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
初二叙事作文:白纸与黑点_650字
白纸与黑点_650字“有位老师走进教室,用毛笔在一张白纸上点了一个黑点。
他问班上的同学们:“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
”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空白部分大家都没有看见吗?”读了这则故事,我们都知道我们发现的往往是一个人显在的缺点,但我们却忽视了别人存在着的这么多优点,然而并不是别人身上没有闪光的地方,而是你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之处。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是告诉我们在别人身上总会有你没有并要去学习的长处。
一个人不能只去发现别人的缺点,而忘了他人优点的存在。
记得,有一次上实践课,老师是新来的,对我们不是很熟悉,有时甚至能把一个人认成另一个人。
一次,老师给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才发觉,缺少了一种实验器材,由于对实验很重要,老师便让我们去拿。
许多同学都自告奋勇,争先恐后的举手,老师扫视了一下下面的同学犹豫了一下,说。
“坐在最后那个,穿黑衣服的同学麻烦去帮我拿一下器材,好吗?”大家转头一看,竟然是班上最邋遢的一个同学_王昀。
王昀似乎也感到意想不到,一脸痴呆地看着老师。
老师点了点头,坚定地说:“对,就是你。
”王昀这才反应过来,飞一般地跑了出去。
没过一会儿,器材就取好了。
王昀仍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老师似乎看出了什么,意味深长地说:“王昀同学值得表扬。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影响了王昀以后的生活。
那天以后,王昀整个人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似的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变得爱卫生,讲文明,勤奋上进了,谁也没有再指点他身上的缺点了,。
公共领域作为一种风险结构:线上治理、现实困境及其研究方法
作者: 王昀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119-128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公共领域;风险;线上治理;困境;方法
摘要:公共领域已被引入成为线上政治研究的主流架构之一,然而,伴随新媒介环境不断发挥其政治潜能,我们有必要关注线上治理是如何与一系列公共性风险相互交织的。
在不同线上主体所卷入的张力之下,政策型公共领域的认同危机、传媒公共领域的专业主义衰退、日常性公共领域的反政治文化均成为建构多元化治理网络的内在困境,与此同时,公共参与亦面临亚文化领域的复杂脉络以及跨国性风险的外部压力。
对于投入线上公共政治的研究者而言,有必要汲取此种风险视角,积极运用日渐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推演当代公共文化的内在关联性,深入生活世界背景的个体经验认知去发掘行动者的线上逻辑,另一方面,则尝试拟定可能性的“风险剧本”,最大化地判别未来情景的演进面貌,从而不断发展交叉化、融合化、协作化的方法范式。
王昀简历讲义
王昀简历讲义1985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研究生课程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现在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时担任:《建筑师》、《华中建筑》、《建筑业到报》等杂志编委,以及《缤纷》杂志顾问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经历:1993年日本《新建筑》第20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2等奖1994年日本《新建筑》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1等奖2003年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竞赛3等奖要紧建筑作品:日本茨城县营集合住宅、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A+B住宅、百子湾1号幼儿园、百子湾1号中学校、石景山财政局培训中心等,其中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收入到《A+U》杂志。
2004年6月参加“状态—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8人展”2004年9月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
翻译、校译出版了《环筑》、《聚落探访》、《世界聚落的教示100》、《反建筑史》等建筑专业书籍,同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向聚落学习一、聚落的定义从广义的范畴来说,聚落是指人类集合居住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包括都市和村落在内的统称。
聚落是自然形成的人类聚居区。
因此说,聚落的概念能够专门大,能够专门小,能够是个小村落,也能够是个大都市。
它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出现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色彩,唯独的共同点确实是自然形成,或者说是许多人共同设计的结果。
聚落的自然性,让它成为人类生活的典范。
因为它符合了共同居住者的人们的“共同幻想”。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居室、自己的生活都有着专门的方法,当专门多人的方法“不谋而合”的时候,共同幻想就形成了。
依照着如此的共同幻想,人们构建了一片生活的小天地,每一个细节都出现着所有人对生活的明白得。
我们看到了希腊海边的蓝白相间的小房子,也看见了中国北方的土窑,他们表达的差不多上当地人对自然和生活的共同幻想,融进了专门的文化因素。
超乎所见的光明之道
超乎所见的光明之道作者:杜娟于志宏来源:《WTO经济导刊》2017年第03期访谈嘉宾: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王昀嘉宾简介:王昀,自2015年5月起担任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一职,主要负责飞利浦照明在大中华地区的策略制定、业务发展和管理工作。
曾先后在多家智能/信息领域的领先企业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
拥有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走进一家全球领先的照明企业的办公大楼,最关注的自然是他们的照明有什么高明之处。
