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客家方言对英语教学的优势调查

合集下载

客家方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迁移

客家方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迁移

客家⽅⾔在英语教学中的迁移2019-03-26摘要:经历千年之久的客家⽅⾔是中华民族语⾔中的⼀朵奇葩,但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负迁移作⽤也是显⽽易见的。

这为从事英语教学的客家⼈教师来说是⼀项新的挑战,克服地⽅英语教学的⼲扰也是他们的责任。

关键词:客家⽅⾔英语教学迁移⼀、前⾔以悠久、丰富、灿烂见称于世的中国⽂化,哺育着地球上⼈⼝最多的民族――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语⾔乃是我们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财富。

它是我国⽂化产⽣和发展的关键,其核⼼是它的语⾳和语法结构模式。

中华民族的语⾔多姿多彩,其中就有着浓厚地⽅⾊彩的⽅⾔,⽅⾔(也称乡⾳)是⼀种语⾔的地⽅变体,是语⾔的地域性变体。

我国主要有七⼤⽅⾔,其中就包括客家⽅⾔。

客家⽅⾔是客家民族共同使⽤的语⾔,⼜称“唐⾳”、“客⽅⾔”、“客话”或“客家话”。

客家⽅⾔的发⾳较为独特,它以梅县话为标准⾳,有六个⾳调,平、⼊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阳⼊,保留了六个古⼊声的韵尾。

⽽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和阳⼊两个声调类。

相对于其他语⾔体系,客家代代相传、延续千年⽽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的客家⽅⾔,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

不但对研究中国古汉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对说客家⽅⾔的英语教师有着深刻的影响。

⼆、客家⽅⾔在语⾳⽅⾯的迁移⾸先,先看⼀份英语专业班全体学⽣语⾳测试情况调查表:以上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客家⽅⾔在英语中的迁移作⽤。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名从事英语教学的客家⼈来说,肩负的责任尤为重⼤,既要发扬代代相传的客家⽅⾔的精华,⼜要克服客家⽅⾔在英语教学中迁移的负作⽤。

三、客家⽅⾔对听说能⼒的影响在语⾔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也是保证语⾔规范化和加强语⾔实践的重要⼿段,是提⾼语⾔交际能⼒的中⼼环节,因此,听⼒是掌握语⾔的基础,听⼒⼜是听和理解的总和。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是江西省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文化。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合进语言文化课程,让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同时了解本地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习俗。

我们可以选取当地的民俗节庆、传统民居等作为教学素材,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赣南客家民俗节庆来让学生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识。

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在赣南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先介绍节日的由来和历史文化背景,再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当地文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节庆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纳入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合理的交际实践掌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来讲解英语课程内容。

赣南传统的客家土楼是当地文化的代表之一,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实际建筑价值。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土楼为学习素材,搭建一个渐进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土楼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英语口语和阅读技能,同时还能够深入了解本地文化、增强自己的审美素养。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野,去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人们必须受到社会事物的影响,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

”组织学生走进田野去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本土文化。

在了解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可以使学生不仅学会英语,同时也对本地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需要积极地组织和策划本土化的英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帮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并热爱本地文化历史。

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体验。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调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调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2502020年21期总第513期ENGLISH ON CAMPUS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调习得的负迁移作用文/杨琪璿在运用客家方言进行表达时,不同语调的使用可形成对应的不同意义。

因此,声调对于客家方言的意义表达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

一、客家方言对英语语调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从客家方言实际分析,方言的声调除了阴、阳、上、去四声之外,还有阴入和阳入两个调类,语调主要为降调。

同样,在英语中声调的作用也很大,一般英语表达的声调分为升、降、升降及降升四种调类,这些不同的语调都会传达出对应的信息内容、态度、重点强调或者语法等,只有正确选择并使用调类,才能准确传达出想要表达的意义。

而客家方言的声调对于英语表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闽西学籍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会受到母语方言的影响,语调过于平缓,无法按照标准的声调表达出目标内容。

在英语表达中,短语和句子中多会出现不同的音高,而不同的语调只会表达出语气的差异,不会对句子的意义产生影响。

而客家方言则通过不同的声调变化来区别词的意义,这与英语截然不同。

客家学生在母语的影响下,很难准确表现出英语声调的高低变化,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以较为平缓的语调进行英语表达,如此也难以准确表现出语句的情感特点。

1. 难以区分英语爆破音的清与浊。

英语和方言中都有爆破音这一音素,发音的位置也相同。

英语中的爆破音主要以声带是否震动作为区分条件,声带震动产生的是浊音,不震动产生出的是清音。

而方言中的爆破音主要看是否送气,发出的音都是清辅音,没有浊音。

因此,当学生在想要发英语的浊爆破音时,无法在声带压缩阶段便准确震动声带,从而发出了方言中不送气的清音。

2. 用客家方言中的[s]代替英语中相似的音/s/和/θ/。

这三个音素都是轻擦音,听起来音色也较为接近,因此大多数的客家学生都会把英语中的/s/和/θ/音,读成方言中的[s]。

但从发音的口腔位置来看,这三个音的发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客家方言对英语教学的优势调查

