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培训文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后:终身携带病毒;
进行性的攻击和破坏免疫细胞; 发生难于治疗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HIV/AIDS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针尖和其它锋利物品的损伤,对医疗 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伤,包括:
护士、医生、实验室人员、房屋维护 人员、废物处理人员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3)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2 应用中)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中,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
穿刺中,拔除导管芯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4)
■职业暴露 (切割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一、背景
• 在某种意义上讲,医院是各种病原体 集聚的场所,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下, 人们(病人、陪护、工作人员以及探 视者等)以不同方式排出病原体,也 会以各种各样的机会暴露于多种病原 体,导致带菌或者感染。
• SARS以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 防与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把我们曾经并 不十分关注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和防护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中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5)
■职业暴露 (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抽血:拔出针头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6)
■职业暴露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经常发生在患 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
分离输液器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7)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3 应用后丢弃 前)
暴露在血源性病原体和其它感染物质中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大职业危险 ➢在美国,由于职业暴露每年有12,000医疗卫生工作者患乙型肝炎 *相对于中国,美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低 ➢在美国,有52例经证实的和154例可能的职业获得性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 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暴力事件
在处理医疗纠纷、面对不理智患者 或家属时,医务人员可能遭受言语 或身体上的攻击,导致心理创伤。
悲伤和失落
在面对患者死亡、治疗失败等情况 时,医务人员可能会感到悲伤和失 落,产生职业倦怠和情感耗竭。
03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 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 周围环境后,均应彻底洗手。
,降低危害程度。
完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03
明确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包括评估、处置、随访等环节,
确保医务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加强培训与教育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 露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
强化标准预防意识教育
将标准预防理念贯穿于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 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
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消毒剂
医务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可能因长期接触 或吸入而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药物暴露
在配置和使用药物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 具有毒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等,从 而面临药物暴露的风险。
物理性职业暴露
01 锐器伤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进行手术等过程中, 可能因锐器刺伤而导致皮肤破损、出血等。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 应对能力。
强化监督与考核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进行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建立考核机制
将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纳入 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激励其积极参与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35
第35页
职业暴露损害紧急处理程序和办法
(三)药品使用要求
1. 施药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有条 件应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
2. 戴手套之前和脱手套之后必须洗手。
3. 用药完成后,所用针筒、针头、输液器、药品包 装袋(瓶)等直接接触药品物品,按医疗废物处 理,装入锐器盒/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盛医疗 废物容器要加盖,预防化疗药品挥发于空气中污 染环境。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28
第28页
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12.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事件发 生原因和事件性质,估算事件危害涉及 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害情况, 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3.对已受损害接触者可视情况调整工作 岗位,并给予合理治疗,促进职员康复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A】符合“B”,并 主管职能部门有监管统计、职业损害根因分析、 职业安全评价,制订改进方法并得到落实。
1.查看相关文件 资料档案。 2.查医院感染管 理部门文件资料 ,并现场了解落 实情况。
4
第4页
职业安全防护定义
指针对职业损伤原因可能对机 体造成各种伤害,职员在职业 活动过程中采取各种适宜办法 ,防止受职业损伤原因侵袭, 或将其所受伤害降低到最低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38
第38页
职业暴露损害紧急处理程序和办法
4. 药品泄漏于操作台时,马上使用吸收性强 吸纸、棉纸或纱布将药品吸收洁净。
5. 被污染台面或地面先用清水冲洗,再用清 洁剂清洗3遍,清洗范围由小到大进行,清 洁剂必须彻底用清水冲洗洁净。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例,,未发现感染(0)。
危险体液
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 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
胸腹腔积液、脑脊液、滑膜液。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
唾液、鼻腔分泌物、母乳
汗液、泪液、尿液、粪便
职业暴露后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危险程度
1、锐器种类(空心针、实心针、刀片)
2、暴露的方式(位置、深度、进入血管)
径传播的疾病。
经呼吸道传播
麻疹、水痘、结核、流腮
肺结核、流感、军团菌病等
经消化道传播
肝炎、腹泻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经血液传播 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危险操作
吸 痰
气管插管
咽拭子取样
胃肠镜
纤支镜
口腔科操作等
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疾病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内容提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暴露 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 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医学职业暴露的常见危害
物理性危害
职业暴露危害
化学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物理性职业危害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 被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 的几率很大。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有效 途径:
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策略
1、建立职业暴露监控系统及相关制度 2、强化职业暴露安全培训 3、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4、严格医疗废物分类 5、提供充足个人防护装备 6、使用安全的技术和设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度以及可能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实施预防性措施