开放的办公环境,明亮的灯光,似乎并没有让飞利浦照明在上海漕河泾高新科技园区的办公楼有什么不同。
目之所及,当然不如员工的体验来得真切:大小不等的会议室,有着风格不一的照明方式,“灯光就像灵感的咖啡,让沟通的氛围变得活跃、自然”;靠窗的LED灯具可根据窗外日光调节亮暗,晴天几乎不用打开,靠近走道的办公区域内如果15分钟没有人活动,灯光就会自动熄灭;办公区域的照明设有白天模式和夜间模式,下午六点以后,灯光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切换到加班模式,“既节能,也提醒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早点回家”……因“光”而生的飞利浦照明——125年前,在弗雷德里克·飞利浦和杰拉德·飞利浦荷兰埃因霍温开设的工厂里,白炽灯和电力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世界——对光无疑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光’其实一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全新的理念、更卓越的思考与创新。
”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王昀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正是因为创新,在照明行业的每一次大变革中,飞利浦不仅未曾缺席,更是一次次成为行业变革的领军者。
照明作为三大主要能耗之一,消耗了世界近1/5的电力,因此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将极大程度地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照明行业对于光的价值进行探索,发展出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的发展模式。
这一次,飞利浦照明依然希望做领先的行动者。
2016年9月飞利浦照明发布下一个五年可持续发展计划——“闪亮生活,美好世界”。
无视觉绘画王昀读后感
无视觉绘画王昀读后感读完关于王昀的无视觉绘画,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奇特的艺术世界。
一开始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问号。
无视觉绘画?这就像是闭着眼在迷宫里找路,感觉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嘛。
但是随着对王昀作品和这个理念的深入了解,我才发现这其中有着无穷的妙处。
王昀就像是一个艺术界的魔法师,他打破了我们平常对绘画的那种固有认知。
我们通常觉得画画嘛,得眼睛看着,手下才能描绘出眼中看到的世界。
但他偏不,他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着打开了另一扇通往艺术天地的大门。
他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魔力。
那些线条和色彩,没有了视觉的直接引导,反而像是从灵魂深处直接流淌出来的一样。
看着他的画,你能感觉到一种原始又纯粹的力量。
每一笔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潜意识里的故事,像是梦中的场景被搬到了画布上。
比如说他的某一幅画里,线条乱七八糟地交织在一起,乍一看就像是小孩的涂鸦。
可是你要是静下心来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线条其实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就像一首无声的交响乐。
而且这种无视觉绘画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艺术和人类感知的关系。
我们总是太依赖眼睛去判断美丑、去欣赏艺术。
但是王昀的创作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有着其他感知艺术的方式。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只知道用嘴巴品尝美食,但突然发现原来用鼻子闻也能嗅出食物独特的美味层次一样。
王昀的无视觉绘画还让我对艺术家这个身份有了新的看法。
他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不满足于走在已经被无数人走过的艺术大道上。
他独自闯进了那片未知的、没有视觉指引的艺术丛林,披荆斩棘地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在挑战我们这些看画的人。
他像是在对我们说:“别老是用你们那套老眼光看艺术啦,来,感受点不一样的!”王昀的无视觉绘画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阵新鲜的风,吹进了我那有些固化的艺术观念里。
它让我知道艺术的世界大得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敢想敢做,就能像王昀一样,在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领域里创造出独特而迷人的作品。
亚运火炬和服装里的“杭州韵味”
亚运火炬和服装里的“杭州韵味”无论是火炬传递,还是颁奖仪式上的礼仪服装,既是创意与美学的视觉呈现,也是亚运文化的生动载体。
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符号碰撞,杭州亚运火炬和礼仪服装,如何讲述“杭州韵味”和大国风采?让我们随着张玥与王昀、东炜与吴海燕的问答,共同走进背后的故事。
受访人:杭州亚运火炬设计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已经正式发布,“薪火”以其庄重大气意蕴深远的造型,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
亚运火炬较以往有哪些不一样的设计?王昀:奥运火炬通常的设计形态是以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为主流的方式。
和传统的偏向极简型的设计不一样,亚运火炬走的是中国式设计美学,因此在整体造型、元素处理上更加有中国的韵味、有中国的气质、中国的气派。
设计的灵感和来源是什么?王昀:火炬的设计,其实是一种礼器设计。
站在礼器的设计角度,我们希望能够将主办城市最有特点的形象、气质、特质表达出来。
毫无疑问,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也是此次火炬设计理念的来源。
而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具有“纹以载道,以器传礼”的特性,这与传递文明和亚运体育精神的火炬不谋而合。
火炬设计如何体现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王昀:绿色。
火炬握把的材料是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降低了杭州 2022.1火炬的重量,绿色的整体设计让材料衔接更自然。
