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Jan.2010Vol.31

No.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佘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 )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的成长现象,波特(Porter,1998)将之归纳为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马歇尔的研究表明了产业群集与外部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他因此而得出结论:产业群集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解释产业群集形成的现象。此后,经济学界将马歇尔关于产业群集的理论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创新和技术外溢三个关键性因素[1]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群集的现象,并将产业群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本身的简单规模扩张而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个阶段是因为某大企业出现于某一区域而引发出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韦伯将产业群集归纳为四个因素,即技术制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和经济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克鲁格曼则对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这个因素只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作用,并借用萨缪尔森的天使的寓言

阐述了产业群集现象,认为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家之间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波特则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群集更多地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在这一两家企业的刺激下引致出其它同类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产业群集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施蒂格勒等经济学家却对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假定产业规模不变),则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这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在施蒂格勒看来,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信息的流动,并增强了企业间的信任,进而使得企业之间签订专业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合约变得简单[2]。所以,根据科斯理论,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组织规模因此而缩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限制的有效组织方式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经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些关注还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等传统的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即通过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协同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从内部引致创新。在传统产业为主

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依托较大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研究开发能力是中小企业突破创新困境的可行之策。另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外生的,即技术能力的引入构成了外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从外生创新能力看,一些学者论述了集群与跨国公司等技术领先者在生产链条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从而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模仿和学习的机会。然而,内生型创新能力的生长局限于产业集群本身的创新性质或集群内领先的大企业的存在,而外生型创新能力则依赖于跨国公司或跨地区的“巨无霸”企业的进入[3]。事实上,现实中的大多数产业集群既没有内生型创新能力,也不具备外生型创新条件。波特的大量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内部并不天然地具备创新能力。因此,如何使创新能力在这些产业集群中成长起来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这是关系到大多数中小企业集群的生存和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路径分析

本文以不具备内生型和外生型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地方政府作用下的技术创新组织市场化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观点,并以中山市小榄镇产业集群的创新实践来检验笔者的看法,旨在为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关决策参考。

(一)地方政府充当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倡导者”

我国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已表明产业集群在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产业集群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能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往往易陷入“囚徒困境”的被动局面,原因包括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不足以承担研发工作、研发的风险太大、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经济外在性、产权保护程度不高和理性经济人固有的“搭便车”思想等。应该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从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和“第三意大利”也许能得到启发: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得益于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而“第三意大利”的壮大则有赖于非政府的公众和私人中介机构的参与[4]。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第三意大利”发展模式的条件尚不十分成熟,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模式却对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赫瑞格尔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不可能同时承担自身发展的所有任务。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持,在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地方政府充当产业集群的外部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除了鼓励社会自主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发挥政府的资源、信息和组织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从而使政府间接进入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当然,政府介入企业的运作中会对市场机制产生扭曲,但与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陷入“囚徒困境”相比,其代价是值得的,这也可以看作是“帕累托改进”的次优选择。而且,随着市场化的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研发服务的研发机构的日益成熟,政府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退出,使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渐渐消失。

(二)加速技术扩散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关键创新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加速技术的扩散,这是创新组织得以生存和产业集群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而其中扩大创新组织的有效供给和产业集群企业的有效需求是技术快速扩散的有力保障。所以,一方面,创新组织要加强自己的研发能力,提高技术产品的实用性和改善技术产品转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创新组织要帮助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加强其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增加中小企业对新技术的兴趣,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地掌握新技术,从而增强新技术设备和新产品设计的深层次开发和应用,并健全创新成果的售后服务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再开发项目。随着创新组织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从而使创新组织的功能发生结构性的调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创新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为创新组织带来了“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与自己单独研发相比,同创新组织合作会使自身的研发成本大大降低。创新组织和产业集群企业的长期互动使创新活动变得日益活跃:第一,当企业家感受到创新成果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观察到创新组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的事实后,将不断加强本企业的技术引进,并随着企业技术与资本的不断积累,企业进一步对新技术模仿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由此激发出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某种冲动。第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处于竞争前沿的大企业越来越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