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行政法学视角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探析(1)论文

基于行政法学视角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探析(1)论文摘要:行政服务中心是现行行政体制下开展的一种新型行政工作制度和行政办事方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表现模式,其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效能政府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论文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行政服务中心是本世纪初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中出现的新鲜事物。
它有多个说法,有的地方叫做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的地方叫做行政代理中心,有的地方叫做政务大厅,一般正式文件里叫做行政服务中心。
不管其称谓如何,行政服务中心是现行行政体制下开展的一种新型行政工作制度和行政办事方式。
基本模式是:政府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将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和各类大众服务性工作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在这个通透式办公场所中,通过集中服务部门,集中服务项目,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机制,以良好的服务作风依法开展政务活动的一种便民方式。
它集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一站式办公等多种便民措施为一体,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防止以行政权力谋私。
现在,我国不少地方包括区县级单位都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涉及数千种政务工作。
如北京市18区县和43个政府部门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涉及各类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约2000余项。
根据20XX 年l月的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报告统计,全国建有2166个行政服务中心。
可见,行政服务中心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效能政府有极大研究意义;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行政服务中心出现的主要背景(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20XX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需要,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摘要】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和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进一步探讨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治理模式的革新以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
最后总结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发展和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积极影响,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借鉴、启发、重要性、影响、建设路径、实践案例、政府治理模式、绩效评估、重要意义、实践、展望1. 引言1.1 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克莱希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旨在解决传统公共服务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公平性不足、市民参与程度不高等。
该理论强调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倡导政府以市民为中心,提供更加贴近市民需求的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不再是单方面向市民提供服务,而应与市民一起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实现政府服务的民主化和市场化。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中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震动,对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民主参与原则,新公共服务理论使得政府更加注重市民的需求和体验,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培育了积极的政府服务文化,为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将新公共服务理论运用于政府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表明新公共服务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探索,更是一种实践创新,为政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推动了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1.22. 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性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践与理论思考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21 0 0年 7月
审批行 为 , 防止 “ 吃拿 卡 要 ” 通 过 对 行政 事 业 性 收 费 ,
( )职责范 围 , 2 政府所 属部 门进行 的行政 许可 、 行
政 审批进行 监督 、 理 和协 调 。随 着行 政 管理 体 制 改 管
政审 批服务 中心 , 早 起 源 于 英 国的 “ 站 式 ” 务 。 最 一 服 根据 国外 学 者 威 玛 等 人 的 定 义 , 一 站 式 ” 府 是 指 “ 政
“ 为所有顾客提供 一体化 的公共 服务。它允 许公 民、 企业和其他机构能够拥有 2 小时的全方位公共服务 , 4 无论 他们 在家 里 , 是办 公室 或者 是移 动 中” 还 。
1 .行 政 服 务 中心 的 提 出
行政 服务 中心 管理 模 式 , 又称 行 政 审批 中心或 行
自 19 99年 我 国 第 一 家 综 合 性 的 行 政 服 务 中 心— — “ 浙江 省金华 市 设 立全 国首 家 集 中办 事 大厅 产 生 以来 , 种 ‘ 这 一站式 办公 ’ 的新 型行 政 服务 机 构 已经 在全 国范围 内得到 普遍 建立 ” 。 天津市实行 的“ 一站式服 务” 是依 据《 行政许 可
21 00年 7月
J1 00 u.2 1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 N LO I N I NV R IY ( O ILS IN E ) O R A FTA JN U IE ST S C A CE C S
第 1 卷 第 4期 2
Vo . 2 No 4 1 1 .