智能,火炬的生产制造用区块链的技术联通起来,利用可溯源机制确保真实性。
这是一种智能的生产系统,也是一种智能的制造系统。
文明,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火炬是对“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演绎,也代表了我们对国际性的重大赛事活动的态度和主张。
从概念到实物,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你们经历了什么?王昀:用两个字形容是“打磨”,如果再加两个字就是“反复打磨”。
基本上每一次设计都会从源头推翻重来。
比如说一个色度,我们就调整了几百稿。
王昀简历讲义.doc
王昀简历1985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研究生课程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现在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并且担任:《建筑师》、《华中建筑》、《建筑业到报》等杂志编委,以及《缤纷》杂志顾问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经历:1993年日本《新建筑》第20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2等奖1994年日本《新建筑》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1等奖2003年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竞赛3等奖主要建筑作品:日本茨城县营集合住宅、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A+B住宅、百子湾1号幼儿园、百子湾1号中学校、石景山财政局培训中心等,其中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收入到《A+U》杂志。
2004年6月参加“状态—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8人展”2004年9月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
翻译、校译出版了《环筑》、《聚落探访》、《世界聚落的教示100》、《反建筑史》等建筑专业书籍,同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向聚落学习一、聚落的定义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聚落是指人类聚集居住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包括城市和村落在内的统称。
聚落是自然形成的人类聚居区。
所以说,聚落的概念可以很大,可以很小,可以是个小村落,也可以是个大城市。
它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呈现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色彩,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自然形成,或者说是许多人共同设计的结果。
聚落的自然性,让它成为人类生活的典范。
因为它符合了共同居住者的人们的“共同幻想”。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居室、自己的生活都有着独特的想法,当很多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时候,共同幻想就形成了。
依照着这样的共同幻想,人们构建了一片生活的小天地,每一个细节都呈现着所有人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看到了希腊海边的蓝白相间的小房子,也看见了中国北方的土窑,他们体现的都是当地人对自然和生活的共同幻想,融进了独特的文化因素。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弦一柱思华年作者:林涛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04期如今的穿越剧如此流行,不曾想在这所座落于漳州世纪广场不夜城的培训中心里,我也感受了一把穿越:各式古色古香的琴房,古典雅致的装潢摆设,空气中处处飘散着淡淡兰花香。
坐在草木葱郁的小院里,品一杯香茗,伴着余音袅袅的古筝乐丝丝入耳,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王昀老师与她的培训中心一样,颇有几分古韵。
一身淡雅旗袍,飘逸的长发,步履轻盈,笑容恬淡,这与她从小学戏曲有关。
她介绍说,以前唱闺门旦,讲究的是水袖盖指、笑不露齿、脚不出裙,久而久之,仪态便成了自然。
王昀出生于泉州安溪一个戏剧世家,父亲是当地民间剧团的导演。
王昀是个爱唱爱跳的孩子,受环境熏陶和父亲影响,与戏曲、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各种运腔、唱调,除了屡屡登台演旦角、唱民歌之外,王昀也钟情于戏班子里的各种乐器,二胡、唢呐、月琴,王昀均有涉猎。
可以说从那时起,对音乐的挚爱已渐渐深入她的细胞。
1989年,18岁的王昀考入华安县芗剧团。
在剧团里,她第一次接触古筝,从此便迷上了它。
恰逢戏曲不景气的年月,王昀将大把的闲暇时光投入了古筝的学习中。
先是倾其所有从厦门买回了属于自己的古筝,又在没有任何老师指点的前提下,不断地摸索、自学。
“当时可不比现在的多媒体教学。
”王昀笑道,“也不知自己哪来的耐心和毅力,厚厚的教学书,只有纯文字,就这样一本本啃完了,丝毫没有觉得枯燥。
”1997年芗剧团改制,王昀下岗了。
面临再就业,自己除了从小唱到大的戏曲,并无其他工作经验。
屡屡求职碰壁,每日抚琴长叹之余,王昀萌生出一个念头——化兴趣为事业,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筝,爱上古筝。
在下定决心之后,王昀一边苦心钻研琴艺,一边开始免费为一些古筝爱好者培训,短短数年,琴艺日渐精湛。
1998年,王昀应邀在华安县70周年庆典晚会上演奏一曲《渔舟唱晚》,轰动全县。
2000年,揣着创业梦的王昀来到芗城区,准备开办古筝培训中心。
尽管自己在华安当地已小有名气,但在市区,古筝培训这个行业依然是一片空白。
风险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信任:一种风险感知的解释框架
作者: 王昀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229-23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期
主题词: 风险;社会治理;政府信任;风险感知
摘要:风险孕育出潜在的政治危机,并冲击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通过分析一组美国全国性调查数据,本研究尝试回答构成公众风险感知的因素如何影响政府信任。
研究发现:人们的安全风险感知程度越低,政府信任越高;而公平风险感知程度与环境风险感知程度越高,政府信任越高。
