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沪教版化学九上4.2《碳》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上教版九级化学说课稿 碳【推荐下载】

上教版九级化学说课稿 碳【推荐下载】

上教版九级化学说课稿碳碳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的课题为《碳》,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的内容。

先教材分析。

“碳”是继氧气学习后又一节有关非金属单质的内容,本节课以碳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掌握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科素养,为后阶段学习碳的氧化物和其它碳的化合物作铺垫。

再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在生活中常会用到含碳的物质,但不知道碳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实验探究方法,初步形成了化学学科思想,作为初学者,非常喜欢做实验,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

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节课从生活中的碳引入,运用实验进行研究,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要达成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掌握碳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实验探究,对比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学科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美学的角度看碳的微观结构,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本课重点:碳的性质,难点:学科思想的形成。

如何有效的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从化学研究物质的方法中得到启示。

通过观察学生身边各种含碳单质的物质的用途,寻找背后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并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是否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呢?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研究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生活经验、观看视频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研究物质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此活动中落实本节课的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最后通过观看碳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推理,找到问题的答案:碳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元素组成相同,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微观结构不同,从而得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用途源于性质、性质源于结构”的学科思想,感悟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对比方法获取知识。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收敛”,最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同素异形体 课件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同素异形体 课件
单质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2、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因此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单质(纯净物) 也可以是几种单质所形成的混合物。
3、臭氧变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臭氧和氧气量杂质组成
木炭、炭黑、焦炭、活性炭
吸附作用:气体或溶液里的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的作用 是物理变化
4、某自来水厂为了减少自来水中的某些杂质对人体 的危害,用活性炭代替明矾,因为活性炭具有_吸__附___ 性。
5、战争中空军袭击发电厂时,曾使用 “石墨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
设备上,使设备短路而停电。这是利用了石墨的_C_____。
A. 可燃性 B. 还原性 C. 导电性 D. 润滑性
一:金刚石 石墨 4.2-1 碳 同素异形体
实验探究
实验
现象
结论
1、用金刚钻在玻 金刚钻留下很深的 璃片上划一下;2、 划痕, 刀片在玻璃片上划 刀片没有留下划痕 一下;3、铅笔芯 铅笔芯没有留下划 在玻璃片上划一下。痕
金刚石质硬 石墨软
1、用小刀削下一 些铅笔芯;2、用 手触摸铅笔芯。
用2B铅笔芯串联 一个电路
吸附剂
焦炭 冶炼金属、生产水煤气(H2+CO) 炭黑 油墨、颜料、橡胶轮胎中的填充剂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C_____。
A. 甲烷和金刚石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 金刚石、石墨和C60 D. 白磷和五氧化二磷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_C__
A.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2、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3、碳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C60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 课件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 课件

猜想①
CuO、Cu
计算式
mCu m样品
测定红褐色固体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
猜想①
CuO、Cu
测定原理
测出铜的质量 将铜充分反应
原理(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设计方案
铜与氧气反应 铜与盐溶液反应
CuO与硫酸反应
取样称量,向样品中通入足量的氧气,直至 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称量。
取样称量,向样品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过滤,取滤渣,洗涤,烘干,称量。
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
提提出出问问题题:红褐作色出假固设体的组制成定成计分划是什么?
作搜出集假证设据: ①解Cu释O问、题Cu
表达交流
② C、Cu③ C、CuO、
Cu
探究红褐色固体的组成成分
实验试剂:铜、红褐色固体样品、 稀硫酸或稀盐酸 _实_验__仪___器__:__试__管__、__酒__精__灯_ 简便、节能、绿色环保
ANKH
资料: 孔雀石是一种蓝绿色固体,被
称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古埃及人炼铜时,不断地向窖 炉投放木炭和孔雀石,重复操作, 熔化的铜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到炉底, 得到铜块。
Cu2(OH)2CO3
2CuO + CO2↑+ H2O
古埃及探“铜”之旅
炼铜产物的成分探究
上海市淞谊中学 周静
取样称量,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过滤,取滤渣,洗涤,烘干,称量。
测定红褐色固体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
猜想①
简便、Cu节O、能C、u绿色环保
测 定 原 理 间接测出铜的质量——测氧化铜的质量
原理(利用物质的性质应 CuO与C反应
取样称量,通入足量的H2加热反应,称 反应后固体质量(吸收生成的H2O的质量)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4-2 碳 同素异形体(1)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4-2 碳 同素异形体(1)

