审美;书法作品;心理感受[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3-007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赵学勇.书法与审美体验:分析观赏书法作品的心理感受与认知过程[J].天工,2023(33):71-73.赵学勇 赵铁山书画院书法与审美体验—分析观赏书法作品的心理感受与认知过程作者简介:赵学勇(1968—),男,汉族,山西祁县人,大专,研究方向:隶书。
对于现代人而言,要想理解古人的书法艺术,就要站在新时代视角,从思想、文化、历史方面感受书法的艺术审美和内心情趣。
书法以历史事件为载体,将观赏者带入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中,从而感受书法作品背后文化、信仰与情感的传播与演变。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相较于古人已经发生巨变,书法逐渐被束之高阁,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为此需从书法背后的审美感受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书法作品与审美体验书法的审美本质是利用活跃的感官世界、深厚的文化修养理解书法作品的丰富情感。
书法作品必然是生动的、形象的,其以字体、构图、用笔刻画动人的形质,周旋无数的感情,以灵动的笔触增添书法作品的生机。
(一)感官世界优秀的书法作品必然能够通过我们的感官世界感受到,可以通过耳朵倾听,也可以通过触觉刺激,还可以通过眼睛冲击,无论通过哪个感官都可以感受到书法作品的笔迹与心迹,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不同的世界。
书法作品通过簌簌有声的书写传达作品细腻的声音,刺激敏感的肌肤,感受书法家内心的呢喃[1]。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对世界的寻觅,亦是对世界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
谈
书
法
作
品
的
欣
赏
浅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摘要: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
欣赏书法作品,可以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
欣赏书法要从字的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入手,同时还要结合书法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且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欣赏好一副书法作品。
关键词:书法书法作品书法欣赏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传统书法包含厚重的文化思想内涵,甚至儒释道三家思想在经典书法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书法和其他的艺术是相通的,书法艺术美的形态、美的意蕴里我们能看到、能体会到其他艺术美的品格。
在其他艺术美的形式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美的形与质。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
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硬笔书法是用硬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然对‘硬笔’概念的界定不出以下二类:一类是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等由西方工业文明所造就的半自动化书写工具;另一类是较难确证起源的竹笔、羽毛笔等传统性工具。
由这二类工具通过各类媒介而在纸等媒体上留下的痕迹,并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可称之为“硬笔书法”。
书法在当今日趋发展的形式下,线条的艺术性越来越被书界所重视。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曾说:“在书法表现的要素中,我看重线条。
线条是由条形到神韵的最重要的手段、桥梁,更确切说是基因。
”各大书体、各书家字体,各书法作品品位高低的差异,也与其线条特性及水平高低的不同重要相关。
书法作品的创造,首先是线条美的独特的发现和创造。
可见,线条是书法的基因,是书法风格和品位高低的标志,是书法创作的首要。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
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
“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
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书法欣赏不外乎“形”、“神”二字。
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
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
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
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我们对美的欣赏和领略,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也必须从多方面去领悟,并把其与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
若欣赏者也是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从专业角度去窥视,采用隔段时间去欣赏品评一次的方法,则会有新的感觉和收获,甚至会同作品显现出的人格化的物质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说与作品的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书者意欲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这时便会传给了欣赏者。
这样,作品已不再是与欣赏者对立的东西,而进入了欣赏者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陈延佑《中国书法》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黄若舟《硬笔书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张学鹏《硬笔—艺术教程》南海出版社公司2003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