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客家方言对英语教学的优势调查

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客家方言对英语教学的优势调查
魏红梅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基于通过英语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在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就客家方言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做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客家方言对学生学习英语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在语音、单词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可能优势.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紧密联系、准确有效地利用客家方言和英语的优势去达到外语理解、表达和交流目的,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总页数】6页(P108-113)
【作者】魏红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41
【相关文献】
1.语言接触视角下方言研究的新思路——评《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 [J], 甘甲才;
2.语言接触视角下方言研究的新思路--评《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
究》 [J], 甘甲才
3.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下客家方言对英语教学的优势调查 [J], 魏红梅;
4.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J], 张杰
5.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广西客家方言使用态度调查研究 [J], 庞晶美; 梁天秦; 吴晓静; 张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如何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及实践效果。

在背景介绍中,介绍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研究意义部分说明了将客家民俗文化元素引入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在首先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等;其次分析了客家民俗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方式和方法,进而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探索部分,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将客家民俗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并进行效果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该探索的意义和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进一步应用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潜力。

【关键词】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英语专业教学、融合、探索、实践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估、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

它包括客家人的传统服饰、饮食习俗、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客家人勤劳朴实、传统守望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文化体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对多元文化的能力。

探索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结束。

1.2 研究意义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特色。

通过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这种融合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研究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也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通过探索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多元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

16现代交际·2019年4期基金项目:2018年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18355)。

作者简介:范瑶,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毛军社,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和跨文化交际;吴沙沙,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范瑶 毛军社 吴沙沙(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关注,但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严重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原因,探讨了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阐述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大意义,旨在活跃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赣南客家民俗文化 融入 英语专业教学 探索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16-0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虽然师生们普遍关注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但英语教学中现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严重问题。

而外语专业毕业生肩负着文化交流的重任,很多毕业生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使者,这一身份不仅要求他们积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更要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刻不容缓。

一、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内涵赣南地区位于江西南部,是著名的红色文化创新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该地区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积淀深厚,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还建有“客家文化城”。

粤语优势促进英语语言核心素养发展

粤语优势促进英语语言核心素养发展

粤语优势促进英语语言核心素养发展作者:吴晓平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30期摘要:本文依据优势教育理论及语言核心素养,在一线教学中,发挥粤语在环境、文化、语言等优势,设计调查问卷、学习工具等开展英语听说及词汇为主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粤语优势;英语语言核心素养;英语借词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12.8《课程总目标》中说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鲁子问教授也在他的《试论优势教育》一文中指出优势教育是引导学习者基于自身优势进行学习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实践行为。

学习英语的优势领域则同时涵盖了内在优势中的经历要素优势和外在优势中的社会要素优势。

广州是清末时期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作为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初20年我国对外开放进行经济贸易交流的南大门。

英语对粤语的影响由来已久,期间输入了不少英语借词。

在英语教学中,基于粤语历史、产生地域、文化、环境等优势发挥粤语正迁移的作用,促进语言核心素养的发展。

这与《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研究》(史莹娟)中所提到的关于元认知的宽度及广度对学生新知识的习得速度与效度成正比一说不谋而合。

在2016年末,我们在本校大面积开展了有针对性地问卷调查,由统计结果可知,大约一半参与调查的老师能够认识到粤语和英语的发音存在相似性,也认为母语与英语的相似性有利于他们的英语教学。

然而,他们甚少利用这一相似性(如谐音教学法)实践于英语教学。

参与问卷调查的英语师生中大部分是对粤语非常熟悉的,但仅有一半师生能认识到粤语和英语的相似性,近80%参与问卷调查的英语教师很少使用粤语谐音法教授英语单词。

本文正是一次调查结果,对所任教的广州市初中(涵盖初一至初三)学生开展相关优势的教学行动研究。

希望深入开展粤语发音和英语发音的研究,着重课堂上的实践,为英语教学的师生提供更多的实例参考,增强他们运用母语优势教授英语的信心,促进学生英语习得能力及英语语言核心素养,令更多英语师生体验到这一优势。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对策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对策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对策【摘要】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在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以及可能的负迁移因素。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教学对策建议,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克服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障碍。

通过深度分析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强调了教学改进的必要性,为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提升教学效果,促进语音学习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客家方言、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教学对策、语音特点、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深度影响、教学改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客家方言在发音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例如声母清擦音化、韵母多元化、声调变化等,这些和英语的音系结构有所不同,容易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时产生混淆或错误,并且难以纠正。

