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3

合集下载

七年级政治有序的社会PPT课件

七年级政治有序的社会PPT课件

-
11

目 道德
法律
不 产生
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地 由国家制定 形成
同 发挥作用的 信念、习俗、社会舆论 国家强制力 保障
点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广,但不同阶 在全国范围内
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对全体社会成
并非某种道德为全体人 员具有普遍约
民所遵奉
束力
相 都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有约束作用 同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 点
-
7
结合“社会行为规则兄弟座谈会”的材料 概括法律的第一个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案例分析:张大爷年届古稀,疾病缠身,丧失了劳动能 力。他虽然有三个儿子,却相互推委,不给张大爷赡养费。 张大爷只好东筹西借,艰难度 日。邻里乡亲纷纷指责张 大爷的儿子是“不孝之子”,但他们无动于衷。在乡亲们 的支持下,张大爷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法庭判决三个儿 子按时给付张大爷赡养费。三兄弟懊悔地说:“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乡亲们说:“还是靠法律才能解决问题。”
-
8
◆邻里乡亲指责三兄弟,意在:( )
A.谴责他们的不孝行为 B.规劝他们尽孝心 C.惩罚他们的不孝行为 ◆张大爷的赡养问题,最终依靠法律才得到解决,其 原因是:( ) A.法律具有强制力 B.法律能够起到道德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C.法律的作用是万能的
-
9
看图说话:法律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威慑力?
-
4
一、法律的特征
阅读活动:学生阅读第一个◎下面的“社会行为规则兄弟 座谈会”有关内容,了解道德、纪律、法律产生的方式的不同 。
比较内容
产生方式
守则、纪律
由部门制定
道德 法律
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地形成 由国家制定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有序的世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有序的世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有序的世界》教案(一)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浙教版(2023)【教材分析】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后才能使用。

数据编码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项基础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家提倡创新创造精神和信息化教育,本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来参与数字化社会的竞争力,响应了课程标准中“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与秩序的科学基础”的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序,了解生活中有序的事物和现象,如数字顺序、字母顺序、时间顺序等,并能通过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排序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有序性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追求有序、有条理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学生。

四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的信息科技课堂学习,已经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设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受到编码的存在,理解了编码与数据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感知唯一标识”和“编码的作用”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建立通过编码让事物变得有序的认知,进一步了解编码唯一标识的重要性,增强信息素养和数据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有序的定义和理解2. 生活中的有序现象举例3. 计算机中的排序操作【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无序和有序的图片,如乱七八糟的书架和整齐排列的书,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区别。

2. 讲解有序的概念(10分钟)教师解释什么是有序,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或现象是否有序,如数字从小到大,字母从A到Z,时间从早到晚等。

3. 生活中的有序现象(15分钟)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有序现象,如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日历中的日期排列、超市的商品摆放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发现的其他有序现象。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一课时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探究,让学生理解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则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规则。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提高自控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不同情境、各种生活场景、图片、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感受我们的社会是有序的,社会的有序运行需要靠规则维护,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社会的有序运行靠各种规则维护,树立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情景、材料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设疑)从我们生活的社会现象中,具有哪些特点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再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有序运行规则。

——导出课名《有序的社会》。

(学生游戏)五只栓有细线的乒乓球,怎样才能从只能容纳一个乒乓球的瓶口顺利拉出呢?表演后回答(定好规则,按照次序拉出),(学生谈在运动会中,对运动规则的体验。

)展示各种社会公共秩序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有序或无序现象,要靠什么来保障?是什么在维护我们社会的有序运行吗?引出课目——社会有序靠规则讲授新课1、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社会生活中既存在有序现象,也存在无序现象,但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有序地的社会。

)这也是本课时的第一个观点性内容。

2、结合教材中六幅对比图思考同一场所出现不同秩序的原因是什么?(在于人们是否遵守各种规则)。

并完成后面相关内容3、(教师进一步层层深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社会有序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遵守各种规则。

那么,什么是规则?又有哪些规则呢?进入本课的探究环节,也是重点内容。

4、情景一的探究:请欣赏小品《小明的想法》,并完成相关内容。

5、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规则保证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6、小明的行为主要靠什么来规范呢?(纪律)板书7、教师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只不过,有时纪律的作用突出一些,有时道德的作用突出一些”过渡到:8、情景二《小伙子的脸红》的探究:此情景中出现了那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又是怎样解决的?小伙子为什么脸红?(学生交流讨论)9、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理解“道德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吗?”(道德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能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它通过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约束人们的行为,是规范我们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的重要行为规则。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大体知识温习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大体知识温习

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七年级使用时间:2015-3-24 主备人:孙华审核人:使用人:孙华课题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基本知识复习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教学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导学单导学案教学流程教学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学过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一、基本知识复习1.在社会生活中,维护社会有序运行靠的是什么?答: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则有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