4.2 碳同素异形体(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互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知道同素异形现象以及几组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3)知道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投影照片以及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和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知道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概念的辨析。

2.难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概念的辨析和实际应用解题。

三.教学过程:。

最新秋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碳》教案2.doc

最新秋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碳》教案2.doc

4.2 碳(共3课时)第2课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设计思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学生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学生虽然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一些,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

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与前面化学物质的联系起来,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完善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中作用的认识,完善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作用的认识。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教学设计以化学性质为中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验着手,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结合性质与用途,使性质、用途紧密联系。

一氧化碳还原性教学难点的突破,从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组成差异入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与失氧分析,使学生认识由于在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使它们的性质大不相同,一氧化碳还可夺取氧,具有还原性。

并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分析。

通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当中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理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2. 过程与方法(1)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认识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2)通过有关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和由现象分析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2)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进行生命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四、教学用品药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等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集气瓶等媒体:电脑、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2. 流程说明[1] 写出木炭与氧气(足量、不足量)、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 课件 (1)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 课件 (1)

向一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 中倒入约占1/3体积的氢氧化钠溶 液,盖上玻璃片,充分震荡,然后 将集气瓶倒转。观察现象。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A
B
C
D
2、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 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 你挥挥衣袖,融化冰川融化雪海。 那舞台上翻滚的仙气,是你跳动的舞姿; 那汽水瓶里的精灵,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在有云无雨的日子里 , 人们期盼你化作甘霖; 在烈火肆虐的火场 ,你用身躯扑灭大火。 在空气家族中你很有分量, 却甘愿占有一小片空间。 在你尽情挥洒之时 ,你垒起的温室将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悄悄的你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
事情
气候 ———从我做起
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灭火
制造碳酸饮料
人工降雨等
温室肥料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CO2气体 加压
降温
无色液体
101KPa 升华 - 78C0
压缩
降温
干冰
雪花状固体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干冰”,易升华。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
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
可用于人工降雨、
神奇之“冰”
•你能否用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 实验来证明呢?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严谨吗?
你的收获
一、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如何没有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 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4.2 碳 导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4.2 碳 导学案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Ⅰ;Ⅱ。

②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附近,若则已满了。

③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Ⅰ.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g。

Ⅱ.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Ⅲ.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

【知识梳理】一、碳的单质物理性质用途金刚石天然物质里最硬的物质,硬度高做装饰品、制钻头和切割玻璃、大理石石墨质很软、滑腻、熔点高、导电、传热高温润滑剂,电极,制铅笔芯,坩埚等C60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辨析】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绝不可能是化合物。

(1)同素异形体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反应性相似,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布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

【思考】同素异形体之间相互转换,属于(物理/化学)变化。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①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②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氧气O2、臭氧O3③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红磷、白磷2.无定形碳: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用途做燃料做燃料,冶炼生铁吸附剂,防毒面具墨汁,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1)结合无定形碳的用途,思考分别利用了碳的哪些性质?【思考】无定形碳(是/否)属于同素异形体。

(2)活性炭的吸附原理:活性炭、木炭上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跟气体或溶液接触的表面积大,所以一般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吸附剂。

【例题精讲】例1.美军在轰炸南联盟时,使用了一种石墨集束炸弹,用来破坏对方的供电系统,这说明石墨具有()A.导热性B.导电性C.软D.润滑作用【举一反三】1.碳元素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碳同素异形体》_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碳同素异形体》_0

碳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第四章第二节《碳》的第一课时,碳是继氧气学习后又一节相关非金属单质的内容,本节课以碳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掌握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为后阶段学习碳的氧化物和其它碳的化合物作铺垫。

本节课所涉及的金刚石、石墨等物质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涉及到的知识点也特别的琐碎,如一一给出,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若采用教师单调讲解的方式,学生也会觉得比较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本节课将需掌握的知识以才艺PK的方式表现给学生,贴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培养了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并实行归纳整理的水平。

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是初三阶段的学习重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但是教材上的实验现象不明显且所需时间较长,所以实行了实验改进。

并且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着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二、教学目标1、理解金刚石、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C60的结构、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

3、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4、通过对各物质用途的学习,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素异形体概念,活性炭吸附性与用途。

教学难点:同素异形体概念。

四、教学资源药品:活性炭粉、红墨水等。

仪器:试管、玻璃棒、棉花、药匙、电学仪器等。

媒体:电脑、投影仪、PPT。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一、碳的单质结构(决定)物理性质(决定)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天然最硬饰品;钻头,切割玻璃等石墨质软;导电性好;熔点高;滑腻铅笔芯;电极;坩埚;润滑剂C60二、同素异形体定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的单质。