关键 词 : 行政服务 中心 ;一站式办公 ; 一条龙服务 中图分类号 :C 3 . 9 1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 -3 9 2 1 )40 3 -5 0 84 3 ( 00 0 -3 3 0
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城市政务服务中心模式

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城市政务服务中心模式作者:郭巍张宁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6期一、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借鉴公共管理经历着从“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演变。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出来的全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对我们研究政务服务中心模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政策时应该着重强调他们服务于公民和授权于公民的职责。
”二、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政务服务中心模式(一)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政务服务中心的基本思路1、功能定位根据党的十七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精神,我们可以把城市政府服务中心定位于:一个基于部门职能分工基础上发挥集中办公、集成职能、集聚服务优势的“跨职能团队”和综合政务服务机构。
2、指导思想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的一个窗口工程,它的建立必须以“为公民服务”为核心和重心。
3、运行机制(1)公开机制为了保证行政审批或服务项目办理的透明和高效,服务中心应该实行承诺公开制度,即政务服务中心应就其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向申请人公开,并承诺严格按照公开内容办理相关审批或服务项目。
(2)审批机制充分授权审批。
推行各类公章进中心制度,进中心单位一律使用审批专用章。
对一些不能授权窗口审批的事项,由部门指定详细的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审批时限和负责人。
创新审批方式。
一是实行并联审批。
由中心牵头,相关部门与窗口配合,改原来的“串联式”分散作业为“并联式”统一操作,改原来的多头审批为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改原来的重复踏勘为一次性联合踏勘,形成政务服务“左右联动、上下互动、共同推动、相互促动”的新格局。
二是推行缺席默认制。
对拒绝参与或不接受牵头部门协调的部门,牵头部门按既定程序启动,认定缺席部门同意该项目的实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缺席部门承担。
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践与理论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践与理论思考【摘要】政府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行政服务中心的特点,经过调查分析,阐述了现阶段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善对策,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行政服务中心、特点、建设、对策一、前言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步深入,一种集中审批、统一办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运转模式悄然兴起,承载这一改革创新内容的新型实体行政服务中心于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行政服务中心所凸现的成效引人瞩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明显。
如何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效能,完善“一站式、一条龙”的审批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十分紧迫的一个全新课题。
二、行政服务中心的特点(一)改革了服务模式,转变了机关作风政府让具有审批事权的行政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对外优质服务,变过去“你求我办事”为“我为你服务”。
一方面推行大厅式集中审批服务;另一方面,将审批流程输入软件程序,推行网上审批电子监察。
大厅式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柜台式的敞开服务形式使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心理上与工作人员平等相处,而行使审批职能的窗口公务员的服务也更为人性化、合理化、规范化,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已在中心成为自觉行动;网上审批电子监察使各项审批活动实现了实时远程开展,使向基层延伸审批网络成为可能,也便于市监察局设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电子监察室进行实时监控、绩效评估和受理投诉,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电子控票使行政审批收费自由裁量权得到直接控制。
中心的创新带动了部门机关作风的转变,窗口诚信高效的运转和电子监察的实施,迫使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各部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理念随着中心建设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提高。
群众赞誉行政服务中心为“政府阳光超市”。
(二)创新了工作模式,促进了改革深化行政服务中心未成立之前,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只是在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内部进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改良”,各项工作“隐藏”在各部门的工作中,其深度和广度难以明鉴。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它主张以服务为中心,强调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加高效、灵活和个性化的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提倡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倡政府服务的民主化和市场化。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以市民为中心,强调政府服务应该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因人而异的服务;二是强调效率和灵活性,主张政府服务应该追求高效率和快捷性;三是提倡多元化的服务方式,鼓励政府与社会、企业和市民群众共同开展服务活动;四是强调民主参与和透明度,主张政府与市民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互动机制,促进政府服务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1. 市民参与和民主决策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市民参与和民主决策,主张政府应该更多地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利益。
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该建立起与市民的多种沟通渠道,鼓励市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各个环节,使政府服务更加贴近市民的实际需求。
政府应该主动向市民征求意见,开展民意调查和听证会,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市民参与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
2. 市场化和竞争机制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倡政府服务的政府化和市场化,主张政府应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服务的活力和创造力。
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该建立起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政府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和企业参与政府服务的提供,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好合作关系。
3.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监管,主张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政府服务的公正和公平。
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政府服务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政府服务的效能监督和行为规范。
政府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服务流程和责任制度,接受公众监督,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摘要:政府机构的设置应该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一致,对于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新公共服务的理论视角,立足于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分析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机制和阻力因素,提出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运行机制、核心理念和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机构改革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我国政府坚持的以公民为本的思想理念,注重公民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进行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对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基本观点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伯特˙B˙登哈特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一套理念。
根据登哈特夫妇的归纳,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1.1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对于公务员来说,越来越重要的是要利用基于价值的共同领导来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和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试图控制或掌控社会新的发展方向;1.2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促进建立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
这个目标不是要找到由个人选择驱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切地说,它是要创立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1.3 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项目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合作过程得到最有效并且最负责的实施;1.4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公共利益是就共同利益进行对话的结果,而不是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
因此,公务员不是仅仅关注“顾客”的需求,而是着重关注公民并且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1.5 责任并不简单公务员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法令和宪法、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1.6 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如果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其中的网络基于对所有人的尊重而通过合作和共同领导来运作的话,那么,从长远来看,它们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1.7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要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因为后一种管理者的行为似乎表明公共资金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研究硕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研究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Administrative Service英文题目:Centre in view of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辽宁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进行了标注,并表示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辽宁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学校须按照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管理,不得超越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任意处理。
保密(),在年后解密适用本授权书。
(保密:请在括号内划“√”)授权人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实践,也是公共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其宗旨是为公众提供便利、快捷、高效、透明的服务,其价值在于,它在整个体制无法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开辟出一块新的改革空间,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撕开了传统体制改革的铁幕。
行政服务中心从成立到现在,发展态势良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制度变革大环境,依靠行政命令推进发展的行政服务中心,在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
行政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的“一站式”服务(one-shop station),它所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