其中法律是最强有力的(它具有强制力)。

这些规则共同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行。

2.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依靠国家制定,并且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本质)。

3.我国法律的本质、作用和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答(1)我国法律本质上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作用: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打击违法犯罪,有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稳定,规范人们的行为。

(3)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为什么说法律具有强有力?答:因为法律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强有力地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法律具有强制力。

5.道德和法律有何区别和联系?复备栏。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1课时 社会有序靠规则)课件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1课时 社会有序靠规则)课件
下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后,我们必须按时就寝;……
请输入您要的 文字
为什么要有规 则?
有规则才会有秩序, 有秩序社会才能正常 运行,社会正常运行, 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各种大大小小系统正常运行的 规则称为社会规则,主要包括社会管理 规则、职业规则、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 等。
社会生活有很多 规则
学校
纪律
本课小
结含

规分

类 特
点含
社会规 义


社会规则的容作用
遵守规则的核心在于“自律”
成文规定 书面形式,法律,规章制度(中
学生守则)
不成文规定约定俗成 道德规范,民族风

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约束性
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 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
早晨,起床铃响了,我们就得按时起床, 否则就违反了班规校纪和中学生守则;
起床后,我们就得穿衣、洗脸、漱口、梳头, 要是都没有穿好衣服,或者没有洗干净脸,或者 没有梳好头发,就冲进教室,别的人会笑话我们, 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遵守社会规则的核 心在于“自律”
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各 项社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 会良好运行,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法律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内心的拥护和
如何维真护诚法的律的信权仰威?
•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 • 深识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社会有序靠 规则
有序的社会
第一课时 社会有序 靠规则
道德与 法治
其实,在老虎伤人事件之前,人们普 遍都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如红灯不能 过马路,车辆不能超载,进入景区要 遵守管理规定等,但是因为侥幸心理 或者贪图方便等因素,一些人往往率 性而为,于是就产生了一个个不守规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第3课时)情境探究型教案 陕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第3课时)情境探究型教案 陕教版

有序的社会【教学目标】:1.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向学生出示我国依法治国取得显著成就的资料或图片,引人本课主题:依法治国是根本。

★导学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能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教师补充讲述教材第三目第一个◎下的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陈某的建房行为是否违法?请陈述理由。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有同学认为陈某的建房行为是合法的,原因是经过县建委和土地局的批准,拿到了土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许可证;认为不合法的原因是陈某的建房行为违反了《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

事实上,陈某的建房行为是违法的。

因为,政府行政也要依法办事,县建委和土地局的批准本身就是违法的。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一个◎下的两个◆相关内容。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小结: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陈某能讨回公道,获得应有的赔偿。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都必须遵守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老百姓也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组织课堂竞赛: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知道的法律名称多。

教师:我国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体育、卫生、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

那么,我国制定和完善这些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使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力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利益;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教案陕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教案陕教版

有序的社会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确认识社会”第3节内容,由三框组成: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以及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自觉地遵守法律。

提高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依法治国是根本。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说课稿1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说课稿1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序的社会》是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有序性,以及有序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秩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法治意识,对于社会秩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社会秩序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社会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社会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秩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2.难点:深层次理解社会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秩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展示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社会秩序混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给学生发放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秩序。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社会秩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5.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文章,加深对社会秩序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社会秩序的内涵、外延,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1课时 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设计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1课时 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设计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1课时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社会有序靠规则。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规则与秩序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有序靠规则,从而树立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于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如何遵守规则等问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与秩序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规则与秩序的关系,认识到社会有序靠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观念,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规则与秩序的关系,社会有序靠规则。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树立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4.小组讨论题: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社会秩序混乱的图片,如交通拥堵、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社会有序靠规则。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生活中,你遵守规则吗?为什么?(2)你觉得规则对社会的秩序有什么作用?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规则与秩序关系的认识。