三、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吸附性。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 课件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 课件
碳的单质及化合物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NhomakorabeaC
C
C
C
想一想:
如何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为何会出现黑色物质?
猜一猜:
蜡烛燃烧后的气体成分。
想一想: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我想证明猜想____; 我选择的装置依次是_________;(按顺序排列) 我选择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
A
B
C
想一想:你熟悉吗?
接龙游戏
1、碳单质的燃烧作为第一个反应。 2、前一个反应中含碳元素的生成物为 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3、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时间3分 钟。既多又准确的组获胜。
我们怎么做?
查阅资料:讨论二氧化 碳对人类影响的两面性。
今天你低碳了吗?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 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沪教版化学九上4.2《碳》word教案1

沪教版化学九上4.2《碳》word教案1

4.2 碳(共3课时)第1课时碳同素异形体一、设计思想碳与同素异形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且知识点多而杂,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与经验的限制,不能系统地研究。

因此,教学设计时,重点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结合学生不熟悉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动力,再通过比较、归纳帮助学生把多而杂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学习比较、归纳、整理化学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主要用途;(2)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概念;(3)知道木炭、活性炭等无定形碳的吸附性与用途;(4)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初步形成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科思想方法;(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初步认识共性、个性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刚石、石墨、C60、木炭、活性炭的学习,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感悟化学的魅力;(2)通过木炭、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实验,体验生活与环保离不开化学,增强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木炭(活性炭)吸附性与用途;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同素异形体概念、碳的化学性质四、教学用品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红墨水、木炭、二氧化氮等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喷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集气瓶等媒体:电脑、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2. 流程说明[1] 投影:晶莹璀灿的金刚石、电池中石墨电极、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碳纳米管(C 60)、高炉炼铁(焦碳)等图片,以及铅笔来历的资料引入课题。

[3] 实验1.用金刚石切割刀,切割玻璃;实验2.用小刀削一些2B 铅笔芯,用手触摸铅笔芯;实验3.用2B 铅笔芯串联一个电路,观察电灯是否发光;实验4.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加活性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 阅读课本P105-107金刚石和石墨等物质性质、用途,讨论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关系。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2《碳》教案设计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2《碳》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环节,把它设计成一个科学探究实验。

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

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当他们成功地设计出实验、成功地得出结果时,他们内心的喜悦表露无遗。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仍有待改进。

首先是在学生进行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提高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探究活动中,有的学生用手拿pH试纸,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记录实验现象等。

这些存在的问题若能及时向学生指出,则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小结”环节应适当增加时间。

在学习完一节新课后,要交由学生亲自来对新知识进行感悟和总结。

在这个环节上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和补充完善的作用,不应越俎代庖。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1.2 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内容,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2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

3.2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内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4.1 碳的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碳的物理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4.2 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5.1 金属的通性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5.2 金属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氧化物,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氧化物、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六章:溶液与溶解度6.1 溶液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

6.2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碳(共3课时)
第1课时碳同素异形体
一、设计思想
碳与同素异形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且知识点多而杂,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与经验的限制,不能系统地研究。

因此,教学设计时,重点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结合学生不熟悉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动力,再通过比较、归纳帮助学生把多而杂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学习比较、归纳、整理化学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主要用途;
(2)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概念;
(3)知道木炭、活性炭等无定形碳的吸附性与用途;
(4)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初步形成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科思想方法;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初步认识共性、个性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刚石、石墨、C60、木炭、活性炭的学习,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感悟化学的魅力;
(2)通过木炭、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实验,体验生活与环保离不开化学,增强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木炭(活性炭)吸附性与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同素异形体概念、碳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用品
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红墨水、木炭、二氧化氮等
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喷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集气瓶等
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
2. 流程说明
[1] 投影:晶莹璀灿的金刚石、电池中石墨电极、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碳纳米管(C 60)、高炉炼铁(焦碳)等图片,以及铅笔来历的资料引入课题。

[3] 实验1.用金刚石切割刀,切割玻璃;实验2.用小刀削一些2B 铅笔芯,用手触摸铅笔芯;实验3.用2B 铅笔芯串联一个电路,观察电灯是否发光;实验4.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加活性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阅读课本P105-107金刚石和石墨等物质性质、用途,讨论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关系。