根据暴露源的特性和评估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性
措施,如接种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04 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防护设备种类与功能
1 防护设备的种类
防护设备种类繁多,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实施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 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 确处置医疗废物,以及定期 进行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维 护等环节。
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
防护用具种类介绍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 各种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 、护目镜等,每种防护用具都 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防护效 果。
防护用具的正确穿戴方 法
正确的穿戴防护用具是预防职 业暴露的重要步骤,包括选择 合适的尺寸、紧贴皮肤、无空 隙等,确保防护效果的最大化 。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 述
职业暴露定义及分类
1 职业暴露的含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
职业暴露的类型
2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被
职业暴露主要分为三类:物理性暴露、化学性暴
感染疾病的风险。
露和生物性暴露。物理性暴露如针刺伤;化学性
暴露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生物性暴露如接触传
防护用具的定期更换和 维护
防护用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需要进行定期更换和维护,以 保证其防护效果,同时避免因 使用过期或破损的防护用具而 导致的职业暴露。
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 暴露后的初步处理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首先应立即用肥皂和流
动水清洗被暴露部位,并尽快脱下可能被污染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6
每次使用口罩时,需做密 合度检查。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手套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 的手套. •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 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 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帽子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 应戴帽子。 •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有传染 性的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预防。(也包括患 者破损的皮肤、黏膜)
• 防护: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 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 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防止疾病 双向传播) • 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的危险性。(切断传播途径)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标准预防之手卫生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 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 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SHEA(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协会)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管是否有明显地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地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地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地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地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地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地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管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2、戴手套:接触病人地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地污染.4、被上述物质污染地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地医疗仪器设备应进展清洁和适当消毒.5、污染地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地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7、医护人员进展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外表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地病人应隔离.〔三〕医护人员地防护要求1、根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地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展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地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地发热门诊地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地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根本防护地根底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地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地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地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展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展解剖地医务人员.要求:在加强防护地根底上,应使用面罩供给室人员地职业平安防护措施医院供给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地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地供给站,也是污染物品地集中点.加强供给室工作人员地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地自身安康显得十分重要.一、危害因素1、生物因素医疗用品在供给室进展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地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地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穿插感染地媒介.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地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给室护理人员身体安康地因素之一.2、物理因素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地噪声,可损伤人体地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地生理变化.紫外线进展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地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地热量使供给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地环境中,对安康造成影响.3、化学因素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地气体,可污染供给室地工作环境.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地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地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地损害;另外对人地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4、锐利器械伤害在物品回收和清点地过程中,污染地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地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地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地危险.5、环境因素供给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地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地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地污染.