陕教政治七年级下第11课《有序的社会》复习课件

陕教政治七年级下第11课《有序的社会》复习课件

• 阅读课文p30完成“情境一”的相关内容。
• 思考:哪些秩序保证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
• 保证班级、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要靠 规则。要靠道德(如同学们的自觉性), 要靠班规、校规校纪、《中小学生守则》 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规则、要靠法 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Nhomakorabea师法等)
•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纪律、 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着社会的有序运
• 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必须要有秩序,有秩 序必须守规则;要使整个社会顺利运行和
发展,也得有规则作保证,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探讨的主题。
• 学生观看下图,思考为什么在同一个场所 会出现不同情况?完成p30的内容。
• 在同一场所之所以出现不同情况的原因在 于人们是否遵守规则。社会生活中既存在
• 同学们还能列举几个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事例吗?
• 阅读课文p31“情境三”的内容
• 分析情境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 怎样解决的?
• 有些影响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单靠人 们的信念和社会舆论是不能解决的,必须 要有强制的力量才能解决,这就要靠法律。 正如“情境三”中制止几个不法青年的行 为、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就是靠法律的力 量。
• 法律强有力维护社会秩序的事例。
•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班级、学校 或整个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都离不开具 体的规则,离不开道德和法律,这些规范 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离开了这些规范,社 会就无序可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养成 遵守各种规则的良好习惯。
着有序现象,也存在着无序现象,但我们 的社会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有序的社会。
• 同学们都希望生活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 不希望社会出现无序的状态。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乐队没有指挥, 就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总之,没 有规则(规矩)就会导致混乱。规则是社 会有序的重要保证。那么,在现实生活中, 有哪些规则呢?

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

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

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篇一:七年级政治导学案有序地社会第十一课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学习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预习案):【知识梳理,突出重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知识梳理部分)1、依法治国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要求。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宪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律效力。

4、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社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依法治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师生互动】(学生10分钟个体展示,教师视机启发、引导,检查预习情况)探究一道德、纪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探究二道德和法律分别靠什么维护社会秩序?【第三环节】课后巩固(训练案)【课堂检测,落实新知】(学生独立闭卷完成,存在问题集中解答,作业纠错)一、选择题1.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人们之间要讲道德 B.社会生活要有共同准则C.事事处处要遵守交通规则 D.遇事要谦恭礼让2.“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 A.无规矩也能成方圆 B.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C.有无规矩一个样D.有规矩容易束缚人们的手脚3.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包括()①.法律②.道德③.习惯、信念④.纪律、规章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B.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5.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规则有()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②《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和纪律④学校对各种违纪学生的体罚决定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017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教案

2017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教案

2017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教案设计:余培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爱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

2、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适应。

3、知识: 明白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

【学习重难点】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爱护。

【学法指引】自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前预备】师预备有关社会有序和无序的图片与资料,生搜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导语:教师出示有关上海世博园中中国游客的一些不守秩序的表现,学生看完后有何感受?这确实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预习导引】一、自学要求:细心阅读课本第29---32页的上半页,勾画出重点语句,并用心体会其含义。

二、阅读有关内容,摸索并完成下列咨询题。

1、法律作为最强有力的规则,它过滤了有害的杂质,击碎了罪责,爱护了人民。

它__________着人们的行为,_____________着社会的有序运行。

2、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差不多上社会生活中的行为________。

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靠人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的力量来爱护社会秩序。

3、人们只有遵守各种_______,才能爱护社会的有序。

4、在爱护社会有序运行的社会规则中,_______是最强有力的。

预习后所生成的咨询题是:学生评判:学科长评判:教师评判:【合作探究】活动一:看一看讲一讲观看课本29页的6幅彩图,二人一组对学,讨论完成后面的习题,然后小组内交流并评判。

活动二:对比检查结合课本30页小明的方法及学生搜集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比检查,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还有那些需要改进?分小组交流,学科长评判。

活动三:议一议请学生阅读课本31—32页的情境二和三,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现,教师评判。

【当堂检测】1、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能够和不能够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能够和应该如何样做,不能够和不应该如何样做,我们将其统称为()A.风俗B.社会风貌C.规则D.适应2.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要紧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
《依法治国是根本》导学案
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下)科目:政治
第 1 课时编者韩萍备课组长唐超审核吴佳
学习目标:
1、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学习重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学习难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导入:案例
第一环节:自主预习
1、学生通读课文p36_42将符号数字化,知识条理化。

勾画重要的词句,将能解答问题进行填空、选择,不能解答的划“?”,留待后面解答并完成练习册的填空、选择。

2、在书中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①为什么是依法治国?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提出和确立的时间?③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④依法治国怎样才能落到实处?
3、学科长检查、纠错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1、讨论交流P36农民陈某的案例并完成相关问题。

结论: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2、列举你说知道的法律名称?我国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的目的是?
3、讨论为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参看P42宪法知识点)
4、实施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参看P38最后◎的第一二◆的知识点)
第三环节:反馈矫正
填空
3、依法治国是建设()国家,实现国家()的根本要求。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5、与其他法律相比较,宪法在我国法律中居于()地位,宪法具有()法律效力。

6、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和()
7、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从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
8、依法治国是()的重要体现,是()的重要标志。

选择:
1、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的基本国策②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标志④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位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刑法
D、民法
3、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A、宪法包含着普通法律
B、普通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4、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有()
①什么是犯罪②国家的根本任务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④国家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宪法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依法治国是()
A、毫不相干的两回事
B、不可分割的
C、根本对立的
D、可以互相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