[9] 我国古代用墨(主要成分是碳)写的字、绘的画、历经数千年却不褪色,说明了碳的什么性质呢?
[10] 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及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11] 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
[13] 请写出焦炭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
[14]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反映
物质的性质−−−→←−−−
决定反映
物质的用途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2CO
具有吸附性质的物质叫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

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用。

吸附性能的大小是由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表面的大小、吸附质的性质和浓度的大小、温度高低而决定的。

因为吸附作用既然是表面作用,所以吸附剂的表面积愈大、吸附量也愈高。

一定重量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其粒子的粗细或其孔隙的多寡。

棱长1 cm的立方体如分裂为棱长1 mm的立方粒子,面积就由6cm2增大为6000m2。

活性炭由于孔性充分发展,1 g中的总面积可达7000 m2。

故粉末状和多孔性活性炭常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为什么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主要分面罩、呼吸管和滤毒罐三部分。

滤毒罐里起主要作用的有活性炭层、化学吸附层和防烟滤层。

在不同滤毒罐里各层排列顺序不尽相同。

活性炭层主要用于吸附毒气。

由于活性炭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所以用于防毒面具。

活性炭与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作为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器具问世几十年来,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上,而且也是我们科学实验在某险恶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说起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欧洲各参战国军事力量相差无几,使战争表面上处于相持状态。

德帝国主义为了在军事上取得进展,首先在战场上施放了一种有毒气体──氯气,使英法两国军队吃亏不小。

为了惩罚德军的这种行径,英法两国就以同样的方法"回敬"了德军,一时间整个欧洲战场毒气滚滚,一场化学战就这样开始了。

怎样使自己的士兵不被毒气伤害而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呢?这一严重而又急迫的问题摆在各国军队的指挥者面前。

能否找到一种物质来同时对付多种毒气以减轻士兵的负担而赢得战争的胜利呢?各国化学家都在致力研究。

俄国化学家谢宁斯基首先想到了制糖工业中用来吸附杂质和色素的木炭。

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实验。

他用装有木炭的布包堵住自己的呼吸道,钻进充满氯气和光气实验室,他的两个助手屏住呼吸守候在门边,只要听见门铃响,说明他们的导师已坚持不住了,应赶快抢救出来,然而铃却迟迟未想响。

“该不是他已经出事了吧?”一个助手已沉不住气了。

“不会的,若是那样,他早该拉铃了。

”另一个与教授共事多年的助手不相信有那回事。


是,铃,还是一动不动!正在两位助手都感到害怕而欲打开房门时,门开了,谢宁斯基举着两只被木炭染黑的手高兴地跑出来,“成功了,成功了……”兴奋地与两位助手拥抱成一团。

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的轻型防毒面具就这样诞生了,它的样子虽说不中看,可是每当敌人施放毒气时,俄国士兵就立即戴上它在毒气中打退敌人的一次次冲锋。

今天的防毒面具和它问世的时候不大一样,它主要由橡皮面罩、呼吸管、滤毒罐三部分组成。

面罩上有眼镜,橡皮管内有两个通道,一根吸气管受入气活瓣的控制,只能吸气不能呼气,另一根呼气管刚好相反,受出气活瓣控制,只供出气而不能吸气。

滤毒罐内有活性炭层、化学吸收层及过滤层。

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毒气,化学层用来中和毒气,过滤层用多层纱布做成,用于清除空气中的尘埃。

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形式,它具有多孔性,有很大的内表面,其表面积可以高达2000 m2/g。

这个很大的表面积使活性炭可用来吸附液体的或气体的实物。

活性炭可以由各种各样含碳物料制得,这些物料先要进行干馏。

用来吸附气体的活性炭必须具有微孔结构,椰子和其它坚果是制取这类活性炭的最好原料。

活性炭气体吸附剂被用在防毒面具中;它也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回收挥发性溶剂的蒸气和除去气体中的杂质;还可以用来除去办公室、餐馆、剧场等大型空气调节系统中环流空气中的气味;也常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用于吸附液相中的杂质的活性炭,可用于食品和化学产品加工过程中,被用来精制蔗糖、甜菜糖和玉米糖浆;它也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处理中,以吸附会给水带来讨厌气味和味道的的有害物料和杂质。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资料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简单的实验、阅读教材内容、讨论、交流,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又锻炼阅读、分析、归纳能力,还体验了化学化学的魅力。

教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使用碳单质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同时配适当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及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实质,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帮助形式建立新的概念,这样由学生的经验出发,层层推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