研究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英语语音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母语背景对学习英语语音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发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有必要深入研究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探索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2 研究意义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对策引言:通过深入研究客家方言与英语语音学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客家方言对他们的语音学习产生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语音学习效果。

通过教学对策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语音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研究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1. 声母的转移:客家方言中的声母系统与英语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习者很容易将客家方言中的声母音素误用到英语语音学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 4月 第 2期
兴 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 报
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Pr. 2018 No.2
语 言核 心素养视 角下客家方言对英语教 学的优 势调查
魏 红梅
(广东省 外语艺 术职 业学 院 , 广东 广 州 510507)
dialect has certain positive efects on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since Hakka dialect and English have some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pro—
nunciation,vocabulary and gram mar.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these advantages ofHakka dialect in their English learn ing SO as,to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cultivate their linguistic literacy.
摘 要 :基于通过英语 学科教 学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在语言核心素养视 角下 ,就客 家方言在 英语教 学 中的优 势做 了问卷调 查 并进行 定量 分析 ,结果发 现 :客 家方言 对 学生学 习英语 具有 一 定的积 极 促进 作 用 ,在语 音 、单词 和语 法等 方 面都 存在 一 些 可能优 势 。 因此 ,在 英语教 学过 程 中,教 师应 该 引导 学 生注意观 察 、紧 密联 系、准确 有效 地利 用客 家方言和 英语 的优 势去 达到 外语 理解 、表 达和 交流 目的 ,了解 外国的风俗习惯 ,提高跨文化 交际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从而更好地 实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
Key words:linguistic literacy;Hakka dialect;English teaching;streng ths;language transfer
一 、 引 言 近年 来 ,核心 素养成 为 了教育 界研 究讨 论 的 热 门话题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
· l08
2018年
魏红梅 语言核心素养视 角下客 家方言对英语教学的优 势调查
第 2期
教 学结 合进 行 培养 ,只有将 核 心 素养 的框 架理 念 紧密联 系并 有效 贯 穿在 各学 科指 向核心 素 养培 养 的教学过程 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 养 全 面发展 的人 。因此 ,为 了配合 学生 发展 核心 素 养的实现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课程 ,其学科核心素 养培养方向也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 中体 现 。
W EI Hongme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Guangdong 5 10507) Abstract:In line with the cal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through English teaching,this paper will repor t a study on the strengths of Hakka dialect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literacy.The survey data reveal that Hakka
果 ,核心 素养 以培养 “全面 发展 的人 ”为核 心 ,分为 文 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 与 3个方 面_ll。如教育 家 们所知 ,学 生 的核 心素 养需 要与 当前 的各 学科
收稿 日期 :20l8— 04— 03 基金项 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培养 中小学生英语语 言核心素养的优势 研 究”(2015ZQJK034)研 究成果之 一 。 作者 简 介 :魏 红 梅 (1967一 ),女 ,广 东梅 州人 ,广 东省 外语 艺术 职 业 学院 基础 教 育 学 院 英语 副 教 授 ,英 国利 兹 大学英 语教 学硕 士研 究生 (MA TESOL),英领 馆 文化教 育处 与广 东省 教 育厅合 作 项 目组 PETT赴 英培 训成 员 ;主要研 究方 向为二语 习得 、语 言 学、英语语 言教 学与教 法 、教 师培训 。
随着 经 济全 球化 的 日益 推进 以及 “一 带 一路 ” 的战略实施 ,跨文化交际能力早 已成为我国人才 培养 中一个必不可少的 目标体系。外语素养是能 够根 据 自己的愿望 和 需求 ,通 过 口头 或 书面 等语 言形式 ,运用其他语言实现理解 、表达和交流[2 1。英 语 是 中国学生 学 习的 主要外 语 ,也 是 世界 上最 多 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 言。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必须 认 真 思考 如何 在教 学过 程 中有 效利 用学 生 已掌 握 的语 言优 势去 促进 英语 教学 ,更好 地 培养 学生 的 跨 文化 交 际能 力和语 言 核心 素 养『31,从 而真 正实 现 中 国学 生发 展 的核 心素 养 。本 文将 基 于英语 学 科 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 ,从语言核心素养视角 ,就客 家 方 言在英 语教 学 中 的优势 所 做 的问卷 调查 加 以 分 析报 告 。
关键 词 :语 言核 心素 养 ;客 家方 言 ;英语教 学 ;优 势 ;语 言迁移 文 章编 号 :1 009-.0673(201 8)02一 O1 08— 06 中 图分 类号 :G633.41 文 献标识 码 :A
A Study on the Strengths of Hakka Dialect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Litera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