二、防范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平安防护知识教育加强供给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地认识,把职业平安教育作为培训地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地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回收地过程中, 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给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地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防止穿插感染.2、建立医护人员安康档案供给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安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每年定期进展安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安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防止损伤,动作轻巧,防止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展运输,防止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展相应地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4、环境因素地防护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5、化学消毒剂地防护了解消毒剂地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盛放消毒剂地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防止消毒剂地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地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地危害.定期通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慎重,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放酸位置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外表要有明确标志.锐器伤地防范措施及处理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地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安康造成直接威胁.1、常见地锐器在医疗活动中,常见地锐器包括: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地医疗器械.2 、防范措施①强化平安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制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地手;制止用手去折弯或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地协助.②培养良好地工作习惯.将用过地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适宜地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一般地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③严格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时机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防止锐器刺伤自己或他人.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展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地量而减少感染地时机.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地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展,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展有效地预防接种.3、锐器伤后处理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地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地血液,流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遇特殊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不慎刺伤,应立即进展临床处理和消毒.并在手伤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经管部门并填写报表,在伤后72h内作HIV、HBV等根底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最迟不超过7天),1个月后再注射1次;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即刻抽血检测HIV,3、6个月后复查,72小时(越早越好)内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治疗28天,并随访6个月.*光室人员职业平安防护措施〔一〕职业暴露地防护措施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地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二〕职业平安防护措施1、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 线地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地照射及积蓄.2、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射线管焦点或散射体地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3、对病人进展*光透视、照片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在不影响正常操作地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 射线管和患者,避开有用线束地直射线.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地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4、加强通风换气,消除*射线机房内有害物质: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实验室人员职业平安防护措施实验室医务人员因其职业地特殊性,每天要处理大量地临床标本,而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地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因此实验室医务人员每天都暴露于各种各样地危险因素之中.为保护实验室医务人员地安康,防止污染向实验室外扩散.特制定实验室人员平安防护措施:1、实验室人员职业感染地危险因素〔1〕实验室检测地标本大多是病人地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尿等〕.其内可能含有多种病原体,为了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选送地标本往往都是含菌数量和活菌数最多地局部.另外,带菌者、防护用品床感染者、潜伏期病人,这些没有明显临床病症地人有时送检标本做例行检查时,标本中也可能含有病原体.〔2〕实验室锐利器械实验室人员在采血工作中被针头刺伤,是最常见地职业伤害,可导致医务人员血液暴露,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地危险.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3〕检验操作时形成地微生物气溶胶检验操作过程中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性地微生物气溶胶.①直接涂片或制作湿片时;②吸取和稀释体液标本或排除注射器内地气泡时;③倾倒微生物悬液时;④使用组织搅拌器后立即翻开搅拌器盖或当培养管振摇后翻开管塞时.2、防范措施〔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控制实验室医源性感染地经管工作地要求,建立实验室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平安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地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地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展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地平安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地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平安教育作为职业培训地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平安隐患地发生.〔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4〕加强锐器损伤地防护和处理医务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局部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5〕加强接触部位地消毒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地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①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②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地皮肤;③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④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医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汇总ppt培训课件
医院内血源性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
患者接受医疗操作时获得感染
输血与血制品 手术与其他侵袭性操作(牙医操作,介入,内镜…) 血透 注射与各类穿刺(活检,针灸)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获得感染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
院感科
2016-7-26