大众媒介来源亦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感知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风险感知并非一定会降低人们的政府信任,风险社会亦为建构政府信任提供了有利机会。
政府部门可通过积极建立风险规避与风险管控机制,提升人们对于政治系统的认同。
引入“风险感知”作为解释框架,有助于重新考察风险社会理论如何应用于政府信任建构,从而为我国新时期风险社会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师王昀建筑的空间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师王昀——建筑的空间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王昀-中国建筑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大学副教授建筑施工学院建筑系毕业1995年取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以论文《从传统聚落的平面构成中读解空间概念的研究》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参加由日本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第24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1994年参加日本新建筑举办的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获壹等奖主要建筑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善美写字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住宅A+B,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百子湾幼儿园、中学校等。
徘徊于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建筑师王昀访谈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
它给人壹种自由、丰富、和自然融为壹体的感觉。
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
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
通常于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俩种类型。
然而于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于了壹起。
于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
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
于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
自此,这俩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共同作用于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
回国以后,王昀壹边于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壹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
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壹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
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壹个回顾性整理。
这样做壹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壹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情况。
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于适当的地方编者仍增加了壹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关联的引申,其目的于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北京瀚金佰九号国际温泉酒店与王昀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北京瀚金佰九号国际温泉酒店与王昀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其他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3.30【案件字号】(2021)京03民终286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茵蒙瑞杜丽霞【审理法官】刘茵蒙瑞杜丽霞【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北京瀚金佰九号国际温泉酒店;王昀【当事人】北京瀚金佰九号国际温泉酒店王昀【当事人-个人】王昀【当事人-公司】北京瀚金佰九号国际温泉酒店【代理律师/律所】刘芳北京市致尚律师事务所;倪双北京达略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刘芳北京市致尚律师事务所倪双北京达略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刘芳倪双【代理律所】北京市致尚律师事务所北京达略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北京瀚金佰九号国际温泉酒店【被告】王昀【本院观点】结合双方诉辩意见,本案二审中争议焦点为:瀚金公司应否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及未休年休假工资。
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瀚金公司虽然主张双方约定劳动者自行缴纳社保并提交了劳动合同书,但劳动者对此不予认可,主张其中关于社会保险的手写内容为瀚金公司后补。
瀚金公司提交的考勤表无王昀签字确认痕迹,王昀对此亦不予认可,故一审法院对其关于王昀已休年休假的主张不予采信并无不当,本院对此亦不持异议。
【权责关键词】无效欺诈撤销代理合同新证据证明责任(举证责任)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对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结合双方诉辩意见,本案二审中争议焦点为:瀚金公司应否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及未休年休假工资。