血透染丙肝事件
卫生部通报20名太原血透染丙肝事件 安徽霍山血透病人复检 28人确认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再现“丙肝事件” 寿县16人感染 透析期间14名病人患上丙肝,白银市医院成被告 无锡滨湖医院血透病人惊爆丙肝交叉感染 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疗后染丙肝 告医院索赔140万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57例
5 0
HIV
乙肝 未知 梅毒 丙肝 结核 脓疱疮
HIV 乙肝 未知 梅毒 丙肝 结核 脓疱疮
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时机
护士:回套针帽、针头入锐器盒、拔除动静脉针、补液配置最常见 医生:手术缝针、回套针帽最常见
7. 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步骤2:报告与记录 步骤3:暴露的评估 步骤4:暴露后预防 步骤5:暴露后随访
2. 避免导致锐器伤的危险操作
有其他安全有效设备可选择时尽量避免使用锐器; 不要回套已开封或使用后针头,如确需回套,则使用单手操
作; 不要弄断、打破或扭曲已开封或使用后的针头;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物随意走动; 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或已开封的针头; 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 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中,到指定容量时应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
院感科
2016-7-26
何为血源性感染病原体 ? Bloodborne Pathogens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判断暴露源性质
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 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4小时内服用最迟不 超过24小时,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填写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球蛋白200-400IU,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 乙肝疫苗20μg,并于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20μg。
4、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染科报告。
5、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 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当立即给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 检查单。
6、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 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 测。
7、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感染 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报告,由疾控中 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口罩的正确佩戴法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
挂在耳朵上; 三、拉:像下图中所示,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
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
H
I
V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图
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 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 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 度降至最低程度。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 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须进行隔离。
用安尔碘或75%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 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可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 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进入耐刺、防渗漏的利 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 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 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职业暴露的
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给予随访
和咨询
七、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
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欠缺,自我 保护意识差 未接受有关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及培训,医务人 员对传染病认识不足 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差,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
识薄弱,未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接触的病原未知 2、接触的途径多 (1)直接接触 (2)间接接触 (3)飞沫传播 (4)空气传播 (5)消化道传播 (6)血液、体液传播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
医务人员常见的医院感染 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血源性感染 不安全注射 不安全输血 针刺伤与锐器伤
1、医务人员常见的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洗手消毒的具体方法
先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将洗手液或皂液均匀涂 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约15秒钟) 标准的洗手搓擦方法步骤为:
1.掌心对掌心搓擦;2. 掌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搓擦;
3. 掌心对掌心手指交叉搓擦;4. 双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摩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
医务人员首先受到本地区第一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
卫生部正式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把医院感染推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性与职业保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感染的几率很大。
其中血源性病原体频发于医疗机构,是对医务工作者构成极为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威胁。
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其中最主要(95%)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接触过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的人员可通过皮肤或粘膜传播HBV。
感染的潜伏期为45~180天(平均60~92天)。
可通过血清学检查HbSAg阳性者证实是否感染了HBV。
1994年,据估计美国约有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了HBV。
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感染,这已得到广泛认同。
另外,一些病例报告证实,偶发的针刺或尖锐器械割伤可导致HCV,通常是由HCV 抗体阳性患者传播至医务人员。
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7周,而且几乎所有的急性感染者都有慢性感染期,并伴有持续的病毒血症和潜在传播HCV的能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患者传播至医务人员,可发生于皮肤接触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后,少数也可经粘膜传播。
大多数经皮肤接触后感染上HIV的医务人员,在接触后6个月内会出现抗体。
HIV感染者很可能从感染初期起,终生都可传播病毒。
据美国CDC 报道,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包括24名护士在内的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
OSHA根据全球预防职业性暴露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原则,于1991年制定了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标准。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
02 戴 手 套
戴手套
手套
➢适应症: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 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 手套;否则建议裸手利于手卫生。
➢当接触➢血不液、建体议液、使排用泄物PE、手分套泌物(及薄破损膜的手皮肤套黏)膜时推应戴手套; 荐使用乳胶或丁腈手套。
➢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夹。5、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5、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医用防护口罩
• 1、密闭性好 • 2、不建议使用呼气阀口罩 • 3、能防病毒 • 4、能防血液体液喷溅
口罩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1、佩戴口罩前后均要清洁双手。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一面朝外。 4、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5、把口罩上的鼻夹用双手延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6、用后的口罩投于医疗垃圾带内。 7、不建议带双层口罩!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三级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
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 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 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3)认真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一级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
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PPE穿戴与脱摘流程
脱卸防护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挤、二冲、三消毒
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
皮肤黏膜暴露的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 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职业暴露的处理报告、登记
护士向护士长报告、医生向主任报告 科室向医院感染办公室报告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职业暴露的处理评估及处理
医院感染办公室立即对职业暴露情况 进行评估 疫苗接种或预防用药 随访
标准预防原则 随时洗手或手消毒 隔离病房门保持关闭
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级别
三级防护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 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医务人员 防护配备: 加强防护,增加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要求: 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与训练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洗手和手消毒 利器的安全使用 废物的管理
中;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使用后,应立即 丢入利器盒内
预防锐器伤
7.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物随意走动; 8. 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 9. 锐器盒不能装满且无针头突出;
使用弯盘传递器械
预防锐器伤
10. 建议使用安全注射工具,如无针系统和回缩 针用于静脉连接、自动毁形的注射器、预充 药物的注射器、具有可包裹针头的滑动套的 注射器、针尖连接有保护套的注射器等;
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 离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根据预期的可能暴露选用手套、隔离 衣、口罩、护目镜及安全注射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 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 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
×
×
×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如图 A. 1。
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 上紧贴面部,如图 A. 2 。
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 双耳下,如图 A.3。
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 A. 4。 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
针尖带有链接的保护套
预防锐器伤
11. 拔除静脉输液穿刺针时,手持针翼部位,不能 远离该部位。如果太远,在拔出针尖时,针尖 就会随玻璃丝原来的韧性卷曲,突然转变方向 而刺伤手。
12. 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时应手背在上,刀柄、 刀刃在下。
13. 传递缝针:右手向左递时要手背在下或侧面, 左手向右手送时,始终保持针尖向上。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2016年11月03
一、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 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 血液 、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 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分类:①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 ②放射性职业暴露,③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 职业暴露,④其他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
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非完整性皮肤粘膜
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
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级别
一级防护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普通发热门(急)诊的
医务人员 防护配备:工作服/隔离服、工作
帽和医用口罩
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级别
二级防护 (加强防护) 适用对象:直接接触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等传染病患者的所有人员 防护配备:手套、口罩(N95)、护目镜 直接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验的人员 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 转运患者(尸体)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防护要求: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 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 90%是由针刺伤所致,护士占80%。
• 针刺发生于: • 注射 • 抽血 • 静脉穿刺或拔除 • 锐器处理 • 医疗废物处理 • 外科手术缝合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回套
用手去除针头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远离针翼部位拔 除静脉输液针头
拔出针头时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手卫生
六部洗手法(不少于十五秒)
内外夹弓大力完
手套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 双层手套 不要戴手套按电梯按钮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戴手套是否能预防医疗锐器伤
不能 戴一层可减少 50%以上的接触 血量 戴二层会减低 70%的接触血量
戴口罩
√
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 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 A.5。
职业暴露的危害
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 死亡人数每年达几百人!
几乎每天死亡一人
一名护士的职业生涯中发生 针刺伤平均为4.3次/年
在1985-1999年统计有55名 医务人员感染
职业暴露场所
9% 5%
8%
39%
5%
1%
25%
8%
美国卫生保健人员国立监测网
住院病房 门诊 手术室 废物处置 实验室 急诊 操作间 其他
职业暴露人群
1%
4%
3%
6%
15% 30.3次
/100人.年
41.3次 /100人.年
55.7次 /100人.年
43%
28%
2008年监测数据
护士 医生 技术员 保洁人员 学生 牙科 其他
10% 5%
8% 12%
引起锐器伤的器具
2%
3%
6%
4%
30%
20%
注射器 缝合针 蝶翼针 手术刀 静脉导管针 其它实心针 其它空心针 玻璃 放血针 未知
14. 器械护士:注意尽量不要直接在空中接医生用 过的器械,防止刺伤。
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锐器伤的处理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 动水进行冲洗。 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碘伏或安尔碘 消毒,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冲洗干净; 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暴
将血标本注入 试管中
使用后的注射器 随意放置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手术中传递剪刀 及刀片
缝合中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收拾手术污物
患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
预防锐器伤
1. 尽量避免使用锐器; 2. 杜绝回套针尖; 3. 如需回套应借助镊子或单手操作;
预防锐器伤
4. 不要弄断、打破或扭曲针头; 5. 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或已开封的针头; 6. 使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