关于经济补偿金,瀚金公司主张劳动者系自行离职,且双方约定瀚金公司发放补贴后由劳动者自行缴纳社保,故瀚金公司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本院认为,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瀚金公司虽然主张双方约定劳动者自行缴纳社保并提交了劳动合同书,但劳动者对此不予认可,主张其中关于社会保险的手写内容为瀚金公司后补。
北大考研-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昀 Yun WANG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昀Yun WANG王昀YunWANG时间:2010-11-1615:27:17来源:作者:YunWANG副教授,副院长王昀,男,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建筑师》、《华中建筑》、《建筑业导报》杂志编委,《缤纷》杂志顾问。
一、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1985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199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以论文《从传统聚落的平面构成中读解空间概念的研究》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任教,并创立北京方体空间工作室至今2008年—任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任“日本大学生毕业设计赏”评委二、研究方向建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聚落空间研究与实践三、主要获奖与荣誉2004年参与设计的北京庐师山庄住宅区获首都规划建设作品展优秀设计2003年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国际设计竞赛三等奖2003年所设计的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项目收录到《A+U》杂志“百花齐放”中国专集1994年参加日本新建筑举办的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993年参加由日本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第24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四、著作成就2010年8月—《空谈空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空间穿越》,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向世界聚落学习》,台湾積木文化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一座房子的哲学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空间的界限》,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校译《聚落的教示100》,原广司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校译《聚落探访》,藤井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五、参与项目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0年—ChineseRegionalArchitectureinaPost-ExperimentalAge展览,德国2008年—西溪国家湿地艺术村离散式聚落,杭州(已建成)2006年~2007年—茵莱玻璃厂办公楼,北京(已建成)2004年—庐师山庄住宅A+B,北京(已建成)2004年—庐师山庄会所,北京(已建成)2004年—百子湾中学,北京(已建成)2004年—百子湾幼儿园,北京(已建成)2004年—石景山财政局培训中心,北京(已建成)2004年9月—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北京2004年6月—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8人展,北京2002年—60平米极小城市,北京(已建成)2002年—善美办公楼门厅改造,北京(已建成)相关新闻王昀YunWANG。
宝鸡银保监分局关于核准王昀任职资格的批复-宝银保监复〔2021〕112号
宝鸡银保监分局关于核准王昀任职资格的批复
正文:
---------------------------------------------------------------------------------------------------------------------------------------------------- 宝鸡银保监分局关于核准王昀任职资格的批复
宝银保监复〔2021〕112号
恒丰银行西安分行:
你行《关于王昀同志高管任职资格的请示》(恒银西报〔2021〕115号)收悉。
经审核,现批复如下:核准王昀恒丰银行宝鸡分行营业部总经理任职资格。
拟任人应自本批复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将相关任免文件及时抄报我分局。
未在规定期限内到任的,本批复自动失效,我分局将办理许可事项注销手续。
此复。
2021年8月31日
——结束——。
消失的边界:华语电影的魔幻景观与传统重构
作者: 王昀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页码: 57-6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华语电影;魔幻类型片;传统性;好莱坞
摘要: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
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
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王昀:创造60平米的白色城市
王昀创造60平米的白色城市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王昀,在京西圆明园附近的北大教师住宅区中的一个60平方米的普通单元房里,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白色构造体。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王昀,在北大教师住宅区的一个60平方米的单元房里,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白色构造体。
纯粹的几何元素具有无限可能性“认识建筑应当首先认识欧几里德几何学,” 在王昀看来,当造型或空间被抽象化到极限时,人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是一堆纯粹的几何元素。
存在于头脑中所谓的记忆中的风景,实际上是一个抽象化和概念化的东西。
这如同数学中的X、Y、Z,X+Y=Z,这里的X、Y、Z本身已经没有了固定的、实体的含义,然而它们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追求这种无限可能性便是王昀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
生活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建筑的语言到底能够简化到什么程度?是王昀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60平方米的生活场所里,长方体,方体营构了空间。
家具,厨房、卫生间等所有基础设施,都隐藏在白色墙体之内。
楼梯、书架、书桌、灯……空间中的一切都是单纯的几何形体,纯粹的形体纯净了空间,让生活成了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
家里不堆积过多的物质,也是对空间的极度尊重。
王昀压缩又压缩他们的储物空间,问其原由,“在日本留学多年,回国时带回几十个箱子,那是我们在日本生活的所用,一年之后,我们很惊讶为什么只打开一只箱子就能生活得很好,这说明很多东西都是多余的。
”简化实际是一种包容的姿态,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的舒适,它只是让你的思维更加清醒,生活更加有序。
探索“城市“的尺度60平方米的家同时又是一个极小的城市,王昀用他对城市的理解构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
他认为,家居和城市之间的分别仅是尺度问题,城市里的广场、街道、旅馆……正是家里客厅、过道、卧室、餐厅……社会化地放大,城市空间布局与生活机能密不可分。
空间序列的可能,空间迷路的变化,开敞与封闭结合的效果……王昀在极小的尺度中探索着城市建造的各种可能。
晚上在城市中的广场上看一部露天电影,或到图书馆看看资料翻翻书,早上从旅馆出来进入街道,穿过广场在餐厅享用早餐,再提着包进到升降梯,然后融入到大尺度的城市街道中,这个家便是一座城市的复合体。
无视觉绘画王昀读后感
无视觉绘画王昀读后感哇塞,读了关于王昀的无视觉绘画,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奇怪怪又超级有趣世界的大门。
首先呢,这无视觉绘画,一听到名字就觉得特别神秘。
就好像画家把眼睛蒙起来画画一样,完全靠感觉和内心的想象。
我一开始想啊,这能画出啥来呢?不会就是一堆乱线条吧。
可是看了王昀的作品,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他的画就像是一种魔法,每一笔都像是有自己的生命。
那些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虽然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照着现实画出来的东西,但却能让我感受到很多情绪。
有时候看起来像是在一片混乱中挣扎,有时候又觉得特别宁静和谐,就像在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梦境里。
我觉得这种绘画方式特别酷的一点是,它打破了我们平常看东西画画的常规。
我们平常画画总是想把看到的东西如实描绘,可王昀就像在告诉我们,看不到也能画出超级棒的东西。
这就像是在解放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知道画画不只是眼睛的活儿,更是心灵的表达。
而且啊,看他的画就像在做一场冒险。
你不知道下一笔会出现什么,也不知道整个画面最终会走向哪里。
就像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探险,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让人特别着迷。
不过呢,也有让我有点挠头的地方。
有时候他的画真的是太抽象了,我盯着看半天,心里想这到底是啥意思呢?感觉像是有很多秘密藏在里面,可我就是找不到打开秘密的钥匙。
但这也正是它好玩的地方吧,就像猜谜语一样,越是猜不透,就越想琢磨。
总的来说,王昀的无视觉绘画就像一阵特别的风,吹进了绘画这个大花园。
它让我看到了绘画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可能性,也让我觉得,不管是画画还是做其他事情,打破常规说不定就能创造出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昀:北京,2012
Wang Yun: Beijing, 2012
王昀一边在北大冬季干涸了的池塘底里走,我们一边跟着拍。
“你说这么好的景色,为什么建筑中心的学生都不出来拍照片呢?”
王昀说,并凑过来看我们刚拍的照片,
“这张照片解读一:刚刚低下头的瞬间;解读二:正准备抬头的前一时刻。
”上图:王昀在北大We followed to take pictures of Wang Yun as he walked in the empty bottom of the pools in Peking University.
"I don't understand why our architecture students don't come out to shoot such good scenery," he said, and then leant over to see the photos just taken,
"this picture can be intepreted in two ways: the moment I dropped my head, or when I was about to lift it."
Above: Wang Yun in Peking University
“看问题用不同视角,就能在同一图片中读解出不同心情”
p h o t o 杨弘训
王昀:承德,1986
Wang Yun: Chengde, 1986
“这张照片可以解读为王昀一不小心掉进坑里所显出的一脸无奈,或是从坑里爬出来瞬间所显露出的喜悦。
哈哈!”
王昀说,“这其实是我大学毕业那会调查古建时照的,刚看完桥底下,一露头被同学抓拍的。
那时候就想研究聚落,主要是想可以四处看看。
”上图:王昀在承德"You can say this is when I fell into the pity with frustration, or when I came out of it with joy. Haha!"
said Wang Yun, "This was acturally taken when I was investigating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fter college.
I had just measured the details under a bridge, and then my classmate took this when I came up. I wanted to study settlements since then,
with a simple purpose: travelling around." Above: Wang Yun in Chengde
“那时候我就想研究聚落”
p h o t o c o u r t e s y o f 王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